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之后,一名士卒走进大帐。张允文一看,却是自己侦察营中的一人。这人张允文还认得,叫做凌中,这家伙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吹,往往一点小事都可以吹个长篇大论出来。

凌中进入大帐之后,向四面众人行了一礼,开口道:“大总管,众位将军,头儿,说起南路大军行军之事,当真可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了!自我等随王爷南下,一路往南,地势渐高,人烟消失,千里无人,只有我大军在茫茫荒原上翻山越岭,独自行军!这间之地势,高峻险拔,行军其上,似乎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虽是夏日,但山头之上,白雪皑皑,经久未化,寒风呼啸,刺人肌骨。盛夏降霜,乃是常有之事。不知有多少的弟兄倒在这段路上。到了破逻真谷时,此地毫无水源,只得人龁冰,马啖雪,嚼着干粮和马肉,一路南行。就是在那时候,头儿你拨给我们的四羽鸽子被士卒们给吃了!”说道这里,凌中用一种悲愤的眼神控诉,“吃就吃了吧,他们居然还嫌肉少,让我们以后喂鸽子的时候喂肥一些!”

听到这里,张允文面无表情的将目光转向李靖,却见后者尴尬一笑,将头扭到一边去。

这时候凌中继续道:“终于,五月的时候,我等在乌海追上慕容伏允,与之大战一场,那一战真是天崩地裂鬼哭神嚎啊,连续杀了两日,斩去名王三人,斩杀士卒多不胜数,伏允不知所踪。侯将军怀疑伏允继续往西逃窜,便领着大军往西追赶,同时派出我等数骑前往各部通报此战结果,并让众将军注意搜查伏允行踪!”

听得凌中述说完毕,李靖示意他下去,然后对帐内诸将道:“众位有何看法?”

薛万均当先道:“末将以为,乌海之战过后,伏允锐气尽失,定抱头鼠窜,做逃遁之事!”

契苾何力也说道:“若是能知晓其行踪,遣骑兵衔尾杀之,则定能生擒伏允。唉,可惜王爷和侯将军不熟地形,坐失良机啊!”

二人话音落下,李靖便笑道:“你们二人的想法倒与老夫不约而同。不过这伏允如今身在何处,众将可有猜测?”

众将顿时沉默下来。这时候张允文却是十分肯定的说道:“在伏俟城之中!那伏允定在伏俟城之中!”

“哦,允文是如何确定的?”

张允文笑道:“这西海之东,之南,他已无处可去,只能到西海之西去了!”

李靖闻言,顿时微微点头,说道:“老夫也以为这伏允在伏俟城之内,所以,我大军当尽快行军,赶到伏俟城去!

伏俟城位于西海西面。整个西海的形状犹如一条鱼,伏俟城便在西面的鱼口之中。

此时的慕容伏允确实实在伏俟城中。作为一国之都,伏俟城虽然比不上长安,比不上大唐的上州州城,却比得上中州州城,无论是人口还是城池的大小。

伏俟城的城墙虽然不是像大唐的城墙一样用青石墙砖砌成,但是,这城墙却是用厚实的黏土加上粗大的木料为基砌成的。其坚固程度一点也不下于那些用墙砖砌成的城墙。

在这样的城墙里边,伏允并不能感到一丝心安,他甚至常常在夜里被惊醒过来,满头是汗。梦里,他梦见自己所在的伏俟城被唐军攻破,神色狰狞的唐军冲入皇宫之中,如同猛兽一样遇人便砍。

所以他一直计划着离开伏俟城,往西而去,进入茫茫沙漠之中,到于阗、龟兹诸邦去,避开唐军的追杀,待唐军撤离之后,再行复国。就像当年大业年间所做的事情一样。

可是,他不知道,大唐不是大隋,中原也不会再乱了,他哪里又会有什么机会翻身呢?

布置在伏俟城之外,有一支两万人的大军,这可以说是吐谷浑最后的精锐力量了。在前几个月的各次战役之中,吐谷浑阵亡、被俘人数尽皆十万,举国兵力几乎去了一半,且多是精锐。有这样一支大军在伏俟城外围,再加上城内的一万守军,固守城池,应当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伏允的心头却在计划这逃跑。

当七月末的时候,游骑报告说李靖大军正由南面杀上来时,伏允顿时慌了神,再将城中一切事物尽皆交与自己的堂弟之后,便带着三千骑兵和一家老小踏上了往西逃窜的路途。

留守伏俟城的慕容伏允的堂弟叫做慕容平,也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皇族之中,一直不被人重视。如今,伏允推出他来总揽伏俟城中的大小事务,分明便是将他当作挡箭牌而已。

然而这位老者却是让人刮目相看,在接手伏俟城的数日内,便迅速稳定了伏俟城局势,以铁血的手腕摆平了一些蠢蠢欲动,想要投降唐军的贵族,以他们的鲜血表明了抵抗的决心。原本惶惶的人心也渐渐安定下来,士卒百姓又渐渐抱成一团,准备和唐军在伏俟城大战一场。

当这个消息传到李靖耳中时,李靖却是有些惊讶的说道:“什么?伏允跑了?出来一个叫做慕容平的人?”

张允文点点头:“是的,伏允往西逃窜,伏俟城内现有三万大军守备,加之城池高大,短时间恐怕难以攻下啊!况且如今我大军尚未到达完毕,只有我一路大军在此,恐难以形成威胁啊!”

李靖听罢,默默算了一下日子,点点头:“好吧,既是如此,那老夫便在等到八月初六大军到齐之日再行攻击!不过再次之前,可是要对这城中守军采取攻心之计!”

于是,每日清晨,唐军大营操练之声便响彻天地,将几里之外的伏俟城中的百姓士卒尽皆吵醒。吐谷浑人在城头一看,只见唐军士卒分做两股,训练厮杀,阵阵冲天杀意和凛冽的杀气直让这些同属精锐老兵的吐谷浑士卒皱眉。他们可不像和这样的唐军打仗。

接着,会有一队骑着马,全身上下包在厚厚盔甲里的骑兵疾驰到城下。将绑着劝降信的箭支射出,射进伏俟城中,然后从容离去。开始的时候,吐谷浑人还放出几箭,射向那些唐军,可是箭支撞在那明亮耀眼的明光甲上,便被弹开,根本伤不到这些唐军。只好悻悻放弃,看着这些唐军往城**箭。

再看看那些射进城内的劝降书,这那里是什么劝降书,简直是一份战报,上面列举了自开战以来的各大战役中吐谷浑的损失情况。这书信一出,直让原本安定下来的人心再次惶惶。虽然寻常百姓知道战败了,可是具体是损失他们却是不知,如今一见这些数字,顿时知晓前线战局之糜烂,心头更不愿意再战。

不仅仅是这些百姓抱着这种想法,就连许多的贵族皇亲也是做这般想法。众人皆是不愿再战,慕容平也是无可奈何,只得说道:“老夫唯有尽人事耳!”

可是,随着一路路大军的不断到来,看着城外唐军营地的不断扩大,到最后分成三个大营,包围伏俟城,就连慕容平,心头也不由有些惴惴了。但是他决定,再行观望一阵在说。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误期之罪

 最先到达伏俟城的是李道彦的大军。这支万人的大军到达军营后,李道彦便向李靖报告情况。在吐谷浑北部,李道彦的军队不停的与北部的吐谷浑及羌、党项等族接战,这几个月下来,功劳也是大大的有。

接着,李大亮的军队也在同一天到达伏俟城。

到达八月初五的时候,诸部兵马已经差不多尽数集结在此。当然,除南路军之外。

于是整个伏俟城外,近七万大军摆成三个大营,营帐连绵不绝,,每日炊烟如云,光是这浩大的声势,便足让吐谷浑人心寒起来。

然而令李靖感到愤怒的,却是岷州都督、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甄生在八月初六这日竟然还未到达伏俟城。这让李靖本待在第二日发动的威慑性进攻,**延迟。

听到“威慑”这二字的时候,张允文心头忽然想起一个主意来,当先对李靖一说。李靖听罢,顿时抚须连连笑道:“此策甚妙,一旦实施,定能迅速瓦解吐谷浑斗志,使其献城投降!”

八月初七这一日的清晨,伏俟城外照常响起了唐军士卒的集合声。吐谷浑士卒无可奈何的起身观察情况时,却发现今日情况和以往有些不同。一列列步卒扛着什么东西从军营之中出来,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距离城墙约莫五百步的地方。

接着,这些唐军士卒从肩上取下一个黑乎乎的圆筒下来,放下底座脚架,斜对着往城墙这边。这些黑漆漆的铁筒子大概有七八十个,排成一个半弧形。旁边的士卒则是打开一个木头箱子,拿出一个黑漆漆的东西出来,也不知做什么用。

而在这些步卒身后,一列列步兵整齐列队,手中抬着云梯,扶着冲车。再往后,一队队骑兵正在外面游弋着。

一见唐军这阵势,守城的吐谷浑士卒顿觉不妙,赶忙去通知慕容平和那些吐谷浑贵族,请他们到城头来看一下唐军的动静。

这些人到来之后,只看了一眼,便立刻知道,唐军这是要攻城了,当下大声呼道:“不好,唐军将要攻城!立刻调集士卒过来防御唐军!”

霎时间,伏俟城内乱做一团,一队队士卒从军营来到城墙之上,一捆捆箭支,一块块石头也被搬了上来。伏俟城做好了全力防御的准备。

至于慕容平和众位吐谷浑贵族,则是紧张的看着唐军的动作。

只见那些唐军见到自己这方的举动却是并未在意,等自己兵增调完了,箭支、滚石准备完毕之后,这才有一骑出列,直往城墙这边过来。

来到城墙下边,骑士便大声喊道:“城上的人听着,我家大将军有钧令,限你等在三日之内献城投降,否则我军攻城,则会城毁人亡!”

说完这些话,不等城楼上众人回答,此人即刻纵马远遁,离开了城墙下面。

听得这人的一席话,众贵族对望一眼,却都是默不作声,想看看唐军的下一步行动。

只见那些站在最前面的步卒蹲下身来,接过旁边士卒递来的一个黑色东西,放入黑色的铁筒之中,然后迅速抱住脑袋,捂着双耳,远离那铁筒。

慕容平和众王族正奇怪之时,只见道道青烟猛的从铁筒之中喷出,接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但觉脚下城墙晃动,沙石腾飞,烟尘升起。耳边不是的响起士卒的惊呼声和巨大的爆炸声,间杂这微弱的呻吟声。然而眼前却是烟尘一片,看不清情况到底如何。

一阵风吹过,将烟尘慢慢吹散。慕容平和众贵族的视线渐渐清晰起来,他们往下一看,顿时遍体生寒。只见一个个半丈大小的坑洞沿着城墙分列排布,有些在墙体上炸出坑洞来,甚至有两个坑洞就在城头之上。坑洞四周,尽是倒地呻吟的的士卒。

看到这里,慕容平和那些王族顿时明白了那名唐军骑士的话中之意。

这一轮炮轰之后,唐军便收了迫击炮,散了队形,开始操练起来。

而那位骑士又跑到城墙下面,伸出三根手指,比划了一个“三”字,又纵马离开,留下心情沉重的吐谷浑众人。

当日下午,唐军再次将迫击炮摆成弧形,对着伏俟城城墙。不过此次的数目却是翻了一番,多达一百五十门。这让吐谷浑士卒紧张万分,整个下午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所幸的是,唐军一炮未放,在天黑的时候便将炮收回营地之中。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多出来的七八十门炮,却是张允文让人用木头制成的模型,漆上修补箭支用的黑色漆,竖在后面。那些吐谷浑人在城头望来,哪里分得清楚。

如今,唐军等的便是慕容平和众贵族的献城投降了。

然而吐谷浑还没有做出决定,一支迟到的部队倒是先行抵达了伏俟城。

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甄生带着八千余步骑终于赶到了伏俟城之下。

当有人将这个消息告知李靖的时候,李靖只是淡淡的说了声“知道了!”,然后便让人通知诸部将领到大帐集会。

李靖坐在大帐当中,诸将分列两边,高甄生半跪在场中,抬起眼睛悄悄的瞧着李靖的脸色。

“高甄生,你可知罪!”李靖的冷淡的声音在大帐中响起。

“末将知罪!”高甄生痛快的认了罪,毕竟自己确实是误期了。再说了,认了罪之后,说不定李靖会看在自己是秦王府老臣的面上,不予处罚。高甄生心头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

“好!”李靖的双眉陡然竖起,“既然你已认罪,那按照军法,当作何等处罚?”

“嗯,轻则杖责三十,重则枭首示众!”说道这处罚之时,高甄生不由猛地一个激灵,这李靖该不会真的想要对自己动手吧?

“既然你已然知晓,那自己到军曹除领杖五十!”李靖的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可辩驳的气势。

听到这句话,高甄生顿时心头一颤,现今可是在大帐之中,诸将之前,李靖的这句话竟然丝毫不给自己面子,实在是太可恶了。想到这里,他不由猛地站起身来,大声道:“我乃是秦王府老臣,跟着陛下打天下的时候,你李靖还不知在何处呢!今日竟敢这般对我!”

听得高甄生的言语,李靖却是没有生气,只是淡淡的说道:“你是要自己走着去,还是要让我令人押你去?”

“你——”高甄生猛的一指李靖,片刻之后愤愤放下手指,转身出门而去。

李靖看着晃动的门帘,沉声道:“诸将谨记,军令如山,军法如铁,任何人不得违背!老夫管你是武德老臣还是秦王府老臣,不遵军令,不守军法,老夫定然是严惩不贷!”

诸将顿时齐齐抱拳道:“喏!”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城降

 晨色之中,那伏俟城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一行穿着白色长袍的吐谷浑贵族慢慢走出城门。

城墙之外,几万名唐军士卒列成整齐的方队。李靖和众将领在最前面,其后便是呈弧形排开的迫击炮。

一杆白色的旗幡在伏俟城城头迎风飘荡着。

看着这些缓缓行走过来,神色惶恐,脑袋低垂,不是偷偷望一眼唐军队列的吐谷浑贵族,张允文忽然想起一个词来:俯首系颈。好像古人投降应该是将印信之物挂在脖子上,到时候献给受降之人吧!

这些吐谷浑贵族中,领头的却不是慕容平,而是一位看起来有些肥胖的中年人。

“尊敬的大唐上将军,我吐谷浑小国寡民,不知大唐天威,一再冒犯,终惹刀兵!今日我等开城请降,还望天朝上将军不要为难我国国民!”那中年人擦着不断流出的汗水,小心的对李靖说道。

李靖和蔼的笑道:“国相哪儿的话,犯我大唐天威者,乃是伏允、天柱王二人,近伏允已遁,天柱王不知所踪,本将军又岂会怪罪寻常百姓?”

那中年人连忙诺诺道:“是,是!上朝将军,自是明理之人!”忽然想起李靖对自己的称呼,顿时惊讶的道,“上将军,你刚才称呼我为什么来着?”

“国相!”李靖捻须笑道,“从今日起,你便是吐谷浑的国相!另外吐谷浑大汗的人选,本将军已经定好了,我们先进城去,待会儿再宣布!”

听得李靖的前面半句话,那中年人顿时欣喜若狂,到李靖让其带路时,他还沉溺在喜悦之中,直到李靖唤第二遍时才回过神来,殷勤的为众将引路。

虽说伏俟城是吐谷浑国都,但其规模最多只能和大唐中州的州城相提并论,若是唐军尽数开进,恐怕还有些困难。所以,只有三万唐军将士进入城中,其余四万人驻扎城外。没能今日城中的士卒以一种羡慕的眼神望着那些能入城的士卒而那些将要入城的士卒则是兴奋不已。

开始的时候,张允文还不明白这些士卒为何如此兴奋,当唐军开入城中,一群士卒冲进一家店铺将里面的财物洗劫一空,扑向下一家的时候,他这才知道原因。

看着那位痛哭流涕的吐谷浑人,张允文看了半天默默走开,疾走两步,追上前面的李靖。

“大总管,难道你就不制止一下?”张允文低声的向李靖说道。

李靖面带微笑的望着前方,口中却道:“怎么管?这些士卒乃是有功之臣,莫不是在战争中立下卓越功勋之辈,我若是制止了他们,岂不是让他们寒心?到时候谁还愿意冲锋陷阵,拼死搏杀?”

旁边离张允文较近的薛万彻也道:“允文啊,别那么好心,这些吐谷浑人攻打我大唐是时候,那下手可比这个重多了!再说了,哪次军队入城,不洗劫城内居民?能够幸免的只有他们!”说着,薛万彻那眼神瞄了瞄那有些肥胖的中年人。

张允文沉默片刻,却是沉声道:“大总管莫非忘了当初突厥之事?”见李靖一怔,张允文接着道,“我等武将在外搏杀,那些文官怎知这御兵之道?加之伏俟城新降,纵兵为掠,恐为他们所**。功劳损失是小,若是因此落了个罪名才是大啊!”

此言一出,薛万彻也是愣了一下。

“再说了,若是鼓励士卒,又岂止这一种方式,完全可用军功章制度代替之!”张允文对李靖建议道。

“哦?什么军功章制度?”李靖也是感兴趣的问道。

眼看就到吐谷浑皇宫,张允文只好止住话头:“嗯,算了,待会儿再说!”

此时的皇宫里面挤满了人,伏俟城内大小贵族,皆在此处。而那慕容平,则是面色惨淡的站在角落之中,呆滞的望着慢慢走进来的李靖等人。

见到李靖到来,这些贵族的脸上都浮现出一种谄媚的笑容。

李靖笑道:“诸位在此等候老夫,实在劳苦,老夫心头不安啦!”

“应当的,应当的!”

李靖站在一级台阶上,对这些贵族道:“好了,别的话老夫也不说了,咱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今日伏俟城虽然投降,但吐谷浑尚未投降,各处尚有抵抗我大军之部落、散兵,而伏允逃遁,天柱王不知所踪!老夫便自主主张,在此为吐谷浑立下新的大汗和国相!诸位以为如何啊?”

话音落下,顿时一片沉默。那引路的中年人四下瞧了瞧,也跟着沉默起来。

李靖见状,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舒展开来,对众人道:“原本伏允有二十四位名王,如今战死、逃遁,将二十四个位置空了出来,你们谁愿意来做这名王啊?”

见众人神情已然意动,顿时接着道:“我大唐此次出兵,不过是惩戒那伏允与天柱王二人,擒住、斩杀二人后即刻离去,不会再踏入吐谷浑一步!

听得李靖这般保证,众贵族不由纷纷心动。他们互相望了一眼,然后在那胖胖的中年人的带领之下,向李靖一揖:“全凭上将军吩咐!”

“好!”李靖顿时抚掌说道,“伏允诸子之中,老夫相中一人,以为可立其为汗!”

那肥胖的中年人当即知趣的接口道:“不知上将军相中何人?”

李靖捻着胡须,微微笑道:“伏允嫡子慕容顺曾为质子留质中原十余年,久不得归,伏允立它子为太子,及归,伏允轻之。这慕容顺为国留质他乡十余年,算得上是吐谷浑功臣!老夫便欲立此人为汗!诸位意下如何啊?”

话音一落,那肥胖的中年人当即一揖道:“慕容顺有功于国,且为伏允嫡子,我等无话可说,全凭上将军安排!”

众吐谷浑贵族对望一眼,同时躬身道:“全凭上将军安排!”

当日,即定离慕容顺为吐谷浑新任大汗,那名叫做慕容木的肥胖中年人为国相。至于二十四名王之位,则是由剩余的那些贵族瓜分完毕。

慕容顺即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全军及个部落停止抵抗,举国投降大唐。

而在唐军进城的第二日,李靖便下令,禁止唐军士卒劫掠伏俟城城内百姓,同时向众将士许诺将为立功将士颁发四类战斗勋章,以资鼓励有功之臣。

关于这战斗勋章之事,众将士还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后来经过几名文书一解释,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战斗勋章共分四级,分别是金银铜铁四大类,其正面是浮刻着一个楷书“唐”字,四面衬以装饰,北面则用蝇头小楷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在某次战役中斩敌多少,特授奖章,以传后世!”

至于授什么类型的奖章,完全是看这士卒在战斗中的表现如何,对战役起了什么作用,不是完全看士卒斩首的多少!

听到这个消息,唐军士卒顿时欢呼起来,尤其是勋章后面的那“以传后世”四个字,分明就是官府授予这些士卒的传家之宝啊。

李靖在命令中还说道,若是不准军令者,直接取消获勋章之资格。

于是,在命令颁布后的半日,这劫掠之事迅速少了,乃至消失不见。

伏俟城渐渐安定下来。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击

 大街之上,随处可见一队队大唐士卒往来巡逻,至于吐谷浑的军队,除了一支皇族卫队之外,其余尽被缴了兵器,当伏俟城城内的情况刚刚安定下来,李靖提起毛笔正往长安写着战报时,一支一万人的骑兵从伏俟城出发,一路向西而去。

这一万骑兵却是有契苾何力的五千突厥骑兵,薛家兄弟的四千唐骑,和张允文的一千侦察兵组成,专门负责追踪伏允的。

其中,若论远程奔袭,这些突厥骑兵虽比侦察兵弱,但比起唐骑还是要强上一些。但是论及野战能力,这些突厥骑兵又不是唐骑和侦察兵的对手。而说起追踪能力,最强的却是张允文手下的侦察兵。

“允文,你且说说,我们能不能追上伏允那老小子啊?他可是跑了近十天了!”从伏俟城出来,契苾何力便有些担心,在行了一段之后,终于忍不住说道。

张允文望着远方苍茫的地平线,心头微微有些担忧,口中却说道:“不过十日而已,怎么可能追不上?漫说我等知道伏允是往西走,就算是不知道,老子也能把他给揪出来!”

听到张允文的言语这般自自信,契苾何力这才放下心来。

此时李靖又陆续派出几支军队,沿着吐谷浑国土往西,一边搜查伏允行踪,一边带着吐谷浑的官员信物,向那些部落宣布投降的消息。而张允文他们这一支军队只是其中一支。

一路行军,行了两日,将近三百里,到达一处水草丰美之地,张允文叫来侦察兵一问,才知道此处名为居茹川,乃是吐谷浑西部马场之一。

居茹川这儿居住着一个拥有近万人口的大部落,主要负责为吐谷浑军队提供战马。而且此部落酋长与伏允相交莫逆,可以说是伏允的死忠。

“你说这伏允会不会就躲在这个部落里边?”薛万彻对张允文说道。

张允文却是摇摇头,反问道:“如你是伏允,会不会留在这部落之中?”

薛万彻顿时摇摇头:“此处里伏俟城太近,极易被人打探到,还是走远一点保险!”

张允文笑道:“既是如此,那伏允便不在里边!不过嘛,这酋长和身边亲密的人肯定知道伏允的下落!”

薛万彻和契苾何力当即眼睛一亮:“我等即刻领军杀上去,将他们抓起来严刑拷问!”

张允文再次摇摇头:“二位将军,我等踏平此处部落山寨,那是易如反掌,可是踏平之后呢?这些人会告诉我们伏允的位置么?或者他告诉我们一个错误的位置又该如何?”

二人皆是闭口不言。旁边的薛万均笑道:“张将军,看样子你是心中自有计划啊,不妨说来听听!”

张允文笑道:“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计划,就是今夜去几个人,将那酋长和老婆孩子统统给抓出来,慢慢逼问就是!”

听得这话,三人不由同时点点头:“既是如此,那就看允文你的了!”

当日,大军便在居茹川上扎下营寨来,同时全力备战,做好战斗准备。

当夜,张允文派出十名士卒,在刘诚、马望山的带领下,悄悄的往部落聚居地疾驰而去。

既然张允文已经将一身本事传授给侦察兵们,所以有时候自己就不会亲自动手了,交给他们去办就是。而他,则是在营帐之中蒙头睡觉。

当东方的天际露出一抹鱼肚白的时候,刘诚等人纵马回来。他们的马前皆横搁着一个黑布大袋子,里面安静的躺着酋长等人。

当张允文醒来的时候,便见到了刘诚等人扛着几名穿着吐谷浑传统服饰的男女老幼进入营帐之中。

“你们怎么把人搬这儿来了?直接搬到大帐去,顺便把契苾将军、薛将军叫过来!”张允文一见那几名被敲晕的吐谷浑人,顿时挥挥手,对刘诚道。

刘诚几人只好再次扛着这几人出去。

当张允文穿戴好衣衫甲胄,来到大帐时,契苾何力和薛家兄弟已经在那儿了。见张允文进来皆用一种期待的眼光看着他,想看看他是如何撬开这些吐谷浑人的嘴。

要知道,这些吐谷浑人居住在这片草原沙碛混合的地方,恶劣的环境铸就了他们彪悍的性格,就像沙碛中的石头一样,硬邦邦的。要让他们开口,极度困难。

张允文却是没有想那么多,指了指地上的年老女子问道:“这真是酋长的老婆?”

刘诚和马望山连连点头:“对对,我们查实了许久,这才确定是她!”

“呃,这酋长的品味也不咋地嘛!”看了那女人一眼,张允文便将目光转向地上的几名年轻人。这其中,大的有二十一二岁,小的才十二三岁,“这些全是这酋长的子女?”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张允文笑道:“刘诚,你带着这三人去一间营帐,将他们全部给泼醒,然后当着这女人的面拷打这两个青年,记住了,狠狠的打,边打便问这女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他们其中一人给切了!”

张允文说着,在一人的胯下比划了一个下切的手势。

霎时间,大帐内众人不由浑身一个机激灵。

“这个酋长和这两个少年,就有马大哥带下去,在另一处营帐中好好的审讯一下!和刘诚一样,也是给我拷打两个少年,问那酋长!”

待二人将几人带下去之后,契苾何力不由问道:“允文啊,你为何要这般安排?”

张允文笑道:“这老女人一看便知乃是酋长的原配,所以她生的儿子最大,当然就是那两个青年了!这两个少年明显是酋长的侧室所生的,由于年纪小,必定疼爱无比!所以我将他们放在一起!怎么,几位大哥可有兴趣前去一观?”

“好!老子正想见识见识侦察营的刑讯手段呢!”契苾何力当即兴奋的说道。

而薛家兄弟也表示愿意一观。

于是,张允文让人带着三位将军前去观摩刘诚和马望山审讯过程,自己则是在大帐中悠闲的享用这早餐。

半刻钟之后,阵阵凄厉的呻吟声从大帐两边的营帐传来。

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契苾何力等三人和刘诚等人回到大帐之中。

张允文笑着问道:“怎么样,问出什么来了没有?”

薛万彻点点头:“已经问出来了!伏允那厮如今身在突伦川,将要投奔于阗!突伦川距此地有千里之遥,沿途多为荒碛,可不好走哇!”

张允文闻言,却是皱起了眉头,却是如此,沙漠之中找不到水源,如果冒然进入,自己这万人恐怕就会留在那儿了!

这时候,契苾何力却是猛地说道:“伏允非有城郭,今随水草迁徙,若不因其聚居袭取之,一朝云散,岂得复倾其巢穴邪?你们在这儿磨磨蹭蹭做什么,还不快调兵前往追击?”

太难过了这话,张允文不由微微颔首,而那薛氏兄弟却是因上次赤水原一战而心存胆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