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侦察兵-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提出建议之臣顿时哑口无言,难道继续发诏书责问?
而那太常丞邓素则是提出于怀远镇增戍兵以威逼高丽,李世民道:“孟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从来没有听说过增加一两百戍兵便可威绝域!”
邓素闻言,也是讪讪而退。
李世民站起身来,朗声道:“朕当拟诏,以警高丽,若是不服,则兴兵伐之!”
众大臣闻言,互相对望一眼,一些人眼中闪烁的是兴奋的光芒,另一些人眼中则充满了担忧。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新罗使臣
“姐夫啊,我现在发现父皇还是很啰嗦的!”
听见李治有开始抱怨,张允文不由苦笑一声。
说李治这是抱怨,其实也不正确,看他那抱怨是的神情,分明就是带着丝丝得意。可以理解,这李治从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到如今的太子,经过几个月的适应之后,他也渐渐习惯了这个身份,虽然在张允文面前还和以前差不多,但是,一股子威严气势也渐渐的生成了。
张允文轻笑一声:“陛下可不是个啰嗦的人,他在你面前怎么啰嗦了?”
李治苦着脸道:“吃饭的时候,父皇说:‘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乘马的时候,父皇说道:‘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到太液池里面的舟船,父皇又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到我在树下休息,则说:‘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你说父皇啰嗦不啰嗦?”
张允文道:“这可是陛下在言传身教,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君王,你可别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想当初你大哥可没有过这些待遇啊!看看陛下的风范,若是你能学个十之**,那以后也会成为流芳千古的明君的!”
李治笑道:“我这不就是抱怨一下嘛!其实我还是在努力的跟着父皇学了!”
“好,那就好!”张允文笑道。
在九月的时候,一支薛延陀使臣来到了长安,向大唐进贡,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领头的使臣是夷男的侄子突利设。
除了上贡之外,这支使团还提出一个请求来,希望能娶大唐公主。
面对这个请求,群臣分做两派。一派主张既然已受其牛羊,当嫁出公主,免生边患。同时搬出了汉时王昭君之事,大加议论,无非就是说着嫁公主的好处。这些人多是儒生,以褚遂良为首。另一派却是说薛延陀今实力大损,不足以和大唐谈条件,娶纳大唐公主。这些人却多是武将。
两派争执不已,而那突利设也四下活动。
这场争执没有持续几天,李世民便做出了决定。朝会之上,他对众大臣道:“卿等皆知古而不知今。昔者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群臣听罢,齐齐稽首道:“喏!”
薛延陀使团在长安呆了近半个月,便黯然返回草原去了。此行他们除了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向大唐求亲却是没有达成。
薛延陀使团离开长安不到三日,一支船队在登州靠岸了。
粗大的桅杆之上,一面绣着斗大的“卢”字的旗幡随着海风上下飘扬着。
码头上那些靠替人搬运货物的苦力见船队靠近,当下便蜂拥上去。然而,只听得一声“轰——”的一声巨响,那船舷处猛地伸出五根又厚又宽的跳板来,重重的搭在码头之上。
接着,从这些跳板上走下来一个个彪悍的水手。/他们皆是手挎刀枪,目光冷峻。见到这种情形,那些苦力们顿时后退两步,不敢再往前靠。
这些水手下来之后,那船上忽地响起一阵笑声来:“呵呵,朴大人,这边请!”
只见两道人影出现在跳板边上。一人乃是一个穿着白色缎子的中年人,眉眼之间,带着浓浓的市侩气息。另一人带着黑色发冠,个子较为矮小,穿着一件奇怪的衣衫。看那样式,不似大唐服饰。这些苦力常常整日混迹码头之上,见惯了来来往往的船队,对于各国人的风俗也倒是有些了解。当即便有人认出来,这身打扮乃是海那边的新罗人的打扮。
“卢掌柜请!”那位新罗人站在跳板边,客气的说道。
这卢掌柜乃是久经世故之人,哪里会真的走到前面,不断的躬身请那新罗人先行。
这位姓朴的中年人终于拗不过卢掌柜,当先走下船来。
在他们二人之后,又有十多名新罗人和卢家人下了大船。
在税收的护卫之下,这些新罗人进入到了登州城内。
在登州城没呆上半日,一支十多人的唐军士卒队伍便来到新罗人所在的客栈之中。为首的那名校尉进入客栈过后没多久,这些新罗人便齐齐出了客栈,跟着唐军士卒离去。
而此时在长安城内,张允文受到了一封来自高丽的情报。上面说百济开始进攻新罗,而高丽也在图谋着和百济一道进攻新罗。两国联手封锁了新罗通往大唐的陆路和部分海路。情报中还提到,新罗国王为了向大唐派出使臣,五个使团同时出动,分扑向海陆二路。
看看这信件的落款,却是一个半月之前。看来这些高丽人和百济人还真是封锁得严密,这封密信比起以前的那些足足晚了半多月才到达。
按照信上所说,这使团派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若是按照水陆二路的行程来算,应该到达大唐了,难道是全部被那两国拦下来了?那可真是糟糕!张允文幸灾乐祸的想道。
张允文将这密信交给李世民看的时候,李世民一声冷笑:“哼,想不到连百济也掺和进来了!还敢封锁新罗进入我大唐的道路,这是胆大妄为啊!”
可是没过两日,便有消息传来,说是登州码头之上,一支新罗使团乘坐卢家从百济返回大唐的商船到达了大唐。但是,也仅仅一支而已。也就是说,恐怕其余使团已经遭到了不测。
如今,这支使团正在来长安的路上。
也不知是不是这些使臣心头着急,从登州到长安原本需要大半月的路程,他们竟然在十天就赶到了。
到达长安的时候,这些新罗人百感交集,一时间竟然怔怔无语。
这些新罗人入住驿馆之后,用了饭,换了一身衣衫,装扮了一下,便强烈要求见李世民。
驿馆的官员颇为为难的看着他们,最终将这个请求往上面汇报了一下。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失笑,呵呵,这些新罗人还真是Xing急啊!却是传下诏书,说是晚上将赐宴款待新罗使团。
那些新罗人这才没有继续要求立刻见李世民。
当暮色降临的时候,新罗使团一众人便在皇宫卫士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承庆殿。
这些使团成员哪里见过如此高大巍峨,华丽异常的宫阙。和长安皇城相比,他们新罗皇城只赶得上大唐的州府。
只见盏盏宫灯如同星辰,照亮回廊。秋风吹动,灯影飘摇,炫目迷神,让人不由沉醉其中。宫阙嵯峨,檐角狰狞,灯光不及之处,只有宫殿高大的影子冷冷的注视着来往的众人。
“外臣朴正银见过大唐皇帝陛下!”这位朴正银不安的坐在几案之后,时而低头看着几案上的果蔬,时而抬头四下张望一眼。一遇到附近唐臣的目光便又催下脑袋,片刻之后,再次扬起脑袋,向那唐臣一笑。
他是一个新手。这是在场的大臣们看到这新罗使臣表现后得出的结论。
当李世民的身影出现在主席之上,这位朴正银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两名副使行礼道。
李世民看着此人,先是愕然了一下,接着便淡淡一笑:“朴爱卿不用多礼,请坐!”
谁料这位朴正银却是猛的将头重重磕在木地板上,发出一声巨大的碰撞声,就连李世民和众大臣也不由感到额头一跳:“求大唐皇帝陛下救救我新罗吧!”说完,又是重重的一磕头。
李世民见这朴正银竟然如此诚心,心头也不由微微震动,当下不再绕弯子,直接说道:“朴爱卿,快起来吧!起来说说怎么回事!”
朴正银站起身来。接着宫灯烛火,李世民清楚的看见这人的额头之上,突起一个发红的包来。
朴正银当下便用简洁的语言将新罗遭遇到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再次跪下,向李世民道:“求大唐皇帝陛下赶快出兵,救救我新罗吧!若是再晚上一步,我新罗恐怕会面临灭顶之灾啊!”
李世民闻言,却没有一口答应下来,目光缓缓的从众大臣身上扫过。
正文 第四百零八章 整军备战
虽然李世民已经说过如何处理这高丽新罗之事,但是,在使臣面前,他还是将目光望向座下大臣。
一看到李世民的目光,这些大臣立刻知道该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当下,一身儒生打扮的褚遂良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自古仁君行事,当以德服之。我大唐广修文德,则高丽百济,其兵自退!”
褚遂良话音一落,那新罗使臣的脸色不由微微一变。
“褚大人此言差矣!”这时候,穿着一身黑色衣衫的李绩说道,“若是大唐对高丽百济联手侵犯新罗一事无动于衷,那我大唐属国有会做何种想法?他们岂不是会认为我大唐乃是故意纵容之!且大唐身为宗主之国,帮助属国乃是分内之事。所以微臣建议,大唐当派出大军,教训那高丽与百济两国!”
李世民听了这二人的话,不由露出一副沉思的模样来。
而那新罗使臣,则是面上带着喜悦的看着李绩。
“微臣亦赞同李将军所言!”当李世民的目光扫到张允文身上的时候,张允文立刻起身说道,“高丽百济,离大唐万里,若是单单折诏而往,劝以文德,臣以为两国定然做出阳奉Yin违之事,不若大军压境,迫而从之!”
张允文话音一落,那长孙无忌便出列道:“陛下,若是兴大军伐之,恐怕是师出无名啊!况且前隋三征高丽,山东之地,十室九空,今回复者不足六七,要发动大战,恐怕是力有不逮啊!”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不由皱起眉头,往那新罗使臣身上望去。
那新罗使臣连忙说道:“尊敬的大唐皇帝,外臣这儿有我国君上写给皇帝的血书一封,另外还说了,只要大唐皇帝愿意出兵,新罗愿意将临近高丽之三十城割与大唐!”
此言一出,李世民和众臣一惊。
但是,李世民不动声色的说道:“哦,既然有新罗国君之血书,那还不呈上来让朕瞧瞧?”
那朴正银闻言,连忙从衣襟之内摸出一个黄绸小包裹,慢慢打开,里面露出一幅布满红色痕迹的白色布料来。
李世民身旁的内侍赶紧上前,将这个包裹拿到李世民面前来。
李世民摊开这幅血书,只见上面有方正的楷书写着关于新罗目前状况和乞求李世民出兵的话语,至于这朴正银所说的割让三十城与大唐,则是只字未提。
看了这血书一眼,李世民淡淡的对这新罗使臣说道:“贵国主之心意,朕已明白,然而出兵之事,非同小可,还是等朕明日与诸位大臣商量一下,再做决议!”
那朴正银闻言,正要再说什么,李世民却是大手一挥:“来人啊,上酒菜,起歌舞!”
朴正银只好憋下口中的话语,坐在几案之后,看着一队队宫娥捧着美酒佳肴进入殿中,看着那些舞女们在场中翩翩起舞。
待这宴会结束,新罗使臣和众位大臣各自告辞离开皇宫。
幽幽宫灯之下,李世民看着手中的血书,发出一声冷哼来。
第二日朝会之上,李世民将这出兵高丽之事提了出来,说道新罗王提出的割让三十城的条件时,冷冷一笑:“哼,这新罗王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如今那临近高丽的三十城恐怕已经落于高丽之手,割让于我们?不过是加重一个筹码,促使我大唐攻击高丽而已!况且,这个条件还是使臣提出来的,这血书之上也没有注明,空口白牙的,谁会信?”
李世民说完之后,众大臣纷纷议论开来,其主题基本上都是对新罗的抗议。/
片刻之后,那房玄龄出列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讲!”
李世民微微一笑:“房爱卿有话直言!”
房玄龄微微一躬身:“老臣以为,如今高丽百济联合攻击新罗,然而新罗也非是朝夕可破。据老臣估计,若是两国联手,攻破新罗,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而对于我大唐来说,拖得越久,便越有利!最好等到新罗国灭,我大唐打着报仇之旗号,将三国一道纳入行政区域之内!”说道后面,房玄龄语气Yin森森的,表情也是Yin险至极。
听了房玄龄的话,李世民猛的一抚掌:“好!房爱卿此策甚妙!可是,执行起来,却不是那般容易啊!毕竟这新罗使团如今就在长安城中!”
房玄龄笑道:“陛下可以先派出使节手持诏书,前往高丽,向渊盖苏文宣读诏书。微臣估计渊盖苏文定不会罢兵!到时候,大军再行出击不迟!如此使团一去一来,耗时数月,即使那新罗使团再有意见,也无话可说。另外,大军备战,尚需一定时日。所以臣估计,若是出兵,非得等到明年二月不可!”
李世民闻言,不由微微眯起了眼睛。
“启奏陛下,臣张允文有事请奏!”张允文听完房玄龄的话语,思忖片刻,出列说道。
“哦?张爱卿请讲!”
张允文整理了一下思路,朗声说道:“陛下,房大人,你们都忽略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李世民疑惑的问道。房玄龄也转过头看着张允文。
张允文正色说道:“如今已经是秋天了,天气渐凉,及至冬日,无论是高丽还是新罗,平地积雪三尺,深可没膝,天气酷寒,滴水成冰,就连弓弦也会被冻得很紧,极易拉断,大军是无法在此等条件中作战的!若是欲伐高丽,非得春日出发,夏日作战,秋日返回才行!”
李世民倏然一惊,随即笑道:“这般说来房爱卿二月出兵之言,倒是深为合理了!”
张允文又道:“不过陛下,自从大唐从高昌引进棉花之后,这御寒之事,便迎刃而解了。以棉絮充填紧布料之间,其保暖效果,堪比皮裘,且价格低廉,适宜于大规模使用。想必陛下以及诸位同僚已经深有体会了吧!”
众人点点头。自从那产于高昌的棉花在关中陇右大规模推广开之后,棉布这种布料迅速的普及开来。当然,由于棉纺织技术的不成熟,纺线织布的速度始终赶不上棉花生产的速度,仓库之中,时常可见大量的棉花积压。于是,有人便将这棉花填塞进袍子里面,发现尽燃保暖异常。于是,棉袍这种相对便宜的保暖衣服出现了。
“微臣最后说的是,这战备问题!依据陛下和房相的谋划,明年春季,则要出兵高丽,大唐尚有数月时间来进行战备。这人员配置,战具准备,后勤安排等等事务都要着手准备!”张允文严肃的说道。看到李世民不停的点头,他忽然道,“此次作战,规模极大,臣自请缨上战场!”
李世民仍在那里点头,张允文见状,赶紧叩谢道:“多些陛下!”
李世民先是一愣,接着在内侍的提醒之下,才知道张允文刚才在和自己耍小聪明,当下“呵呵”一笑:“允文啊,就算你此次不主动请缨,朕也会派你上战场的!”
那些武将闻言,顿时轻笑起来。
张允文却是脸不红心不跳,露出一副苦笑来:“这不是陛下你有好多年都没有让微臣上战场了么?此次骤闻战事,心头痒痒,实难自禁啦!”
“好了!”李世民笑了两声,蓦地肃声说道,“别说笑了,现在说正事!南衙北衙诸位将军何在?”
“臣在!”一众武将齐齐上前一步。
“你等下去,整肃各部兵马,随时准备作战!”
“喏!”
“工部侍郎,将作监大匠何在?”
两名中年汉子出列抱拳道:“微臣在!”
“令你二人准备战具粮秣,以供大军出征之用!”
“喏!”
“鸿胪寺少卿何在?”
“微臣在!”
“令你携朕之诏书,前往高丽宣读!”
“喏!”
……
随着李世民厚实的男中音在大殿响起,一道道命令被发了出去。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被缓缓开动起来。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李治婚事
当李世民将新罗使团叫到太极殿,宣布了大唐的决定时,张允文分明的看见了那朴正银脸上闪过的一丝失望。/
不过面对李世民不容置疑的话语,这些使臣们很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于是,这有关新罗高丽的事情便被定了下来。而那下落使团也继续在长安呆着,等待大唐派出的使臣传回消息来。
而他们也亲眼看见了长安城内忙碌的景象。一车车的粮草和一车车黑色大木箱子被源源不断的运出长安城,一队队士卒从城内到达城外,筑起大营来。零散的士卒从各处汇集到长安,也进入了那城外的几处大营之中。
短短的半个多月里,长安城外边聚集了至少十五万大军。
面对这样的兵力和集结速度,即使是早已经听说了大唐军容强盛的新罗使臣,看到唐军如此严明的军纪,如此精良的装备,还是不由深感佩服。同时对于大唐表现出来的出兵态势,也感到十分的欣慰。
在这段时间里,张允文虽然忙着整军备战,但是,那朝会还是隔三岔五的去上一趟。
一次朝会之上,那褚遂良上书,陈述魏征当初在直谏李世民的时候,曾经将那些直谏的话语私下记录下来,装订成册,说此举是为了让他自己留名后世。
李世民听了之后,勃然大怒,再加上以前这魏征说杜正伦、侯君集有宰相之才,向李世民推荐二人为相。然而,李承乾谋反一案中,侯君集被枭首示众,杜正伦被贬,李世民记起当初魏征的话语,便觉得十分的不痛快。
如今这褚遂良一个进谏,立刻勾起了李世民的怒火。当下李世民便要下令撤去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事,同时还要拆去那块他亲手为魏征书写的碑。
环视朝中大臣,竟无一人为魏征出头,这让张允文不由生出一股人走茶凉的悲凉来。
沉思片刻,张允文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微臣以为,陛下此举十分不妥!”
正在怒火之上的李世民看着张允文,冷声说道:“有何不妥?”
张允文道:“陛下在魏公逝去之前,曾指衡山公主,将其配于魏公之子叔玉,而今又要收回先前之言,岂非是言而无信?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做出这不信之事来?”
张允文此言一落,那褚遂良便道:“陛下先前是受了魏征的蒙蔽,这才赐婚。而今,这魏征先举荐了两名涉嫌谋反之人,后又私自编录谏语,陛下看清了他的面目,收回先前之言,又有何不妥?”
听到这话,张允文心头顿时火起,这些文人,歪曲起事实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实在恬不知耻。当下冷声道:“哼,褚大人,那魏征何德何能,竟能蒙蔽陛下十多年!就算是蒙蔽了陛下,可是这数百大臣也被其蒙蔽,到今日才发现魏征之面目么?”
“这……”褚遂良顿时无语。
张允文又冷声道:“褚大人,我尝听闻自魏公逝去之后,褚大人你常常自比魏征之后的第一谏臣,不知可有此事?”
“你……”褚遂良正要反驳,李世民猛的说道:“够了!不要再争了!”
张允文和褚遂良当即闭口,不再说话。
李世民看了二人一眼:“魏征自贞观元年便跟随朕,十几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允文说得对啊,此事的确是朕的不妥!好了褚爱卿,张爱卿,此事暂且作罢,你等先下去吧!”
“喏!”二人同时一揖。然而在弓下腰的那瞬间,张允文分明的看见了褚遂良眼中的怨恨之色。
面对褚遂良,张允文也倒是没什么担心的。虽说褚遂良在李世民面前比较受宠,可是他也不差。另外,张允文相信,笔杆子是很难比得过拳头的!
经过这件事,张允文也认识到了李世民的无常来,心头更加小心了。
“呵呵,姐夫,朝堂之上你可真是厉害,连续两次说得那褚遂良哑口无言!”朝会结束之后,李治跑过来,拉着张允文说道。
张允文挥挥手说道:“唉,别提这事儿了,现在我还烦着呢!经过这件事之后,我估计可是把那褚遂良给得罪了!他娘的,这些文人的心眼小得跟针似的,不过就是和他争了两句,这厮多半会记仇的!”
李治顿时拍拍胸脯:“没关系,看小治保护你!我也早就看不惯那褚遂良和那群老酸儒了,一个个成天在我面前唠叨什么仁君、仁政之类的,还要我整天绷着个脸,平常笑一个都被斥成举止不端。实在让人气闷啊!”
张允文闻言,却是肃声道:“小治啊,姐夫能教你的只有打仗之类的事,你以后可是要即位,接手这个大帝国的,光靠打仗可是不成,你怎么也得听一点他们的话语。呃,当然了,这听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不要什么都听,要学会自己分辨!”
李治闻言,顿时庄重的颔首道:“此事小治记下了!”
说完之后,二人便沉默起来,静静的沿着大理石铺成道路往外走。
忽然,那李治拉住张允文的衣袖,面带哀求的说道:“姐夫啊,小治求你一件事!”
张允文疑惑的看着李治,不知道这位太子还有什么事要求自己的。
李治四下望了一眼,低声说道:“姐夫,再过一月,父皇便要下令为东宫选秀了!”
张允文闻言,知道下面还有话,口中顺口敷衍道:“选秀?好啊!我瞧你那东宫里面的宫女确实少了点!”
李治却是连忙摇头道:“姐夫,立刻不知道,这选秀不仅仅是选宫女,还要为我选出正妃、侧妃来!”
“呵,你小子要成亲了?不错嘛!是该找个人来管教管教你!免得整日和你几个贴身丫鬟厮混!”张允文听罢,顿时笑了出来。
“姐夫你说什麽啊?小治哪儿是整日和她们厮混?”李治一张白脸上顿时透出红晕来,看得张允文直摇头。唉这小子的脸皮还太薄了,得继续历练啦!
“难道不是么?我几次到东宫找你,都看见你和那名身材丰满的丫鬟正眉眼传情!”张允文继续调笑道。
李治收起笑意,望着张允文,口中呐呐道:“可是姐夫啊,小治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了!”
“哦?”张允文愈发好奇起来,“难道是东宫里的丫鬟?”
李治摇摇头,脸上带着不好意思的笑容:“不是东宫里面,是晋阳妹子身边的那个侍女!”
“噢!晋阳公主身边的……你说什么?谁?”张允文一下子反应过来,晋阳公主身边的侍女不就是那武媚娘么?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孽缘?
“武媚娘,武氏啊!当初还是你将她送到晋阳妹子身边的呢!”李治看到张允文目瞪口呆的表情,疑惑的说道。
张允文赶忙拉着李治走到僻静之处:“小治啊,我问你,你可要老实回答啊!”
“嗯!”
“你到底喜欢武氏的哪一点?”
“呃,这个嘛,我也不知道!面对那武氏的时候,就好像在一位邻家姐姐面前。守陵的那段时间,她多是她在照顾我,为我烧水洗衣……”说道后面,李治已是目光迷离。
张允文见状不由猛的一拍脑袋,看来李治这家伙已经是彻底的陷进去了。
“姐夫啊,我就是求你给想个办法,让我能娶纳武氏为妻!”李治低着头,红着脸,没看见张允文拍额头的表情,低声说道。
张允文听了这话,心头也不由思考起来。看来这李治对武媚娘还真是一往情深啊。自己到底该不该帮这个忙呢?帮了之后那武媚娘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女皇帝呢?
沉思片刻之后,张允文猛的抬起脑袋,心头已有定论。在李治期盼的目光之中,张允文轻声说道:“好吧,我试试看!”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 战前动员
张允文虽然口中说试试看,然而心头却是没有多少底。毕竟这太子的婚事可不是一件小事,自己能够左右的因素非常少。
“呃,小治,你说想娶那武氏为妻,到底是做正妃还是侧妃啊?”张允文问道。
李治想也不想:“当然是正妃了!”
张允文不由苦笑道:“小治啊,你还真敢想!那武氏虽然也算是功臣之后,但是那武家早已衰落,你父皇还有百官们绝对不会答应的!就算是侧妃,恐怕都还有些悬!”
李治闻言,立刻紧张的说道:“所以啊,姐夫你好好帮帮我啊!”
张允文沉思片刻,说道:“其实我能帮你的也是十分有限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你自己去争取!唔,这样吧,我将那武氏收做妹子,然后知会一些大臣一声,让他们也来帮忙支持一把!然后向陛下提出这事儿!不过说好了,在陛下面前,你小子可是要一直咬牙给认着,千万不要松口,若是你有半点妥协,那此事恐怕就算是完了!”
李治坚定的点点头:“为了媚娘,我是不会妥协的!”
张允文却是担忧的说道:“恐怕你所承担的压力,除了你父皇之外,还有你舅舅等人,你可要小心啊!”
李治“嗯”了一声,反而担忧的对张允文道:“姐夫啊,你动作可要快点,别等到选过秀女了,再向父皇提出来!”
在和李治告别之后,回到家中跟李宇将此事一说,李宇不由掩口笑道:“呵呵,九弟看中哪武氏,倒也说得过去。那武氏生得千娇百媚,却又是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自然惹人心动了。不过相公啊,你如此草草的答应此事,难道就不怕那武氏不同意?”
经李宇一提醒,张允文这才想起貌似自己还没有问过武媚娘的意见,呃,还有晋阳公主,毕竟如今的武媚娘是晋阳公主的侍女。
花了两天时间,张允文终于将此事搞定了。先在昭陵向武媚娘询问其意向。当听说李治想要娶自己的时候,武媚娘不由愣住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不敢相信的说道:“不是吧,妾身可是比太子殿下要大上好几岁啊!”
张允文好一通解释下来,这武媚娘才算是相信了此事。而后,又提出收武媚娘做义妹之事。武媚娘想了想,终于点头答应。
至于晋阳公主那边,则是李治在劝说。李治哄了晋阳公主半天,晋阳公主这才答应放那武氏出去。但是,李治却为此付出了不少的东西。
当一切就绪之后,张允文便硬着头皮向李世民提出了此事。
李世民听完张允文的话,眉头不由紧紧皱起,口中说道:“允文啊,你可知道,自从朕立稚奴为太子以来,天下几大世家,尽皆向朕提出将其家中少女嫁与稚奴。朕遴选许久这才选出了太原王氏作为太子妃。至于这侧妃,目前虽然没有确定,但是,朕本来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