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一行人过来,两人出来迎接。
  让大家自己选好房间,李君阁开着皮卡,带着司老爷子,司星准,alice还有shirly去祠堂。
  警卫和保健医生还想跟着,被司老爷子喝止了,说道:“我是去见我的老上级,你们跟着算怎么回事?都给我好好呆着,午饭也不用管了,有皮娃在,饿不着我!”
  来到祠堂,可有点大变样了。石头门楼张红结彩,外面搭了好些帆布棚子,每个棚子下是一张圆桌,就是颜色有些不一样,有的挂了漆,有的是原木,有新有旧,显得花里胡哨。
  刘三高正在那里吆五喝六的指挥,见一行人过来赶紧上前打招呼。
  李君阁见司老爷子跟俩丫头都又忐忑又激动的样子,想着先缓和一下气氛,于是先不进祠堂,拉着刘三高发了一根烟,说道:“刘叔,你看这桌面花里胡哨的不齐整啊,这可是要上新闻的,还有好些大人物要来,怎么也得再捯饬一下才行啊!”
  刘三高说道:“哎哟,还真是,我想着这乡里乡亲的也不计较这个,没事,待会让徒弟把桌布铺上,一水的大红,又喜庆又齐整。”
  李君阁说道:“行,那效果肯定不错!”说完才领着四人进祠堂。
  进门照壁上就是字派诗,李君阁指着上面的“雨”字对alice和shirly说道:“看,你们的字派在这里。”
  然后又往上指,说到:“我的在这里,比你们高一辈,跟你们爸爸李君楼是一辈的,再往上是‘思’字,你们爷爷叫李思远,再往上是‘良’字,你们祖祖叫李良储,这一个家族的名字都是这样排下来的。”
  俩国际友人感觉很新奇,一通“鹅妹子英”,“豌豆腐”的乱喊。
  一群娃子今天都没心思上课,马上要开学,这作业也早做完了,四爷爷干脆就在那里跟他们聊天,随便扯扯典故。
  听到门口有动静,四爷爷便领着娃子们出来。
  一见到四爷爷,alice跟shirly立刻就把李君阁抛到一旁,扑到老人家怀里祖祖,葛软葛软帕的乱喊,又哭又笑,一人守着一边脸颊吧唧吧唧的亲。
  一群娃子在旁边看稀奇。
  “这俩姐姐可真高。”
  “嗯,要是以后我也能长这么高就好了。”
  “那得多吃饭,我妈说吃得多才长得高。”
  “那不一定,我们班小胖吃得可多,然而还是一个矮胖子。”
  “她们的鼻子好挺啊,等我长大了,会不会也这么漂亮啊?”
  “嗯,幸好头发跟眼珠是黑的,我开始好担心来两个黄头发绿眼睛的……”
  “还不都是人,黄头发绿眼睛有什么关系?”
  “黄头发绿眼睛的,我这堂姐叫不出口啊……”
  ……
  四爷爷高兴都见眉不见眼:“哎呀俩丫头长得真漂亮啊,这都是大姑娘了,好了好了别闹了,这里还有客人呢。这位是……”
  司老爷子神情激动的走上前去,啪的一个立正,行了一个军礼,声嘶力竭的吼道:“十一军三十三师九十七团警卫连战士司青虎,向团政委,敬礼!”
  四爷爷也一下激动起来:“你是小老虎?哈哈!你是当年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小老虎!”
  司老爷子老泪纵横:“政委,就是我啊,就是当年那个不爱学习,浪费你馒头的小老虎啊!”
  说完一把将四爷爷抱住,哭得哇哇的:“老政委,这些年我好想你啊,好想你啊,我都跟老天爷说,要是能再见你一面,就算立刻见马克思,我也能闭眼了啊!老天待我不薄,待我不薄啊!”
  司星准连忙和李君阁上前劝慰,四爷爷也说道:“好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军人流血不流泪,你跟小准一起来的,你们这是……”
  司老爷子眼角还挂着两行泪,却哈哈大笑起来:“老政委,小准是我的亲孙子,你这是教育了我家老小两代人啊!什么是缘分,这就是缘分,这就是缘分啊!”
  四爷爷也挺高兴:“哟!这还真是巧了啊,小准这孩子聪明,有悟性,有想法,自尊心强,是个好孩子。这样的孩子要多深入的了解他,多夸奖,多鼓励,他就会做出一番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的,他在李家沟这几个月,可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司老爷子叹气道:“还是您老方法得当啊,我看他这几个月变化挺大的,这孩子,在家里可没少让他爸妈头疼啊。”
  李君阁跟司星准齐齐的翻白眼,一个心想:“他有那么好吗?”一个心想:“我有那么差吗?”
  放着几人聊天不提,李君阁出门去察看宴会安排,顺便准备几人的午饭。
  先去祠堂边上,这边已经垒出了一溜的灶台,摆上了好多口大锅,旁边堆着一堆土黄色的粗瓷大碗,这碗不是一般的大,几乎等同一个一个小盆子,这就是这场宴会的主体“斗碗”了。
  旧时,粮食的容积单位分为石、斗、升、合,采取的是十进制。
  但计量器具只有斗和升,斗比升大,古时一斗等于十升,所以斗成了大的代名词,故有“斗大的字认不到一萝筐”之说。
  旧时的碗,最大的称为品碗,一般是用来盛放带汤的菜肴。
  其次才是斗碗,斗碗用在筵席上,就表示菜装得多。大碗装菜才不显小气。
  再下来是扣碗,这三种碗都算是大碗。
  故此“九斗碗”又有九大碗之称。
  当然“九斗碗”不是说宴会就只有九道菜,中间还穿插这其它的凉拌小炒之类。
  刘三高拿来的菜单对李君阁说道:“皮娃,来看看菜式。”
  李君阁结果单子一看,安排得很不错。
  其中干碟包括:
  杂糖一盘(带香烟一盒,纸巾一包)、干桂圆一盘、瓜子一盘、花生一盘、怪味胡豆一盘、寿桃一盘、糖油果子一盘、香酥排骨一盘、芝麻肉干一盘、红苕丸子一盘。
  这可不光是席前用的,席后还要和一些凉菜干菜一起包成杂包,给客人带走回家的,类似于城里宴席的伴手礼,不过却大方许多。
  接下来是凉菜:
  卤牛肉一盘、卤猪耳朵猪尾巴拼盘一盘、凉拌鸡一盘、凉拌鸭一盘、凉拌鲫鱼一盘、农家香肠一盘、腊猪心腰舌拼盘一盘。
  再下来是正菜,品碗斗碗都在里头了:
  镶碗一品碗、清蒸甲鱼抱蛋一汤盆、扣鸡一斗碗、大蒜肚条一盘、扣鸭一斗碗、肥肠寿面每人一小碗、三鲜汤一品碗、红烧鳝鱼一斗碗、脆皮鲤鱼一条、肘子一个、海带炖猪蹄一品碗、甜烧白一盘、酒米饭一盘、银耳汤一品碗、鲊排骨一盘、咸烧白一盘。
  这还没完,还有尾菜:火葱炒猪肝、芹菜炒肉丝、莴笋肉片、蒜苗回锅肉、熊掌豆腐各一盘、血旺时蔬汤一品碗、凉拌折耳根一盘、红豆腐乳一碟、泡菜一碟。
  李君阁看了看说道:“这扣鸡扣鸭是‘綑菜’不?”
  “綑菜”就是完整的鸡鸭入菜,一碗菜是整鸡整鸭,称为“綑!”
  刘三高说道:“你大伯说了,让大家吃好,但是又不要浪费,这次没有弄綑的,都是乡里农家收来的小脚乌骨鸡跟土麻鸭。我跟王黑子商量,今晚宰杀打整干净后,整只煮至八成熟捞出晾凉,切成手指粗的条,规整的放在扣碗里,皮贴着碗底。鸡肉上放涨发好的竹笋、蘑菇,黄花,鸭肉上放酸萝卜,掺入高汤,入蒸笼蒸至烂熟。出菜时,将扣碗翻扣在斗碗里,掺足调好味的高汤,撒葱花上席。你看要得不?”
  这也是九斗碗的特色了,因为客人多,现炒肯定来不及,所以都是大蒸菜提前备好,当做主菜上桌,在添补几个大火现炒的菜式,一台席面就算办下来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论菜
  李君阁点头道:“嗯,这个好,热闹又不浪费,大伯考虑得周到。”
  又指着豆腐道:“这是寿席,这个不忌讳吗?”
  刘三高说道:“旧时寿事席喜事席白色菜都是不能上桌的,白事席米糕豆腐泡凤爪之类的又都不能少,不过这熊掌豆腐是豆腐炸成金黄后才入菜的,跟卤凤爪一样不会有忌讳。这是因为四祖宗喜欢这个菜,特意叫加上的,算是个改良吧。”
  李君阁说道:“行,那就没问题了,刘叔那就辛苦你跟王叔了,事后少不了有个红包,对了,这九斗碗梁乡长是申请了非遗的,这次宴会省里市里都来人,县里书记县长估计都要到场,这次宴会弄好了,让他们有个直观的印象,也更好通过。”
  刘三高高兴得见眉不见眼,说道:“哎哟,这就是要露大脸了啊!皮娃,你说这非遗申报要是真得能成的话,那我是不是也能混一个什么名号啊?我这可也是祖传的手艺噢!”
  李君阁说道:“你说的是非遗传承人吧?这个完全有可能哟,对了,你这菜单里斗碗品碗这么多,到底哪些才是正宗的九斗碗啊?光会做菜不行啊,要能理清其中的门道脉络,那才有做传承人的资格。”
  刘三高说道:“这个我可是门清,不过老时节哪里有这么多菜式啊,主料就是猪肉!如果有鸡肉,鸭肉那就是上等席面了,蜀州深处内陆,要是再有点海带金钩点缀,那就成了海菜席,整个夹川都要闹动的!”
  “老样式叫‘三蒸九扣’,三蒸指的是烹饪手法,分清蒸,粉蒸和干蒸,九扣指的是九个经典大菜:清蒸镶碗、清蒸酥肉汤、鲊肉、扣鸡,扣鸭、咸烧白,甜烧白、蒸肘子、红烧猪蹄。其中镶碗酥肉扣鸡扣鸭肘子要加水,属于清蒸;鲊肉要拌上粗米粉,属于粉蒸,所以现在也叫粉蒸肉;甜烧白咸烧白肘子不加水,属于干蒸。这些菜都需要用扣碗蒸好,然后要倒扣到斗碗之中再上席,九扣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传统的九斗碗了。”
  “到了现在,九斗碗菜品已经大大丰富了,有时添上银耳羹,有时添上血旺汤或者刨猪汤,亦或者换成甲鱼抱蛋或者海带炖猪蹄,甚至大虾扇贝也能上桌,菜式已经不拘一格了,但是红白喜事风俗忌讳和九道大菜是必须讲究的,只能多不能少。”
  “当然这也是现在生活好了,以前穷的时候,蒸蒸芋头、蒸蒸茄子红苕脚板苕,好点的加上蒸鸡蛋,蒸粉丝也能弄一席充数,不过皮娃你估计是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日子喽!”
  李君阁说道:“那老时间就是九个大菜,如何评判油厨子手艺高低呢?”
  刘三高得意洋洋地说道:“一个好的油厨子办九斗碗坝坝宴,一个猪身上除了毛跟粪便,一点都不会浪费,猪脸猪尾部分肥肠做卤水拼盘,猪肺猪血猪小肠做汤,猪肝猪腰爆炒,猪肚烧三鲜,猪心猪肉猪舌入九斗碗,要做到不剩不缺,这才是考验班头的功底的地方!”
  “再说九斗碗菜品看起来粗犷不文,其实也挺讲究的。也就拿这‘镶碗’来说吧,其实就是清蒸攒丝大杂烩,菜品本身制作并不复杂,关键是吊汤的手艺,我家传下来的镶碗用清汤那是有秘方的,老话叫‘唱戏的腔,油厨的汤’,你现在再去打听打听,这镶碗还有几个人做?就是因为吊不好汤,好些油厨子就干脆把这个菜去了。”
  “镶碗中重要的底料是酥肉,一般是用猪身上的边角料或者五花肥膘之类的来做的,好肉要省下来做别的。”
  “将这些肉切片,用盐和花椒调味,拌鸡蛋水淀粉入油锅里炸成金黄,就成了酥肉了。能用边角下水做出好菜,正是我蜀州菜系的强项。”
  “酥肉淀粉一定要选用农村自种的红薯制作成的那种,还要加入一定量的鸡蛋,一是让保证酥肉在后来的蒸制过程中依旧成型不至于散掉,二是使酥肉的口感更好吃、色泽更好看。这红薯淀粉炸出的酥肉,蒸出来的品质可是远优于其他淀粉哟!”
  “接下来是准备蛋卷圆肉,蛋卷圆肉是将肉搅茸拌淀粉等调味,用煎蛋皮卷成圆筒形肉条,蒸熟而成。”
  “再下来是垫底的薯块,外头一般用红薯,我们这次用淮山,也就是脚板苕。入菜前也要过油炸一遍定型。”
  “之后将蛋卷圆肉和火腿肉切片,鸡胗切菊花形氽烫,这才开始摆盘。”
  “先在碗底放上菊花形鸡胗,再将猪舌片、猪心片、蛋卷圆肉片、酥肉片、火腿片等有顺序有层次的码放于扣碗里,摆出花式;最后铺上笋丝,蘑菇丝,木耳,黄花,炸薯块,掺入调好味的高汤入蒸笼蒸至软烂熟透。”
  “出菜时翻扣在品碗里,掺足高汤上席。”
  “这个菜看上去相当美观,是九个碗里最具工艺、最有造型的一个头菜。”
  “再说这肘子,肘子老话里叫‘膀’,但是旧时办席面就杀一两口猪,那里来这么多的肘子啊?但是这也难不倒老祖宗们。”
  “将五花肉切斗碗面大小的四方形,先用烙铁烧红烙肉皮,去其汗皮味,刮洗干净,连同边角瘦肉一起先煮熟入味。捞出趁热均匀抹上冰糖糖色,晾干水汽后入油锅炸至出油上色,待猪皮焦酥起泡后,再捞出入开水里洗油紧皮,得到类似肘子的带皱型虎纹肉皮。”
  “之后捞出,先用调味汁打底,再将肥肉放上面,铺上瘦肉块,摆上葱丝姜片入蒸笼蒸制熟烂,再扣入斗碗中上桌。这样做出来的‘肘子’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肉软嫩如豆腐。风味口感和真正的肘子一模一样。”
  “我们再说甜烧白,甜烧白又叫‘夹沙肉’。”
  “选用带皮的全肥保肋肉,先煮熟捞出晾凉。切两刀一断的连片,把馅心包在两片肉之间。”
  “馅可以是豆沙馅,也可以是汤圆馅,还可以加上蜜饯、花生、芝麻、糖等。包好后放在扣碗里摆出形状,有个名堂叫‘一封书’。”
  “带皮一面贴碗底,‘一封书’左右两边空隙处各放一片夹沙肉,入蒸笼蒸制。出菜时倒扣于盘子里,撒上白糖上席。夹沙肉做出来要皮软肉亮,能透过肉面看清楚里面的馅心。才算是资格。”
  “现在也有将甜烧白和酒米饭合二为一的菜式,就是‘樱桃肉’或者叫‘龙眼肉’了。”
  “酒米就是糯米,将糯米洗净用水泡涨,蒸笼垫纱布,放糯米蒸熟,趁热加黄糖水调和。”
  “扣碗里用保肋肉卷成小筒,带皮一面点上樱桃蜜饯,底下填上豆沙或者汤圆馅,皮冲下列放到扣碗里,周围洒放点蜜饯、陈皮、干桂圆之类,再将糯米饭装入扣碗里,入蒸笼蒸至熟透。出菜时翻扣在盘子里,撒上白糖上席。”
  李君阁听得连连点头,说道:“难怪能经历这么久而不衰,这些菜式还真是麻烦的。”
  刘三高说道:“那是,今晚就得杀鸡杀鸭,炸丸子炸酥肉的忙开了,明天你们就瞧好吧!”
  李君阁说道:“好家伙说得我这都饿了,赶紧给我弄几个菜,我给四爷爷他们送过去。”
  刘三高说道:“这里边又有说道了,九斗碗宴席从上午杀猪开始,就要把帮厨的伙食管起来,今天中午、晚上以及第二天早上这三餐都要炒小煎菜伺候着。现在大师傅正在炒菜,一会分几盘给老人家送去就好了。”
  ……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起来刚跟麻头白大它们亲热了一会儿,老爸就看不惯了:“今天这么个大日子,你一早起来又开始逗狗玩鹰了!”
  李君阁说道:“就是因为今天要忙,所以才早点起来跟它们亲热啊。”
  眼看老爸脸色要变,赶紧说道:“好好好,我马上就赶到祠堂去行了吧。”
  老爸老妈跟李君阁三人昨天在祠堂那边忙到凌晨,招呼杀鸡杀鸭,油炸上笼,端茶送水,天都要蒙蒙亮才回来打了个盹,也是够累的。
  在早上的稀饭里边加了些灵泉水给大家补一补,李君阁扶着奶奶一起往祠堂走。
  司星准跟阿音两个从昨晚就上窜下跳了,还加上梁慧丽和李涵秋,一个摄像三个摄影,说是要记录下充分的素材,整理好放网站上去。
  连大师兄也不闲着,连无人机都玩上了。
  司星准也跟着李君阁瞎喊:“大师兄别玩了,待会上席的时候还要拍呢,别玩得没电了!”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这都搭上棚子了,你们待会用无人机能拍到啥?”
  司星准说道:“为了艺术,必须牺牲,先把棚子拆掉,等头排上满就开拍,拍完在把棚子牵起来吧!”
  李君阁把梁慧丽跟阿音喊来,说道:“你们看这样弄合适不?”
  梁慧丽说道:“为了弄出效果来作为资料上报和宣传,要不就让乡亲们担待一会儿呗,以后旅游搞起来,这个肯定是拳头产品啊,估摸着家家农家乐都得开这席面,跟乡亲们解释一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李君阁说道:“那行!那我们就拆!”
  说话间电话响了,原来是渝州的一帮老同事到了,李君阁又赶紧去久长居安顿他们。
  这帮子人也不老少,人力部的谢芳,设计部的冯崇飞跟王文强,业务部的叶小芹齐菲菲还有家属娃娃,也是十一二号人。
  王文强见面就大喊:“师傅师傅,我们看你来了!”
  谢芳一看李君阁就笑:“哟!菜鸽子今天收拾得好帅啊!”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谢姐你嘴下留情,这小名就别往李家沟带了。”
  谢芳哈哈大笑,说道:“好!今天是你们李家沟的大日子,就暂且放过你,来我给你介绍,这是我家那位,跟你本家,李书平,这是我家小孩,叫李星宇。”


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珠茶
  李君阁连忙握手:“李哥你好,在李家沟,叫我二皮就行,以前在渝州,都是谢妹儿谢妹儿的乱喊,其实该叫谢姐才对,谢姐平时就照顾我不少,这次总算有机会尽地主之谊了。哟,你这相机的镜头怎么这么长?”
  李书平还没说话了,谢芳就接口道:“嗨!钓鱼毁三代,单反穷一生!他就这个爱好,行头都置办了十几万了,作品嘛,没见着好的!”
  李君阁跟李书平齐翻白眼,这是把我们两人都骂进去了啊。
  李书平对李君阁说道:“跟女同志说不清楚,二皮啊,这是长焦镜头,专门用来拍摄远处的动物的。”
  李君阁说道:“那敢情好了,我们李家沟网站正好要更新一批动物的图片,分绿黄红三种,分别对应普通,珍稀,和濒危,一经采用,分别奖励100—300不等哟!关键是每张图片会留下摄影者的名字,现在这网站才刚刚开通,机会多多哟!”
  李书平跃跃欲试,说道:“哈哈,那我这几天可得好好找点鸟来拍!”
  叶小芹跟李书平看起来也不陌生,咯咯笑道:“李哥这是来李家沟捞外快来了啊!二皮,你一回李家沟,这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姐也替你高兴!来,这是我老公,钟裕祥,这是我们家的宝贝钟露。”
  钟露是个七八岁的小妹崽,跟李星宇手拉手,说道:“李叔叔,星宇说你们这里可好玩了,是不是真的啊?”
  李君阁弯腰摸摸俩娃子的头,说道:“嗯,我们这里跟城里玩的不一样,比如让野猪带路去山里采蘑菇,或者坐船去水边下虾笼子,要不去田里逮泥鳅,这种玩法你肯定没玩过吧?不过今天叔叔很忙,等明天我们一起去,好不好?”
  俩娃子兴奋得直拍手:“太好啦太好啦,班上的小朋友们肯定羡慕死了!”
  这是冯崇飞也过来了,李君阁对他一直很尊敬,直起身来喊了一声:“冯哥!”
  冯崇飞狠狠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的事我听文强说了,真不错!对了,你们李家沟的大藏家在哪里?啥时候给我引荐啊?”
  李君阁说道:“待会去祠堂肯定就能见着。哟,菲菲,你的包包怎么文强背着啊?”
  齐菲菲翻着白眼道:“就你眼尖!”
  谢芳咯咯直笑,说道:“这不还是你的功劳呀,你离开渝州时组织的那次聚会之后不久,我就发现他们下班偷偷摸摸一起走了。”
  王文强一脸的害臊,喊道:“谢姐!”
  谢芳见王文强这摸样更开心了,说道:“哎哟大老爷们儿还羞羞答答的啊!你看人家菲菲多大方!冯哥你设计部的人还有待调教啊!”
  李君阁说道:“没办法,设计部是著名的宅男大本营,走走走,我们先安顿好马上去祠堂,那边估摸着也快开始了。”
  来到久长居,众人又是一阵赞叹,冯崇飞看着中庭设计直点头。
  李星宇跟钟露很快发现了水池中的游鱼,问道:“二皮叔,这是什么鱼啊?这不是公园那种草金鱼啊,好漂亮!”
  李君阁感叹道:“这是斗鱼,是我们李家沟自己的品种,二皮叔放在这塘里这么久了,你们还是第一个发现的,真棒!这个鱼耐氧极好,们要是喜欢,可以捞两条出来养房间里面,走的时候带回家,不过下午再弄吧,今天中午先要去祠堂赴宴。”
  于晓蓉他们听到声音,也都走出屋子,大家又是好一通介绍。
  玉莲嫂子上来给大家上茶,于晓蓉看到觉得新鲜:“哟,二皮,这是什么种子啊?比油菜籽还小点。”
  刘程先给李君阁使眼色,让他先别点破,说道:“这可是好东西啊,红水市周边的特产,这茶基本上出不了红水,供当地人都不够用,今天大家可有福气了。”
  加上半杯开水,茶粒上开始飘起点点红丝,一股清新的气息飘了出来。
  待杯子底部都变成红色,在加入开水一冲,整杯水都被染成红茶那样的颜色,香气更加浓郁了。
  刘程先说道:“来来来,大家品品这稀罕物事。”
  大家都端起杯子尝了尝,味道很清新,有一股茶香,但是又与普通的茶有所区别,味道非常独特,喝下去后舌底回甘,都直呼好喝。
  颜芳说道:“熟香高雅,回味甘浓,口味醇厚,汤色深红,这风味很独特啊,不过应该不是传统的绿茶那种茶树产出的。”
  于晓蓉很好奇,问道:“二皮,你这是什么茶啊?我都没见识过。”
  李君阁抓了抓头皮,说道:“这个让刘哥来介绍,他起先给我打眼色不让我说来着,待会你们不舒服就找他算账!”
  刘程先哈哈大笑,说道:“这红水市周边有一种白茶树,其实是一种桉类植物,长势缓慢,一百年的老树不到品碗粗,这树的枝干叶子都可以烹茶,一棵树堆在柴房里边,没事砍一块木头丢水里煮一阵子,就是一壶茶,是红水市周边乡亲消夏的良品。”
  于晓蓉端着茶杯喝得津津有味,说道:“我明白了,这个就是白茶树的种子对吧?”
  刘程先说道:“谷雨到夏初,周边乡民会采摘白茶茶叶,将采回的茶叶蒸过,晾至约八成干。然后把茶叶层层铺放在箩筐里边,盖上斗笠放置阁楼上。”
  “经过十天半月,茶叶发酵产生出一种奇异的清香。大约个把月后,茶叶里就自然生长出一种当地人称为‘茶虫’的的小虫。这虫子全身是白色,头部是黑色,以茶叶为食,就像蚕子吃桑叶一样。”
  “呃,刘哥你真讨厌,人家在品茶,你却在说虫子。”
  “待茶叶吃得差不多了,茶虫变成虫蛹,继而化为虫蛾飞走。将茶篓里的残存物,用细孔竹筛筛去茶虫吃剩的残叶枝梗,剩下的都是茶虫排泄的粪便。晒干即为我们现在饮用的这个了。”
  “噗……”“噗……”“噗……”
  喷出来的不止一个两个。
  于晓蓉惊得都结巴了,手握着杯子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这……这……这是虫屎!”
  刘程先哈哈大笑,说道:“对呀,就是怕你们有心里障碍,我才让二皮先别说破,就是怕你们错过珍品啊,快谢谢我吧!”
  于晓蓉哭笑不得:“刘哥!你怎么能这样?咦,颜姐,你怎么一点都不怕?”
  颜芳施施然地说道:“红水虫茶,刚刚我看到就猜测是这个了。虫茶别名龙珠茶,在古代就是贡品,皇帝都能喝,我们怎么就不能喝了啊?”
  然后继续说道:“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含有18至19种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这茶清热,消暑,健脾胃,助消化,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消除疲劳、明目清心、止泻降压,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刘程先继续说道:“我国有三种虫茶,分别是湘州城步的三叶虫茶,黔州桂州的化香虫茶,还有就是这红水的白茶虫茶了。其它两种都还好,这红水虫茶一年就一两百斤,外头等闲可是难得一见啊。”
  “它具有普洱的风味和葡萄酒的色泽,但是又不刺激神经,是一种替代茶叶的保健良品。一家老小都都能喝,红水一带百姓家里小孩子搁食了,几杯虫茶下去,包好!”
  于晓蓉到此也不膈应了,说道:“嗯,其实味道挺好喝的,二皮,这东西你有多少啊?等我们走的时候能带上一些不?我拿回去给爷爷奶奶他们调理肠胃。”
  王吉星也说道:“对呀,好东西啊,我刚刚查了查,好家伙首都魔都卖到几千块一斤!”
  刘程先说道:“二皮,你这个喝法可有点浪费啊!我们在蜀都都是这样喝的。”
  说罢拿出一个杯子冲上开水,然后投入十多粒虫茶。初时,只见茶粒飘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婉蜒起伏,最后茶粒渐渐散落水中,拉出红丝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
  整个过程充满禅意,最后汁水呈普洱红,甘醇爽口,香气清郁宜人。
  李君阁说道:“哟,这玩法又不一样了呀,充满了雅趣。我们这边可没这么雅致,不过就是山高路险,上山打猎耕种不便携带茶水的时候,就在出门时灌一碗泡好的虫茶,可以半天不用喝水。”
  刘程先感慨道:“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在蜀都要按照你们这里这种喝法,一年下来不得上万块钱啊!我这种喝法五口之家一年一斤足够了。”
  李君阁说道:“今年没多少,你们几家人大概每家能分到半斤,等明年白茶树种上,应该可以多产一些。”
  王吉星说道:“那赶紧扩大规模啊,这样的好东西,百斤以内都不用上超市,圈子里就给你消耗了!”
  颜芳也说道:“我那饭店主打养生膳食,你这东西出来我先定啊,每斤两三千的话,我先定二三十斤,能有五十斤更好。”
  刘程先说道:“我也要,我们搞餐饮的,肠胃时常受折磨,我也要定十斤回去跟师兄弟们分分。”
  众人都纷纷说要。


第一百二十六章 领导到来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说道:“这玩意儿真不多啊,等我待会跟乡长联系一下吧,做个统计,看看能乡里能弄出多大的产量,才说得到明年销售的问题,到时候还希望大家多帮衬啊,现在农民伯伯都被拍脑袋项目整怕了,就怕东西弄出来卖不出去啊。”
  王吉星说道:“是这个道理,不过你这虫茶不在其列,本来就产量稀少,名气也还没打响,都不用多费力气,随便做做推广,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