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养鱼专业户(景元)-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文与桑春俩人将一个个送往了客舍回转。

“老章,你是故意要将他们往桑家坞引啊。”丁文见章守志笑得双眼都快眯了,没好气地说。

“老弟啊,我也得替你鱼场打个广告。人家丰泉鱼场地那个新承包人就知道这一套,都把广告打到我们鱼庄去了。”章守志见丁文不以为意,便吊人胃口地问,“猜丰泉鱼场的新承包人是谁么?你的熟人哦。”

我的熟人?丁文只是淡淡一笑。毕竟自己产出的成鱼都专供给桑家鱼庄,销路不愁;就算鱼庄里吃下这个数量,还是自信在市场有一席之地的。

“湘少,张镇长的大舅子。听说这个张镇长要调到上山镇当书记,他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是他,倒有趣了。人说同行是冤家,看来这个肖湘对养殖行业这块也染上兴趣了。不过相比桑家坞,也许丰泉那边更适合这个湘少。丁文与桑木兰的目光不期而遇,说道:“早离开早好,免得污了桑家坞。你的闲滩不是还在他承包之中?”

章守志嘿嘿一笑,“老弟,我想将养殖场的其他人股份吃下来,一起干如何?”

听这话,老章头似有备而来。丁文沉凝不语,待听下文。

养殖场围垦费用三百七十二万,手续审批费用五十八万。十成股份中除了两成是暗股,章守志占了四成五。他想吃下了另外三成五地股份,想与丁文地养鳗场同份额的股权置换。

从帐面上算,丁文得到了大便宜,这同份额地股权能等值的么?

沈清饶有兴趣地打量了章守志,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人一般。桑木兰和林雪芹听懵了,均想老章头是不是疯?

“老章,你好精啊,真疑问你是不是海底千年章鱼成了精。”丁文感叹说,“表面上我占了天大的便宜,实际你看中了花鳗鲵的广阔市场。九节虾的市价不高于八十,而花鳗鲵的价格不低于一百一,加上每年不需要往外购苗,更难得是有那块名正言顺的牌子。”

这老章头确实有商业超前的意识,丁文不得不佩服,只是疑问老章头有这么多资金?

桑木兰和林雪芹听了才恍然大悟,对其貌不扬的章守志另眼相看了。

“我再追加六十万现金!”章守志象一个赌徒一样地狂热,又追加了筹码,却是将丁文资金困难的底给看个通透。

丁文看了桑木兰和林雪芹俩人都意动了。

“现金加到一百万。小丁拿走二十万,剩下八十万当做养殖基地的启动资金吧。”沈清冷静地说。

章守志依然满口承应下来。

“老章,咱们也是老交往啦,直说了吧。”丁文见章守志越是狂热,他却越清醒着脑子。似乎老章头没必要这么狂热……

章守志有些为难了,忽然双眼一亮,说:“其实,我是想利用养殖场贷款的。不过,这五百万的钱将名义上是养殖场,实算为我个人借贷的。”

丁文想了想,做出决定说:“那就八十万现金吧,全做为原始启动金。还有那三成五的股权。”

这最高兴莫过于林雪芹,有了这笔资金就算入了最低门槛。

酒喝尽了,众人各自回房。

海岛的夜如此沉静,黑暗中只剩下冷风吹打窗格的声音,还有那模糊可听见的海水拍岸声。

桑木兰静静蜷缩在丁文怀中,俩人低声地谈论着刚才之事。

“老公,咋不多收下那些钱?”

“我不想心里不自在。老章头也算够可以的,咱们不能太过了。”

“嗯……”

“若不是为了咱家的傻妞建个小学,我倒想平平淡淡过日子。整天到池塘逛逛,有空的时候到村里串串门。不过看到大伙儿都苦,心里有些不痛快,偏生大舅榆木脑袋,叫大伙儿养起鱼,他们也有个稳定的生计。”

虽未生斯,却长于斯。这枚戒指让丁文越发真切地感到:自己也是这个海岛的一份子。桑家坞的美好,也是他内心中一份愿景。

第七十八章将用机械

清晨。

池塘传来海鸭子的嘎嘎叫声,估计在叫食。要过冬了,海鸭子换出细绒毛。随着天气变冷,菜园子、果园里的虫子都藏匿得不知去向,池塘的水面更只剩下一池清水,大舅妈将它们当家鸭一样,将剩菜剩饭倒往鸭槽中,倒养成了海鸭子每日叫食的习惯。

丁文将鸭子叫声当晨钟,睁眼见窗帘透进微明的晨光,便要支身起床。与林雪芹商量好,俩人轮流着起早,安排好乡亲们本日施工的方位。可半个身子被桑木兰压着,胳膊更被抱得紧紧,丁文轻轻地抽开身下了床。

匆匆洗涮之后,来到了养鳗的工地。

风很小却带有浓重的凉意,岛上许多避风的地方笼起了淡淡的雾,估计今天又是个好天气。

桑春带着沈清和章守志俩人从池塘边的小道拾步而来。对于花鳗鲵育养试验基地,三人都同样地关心。

“老弟,早啊!”许是昨晚敲定了事,章守志精神格外得好。

丁文朝几人点头算打过招呼。有了老章头的那些钱,只是将分级池的数量增加。当然,在成鳗池的池岸外方多了石块拦坝,四周围可以增加铁丝网围墙。

“这样的施工进度不容乐观啊。”沈清望了施工现场,那是近半个月的施工完成量,不无担忧地说。

章守志想起养殖场围堰的时候,曾使用过小型地挖掘机。不然这光靠人工要干到何年何月。但就是PC100型的小型挖掘机,也有十吨左右重量,要特地从内河雇来运沙船,将一干机械运送过海,这费用要比人工开挖昂贵得多。

“我联系机械看看,这大约挖土四、五千立方的样子,按一方八元。再加上来回的运费,七万之内可以解决。”

“机械!”桑春听了精神一振。一直以来,这机械成了他一块心病。那样修路可以使用上手扶拖拉机,这运输石块也方便多了。

丁文看到桑良率人踏着晨曦而来,他们肩上扛着、挑着农具,“还真象小米加步枪的年代。老章,只好请你这位老将出马。”

章守志哈哈大笑,从兜里摸出一本快散了的小电话本。蹲到一边联系去。

桑春这时的头脑突然活络了起来,琢磨着待鳗场地机械使用完后,刚好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可以雇人家挖引水沟渠,将池塘地水引向缺水的地点。因此决定今晚要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好好定下这件大事。

丁文过去与两小组的领头交代了今天的施工内容,看他们干开后便回转。

王记者和摄像师,还有一名是卫生局稽查队的干事。也起得早,来丁文等人面前说是到山顶上看日出,做为地方之主的丁文自要相陪。

“小丁,这宿醉醒来喝一碗清香的稀粥,从里爽到外啊。说实在,我从没喝过这么香地粥。”

摄像师今早换上了另一付器具。是个长筒的高倍焦照像机,对着正在劳动的桑良等人,开始捕捉他的镜头,那专注的神情让人敬佩。

“老卢就好这一口,他那台照像机比他老婆照顾得这好。”王记者调侃那摄像师说。

这乡土人情的采风,从特殊的视觉去发现平常中的闪光点,摄像师为了选好这张照片地角度,几乎要伏到地上,良久之后听到连续的快门咔嚓声后,才缓缓起身。而膝盖、手肘处已沾满了泥巴。

摄像师长吁了一口气。返看了液晶屏上的镜头,似乎不甚满意。

“老卢。咱们还是快上山顶去,回来有你照的地方。”王记者催促说。

海上日出,也就短短几分钟,丁文反正是客随主便,昨晚相处一场,觉得王记者也是位风趣的人,听他常顺口溜出让人忍噤不住的话语来,多了一份好感,便开起玩笑说:“王记者,人家老卢是抱着照相机当媳妇。您呢,持着话筒当大炮呐,轰到哪儿,哪儿一片人仰马翻咧。”

“所以人人都称他是王大炮!”摄像师不留情面地说。

王记者不以为意,呵呵笑说:“我说老卢同志,要说我轰出地大炮,这军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你的镜头画面可是让观众直接感官,而我只是帮你解说而已。”

“去你的,还不是你指哪儿,我拍到哪去,我这把枪归你指挥的。”

丁文带着他们仨人登上了中峰之顶的点将台。

咸潮的海风掠过四人汗湿的发际,王记者面前崖壁之下的大海,朗声念起曹孟德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而老卢已卧伏在岩石上,架起了照像机以待日出。

东方天际一片湛蓝,与大海连接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大海。过了十几分钟,朝阳如贪床懒睡地小孩,从大海地碧蓝远处悄悄的升起,先是探出一点鲜红,却没有亮光;然后沉睡伊醒,慵懒地上升,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直至完全跳出了海面。这个深红地圆东西,那颜色红得可爱,染红周围的一切,如给那方湛蓝的天空、大海披上了红色的艳装。

一刹那间,旭日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天地间的万物似在这一刻清醒了。在金光下,几只海鸥在海面上低翔,清脆的叫声依然清晰可闻。

王记者早闭上了嘴不说话,专注地眺望着远方的大海;而老卢却不停地按下快门,只听见连续不断的相机快门声音。

“这么美地地方。怎么会没人发现呢?”王记者如梦方醒地低喃。

老卢叫了声帮按住脚,待丁文和那位干事一人按了一边腿后,他探身出了悬崖边,又开始捕捉镜头。十几分钟后,老卢才满意地缩回,仰躺在岩石上大笑,此时那汗水如注般顺着脸颊而流。

“中秋的时候最美。你看那芦苇荡,那时将会满天的飞絮。”丁文对老卢说。

老卢挣扎站起。对着下方的树林、村庄、池塘…接连地拍下了,“小丁,我想明年四季都要来一次。”

“这座岛象极一位母亲,刚劲的后背负着风吹雨打,却把满怀的温柔送给面前这个村庄。”王记者看来更象一位诗人,一位满怀热爱生活的诗人。

丁文知道这个比喻恰当极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桑家坞地宁静是依赖着这周围三座屹立于大海之上的山丘。虽无高山那样伟岸挺拔,平凡如默默无闻地村妇,正如山上开满不知名的金黄色勋章般的小花,却是极尽母亲般的柔情慈爱,蕴含着无限的风情。

“小丁,去村里看看。”王记者提议说。

“你呀!”老卢对王记者风风火火的性格深为了解,劝着说:“小丁可是空着肚皮陪咱们,你可不要得陇望蜀。咱们随便走走就行,又不是正儿八经的暗访、调查。今个儿在这个海岛里要好好放松一番,别给我扯出沉重地话题来。”

王记者对这位老搭挡打出“OK”的手势,便率先攀下了“将军台”。

与桑春相处知敦厚,与章守志相处知精明,与王记者相处知的是敏锐。还有老沈……丁文觉得这些人都是“趣人”。

回到校舍,碰上了桑木兰和林雪芹也在吃早餐,丁文接过桑木兰递来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坐在俩人面前。

“我还以为你在工地监工了,却偷偷跑去看日出。这不公平,明天早上你得陪我再去一趟。”林雪芹笑着说,朱唇中露出洁白的银牙,显得俏皮。

丁文看着盛粥端来的桑木兰,“蓝子。明天咱们仨个一起去。是得放松一下了!”

这顿粥。丁文喝得特别慢,似要尝尽其中三味。倒让面前的二女刮目相看,只是章守志已不能让他磨蹭太久。

“老弟啊,我已经将挖掘机、搅拌机、水泥、砂石料全都联系好了,后天就到。”章守志搬了张椅子凑到桌子旁,兴冲冲地说,“我等处理好鱼庄和养殖场地事,便和翠花回来长住了。”

有老章头在这儿,自己省心又省事。丁文微笑地颔了颔首。

“有机械啦,真太好了!”林雪芹欢声说,几乎拍起双掌,却是提出要在鳗场建办公场所的事,说办公室后窗见青山、前窗面鳗池,感觉挺好的。

“林工说得在理,咱们的养殖基地怎能没有象样的办公场所?”章守志当即表态同意,“刚好若干机械到位,想要盖起一栋办公楼也相当容易。”

听任俩人一唱一和,丁文没有说啥。

说来,这校舍的条件简陋,房内瓦顶透气、没有洗浴间,夏天或不觉得,可在冬天就不甚方便。嗯,是该改善一下住宿地条件,按老章头说得那样:只要住得舒心、吃得开心,工作就会更干得好。

这话……反下自己懒得挪窝,虽说新建的条件肯定好,似乎有点念旧了。

“可以兼顾住宿考量吧。”

丁文的话让林雪芹欢呼雀跃,似如翻身农奴把家当,至于么?

谈定了一些事,吃过午饭后,带上当地的鲜货,章守志带着调查组诸人离岛,说到省城的桑家鱼庄继续调查。王记者在村渡口还特地对丁说,以后他每年都会来桑家坞一趟;而摄像师老卢更绝,将一年缩为一个季度。

咱虽不能像刘锡禹说的“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却以农民的身份与他们这些趣人平等交往,倒也给平常的生活增加些笑料乐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丁文从不认为自己是勤劳的人,因为后天的机械将到,便有点怠工,回到宿舍后睡起回笼觉;也许林雪芹觉得工期没那么紧张,便拉着桑木兰逛逛池塘,打开小木屋看到绿意盎然地白菊花。

俩人如获重宝般当场将五盆盆栽地白菊花瓜分完毕,自然找到正处于睡梦中的丁文。

自寻麻烦啊!被捉弄醒后地丁文干脆将头缩进被窝里,心里却在大专呼嚎。

“木屋里的白菊花全被海鸭子糟蹋了!”林雪芹掀开被子喊道,那女中音喊起来甚是浑厚,真的是比“一撮白”它们的叫声更呱噪。

要是海鸭子糟蹋还好,至少留下了根;要是给林丫头搬走了,连破盆子都没了。想来那几盆实验用的白菊花,估计难逃她的魔爪了,丁文从被窝里钻头来,“哎……,你搬走了就是,我也落个眼不见心不烦。”

“那菊花开得很精神,快告诉我怎么栽培的。”林雪芹看到丁文沮丧,越发想捉弄他,兴奋地问起栽花技术。

似乎对于花花草草,女孩子们都一样偏爱。呀,老天!

丁文很无辜地说:“其实很简单,从山上移栽到盆子后浇了些水,放在小木屋都忘了这事。谁知这花争气啊!”

林雪芹盯着丁文一会儿,见他所言确确,才失望地哦了一声,困惑地摇着头出去。

桑木兰已将三盆白菊花搬到会客厅里,摆到三个墙角方位,算是点缀一下,拍拍手进了卧室见丁文半倚在床头迷糊,“老公,移栽时也不告诉我,多移几盆来就好了。”

来个贪心更足的蓝子,估摸着她恨不得将四周围的空地都栽上。只是丁文在想:无论如何都得将青石放入养鳗池中,似乎水的效果好,而青石的效果更持久些。

桑木兰见丁文没吱声,坐到床沿捏起他的大鼻,却被丁文拦腰抱在怀中。

“咱家的傻妞,真是人心不足。不过呢,山上还有许多残菊,得有空的时候再采些来。”

桑木兰舒服地靠在丁文身旁,过一会儿说道:“有了养鳗场,咱们还需要插手养殖场去么?我怕你忙不过来呢。”

“养鳗场上了轨道后,有林丫头在问题不大。我闲着去试养一些海鱼,”丁文追了句说,“顺便想换个海里的口味。”

海产丰富,春季的鲣鱼、鲭鱼;夏季的香鱼、鲈鱼、燕鳐鱼;秋季的沙丁鱼、秋刀鱼、蛙鱼、鲻鱼、鳝鱼;冬季的比目鱼、鲢鱼、乌鱼。当然还有黄梅季节的大黄鱼、夏季来的鲎、冬至的红星梭子蟹、虾菇……

丁文朗朗上口念了一大串各个旺季节的鱼虾蟹,让桑木兰娇声笑了出来。

“养海豚不?”

呃,养这货?光看不能吃的,坚决不养。不过么,哪天能驯养只海豚来,派它去小巷弄鱼来倒也不错。丁文觉得这事只能想想罢了,这海豚似乎只在清明前后才会游到这附近海域。

宿舍外传来桑春等人的声音。

“咦…这么早收工?”

第七十九章成竹在胸

不是收工,而是歇工。乡亲们听说这工地使用上机械,先是惊讶,然后牢骚一片,眼看这农闲多挣些钱的活就要黄了,便央人去找桑春问问。

本想晚上收工之后,再召集大伙儿说起这件,见现在是拖不得了。桑春急匆匆赶到,先在田埂上和乡亲们讨论起使用机械的事,论说不清只能来找丁文。

说实在,倒没想到这一层上,只考虑使用了机械可以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丁文听了后,巡看一起跟来的桑良、小正等人,见他们投来热切的目光,便招呼他们进屋坐着谈。

“大头外甥,咱们一身脏乎乎的就不蹚进门,大伙儿想问问怎回事?”桑良觉得与丁文比较熟络,上前说话了。

“那个挖掘机象你手中的铲子,一挖一钩半方多,到时推板车的别叫跑断腿了。”丁文说得轻松,也让桑良几人笑了起来,暗松下一口气。

桑春清了清嗓子说:“所以决定召集大伙儿在村里开会,今晚有什么怨言可以发,有什么想法可以提。”然后瞪了桑良一眼,“叫大伙干起活来,别让人传出说咱桑家坞的大爷们孬种、磨洋工的。”

桑良等人被桑春喝走了,但桑春并没有因此轻松。养鳗场挖池必须机械进场,不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更重要是赶工期、避雨季,可机械难得来一次,桑家坞能做些啥呢?

丁文见桑春紧锁浓眉。只说了句,“叫大伙儿放心,今年的‘冬闲’恐怕是闲不下来了。”

桑春明白丁文这话里地意思,就算机械进场,人工的事也做不完的。

这天上午,工程机械在乡亲们众目睽睽之下来到了桑家坞,随行而来有个章守志特聘来的工程师叫包品之。这位五十来岁、高瘦个头的工程师。因为姓的关系,人人喜欢称他叫“包工”。

由于包工的到来。整个施工现场显得井然有序,按他地建议每完工一个池便砖砌起池墙。而丁文和林雪芹便闲了下来,每天只到施工现场兜了一圈。

随着施工进度的加快,一个个方形池子逐渐形成,历时一个多月地养鳗池建设到了冬至这天终于全部完工了,接下来便是鳗池消毒、温养,只待鳗苗入池了。

工程机械没有退出桑家坞。被桑春租来挖水渠。

“小文,这鳗苗估计要等明年二、三月吧?”林雪芹与丁文并肩走在池边的水泥路上,看着一个个空闲的鳗池,心里开始发慌了。明知孵出仔鳗要等明年,她却经常跑到鱼塘那察看,能否有奇迹的出现。

“那倒不一定。”丁文成竹在胸地说。

前些日子,花鳗鲵们到洪荒湖中掠食越来越频繁,现在看来大了一圈。大凡鱼类孵卵必先摄足营养。只待母花鳗闭食那天,就是产卵之期。那条养成两尺多长的大花鳗似变得慵懒,最近几天少于越塘觅食了,倒静静地沉在塘中。

瞧丁文神神秘秘的,林雪芹似乎习以为常。山上的白菊花已经全部凋谢,而那房里那两盆花开正盛。真不知道这些东西到了他手里,化腐朽为神奇。但林雪芹只认为是瞎猫碰上死老鼠,碰巧呗。

“林丫头,你还是关心你地办公宿舍吧,鳗苗就不需要你费心了。”一阵风吹来,丁文转头避了风势。

林雪芹掠起被风吹乱的发梢,狡黠一笑说:“冬天住在这新宿舍,夏天搬到校舍中。”

敢情这林丫头是候鸟,也有过冬迁徙的习性。若说这林丫头,还真能耐得住性子。自养鳗场开工以来。她未曾离开桑家坞,看她那刚来时的娃娃头的短发已垂到了肩膀。用一根橡皮筯随意扎在脑后。

“成啊!”丁文随口应着,站定成鳗池前。

海鸭子从校舍后的小果园扑扑飞往池塘去,记得工程机械刚到工地之时,受到惊吓几天下不了蛋,后来也慢慢适应。想及此,丁文莞尔一笑。

“小文,没想到你会把鳗场的全部股份都挂到木兰名下,而自己却承担有数百万债务风险的养殖场股份,”林雪芹羡慕说,“你真是将木兰捧在手中怕摔、含在口中怕化,让人妒忌嘞。”

丁文摩挲下巴地胡碴,自己虽然不象大舅那样勇于扛起整个桑家坞发展的重担,但只能撑起小家庭的一片天空。说来也怪,精明的老章头也把股份给了虞翠花,可见男人都想自己的女人心里瓷实。

“快回来吃饺子喽!”桑木兰从芦苇墙的缺口出来,对着成鳗池边地俩人挥挥手。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据说,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从这天开始,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有个说法“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这天,在桑家坞都吃的鱼饺、糯米团。

将鱼肉剁为茸泥,以肉丁、虾仁、荸荠等拌为馅,外用鱼面薄皮或新鲜鱼皮包卷而成,经油炸即成鱼卷,其色黄味香,内嫩外酥。若用鱼面薄皮包以肉馅,形似水饺,煮熟后,其味清爽,鲜嫩可口。

蓝子一大早就准备着这些原料,现在应该快下锅了吧。嗯,捧着一碗热气蒸腾的鱼饺,在这阴冷的天气里,吃个鼻涕横流、热熨全身,丁文对着林雪芹甩甩头,示意一起走。

“就知道吃和睡,你怎么就不能胖起来。”林雪芹紧跟在丁文后头。最近闲了下来。她又恢复了以前丰腴的身材,脸更显圆润了,所以一直在节食,可在美食当前又停不住口,如此便“恶性循环”了。

丁文走到桑木兰身前,见地纤手被水泡得发紫,便伸出大手握住。往衣兜里藏。

“大舅妈说今天过冬节,他们就不过来了。”桑木兰如小鸟依人般边走边说。“她送来地芝麻糯米团,还温着呢。”

“又是甜食!”林雪芹捕捉到桑木兰话里尾声,不满地囔囔着,这不是在引诱她么?本喜甜食地她,在吃与不吃间着实有点矛盾。

桑木兰转头朝后方一笑,“那咱们从明天开始节食。”

明天!丁文听了哈哈大笑。这俩人的节食可谓明日复明日,每当吃完一餐饭。就这么下决心地。

回到厨房,三人刚团坐在圆桌边,包工也回来了。

村里挖的水渠,都是包工一手设计的。在池塘周围地水沟设起两个小闸,说是雨汛时方便泄水。他设计的水沟从池塘向左右两峰延伸,采取逐层拦截以减缓水地流速,最后汇入左右峰的蓄水塘中。

如果这条水渠全线贯通的话,将缓解桑家坞缺水的现状。因此。乡亲们都喜欢称包品之为“包公”,因为除姓一样外,包工的脸色也相差不离。

“别等小粱师傅了,他被乡亲们拉到家里去。”包工洗了手后,也凑到圆桌旁。

鱼饺鲜美,微酸的清汤让人开胃。那汤上漂浮的葱花让浑然觉得春天到来,清香扑鼻。桑木兰将三人地吃相瞧在眼里,窃窃而笑。

包工吃下一碗后,有感而发说:“老章就是没口福,带上了老婆回城市里过节,还说要浪漫一回,去过圣诞节。这人越老越赶潮啊!”他将筷子伸向盆子中的芝麻糯米团。

手捏的糯米团,外表粘星星点点的黑芝麻,粘而香甜。

“包工,您别急着回去。这水渠的事就帮忙到底。咱桑家坞有的是好吃东西。”丁文见鳗场工程完工了。眼看办公宿舍楼也封顶,便挽留说。“等到老章回来,再举办个完工庆典。”

包品之口中塞着糯米团不方便出声,只得点点头答应,咽下了糯米团之后说,“你大舅有陈年的女儿红哦。”

看来大舅的女儿红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先是换来章守志两万地捐赠,又诓住了包工,不知到了表妹出嫁的那一天,还有存货了没?按说自己戒指里藏着十多坛的脱糟青红酒,香味似乎不赖,就是窖藏的时日太短。

“到时记得我这份子。”丁文便起身,说去看看鱼塘。

冷月下的薄暮,池塘一片幽静,这时的池鱼已近冬眠。丁文踩着池岸上地细砂,慢慢巡看。

其实池塘中的鱼不多了,最近桑家鱼庄所用的鱼都来自洪荒湖中,那些夏花、秋片鱼种争气,两个多月时间内长成两、三斤不等。桑家鱼庄的用鱼量惊人,丰泉鱼场进的数千斤成鱼已被消耗一空。

那天看了老章头惊诧的神色,那张大的嘴可塞下鹅蛋,一直后悔不迭地喃喃按重量计数亏大,怎么还有存货?丁文想想就好笑。

不久天刚还掉了泡泡和购鱼种的借款,还略有盈余,可谓无债一身轻。就是欠了小玉的一个人情,她说要到省城去还。还得选出一些亲鱼来,分到湖边的积水塘中养起,要不然真地青黄不接了。

闪入空间中,依然温暖如春,丁文脱去了外套。

“嘟嘟!”小家伙现在把窝建在大荷叶之上,正趴着好眠。

看那粗如大树地荷茎,连丁文不得不咂舌,只希望早日结出莲子来,不知道会有多大个。这效果,一只小蜥蜴说不定能养成一只哥斯拉来,恐怖!

嘟嘟叼进来的那些种子一部分发芽后,有地小树长成一米多高。稍细看了下,有野草莓、桔子、葡萄藤,还有杏树…这,这,种类不少啊。丁文只能无语,小家伙该不会把湖边的青石群当成果园?转而一想,随小家伙去糊弄吧,也好拴住它在空间里看守。

亲鱼的雌雄数量比例,嗯按一比三。分出各种类后,按同类分养到各积水塘中。不过,丁文挑得眼花,在洪荒湖中养殖的鱼,各个体都是良种,最后只得随意抓阄一样弄出数十条出来。

说来自己相当奢侈,自从知道青中的效果不错,在校舍建起个小水塔,暗中放进了青石,现在连一切洗涮都用上这样的水。怪不得桑木兰和林雪芹一直交头接耳说,最近皮肤长嫩,浑然不知这美丽的女人背后有一个男人在默默在奉献。

带着惬意,在湖岸边散步,顺便将一些藤状植物支往岩石上长,丁文来到了花鳗鲵的家。

这条近三尺的长花鳗鲵依旧静静地伏在塘底,看那已转为浅黄色的外皮黑点花纹尤为显眼,尾鳍不时微微摆动,此时如一位贵妇娴静端坐。若一想及有上万尾的鱼苗落入它们口中,便收起这个看法。

塘边的青石上残留有花鳗鲵滑过的粘液,所幸只有朝湖的方向,目前还没发现它们涉足到其它岸边水塘中,要不然那些亲鱼孵出的仔鱼,将可能被一窝端了,是得防范于未然。

“这条雌花鳗估计近日要生产了。”

丁文闪出空间,现身于小木屋中,听到村子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煞是喧闹。

第八十章建议种菜

返回宿舍门口,闻到门缝中溢出芳香。

蓝在泡澡呢。冷天中,坐在布幔围成的大木桶中泡澡,边哼着清曲,倒是一件舒服享受的美事。虽说这条件有些复古,但桑木兰和林雪芹俩人甘之如饴,丁文想想自己无福消受这份闲趣,按桑家坞的说法,大老爷们的洗澡咋能与闺女一样呢,有时溜到空间中、有时则关进露天的澡房里。

丁文在门口打了个转,对门里喊自己到村里走走。

水渠将原来的路截断了,临时架起两块木板算是尺宽的小桥,踏上去有些颤颤。

小桥、流水、人家。

青山绿树、水流淙淙,也许不用多久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