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当大佬-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好伊丝米娜雅比较有情商,也看出确实不够吃,于是连忙说:“学长你陪这两位同志先坐,我去窗口再买点熟菜。”
  顾骜立刻反应过来,取了一张钱给妹子。
  罗勇信和刘壮也连忙起身,跟着一起去了——已经让顾骜请客了,他们可不好意思再让小姑娘帮他们端饭。
  顾骜注意到罗勇信的腿脚微微有些不便,莫非是打越南人的时候伤到了腿、留下后遗症没法再服役,才复员的么?
  而那个刘壮,腿脚倒是没问题,拿不锈钢餐盘的姿势却是左撇子。赫然看得见他右手食指和中指是没有的,应该也是战伤导致的残疾了,右手虎口也因此无法做握持的动作,很多细活重活都干不了了。
  不一会儿,两人各自端了满满一盘食物回来。估计那堆米饭就有两斤,还有每人一两斤涮羊肉片,至于蔬菜就比较简单了,无非是炖萝卜和白菜帮子,但分量绝对管够。
  一边走还一边示意伊丝米娜雅太客气了,他们不用吃那么多肉。
  最后,还是顾骜示意他们要尽快适应,不用拘束:“罗哥,刘哥,千万别客气。这也算是对你们进行必要的外事训练。到了伊拉克之后,那里的蔬菜大米都会比羊肉贵,所以你们一定要尽快习惯主要靠羊肉充饥的饮食习惯。”
  “世上还有羊肉比蔬菜贵的地方?”两人愕然不已,这才庆幸地埋头猛吃起来。
  一边吃,顾骜随口问了两人此前履历、部队情况,好多掌握点有用信息——萧穗找他托关系的时候,不会说太多细节资料。
  罗勇信便自我介绍:“我们都是蜀都军区第13军149师的,我当七年兵了,小刘当了五年,战前都已经提了班长。这次负伤不能再胜任山地战,所以复员了。我们都是金沙渡人,靠近蜀滇边界的南方山区。家里世代猎人,十年前国家来金沙渡山里开矿,设了攀州,家里人才改行当了矿工。山里太穷了,幸亏我们身体过硬,后来层层选拔参了军。”
  顾骜前世对军事不怎么感兴趣,不过这辈子好歹跟这场对越冲突介入挺多,所以周边资料看得不少。
  他知道13军149师,是我军的山地战王牌,人员都是从蜀滇的十万大山里招募来的悍勇山民,不是猎户就是矿工。
  如果对这些没什么概念的外行人,大致就当成诸葛亮七擒孟获后,从南蛮那里招募的“无当飞军”来理解就行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部队山地战特别厉害,所以坦克配得比较少,但跟越南人干的时候,遇到无法动用装甲部队的山地丛林硬钉子,就派这些部队上去死磕。
  所以罗勇信和刘壮都是在谅山上受了重伤,最后死人堆里挖回来的。
  顾骜心里有数之后,再审视对方的外貌,就觉得有些理解了:
  刚进来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两人不太高大,罗勇信估计1米7都不到,刘壮可能勉强1米7出头。而且都是浑身肌肉精瘦,显得灵敏有余,但力量不足。
  不过既然是山地战部队的,这种体格也就不奇怪了。
  “这次是去伊拉克,不是山地丛林环境,也不一定靠枪法,你们能适应吧?”顾骜出于谨慎,决定还是确认一下。
  罗勇信有些急了,显然很重视这份临时工的机会,期期艾艾不知怎么解释,最后只憋出了一句:“顾同学,你别怪我不会说话,反正我杀了五个越南兵,都是有军功章和档案证明的!”
  刘壮连忙心领神会地补充:“我也杀了六个——呃对了,其实罗哥比我厉害,他六年前还杀过两个美国兵呢,不过这事儿不能明着说,那时候咱是秘密志愿的。”
  顾骜立刻再无怀疑。
  不管是什么作战环境,能杀那么多越南人和美国人,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行,咱以茶代酒,喝一杯,出了国就要互相照应。”
  四人一起喝了茶,顾骜想起个事儿,就问罗勇信:“你们还恨萧记者写的报道么?让你们暂时失去了荣誉,否则估计能有个二等功。”
  罗勇信很实在地叹息了一声:“功劳大小,还不是看事迹有没有被人看见。如果萧记者什么也不写,估计也就没人关心谁第一批攻上谅山了吧。本来就是子弹扫过来,一眨眼的事儿。我班上还有7个战友,那天都死在山上了,跟他们比比,能从死人堆里挖回来,已经是好命了。”
  一旁的刘壮也感慨:“萧记者还挺有良心,也仗义。当初跟我们最一线的部队待在一块,一起吃一起上前线,没跟其他记者那样呆野战医院,大家都挺敬重她的,一个女同志都能这么勇敢。何况事后她还私下贴了我们好多钱,比国家的残助补贴还高了,我其实挺感激她的。”
  刘壮的话似乎提醒了罗勇信,后者连忙从军装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郑重地交给顾骜。
  “顾同学,我们来京城之前,去过萧同志那里。她有一封新的信,还有一些钱,让我带给你,说是之前问你借的,现在还你。我本来想等你回房没人,再单独交给你的。既然小刘都提起了,现在给你吧。”
  顾骜很是惊讶,他知道萧穗肯定要还钱,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难道只是一部分?还是她突然稿费赚了那么多?
  一旁的伊丝米娜雅也耳朵竖了起来,很好奇一个女战地记者会给顾学长寄什么、两人貌似有大额的“通财之谊”呢,关系难道不一般?
  顾骜也就当面拆开信来看。
  “顾骜吾弟如晤:……”
  萧穗在信里一共提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她觉得自己复习准备得不错,决心考复旦的中文系,回沪江念书,还有类似求安慰求鼓励之类的话。(她父亲是沪江人,因为工作调动到徽省文联)
  第二件事是说三个月前问顾骜借的那1000块钱,她可以提前还清了。钱也附随在信一起,由罗勇信带给他。
  顾骜拆开那封钱,发现果然是足足100张大团结。
  第三件事,便涉及到萧穗与他聊些人生近况,包括为什么能提前凑够这笔钱。
  “军报稿费已结清,我的第一部战地小说《七个战士和一个零》也被解防军文艺上刊载,已有出版社联系收录到相关短篇小说集。另有此前创作电影剧本《心弦》,被母亲借机交由沪江电影制片厂采用,稿费也已到账。望日后再有机遇,互相砥砺。顺颂近祺,姊萧穗。”
  顾骜看了,不由啧啧称奇。萧穗自从立了功、成了英雄之后,似乎一下子创作生涯就爆发了,写小说也可以出版,写剧本也有顶级制片厂买,竟然三四个月就赚了几千块钱。
  编剧和作家,果然是这个时代的高收入者。那些靠死工资撑着的人,哪怕是100多块的八级工,一辈子都是赶不上的。
  也难怪国家从80年开始就立法:稿费800块以上的要纳税……
  不过从萧穗的信里,顾骜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文艺出版市场的另一面:人的名声很重要,内容质量有时候反而并不是第一位的。
  尤其是因为没有市场化竞争,片子和小说太少,有啥观众就要看啥,所以捧谁谁就红。
  萧穗的剧本之所以能被制片厂用,并不一定是别人的水平都不如她,只是因为她后妈会演女主角,所以向制片人推荐了女儿的剧本。而制片人看到这是个军报系统的英雄,差不多就用了。
  “等伊拉克回来,暑假里找她一起喝个茶吧,如果真考上复旦了,聊聊译制片的事儿。”顾骜内心暗忖,便把信重新收好。
  “顾学长,你认识的朋友好像都很厉害哦。”一旁的伊丝米娜雅旁敲侧击地问。
  顾骜神色一肃:“你看到啥了?”
  伊丝米娜雅连忙摆手:“没没没,我怎么会偷看你的私人信件呢。只是听你们聊天,就知道那个姐姐好像写文章就能赚很多钱吧。”
  “还行吧。”顾骜实话实说,“别胡思乱想了,咱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
  经过最后一周的缜密准备,包处长,顾骜,还有包处长的一名秘书(男的),加上翻译伊丝米娜雅、两名安保人员罗勇信和刘壮。
  一行六人,终于登上了飞往巴格达的国际航班。
  79年国内还波音747这种两条过道三组座位的宽体客机,所以大伙儿坐的是一架图…154。
  单过道,每侧三个座位。顾骜和伊丝米娜雅、包处长坐同一排,另三人坐一排。考虑到伊丝米娜雅没有坐过飞机,顾骜很绅士地让学妹坐窗口,一会儿好看看风景。
  机腹的货仓里,还通过外交托运携带了少量武器。(不能随身携带,而且要枪弹分开封存)
  如今的伊拉克还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国家,距离侯赛因将军正式做总统,还有1个月的时间——他目前的职位还是复兴档副总枢机,兼宣传和安全部长;同时是军方总司令。
  考虑到过渡时代的国情,伊方的相关法规乃至潜规则,也是允许外国正规访问团的安保人员,携带一定武器的。
  就像后世那些非洲落后国家,同样不可能禁止外国人持枪。


第093章 两手准备
  放好随身行李、系好安全带后,包处长看到靠窗的伊丝米娜雅有些神不守舍,就和蔼地询问:
  “米娜,怎么了?第一次出国很紧张么?”
  麦迪丽娜·伊丝米娜雅的名字太长,所以大伙儿略熟悉之后,平时聊天约定俗成就瞎喊她“米娜”了,虽说按语法还是喊“麦迪”更贴切些。
  “没……没事,只是因为没坐过飞机,到时候就好了。包处长您见笑了。”伊丝米娜雅报以歉意的微笑。
  “没事就好。”包处长不疑有他,转而笑着关照了顾骜一句,“这可是你学妹,要绅士一点,一路上照顾好。”
  顾骜报以微笑,然后轻轻抓了一下伊丝米娜雅的手,用眼神示意她不要紧张。
  妹子强行安静下来,内心的砰砰狂跳也略微平复,脑中却依然忍不住回想前两天发生的一幕。
  ……
  那是前天晚上的事情了。
  当时,伊丝米娜雅已经提前做好了出国前的万全准备,对于本领域的技术阿语口译、笔译,都彻底滚瓜烂熟。
  但是吃过晚饭后,顾学长单独把她叫到了校图书馆内一间没有人的自习室,然后给她看了一份类似于论文的东西,让她准备一下,学着如何翻译成阿语。
  如果换个日系风格的场景,这种孤男寡女自习室的剧本,后面就该是。AVI的展开了。不过伊丝米娜雅对顾学长却是足够信任,完全不疑有他。
  但坐下来仅仅看了几秒钟,她就发现了问题。
  学长给她的,并不是往日那种技术论文。
  而是一篇关于人类学和历史、宗教、考古研究的论文。引用很多,但是行文挺杂乱,不像是名家所作。
  仅有能看出成体系的引用,来自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名年轻的副教授,名叫施罗默·桑德。以及UC伯克利的一个生物化学专家,凯利·莫里斯教授。
  莫非是顾学长自己拼凑的?
  考古学家,生化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这些人捏在一起能研究出什么跨圈的大阴谋?
  完全看不出和这次的任务有什么关系,简直让人一脸懵逼。
  尽管心里有些疑惑,伊丝米娜雅还是无条件执行了学长分配的翻译任务,一句句地细心讲解。
  但顾骜的一句额外关照,却让她紧张:
  “米娜,这是我为此次出访准备的最后杀手锏。如果实在打不开局面,可能要靠这些文章作为敲门砖,直接争取侯赛因将军本人的友谊。但是这些文章的动用会有很大风险,所以你学会怎么翻译后,对谁都不能说。只要到时候我用到了,你能顺利译出来就行了。如果用不到,你就把这件事儿烂在心里——这些考古学和人类学的专有名词,你好好核查一下。”
  伊丝米娜雅下意识反问:“那包处长要是问起来呢?”
  “包处长那儿也不许说!这些老派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他们对中东世界的了解不够。”顾骜斩钉截铁地说,还仅仅抓住伊丝米娜雅的双肩,轻轻晃了一下,用恳求的眼神。
  伊丝米娜雅好生为难,这是违反纪律的。
  但跟顾骜目光接触后,她整个人都柔软了一些,一咬牙说:“好,我信你。可是我恐怕到时候无法解释……”
  顾骜安慰道:“不会连累你的——你要做的,只是等我提起这方面的话题后,能够很快流利地翻译出来。谁会知道你是提前预作准备的呢?说不定包处长还会在内心夸赞你的翻译水平高,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词汇不必复习都能信口拈来。”
  伊丝米娜雅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也就顺从了,内心隐隐然真把自己当成了顾骜的同谋犯,虽然顾骜什么好处都没许诺她。
  只能说16岁的懵懂少女,在自己仰慕的学长面前,太好骗了吧。
  “这是我跟顾学长之间的小秘密呢……他这么信任我,对谁都不能说的事儿,也对我说,我不能辜负他。为他违反一次纪律也顾不得了。”
  ……
  伊丝米娜雅内心乱糟糟地,回忆着为学长违反外事纪律的往昔。
  以至于连第一次坐飞机的风景良机,都忘了把握,面朝舷窗怔怔愣了会儿,竟睡着了。
  再次被空姐叫醒,图154客机已经到了6000公里外的巴格达,即将降落了。
  “环境好优美,竟然有这么多绿树,我还以为只有些沙漠棕榈呢。”伊丝米娜雅趁着落地前最后几分钟,俯瞰了翠绿、碧蓝和石灰白为主色调的城市,很是诧异。
  不愧是中东的明珠。
  她印象里,中东应该都是跟她故乡那些产石油的城市一样,除了油田就是大漠。
  “功课白做了么,这里是伊拉克,不是沙特、阿联酋。孕育古文明的两河流域——那条市中心最繁华区穿过的,就是底格里斯河。西北边郊区的是幼发拉底河,环境能不好么。”
  顾骜如是给学妹扫盲。
  凭良心说,如果不是后世的战争,伊拉克的天然条件,真是比沙特还好太多。
  其他中东国家虽然也有石油,但那些国家统统都是沙漠,非常缺水。还得出口石油换淡水、农产品,在这些方面挨一刀宰。
  伊拉克却刚好踩在古文明的发祥地,有水量丰沛的两河,可谓是从工矿农牧全方位自给自足,不会被人卡脖子。
  首都巴格达的选址,恰好位于两河距离最近的拐点上——幼、底两河在这里只相距30公里。
  所以巴格达这个位置,从5300年前起就是两河居民互相贸易的枢纽,地方特产货物到了这里,从船上卸下来,用骆驼扛过30公里的陆路,再装到另一条大河流域的货船上。
  航班降落在了巴格达机场,然后有一辆伊拉克军方后勤装备部门的外事车辆,专门来接顾骜一行人。
  包处长一开始都做好心理准备、不会有多好的待遇了,见状颇有些受宠若惊。
  他轻声对顾骜说:“没想到伊拉克人这么客气,连我们这种半官方的、推销性质的访客,都这么舍得花钱接待。”
  顾骜笑道:“伊拉克人有钱着呢,不要用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的眼光看待。73年石油危机后,6年里这个国家就翻天覆地了。车子闲着也是闲着,至于汽油——这里的汽油比瓶装矿泉水还便宜。”
  车子一路开到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北城区,停在一幢酒店门口。这里紧邻医学城,往北几百米就是巴格达大学。
  沿着底格里斯河畔顺流而下一公里,是侯赛因将军的官邸阿巴斯宫。下游对岸则是伊拉克的外交部和使馆区——中国的大使馆也在那一带。
  包处长跟伊方的接待人员稍微聊了一下,确认了行程,于是回到房间后就跟大伙儿吩咐:
  “晚宴伊拉克人说已经定好了,不过没有高官出席。明天周日自由活动,先在巴格达熟悉一下环境。想出去玩的可以自便。后天周一下午,会安排开始正式会谈,伊拉克人没有加班的习惯。”
  “明白。”其余五人都回答得很干脆。
  包处长又扫视了一眼人群,眼神中流露出一些为难,解释道:“伊拉克方面只知道我们的人数,没问男女。所以准备了三个房间。米娜,你如果不方便的话,可以跟他们换小房间,让小顾跟保安三个人挤一间大的,保安打地铺好了。”
  “没……没关系,在国外,当然要适应艰苦环境了。我最小,怎么能搞特殊化呢。我相信顾学长的。”伊丝米娜雅脸红地婉拒了。
  ……
  周日,顾骜带着学妹在巴格达玩了一天,请客喝了中东风格的咖啡,还泡了土耳其式澡堂,吃中东水果和甜点。(搓澡的地方当然是男女分开的,休息室是一起的)
  次日,大家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紧张的谈判中。
  一开始,伊拉克方面只是派基层的事务性官员来谈,了解一下产品参数和商务条件。
  包处长花了不少精力,也免不了偷偷送礼或者许诺在上官面前美言,终于凭着巧舌如簧,让对方渐渐提升级别、见到了一名后勤装备部门的主要领导,阿卜杜拉上校。
  “阿普杜拉将军,我国的钱塘制氧机厂在空气分离设备领域,绝对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希望您明白,我们不仅仅是性价比有优势,也并不是想卖便宜货给你们。而是我们的质量和全生命周期能耗竞争力,都比法国货有一定的优势。我们的制氦机甚至取得了美国能源部的订单,前两套设备都已经供货并且被美国人验收通过了。这都是有据可查的,您看,这是跟美国人的合同,这是验收后的回执……”
  包处长口干舌燥地跟一位伊拉克上校吹牛,从他的措辞里,可以看出已经有些不太恰当——对方明明是上校,他却要尊称“将军”。搞得当翻译的伊丝米娜雅也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模糊处理。
  前侯赛因时期的伊拉克,军衔上还是比较克制的。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军人搞事情上去的中东国家,都喜欢在军衔上摆谦虚姿态。
  比如隔壁的卡扎菲,混到国家元首了还是个上校,一辈子上校到底,以示“尊重军队授衔传统的严肃性,绝不在取得政权后,用自己的权力谋取晋升”。
  这个阿普杜拉上校,大致相当于国内总装备部下属的“科技订购部”的常务负责人。
  可以说,如果不是美国能源部的单子在前面扯虎皮拉大旗,让伊方多了几分看西洋镜的念头,包处长连这个上校都见不着。
  然而,对方只是对包处长的介绍表面赞许,实际上依然慢性子无动于衷:“是挺不错的,先去吃饭吧,吃过饭再聊。超大型制氧机这种设备,我们军方目前的应用场景还不成熟,上面也没有任务,暂时不用急。”
  “上校……”包处长有些急。


第094章 无法复制的胜利
  “我们不差钱,要买就买最好的——刚才听介绍,你们只是制氦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制氧机上,没看出比法液空好,这是两个不能混淆的技术领域,至少法液空的制冷技术就是比你们强。那个六万方级大制氧,还是贵国71年搞战略核导弹的时候配套开发的吧?那都是八年前的技术了。别说我们现在没需求,就算有需求,也要买全世界最好的,不可能买过时货。”
  说完,阿普杜拉上校不再给任何质疑的机会,直接示意负责招待的人好好安排。
  “这情况跟预想的不太对啊。”包处长暗暗感慨。
  出国之前,他们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觉得己方的东西本来就有竞争优势,再加上5月份广交会时美国能源部的订单,给国内厂子的技术实力大大背书了一下,应该很容易谈。
  但是,伊拉克人这两天表现出来的土豪,完全出乎了包处长的意料。
  国内强调的“性价比”,伊拉克人看都不看,只强调“最好、最新”。
  而仅靠一两次成功订单带来的业绩,即使客户是美国能源部,也依然不足以让国内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口碑直接碾压法液空。因此这张牌在无法配合价格战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就威力大减了。
  最致命的是,伊方对于什么时候配齐这些装备,欲望和动机不是很强烈,不急。
  顾骜倒是比包处长识时务得多。
  他早就知道伊拉克不差钱,也不赞成包处长这么稳扎稳打的胆小谈判策略,所以趁机怂恿:
  “要不下午谈判的时候,就把话挑明了吧?直接暗示伊拉克人,如果买法液空的货,一旦伊拉克方面发展核武器的倾向显露出来,法国人肯定会断供。”
  把这个点加入到谈判计划中,也是出国前就商量好的。
  但如果把这话挑明了,那就等于告诉伊拉克人“我们觉得你们在发展核武器”,一切就没有腾挪的余地了。
  所以包处长在最初的谈判中,一直就事论事,压着这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言论,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动用。
  “也只有这样了。不过光这一点也不太够,你还有别的什么后续条件么。”包处长为难地说。
  “另外么,就是承诺明年年底之前供货,然后上九万方级别的大制样,比目前的能效、规模都再提升一级——目前二炮用的,都是71年立项、73年供货的,我们自己是觉得还不错的,但伊拉克人既然要追求‘最新’,就给他们看看诚意好了。过了六年,产品技术再升一级,以厂子目前的情况,估计也能做到,有钱就行。这样伊拉克人的面子也有了。法液空那边,目前也能造出九万方级别的了,我们确实比他们落后几年。”
  包处长暗暗点头:“如果技术上可以再改进一点,哪怕实质性进步不大,至少不让伊拉克人丢面子,这事儿就这么安排吧。唉,真没想到他们这么有钱了。”
  20多年前,中国和伊拉克建交的时候,包处长依稀记得那只是个第三世界的穷兄弟罢了。
  谁知对方跟你做了15年穷兄弟后,从第16年到第21年,突然就爆炸式有钱了,找谁说理去?
  ……
  午餐在友好祥和的氛围中结束。
  下午阿普杜拉上校另有别的事情,继续安排些小喽啰跟中方谈技术细节。
  包处长也只好转变策略,让顾骜先跟对方的技术官员侃侃“装备技术升级”。
  进展还算不错,至少弥合了一部分伊拉克人嫌弃“档次太低”的心理,算是挖掉了谈判中的一个障碍点。
  眼看快下班了,包处长好说歹说地斡旋,又争取到几分钟再向阿卜杜拉上校当面汇报进展的机会:
  “上校,您觉得法国货更可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的历史更悠久、商誉更好。而贵国对我们的产品,则长期以来缺乏了解。但请您注意,六万方级别以上的大制氧设备,目前是国际上主流的弹道导弹地下基地标配。如果贵国以后在军事装备领域有新的部署,触动了西方世界的敏感神经,这些可能被挪用为战略配套的装备,可能都会面临禁运和售后中断,如果还想追加订单也追加不了……”
  包处长这番话还是很中肯的,已经算是揭盖子了。
  更何况,1979年的伊拉克,和美国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张的——要到一年多之后,两伊战争开打,美国才开始倾向于略微支持伊拉克。
  因为伊朗的霍梅尼在美国人看来更坏,他推翻了跟美国高度亲密的巴列维王朝。所以哪怕侯赛因将军也不被美国人喜欢,也只能捏着鼻子暂时给他们递刀子、好让他们狗咬狗双输。
  (巴列维王朝时期,美国对伊朗很好,甚至把1974年刚刚服役的F14熊猫战斗机都卖给他们了。)
  然而,这位阿普杜拉上校,似乎是挺知道国家的顶级机密,对“侯赛因将军当上总统后,会跟伊朗开战、搞好与西方的关系”很有信心,所以并没有全盘被包处长唬住。
  只听他严肃地打着官腔:“包先生!有些话可不能乱说。我们伊拉克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从来没有发展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的计划!至于你觉得法液空会对我们禁运,不会是商业污蔑吧——我国的民用浓缩铀技术就是法国人提供的,你觉得他们……呵呵。”
  这番话倒是不假,伊拉克虽然一直没敢承认自己搞核弹,但对于拥有民用的实验性反应堆,还是承认的——
  那是3年前,也就是1976年,侯赛因将军向时任的少壮派法国总理希拉克买的,花了伊方3亿美元。(希拉克当过4年总理,后来又下去了,90年代又当了总统)
  这样一番唇枪舌剑后,顾骜也觉得自己的准备工作确实有点想当然。
  他只是依靠后世21世纪初、国内制氧机厂利用西方制裁、然后高价把大型制氧机卖给伊朗、北棒这个事件,就逆向推导出如今也能在伊拉克努力一把。
  但对于后世那些事件,顾骜并不是亲历者,也就不知道当时的具体谈判技巧——他如今采用的一切谈判技巧,还是结合自己在外交学院的两年饱读,以及此前的几次实践经验。
  而如今伊拉克面临的禁运尺度,显然比后世的伊朗和北棒要宽松一些。这里面就有不少谈判技法无法直接复制硬套了。
  见包处长无法应付,顾骜也使出浑身解数劝说:“阿普杜拉上校,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您应该知道,希拉克已经不是法国总理了——他从76年底就被迫辞去总理职务,如今反而成了巴黎市长!这说明法国现政府对他当初的激进少壮策略有所不满。所以禁运还是非常可能的!再说如果贵国问同一个国家买反应堆、洲际导弹、乃至导弹井的配套装备,这不是太显眼了嘛?会授人以柄的。不如分开采购,更容易巧立名目蒙混过关……”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会慢慢考察的。”阿卜杜拉上校继续太极着。
  ……
  “这帮伊拉克人怎么就这么墨迹!办事效率好低啊。好处、利弊都分析尽了,进度推动咋就恁慢。”
  一周的谈判结束后,包处长被彻底磨得没脾气了。
  他的口才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任何问题。在最初的不适后,也已经进入状态,彻底发挥出来了。
  顾骜的技术吹嘘能力,以及灵光一闪的小点子,也都把功夫用到了九成九,但偏偏差最后临门一脚。
  关键是这里面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导向差异,包处长觉得没法理解。
  顾骜分析道:“我理解,伊拉克算是军事独裁国家,虽然侯赛因将军还没当上总统,但他就是无冕之王。这里的将军们做事唯一考量,就是如何讨好长官意志——反正现在又不是战争年代,他们不急。如果一件事既不是上面安排下来的,主动做好之后也难以讨好长官意志和邀功,效率自然低下了。”
  包处长不甘心地说:“那就是要好处了?我也好几次明示暗示过事成之后可以给……”
  “还不够!”顾骜诚恳地打断,“这里的军官生活都非常优渥。我们国内纪律允许返的好处,根本打动不了。比如原先6万方级大制氧,全部成本90万美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