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当大佬-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渡里杉一郎愤怒地打断:“既然觉得不可能暴露,那现在又是怎么暴露的呢?”
  临时负责人也不敢确认,只是为难地说:“直接暴露原因,是近期我们一名机械业务部门与长谷川部长有矛盾的雇员,名叫熊谷独,被人策反了。
  在离职之后,熊谷独被高额好处劝诱,吐露了他知道的内情。不出意外的话,策反他的人应该是CIA的人,或者巴黎统筹委员会的。
  但是,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应该是有其他信息源,最初泄露了‘这事儿有可能是我们公司做的’,对方有了怀疑方向后,才针对性集中资源策反我社近期有离职倾向的业务部门知情雇员。”
  渡里杉一郎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事情闹到这一步,他已经不知道会有多大影响了,他看向佐伯正义会长,颓丧地问:“会长,你觉得这次的事情会有多大?”
  “你觉得我能估计吗?关键要看美国人的反应有多强烈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如果美国人的反应足够强烈,让中曾根首相都不得不亲自出面在媒体上谢罪的话,你觉得以你我的地位,还有比引咎辞职更轻的处理方式么?”
  渡里杉一郎大吃一惊:“这么严重?至于让中曾根首相亲自谢罪吗?”
  佐伯正义直接把帽子拍在桌上,怒吼:“这可是让俄国人的核威慑力变强的大灾难!八嘎,我们会社都是怎么在管理业务部门的!为了业绩,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东芝集团高层,全部陷入了瑟瑟发抖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地等待历史的判决结果。
  ……
  事情的发展,果然跟佐伯正义会长估计的程度差不多严重——从这点也能看出,佐伯正义还是有点老江湖的眼光的。
  美国媒体逐步曝光:那些为这笔与露西亚人的高精尖设备交易开绿灯的日本人,包括长谷川部长在内,好几个都供认了他们曾经与露西亚的年轻漂亮女人上船。不仅他们,连作为中介和后续技术支持的某北欧国家公司的相关人员,也都上过。
  而美国情报部门的进一步调查显示,这些漂亮的露西亚女人,统统都是KGB派来的燕子。
  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贪财的问题了,还涉及到因为好色、被露西亚人的KGB操纵。
  事情发生后仅仅第三天,中曾根首相就公然在有关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诚恳地向美国方面道歉谢罪。
  又过了两天,日本正府出资1亿日元,在美国50多家主流报刊媒体上,刊登了一期谢罪广告公示。
  到了这一步,佐伯正义和渡里杉一郎还能有什么办法?虽然东芝集团的主业,是“东芝电子”,而出事的“东芝机械”只是东芝集团里一个相对没那么牛逼的子公司。
  但既然你是集团公司领导,你就要负有领导责任。
  渡里杉一郎公示引咎辞职,佐伯正义因为不管理公司日常经营,可以稍晚几天辞职。
  东芝机械的社长、涉事事业部的部长,一条线下去凡是跟这起事件相关的,全部免职,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
  东芝电子这一系子公司的管理层,倒是因祸得福了——因为集团公司高层那么多岗位引咎辞职了,东芝电子这家无辜的、与机械公司完全隔离的路人,自然要为母公司输送救急干部了。
  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东芝电子上去的接手负责人们,很快发现他们并没有权力立刻整顿公司的混乱情况——因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和CIA、东京都警视厅的人,都还没有撤走。
  他们只要愿意,完全可以以深入调查的理由,让东芝再瘫痪一阵子。或者至少是导致东芝管理上的上传下达、变得极为不顺畅。
  就在这种情况下,绝境中的佐伯正义,等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趁火打劫访客。
  “会长,黑石基金的彼得森先生、施瓦茨曼先生,以及香积电的顾骜先生,明天想预约拜访您。”
  佐伯正义还有些无法理解:“他们来干什么?不对,这三个人果然是一伙的,跟渡里猜测的一模一样,顾骜这个卑鄙的家伙,终于从施瓦茨曼背后露出来了么!不过,他们都是跟电子公司发生业务交涉的,之前缠着渡里也无非是靠级别和人脉。这次咱出事的是机械公司,他们难道还想趁火打劫?凭什么?”
  不管佐伯正义怎么想,以他目前的处境,拒绝会见是不可能的。
  这已经不是年初的时候、顾骜来找他当推荐人、一起联名搞基金会混进TNC协会,他都能想方设法拒绝了。
  现在顾骜想见他,他就非见不可。
  ……
  次日,顾骜终于从幕后走到前台。当他出现在东芝集团的会长办公室时,左手边坐的是美国前商长彼得森,右手边坐的是实际动手干脏活的施瓦茨曼。
  “佐伯会长,都这个处境了,我就长话短说——这次的事儿,之所以这么快被查出来,完全是你们自找的。因为在日本产业界、金融界都很诚恳,想要配合美国缩小美日贸易逆差的大环境下,贵公司却始终想要对美技术封锁、依靠技术垄断谋取超额逆差。这与中曾根首相和竹下登藏相的利益也是不统一的,你难道没发现,哪怕是只看日本国内,东芝集团的立场,也已经跟日本正府利益相悖了么?你不出事谁出事?”
  佐伯正义面如死灰,却依然手指骨节非常僵硬地死死攥住沙发扶手,一个字一个字地问:
  “你们想买最先进的光刻机!是你们特意在针对东芝!查那些事情!可惜,你们还是没有抓住东芝电子的任何把柄,出事的只是东芝机械。呵呵,我恨呐,机械公司那帮蠢货。要是早知道他们这么乱来,我就是把机械公司关了……”
  顾骜傲然一笑:“是不是我们在刻意针对你这不重要,我可以和你直说,最终的调查都是CIA的人和统筹委员会干的——不过,你还有赎罪的机会。
  你难道不觉得,为了修复美日关系,你们这家卖工业母机给俄国人的罪人企业,应该也卖一些工业母机给美国人,表示一下‘无意使用技术壁垒继续对美赚取巨额逆差’的诚意么?
  那样,你可以比较体面地离开,也不会伤到某些大人物,美国国内会控制一下调子,让他们不至于在产业界过于仇日。”
  顾骜这可不是开玩笑,要知道历史上东芝事件是87年曝光出来的,然后87年10月,中曾根首相就辞职下野了,由竹下登藏相接任——虽然明面上的理由,是首相与藏相在消费税改革方面的分歧、以及首相力推的新消费税提案被废,可多多少少,也有几分对美卸压的考量。
  毕竟竹下登可是签了广场协议的人,也是日本高层里对美最奴颜婢膝的一个。在美国爸爸愤怒的时候,让他接替首相自然有利于对外关系。
  如今,东芝事件倒是提前一年半曝光了,所以中曾根直接下台是不可能的,但他也会需要美国人的原谅——谁让如今还是冷战时期呢,冷战紧张那些年,日本、西德这些国家,几乎被美国完全傀儡了。日本人当时的独立程度,比后世要弱很多,根本无力反抗美国。
  佐伯正义听顾骜如此嚣张,还嚣张得颇有道理,终于彻底崩溃了。
  “我真是犯贱啊,早知道这家伙如此手眼通天,我早点卖不就好了么。非得等到……”佐伯正义内心,萌生了一股自裁的绝望。


第682章 你以为美国人那么容易请?
  “处理意见出来了,东芝集团被制裁,旗下所有子公司和产品线,两年内不得进入美国及其盟国市场。”
  “人事处理方面,社长渡里杉一郎以下引咎辞职,这事儿就算揭过了。会长佐伯正义平时不干预经营,不追究也罢。”
  这两条信息,是公开渠道透露出来的,大众都能知道。好多人纷纷感慨佐伯正义走了狗屎运,居然出了这么大事儿还能自保——他可是害得中曾根首相亲自在发布会上道歉了的。
  而且,还导致了近期美媒一波呼吁抵制日货的节奏。
  根据相关财经顶级智库的分析,原本《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后,日货对美出口量,原本还能滞后六到九个月才衰退——也就是应该到1986年下半年,才导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缩小。
  现在看来,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更早、更主动就不买日货了,这个逆差缩小的窗口期,可能要提前到86年2月份左右。
  (就算民间抵制了,进口也不可能瞬间缩小,因为进口商们该进的货是有滞后性的,很多横跨太平洋的集装箱货轮能开俩月,如果刚好是合同签订、日本这边装船发运,而美国那边发生抵制,这批货还是要卖的,进口商不可能无条件毁约。)
  日本民间有为美国的霸道而不甘心、想跟东芝同仇敌忾、反思做美国傀儡立场的。但更多吃瓜群众则是埋怨东芝系惹了大祸,害得大家都不能赚更多美国人的钱。
  ……
  相比于吃瓜群众,圈内顶级的知情人,反应要不寒而栗得多。
  米娜也是从正式渠道第一时间听到处理意见的,当时她还在阿富汗,不由得先入境回老家、然后通过加密电话,打长途向身在香江的顾骜质疑:
  “为什么放过佐伯正义?打蛇打七寸,一招就要致死,否则留一口气岂不是等他反咬一口?”
  对于这个问题,顾骜是这样安慰的:“之前施瓦茨曼跟东芝的人沟通的时候,佐伯正义并未亲自干预经营决策,据我的情报,拒绝向黑石、乃至黑石背后的香积电出售最顶级最前沿光刻机和其他设备的,是渡里杉一郎。
  既然如此,我们当然要差别对待,体现出惩戒的落差来:凡是直接拒绝香积电的,老子要你死。凡是没有直接拒绝香积电的,哪怕其他领域犯的错误更大,但也可以给一条活路。
  这样,以后那些自己有把柄不干净,又想限制香积电的家伙,才会被震慑,掂量掂量——当然了,能够知道这里面底细的,估计也没几个人。到了这个级别,值得敲打的人没多少。”
  听他这么解释,米娜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是随口关心了几句:
  “那你自己小心,也别太嚣张。这种事情都是运气,震慑归震慑,也要小心招人恨。我大概要过年才能回来了,近期在阿富汗这边比较忙。”
  顾骜也挂断电话。
  他是在香江的白加道顾园里,跟米娜打的这个电话。
  距离东芝被制裁、并且秘密吞下了“出售最尖端光刻机等设备给黑石基金”这颗苦果,已经过去了三五天。
  而顾骜也是在东芝方面被迫交付了第一批样品后,就立刻赶回了香江——终于到了消化胜利果实的时刻了,眼下对于顾骜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尽快把这些东西用起来。
  韬光养晦沉溺酒色了这么久,也该振奋一下了,是时候了。
  在书房里整理了一下思绪,揉了揉太阳穴,顾骜随手摁了一下桌边的电铃。
  十几秒钟之后,门口就传来一阵细碎急促的高跟鞋声,随后一个青涩的小姑娘半推半掩着门、探进身子来,对顾骜微微颔首:“顾总,有什么吩咐?”
  原来,这个小姑娘就是刚刚结束了为期数月的秘书班速成培训、前几天才正式成为顾骜秘书的李弱彤。过完年她也要18周岁了,既然不再念书深造,又伤了神经末梢、面瘫无法演戏,自然要找份文职工作谋生。
  顾骜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问道:“昨天你跟张总怎么说的?我不是让你约他来么。”
  顾骜今天本来是约了张仲谋摊牌谈事儿的。
  李弱彤下意识地紧张翻看了一眼备忘录:“哦,他堵车了,大概还15分钟到。我刚才打他车载电话确认过了。”
  顾骜忍不住想笑:“这种临时意外你也记备忘录上?”
  李弱彤有些不好意思地放下备忘录,在裙子上擦了擦:“没……其实没记,就是忍不住想看。”
  “行了没你事了,给我倒杯……绿茶,加威士忌,一会儿张总来了直接领他进来。”
  顾骜本来是想说“给我一杯威士忌加绿茶”的,但他估计以对方那种欠调练的状态,估计会把酒倒很多、茶一点点,而不是跟外面酒吧/居酒屋那样约定俗成一点点酒、一大杯茶。
  所以,只能反过来说了。
  顾骜只是想提提神。
  李弱彤很快倒了杯掺酒的茶进来。
  调练了十几分钟女秘书后,堵车的张仲谋就到了,顾骜的提神茶也差不多喝完。
  “东芝那几台样机,都看过了吧?技术支持上,还需要什么配合么?”顾骜也不跟张仲谋客气,起身都不起身,直接端着酒杯好整以暇地问,下巴都抬到天上去了。
  张仲谋这人,本事是有的,但眼下脾气和秉性还是有些黄皮白心,顾骜并不好跟对方推心置腹。
  既然他半年前好多场合骂了好多次顾骜“不求上进”、“拿香积电的名头骗地皮”,现在顾骜当然要拿捏几分“小人得志”的样子。
  这样才符合人设,即使张仲谋再背后说顾骜坏话,也不怕泄密什么东西——因为他说的都是真的。
  而且,如今香积电刚刚草创,目前阶段并不需要张仲谋表现出多么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对方做事中规中矩、事务性的工作别掉链子,就够了。
  等将来业务上正轨一两年,张仲谋也被渐渐感化成真正的爱国分子,真心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了,顾骜再变着法儿拉拢他不迟。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可不能指望一个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35年的人、都快55岁了,突然回国一两年就直接以中国人自居、处处为国家利益着想。
  “确认过了,还要补些货。另外,还要东芝方面的技术支持人员提供某些调试数据,需求都在这儿。”张仲谋脸上略带一两分羞愧,把一份清单直接交到顾骜桌面上。
  “呵,非得再找日本人?调试数据而已,你好歹也是德仪CTO出身,偌大的招牌,这点都搞不定?还要我去找外协资源?”
  顾骜也不会让对方太容易得逞,总要敲打敲打,才显出顾某人资源的价值。
  张仲谋果然愣了一下,这次东芝服软得太突然,让张仲谋对顾骜的能量,多了几分高估,总觉得顾骜再问日本人要这要那,也是很轻松的,就跟美爹问日本儿子要东西一样对方不敢不给。
  顾骜当然不能强化对方的这种错误印象,那样只会让张仲谋对顾骜资源协调能力的敬畏之心下降。
  东西可以给,但不能存了“这东西很容易得到”的侥幸之心。御下最关键的就在于这一点,事儿做成了,侥幸之心也依然压下去了,那才是帝王心术。
  “原来……佐伯正义并没有彻底心服口服、诚心诚意配合我们么?”张仲谋只能旁敲侧击地这般问。
  顾骜敲打的哂笑:“开玩笑,人家怎么说也是东芝会长,家业比我大呢。要不是这次中曾根首相为了缓和美日关系,又赶上彼得森前商长居中秘密斡旋,你以为这么容易搞定?你和你手下团队区区几个月的时间精力,有彼得森前商长出面一次消耗的面子人情大么?你以为请一个美国前部长出面做事不要代价的?”
  张仲谋立刻无言以对了。
  他也知道,前几个月,自己对幕后大股东的误会、攻讦,如今要被清算一下了。顾骜只是对事不对人,那还算是正直的了。
  “顾董,我知道我上半年有些场合、有些话不太着调。主要是当时我也不知道您下这么打一盘棋,是我有眼无珠瞎说的……”张仲谋还算有几分理工男的正直,虽然比顾骜老了30岁,还是就事论事地赔礼。
  顾骜适可而止的话锋一转:“那倒不用,我打开天窗说亮话,炒地皮我肯定是要炒的,房产我也是要开发的。拿着香积电的招牌,规划一个开发区,这有什么不对吗?所以,我也不接受你的道歉。不过,既然这次彼得森商长的人情托也托了,美国人也主动想方设法把东芝的把柄给捅了,咱不能浪费资源。贝克财长和彼得森商长对于我们香积电在未来日元持续升值后、替代日系半导体工艺产能,是抱有颇大期望的。我要你给个实数,什么时候能够不让美国盟友再买昂贵的日货了?咱要帮美国人把价格打下来!”
  顾骜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不经意就用上了牛肉哥的神态语气,惟妙惟肖。
  似乎他完全不是为了自己。
  张仲谋精神一凛:“如果调试参数和磨合全部靠我们自己的话,等车间无尘化做完,你还得给我……三四个月时间。当然,如果能进一步在调试的时候得到日本人的技术支持,我可以再缩短一个多月。争取明年过完年开始试流、二季度之前进入量产。当然,首批只是针对摩托罗拉的最新一代68000CPU做的调线。”
  “为了美国人的利益……只好再去彼得森先生那儿,卖一次我这张老脸了。”顾骜一脸的无奈和悲天悯人。


第683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年底的沙头角开发区,依然是一片车船隆隆的赶工景象。
  随着东芝电子莫名其妙被一套神秘组合拳挤兑得服软,香积电项目的进程也陡然加快了,在香江产业界,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产业界,都激起了不小的震动。
  香江数大产业家族,也纷纷加速了他们在沙头角、打鼓岭拿的那些地皮的开发进度,或者是至少拿出其中一个小项目,摆出要加速的姿态。
  然后,各路家族的首脑人物,也都亲自往这块依然穷荒僻壤的地皮跑,每天搜集关于香积电的各种情报、或者想逮个机会,跟视察项目的顾骜、张仲谋聚一聚,了解最新内幕。
  “没想到啊,香积电居然真的建到这一步了,顾骜还真是下血本啊。一直以为这就是个幌子,跟咱家骗地皮开发商品房差不多呢。”
  沙头角海边,一座只有三四层楼的、内部装修还非常简陋、起码再过半年才能正式营业的小海景酒店里。三大地产家族的头面人物齐聚一堂,聊着香江的前途。
  而刚才说出那番话的,正是地产李老板。
  他明显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香江的产业管理来揣测顾骜此前的布局了。
  听了李老板的感慨,另一家族的郑老板也跟着盘算道:“谁说不是呢——顾骜拿下沙头角这片工业用地,加上打鼓岭的配套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其实总成本1亿美金都不到,咱都是做这一行的,这个账算得过来。不过,听说他从东芝系挖整套半导体工艺的工业体系过来,从工业母机、全套设备、技术支持……没有两三亿美金绝对下不来吧?他这是真心把半导体当正事儿做了?”
  郑老板明显不是很懂半导体的行情内幕,但估出来的总价,倒也不算差太多——历史上,张仲谋回湾湾搞台积电,花的启动资金也是4亿美元左右,还分了好几年到位。刨除人力资源、地皮厂房,花在技术和设备积累上的成本,也要这么多了。
  搞半导体是很贵的,没个几亿美元数量级的启动资金,根本玩不转。
  郑老板这笔账算完,李、郑两家都对顾骜的定位,重新做出了评估判断。
  不过,显然也有不信的。
  比如杨家的杨老板,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后,一边喝着柠檬冰茶一边斟酌反驳:“不过,我可是前天制造机会,跟张仲谋张先生见了一面,当时他正在调厂呢。我听说,顾骜也是机缘巧合上了贼船下不来、被美国人通过前商长彼得森阁下带话。
  是美国人不想在日元升值后,继续承受无可替代的高价日本半导体,所以逼着顾骜加快半导体工艺建设的进度。这块生意,美国人没打算亲自做,他们也要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嘛。
  有个人跟日本人抢、狗咬狗让美国人有便宜货可买,美国人当然乐见其成——顾骜只是适逢其会,刚好赶趟了这个国际形势,骑虎难下了。要我说,起码十年之内,顾骜投到香积电的钱,回本效率都不如炒地皮炒房产。”
  “原来是这样……”最近一直害怕被卷入一盘大棋的李、郑等人略微松了口气。
  李老板随后就想到一个问题,紧跟着问:“那既然顾骜是被幕后的国际势力逼着、赶趟把香积电加速做大。咱此前在打鼓岭做的地皮布局,明显还是做小了。以新估计的沙头角开发区实业扩张速度,配套的商业和住宅地产就算加两三成的规划量,也不会导致房价下跌的。咱应该想办法打通地政署和规划署的关系,进一步加快规划,趁着那边没什么村子农场钉子户,赶紧把容易拿的地拿下……”
  话说到这儿,郑、杨二人各自交换了一个眼神。
  郑老板轻咳一声:“那……如果扩大规划区拿地范围,还要分润一杯利益给顾骜么?要不要带他一起玩?”
  杨老板一脸恨铁不成钢:“老郑啊,你这是糊涂了,你以为开发区的总规划跑下来之后,咱就可以甩开顾骜单干、不用再给他面子了?这种大事儿,于情于理,咱做好初步分赃规划,总得知会他一声,愿不愿意拿出钱来参一股,这是顾骜的事儿,咱不能不通知到。
  哪怕他没钱,咱都得帮忙提供融资便利——你我是不差钱,可你我有资格跟美国前商长平辈论交、谈笑自若么?你我连被美国人的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利用的资格都没有!
  到了这一刻,你还没看出顾骜的能量?顾骜那是除了在他本人的直接恩师基辛格阁下面前,还要压着辈分没办法,其他跟彼得森、跟舒尔茨、跟詹姆斯·贝克、跟威廉·克拉克,那都是平辈论交的。
  香江地界上,你还能找出第二个人,能够跟过去17年来、历任供核档内阁高层部长们这样谈笑自若的人吗?你还能找出第二个,美国人想在亚洲对付日本人、对付其他商业对手时,一想到就利用你的人吗?你有资格被利用吗?”
  杨老板口中的“过去17年”,显然有些夸大了,他是从69年尼克松上台开始算起的。也就是尼克松/福特八年、中间民猪档卡特隔了四年、李根又五年。
  因为基辛格、彼得森这些人,都是从69年尼克松那波走上美国的部级,所以顾骜目前在美国的人脉,算是横跨了十几年的两拨美国供核档高层,盘根错节。
  被杨老板这么一盘点,原本还动了几分“咱自己赚自己的,反正跟顾骜已经分道扬镳了”念头的郑老板,也不得不立刻噤声。
  是啊,顾骜的势力,已经再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哪怕这些人都是有见识的、知道美国人是“一朝总统一朝臣”,很多过了气的人并不该过度重视其能量余热。
  但顾骜可是跟连续十几年、两三波供核档一派的内阁要员有过各种不便为外人知道细节的合作、共同利益,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郑老板噤声沉吟之间,李老板也颇有觉悟地插了一句话:“老郑,以后打鼓岭、沙头角这一亩三分地上的利益,确实不可能甩开顾骜单干的。你也不想想,原先我们还不用担心‘顾骜把厂子搬回内地’,毕竟买的那些日本的、美国的高精尖设备,肯定会被美国人严管审查。他要是搬到内地,美国人还担心技术扩散、要百般阻挠。
  可现在看来,他的能量、以及彼得森肯帮他斡旋的尺度,比我们预想的还大得多。要是再过十年八年,内地的劳动力素质上来了,能够承接这些产业转移了,顾骜直接往内地一搬,打鼓岭的地皮还能高价出手给那些穷人么?还怎么榨房地产的超额利润?
  咱只有给顾骜足够的分润,才能留住他继续画饼,多画几年,给咱更多的时间骗那些还没买到房的肥羊上套!香江的房子已经涨到这么贵了,哪怕是打鼓岭这种地方,除了半导体这么体面的实业,其他任何实业在香江都是活不下去的。
  二十年前咱造电风扇、十年前咱造电视机和其他电子组装产品。现在香江的实业还有啥?没有这个饼,拿什么把打鼓岭和沙头角的第一批人气鼓起来?”
  李老板这番话,可谓是入木三分。
  历史上,香江的地皮用得那么省,一方面固然是钉子户难搞、环保组织难搞。另一方面也是囤地惜售、巧立名目低价拿下地后不开发。谁让香江的土地持有成本低到不合理呢。
  说“持有成本”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很给面子了,其实应该叫“闲置成本”甚至是“浪费成本”。
  打鼓岭和沙头角的开发,明显是超前于85年的社会需求的。顾骜要是一撤,这些地方的供给多出来,说不定能把香江主市区的房价都打得跌一些,这是几大地产家族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众所周知,有时候物价的高位,全靠“需求量105%,供给量95%”这样几个百分点的供需缺口哄抬起来的。一片三四十万人口的规划区,在香江这个500万人口的土地市场上突然释放,崩一下行情也是很可能的。
  那还不如长期用利益稳住顾骜呢,那样花的还少一点。
  都怪那些该死的、不肯为高房价接盘的无房市民!
  ……
  可怜的顾骜,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随手摁死了渡里杉一郎、把佐伯正义也打到苟延残喘,这么区区两件小事,在香江乃至整个东亚商界留下了多少都市传说。
  在他看来,所有公开的锅都丢给彼得森和黑石基金去背了,他顾骜展现出来的只是一副纯粹配合美国人布局的姿态、是一颗棋子而非棋手。
  为什么这些人还要惧怕于那些根本子虚乌有的凶名呢?
  棋子有什么好怕的呀。
  于是,当12月初、顾骜的正牌女友萧穗,来到香江之后。顾骜原本只是想办一个文艺界圈内人士的小庆典、祝贺一下女友拿了矛盾文学奖。
  谁知,一群嗅到了风向的地产家族,又上赶着来白加道顾园送礼陪贺,把好几块周边地皮的开发机会,送上门求利益捆绑。


第684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整个12月份,顾骜本来是打算静静留在香江、清心寡欲专注于生意上的事情。
  毕竟之前韬光养晦的时候,扮演沉溺酒色的戏份也扮演得有些腻味了。
  现在美国人已经暂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把他临时当成了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他忙里偷闲偶尔吃口清淡的清清肠胃也不错。
  他身边的红颜知己,也正好各自有事,不在身边。
  其他庸脂俗粉爱他也没用,他只爱学习。
  月初的时候,跟着张仲谋亲自跑了好几天工地、新厂,每天开会,亲自听取各方意见、困难、帮忙再找日本人协调资源、狐假虎威拿美国人施压,忙得顾骜不可开交。
  到了大约10号前后,香积电的事儿才算告一段落。后续主要都是张仲谋该操心的了,战略性资源至少都已经补足到位了。至少要到3月份芯片工厂正式开工之后,顾骜才有新的事情要忙。
  比如,为香积电谈一些早期战略级客户、寻找外部生态合作者。(也不能光指望摩托罗拉一家给早期订单,这只是个领进门的)
  他抽空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