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大清初年-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知情的京官虽然多,却没有人敢稍提半句,它就是当今万岁的逆鳞,敢妄言者,必会接到锦衣卫请喝茶的阎王贴。

陈圆圆暗自吃惊,回想着崇祯皇帝那副异样的反应,隐隐猜到这事犯忌,倒是不敢再追究下去,便转换了话题笑问:“那——圆圆哪些地方像她,哪些地方不像,也不便相告了么?”

这些,倒是可以说的。吴三桂回忆着,淡淡的描述起来:“她,个子比你高些,眼睛比你大些,浑身充满了活力,眼神既倔强又犀利,傲气深藏,聪明慧黠,机灵善辩……”

骤然回忆起当初大意被她两下子就绊倒在地,胯下还吃了她抬膝一撞……吴三桂面上发热,下面却隐隐有了反应。

他是将门虎子,从小就自认身手不凡,极少瞧得起谁,偏偏就在那丫头手里接二连三地吃瘪认输,面子直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找回来唉当时面对那丫头,他只气得七窍生烟,现在,竟都成了印象深刻的回忆。

瞧着面前的陈圆圆,他忽然心中一动,当时觉得那丫头长得高,可那是自己也尚未完全长成的缘故,假使现在那丫头就站在自己面前,未必就比陈圆圆高到哪去,自己一定也能够变得居高临下,就像现在这样,可以轻蔑不屑地低头俯视着她。

假使当初自己也能有今天这般完全成长的高大身形,那丫头就算再多两个帮手,也未必再能摔得动他忽然听他停止了叙说,陈圆圆不由抬头向他望去,却吃了一惊,只见他目光灼灼地盯紧了自己,气息微促,分明已动了别念。

“少将军”陈圆圆连忙想唤醒他,虽然自己早有思想准备会成为他的妾侍,可是,总不能连个起码的仪式也没有就“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迢迢星河岸,无处觅交集”吴三桂喃喃低念了几句,猛然将陈圆圆整个揽入了怀中。

“你……”陈圆圆在他急切而粗暴的动作中慢慢放弃了挣扎,一滴泪珠溢出眼眶,滚落枕边,大半是为了自己,可也有一小半,居然是为了这个可恶的将军她不知道他和那个谁之间都发生过什么,可是那几句非诗非词的低语却奇异的打动了她,那是怎样的故事,才能令他有这样无奈而忧伤的如诗情怀,压抑在心?

风暴过后的他,却意外的反而温柔起来,充满怜惜地抚过她的每一寸肌肤,凝望着她柔声道:“圆圆我很抱歉但你放心,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宠着你,不教你再受任何委屈”

陈圆圆可不怎么相信男人在床上许下的诺言,可是这一刻,被他呵护宠爱着的感觉真的很快乐令她不愿意去想,自己毕竟不是真正的那个“她”,她在他心里,就是个替身。

“我的驻地,在山海关。”吴三桂继续往下说:“圆圆,我希望你能一直跟在我身边,我会想办法带着你去边关”

“少将军私带女眷进入军中,不会被治罪么?”陈圆圆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将军敢把女人带进军中,要不也不会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样的诗句了“只要你肯女扮男装,就不会有人发现”吴三桂言语之中充满了自信。不知是不是错觉,陈圆圆总觉得他对这提议格外起劲。

正所谓天算不如人算,一件意外粉碎了吴三桂的计划他的父亲从山海关回来,看到陈圆圆大吃一惊,非但没让吴三桂把她带在身边,还差点把她送回了田国丈的府邸。

吴三桂无奈之下,只能勉强做到把陈圆圆留在府中,自个儿辞别家人,依依不舍离开陈圆圆,独自去了山海关。

陈圆圆对他也产生了丝丝眷恋,从那天后,她就是他的人了,妾侍的身份也得到了吴府上下的承认,她望着吴三桂远去的背影,心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了归宿有了家。

只可惜他们都没想过,在这兵荒马乱的世代,能安逸就是怪了

绿野篇 第二百九十二章 秘密和谈

九月的天,酷暑未消,苏浅兰躲在黄罗伞盖下,旁边小丫头拼命打扇也驱不走她身上的热,她只能拿着冰镇的绿茶时不时喝一口,从内部来解决对清凉的需要。

不能不佩服皇太极的精力旺盛,他竟然在这种时候带着福临钻进林子里去猎杀小兽,顺便还要在小河里钓鱼。

可是日子过得也真快,小福临从蹒跚学步再到学习骑马射箭,最后竟然跟在皇太极身边参与射猎,不知不觉间,都成十二岁的少年了。

比起原来历史上,六岁便失去父亲的福临,现在的福临无疑幸福得让人嫉妒他生而为嫡皇子,深受皇太极宠爱,从小又接受苏浅兰的新式教育,聪明机智,文武双全,大清上下,谁不知道他的尊贵难得他性情却不骄横,为人开朗大方,这让苏浅兰很是欣慰,她就是不要福临变成原来历史上那样一个顽劣叛逆偏激的悲剧人物。

不过有一点她却是大感无奈,这个儿子在女色方面的态度跟皇太极是背道而驰的另一个极端。皇太极专一不好色,他却喜欢各种各样的美貌女孩,喜欢哄她们开心,看到可爱的女孩就要去招惹人家。

苏浅兰经常为此严厉的斥责他,禁止他跨越雷区,可这家伙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我行我素,苏浅兰都不敢相信他是不是真的听了自己的话,是不是还是处男一个。

皇太极自己不好色,却不反感儿子风流,每次苏浅兰恼火的向他抱怨儿子又去招惹谁家小姑娘的时候,他都是乐呵呵的笑过便算,要么就干脆提议让福临纳妾。

福临才十二岁苏浅兰接受不了儿子这么点年纪就“结婚”,自然反对,皇太极能说什么,只好配合她一起不给福临议婚。不过他那态度,总让苏浅兰怀疑他背后是纵容福临的。

据她所知,福临应该不是这么风流的少年才对原来历史上的福临,深爱着董鄂妃,他想立董鄂妃为后,为此不惜废后,跟孝庄太后闹翻,后来董鄂妃去世,他心灰意懒,竟然还要出家“董鄂妃……”苏浅兰内心叹气,她看过描写董鄂妃的故事,从记叙上看,董鄂妃其实很不错,贤惠、孝顺、能识大体,会忍让,孝庄太后那么对她,她还是对孝庄体贴孝顺得不得了。

孝庄太后之所以不愿意让董鄂妃为后,不过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她执意要让科尔沁成为大清的后族,过份强调满蒙联姻的作用,另一方面或许就是寡母对儿子的独占心理在作怪了。

苏浅兰不是孝庄,她对科尔沁的族人远没有布木布泰那么眷恋热爱,完全没有把科尔沁变成后族的心理,那么皇后是不是博尔济吉特氏,一点也不重要,福临喜欢董鄂妃,那就让董鄂妃为后好了可她烦恼的是,她根本不晓得董鄂妃是谁,更糟糕的是,福临早生了十年,这个时候,董鄂妃有没有出生,都成问题,又怎么能让这对原来历史上被世人讴歌的情侣终成眷属,扼住福临的风流性子?

“额娘”背后传来福临童音未脱的欢快喊声。

苏浅兰回过头去,就看到他从后方林子里奔了出来,两只手里还都拎着几尾活蹦乱跳的鱼儿,其中一条还特别大。

瞧着他一脸水珠汗珠,苏浅兰嗔怪的连忙取出帕子,一面给他擦汗,一面叫人赶紧把他手里的鱼都接过去,送给御厨去整治。

“怎么连裤子都湿了?”苏浅兰忽然发现福临的裤子靴子到处都是水渍,瞪大了眼睛连连责问。

“儿子钓不到鱼,那只好亲自下水去捉了要不赢不了父皇”福临脸上笑嘻嘻的,丝毫不以为意。

“那你父皇呢?”苏浅兰没好气的追问。

“父皇还在想办法捉比儿子这几条更大的鱼”福临朗声笑了起来,神情说不出的得意,难得赢了皇太极一回,他开心至极。

苏浅兰一阵无语,气恼的打了他一下:“你赶紧去把湿衣服脱下来,好好洗个热水澡,别着凉生起病来”

“知道”福临笑着往自己的帐篷走去,边走边拔高了声音吩咐那拿鱼的内侍:“告诉御厨最大那条鱼儿留着,先在水瓮里养着”

苏浅兰朝林子中望去,久久都没见皇太极出来,心中大是哭笑不得,皇太极也是个大叔级的人了,而且还是堂堂皇帝,竟然跟儿子为几条鱼儿较真赌气,非要弄条大鱼来赢了儿子才行?真是正考虑着要不要进去寻皇太极,把他劝回来,南方忽然飞来一骑,高举着急报,一直冲到了皇帐前。

“皇后娘娘皇上何在?前线有急报”马背上的官员一跳下地就呼唤,连口气都喘不及,就着急寻问皇太极的行踪。

“发生了什么事?”苏浅兰心中微紧。

那官员喘着气,神色虽急,倒是不见慌张,反而眼睛发亮,仿佛闪烁着欢喜的光芒,见问便答:“娘娘请宽心是好事”

好事?好事还那么着急,等不得皇太极回宫,就飞马来报?苏浅兰十分好奇,但她不会随便过问朝廷大事,只是叫来一名内侍,让他带着这名官员去林子里直接觐见皇太极。

“臣鄂硕谢皇后娘娘”那官员忙向苏浅兰道过谢,便跟着内侍匆匆钻进了密林。

苏浅兰根本没在意这事,转身正要回帐中休息,忽然间愣了一下,刚才那个官员的名字,好像有点印象鄂硕?鄂硕?她努力回忆了片刻,终于突然想起,某本清穿小说里提到过的,董鄂妃的父亲,可不就是鄂硕苏浅兰猛然回过身来,想看清那个鄂硕的模样,可惜这个时候鄂硕已经同那内侍一起消失在林子深处。她只得压住了内心里想要询问他女儿是否已经出生的冲动。

皇太极最终没能捉到更大的鱼赢回儿子,然而他的心情却异常振奋,因为鄂硕给他送来了更让他高兴的消息。

他是大笑着回到皇帐的,一进来就搂着苏浅兰得意洋洋的叫:“兰儿咱们的运气好极了你等着瞧吧大明江山就要是咱们的了”

“到底什么事呀?高兴得您那样”苏浅兰面上在笑,心头却闪过了一丝悲哀,历史莫非天注定,大明要亡,谁也无法解救?

皇太极兴致勃勃的弹了弹手里的奏报,走向帐中御案,提起笔来就刷刷刷连拟了好几道圣旨,一面书写,还一面抬头对苏浅兰笑道:“告诉你也无妨大明的叛党围困开封,延误了黄河河道的治理,结果黄河决堤,水淹赤地,死了几十万人”

“这还不算,大明对叛党的镇压接连失利,那个叫李闯王的,在郏县聚歼大明军队数万人,击溃了陕西总督孙传庭部。”

皇太极说着,又从奏报中抽出一份信件,得意的道:“大明国内局势如此糜烂,崇祯小儿顶不住啦这不,他秘密派人给爷送信,这是要跟爷和谈求援呢”

苏浅兰一听,忙关心地问:“爷,您打算怎么做?”

皇太极嘿嘿一笑:“他想要爷帮他收拾乱局,爷自然要好好跟他谈谈再像过去那般给钱给粮可远远不够”

苏浅兰不记得原来历史上崇祯皇帝有过向清朝和谈求援这会事,不免疑惑的问:“爷大明真的派使节来了么?”

“既然是秘密和谈,自然不会有使节”皇太极笑了一下:“主持此事者,是明辽东巡抚洪承畴,此人颇有几分才干,爷想要在他手里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得费些心思啊”

洪承畴苏浅兰心中一动,这个人不是投降了清朝的么?虽然历史改变,他没有像原来那样落到皇太极手里,可是此人既然能够降清,性格中必有可趁之处,或许,能够把他招降过来?

苏浅兰忙把自己的意思对皇太极说了出来。

“招降?”皇太极微微一愣,他倒是没想得这么直接干脆,沉吟片刻,面上不觉露出了一抹算计的笑意:“这法子,可以试试”

原来历史上,负责把洪承畴说降的,好像就是孝庄布木布泰,不过苏浅兰这次绝不打算利用自己的妹妹,因此她只是提醒了皇太极一句,不妨从女色方面下手,用智慧型的美女去打动洪承畴。

谈完了正事,苏浅兰看着皇太极把案头的公事也处理完毕,终于逮到机会,问出了自己一直想问的问题:“爷,刚才来送信的那位,叫鄂硕的官员,他,可有女儿?”

“为什么这么问?”皇太极诧异之极,鄂硕是他的得力部下,但苏浅兰应该不会认识他才对,怎么会问起人家的女儿来“这……我只是随便问问”苏浅兰难以解释,就想打马虎眼蒙混过去,可就在这时候,娜木钟所生的林丹汗遗腹子,九岁的博穆博果尔突然哭着闯了进来。

“哭什么有事就说”皇太极很不耐烦的斥责,他实在见不得男孩子流泪,可偏偏这个养子跟女孩一样,就喜欢哭。

博穆博果尔停止哭泣,哽咽着告状:“父皇福临哥哥他……他抢走了我的好朋友还禁止我再去找那好朋友玩”

苏浅兰一听福临这般霸道,心中暗恼,从小教他的兄友弟恭感情都白教了?连忙就安慰着博穆博果尔问:“别怕皇额娘给你撑腰你那朋友是谁?被你福临哥哥带去哪了?你慢慢告诉皇额娘”

博穆博果尔精神大振,连忙回答:“她是大臣鄂硕的女儿,跟我一样大名字很好听,叫做……”

苏浅兰脑子里“嗡”地一声,已经听不清博穆博果尔后面的话,她的脑子里就剩下了一个念头:董鄂妃董鄂妃原来已经生了而且就像原来的历史那样,成了福临和兄弟你争我夺的香饽饽

绿野篇 第二百九十三章 小董鄂

苏浅兰终于见到了幼年的董鄂妃,这个女孩子,生就一副甜得可爱的容貌,稚气未消的小脸上,透着纯纯的善良和文静。

“你叫什么名字?”苏浅兰神情和悦地发问。

“回娘娘的话,我叫怡顺”小董鄂妃仰着小脸,恭敬的回话。

怡顺,怡顺,苏浅兰默念了两遍,满语之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孝顺、顺从之意,看来真是人如其名,小怡顺对长辈真是非常尊敬。

“额娘她的名字好听吧?”福临在一旁插嘴,若不是苏浅兰瞪着他,只怕他会一直拉着小怡顺的手不愿松开。

“怡顺的名字好听,不用你说”博穆博果尔冲着福临毫不客气的抢白,往他和怡顺中间一站,挡住了他望向怡顺的目光。

福临偷眼瞥了瞥苏浅兰,踏前一步,仗着牛高马大,不着痕迹的动动身子,轻易就把相对瘦弱的博穆博果尔挤到了后边。还故意“哎呀”一声道着歉,看似相扶的把博穆博果尔扯到了远离怡顺的一边。

博穆博果尔一副委屈的样子,眼泪汪汪望住了苏浅兰。

“福临”苏浅兰沉着脸色呵斥了儿子一声,心下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副喜欢就下手抢的霸道劲,真是跟他父亲学了个十成十“额娘要跟怡顺小格格说话儿,你们都跪安吧”苏浅兰索性把儿子和博穆博果尔都赶出帐外去,留在这里太碍事了。

博穆博果尔不敢违抗,可怜兮兮地望了怡顺一眼,乖乖退去,福临临行却笑眯眯地朝怡顺说了一句:“别紧张我额娘很温柔的,她一定会很喜欢你给你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苏浅兰一直把他瞪出了皇帐,才转回头来,亲切拉起怡顺的小手关怀地问了她许多问题,比如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喜欢什么颜色,会不会做女红,会不会画画之类的东西,却绝口不提福临,也不提博穆博果尔,更不曾过问怡顺究竟愿意跟谁玩多一些。

怡顺开始时对她流露出的那种戒备神情渐渐消失,最后终于迷失在苏浅兰的温柔攻势中。苏浅兰真的给了她许多好吃的东西,全都是她没有吃过的,比如冰激凌、比如炸薯条最后还把一个漂亮的小鹿布偶送给了她。怡顺被她逗得喜笑颜开,忍不住问了她一个问题:“娘娘您为什么对怡顺这么好呢?”

苏浅兰笑起来:“因为本宫没有女儿啊宫里的两位格格又都嫁人了,本宫喜欢女孩儿,可惜却生不出来,那本宫觉得跟你很投缘,很喜欢你这样可爱的性情,于是就对你好了你觉得行吗?”

怡顺睁着大眼睛认真想了一下,心理防线全面崩溃,欢喜的点了点头道:“谢谢娘娘垂爱娘娘垂爱,是怡顺的福分”

“那我们就这么说好了本宫以后想你的时候,会常常召你到宫里来,陪本宫说说话儿,玩玩游戏,你可要答应,不可借故推辞不来哦”苏浅兰狡猾的趁机给她下套。

“怡顺一定听娘娘的”怡顺没有心机的点头答应下来,在她看来,皇后喜欢自己,对自己好,那自己经常去陪陪她,也是应该的。

送走了怡顺,皇太极也正好回到宫帐里来,问清了刚刚离去的那个小女孩就是鄂硕的女儿,不由笑道:“果然生得粉雪可爱”

“那孩子,我瞧着不错所以许了她经常到宫里去陪陪我,若是没有意外,我想,就立了她做福临的嫡福晋也挺合适”苏浅兰向他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打算。

皇太极反倒讶异的抬头向她望去:“爷以为你会教福临把那女孩让给博穆博果尔,立科尔沁的女孩为嫡福晋才对将来福临若继位,他的嫡福晋可就是皇后啊你舍得不考虑科尔沁的女孩儿?”

“爷我不会牺牲儿子的幸福,让他成为联姻的工具”苏浅兰不悦的瞥了他一眼,怎么这个家伙的思考方式跟历史上的孝庄皇后一个模样?莫非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就是跟他学来的政治手段?

“哦哦爷明白,爷明白”皇太极连忙点头表示赞同,又忍不住笑道:“可爷听说了,那女孩儿先跟博穆博果尔交的朋友,你要替福临争取这女孩儿的心,可不大容易”

苏浅兰自信的道:“您怎知道不容易,趁他们现在都还小,一切完全来得及小孩子总是对经常相处的同伴更亲近,我只要让她经常跟福临在一起,而跟博穆博果尔少见面,日积月累下来……”

“有道理”皇太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却又忽然冒出了一句让苏浅兰瞪眼无语的话:“但你何必这么麻烦,爷一道圣旨指婚,不就什么都解决了等成了亲,感情再慢慢培养就是”

“爷若是人家女孩儿心中不乐意,那福临就是强占了人家的身子,也不会幸福的”苏浅兰憋不住冲口而出。

皇太极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看着苏浅兰有点生气的面孔,心中不由晃了下神:“兰儿?”

苏浅兰闭上了嘴,她一时忘了,别说皇太极是个古人,就算不是,以他那种性子,只怕也不会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考虑她们。

皇太极却将她揽入怀中,情不自禁的喃喃道:“爷是真的喜欢你你可不许心里想着别人只有爷才会这般宠着你你是爷的皇后,永远都是今生是,来生也是”

苏浅兰偎在他怀里,暗地撇了撇嘴,皇太极就是皇太极,让他想明白恐怕很难了就像现在,他即便隐约悟到少许,仍然是那么霸道,只管自己喜欢,自己喜欢就认为对方会为此幸福,完全都不考虑如果对方万一不喜欢他,他这样霸道的占有,会不会让对方痛苦不堪。

不过幸好,自己对他还真有点喜欢,而且越来越喜欢,于是他的霸道不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反而让人觉得放心。

自从知道了大明的皇帝派洪承畴来找皇太极秘密和谈,苏浅兰便时时关心此事进展,虽然她对大明抱有好感,可是她也并不会阻止皇太极去向崇祯皇帝狮子大开口。

这场谈判进行了半个多月,崇祯皇帝在皇太极强硬的态度面前节节退让,苏浅兰也不知道崇祯都对皇太极许了什么天大的好处,她只知道皇太极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一天比一天高兴。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忽然有一天,皇太极便震怒的回到了关雎宫,苏浅兰忙问情况,才知道崇祯皇帝跟皇太极秘密求和的事情被捅了出去,彻底激怒大明的文臣集团,纷纷上表反对和谈。

崇祯皇帝迫于压力,只得忍痛杀了泄密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下旨召回和谈密使洪承畴,宣布与大清断绝关系,之前的和谈内容全部作废。

“崇祯小儿此举,形同戏弄,就是爷忍得,我大清朝也咽不下这口气”皇太极咬牙切齿愤恨的道:“反正爷答应派去助他收拾乱军的人马也到了大明边境,一不做二不休,爷干脆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苏浅兰蹙起了眉头:“那洪承畴……”

皇太极哼了一声,神色稍霁:“崇祯连泄密的兵部尚书都问了斩,他这个主持和谈的使者还逃得掉么?自然是降了爷啦否则爷空耗了那么多粮草物资把人马送到边境,他却毁约,爷岂不白忙一场”

苏浅兰对这些国家之间的纠纷不置一词,心中却暗暗替崇祯惋惜,如果和谈成功,以皇太极麾下的铁骑战力,替他收拾乱局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那他即便割舍了大片土地,却可以换得半壁江山的稳固,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需知明朝疆域太过庞大,此刻并不知道历史走势的皇太极,也只是盘算着一口一口慢慢吞并而已,并没有想过一举夺下整个大明。

可是现在的崇祯皇帝却深深受制于大明的文臣集团,只好眼睁睁看着国内局势急剧恶化,又失却大清这个同盟,等将来事情完全失去控制,岂不让皇太极坐享了渔翁之利?

自然苏浅兰也是不敢现在就劝慰皇太极说,他现在看起来是坐失了趁火打劫换取疆域城池的良机,然而吃小亏就是占便宜,等李闯王进京夺了皇宫,崇祯自杀,他这个渔翁就可以获取更巨大的利益了好像一件乞丐装,处处破洞缝补不及的大明,果然阻止不了皇太极愤怒的报复,大清集结边关原本是要帮他平叛的军队攻进了要塞,在山东横行肆虐,杀了大明数百官吏,最后劫掠了三十多万人丁,才意犹未足地返回了盛京。

苏浅兰无奈的感叹,原本有些地广人稀的大清,现在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了答应了她绝不会屠城的皇太极现在对人口的需求暴增,不停地从大明劫掠动辄几十万的人口回来充盈国内户籍。

好在皇太极治下的百姓日子过得相当安稳滋润,那些劫掠回来的百姓居然很快就接受了他们的新身份和新皇帝,即使谈不上愉快,却也称得上安稳地在大清疆域上开始了他们的新生。

就是在这样女真人、蒙古人、汉人并列杂居的现实情势下,皇太极终于宣布了他的新国策:取消民族差异,所有生活在他治下的人民,统称满族,满人各方面的待遇一律平等不分高下

绿野篇 第二百九十四章 闯王进京

一国之后,实在难有出宫的机会,苏浅兰一年到头几乎所有的日子都只好宅在宫中,反而不如布木布泰可以时常串门子,获知许多外头百姓的生活现状。

听布木布泰的描述,大清从明朝疆域掳来的百姓因为获得原本没有的安定生活,抵触情绪很少,也没有跟当地原住民发生太大的冲突,融入社会的进程竟是非常顺利。

看着布木布泰闪光的眸子,苏浅兰只是淡淡一笑,或许是穿越时空的缘故,这么多年了,她内心还是没有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

她不会因为自己是皇后就自豪,不会因为大清四处征战累战累胜就骄傲,也不会因为大明的百姓生活苦难就难过,她仿佛躲在一侧,冷静的注视着这一切,如同在读一本立体的史记。

自然这生活中也有她在意的人,比如皇太极,比如福临,所幸他们现在都很好,于是她不用为此费尽心思多做什么,只要守着、陪伴着他们,跟他们同悲共喜就好。

有时候她也会忍不住想,自己穿越过来,改变了一些东西,但总的历史趋势她却没去主动修改,那她这番穿越又算什么回事?

或者还是产生了什么影响,只是她现在看不到?苏浅兰这么想着,不由多望了布木布泰几眼,比如说,不再是孝庄皇后的布木布泰过得比原来历史上的日子更滋润快活。

比如说,原来历史上没有儿女的睿亲王多尔衮如今却因为布木布泰而得到了一个亲生的宝贝女儿。

比如说幼年丧父的福临因为早生十年,而获得了有父亲宠爱和管教的健康童年,不再是原来历史上那个缺少教育的顺治。

比如说袁崇焕不再被冤杀受万剐之刑,而解甲还田削职为民,比如说大清男子的发式也有了改变,不再刮得只剩下半瓢头。

比如说现在的大清在皇太极开始重视洋人西学之后,各门学科知识都建立了传授的渠道,不但火器研制得到支持,而八股文章遭到摒弃,大清的文人更务实、更关心国策制定。

比如说商人的地位在大清的土地上得到提升,跟朝鲜、日本诸国的贸易日渐获得青睐,给大清带来更多的财富可不管结果如何,那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了,在跟自己同时代的人眼中,自己已不再是他们的同学,而是变成了历史书里的一个符号。

推己及人,漫漫五千年中华历史,谁又知道,其中会不会也有很多人,其实也来自后世,并不全都是土生的古人?

“额格其,您的气色有点差,是不是累着了?”布木布泰停止说话,关心的望向好似有些心不在焉的苏浅兰。

“没事我睡会儿就好”苏浅兰微微一笑。

“那我就先告退了额格其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布木布泰说完这句,就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退出了关雎宫。

苏浅兰静静的靠在躺椅内,窗外秋风初起,已经有落叶不停飞下,算算时间,自己来到这个时空,不知不觉也十八年了,不说两世加起来早已活过四十年,单单这个身体,也到了三十的大关。

尽管每天她都很注意锻炼运动,不让自己因缺少活动而失去活力,可是体能的减弱,她仍然能清晰地感到。

负责给她养生的张老太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请脉,虽然他说的都是些泛泛的医学术语,可是苏浅兰仍然能够从他蹙起的眉头中敏锐感觉出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异样在引起他的困惑和忧虑。

历史上的哈日珠拉本就不是个长命的人,难道自己即使改变了许多事,甚至避免了幼子早夭的命运,也还是不能延长她的寿命?

那么,自己的生命,将会终结在哪一天呢?

苏浅兰不愿意去想这结局,可又情不自禁的去盘算着自己将可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亲眼看到皇太极入主中原的那天,看儿子福临终于平稳地继承帝位,看小董鄂长大成人,接掌内苑。

她隐约有种感觉,自己的命运跟国势变化紧紧相连,只是她无法看透,自己还会在这时空中发生点什么作用。她只能格外关注一切国势和格局变化,静静的等这历史自己去发展、去推动。

秋去冬来,才翻过年,大明土地上的各地农民军终于从星星小火变成了燎原大火,继张献忠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之后,闯王李自成攻克潼关要塞,迅速占领了西安及陕西全境。

正月初一李自成西安称帝,建号大顺,同时兵出两路,进逼京师,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便兵临城下,困死了大明京城。

巍峨的紫禁城,仿佛失去了昔日的肃穆庄严,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宫殿的椽角上,折射出暗红的光芒,如血般使人惊栗。

外城喧哗的兵戈战鼓之声远远传来,习惯了安静氛围的宫女内侍们纷纷面露惊容,那竖起了耳朵警惕小心行动的模样,犹如一群头顶出现苍鹰的兔子绵羊,惶惶之色无处掩藏。

崇祯皇帝冷冷的坐在大殿上,本该济济一堂的文武百官如今却稀稀落落,称病的、事假不来的人比往日多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