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小姐若是有意,我这蝴蝶牌缝纫机愿意赊与李小姐。”紧接着,俞国振又抛出了一个让李广堰想不到的果子:“不是一台,而是赊与李小姐五十台!”

“什……什么?”李广堰觉得。自己仿佛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晕了头,她做了个向来很少的动作,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耳朵,然后道:“俞公子……请再说一遍!”

“我愿意赊给李小姐五十台蝴蝶牌缝纫机——蝴蝶便是我这缝纫机的招牌了。”俞国振笑着道:“唯一的要求。便是李小姐能在三年内还清两倍款项。”

“三年内还清两倍款项!”李广堰心中算了一算,五十台便是五千两银子,三年内还两倍款项,也就是三年内还上一万两,而五十台一年便能创造至少五千两的纯利!

“为……为何是小女子?”在兴奋、欢喜和激动都过去之后,李广堰回过神来,她低声道:“这等赚钱的买卖,俞公子何必交与他人?”

“虽是赚钱,可是天下之钱不能给一个人全赚去了。”俞国振笑道:“我有种珠之术。已经是引来无数觊觎之心,若是再独占织衣之利,便是官府朝廷,只怕都不会容我。”

李广堰听得这话。沉默了一下:“那若是小女子独占织衣之利,岂不也遭人觊觎?”

“不过是一年赚个万把两银子,以李小姐的聪明,自然有应对之道,是不是?”

李广堰垂下眼睑,睫毛在轻轻颤动着。俞国振看着这个少女,也不催促,只是淡淡一笑。

以他了解的情形和方才交谈来看,这个李广堰看似柔弱,与别的闺秀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此女却是外柔内刚,而且聪慧有主见。她无外力可以凭借。那么就只能将自己的利益与俞家紧紧绑在一起,换取俞国振的庇护。

若是她能提出那个建议。那么俞国振对她的考验就算是完全结束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广堰敛衽行礼:“小女子……愿意在襄安办这成衣工坊!”

俞国振看着她,然后笑了起来:“既是如此,那么需要什么相助,只管寻我堂哥就是。”

她想到将成衣工坊设在襄安,比起俞国振预计得还要大胆坦诚,几乎就是说要给俞国振效力了。

“不过襄安距南京太远,成衣主要售卖对像,还是南京、苏杭、扬州这些大城,我建议你还是放在南京。”俞国振又道:“初时旁人不知道你虚实,只须打点一下差役,应付地头蛇便可,过三五年后,他们觉得不对时……我想,那时李小姐也应该有自保之力了。”

广堰闻言又是深深看了俞国振一眼。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看懂了俞国振,可这番话说出后,她觉得自己仍然小瞧了眼前少年的器量与胸襟。

想到这,她大胆地又抬起头盯着俞国振:“俞公子……小女子必不负所望!”

“呵呵。”

俞国振不以为意,他这一批缝纫机,乃是木匠蒋权与铁匠纪循在俞国振指导下花费了半年时间的产物,一共也只有六十架,他原本是想带到钦州去的,如今遇上了李广堰这样一个奇女子,俞国振觉得或许交由她来办理,更胜过自己处置。

说到这儿,便再无语,李广堰施礼道:“不知俞公子令小女子为何人裁剪衣裳?”

“请往这里去,她们都在院子里。”俞国振道:“至于衣裳,我倒还有些建议。”

论及以色娱人,这个时代哪里比得上俞国振穿来的那个时代,经过包装之后,甚至连诸位“姐”级的人物。都成了万众瞩目的对像!

打发走了将成为时装界领袖的李广堰,俞国振又迎来了新的访客。看到呈上来的拜帖时,俞国振愣了愣,不知此人为何而来。

那名刺上写着“留都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王传胪”,这名字俞国振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应当是一位正六品的官员,他要见自己。派人来请就是了,怎么还亲自上门?

不一会儿,这位工部主事便被迎了起来,他年纪不是很大,三十出头的模样,跟着他进来的人脸上还有略带尴尬的笑,俞国振认出他就是被自己用烈酒灌醉了的那个县主仪宾王浩然。

“咦?”俞国振心中一动,莫非是这个王浩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寻了帮手来找麻烦?可是只凭着工部的一位主事,而且是打发到南京工部领闲差的一个主事。就想来找麻烦?

“俞公子,请问那烧制玻璃之术,是否真可成功?”还不等分宾主入座,王传胪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真可以用那玻璃来取代窗纸。甚至用于制镜?我也见过泰西来的玻璃,极硬极脆,若要实用,必须切割,当以何物切之?”

王传胪一问便问到了点子上,俞国振也讶然了,制玻璃的难度真不是太大,否则欧洲人不至于在蒙昧之时便能制出,但如何切割玻璃。却是一个大问题。

“切割之术,自然是有的。”俞国振笑道:“二位请稍等片刻。”

俞国振入内之后,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瓷盘。手中又捏着一个类似于钻子的东西,当着两人之面,他用那钻子在瓷盘上用力刻划,刺耳的刮擦声过后,只见那瓷盘上出现了一道明显的划痕。

“玻璃比瓷器更硬一些,但凭着我手中的这刀具,要进行切割也不成问题。”俞国振笑着扬了扬那钻子。

“你手中这是……”

“若以这工具的坚硬程度为十,那么我们用的最好的钢刀硬度为七,家中菜刀的硬度不过是五。”俞国振淡定地道。

这工具说白了,就是嵌着一粒金刚石砂罢了。俞国振在将玻璃的烧制方法回忆出来之后。便想到了玻璃的切割,而恰恰此时。湖南沅江一带有人在河砂中淘到了金刚石,俞国振托徐林去打听。然后尽数收购,并许下了重酬,要他们继续寻找。

有了金刚石砂,不唯是切割玻璃,他接下来做各类机床,也就有了一样重要的元件。

只不过在王传胪眼中,俞国振手中的那钻子盘的割刀,就显得极为神奇了。他忍不住伸手讨要,俞国振也不小气,直接将划刀给他看,他立刻发觉了金刚石砂:“这是何物?”

“我称之为金刚砂,取金刚不坏之名。”俞国振道。

看到王传胪这模样,他早就确定,对方不是来帮王浩然找麻烦的。王传胪得了划刀,在那瓷盘上又是切割又是钻孔,还不时发出低低的笑声,当真与一个小孩子得到心爱玩具没有什么两样。

王浩然尴尬地咳了几声,也没有让王传胪回过神来,他看着俞国振,发现俞国振也微笑着看向自己,只能拱手施礼:“那日在街上,是在下失仪了,还请俞公子莫怪。”

“此许事情罢了,何劳阁下挂齿,二位今日来,难道只是为着这玻璃一事?”

“那倒不只……不瞒俞公子,我也想养两支球队玩玩,但囊中羞涩,怕是养不成,恰好看到俞公子在《民生杂记》中所载的玻璃烧制之术,而我这位族兄又是对机械制具极感兴趣的,便来向公子讨教。”王浩然道。

俞国振不由笑了起来,看来,他掀起这次秦淮八艳的评比,对推广他的那两书一报,果然是起到了极大作用。

他几乎可以看到,一个以实业为基础的阶层,将加速从士绅当中分化出来,而这个阶层,也将是他今后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第二卷一一七、问君城府深几许

“天如觉得,这个赌约,最后胜负如何?”

钱谦益捻着须,笑眯眯地看着张溥,张溥和他一样,都一脸的轻松,两人目光相对,便会心地笑了笑。

张溥谋划的大事,到如今总算是出了个结果,剩余的就是经办人奔波跑腿,而他也可以轻松下来。为着这件大事,他一共筹集了十二万两,每一万两为一股,这将是大明史上一个壮举。

各家投股,来决定内阁首辅!

想到这里,张溥就难以按捺自己内心的得意,古人说“山人宰相”、“布衣相国”,那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谋士罢了。他却能操纵朝纲,罢黜和任命首辅阁老!

张溥有一种操握权柄宰执天下的感觉,连带着看钱谦益这东林宿老文坛前辈,也不免有些轻视。

当初钱谦益不就是一心想要当阁老,甚至不惜在推荐候选者名单时做手脚,结果使得崇祯帝大怒,直接将他赶回了老家。

而因为这件事情,钱谦益与周延儒、温体仁结下了深仇。只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本是周延儒、温体仁联手对付钱谦益和东林,现在却是钱谦益、周延儒联手对付温体仁了。

“牧斋先生若是问我别的事情,我倒是未必知晓,但此次秦淮八艳大品评么……牧斋先生必是评判之一吧?”张溥笑道:“以我之见,金陵脂粉虽娇好,总输扬州三分香,苏白杭嫩,则与金陵各有千秋。”

“如此说来,张天如是看好吴三桂了。”钱谦益眉头微微扬起:“俞济民为方密之之妹婿。天如与密之相善,按理说当向着俞济民才对。”

“晚生只向着是非,不向着人情。”张溥坦然道:“况且,晚生以为,俞济民年少名高,颇有桀傲之意。长此以往,恐非其人之福。稍受挫折,方利于今后。”

钱谦益只是笑,却没有答话。

作为张溥计划的参与者,他如何不知道张溥心中真实所想!

吴三桂与他一般。也是张溥计划的重要参与者,而且所占股份绝对不少,若是他们真能拱翻温体仁,将周延儒重新抬上内阁首辅位置,吴襄与吴三桂。将是周延儒在辽东的最主要支持者!

作为回报。只怕张溥已经将如今辽东武将最高的位置,许给了吴襄。

相反,虽然这两年俞国振弄了不少钱,可是张溥在推行他的计划时,宁可去找方孔炤父子,也不去直接寻俞国振。没有将俞国振也拉入他的联盟之中。

在张溥眼里,吴三桂是有共同利益的政治盟友。而俞国振只是与他有私交罢了,利益与私交。孰轻孰重,根本不必多说。

“牧斋先生莫非觉得,济民还能胜过吴三桂?”张溥好奇地道:“济民寻来的,不过是秦淮河畔几位,我也是见惯的,其中甚至有一位乃是珠市小娘,便是俞济民机智百出,如此先天不足,又如何能成事?”

钱谦益眯着眼睛,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叹道:“天如,你啊,终究是在朝廷里的时间短了。”

张溥一愣神:“怎么?”

“若是周挹斋在此,必知此事绝非简单。”钱谦益目中猛然闪着奇光:“俞济民所办的两书一报,你都看过么?”

张溥还真未曾仔细看过,他最近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奔走串连谈判筹划上,哪有时间去看这些。见他这模样,钱谦益又是笑了起来:“天如,在朝廷之中,除了内阁,你觉得哪个位置最为重要?”

“自然是吏部,执掌天下名禄,吏部尚书之位最为重要!”张溥毫不犹豫地道。

“非也,非也,最重要的位置,还是谏官!”钱谦益算是深有体会:“给谏、台谏,天子耳目,闻风奏事,把持清议,故此我们东林一脉,别的职司可以不要,这给事中、御史台,无论如何都得安置自己人。”

“是,牧斋公教训得是!”张溥恍然大悟,他并非不知道操执舆论的道理,事实上他成立复社,干的就是控制舆论的事情,但是钱谦益将之说透,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俞济民手中掌控二书一报,便是手握着给事中、御史台了。当这两书一报声势起来时,吴三桂便注定必输。”钱谦益笑道:“莫说是我,便是你张天如,面对群情汹汹,做评判之时,敢将胜负向吴三桂倾斜么?”

“那二书一报的影响,竟然已经如此之大?”

“极大,极大,哈哈……”说到这,钱谦益起身入内,不一会儿拿出一册书放在张溥面前,那印刷精美装钉细致的书封面上,收着“牧斋先生诗文雅集”八个大字。张溥一见便认出,这是俞国振所办印局的产物,原因无它,这油墨比起普通印刷所使墨汁清皙透亮,质量要好得多。

“这是俞济民为我印的,你看这书,这装钉,啧啧……俞济民还给我送来两百两银子的润笔,哈哈,自古以来就只听说自家花钱印诗文好传世的,不曾听说为人印书还要给人润笔的!”

钱谦益倒是不在乎这两百两银子,但是,自己的诗文成印卖出,这两百两银子让他相当有成就感,否则也不会拿出来在张溥面前炫耀。张溥还是初次听到此事,闻言之后愕然:“竟然有此事?”

“正是,不过老夫不是第一个拿到润笔的,第一个是方潜夫,第二个是方密之,哈哈,他们二位倒好,秘而不宣,若不是俞济民提起,老夫还以为自己是第一呢。”

钱谦益又自负地笑了起来,虽然他排在第三位,可方孔炤是俞国振长辈,方以智是俞国振舅子,排在他之前,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张溥默然,然后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难受。

钱谦益却不知此事,他只知道张溥与俞国振交情不错,因此笑着道:“对了,俞济民上回来我处,还给我带了陈卧子文集的初稿,请我写一篇序——看来陈卧子用不了多久,也可以拿到润笔了。天如你的集子何时出?到时老夫可以厚颜,抢这个写序之事了。”

张溥讪然而笑:“到时少不得要麻烦老先生。”

他的心中,其实是羞惭交加,当初俞国振写信给他,请他为《风暴集》第一期写稿,他婉拒了,后来俞国振便没有再问他要过文稿。他却没有想到,当初给俞国振写了稿子之人,竟然还有这等待遇,俞国振为之出版文集!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能出版文集,那可是仅次于科场得意的大事,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但张溥又没有办法埋怨俞国振,就是他心中有这种念头,他自家也不好意思,俞国振当初可是向他约过稿,他自己拒绝了,怪得谁来!

一念至此,坐如针毡,他看了看天色:“牧斋先生,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动身去看看秦淮八艳品评大会了吧?”

钱谦益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暗道:“张天如,你说俞济民年少名高过于桀傲,你自家岂非一样!以老夫之见,你怕是给不了俞济民受挫,倒是俞济民,已经让你小挫一回了。”

这话他当然不会说出来,在张溥那一脸尴尬地听他谈论书集润笔时,他就已经看出了,俞济民无意为张溥印文集!

二人乘轿出门,此时街头已经是熙熙攘攘,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行去,那便是球市子。靠在秦淮河畔的这块空地,这些时日已经变成了热闹所在,已经不少人去寻着原主人打听,要将之买下来。

“济民倒是生财有道,你们复社说他是阁老天敌,乡里之间说他是无为幼虎,我瞧他是赵公明转世,你瞧瞧,种珠之术不说,印书局不说,单单是弄这球赛,便可揽不少财源。”钱谦益不讳言利,事实上整个东林都不讳言利,他们与东南豪商巨富关系极为密切,原本就是这个阶层的利益代言人。

“他擅长的便是经世致用的实学,经营致富确实极有天赋。”张溥点头:“只可惜他对八股经义无爱,若是再通八股经义,定是居正之才。”

提到张居正,两人都是默然,钱谦益好一会儿,有些颓然地道:“世间已无张太岳。”

若是张居正尚在,国事如何会败坏至此!

“我辈当不甘于前人后。”张溥道。

钱谦益看了他一眼,没有作声,心里却大是鄙夷,别的不说,就此次张溥密议要推出来取代温体仁的周延儒,他与张居正的差距不说天壤之别,至少也是难望项背。

二人到场之后,便有认得他们的方以智家仆来引,将二人引上河畔一楼台。这座新搭起的临时楼台,算不得壮美高大,不过是堪堪在上坐着百人罢了。他二人上来时,楼台上已经坐了半满,见他们二人,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寒喧。

俞国振身为东道主,当然是在这里的,除了他之外,还有吴三桂和金陵城中十余位贵胄、豪商。他们都各自荐有人选来参与这金陵八艳的评比。

这次金陵八艳评比影响极大,甚至连勋贵家都有参与,看到这一幕,张溥心头再度响起钱谦益对俞国振办这秦淮八艳评议的看法,他心带狐疑地瞧了俞国振一眼,恰恰俞国振笑着向他这边望来,张溥看到他坦荡从容的笑容,一时之间,不觉有些糊涂了。

这俞国振俞济民,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就在他魂不守舍之时,这次八艳评议开始了。

第二卷一一八、何得满城红袖招

整个评议过程,先是诸家推举的名妓在画舫上进行表演,然后由十六位评议点评高下累加分数,最终出结果。

“本次八艳评议,至此便结束了。”宣布完八艳名单之后,钱谦益向四方拱手,四方却是一片寂静。

“当真是……如梦如幻似仙似神!”

“正是,如此姿容才貌,才当得秦淮八艳之称!”

“外乡来的粗贱婢子,哪里比得上我们秦淮河畔的明珠宝玉!”

周围的议论声打破了平静,传到吴三桂的耳中,让吴三桂胸中的怒火翻腾不休,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发泄出来。

就算是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方才结束的品评,实在是再公正不过。

“王微波!王微波!”

那些议论渐聚于一起,会成了一片喊声,俞国振在台上微微一笑,向着秦淮河中画舫上点了点头,那靠着岸边的画舫上顿时鼓声响起,将周围的喊声压住,然后喊声陡然增大,又反盖过了鼓声。

就像是后世追星族一般,用尖叫和嘶喊来召唤自己心中的偶像。

那画舫对着河岸这边的红帘被掀了起来,舫舱之中一片漆黑,只是隐约有个纤细的身影在那儿,只是这个模糊的身影,便已经让周围数万人中半数疯狂起来。

紧接着,那模糊身影手中燃起了一团光,那是一枝小小的红烛,这红烛的光芒并不足以照亮她全身,只照亮了她半个身躯,她微微举起烛,那张亦喜亦嗔的脸这一次彻底展露出来。

对于大多数观者来说,看到的只是模糊不清的脸罢了。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再度欢呼,就在他们欢呼之声中,在王微波身边,又燃起两枝小小红烛,分明立着的就是这次八艳大评议中的榜眼马婉容与探花顾横波。

此三人为俞国振推举出来参与秦淮八艳大评议,结果三人席卷前三,虽然单论姿色,可能三人都不算是此次参与的数十名佳丽中最出众者。但她们的妆扮、台氛、才艺,却让被推为评议的十六人赞不绝口。

为了避嫌,俞国振、吴三桂等推举名姝参与大比的人物,都不在评议之列,这些评议若非名士,便为勋贵,他们品评每一人,褒贬必有缘由。

像王月王微波,就被公推是南曲前后三十年第一!

吴三桂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寻来的三地佳丽。倒也拿到了八艳中的三个名次,但都是垫底,而且他心中明白,若不是他白花花的银子折腾下去。就连这垫底的三个名次,也未必能拿得到!

他扫了在台上笑容满面的十六位评议一眼,心中满是怨恨,这十六位评议中,颇有几位都得了他的银子,可他们却打着两不得罪的主意,虽然将他推来的三位花魁也选进了前八,看上去与俞国振不相上下,实际上却是被俞国振压得死死的。

就在这时。画舫之中,获得此次前三的三位名姝开始齐声唱了起来,为她们伴奏的,是隐在幕后的古琴。

琴声琮琮。那抚琴者的技艺也是极高的,而随着她们曲子唱起,画舫中灯光被人点亮,三人那别出心裁的服饰,也展露在众人面前。

“这服饰当真出奇,我回去之后,也要寻访名裁,制这般的衣裳。”不知多少女子,此时心中都浮起了这个念头。

而与此同时,在球市子各个入口处。几个仆役正匆匆忙忙将一个个牌子树起来。

墨竹瞪着他们的举动,生怕他们将牌子树歪了。李广堰轻纱笼面,却是从容地看着这一幕。

那牌子上写着“王微波、马婉容、顾横波服饰。由云想衣裳攘赞”这一行大字,看着这大字,墨竹脸上就浮起了喜色。

“咱们的云想衣裳,定然会大受欢迎,接下来,咱们便要雇足人手了。”小丫头仰起脸:“小姐,这不是梦吧?”

“自然不是梦。”

“我就知道,俞幼虎便是老天赐与小姐的英雄,他会到我们身边,帮我们,怜我们……”墨竹喃喃地说道。

李广堰藏在纱巾之后的双颊也不禁飞起酡红,她狠狠剜了墨竹一眼。

然后她们都听得那秦淮河畔惊天动地的欢呼,三位优胜最后的谢幕也已经结束了。

俞国振笑吟吟来到吴三桂面前,吴三桂脸色铁青,转身就要离开,却被俞国振拦住。

“吴小将军,往日恩怨,就此了结。”他也不行礼,只是吐出这十二个字,然后便去与张溥等人说话了。

“小人得志,终有一日,我会将你调到关外,到那时,让你知道我的手段。”吴三桂收住面上的怒容,当初他可是应下了赌约的,这次既然输给了俞国振,那么双方的恩怨便已经了结。

他自诩英雄好汉,当然不肯在人情落了颜面,一念至此,他反倒不急着走,而是转身回来,插入张溥与俞国振之间:“西铭先生,还有俞公子,今日若是不嫌弃,在下愿意作东,请二位和诸贤共谋一醉——俞公子千万要给这个面子。”

“这位吴小将军果然气度恢弘,胸襟就是不一般!”

“是啊是啊,相较而言,无为幼虎……哦哈哈哈哈!”

吴三桂是有意大声说话的,因此早就知晓两人间恩怨的众人中,又有人低声议论起来。俞国振装成没有听到,脸上也挂起了笑:“今日只怕不行,善后事宜还多……若是以后有暇,必到辽东,与吴小将军共饮。”

“正是正是,学生也要寻济民的麻烦,要打他的秋风,哈哈……”

张溥也说道,他此时已经想明白了,他的计划,必须得到俞国振的支持,而且是全力支持。从场外的几万人当中,他已经看到《风暴集》、《民生杂记》和《民生速报》的力量。他必须将这股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吴三桂也不是真正要请客,只是展示自己气度,实际上他现在对俞国振已经怀有必除之念了。

“西铭先生有何吩咐?”俞国振问道。

大庭广众之下,张溥当然不会将他的计划全盘托出,笑道:“我与你同行,今晚咱们抵足而眠!”

这场八艳大比,说起来俞国振是半个组织者,接下来的就是由八艳评出四才子。结果出人意料,八艳在通读了在场诸士子的诗文之后,竟然将无一文字的俞国振评为四才子之首,不仅仅是王微波、马婉容和顾横波这三人如此,就是那几位外地来的花魁,竟然也毫不犹豫地如此品评!

就是俞国振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钱谦益宣布时,他都愣住了,然后苦笑着摆手:“非是俞某谦逊,俞某自知无诗无才。不敢当这才子之名。”

“俞公子何出此言,我是天涯惆怅客,两年之前,一读此诗。奴就觉得非惊才绝艳不能为之。”众女之中,马婉容最是活泼,王月性子清冷,因此便由她替众人发言:“况且虽然今日俞公子未有一诗,但我们姐妹三人,能有今日之荣光,皆是俞公子之赐也。”

“正是。”王月也低声道。

她才十四岁,刚刚出道,尚未梳拢。今日便得了花魁状元,但她出身可是珠市,也就是平庸妓人所在之地,而不是那些花魁红牌所在的旧院。可想而知。在今日之后,她将身价千金,整个金陵城中有钱的男人,只怕都争着要当她的入幕之宾。

但在获取花魁的兴奋之后,王月却没有多少欢喜——自己再是身价千金,终得归于生张熟李,这般的日子,其是她心中所愿?

因此,欢喜过后,此时的她。又有些闷闷不乐了。

与她不同,顾眉倒是人如其名。喜上眉梢。她眼睛看着俞国振,也是目中含波。仿佛能流淌出水来一般。

“还是老夫来为仲裁,今日俞济民未写一诗,确实不能称才子。”钱谦益呵呵大笑,他在旁道:“但秦淮河畔第一风流人,却非俞济民莫属!”

“秦淮河畔第一风流人!”

对于秦淮河畔见证今日盛况的诸人来说,王月、马娇、顾眉三姝争奇斗艳,带给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绝对是一世难忘的,而且经此一日,此三女的妆扮、所唱的曲风、所跳的舞蹈,都将成为新的流行时尚。众人当然知道,此三女能如此,将她们挖掘出来并推上前台的俞国振,确实功在第一。

也唯有“秦淮河畔第一风流人”,才足以形容俞国振这种手段!

“第一风流人!第一风流人!”

周遭尽是欢呼声,声音丝毫不比方才的小,而且,这次高呼的,多是女子。

谁不希望俞国振在自己身上施展妙手,让自己也成为百花之中最鲜艳的那一枝?

那些自认色艺不输于王、马、顾三姝的,都觉得,只要俞国振能给她们出出主意,帮衬一二,那么她们自然也有资格名列秦淮八艳!

看到这一幕,钱谦益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对着旁边的张溥道:“想到什么了?”

“请牧斋公指点。”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钱谦益大笑:“从今以后,想必俞济民要到秦淮河中任何一家为入幕之宾,都无须花费半文银子了吧。”

张溥也微微笑着,心中却在想,自己当如何说服俞国振,用他的财力和印刷之术,全力配合复社行事。

若是换了以前,他对说服俞国振是很有信心的,可在被钱谦益点破,让他注意到俞国振实际上在介入原本由东林、复社一手控制的江南舆论时,张溥便完全没有信心了。

“若是俞济民不答应的话……”想到这里,张溥的心中再度苦涩起来,当初自己怎么就会拒绝他的约稿呢!

第二卷一一九、幸有浮名换青眼

夜幕已经初降,秦淮河畔却依旧是热闹,一日的兴致尚未尽,而一掷千金求欢的好戏,正在上演。

特别是名列秦淮八艳的诸位,更是连连有人问价。

但今夜,王月、马娇和顾眉根本不会接别的客人,便是再一掷千金,今夜她们也已经名花有主。

那个主人,自然是俞国振。

俞国振笑眯眯地看着她们三人,这目光让三人心中有些期盼,同时也有些羞涩。

不过,马婉容、顾横波心中倒是明白,如果俞国振要指一人陪宿,那必是王微波。她们二人,毕竟在秦淮河畔出道已有些时日,而王月,却还是处子之身。

站在女子的角度,她们都有些嫉妒年方十四的王月,而王月自己,却是垂首不语。

她虽然出身贱籍,心气却并不甘于在这种环境中沉沦。

张溥“叭”的一声,打开扇子摇了两摇,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主意。看模样,俞国振应该是对这前三位的花中魁首起了心思,否则用不着将她们唤到身前来,既是如此,自己何不顺水推舟,帮上一把,也好落个人情,过会儿向俞国振提出要求时他也不好推托?

“咳”想到这,他一清嗓子,正待开口说话,然后俞国振却一拍手掌,一个少女笑吟吟从屋内走了出来,手中托着一个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