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路逍遥(农民)-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根本也就没什么。”

“别当真,玩笑而已。”潘宝山笑了笑,“我可是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看待的,否则也不会跟你说这些。”

“嗯。”郑金萍使劲一点头,面露欣慰之色,不过好像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严肃下神情后问道:“潘市长,我又想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什么?”潘宝山不由得小小一惊。

“万一冯德锦见我下面不行,要是让我用嘴可咋办?”

听了郑金萍这问话,潘宝山真的想骂她几句,但看着她那认真的表情,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再一想,也还真没什么好法子,总不能让她说有牙龈炎,空腔里满是细菌,也会诱发感染吧。

“我倒要个法子。”郑金萍见潘宝山没开口,便又说道:“就是要受点罪。”

“你想怎样?”潘宝山急问,他还真愿意看到郑金萍有神来一笔,想出个妙方。

“牙箍。”郑金萍道,“我就假装是矫正牙齿,戴上固定的牙箍,满嘴金属,估计冯德锦见我一张嘴就要胆颤。”

这一下,潘宝山抖了抖嘴唇差点要笑喷,不过话说回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冯德锦肯定不会是个变态,还想在郑金萍的舌头上拴小铃铛。

想到这里,潘宝山突然有了种奇怪的感觉,看着眼前一身职装且极力挺着一副矜持之态的郑金萍,竟然涌出一股邪念。这一刹那,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了沈欣丽的影子,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她用嘴让他**过。

不同的人会不会有不同的滋味?舌尖的粗细、嘴唇的厚薄还有口型的大小,可能都会带来不同的刺激感。

这个念头一出,潘宝山想赶紧离开,去产业园内找邓如美来个一泄如柱,但是当他望向郑金萍,即刻被她火辣炽烈的目光击中,顿时心神迷乱。

潘宝山翘起的二郎腿放了下来,毫不掩饰两腿间巍峨高耸的**。

郑金萍已然是激情狂溅,她先是把门反锁,尔后来到潘宝山两腿中间蹲了下来,拉开他的裤链。

潘宝山仰头闭眼。

果然,郑金萍带来的感觉,似乎和沈欣丽的真有不同。当然,这也许只是心态在作祟,不过此时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就是享受。

世界无物,沉浸在曼妙的感觉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潘宝山突然察觉到下面没有了动静,他挺起脖子,睁开眼,恰好看了正背对着他的郑金萍,赫然沉下了她那光溜溜的白臀……

在心理上,潘宝山是抗拒的,但此刻身体的渴求让他情愿做个弱者,无力也无法抗拒。

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潘宝山说不清,直到完事之后他还是稀里糊涂。也许,这种事儿每一次除了最后发劲狂飙的快感似曾相识,过程中的其它感觉都会有所差异,而且,也不怎么清晰。

但有一点潘宝山却是很清晰:和一个想得到自己的女人欢爱,完全不同于和一个自己想得到的女人欢爱,那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潘宝山觉得,可能是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被动或主动有别所致。

不过没有来得及多琢磨,消性后的潘宝山从狂热中惊醒过来,猛然想到了邓如美给他上的那印象极深的一课,顿时一阵惊慌。万一郑金萍有所预谋,留了证据,岂不是要束手就擒受制于她?

赶紧望向郑金萍的办公桌,靠里角的地方,她的手机待哪儿没动。潘宝山松了口气,但后怕还在,他迅速整好裤子,对郑金萍歪了歪头,指向门锁。

松垮在一旁的郑金萍,满脸潮红已退,只是喘息还比较急剧。但潘宝山有指示,她也顾不得继续歇息,迅速爬起来整束完毕,开了门锁。

“郑书记,刚才你是不是失忆了?”潘宝山认为有必要画蛇添足地强调一下,让郑金萍知道该怎么看待这事。

此刻,幸福感骤增的郑金萍是极大满足。虽然一直以来她在潘宝山面前都自称是他的人,但总有种自卑感,觉得潘宝山对她有鄙见,瞧不起她。现在不会了,她感觉自己一直拜谒的神,亲手赐给了她一道神谕,将她纳入护法行列。

“我失忆了。”郑金萍明白潘宝山意思,当然会极力迎合,“潘市长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不管哪方面。”

郑金萍的话让潘宝山很满意,也不打算再就此多说。

刚好这时吴强过来了,他听到潘宝山来夹林,特地赶过来。“潘市长!”吴强精神状态极佳,“什么时候到的?”

“也就一会儿。”潘宝山笑道,“吴乡长,看到你就想起一个词,春风得意。”

“全是潘市长关照。”吴强不好意思地笑笑,“这点是不能忘的。”

“吴乡长,忘不忘不能挂在嘴上,要见行动,尤其是在工作上要大力配合潘市长的思路和决策。”郑金萍在吴强面前拿出了书记的气度,“刚才潘市长还谈到了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咱们夹林可是走在全市之首的,如何保持这个优势,你还得多想想法子。”

“这个问题早就想了,不过还没有满意的思路。”吴强道,“但我认为继续加强新村建设的体量应该没错,因为我们有大陡岭村的典型,有极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新村可以继续建,不过选点一定要准,要确保不出事。”潘宝山道,“来夹林之前,我在丁锅乡视察新村建设工作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条件并不完备的情况下就强行推进,而且速度过快,埋下了不少隐患。所以我就让主抓该项工作的杨涛立刻放缓速度,否则隐患一旦爆发,负面影响可就大了。他也说了,马上再次来夹林取经,到时郑书记和吴乡长要多介绍点经验,也算是扶助吧。”

“对杨乡长我们是很诚心的。”郑金萍道,“毕竟他是祁书记的秘书。”

“郑书记说的是。”吴强道,“上次杨乡长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经验介绍得很详细了。”

“嗯,夹林在这方面经验是不用说的。”潘宝山道,“这也是你们的一块招牌,所以更要注意把工作做好做足,擦亮这块招牌,任何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举措,要慎之又慎。”

“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一定要照潘市长的指示来做。”郑金萍道,“下一步,市委书记人选马上就要见眉目了,虽然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不会变,但具体的工作思路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还很难说。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围着潘市长的指挥棒转!”

郑金萍恭维的话倒不怎样,但她所说的也有点提醒,严景标来了之后,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会不会和徐光放大唱对台戏?这引起了潘宝山的思虑,不过可以预见,在严景标上任初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关注新农村建设,他必然要先注重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表现出一定的执政强势。

第二百三十七章照片大小

严景标的表现可想而知,大有一番杀回大本营的得天独厚感,他必然要宣示自己强势的存在。

频繁调研是严景标的主要途径,各县区及重点行业企业逐一走访。在刚上任的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内,天天奔走窜忙,而且要求媒体报道要及时、到位。

这一点,感触最深的是殷益彤。严景标对《松阳日报》的要求极高,他让秘书传话,所有的调研报道都要配图片刊发,他认为这样能起到排山倒海式的效应。

不过图片放得不大,几天过后,严景标觉得没达到理想效果,就把邹恒喜叫到跟前,对照片的运用提出具体意见,说照片的尺寸放得太小,整个版面看起来不大气。

邹恒喜领会很深刻,摆出一副气呼呼的架势把曹文山喊到面前,说严书记有意见了,难道报纸版面有那么紧张,还有什么重要稿件要朝上挤,照片怎么就放不大?他让曹文山立刻跟报社联系,把问题指出来,迅速改正。

曹文山摸着脑袋回到办公室,琢磨了一阵后也端起了架子,一个电话把殷益彤拽到了宣传部。

殷益彤到了曹文山办公室,问有什么指示。曹文山不阴不阳地问她,是不是严书记长得特别难看。殷益彤一头雾水,说严书记戴着眼镜斯斯文文,还有一身儒雅之气,又风度翩翩,很好看。

曹文山点点头,然后歪着下巴问殷益彤那又为什么不把严书记的调研照片放大一些刊登。说完之后不等殷益彤发话,他就拍起了桌子,说严书记找邹部长谈话,告诉他邮票大小的新闻照片干脆就不要上。

殷益彤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过她很委屈,自从她进入报社以来,几任市委书记都没这个要求,调研报道配照片都是按常规标准来处理的,怎么到了严景标那里就卡了壳。

委屈归委屈,意图当然是要领会并执行到位的。殷益彤回报社后,立刻召开编委会,传达了宣传部的指示,要求所有人在值班期间只要碰到严景标的照片,一律大规格处理。

几期报纸下来后,效果不错,严景标为此特地到报社调研并座谈。

报社是相当重视的,市委书记来报社调研极为少见,一般都是每年年终时作为走访慰问环节来一下,专门调研或视察日常工作的实属凤毛麟角。

调研当天,报社社长许良庭、总编辑殷益彤带队,大小干部十多人在门口等待迎接,再加上各媒体的记者,近三十人夹队鼓掌欢迎。

严景标的车子来到,刚停稳,许良庭就直奔过去拉开车门,极为奉迎。严景标似乎享受惯了如此待遇,下车后很自然地略微点了点头,算是和伸出手的许良庭打招呼,然后就像检阅部队一样,面带微笑从人群夹道中穿过。

落在后面有点发愣的许良庭紧走几步,赶上严景标,和殷益彤陪着他走在最前面,来到电梯间。

电梯已经停开,手动控制,为了让严景标在第一时间顺利上下。

他们先来到采编办公室看了看,又到排版放转了转,然后又到校对室。这些地方都已安排好了员工,规规矩矩地坐着,见到严景标后个个起立,响亮地喊着严书记好。

严景标很满意,挥手示意,也向大家问好。在这同时,严景标很注意摄影记者的站位,总忘不了给几个正面。

一切都像明星作秀,完了之后开始座谈,切入正题,严景标要就报纸的出版谈几点意见。

报社的会议室布置得精美前所未有,仅是桌上摆的水果就足以见用心之极,看不到桔子、香蕉、苹果等常规水果的身影。

不过严景标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只是灌输自己的出版宣传意图。他说报纸要把头版打造好,要把重要的新闻放上去,让读者喜欢。

话音一落,掌声一片。

严景标笑着压压手,接着说一般市领导的活动要往后推,到二版三版去,要把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读者,就算是主要领导的活动也不要一概上头条,也要看其重要性,然后决定是否能上得去。

听上去,严景标讲得很好,从始至终都让在座的佩服,就连办报出身的殷益彤也佩服。

不过座谈会后,严景标的秘书石白海的解读让殷益彤大跌眼镜。石白海说,党领导一切,党委口的事情都具有重要性,而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政务方面的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权衡其是否重要。比如,市政府常务会等集体性的会议可以说是重要的,但单体领导人的活动就要慎重考虑加以权衡。

殷益彤一听就明白,直接点说就是凡有严景标参加的活动都可以上头条,而徐光放参加的活动就不一定,除了他召开的政府常务会。

这个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从宣传报道上挤压徐光放。

潘宝山得知后很是愤懑,他找了个机会跟徐光放谈及此事,说严景标太过分,做法拙劣而粗暴。

徐光放听了呵呵一笑,“小潘,骡马撒欢由它去,千万不能靠前。这段时期我们要沉下心耐住性子,看他一个人很滑稽地表演。”

“我们是看得出严景标很滑稽,因为我们知道内幕,但别人可不一定这么看。”潘宝山道,“到头来还是我们吃亏,明显是被他给压得抬不起头。”

“不着急应对。”徐光放道,“等他过了嚣张劲,到时再慢慢消遣他。现在我们还是要抓好本职工作,不能让他挑出大毛病来。”

“我这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没问题,节奏控制得很好。”潘宝山道,“当然,其中显露的问题也不少,老百姓的观念转变还需要慢慢引导。”

“对,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徐光放道,“现在我们以新村建设为抓手来进行新农村建设,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民还没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核心的东西没有改变,只是简单地让农民集中居住,腾出一部分土地意义有多大?无非是每户能多出几分地而已。所以说,如果农村经济发展还是走老路,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太流于形式。”

“这个问题我想中央应该有所考虑,估计以后会慢慢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引导。”潘宝山道,“我看《求是》、《瞭望》还有《半月谈》刊物上,对新农村建设都有论述,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重头戏。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发展新型农业,主要就是种植的经营方式。”

“嗯,这个你要好好关注。”徐光放道,“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要靠不断摸索向前推进,市里是这样,省里也是这样,就连国家可能也一样。”

“尽力做到最好吧。”潘宝山道,“总之每走一步都要坚实可靠,尤其是处于破题之初的新村建设,那更要抓好,就是我刚才说的,一定要注意节奏,如果盲目推进,会埋下很多隐患。”

“是要抓好。”徐光放道,“对基层的相关工作开展要多加留意,防止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而不加节制地乱行动,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以后我经常下去跑跑,多了解掌握些情况,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就立刻制止。”潘宝山道,“坚决杜绝带病推进。”

潘宝山说得是真心话,他确实为时兴的新村建设热潮而担忧。

三县,又成了潘宝山经常落脚的地方,当然,重点还是富祥,古河县和同丰县去的相对少一些。

毕竟富祥是根据地,关系有多复杂、是好是坏,那都是人脉。

祁宏益是潘宝山很关注的,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海燕告诉潘宝山,严景标来富祥调研的时候,县几套班子陪同,冯德锦明显占了上风。

“严景标对祁宏益几乎是视而不见。”刘海燕说起祁宏益也是感慨万分,“他的处境,和当初郝志勇书记在位时的冯德锦一样,尴尬得很。”

“那是可想而知的。”潘宝山道,“冯德锦算是小人得志了,肯定要猖狂。”

“是很猖狂。”刘海燕道,“他甚至放话要办掉祁宏益。”

“哦。”潘宝山心事凝重地点点头,“如果冯德锦真的要对付祁书记,情况会很不妙,毕竟祁书记留的尾巴太多。”

潘宝山的担心并非多忧,冯德锦说要办掉祁宏益不只是说说,行动也在逐步展开。

拿下解如华,重把钟新义扶上公安局长的位子,是第一步。

冯德锦找严景标,说祁宏益早有准备,在年初人代会上就搞了个强权集中,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肩挑了,所以现在要想让县人大常委会否决解如华还不是易事。他想让严景标施加点压力,来促成事情的解决。

严景标听了并未同意,说他才刚来时间不长,无缘无故不能强行削官剥职,否则会招致闲话。

冯德锦一听顿时拍起了大腿,他暗叹自己对严景标的到来兴奋过度,产生了不应该有的依赖。想拿掉解如华其实很容易,给他制造点麻烦,那时再找严景标说话,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回到富祥,冯德锦找钟新义商量对策。

钟新义呵呵一笑,说那个容易。

第二百三十八章不得不防

钟新义说给解如华制造麻烦容易,并非信口一说,毕竟当公安局长也有点年头了,起码系统内部的关系还能抓两层。通过关系,可以了解到一些可以放大的治安案件,搅起浑水把解如华泼脏。

很快,富祥县城发生的一起门面房租金纠纷案进入视野。

这是叔侄俩之间的事,侄子拖了作为房东的叔叔一个月租金,五千块,想耍赖不认账,叔叔与其理论时气不过先打了他一巴掌,两个人就扭打起来。有人看到后报警,板山镇派出所来了两个民警,调解时,作为叔叔的依旧气愤难耐,大骂侄子不是东西,骂了几句火气又到了燃点,又对着侄子拳打脚踹。做侄子的很有眼色,见民警在场也不还手。于是,民警就上前拉他叔叔,不让其动手。

这么一来,做叔叔的实在想不通,明明是侄子有错,怎么把矛头对准他了?所以当时就叫嚷着推搡民警,让他们滚蛋,说这是家事。侄子在旁边一听连忙摆手说不是家事,纯粹是经济纠纷案,是他叔叔想多要一个月租金。

民警本身就被推搡得来气,干脆把叔侄俩带回所里,让他们慢慢反省。

上了警车,做叔叔的破口大骂,骂他侄子,也骂民警。年轻点的民警血气方刚,实在忍不住抬手“啪”一个耳光扇过去,让他闭嘴老实点。

没想到的是,这个做叔叔的火气还真是大,当即就拿头乱撞车窗和铁栏杆,说要以死鸣冤。年轻民警一看不行,忙上前摁住,直到派出所把他给铐在椅子上才松了口气。

然而这么一来情况更糟,暴躁叔发了疯劲,死命挣手铐,并抓起椅子朝地上摔打,顷刻间椅子被掼得七零八落。民警见状上前制止,谁知暴躁叔一个闪失跌倒,颈部大动脉不巧给木刺穿破,当即喷血不止。

七手八脚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

出了人命大事,值班民警慌了神,立刻报告所长。所长是解如华的人,一听事情非同小可,立马又向解如华汇报。解如华听后让值班民警写个事件经过,让死者的侄子签字。

不过死者的侄子不愿意签,他觉得对不起叔叔,心想怎么着也得让派出所赔点。

证人拒签也没办法,最后派出所只好先放人,然后再慢慢做工作。

可谁知道,那做侄子的一回到家里就嚷嚷开了,说叔叔在派出所被打死,得马上喊一帮人去医院保护尸体,要留证据索赔。同时,还在网上发帖,说警察将老百姓打死在派出所。

这一下可不得了,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情急之下,解如华作出欠考虑的决定,让民警以旁观者身份上网回复辟谣。几个民警立刻注册会员,发帖反击造声势。

就这么个事,被钟新义给抓住了。他立刻安排非警务人手,以看事不服、打抱不平为由去死者家中帮助“出谋划策”,把事情闹大。他们建议上传死者有伤痕的照片,增加佐证。

同情弱势是善良的本性,网民一看照片个个激愤,怒骂声一片。

派出所这边看形势很不对劲,但也知道解释是没用的,谁会相信是死者生前自伤造成的?不过有些可以解释,比如大面积的皮肤淤紫是尸斑,并非是外力击打所致。可网民不管这些,他们说就算有些是尸斑,可那些明显是伤痕的地方难道也是?

总得来说,形势对派出所很不利,对整个富祥公安的形象也不利。解如华没法子,只好向祁宏益汇报,看是不是跟死者家属接触一下,商量一下私了的办法。

恰好,解如华到祁宏益办公室的时候,潘宝山也来了,他从李大炮那里得到了有关消息,特地赶过来看看情况。

“不能私了。”潘宝山一听就反对,“万一要是幕后有人操作,私了反而更会被抓住不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冷处理,由他们闹去,不应招,否则越描越黑。”

“嗯,煽动如果没有回应,作用可能也有限,而且你们身正不怕影子歪。”祁宏益对解如华道,“坦然些就行。”

“最好赶紧写份情况汇报材料上交到市局。”潘宝山道,“要不偏不倚,自己有过失的地方也要实话实说。”

解如华立刻照办,几天后,还颇有点平波定浪的效果,网上的攻势渐渐弱了下来。

这局面当然是钟新义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过这并不算个问题,钟新义有法子对付。他让人到网上回帖,骂支持死者的网民无知,也骂死者家属贪婪成性,人死了还不放过,还要利用一把用来讹钱。

此贴一发,波澜又起,网民矛头又纷纷指向了当事警察,说穿着马甲来开骂,就不怕惹起众怒?

在蓄意的煽动下,一部分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到死者家中声援,有的帮忙整材料申诉,有的说会帮忙到各大网站、论坛转载,还有的干脆说就到县政府门前拉横幅上访。

事态失控。

严景标终于可以插手进来,他把孔军凯叫到跟前,说富祥公安系统风气不正引起公愤,要迅速整风肃纪,抓好队伍建设,消除不良影响。他尤其强调,队伍出现问题就是领导失职,该换的换该免的免。他甚至还点将,说据反映富祥前任公安局长钟新义还可以,让孔军凯去了解一下。

严景标的用意孔军凯当然明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虽然他手里握着解如华呈交的情况说明材料,却也没法放到严景标面前,更也说不出什么,惟一能做的就是贯彻领导的意图。

刚好,冯德锦那边又以政府追责的名义,要求撤换现任县公安局长。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祁宏益已经没法招架。解如华被一声不吭地拿下,钟新义重新披挂上阵。

这对冯德锦来说是个巨大的胜利,他觉得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今往后可以随意整捏祁宏益,同时让自己的事业生涯不断走向巅峰。

在钟新义宣布任职的当天,冯德锦就打电话给他,要庆贺一下。

酒桌上冯德锦放得很开,他告诉钟新义,从现在开始,工作重心要转向痛打落水狗祁宏益,同时还要揪住潘宝山的小辫子。有个一举两得的法子,就是从夹林乡入手,看看当初祁宏益通过潘宝山伸的手有多少、有多长,全部拽出来斩断。

钟新义说要办那事儿,有一件事无疑要先解决,把夹林乡派出所所长换成自己人,因为有些情况要找证人或证据,让公安介入会事半功倍。

派出所所长的变动,由县公安局直接拨弄,不用经过乡里。许嘉恒身形一晃,又闪了回来,继续当起了夹林乡派出所所长。

这事虽然不经过乡里,但乡里对这种事还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郑金萍,她多少能感觉到点事情的诡异,立刻向潘宝山汇报。现在的郑金萍,自打在办公室意外得了潘宝山的真身,就下意识地把自己标识为潘宝山所属,绝对是忠心可表。

潘宝山听了郑金萍的汇报,又联想到解如华被钟新义取代一事,稍加琢磨就知道所为何事,无非是冯德锦性从夹林这地方着手,企图找到可以同时对祁宏益和他下手的把柄,来个一箭双雕。

虽然不怕,却也不得不防。

潘宝山想来想去,有两处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一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串通路修建;一是综合中药基地的地块整理。

综合中药基地的地块整理的问题不大,当时他只是搭了嘴,具体操办全都由祁宏益的亲戚跟鲁少良方面联络。而且,现在鲁少良对他可以说是已没有二心,定然不会帮别人说话。

倒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串通路修建问题较多,起码在三个方面有被下手的机会。第一是招标。这个环节由祁宏益的亲戚跟夹林乡政府直接交涉,但手续方面并不完备。第二是走了巧步子。当时是借了省村村通道路工程的光,处于违规和不违规之间,抖落出来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影响。第三是质量问题。这一点潘宝山本身也很恼火,祁宏益的亲戚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偷工减料的情况还不少,这虽然不是什么直接的问题,但毕竟是个缺口。

对症下药,潘宝山迅即行动。

招标环节肯定要找郑金萍,让他找当事人把所有的材料备齐、把所有的手续补齐。还有,要把当时让给王涵的那小部分工程量排除在外,把那块包袱甩给他,他自然不会多话。

走巧步子沾村村通道路工程光的事,也不难解决。行事之初,县交通局长苏断言就说过,可以纳入村村通道路工程当中,也算不上违规。不过在具体的建设标准上却不符合要求,有违规嫌疑。但这也没什么,因为地方政府追加了补助,几个涉及到的乡镇每家都出了几十万,并没有占用专项资金,这一点有据可查。另外,有将近二十万的缺口,可以让郑金萍来解决,让她授意财政所,由姜玲造表抹平。姜玲帮忙办事,当然放心。

至于道路修建的质量问题,潘宝山觉得找曹建兴最合适,他以前是农路办主任,专门搞这项工作,跟省里的相关部门都熟悉,完全可以把事情摆布好。对曹建兴,潘宝山也很放心,帮他说话走上了副局长的位子,他必然知道感恩。

第二百三十九章省调研组

一切安排妥当,再加上冯德锦也不敢让人明目张胆地捣腾,毕竟所谓的“调查”并不具备司法效力,所以也没有出现什么不妙的情况。

倒是郑金萍的表现值得一提,她谨遵潘宝山的教诲,恰好利用这个机会接近了冯德锦。

冯德锦是让王涵来暗中询问现代农业示范区串通路招标一事的,他没想到王涵也从中插了一杠子,结果只能是模模糊糊过去。

郑金萍一点不含糊,拿出补办妥善的相关合同告诉王涵,都所有施工的手续材料都一样,包括他的老表和祁宏益的亲戚。言外之意,就是要出事都出事。

王涵明白其中要义,说他只是照冯德锦指示来看看,没问题最好。郑金萍明白王涵不会挑闹,刚好可以借机跟冯德锦“表现”一下。王涵走后,她便打电话给冯德锦,说有些事只能跟他说,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在合同上做点手脚,那样就能查出问题来。

冯德锦开始时对郑金萍突兀的电话感到很不自在,但见郑金萍有心极力向他靠拢,也就默认了她的主动入围,而且她的话听起来确实让人很高兴。

不过高兴归高兴,冯德锦转念一想还不是那么回事,合同肯定不会是单方面的,只是乡里做手脚是没用的,弄不好还会被倒打一耙。

因此,郑金平的提议被果断否定,但她从此也有效地拉近了与冯德锦的距离。

冯德锦对郑金萍的印象本就不错,长相和身条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当初他受挤压的时候,随同徐光放等去夹林调研,一直都很受冷落。那会儿好像只有在高效循环农业产业园的时候,郑金萍主动找他说过话,还把他当成领导尊敬对待。当时他觉得很温暖,所以对郑金萍也有特别的反馈,并表现出了一定的认可。只是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她突然偃旗息鼓没了动静。而现在,似乎她又鼓乐齐鸣举身而进了。

冯德锦暗暗告诫自己要稳住一点,现在可不能随意拉人入伙,因为如今他有严景标,很多人是冲着他得势而来的。可再一琢磨,其实不都是那回事嘛,就是因为得势能乘风,所以才会有众多追随者想跟在身后沐浴春风。

“郑书记,你的心意我明白,不过君子有为也要有所不为。”冯德锦不忘摆点谱子,“我们是要强健领导班子的肌体,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说到这里冯德锦就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