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真不是开玩笑-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和理念抛了出来。
  大致说了一遍,他才吐槽道,“我觉得既然大王已经知道了周必然会反,与其等到姬发主动兴兵,为什么不抢先下手?”
  这话一出,帝辛苦笑起来,“抢先下手,没有一个大义,西伯侯现在对我大商臣服无比,我贸然开战只会让天下诸侯惶恐,那才是坏了大事。”
  何止早知道?他父亲帝乙,爷爷文丁,哪个不知道西岐野心勃勃,一直在积蓄实力发展壮大?可没有名分,没法下手啊。
  现在是诸侯封国制度,天下诸侯那么多,大商即便是共主,没有明确名分大义在手,随意对诸侯下手,绝对会引起大乱子,别的不说,在他即位前整个大商的阶级矛盾已累积的很深刻吓人了,也有诸侯叛乱。
  这局面下你一个不好,就是火上浇油的大乱子。


第1714章 我还没那么大面子
  苦笑声里,帝辛突然就悲从中来,觉得自己真的挺苦的,先提一点,他的赫赫武功吧,你特么以为他一个大王,堂堂商王,喜欢没事就自己亲征啊?
  他隔三岔五带队祭拜祖先,祭拜圣人们已经很忙了,每次都还要亲手煮肉献祭品,隔三岔五来一遭,很累的好不好。
  就这,东夷不断叛乱入侵商境,自己想指使一些大臣去平叛,都没人可用,指望那群同族兄弟?只知道吃喝玩乐欺压平民的奴隶主贵族,早就腐朽的不能用了。
  几乎次次都没人可用,他才动不动亲征。
  你说闻仲太师?那是军方大牛,很强,但大商的敌人不止一个东夷啊!
  说是大王,商王朝最猛最有权势的男人,可他经常忙的团团转不说,还要天天安抚那些只知道惹祸欺压良善的同族兄弟,给他们擦屁股。
  不管他们多么没能力,再怎么闯祸霍乱民众,那总是宗族兄弟,在目前这个时代大环境下,他不可能视而不见,也不可能随便下手,否则骂名绝对吓死人。
  你想想之后周武王起兵反商,最重要指责竟然是不重用同族兄弟而去使用平民和奴隶……这指责作为主要的天下大义之一,还能得到众多诸侯响应!
  就明白这个时代的人们心目中,不用同族兄弟不护着他们,是多么可怕的名声名望了,所以,帝辛不只是仁慈,对经常诋毁抹黑他的微子不管不问,更是不敢轻易处罚。
  身为大王一言九鼎?省省吧,目前大商高层贵族,原有的统治阶层八成都和他不一条心。
  他那么做了,国内马上会烽烟四起,外面也是奴隶主时代的贵族们,同样会对他这个阶级叛徒下手。
  说来说去还是大商延续几百年的国运,旧有阶层越来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帝辛不知道阶级矛盾这个词,但他能看出来这个事实。
  几百年累积的阶级矛盾即将大爆发,东夷不断入侵,天灾连绵而至,手下不管文武拎出来八九成是废物,渣渣,没人可用!
  话说他还能靠威望压制各式各样的野心家,全是自身能力做到的,这情况下,历史上他能做三五十年的大王之位,成老头了才因为连年用兵,国内兵力不足被西周抓住机会偷袭致死,足以见证他实力有多牛,有多猛!
  换一个差的,登位没几年就挂了。
  有他坐镇的大商,累积了几代人实力的姬昌到死都不敢叛乱!
  “不是我仁慈,是我大商内情况太复杂,贵族和平民奴隶阶层对立情况太严重,我若处理那些没用的废物,恐怕没处理几个,他们就聚众叛乱了,而今东有东夷不断入侵,西有西伯侯虎视眈眈,真正的将领手下没几个能用的,两位王兄和比干为代表的族兄族老,也各个看我不顺眼,难啊,若非还有一群从平民和奴隶中挑选出来的干才为我所用,本王早就撑不下去了。”
  随着帝辛的吐槽和诉苦,杜兴也蒙圈了,懵了一阵子又伸手搓了搓脸,他也苦笑道,“我还真没想到,大王处境这么复杂,怪不得……”
  怪不得你被人骂了几千年的荒淫无道,酒池肉林什么的,最终竟然只有一个儿子。
  这位苦逼啊,被骂几千年,哪种罪行没背过?最夸张的就是宠幸妲己了,然而真实的大王一后三妃,一子。
  另一位贤明圣主文王亲儿子加义子,足足一百个。这是传说中的反差萌??
  笑过后,杜兴认真思索起来,帝辛和大商目前的局面到底该怎么解决?这里若是纯粹历史位面,解决起来也简单,以帝辛的文治武功,现在就先在继续征讨东夷中,好好磨练一支精兵,在下狠手对国内叛徒阶层下手大清洗。
  内部叛徒清洗干净了,即便外面诸侯国会被他的“残暴”吓住一起攻商,也没什么,反正你清不清洗,他们以后都会那样做的,到时候还是一群叛徒扯着你后退帮倒忙。
  就算外面西岐带领更多诸侯一起来攻,手握精兵,内无隐患,靠着大商划时代的国力,也能耗死联军。
  大商的真正国力是划时代的,对东夷几十年用兵,境内还有充足的粮食能酿酒,平民奴隶不缺衣食,青铜器制造工艺,我大周用了八百年时间,一直追不上……
  这里不是纯粹历史位面?那更简单了,因为封神演义中大商境内各式各样的人才,还是很多很多的,内有闻仲、黄飞虎这历史上不存在的大牛猛人。
  外有李靖、孔宣等等一票历史上不存在的大才,都在等着大商的号召呢,只要阐教别像演义里那样不要脸,动不动就让圣人出手,提前做好了准备,大商想逆天改命不算太难。
  考虑到这点,杜兴直接上干货了,“大王发愁手中人才不够,其实我倒知道很多人,才能不俗,放在合适位置上,不用大王亲征就能扫平周边一切不服了。”
  “唯一顾虑只是圣人们……”
  演义中的世界,不管元始还是准提接引,都有些腹黑不要脸啊。
  帝辛眼前一亮,“当真?我大商还有很多贤才没被发现?”
  顿了一下他也兴奋了,“至于诸圣,先生还请放心,送先生前来的那位老先生,已经告诉过本王,他会给圣人们施加一些压力,免得他们随意出手,只有圣人之下的力量,才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
  “……”
  杜兴震惊了!
  封神演义的世界,谁敢打包票说压制圣人,给圣人压力?擦,难道是鸿钧?可不对啊,鸿钧不是站在老子元始一票人背后,云端坐看通天被血坑的么?
  难道随着自己的穿越,引发了蝴蝶效应?这蝴蝶效应太强大了吧?自己是被鸿钧送到的商王宫?若鸿钧愿意,直接让封神之战停下,强制阐教截教交名单不就行了?
  “我也不知道那位是谁,但朕相信,他有能力给圣人们施加压力,那位的能力,也不至于为这种事欺骗本王。我还没那么大面子!”
  帝辛也很好奇唐准的身份,可他猜都不敢乱猜啊,这个世界你不管在哪,提到圣人名字都能被圣人感知到的。


第1715章 公元前最强帝国
  又一段时间后,商王宫殿宇内,帝辛端起青铜酒爵对着杜兴虚举,“多谢先生,不是先生提醒,朕还真不知道我大商麾下,如此人才济济,哈哈,有了这些将才,朕再不用担忧无人可用了!”
  这时间里杜兴挖空脑汁回忆封神演义各种故事,即便不是记得很清晰,对封神战殷商这边的各牛人,还是有一定印象,他说,帝辛亲自用毛笔和竹简记载,记录下后才兴致大起,亲自设宴招待杜兴。
  三山关总兵孔宣,圣人之下第一人??猛一听这样的评价,帝辛不敢相信麾下能有这样的猛人,还是一关总兵之位。
  但帝辛不觉得杜兴会骗他,记载后,已经做好了打算,在商王都做好下一步安排,就打算亲自去三山关见一见孔宣了,真实的帝辛极度重视人才,为了招贤纳士,不介意亲自出马,别忘了这是一位数十年不断亲征的战车大王。
  圣人之下第一人的评价,足以让他也压不住心中的激荡情绪了。
  除此外,梅山七怪??
  尤其是其中的袁洪,修炼八九玄功,几乎是孔宣、赵公明等一流仙人之下,最强的层次?
  帝辛也打算派最重要的大臣前往梅山招拢这一批大才了。按杜兴的介绍,即便这是七个妖怪成精,也是能忠于大商的,不问出身血统有教无类,是截教的宗旨,同样是大商的主张!
  高觉高明,千里眼顺风耳?大才啊!
  还有小城绳池张奎、高英兰?这也是大商麾下的将领?张奎神通不高,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有日行一千五百里的地行术,这比土行孙日行一千里的地遁术还快得多,加上他的坐骑独角乌烟兽也是奇快无比,一个快字足以让张奎超越世间大把能人?张奎本身还是大将之才?他妻子高英兰持有太阳神针,几乎针针都能破敌双目,致人瞎残,和张奎配合是无双大将?
  听到这些,帝辛恨不得马上就去绳池接见提拔一下张奎夫妻了,这一对忠于大商的夫妻将领,他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发现了,以他的性格,早就大力提拔起来,让其兼任总兵甚至更高职位了,而不是缩在小小的绳池浪费人生。
  抛开这些最顶尖的大能外,邓九公邓婵玉父女、潼关总兵余化龙和他几个儿子,穿云关龙安吉、青龙关丘引、马忠、张桂芳、陈桐等等将领,能力比不上之前那些,听了杜兴的解说,帝辛也打算重用这一批才能的。
  他在之前,并不是一个名字都没听过,这些人才里也有不少原本就是总兵级高官。
  帝辛对他们一部分有印象,只是不算特别了解罢了。那些将领里不少也是奴隶主贵族阶层,经常在王都生存起居,见多了奴隶主贵族阶层的腐朽腐败,挑来拣去找不到几个能用的,他对王都之外的众多奴隶主贵族,也不敢抱太大信心,并没有彻底查遍全商究竟谁是人才,谁是废物。
  随着帝辛的举杯,杜兴也笑道,“大王太客气了,之前那些是属于我们现在能轻易安排或者招揽入朝的,只要好好利用,就能为大王分忧,不过还有更多能人异士,截教大能,却需要两位大才,才能请得动。否则就算大王亲自出面,也很难说服那些大能为我大商所用。”
  帝辛神色大动,“不知道是哪两位大才?”
  杜兴再次笑道,“其一为闻太师,他本身就是截教出身,一旦发生战事,自然可以在截教奔走请来助力,第二,则是申公豹申道长,申道长属于阐教门下,但交游广阔,和无数截教能人都交情极深,只要能招揽申道长入朝,给予国师之位,一定可以帮我大商邀请大量贤才。”
  帝辛恍然,闻太师……他很熟悉。哪怕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闻太师这样的人,这个位面,闻太师就是三朝元老,为大商征战一生,至今还镇守边关的大牛。
  恍然后他又带着一丝古怪道,“申公豹?朕还打算邀请先生担任我大商国师一位呢。”
  杜兴乐了,还一些惶恐,“不敢,我本人其实没什么大才能,远不足以胜任这样的高位。”
  见帝辛还想说什么,杜兴才转移话题,“大王,之前我讲述的所有人才将领,都是用于军事、镇压西岐叛乱或东夷叛乱的人才,但只有这些还不够,我觉得大王的各种政治举措,还有不少是可以适当改良的。”
  帝辛兴趣大增,“请先生教我!”
  “其一是用人,虽然大王不问出身,善用贤能,但只靠他人举荐或者等贤才自己传播出一定美名后在上门邀请,这远远不够,我觉得大王可以下达一次招贤令。”
  “然后再制定出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
  杜兴也没藏着掖着,都打算投靠殷商了,军事方面的事结束后谈一谈改革,也是很应该的。
  科举这回事,直到1600年后的隋朝才出现啊,若是能在帝辛时代就推出,完善起来,对大商和整个华夏民族的帮助,都是极为不小的。
  也只有借助帝辛这样具有大魄力大眼光,不问出身善用贤能的大王,才有科举制度出现的机会,否则你去找文王武王献计,还是乖乖等着洗白了被抓,被当做奴隶祭天吧。
  以21世纪人的眼光来看,隋唐宋明的科举,肯定是有无数不足的,只看八股文不看其他,弊端和贻害都极多,可杜兴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在这个时代,只考八股文?现在鬼知道八股文是什么啊。
  说着说着,杜兴也兴奋了,“统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乡、县、府、州一级级选拔人才,士农工商百行百业,都可以参加,考核内容包括文采、军事、策论、数学等等。”
  “只要制度推广起来,大王再不用担心无人可用!同时我建议大王在商境内鼓励发明创新,不管农耕还是渔猎亦或者其他手工业,有能人发明出对行业有益处的改良时,要重赏以及保证其后续所能获得的利益……”
  杜兴只是一个本科毕业生,还没入职场的菜鸟,可眼光见识是超越了殷商几千年的,他知道这个大商,不合适推广共产主义,可各行各业的有利举措推广起来,大商绝对会成为一个公元前最强帝国的。


第1716章 为什么不去啊?
  华夏民族是一个很神的民族!
  至少在杜兴眼中,心目中,这就是他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评判,不吹不黑,这个神字在杜兴心里还是半褒义半贬义。
  从炎黄时代开始,这个民族只在黄河流域生存,只是后世雄鸡图的豫省和鲁省等三省交汇地一带,那么小的一丢丢地盘,他们生生打下了后世雄鸡图,此刻杜兴面对的“纣王”帝辛,就是把这个宗旨发扬光大的代表之一。
  地盘原本是后世豫省和鲁省等三省交汇地一带区域,生生被帝辛带领着打到渤海、黄海和东海边。
  原本生存在那里的东夷或其他乱七八糟茹毛饮血的野人部落?千万不要以为华夏的先祖们很仁慈,从“纣王”开始,战争中被打败的蛮夷部落,才大幅度不再用于祭天。
  纣王之前和之后的周,活人祭祀家常便饭,动辄一次祭天祭先祖就是几十上百人命,如帝辛有多少先祖?绵延数百年,一年365天隔三岔五就祭拜一次。
  那么多活人从哪来?
  在杜兴心里,华夏的先祖们是一个很奇怪的复合体,暴力、充满进攻欲望、充满征服欲望,你能够得着看得见的不臣者,全都没了,全都被祭祀神明先祖了。
  这些先祖们同样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商朝境内就有青铜器时代最巅峰的铸造工艺,各式各样的手工业,大王们鼓励农耕……
  偏偏充满智慧、富有创造力,也充满暴力进攻欲望征服欲望的先祖们,对自己内部,特别温顺,纵观史书所有的华夏老百姓,他们可以在王的带领下对外各种征服,驯化,对内?直到千年后的秦末,才有一次大泽乡的王侯将相之吼。
  认真对比下内外之别,你都会惊叹这有多么不可思议。
  华夏的老百姓只要有吃有穿,饿不死,就不会在自己内部搞大事,这仿佛是一种铭刻于骨子里的基因了。
  不过,这种奇妙且很神的状态,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急速崩灭。
  在独尊儒术之前,哪怕灭了大商的周,还会把一个个功臣宗室分封到偏远地区呢,比如鼎鼎大名的帝辛的叔父箕子分封到了朝鲜,再如姜尚分封到刚被帝辛拿下的黄渤海边缘。
  帝辛打地盘,自己实力损耗极大,还没休养恢复被周一下偷袭完蛋,然后周就快快乐乐接住商打的地盘分封功臣,这玩的很嗨。
  哪怕是他们的后代、一统天下自领始皇帝名头的政哥,一样对外充满了进攻性,到政哥死掉,还派了秦朝大军在经略雄鸡图最南端,以及北击匈奴,赶走或征服百越和匈奴后就设立郡县迁民填充当地,便于治理管辖。
  蒙古草原到后世两广,全是大秦治下。
  连岛国那几个岛,政哥都派了徐福渡海呢,不管政哥派徐福的初衷是不是求长生,只要政哥不死,也知道海外还有好几座大岛?有人?参考他拿下蒙古大草原和搞定百越治理两广的先例,迁移民众居住设置郡县……大秦也的确有船!
  参考先例四个大岛会妥妥拿到手,先吃了再说。
  这些杜兴心目中的老祖宗们,那叫一个牛,我能看到的接触到的,知道的,就全是我的,必须是我的,有外人?滚蛋,不滚就杀了你,祭拜祖先和昊天上帝。
  从三皇五帝到始皇帝,全是这样的操作模式。
  就是这些老祖宗,让华夏一族从黄河中下游豫省、鲁省等交界地一带,活活打下了雄鸡图模板。
  独尊儒术后,就尴尬了,即便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也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汉武的征匈奴,是因为汉武帝之前几个大汉皇帝,被匈奴欺负过,邦哥时期就有白登之围的经历,被匈奴欺负了当时又一次打不死,大汉几位皇帝才一代代休养生息积攒国力,准备把匈奴一次打死。
  直到汉武帝,实力终于积攒够了。
  可也是汉武帝,突然就被董先生的独尊儒术策略打动了,利用这个策略能更好集权,独尊儒术后开始打匈奴。
  从这里开始,华夏民族原本类似基因锁一样的征服扩张欲望就彻底没了。
  即便汉武帝借着父亲爷爷们积累出来的国力打死了匈奴,对外扩张行为却没了。
  汉代的大儒们,不像明清时期的后辈们那么脑洞清奇,一脑门充满神操作的思路,汉代大儒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牛人,但这些牛人和汉朝之前的老祖宗对比??已经彻底转性格了。
  你对比下汉朝前后,就明白儒家最大功能,只有一个,扭转华夏一个大民族的全民基因!
  儒家后代们基因进化也越来越清奇了,箕子朝鲜?什么鬼东西?那么没价值的地盘我们不要,丢了,免得拖累我们。
  大小琉球?蛮荒之地我要那玩意做什么?丢掉丢掉。
  这些还是没价值,会拖累富裕地区,那么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三哥们的地盘是否有价值,三哥们战力是否强大,大儒们肯定也知道。
  但那么远的地盘管起来多不方便啊?我们要来有什么用?丢了丢了,让他们自己玩!
  杜兴即便再不熟悉历史,可华夏起源,以及三皇五帝、政哥汉武这类名人,类似事迹肯定是知道的,你真的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一个独尊儒术,对整体华夏民族的改变有多大,儒家,生生扭转了华夏民族从皇帝到政哥这几千年里,族群基因。
  没价值地盘小或者偏远,这些是原因么?
  帝辛这货活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都能从豫省鲁省交界地打到闽省,当地蛮荒?没关系,我迁移人口开垦土地就行了,远?远算什么?以商代的交通,以秦代的交通,你走哪不远啊?
  单独的儒家发展到宋明清就更神了。
  鼎鼎大名的北宋之殇,第一次围城赵家傻子明明见到自己军队能抗住,守城的李先生很猛,各地几十万勤王大军不断在赶来,自己只要抗一抗,六万金军肯定要滚蛋或者被勤王军队干翻。
  大傻子硬是被文官们劝出了神操作,咱们不打,送钱,投降。
  你以为若不是当时的开封能抗一抗,几十万勤王军队不断从四方赶来,大金却只有六万进攻军……金哥哥真会退兵啊?
  一群神人送钱没粮食送妹子,送走了第一次金军,然后大金觉得,儒家哥们不错,我跑一趟能打就打,打不过也有钱有粮食和妹子,为什么不去啊?不去对的起你们?
  缓一缓,大金果断来了第二次。
  儒家哥们脑洞更清新了,能送走一次肯定有第二次,上次的守城功臣?早被他们发配走了,我们都这么LOW,你那么强,不赶走你赶谁?留在这里烘托我们无能么?留着你让你鹤立鸡群?该死,我们才不是鸡,而是你不对!
  功臣猛人走了,各地亲王军队?槽,送给金哥哥一笔,等你们来了还要再拿点钱安置遣散你们,多花那些钱干什么啊,几十万勤王军,你们不用来了,留在原地就行。
  这样一想,自己省了不少小钱钱啊,就算上一次遣散勤王军的费用,和送给金哥哥的,根本不值一提。妹子什么的,更不可能送给勤王军的,但省一点是一点!
  小算盘,美滋滋。
  大金一看这好啊,我们钱收了,你们对我们这么好,也跟我们走吧,妹子,不管在不在你们赠送名单里,包括你们的老婆小妾女儿,全跟我们走吧……然后就有了名传千古的赵家傻子被坑嗨的史诗。
  一起被打包所有家产带走的高官一脸懵逼,金哥哥不讲信用,怎么办?凉拌。
  这回事,发生一次就行了?不不不,一次怎么行,到了南宋、大明,大清,一次次轮回上演,无非是外来的人换个名字罢了。
  稍微回想一些自己所知的各种超级历史大事,杜兴在和帝辛讲说科举改革等事情时,忍不住捏了把冷汗,一定,一定要给这位大王说清楚,改革可以,提倡学说可以,千万不能玩什么独尊一家之言,不然华夏民族基因还会被改写,培养无数神人和神奇史诗的。
  那些后代的神人们,和三皇五帝帝辛始皇这一类神人,根本是两个物种!


第1717章 推恩令
  商王宫内,杜兴和帝辛坐而论道,谈论可以改革的各种事就足足商议了好几个时辰,这过程,杜兴说的很尽兴,帝辛听得时而恍然大悟,时而激动的起身走来走去。
  他本就是致力于改革的大王,以前只靠自己的才干,只靠从民间发现的贤才,他们都有着极大的时代局限性,尤其是那些民间人才,本就出身卑微,眼光见识对比帝辛都差远了。
  很多时候帝辛说出来的话,提出的改革措施,自己都要花好多时间主动去解释,才能让那些人才勉强跟上他的思路。
  就如后世杨广,开京杭大运河,足足造福后世上千年,但在杨广那个时代有多少人能理解广哥的目光有多深远……负责主持运河建造的,恐怕也理解不了其准确含义,只是被广哥暴力震慑着不得不去做。
  帝辛提出的各式各样改革措施,也是那样,手下人能做,却没几个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真正的内涵。
  现在,被不知名的方外高人送来的杜兴,每每提出一个观点,都和帝辛极为合拍,很多时候对方提的,还需要帝辛思考很久才能明白,而且明白后,特别契合帝辛的理想。
  至于他已经提出来推行的改革措施,杜兴则是每一种都能轻易理解帝辛最初的想法,讲多了,帝辛这个大王有种遇到了知己的痛快啊。
  “痛快,痛快,爱卿请满饮此杯,得爱卿,朕犹如得国之柱石,哈哈!”在杜兴又一次讲出一个改革点,帝辛才端着酒爵走来,大笑着敬酒。
  “有了爱卿所说的推恩令,朕以后再去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简直如虎添翼,大善!”
  大商的诸侯封国模式,和汉代分封的众多诸侯王不一样,但推恩令依旧是一招削弱诸侯的超级大杀器。
  以前的西岐、西伯侯,上一代死了自然有一个儿子重新继任,继承的都是完整的西伯侯势力,对方的数代累积,也让侯国势力越来越强,每每想起来帝辛就寝食难安,偏偏在没有合适理由借口时,他根本不敢动西岐,不然其他诸侯怎么想?
  现在好了,大善啊!推恩令?再仔细品味推恩令的意义,帝辛再次狂笑,“姬昌啊姬昌,天天在境内传播朕的暴虐,爱美色听信妇人言,呸,就他那样的人,也有脸说朕?朕只有武庚一子,他呢?足足十八子,加上认的义子足足近百,推恩令一出,我看他怎么招架!”
  如果能把现在的西岐一股紧握在一起的力量,直接分割成18份……那样的西伯侯侯国,对帝辛真没有丝毫压力了。
  至于姬昌能不能看出推恩令的真实含义?能,肯定可以!别说姬昌了,这政令推广出去,只要精明一些的诸侯或诸侯麾下卿士,都能看出来。
  但看出来又如何?
  帝辛这个大王是纯粹的一番好意啊,你看,朕是不忍你死后,那些没能继承侯国的儿子受苦受罪,被继承侯国的兄弟打压啊,现在全部领实权,包括行政权和军权,都分一份……
  妥妥的为你好!
  这政令,即便姬昌心理腻歪,能继承诸侯之位的嫡长子伯邑考不爽,剩余的姬发、姬旦等儿子,又有几个会不动心?封神故事里,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是死在纣王手里的。
  但历史上可不是,历史上一说伯邑考早夭,另一说姬昌不喜,中途废了伯邑考这个嫡长子,传位给姬发的。
  这个融合位面,到现在连杜兴也明白了很多事,比如历史上真正存在于商周交接期的人物,其性格原型全是以史为本,他们性格行为命运,基本参考历史,然后增加一些封神故事里的能力。
  只有历史上不存在的虚幻人物,才是和演绎神话故事一样。
  因此,这里的帝辛行为模式和历史一样,却也有神话里托梁换柱的伟力,比霸王还猛的多,西伯侯姬昌行为模式和历史一样,却有着神话里卜卦的能力。
  既然以史为本,西伯侯家的长子伯邑考,当然不可能死在纣王手里了,现在也没早夭,更还没有被姬昌废掉,妥妥的嫡长子世子。
  只可惜这个伯邑考,很孝顺性格也很好,和一群弟弟关系也不错,但他能力很渣,姬昌18子里,只有次子姬发,这未来的周武王,还有四子姬旦这未来的周公,才是姬昌的左膀右臂,西伯侯府下一代的栋梁。
  不管是不是因为伯邑考太无能,姬昌才会在后面废掉他传位姬发,现在这些不是还没发生么?
  帝辛的推恩令只要传到了西岐,屁股想也知道,姬昌那一群儿子会是什么反应,不说姬发姬旦这两个超级大牛,却没有继承权的儿子会怎么想了,另外一票既没能力也没资格的纨绔儿子们,估计都会狂欢起来,然后天天催着各自的母亲去让姬昌真正推行推恩令吧。
  汉朝时,推恩令能真正实施,无非也是一个个诸侯王扛不住自家爱妾和儿子们的哀求罢了。
  男人,不管有多么雄才伟略,大部分还是有着一定的缺陷的,比如偏爱幼子、哪怕幼子没能力,再如偏爱一些宠妾?姬昌那么能生,帝辛就不信他没有几个特别宠爱的侍妾和幼子。
  越想越激动,帝辛拍着大腿笑道,“爱卿稍等,我马上让人传令,在西岐推行推恩令。”
  “还有……”
  感受着帝辛越来越激动的情绪,杜兴也急忙插口打断了这位大王,“大王,之前咱们探讨的改革措施有很多,针对方方面面百行百业,但大王要记住,这种事急不来,太急了,好政策反而会产生一连串恶果。”
  “我们必须慎重,西岐实力越来越强,推恩令这软刀子可以先用一下,但在商国内必须一步步来,有大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先例在,我们先把科举试探着提出来就行了,其他的,必须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