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曾国藩日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个马新贻,也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新派人物,被慈禧寄予了厚望。
既然如此的话,怎么后来洋务运动,没听见这马新贻有什么动静呢?
这是因为马新贻被刺杀了,死人只有土务,没法子洋务了。
后来的曾国藩,还得为马新贻被刺一案,再费心神。
(7)本章事件补
本章所涉曾国藩纪事年谱: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曾国藩57岁。
正月初六日(2月10日),由周口启行赴徐州。
正月十一日(2月15日)李鸿章被授湖广总督,李瀚章调任江苏巡抚,置理湖广总督。
正月十五日(2月19日)曾国藩抵徐州。
正月十八日(2月22日),左宗棠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专任进剿西捻事宜。
正月十九日(2月23日)接两江总督、通商事务大臣关防及两淮盐政印信。
正月:刘铭传部与鲍超在湖北尹隆河约期进攻捻军,刘名传先期赴敌,欲邀首功,几被捻军歼灭。鲍超率军赶到,将其救出。事后刘铭传反责备鲍超延误约期,李鸿章亦左袒刘铭传。鲍超负气离营,请求回籍养病。不久霆军亦遣散。
二月初三日(3月8日),李鸿章由徐州移驻周口。
二月十六日(3月21日),曾国藩自徐州启行,返江宁。
二月十八日(3月23日),新湘军彭毓橘部,在湖北黄州遇东捻,彭毓橘与多数营官尽死,曾国荃的新湘军破产。
三月初六日(4月10日),曾国藩抵江宁,还驻两江总督衙门。
五月初九日(6月10日),补授体仁阁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任。
五月:东捻军破运河堤墙东去,活动于青州一带。
六月:东捻军越胶莱河,入山东半岛。李鸿章集数省之力,兴办胶莱河防。
七月:东捻军由北端河口附近破胶莱河防西去,转战于鲁南、苏北一带。
十月十七日(11月12日)湖北巡抚曾国荃告病开缺回籍。
十月,东捻军骁将任化邦被淮军刺杀,军势陡转。
十一月初四日(11月29日),直隶总督刘长佑革职,文华殿大学士官文署理直隶总督。
十一月二十二日(12月17日),西捻军闻东捻军作战失利,由陕西宜川渡黄河东返。
十一月:东捻军在山东寿光被围,损耗数万人,赖文光带少数部队突围,南走江苏。
十二月初十日(1868年1月4日),赖文光在扬州被俘,数日后死,东捻军宣告失败。
十二月二十二日(1868年1月16日),因追剿捻军有功,赏云骑尉世职。
第十九章:同治七年:颠狂的理性前夜
(1)洋干部浦安臣
正月初二日,米利坚人蒲安臣来拜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一次。出门拜客数十家,惟黄军门及湖南会馆一会,午初归。习字一张,阅苏诗七古。坐见之客二次。中饭后,米利坚人浦安臣来拜。本有京充公使五六年,今将回国,皇上又派令至外国出使,与军机章京志刚等同使英法等国,将由上海来此一见,坐半时许。又立见之客一次,坐见者一次。阅本日文件,校对苏诗七古十六叶。傍夕与纪泽一谈。夜核批札稿簿,倦甚。二更后,温《古文·传志类》。三点睡,五更醒,亦佳眠也。
浦安臣,他终来了。
浦安臣,1820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起初是位律师,后改行进入政界,是美国总统林肯的好朋友,反对奴隶制最得力的鼓吹者。林肯做了美国总统之后,就替他安排了驻奥匈公使的优差。不提防奥国坚决反对浦安臣就任,因为他支持奥国的独立份子。一时间浦安臣没地方落脚,林肯突发机智,冷不防把浦安臣安排到中国来了。
到了中国之后,可怜的浦安臣两眼一抹黑,被中国的各级领导戏弄玩耍,他自己也不知道。比如说,清帝国为了羞辱洋人,故意将接待夷人的总理衙门搞得破破烂烂,请这些洋人食饭也是最简单的饭菜,可是浦安臣和他15岁的儿子小沃尔特却不知道自己受辱了,居然还吃得满嘴流油,热泪盈眶,曰:所有这些都让我对中国更加充满好感。
浦安臣的呆瓜,让恭亲王等议政大臣,顿时生出好感。为戏弄这个呆瓜而感觉到不好意思。
这段时间,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对大清帝国文化侵略最激烈的时期。掌控了中国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不停的劝说恭亲王派使臣出国,看看外国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可当时有一种民意,认为举凡出洋去海外的,铁定汉奸百分百,许多人就象篓子里的螃蟹,自己闭着眼睛不看世界,也不允许别人看,谁看谁就是汉奸。
恭亲王找了许多部属,可一说出国的事,部属们立即表态:杀头可以,满门抄斩可以,但要出海当使者,被人骂为汉奸,这事打死也不干。最后恭亲王急了,干脆不讲道理了,强迫赫德海关衙门的秘书斌椿,必须出国,不出就满门抄斩,出国的话连升三级。
于是中国第一个官方派出的使者,斌椿嚎淘大哭着踏上了出洋之旅,由两个美国人带着他走伦敦、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圣彼德堡、柏林,布鲁塞尔、巴黎……这一路旅程,堪称是斌椿勇斗洋鬼子的惊险之旅,他走到哪里,就和带着他的美国人吵到哪里,对蛮夷洋人的奇异风俗表示了深恶痛绝,尤其是洋人中男人不留辨子,女人不缠小脚,没有皇帝,不需要磕头,这怪事看得斌椿怒不可竭,无法容忍,就强烈打报告要求回来,他宁肯跪着死在皇帝的脚下,也决不容忍自己活着而站起来。
斌椿的表现,获得了国内爱国界人士的一致肯首。恭亲王再想忽悠谁出国去看世界,那可就难了。
这时候恭亲王忽发奇想,干脆聘请憨瓜浦安臣,让这个美国人出任中国出洋使臣,由这个美国佬扛着黄龙旗,把大清帝国热爱和平的种子,撒向全世界。浦安臣恰好刚刚被美国政府开革,闻讯大喜,立即接受了任命。
由是美国人浦安臣扛着黄龙旗出发了,他先到美国,代表大清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相互准许对方学生入学,不干预中国的内政等内容。但不解何故,史学界有些人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些条约都是卖国条约,都是辱华的,不晓得辱在哪里。
此后浦安臣代表大清帝国,分别走访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德国、俄国等,把友谊和种子撒向四方,却不料他走到俄国,竟然一病不起,病死于俄罗斯。消息传回国内,圣上及两宫震惊,高度评价了浦安臣对中国的外交贡献,赐银一万两,在美国举行了盛大规模的葬礼,当时黄龙旗与美国的星条旗相映生辉,看得美国佬目瞪口呆。
这就是清国所聘请的洋干部浦安臣的故事,两年而后,浦安臣将殉职于俄国。可是这个美国佬哪里晓得这些?他兀知兴致勃勃,来找曾国藩摆龙门阵。而曾国藩呢,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再去下关回访浦安臣:
正月初三日,至下关洋人船上回拜蒲安臣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一次。旋出门至下关洋人船上回拜浦安臣,坐良久。渠令水、陆兵操演,请余阅看。午初起行,进城拜李稚荃,因留便饭,观渠厂中制造各器之所,饭后回署,往返约五十里,未正归。坐见之客二次。习字一纸,写对联四付。傍夕小坐。夜核批札各簿,二更后朗诵《古文·情韵之属》。三点睡,五更醒。近日常得美睡,或体气稍佳耶!
(2)世家之弊
正月十七日,吾家子侄辈须力戒其骄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立见者三次,坐见者二次。习字一纸,核对各摺片。专差发年终密考等摺。围棋二局。阅苏诗七律十二叶。午正出门,拜客三家。至竹如处一谈,至春织造处赴宴,申正。阅本日文件。至幕府一谈。摺差自京归,接京信多件。阅十二月邸钞,核批稿各簿。四点睡,三更成寐,四更未醒。是日阅张清恪之子张懿敬公师载所辑《课子随笔》,皆节钞古人家训名言。大约兴家之道,不外内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谨等事。败家则反是。夜接周中堂之子方翕谢余致博仪之言,则别字甚多,字迹恶劣不堪。大抵门客为之,主人全未寓目。闻周少君平日眼孔甚高,口好雌黄,而丧事潦草如此,殊为可叹!盖达宫之子弟,听惯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爻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因周少君之荒谬不堪,既以面谕纪泽,又详记之于此。
这一段日记,说的是世家子弟最容易犯的毛病。
所谓的世家子弟,是指父母乃至上一代人,已经走上了成功的颠峰,这时候家里往来者,无一不是不凡之辈,但却小心翼翼,不敢高声。而世家子弟日常所见,耳边所闻,尽是最高格调的场面与见识,所谓听惯了议论,见惯了大排场,从而养成了一种不凡的眼力,轻易小事不会放在眼里。
但曾国藩提醒说:世上的事,你看到是容易的,可如果你想做到,却恐怕不容易。世家子弟日常所见都是做事的顶尖高手,做事的顶极手腕,见识是有了,但这个见识徜不是出自他自己的脑子,这些东西,看与不看没什么两样。
所以世家子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错把别人的当自己的,错把看到的当成做到的。
前一个错误,错把别人当自己的,就是错把父母的本事,当成自己的本事,只见到别人对自己唯唯诺诺,就习惯了自己高高在上。却不知这一切只是自己投胎精准度比较的高,与自己的能力没得丝毫关系。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够苦心刻砺,养自己的本事,那么等日后一旦背倚的冰山消融,倒霉苦难的日子就该来临了。
第二个错误,错把别人的当自己的。这个错误不唯是世家子弟容易犯,举凡一个人的人生事业没有成就者,多是犯了这个毛病。这种人莫名其妙的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习惯于对别人指手划脚,老是拿自己当领导干部。这种人潜意识的观念是,不管别人干活干得多么苦,只要自己站在一边指点一番,最不济也能够获得个智力上的优势,就好像自己比别人更高明。却不知道这世上唯一的智慧就是踏实做好自己的事,你自己没有事业,只知道在别人家指手划脚,别人的收成是不可能归你的,等到最终一无所获之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但是曾国藩没有提到的是:世家子弟沾染上世家毛病,倒也是情理中事,他们毕竟还有父母打下来的基业可供挥霍。而平民子弟却沾染上世家的毛病,那可就没救了。
(3)寄望后人之守成
正月二十九日,吾家后辈之兴衰,关键在纪鸿、纪瑞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三次,立见者一次。习字一纸,围棋二局。校杜诗至未正止,仅校十叶,批识稍多。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接沅弟信,知纪官侄于正月初九日申刻生子,欣慰之至。吾兄弟共得五孙,丁口渐盛。只望儿侄辈读书,少有所成,将来孙辈看作榜样,便是世家好气象。若儿侄辈不能发奋用功,文理不通,则榜样太坏,将来孙辈断难成立。此中关键全在纪鸿、纪瑞二人。吾家后辈之兴衰,视此二人为转移也。申刻写对联九付。至后园一览。连日将园中瓦砾再挑子山上,渐增高矣。傍夕小坐。夜核批稿各簿。二更后核水师补缺一案。三点睡,三更后成寐。
在这里,曾国藩提到的曾氏之后,曾纪鸿是自己家的二儿子,娶的是淮扬海道郭沛霖的女儿郭筠。曾纪瑞则是老九曾国荃的大儿子。曾国藩认为,将来的曾氏还能不能够立得住脚,看就看这俩孩子的出息了。
这里有个缘故,曾国藩生下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但第一个儿子曾桢第早夭,所以只剩下曾纪泽、曾纪鸿兄弟。
先说老大曾纪泽,这孩子性情淡泊,心静宽和,子曰诗云搞不大明白,倒是把数学研究得明明白白。可在那年月研究数学是没用的,所以曾纪泽最终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但这孩子却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得以外放欧欧洲,接替被爱国群众骂为汉奸的郭嵩焘,出任了第二任清国驻英法大使。
现在谁家孩子出任了驻英法大使,父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可当时却不是这样,总之曾纪泽虽然未被爱国群众骂为汉奸,但却已经贴到了汉奸的门槛上,稍不留神,就会跌入汉奸堆中,从此不耻于人类。幸好曾纪泽运气好,赶上了中俄谈判,原本是清国居于弱势,却被他据理力争,硬是扳回一局。国人惊愕之际,奔走相告,视曾纪泽为能员一名,也就是干活还行的意思,但仍然不被广大群众看好。
大宝曾纪泽这就算废了,全看二宝曾纪鸿的了。
这曾纪鸿却硬是给曾家长脸,十五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当时曾国藩激动的哇哇直叫,立即奖励了曾纪鸿的塾师两百两银子,这相当于塾师两年的薪水。
要知道,那年月考秀才,压力是非常之大的。乡试贡院,一个考生一间小号房,三场考试共九天,考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间小黑屋子里,许多考生考到一半,就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当场崩溃了。而曾纪鸿能顶住这强大的压力,硬是不崩溃,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这么看起来,曾纪鸿好像有戏。
但曾国藩的心中,却并不想让曾纪鸿也像自己这样,做到自己这一步太难了,付出的代价,也太过于惨重了。曾国藩希望的是,曾纪鸿能够守住学业和家业,把这两个守住,慢慢的养上几代人,等曾家更优秀的后世子弟出现,足矣。
把曾老九的大儿子和曾纪鸿相提并列,曾国藩就是这个意思。自己这一辈人走得太高,已经让下一代很难为继,所以下一代人不需要开创,最重要的是守成,只要曾家人不沾染上卑劣的习风,未来就还会有机会。
(4)私有的智慧
二月初四日
早饭后清理文件。唐鹤九来一谈。习字一纸。围棋二局。批校五、七古,至未正止,共二十叶。中饭后阅本日文件。至幕府与子密及贞斋等一谈。申正写对联七付。傍夕小坐。夜核批稿各簿,核水师补缺一案,粗毕。二更后阅白香山闲适诗。四点睡,天气奇寒,尚得佳眠。夜间阅苏诗,有二语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余为广之云: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兼此四者,则胸次广大,含天下之至乐矣。
这是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心灵物语: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这种境界已经成为了广众的共识,哪怕一个不读书的人,听了这几句话,也会假装很深沉的点头,表示自己很淡泊,很哲理。
实际上,这几句话,至少蕴含着五层以上的逻辑扣,是哲人以一生的苦血,提炼出来的。这是属于哲人自己的智慧,与公众丝毫不搭界。
我们随便任取一条,譬如治生不求富,你以为自己淡泊吗?你以为自己哲理吗?你以自己家里没多少钱而自豪吗?可是你孩子上学,学校要收取高额的赞助费,你咋个办?你要买房,房价却飙飞猛长,你挣三辈子的钱,也买不起一套房,你咋个整?就算是这些问题全都解决了,你妻子想要一粒超大号的裸钻,你给不给买?曾国藩一家算是走到了孤极了,可是他妻子欧阳氏,也曾打了一只纯金的耳挖勺,后来这只耳挖勺丢了,欧阳夫人哭了好多天。单说治生不求富这一层,你不走到人生的极致,不经历诸多的苦难磨折,根本就不知道是在说什么。
曾氏的任何一条智慧心得,都是他老人家一生的苦心积沥,他说得简单,但每句之中,都积蕴着他人生的艰难历程,缺少了这些,就不足以构成智慧本身。
所以,世上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获得曾国藩的智慧,我们只能是以曾氏的品行与事功为感召,经由自己的人生奋斗,积淀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那时候我们再来说这几句话,字字句句,都是自己的,那才是智慧本身。
(5)常怀感恩之心
二月十五日,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未黎明,至大程子祠主祭,祭毕回署。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二次,雪琴坐甚久。习字一纸,围棋二局。批校杜诗至未正毕,凡十二叶。中饭后清理文件。至后园一览。写对联五付,挂屏二幅,约二百字。申正核批稿各簿。傍夕小睡。夜核订水师未尽事宜一条。将本辕人员斟酌补缺毕。二更后核信稿各件。心绪憧憧,如有所失。念人生苦不知足,方望溪谓汉文帝之终身,常若自觉不胜天子之任者,最为善形容古人心曲。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作,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此念愿刻刻凛之。三点睡,通夕不甚成寐。
这里说的,是一种感恩之心。
一个人,珍视生命的幸福历程,把每一次际遇,每一次相逢,甚至每一餐,每一饭,都念机缘不易,因而常怀感恩之心。这样的人,就会珍重自己的生命,珍重每一天、每一事的际遇。对家人,对朋友的每一次付出,都感其不易,真诚回报,才能够营造一个快乐的生存氛围,营造一个尊重别人,也自我尊重的外部环境。
如果缺失了感恩之心,总觉得所有人都欠自己的,总觉得这世道处处不公平,不公正,心里充满了愤怒与怨气。这样的人生态度,必然是生活在愤怒的烈焰之中,为激愤之火,灼烧得自己心灵枯竭,日夜不宁。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对这世界怀有感恩之心,什么样的人,又总是对这世界充满了仇恨与怨怼呢?
这取决于每一个人对这世界的思考,说清楚了也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你是谁?你是上帝吗?你是人人都需要为你无限付出的宝贝吗?你是这世界上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吗?这世上的人,相互之间如何彼此看待?什么样的人会获得尊重?什么样的行为又能够嬴得众誉?获得称誉之人,会永远居于成功之颠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如果不是这样,又是为什么?
或许你会说,我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不,你的大脑肯定是考虑过,你现在就依奉你大脑的思考结果而行动。你怎么样行动并不重要,重要是你为什么会这样做。感恩之念又或是怨怼之心,都是缘自于你对于自己、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思考结果。如果你知道你是怎样思考的,就踏上了了解自我的第一步。
(6)疯狂的幕府
二月二十日,闻李眉生之堂兄石兰因梦魇而死
早饭清理文件。坐见之客二次,立见者一次,衙门期也。旋与印渠、雪琴一谈。习字一纸。围棋二局。午刻与印渠久谈,渠告辞回籍矣。又坐见之客一次,批校杜诗七叶,至申初始毕。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坐见之客一次。闻李眉生之堂兄号石兰者,于舟次梦魇,百呼不醒,竟于次日午刻死去,亦异闻也。写对联十付,挂屏一幅。至后园久览。剃头一次。傍夕小睡。夜核批稿各簿。与纪泽、雪琴先后一谈。二更后拟改摺稿,经营半晌而不果。三点睡,三更后成寐,五更醒。是日晴霁,稍以为慰。
正好端端的思考着人生,曾国藩又猛可的八卦一次,爆出猛料。
日记中提到的李眉生,叫李鸿裔,乃当时有名的书法大家。他和曾国藩的关系,居处于半幕府半朋友之间,经常出入于曾国藩的幕府之中,参与一些具体事情的策划。这篇日记说的是,李鸿裔的表哥做恶梦,在梦里被活活吓死了。
现在不能不提一下曾国藩的幕府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伙人的存在置若罔闻,是因为我们缺乏有关幕府更详尽的资料。但从曾氏的日记中看来,曾氏的幕府之中,至少有一百多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的研究现代科学,有的琢磨古典诗文,有的懂财务,有的搞刑名,各司其职,杂章错陈。
这种东西思想的交汇融合,注定了曾国藩的幕府,带有极强的研究特色,又因为两家的研究方法异同,说曾国藩的幕府好似一家可怕的疯人院,这也绝不是夸张。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此前的日记。
其实我们不想说这件事的,可是曾国藩这厮屡次三番,搞些奇奇怪怪的名堂,象什么李眉生的表哥做了个恶梦,结果在梦里被活活吓死了这种怪事,他记得太多,理由是增广异闻。怪事太多了,我们再不提就说不过去了。
说是同治四年十一月的时候,曾国藩幕府中有个幕友向伯常,因为小便不通,活活憋死了。猜猜曾国藩这厮干了些什么?
他聚集了幕府中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及财务、司法各种人员,群策群力,开会研讨如何救活向伯常: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早起,见向伯常病已垂危,四肢及身腹俱已冰冷,万无生理,为之料理后事。自辰至未幸不气绝,旋有人言以水银吃入前阴玉茎之内,可将管内残精败血消化,并可引出小便,或者起死回生云云。诸友因试为之,既将水银吹入,则伯常尚能大声叫呼,一息奄奄,而声音忽粗,众喜其有生机矣。又悬赏募人含其玉茎而吸之,始出血丝,继出如米如沙者数十颗,继出如脓,惟尚未吸出小便。然身体冰冷一日,忽能回暧矣;眼闭一日,忽能开目微视矣;牙关紧闭一日,忽能吞药矣。众皆欣讶,似有回生之望。伯常之病,由于梦遗太久,一旦病发,癃闭七日不能小便,遂至如此。向使早数日知水银吹入之法,募人将管中结塞诸物吸出,固非不起之症也,聊记于此,以广异闻。早饭后清理文件,围棋二局,李昭庆来一坐,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围棋二局,核批札稿数件,馀皆与幕友谈病事。夜核水师章程,二更三点睡,竟夕不能成寐。
看看曾国藩的幕府,象不象个疯人院?幕友向伯常小便不通,肾中毒而死,这伙怪人竟然逮住向伯常的阴茎,胡乱吸吮一气,又把向伯常生生弄活了。次日又把向伯常给弄死了。你可以想象一群白胡子老家伙,围着向伯常的病榻争吵不休的模样,那简直是比恶梦还要可怕三分的场景。
曾国藩率领他的幕府,就是这样在科学的道路上敢于胡闹,瞎搞一气。这又有一个说法,叫做理性前夜的颠狂,意思是说,正儿八经的科学,就是通过这种瞎胡闹的途径,慢慢找到路子的。曾国藩他们之所以疯成这样,是因为他们距离科学太远,但是他们知道他们必须开始。
(7)李鸿章巧取地球仪
三月十二日,悔余好以俭教人而自家不能俭
早饭后清理文件,习字一纸。出门拜省三、作梅、竹如三家,皆会晤久谈,午初二刻归。阅太白诗五叶。阅棋一局。中饭后阅本日文件。见客一次。至幕府一谈。旋坐睡片刻。申正剃头一次。旋写对联七付。至后园一览。余盖屋三间,本为摆设地球之用,不料工料过于坚致,檐过于深,费钱太多,而地球仍将黑暗不能明朗,心为悔慊。余好以俭字教人,而自家实不能俭。傍夕与纪泽谈,令其将内银钱所帐目经理,认真讲求俭、约之法。夜核批稿各簿。二更后阅《乐府诗集》。三点睡。
这篇日记说,曾国藩专门建筑了一间屋子,有来放置科学家方子恺制造的地球仪。但因为图纸设计的失误,屋子建筑的成本很高,但光线却是非常阴暗,地球仪放进去也未必能看清楚。
但最终,地球仪还是成功的放了进去:
四月初八日,将地球移入新屋
早饭后至城隍庙步祷。归,坐见之客三次,立见者一次。清理文件,习字一纸。围棋二局。已正,陈作梅来一谈,又坐见之客一次,立见者一次。午刻校白香山七古,中饭后粗毕。阅本日文件。未正,李筱泉来久坐,至酉初始去。说话太多,不能治事,至后园一览。新屋三间已成,将地球移入其中。夜核批稿各簿。二更后,核信稿一件,约改三百字。
可就是这颗地球仪安置好了后,不到半年时间,曾国藩就奉旨进京了。他前脚刚刚离开,弟子李鸿章就跑了来,假装问候师母欧阳氏,说是要去看看地球仪。等他看到之后,他就对欧阳氏说:师母啊,这间屋子太暗了,我家有间大屋子,光线非常明亮,师母你看咱们把地球仪搬我家去如何?
哎哟,这孩子想骗老师的地球仪。这么大的事,欧阳夫人不敢做主,就写信告诉了曾国藩。当时曾国藩看了信,气得牙疼,说:李鸿章这孩子,心眼大大的坏啦,竟然要骗老师的地球仪……不过呢,现在李鸿章平定了捻乱,正值顺风顺水的时候,而且以后我老了,这天下最牛气的人,就是他李鸿章了。我要是不把地球仪给他,以后他翻了脸皮,欺负我家儿子可咋办?
惹不起这个坏学生啊,就把地球仪送给他吧。
于是这个地球仪,就被李鸿章扛走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8)半瓶子评价法则
三月二十五日,善学者于古人之书须虚心涵咏
早饭后,坐见之客二次,衙门期也。旋清理文件,习字一纸。围棋二局,阅太白诗至未初止,批校十一叶。午刻,立见之客一次,坐见者一次。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小睡片刻。申正写对联七付。至后园一览。核批稿各簿,核信稿一件。傍夕小睡。夜将金陵一军奏案摘录。二更四点睡,三更后成寐。是夜与纪泽论为学之道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惟堂上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今之讲理学者,动好评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壁如文理不通之童生而令衡阅乡试,会试之卷,所定甲乙岂有当哉?善学者于古人之书,一一虚心涵咏,而不狂妄加评焉,斯可矣。
有句话说:我虽然不会下蛋,但我就知道蛋的好坏。
这句话,主要用在抬杠场合,意思是说,我虽然什么也不懂,但就是敢骂你没水平。我跑得没有刘翔快,但敢骂刘翔没拿到金牌,难道不可以吗?我唱得比破锣还难听,敢对台上的歌手喝倒采,难道不可以吗?
曾国藩说:如果你想这辈子没什么出息,混一天算一天,那你想骂就骂吧。但如果你还想让自己的人生,有点起色,那你就不应该骂,而且要对所有稍有成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