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全能大明星-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三国演义里面有不少都是改编,有一些还是杜撰,像貂蝉这个人,历史当中就没有。可是,莫白天才的地方也在于此。不管是改编还是杜撰,莫白都能很好的将剧情与正史相结合。这种三分虚,七分实的写法,如果陆群不是对三国有着无比深厚的研究,他还真的以为《三国演义》写的就是历史。但谁又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
特别是这一场官渡之战,与正史里面写的官渡之战又不一样。
正史里面介绍官渡之战更多的是介绍两方的兵力情况,装备优劣。
这也是大都数历史研究者对于历史战役的分析方法。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为客观的分析这两场战役。
可是,在三国演义里,莫白却用另一种思路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解读。
正如他的学生所说,官渡之战的胜负不在于经济,也不在于兵力,而在于人。
这个人不仅仅是两方的首脑,也关系到依附于首脑的那一些谋士。
同样,影响战役胜负的,还有身在第一线的大将。
像关羽,张辽这一些大将,基本上对手绝对讨不到好处。
虽然以屈屈个人力量来分析整个战役看起来有一些不严谨,但是,三国演义却完美的构造了他的世界观。在这一个世界观里,你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哪怕这个解释与正史里的不一样,但他却无比的有逻辑性。更为难得的是,这样的解释更为深入人心,更为让读者接受。
“各位教授,我发现了一部奇书。”
无比激动的陆群在燕大教授群里向大声吼了一句。
“陆教授,今天怎么了,打鸡血了,这么激动?”
“是呀,陆教授,什么情况,发现什么奇书了。”
“不激动不行呀,大家可以去看看莫白最新的作品,三国演义,太厉害了。我陆某平生没服过谁,这莫白我算是服了。”
是的。
虽然三国演义这才刚刚写到五分之一的内容,但陆群可以肯定。按这样的写法,三国演义绝对不输于《西游记》。
“哇噻,陆教授可是很少服人呀,看来莫白的三国演义必需看一看了。”
“确实应该看一下,莫白好逮也是西游记的作者,没想到他写新书了,我也看一下。”
“既然陆教授推荐,想必莫白的新作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同看。”
在陆群的推荐之下,一众教授也跟着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没过多久,与陆群一样,燕大教授群里已经爆炸。
“我的天,陆教授,你太牛逼了,三国演义果然是一大奇书。”
“那莫白的脑洞是什么做的,竟然能将三国这么复杂的一个历史写成小说。而且,写得还如此的精彩。”
“岂止是精彩呀,当看到曹操与刘备青梅煮海话英雄时,我都忍不住叫了起来。这样的改编太传神了,我相信这一桥段读者看到之后,一辈都不会忘记。”
“大师果然是大师,之前一直觉得这家伙太恶搞,现在一看,哪怕人家闹着玩也比我们这一些研究了一辈子历史的家伙强多了。”
“别说了,我已经注册了起点帐号,赶紧叫莫白更新一章。”
“我也要催一下,写得太好看了,好想看后面的剧情。”
一众教授的眼光何其之毒。
之前没有看到《三国演义》那还罢了,如今看到,哪能就此罢手。一时之间,一众教授纷纷注册起点帐号,狂喊莫白更新。有的教授更是性情中人,直接一个盟主上去催更。
不仅如此,他们在起点催更结束之后,他们还在自己的个人微博里进行了推荐。
“强推推荐一部神作,三国演义。”
“老头子我是服了,三国演义,秒杀东周列国志。”
“三国演义绝对能与西游记平起平座,不服来辨。”
当然,事实上不用这一些老教授的推荐,三国演义已经展现了他的锋芒。
虽然开始的时候三国演义并不是特别令人注目,但当三国演义写完官渡之战之后,万千书友却是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推荐。
在这里面,有一些是普通书友。
在这里面,也有一些是历史小说爱好者。
在这里面,有一些是普通上班族。
在这里面,同样有社会精英。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不不。
除了这一些精英之外,连一些公务员,不少官员亦注意到了三国演义。
一次人民日报采访,一位市长竟然向大众推荐了《三国演义》,一时引为观注。
“之前有媒体问西游记是不是莫白的最高峰,莫白摇头否认。但很多人都觉得,西游记一定是莫白的最高峰。因为能写出如此巅峰之作的作者,他再也难以有天赋写出第二部与其媲美的作品。但现在,莫白做到了。”
“现在说做到为时丧早,三国演义这才刚刚开始,后面若是写得太渣,怎么能与西游记相比。”
“渣吗,怎么可能?看看莫白前面写的,莫白不但对于历史熟悉于胸,更能巧妙的对正史进行改编,而且改编的内容又与正史稳合,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很多读者都说,看了三国演义,他差不多已经知道三国的历史了,尽管三国演义与正史有一些差距,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有如此笔力,我不相信后面会写得渣。而且,也肯定不会渣。”
“为什么这样说?”
“很简单,大家难道没发现吗,三国演义看起来是群戏,没有特定的主角,他谁都会写。但是,整个的小说更多的还是着重描写的是刘备这一方。莫白能将这一些配角写得如此的精彩,而真正主角刘备这一方,你觉得会差吗?”
“别说了,我只想让大白多更新一章。因为现在的刘备被曹操打得到处跑,太郁闷了,连儿子与两位夫人都丢了,这是要完的节奏。”
“不会的,刘备不可能完,历史当中他是蜀国的霸主。”
“又拿正史说事,我们还是说三国演义吧,现在刘备的情况很危险。”
各方读者在网上议论的沸沸扬扬。
此时剧情正说到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正好藤出手来灭掉刘备。
现在的刘备哪是曹操的对手,被曹操是一路追着打,狼狈不堪。
而这时,一位三国英雄出现,常山赵子龙。
银枪白马,赵子龙为救阿斗,七进七出……一身是胆,又一次震得无数读者侧夜难眠。
第921章 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里面不只是着重介绍了各方诸侯,同样,也着重笔墨介绍了一众大将。
最先介绍当然要属关羽。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自然是看得一众读者拍手撑好。
不过,关羽毕竟是关公,关公毕竟是在民间当上了神仙一样的人物。
关羽这么厉害,大家也觉得很正常。
可是,当常山赵子龙出场之后,这一份激动却是来得更为的猛烈。
“好一个常山赵子龙,没想到三国里面的大将竟然如此出彩。”
“我以为三国里面就关羽牛逼,没想到,还有赵云。”
“相比关羽,我更喜欢赵子龙,太男人了。”
“不只男人,而且赵子龙帅呀,又年轻,银枪白马,尼玛,放在现代秒杀所有美女。”
“作为妹纸的我已经被秒杀了,什么时候才能碰见我喜欢的赵子龙。”
“我我我。”
“你能七进七出吗?”
“当然,我还能十进十出,百进百出,千进千出。”
“尼玛,老污龟。”
当然,除了赵云之外,之前一直跟随刘备的张飞亦在此时令人眼前一亮。
在阻拦曹军追袭的时候,张飞为了断后,一人站于桥上大声一吼: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一战。这一吼,却是吓得曹军没有任何一人敢于上前。
“哇,张飞也这么猛。”
“牛逼呀,大白这笔力简直神了,虽然写的是历史,但却比看玄幻还爽。”
“没错。其实之前我不太喜欢张飞,之前总结得这家伙除了力气大之外没有别的用处,而且脾气还不怎么样。不过这一章张飞大声一吼,却是令我对张飞刮目相看。”
“别说了,三国演义这书绝对会成为神作。”
众人越看越是激动。
越是激动,众人对于三国演义越加是佩服。
剧情接着继续。
在曹操打赢官渡之战之后,真正的高潮一点一点儿的接近。
因刘备之前被各路诸侯打得只能逃跑,后来刘备一方终于明白自己这一块少了什么。
不错,是少了一位谋士。
于是,在遗憾错过了徐庶之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一幅《隆中对》,点出天下三分之势。
至此,刘备一方终于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开始慢慢的崛起。
虽然也一度被各方诸侯打得只能逃跑,但有诸葛亮在,各种危险总能化险为夷。
不过刘备虽然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占据了一点优势,但毕竟根基太浅,总是无处安身。
一路走来,仍然是处处被动。
只是天无绝人之路,在曹操威逼江东之时,诸葛亮的联吴抗魏的策略终于启动。
随后的剧情,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也是三国演义最为精彩的一战。
为了说服吴国与刘备联手,诸葛亮一人前往江东,舌战群儒。
三国历史当中无数英雄,无数豪杰,无数大将跃然于纸上。
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张飞,赵云,鲁肃,周瑜,孙权,吕蒙,黄盖,蒋干,大乔小乔……三国英雄在这一刻绽放了异样的光彩。
“我的天,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
“好大气,我现在才知道三国历史当中竟然发生了如此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没想到三国历史英雄竟然这么多,可笑,我一直都觉得三国很无聊。”
如果说之前一众读者被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给惊到了。
那么,赤壁之战的辉煌却是让所有的读者为之震撼。
这是三国历史当中最大的一场战役。
这也是三国历史当中英雄人物出现最多的一场战役。
当蜀吴联手用火攻的方式灭掉曹操80万大军之后,所有读者知道,天下已然三分。
“啊啊啊……这是我看过的最为精彩的小说,比西游记还精彩。”
“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国演义确实比西游记精彩。”
“不只是精彩,如果从学术上来说,他已经超过了陈寿的三国志。”
“之前很多人还说三国演义写得一般,现在有谁敢说的,站出来。”
虽然三国赤壁之战已经结束,但是,关于三国演义里的一切却是说也说不完。
在三国演义写完赤壁之战剧情之后,三国演义彻底暴发了他的威力。
“兄弟,你看了三国演义吗?”
“哥们,给你推荐一部小说,三国演义。”
“小伙子,听说三国演义写得很好,你能给我讲讲三国演义吗?”
办公室,书店,街头,咖啡馆,地铁,火车……你会看到,有无数人都在拜读着三国演义。
公园,小区,大伯大妈……这时亦是找了个空地,他们不在跳场舞了,他们找到了另一种娱乐方法。
啊,你说是什么?
说书。
对。
这一次,他们说的是三国演义。而且,三国演义不比西游记,三游记是胜在剧情精彩,但三国演义不只剧情精彩,而且更为的有学术性。哪怕单单是挑出一个人物,便有着无数的讨论。更何况三国演义里面众多英雄,几百位大将,无数的谋士,真要是研究起三国演义,恐怕是一年也研究不完。
事实上,已经有机构开始研究了。这个机构,便是大学校府。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讲的是三国演义。”
“是的,如果要真正的了解三国,必需看三国演义。”
“在讲三国演义之前,大家来说说,大家最为喜欢三国演义里面的哪位人物,为什么喜欢这位人物。”
“教授,我喜欢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授,我喜欢周瑜。”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了你也喜欢。”
“因为他老婆小乔很漂亮嘛。”
“那教授,我喜欢曹操。”
“曹操的老婆也很漂亮?”
“曹操的老婆不漂亮,但别人的老婆漂亮呀。”
“滚……”
是的。
大学校园里已经开启了三国演义的研究。
其实不只是大学校园,在民间,却是有更多的个人,团体,纷纷加入到了研究的阵营。
【我认为三国里面武力值最高的应该是吕布。】
【三国里最强的谋士不是诸葛亮,是郭嘉。】
【三国毒士贾诩表示不服。】
【论曹操:借你人头一用】
【论刘备:刘备真是表面上的那么道义吗?】
【刘备就是瘟神,依附谁,谁就倒霉。】
【要我来说,三国里面最厉害的是左慈。】
【他喵的,袁绍一手好牌竟然打得稀巴烂。】
【草船借箭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不小心。
原本大众无人问津的三国,却是掀起了一场三国热。
第922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场三国热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广,后世评价无不是暗暗称奇。
甚至,哪怕就是现在,三国演义已经是奇之又奇的一部奇书。
在三国演义成功的引起大众三国热现象之后,一个更为牛逼的新闻爆发出来。
三国演义被翻译成了英文,成功出海。
开始这个新闻出来的时候,大众对于这个新闻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
翻译成英文虽然也算是厉害,但莫白是谁,他的其他作品在国外早就卖得无比之火爆。
三国演义毕竟是太过于中国历史类的作品,一般来说,这样的作品哪怕是翻译成了英文,欧美的一些看客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最多东亚,东南亚这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大的,或许才会喜欢三国演义。
只是,这个新闻却是没有说全。
在不少人表示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时候,该新闻媒体再次暴光。原来这一次《三国演义》翻译成英文并不是为了打开英文市场,而是美国有一家高校要将《三国演义》当成是课外读本。
这个新闻可比之前牛发大了。
之前只不过是翻译成为英文,大家都知道,哪怕就是翻译成为了英文也没有太大市场。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
虽然这个市场也不大,但这却是美国高校的一次行动。
哪怕市场再不大,三国演义能进入美国教育书籍领域,亦是逆天级别。
只是,人们还没来得及兴奋,该新闻媒体又再一次暴料。
这一次暴料的内容是该高校的名字。
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是什么学校?
西点军校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军事学校。
更是全球最牛逼的军事学校。
这放在国内,任何一所高校在军事这一块都无法与西点军事学校相比。
“我的天,大白这是要火呀。”
“别感叹了,大白早就火了。”
“我知道,但我还是要感叹。”
“啊啊啊……大白要火啦,要火啦……”
哪怕大家都知道莫白已经牛得一塌糊涂,但三国演义进入西点高校课外读本一例,仍是将一众看客震得头皮发麻。
只是,当联想到三国演义里种种计谋,不少人亦是不由得点头。
“很正常,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他却不是随便写写的,这是依托于历史的改编,非常的有学术性。”
“不只非常的有学术性,而且非常的有军事意义。就拿赤壁之战来分析,仅仅只是一场战争,光是计谋就用得令人眼花缭乱。”
“连环技,反间计,苦肉计,激将计,借刀杀人,无中生有,瞒天过海……种种技谋简直堪称古代军事作战最巅峰之作。”
“所以西点军校这才会将三国演义例为他们的课外读品,哪怕现在三国演义还没有写完,但他们已经有一些等不及了。”
“可不是,妈蛋,这要是一大堆军事学校毕业的学生学会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技谋,那不得个个都成战神了。”
别以为这只是想当然。
虽然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古代那般打法以。
但是,现代战争同样讲究战术,特别是小规模作战的时候,更应该讲究战术。
能灵活运用三国演义里面的技谋,可达到神奇的效果。
正如赤壁之战,面对着曹操那一方80万大军,吴蜀仍然完成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这一些都是题外话。
三国演义自然是奇书当中的奇书。
奇书中的各种情节引起社会上的凡响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现在莫白需要做的,则是将三国演义连载下去。
没错。
赤壁之战并不是三国演义的结束。
赤壁之战的成功只是为天下三分打下了基础。
在吴蜀联合打败曹操之后,我们的打不死小强“刘备”终于谋得了一块小地盘,荆州。
虽然荆州原本是属于东吴的,但这时的刘备这一方也开始耍起了无赖。
是。
这是你的。
我承认。
可我承认,但我不还给你呀。
于是,孙刘两方便又因为荆州结下了仇恨。
虽然在诸葛亮一翻谋划,三气周瑜将周瑜气死,但也为后来的蜀国埋下了危机。
白驹过隙,吴蜀魏三国不断征战的时候,三国也渐渐将自己的地盘恐固。
但正如开头说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汉朝衰退令天下分东离西,三国的长久分开也令天下渐渐的走向了统一的道路。
不管是魏还是蜀,更或是东吴,他们都有志于一统天下。
但可惜,正如水镜先生说的一样,诸葛虽得其主,但却不得其时。
正所谓时事造英雄。
英雄哪怕再有千般厉害,不得其时,也终究难成霸业。
为了夺昔日之仇,吴国派吕蒙重夺荆州。
谁能想到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云长竟然会败走麦城,就此死去。
谁能想到吼出“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于我一战”的张飞竟然会被部下谋杀。
谁又能想到,哪怕是一身施行仁政的刘备,竟然也被陆逊火烧连营三百里,死在白帝城。
更又谁能想到,一代枭雄曹操竟然因为被术士“左慈”戏弄,进而头疼,最后也跟着挂掉。
哪怕就是智多进妖的诸葛,谁又能想到,命绝五丈原。
就算是长胜将军的赵云,也老死而去。
“唉,关羽死了,张飞死了,刘备也死了。”
“曹操死了,曹操的儿子死了,曹操的儿子的儿子也死了。”
“鲁肃死了,荀彧死了,连诸葛亮都死了。可怜,上天都没有给诸葛亮续命的机会,他还未完成先帝大业呢。”
越写到后面,众人越为的叹气。
曾经那一些光芒如星斗的英雄豪杰都命丧于历史的长流当中。
幸运的是,曾经分东离西的三国,至此归晋,天下一统。
这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也在莫白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诗词当中就此结束。
第923章 桃园一拜,恩义常在。桃园一拜,此生无憾
“三国演义竟然结束了。”
“突然发现,三国演义竟然是一部悲剧。”
“是呀,我也觉得,怎么说呢,历史呀,真是半点不由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好吧,的确是结束了。”
看到三国演义写着全书完,一众读者一边感慨,一边却是不由得红了眼框。
他们想念曹操。
他们想念赵云。
他们喜欢郭嘉。
他们也喜欢陆逊。
哪怕就是看起来是反角的司马,也有不少粉丝。
“好想再回味大气磅礴的三国历史呀。”
“我也是。”
“那怎么办,三国都结束了?”
“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
“我已经开了一部三国演义的同人,有喜欢的赶紧收藏。”
“尼玛,这广告……”
不得不说,这种一眼看上去就是广告的广告,在这一刻却令无数读者眼前一亮。
虽然不知道这家伙写的同人怎么样,但打着三国演义的名头,他们也是要去看的。
“哇,果然是三国同人。”
“不错,不错,竟然写现代人穿越到三国演义当中,哈哈,这个有趣。”
“尼玛,这是要灭蜀,灭吴,灭魏的节奏吗?”
三国演义造就了三国热。
在一众读者三国热情之下,哪怕这一些同人没有原著十分之一精彩,一众读者都很感兴趣。
特别是带着网文这种很有YY感的金手指,该广告一出,瞬间便吸引到了一群读者。
其他作者一看,尼玛,原来这也可以。
随即个个开坑。
“各位,各位,我也开了一部三国同人。”
“哈哈,我的也是,三国之霸主天下,一看名字就知道爽啦。”
“《重生之三国郭嘉》,是不是觉得郭嘉早死感到遗憾呢,来来来,来看我的小说,我的小说郭嘉绝对不是短命鬼。”
“《重生之三气诸葛亮》,周瑜一代英才竟然被诸葛气死了,我要气死诸葛亮先,喜欢的来个收藏。”
“我还是重生当曹操吧,啊,你说为啥,废话,我最为喜欢的就是汝之妻我养之。”
仅仅只是几天里间,起点中文网便瞬间涌出了几千部三国同人作品。
当然,也不是所有作者,读者在三国演义结束之后都开同人文。
不少在完全读了一遍三国演义的读者,纷纷都是长字万字长文的写出了三国演义读后感。
其中有一位读者更是将三国当中一系列英雄,谋士,大将,一人整理出了一句台词。
或者不能说是台词,这只是他的遗言。
毕竟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太多的英雄死亡,也有太多的谋士死得突然,连一句遗言也没有。
当然也有一些大将,就算是想留也想不了,直接就他人一刀斩下。
可是,不管他们是怎么死的,清高也好,失误也罢,这一些英雄在生前都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无比光辉的形象。
若是就这么死去,什么遗言也没有,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正如:孟获。
这位读者给孟获的遗言,那便是:【七纵之恩……来世再报了。】
不用这位读者解释,一众看客只是一看这一句台词心中便瞬间明悟。
孟获是南中首领,被诸葛亮派大军七擒七纵收服,从此再不叛乱。当然,这句话可不仅仅只是令人回想起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在这一句话的背后,却是令人止不住的感慨不止。细想一下,连一个蛮族首领都能懂得感恩回报,但在三国演义里面却不知道有多少三姓家奴的存在。
又如诸葛亮:【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不要说,众人一看便知道这一句出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这一篇表文不只是三国演义里有,在正史里面也有,是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写给蜀国刘备儿子阿斗的。当时阿斗已经接了刘备的班,成为蜀国后主,但阿斗却没有刘备聪颖,更喜欢听信小人谗言,哪怕就是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仍然对于阿斗念念不忘。
仅此一句话,众人便又是不自觉的红了眼框。诸葛亮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对蜀汉忠贞不二,诸葛亮对阿斗的关切与不放心,但是自己又要出征打仗又无可奈何,希望阿斗不要听信奸人所言,好好治理国家。真是为了蜀汉操心到死。
看到这里,不少读者情不自禁的又翻出了三国演义,念起了《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更有不少读者念着念着,却是能完整的将这一篇《出师表》给背了下来。
当然,三国演义里面令人红了眼框的可不仅仅只是诸葛亮。
哪怕就是一位看起来并没有诸葛亮出名,甚至出场戏份不多的武将,亦是令人动容。
【诸葛谨: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
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哥哥,但诸葛亮却是辅佐刘备,而诸葛谨却是辅佐孙权。两人虽然是兄弟,但却各为其主。
有一个成语叫做“生死不渝”,说的就是诸葛谨对于孙权的忠贞不移。
刘备讨吴时诸葛瑾身在南郡,当时有人进谗言诋毁诸葛瑾,称其与刘备互通信息,流言甚盛。陆逊上表力保诸葛瑾绝无此意。孙权回复说:“我和子瑜在一起很多年了,有生死不易的誓言。他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当初孔明出访吴国,我让子瑜留下他。子瑜对我说:‘弟弟已经跟随他人,义无二心。弟弟不会留下,就像我不会离去一样。’他的言行是如此英明。论世上君臣大义,我和子瑜,可以说是‘神交’了,不是旁人可以离间的。我已知你的心意,表函会再递交给子瑜,让他也了解你的良苦用心。”
诸葛谨,字子瑜。
诸葛谨碰上了一个名主,孙权也得到了一个良臣。只是可惜,古代君臣惺惺相惜的默契,和臣不负君、君不负臣的执着,今生恐怕再难伴君左右。但若有来世依旧愿意做你的臣,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真的有高山流水之意,士子家国情怀。
只是,三国君臣间也不尽然是这种高山流水之情。
比如【荀彧:主公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个被称为王佐之才的男人,却被自己的主公暗示赐死。很难相信,两人之前争霸天下之间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或许,以荀彧的智慧,不会不知道曹操有称帝之心。而曹操也早知荀彧忠于汉室,只是两人的几十年里,这个话题都被默契的避免了。他死了,死在了自己的执着和理想中。为守汉节,不惜吾命。
不过,身为霸主之一的曹操又是极为幸运的。
幸运的是,哪怕曹操有千般不是,但仍有一群为他负死的将士。
如典韦。
死后一句【主公,快走】,不知道擢中了多少人的泪点。
曹操霸占张济之妻引起张绣不满,触发了宛城之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