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全能大明星-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斩华雄的是孙坚。”
“没关系,我想以后说到谁灭了华雄,第一个大家就会想到是关羽。”
第917章 谋士郭嘉
这其实与YY小说一个道理。
谁能想到一个看起来平凡没有官职也没有什么兵马,名不经传的人武力值竟然这么高。
这就好像西游记在大闹天宫之前,谁能想到莫莫无闻的孙悟空竟然这么厉害一样。
亦或是谁能想到像莫白这样的逗逼,他本应该是抠脚大汉的存在,竟然还是无双大国士!!!
更不用说,温酒斩华雄以戏曲性的元素向读者缓缓说来,这份爽感简直是一波接着一波。
“爽。”
“看得好爽。”
三国里面关公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
不只是三国,哪怕就是现实当中关公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人物。
或者不能说是人物,应该说是神仙。
因为关公太过于厉害,千百年来关公的形象一跃化神,成为了忠义勇猛的代名词。
可是,就算人们平时知道关公很厉害,但到底有多厉害,抱歉,大家不知道。
哪怕就是对于历史有研究的,也未必能说得这么详细。
正史当中关公只是一位大将,但这个大将的具体实力,都是通过战役表现出来的。
虽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是一场战役,但这种战役更倾象于个人的武力值。
两方大将上前叫阵,关羽一出,瞬间人头落地。
这种英勇的形象瞬间便让大家对于关羽记忆犹深。
“大白的笔力是越来越厉害了,三言两语就将一个人物角色刻画的活灵活现。”
“嗯,别忘了,之前还有一个曹操,也是用一句话的功夫,曹操的枭雄特质便被刻画出来了。”
一本书好不好,人物犹其重要。
很多作品虽然写得精彩,但看过之后,很快就忘了。
因为这一些作品没有很好的刻画出人物。
三国演义纵然现在还仅仅只是开始,但曹操与关公的角色恐怕一众读者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或许,一众读者可能不知道,三国演义可不仅仅只是塑造了这么两个令人印像深刻的角色。
在关羽怒斩华雄之后,另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再次登场。
这个角色,正是吕布。
其实吕布已经在之前几章登场过了。
不过前几章只是稍微介绍了一下吕布这个人,大家对于吕布并不是特别了解。
但是,在这一章里,吕布却是成为了最为出彩的一个。
如果说华雄是武力值很高的大将,那么,吕布简直就是武神。
是的。
在三国里面,基本上没有人是吕布的对手。
哪怕就是关羽,不,刘关张联手,也堪堪与吕布战平。
于是,这一场戏又有了一个名头,叫做:三英战吕布。
三英指的是刘关张。
这种写法不仅体现了刘关张,而且也着重表现了吕布的勇猛。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吕布人品有问题,总是反叛主公,也被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
但人品是一回事,人家武力值高也是另一回事。
“写得好。”
“越写越好看了。”
虽然一众读者看到现在仍分不清这本小说到底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反角?
或许“刘关张”这一边更为正面描写,但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也不管是正角还是反角,一众读者都看得津津有味。
三国演义继续更新。
在王允用貂蝉使美人计之后,吕布杀死了董卓。
接着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地盘,先后开战。
一路自然有各种精彩剧情。
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又如曹操与吕布开战,水淹下邳,灭掉吕布。
接着更是令人拍手撑好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此剧情一出,一众读者知道,未来的刘备绝对会成为一方霸主。
不过,刘备暂时还是太弱小了,虽然看起来潜力无限,但这时的三国演义最为重要的角色却是曹操与袁绍。
两方虽然都打着正义的旗号,但其实与各路诸侯一样,都是为了争地盘。
由此,两方便爆发了历史当中著名的一场战役——官渡之战。
“啧啧,这场战役难打呀,曹操人少,袁绍兵多,曹操怎么打得赢?”
“哥,历史中早就有了,结果就是曹操赢了这场战争。”
“看历史的别出来瞎逼逼,这么喜欢历史,你直接去看历史书好了,看什么三国演义。”
“就是……大家还是按着三国演义里面的剧情进行分析吧。”
历史中的官渡之战不少读者没有看过,但三国演义里的官渡之战却是正好爆发。虽然看起来曹操并不是主角,而且为人也不见得怎么样,但比起袁绍,曹操还是更为突出的。不少读者不自觉的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便战在了曹操这一边。只是,正如大家分析的一样,两军交战,曹操这一方只有2万兵马,而袁绍那一边却有20万,这怎么打?
除了这一个,袁绍基本上周边已经没有来犯之敌,但曹操后方却并不稳固。
而在这时,另一位出彩的人物出现了。
这位人物,便是谋士郭嘉。
是的。
三国演义里面除了介绍了各种大人物,如曹操,刘关张,袁绍这一些之外,还有一众极其出彩依附在这一些霸主身边的谋士。如之前与曹操交好的陈宫,又有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
这一些谋士虽然不是一方霸主,但是,却在三国演义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往往一场战争还未开始,这一些谋士便在战争之前出谋画策。
可以说,在三国演义当中,谁的计谋有效,谁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也正因为这一些谋士,却是更为丰富了三国演义。
这也让一众读者在阅读《三国演义》之时,时不时都会止不住的感慨:莫白的写作手法当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连这一些谋士都能写得极其出色。
这位郭嘉,便是曹操最为喜欢的谋士。
官渡之战开始之前,曹操一度有一些担心与袁绍交战。
郭嘉正是看出了曹操这样的担心,便提出了《十败十胜》的观点,郭嘉对曹操说道:“项羽虽然厉害,但不是刘邦的对手,这是您知道的,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也是占尽了各种优势,但最终还是被刘邦逼的在乌江自刎。
现在袁绍有十败于您,您比他有十胜。袁绍虽然强,却不能把您怎么样。
袁绍礼仪太多,您自然得体,这是道胜于他;
袁绍以反叛力量统天下,而您则复兴汉室用来统帅天下,这是义胜于他;
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而您拨乱反正,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这是治胜于他;
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用人却怀疑他,所任用的只有亲戚朋友,而您用人时表面上简单容易却内心明白清楚,用人从不怀疑,只要有才就胜于他,不在乎离您远或近,这是度量上胜过他……”
这便是非常著名的《十败十胜》。
这翻十败十胜的言论不仅激励了曹操,更将一众读者带至了高潮。
也正是凭着郭嘉给曹操的信心,再加上其他谋士的帮助,曹操完成了三国当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并且也靠着官渡之战,曹操后来逐渐的平定了北方。
“十败十胜,好一个十败十胜。”
“是呀,看得太爽了,这种爽哪里是那些小白文能够带来的。”
“那是,从来没有想过看历史小说竟然有这么爽的。也从来没有想过,一场经典的战役大白竟然能用这样的角度进行描写。”
“看到这里,我已经相信,哪怕现在三国演义还不如西游记,但已经相差无己了。”
第918章 拿《三国演义》分析正史
“同学们,前些时候我们讲了三国的一些背景,在汉氏不断衰退之即,各路诸侯争夺地盘也逐渐变得强大。其中,又以北方的袁绍与曹操最为引人注目。下面我们继续来讲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对两方的实力进行了比较,那么,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官渡之战两方胜负的原因。”
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陆群”这节讲的是三国。
陆群其实对于三国历史非常感兴趣,在他认为,三国历史的精彩程度完全不亚于春秋战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超过。只是三国历史实在是太复杂了,三国历史却未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一次乘着讲解三国,陆群便想重点讲解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
其中官渡之战又是三国时期爆发最早的一场战役。
该战役曹操不仅消灭了袁绍,而且还凭此战逐渐统一了北方。
甚至在此基础之上,曹操还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
经过前几节课讲解,这时陆群便想考考学子们对于官渡之战的理解。
“袁教授,我觉得袁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曹操的战略部署得当。曹操并没有将兵力完全放在所有的路口把守,因为沿岸线太长,兵力太容易分散,而是将兵力集中在几个关键的位置。另外,曹操在战术上面也比袁绍更为高明,屡出奇兵,再用火攻,一举将袁绍打败。”
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
“不错,只是总结的未免片面了些。”
陆群点了点头。
“袁教授,我认为两方的战斗与双方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袁绍兵力十倍于曹操,但是,袁绍所占领地区的经济水平却未必高于曹操。在冷兵器时代,兵力虽然也很重要,但后方经济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补给作用。曹操能够打败袁绍,就在于曹操方面的经济一直能够对曹操不断进行补给。哪怕他们兵力更少,但他们的装备,粮草却绝对不弱于袁绍。”
另一位同学也站了起来,分析说道。
“不错,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位学子能够想到经济这一块,陆群还是比较认可的。
“还有没有同学回答?”
看了看台下,这时,陆教授却是看到了台下有一位同学在睡觉。
岂有此理。
上自己的课竟然睡觉,还想不想混了。
不过,陆群明面上却没有生气,而是声音稍微提高一点地说道:“那位在睡觉的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啊……陆教授,您问的是什么?”
坐在下面睡觉的同学“刘庆”擦了擦口水。
刚才要不是同桌拉了一把,他都没有听到陆教授点名叫自己回答问题。
唉。
这也不能怪他呀。
昨天晚上他可是看三国演义看到1点钟。
并且,为了完全读懂三国演义,刘庆还一边看三国演义一边对照历史。
直到当读到最新章节,刘庆这才打算休息。
只是虽然休息,莫刘庆仍然是止不住的激动不止。
比起看史料,那三国演义比历史有趣多了。
不只是有趣,哪怕就是论严谨程度,三国演义也未必弱于正统的历史。
只是可惜,昨天晚上实在是搞得太晚,当天上课的时候竟然睡着了。
“看来刘庆同学是对历史很有研究了呀,连课都不想听了。”
陆群涵养很好,但仍是平静地问道:“刚才我问的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
“啊,陆教授,您问的是官渡之战呀。”
刚才刘庆还一度紧张,以为这下死了。
可不想,陆教授问的正好是昨天晚上自己看过的官渡之战。
“刚才两位同学一个回答了两方战略部署,另一个回答了两方的经济对比。你能不能从另外的方面总结一下两方胜负的原因?”
“陆教授,我想想。”
刘庆摸了摸头。
他正经纠结,自己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对于刘庆来说一点也不难。
不但不难,相反,刘庆还能在这一场战役当中找到好几个合理的解释。
至于为什么纠结,他却是在想,自己应该是按着正史来回答呢,还是按着三国演义来回答?
正想着,这时,刘庆却是看到了旁边两位同学竟然忍不住的嘲笑。
两人一向与刘庆关系不好,平时没少拿学科方面的知识调侃刘庆。
这会儿刘庆被陆教授指名回答问题,两人都是一幅看热闹的样子。
“哼,你们要看热闹,那我就震震你们。”
本来还在纠结三国演义是小说,拿小说来回答史学问题太过于荒诞。
但看到两人冷笑,刘庆却是想也不想,说道:“我不认可两位同学的说法。”
“哦,你不认可两位同学的说法?”
陆群有些奇怪的问道。
他有一些搞不明白为什么刘庆突然会这么说。
“那你说说你的观点。”
“陆教授,我认为,影响一场战役的原因虽然看起来与兵力,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既然是战争,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人与人之间战争,最为重要的便是人。”
“人?”
这个观点陆群没有想过,但既然有学生提到,他也想听一听。
“我们先比较两方阵营的首脑,一方是袁绍,一方是曹操,两方都是三国时期的诸侯。但两方的心性却是很不同的。袁绍清高自大,曹操严谨务实。袁绍制军放纵,曹操以严制军。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但内心小肚鸡肠,用人唯亲。曹操表面上小肚鸡肠,但用人不疑,只要有才能,不管对方脾气是好是坏,对于自己的态度是好是坏,曹操都会用……先不管其他,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到,袁绍的心性完全就不是曹操的对手。”
这当然是《三国演义》里面郭嘉的十败十胜。
这样的观点一出,陆群突然眼前一亮:“继续说下去。”
“也正因为两人的性格,这才影响了官渡之战的胜负。如袁绍那一边,袁绍心高气傲,不能明辨是非,表现上袁绍人多势众,但内部却分出各个势力。如谋士田丰,因为听信小人之言,袁绍不但没有听从田丰的意见,反而还杀了田丰。除此之外,也正因为袁绍不能唯才尽用,至使他的谋士许攸反叛,最终给曹操送了一个大礼。反观曹操这一边,因为曹操知人善用,在大战来临之时,他旗下的谋士大将都与曹操一条心,甚至,当曹操犹豫不绝的时候,他的一些谋士亦都挺身向前,为曹操排优解难。两方一个正,一个反,这场战争谁胜谁负其实还未开始,战争的结果便已注定了。”
这当然不是乱吹。
虽然刘庆说的都是从三国演义里面得来的,不过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却非常的严谨,很多内容与历史没有什么分别,但作者又无比巧妙的用另一个角度对于官渡之战进行了描写。
如此回答也令陆教授大为惊讶。
“刘庆同学,这都是你总结出来的吗?”
陆群心下震惊。
虽然刘庆同学的分析并不完全的准确,但却给传统的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对呀。
为什么之前他们只是分析军力,经济这一些。
为什么就没想过分析人呢?
人才是战争的主体。
“呃,不是。”
这当然不是他总结出来的。
他要是这么牛逼,他还上什么课啦。
“那这样的分析你是从哪里来的。”
“从书上看来的。”
“哦,哪本书?”
陆群变得无比的感兴趣。
“三国演义。”
刘庆说道。
“三国演义?”
陆群有一些奇怪。
他并没有看过这本书。
“哪个写的?”
“莫白。”
“莫白?”
陆群目瞪口呆:“莫白也写正史了?”
“不是。”
刘庆有一些尴尬:“三国演义不是正史,他是一本小说。”
“小说。”
陆群有一些吐血。
我的天……
拿小说里面的内容来分析正史,这叫什么话?
“我们研究的是正史,刘庆同学,以后还是少看一些小说。”
没有再说什么,陆群吩咐刘庆坐下。
第919章 PK三国志
“呵呵,刘庆,拿一本小说里面的内容来分析正史,你大学学的东西喂狗了。”
下了课,一个声音却是在刘庆耳边响起。
“我说张平,你这丫的没事找事吧,我回答我的,关你屁事。”
“怎么就不关我事了,你还说不同意我的观点呢。”
“不同意怎么了,我就是不同意你的观点。再说,就你那些观点,书本上早写了。”
“就算是写了,也比你在小说里面搬来的可靠。”
“可靠个屁。”
“好呀,刘庆,长德性了呀,来来来,我们再来说说官渡之战。”
“行,你要说什么?”
“还是来说说官渡之战的胜负。”
“不要说了,我始终认为影响这一场战争的是人。”
“又来小说里的观点。”
“小说里的观点又如何,小说里面的观点并不代表不正确。”
“小说是小说,正史是正史,刘庆同学,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弄不清楚,麻烦回炉深造下。”
“呵呵,张平,我真不知道你的优越感是哪来的。行,就按你说的,你这么了解正史,那你知道曹操当时手下有哪些谋士吗?”
“这有何难,许攸。”
“那除了叛逃过去的许攸呢?”
“这个……”
“不知道吧。”
刘庆内心暗笑。
他就知道这家伙不知道。
事实上不看三国演义刘庆也不知道。
他们虽然是学历史的,但学历史他们也没有研究的这么细。
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却将里面的人物关系说得异常的精彩。
曹操就不用说了,其手下之谋士之多,计谋之变,亦是令人拍板叫绝。
“我是不知道,难道就你知道。”
“当然。”
“那你说一个。”
刘庆说道:“就说一个吧,荀攸。”
“荀攸是谁?”
“荀攸是谁你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研究官渡之战。荀攸是曹操早期的谋主,之前你说的曹操使用的战术便是荀攸想出来的。另外,也是荀攸劝服曹操,然后才接受许攸的投靠。”
“那再说一个。”
“再说一个你也不知道,就说荀彧吧。”
“荀彧是谁?”
“我就知道你不知道,荀彧可是曹操最为得力的谋士。在官渡之战当中,两军僵持不下,曹操有意退兵,但荀彧便写信给曹操说,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一举打败了袁绍。”
“要不要再说一个,郭嘉,你知道郭嘉是谁吧……算了,我就不说他了,反正你也不知道。说了这么多,这一些谋士其实也是人。如果没有这一些人物的出现,没有这一些谋士的帮助,曹操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打不赢袁绍。”
刘庆侃侃而谈。
原本只是学生的刘庆此时就像是大学教授一样,说得张平目瞪口呆。
“我操,这家伙怎么对三国了解的这么详细?”
要知道,虽然他们学历史,但他们并不是专门学三国的历史。三国也仅仅只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当中一个不起眼的历史,前后也仅仅只有一百多年。比起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这一些可是差得远。别说是他们这一些学生了,哪怕就是一些专业研究者,他们对于三国都没有太多兴趣。
这很正常。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历史,历史研究者也是有喜好的。
比如,很多的历史研究者最为喜欢的是汉朝,唐朝,宋朝,亦或是春秋战国。
因为这一些历史时期国家强大,各种文化出彩,也出现了很多牛逼的人物。但像三国这种四分五裂的时期,很多历史研究者最多只会分析一下大局,但具体到里面的细微问题,根本就不重视。
“哑口无言了吧。”
刘庆内心简直乐出了花。
叫你这丫的装逼。
叫你这丫的平时在我们面前装逼。
来呀。
装呀。
这般说得张平哑口无言的场面令刘庆暗叫一声好爽。
“还是如之前我说的,官渡之战最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物。这里面的人,不只是如像曹操袁绍这样的一方霸主,他还表现在辅助这一些霸主的谋士。当然,除了之外,也不得不提那一些身处于第一线作战的大将。张平,你知道当时跟着曹操的大将都有谁?”
“呃……”
“怎么,你不是很了解官渡之战吗。如果连曹操身边的大将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分析官渡之战的?”
刘庆一幅鄙视的样子。
这令张平又是抓狂。
他哪门子里有去研究曹操手下的大将。
不过到底还是看了一些三国历史,印像当中还是记得几个。
“切,就你知道,你以为我不知道。”
张平也鄙视着刘庆。
“行呀,你知道,你来说说几个。”
“行,你听着,第一个,张郃。”
张郃在历史上有一些名气,而且也是曹操手下一员大将。
张平第一个想到的大将,那便是张郃。
只是,这话还没说完,刘庆却是抱着肚子大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哎呀,太好笑了,尼玛,简直太好笑了。”
刘庆笑得都要流眼泪了,一边笑一边说道:“当时的张郃是袁绍手下的大将,因为在官渡之战当中被曹操打败,然后才投降了曹操。现在我们说官渡之战,你竟然说张郃就是曹操的手下……我的天呐,这逻辑也太奇葩了。”
这般话语说出,一边围观的同学亦是跟着爆笑。
哈哈哈。
哈哈哈。
这太搞笑了有木有。
这简直是先有孙子后有爷爷的逻辑。
“你……”
张平也是被刘庆说得无比的尴尬。
他喵的,他又不是三国里的专家,他哪里知道张郃竟然是在官渡之战失败之后才投降曹操的。
不过,为了脸皮,张平亦是反问一句:“行行行,你厉害,你说说当时曹操手下有哪些大将?”
“听着。”
装逼的机会到了。
刘庆这些天可是疯狂的饿补了一翻三国演义,虽然三国演义不能当正史看,但三国演义因为实在是太严谨了,里面大多数内容都是与正史一样。而且又因为三国演义写得有趣,看点十足,这也比看正史轻松多了。只是随便一看,刘庆便记住了三国当中一大半的历史人物。
“听着,第一个,关羽。”
刘庆第一个报出的关羽的名字。
“哈哈哈,哈哈哈……关羽?”
与刘庆一样,张平也抱着肚子大笑了起来:“关羽是刘备阵营的,你竟然说关羽,你说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傻。”
只是,张平的大笑却令刘庆一幅看到鬼一样的样子盯着张平。
“你看着我做什么?”
“我是在看一个2逼。”
“你骂谁呢?”
“我可没骂你,因为你真是2逼。”
说完,不等张平发怒,刘庆便说道:“关羽是刘备阵营的没错,但是,在曹操灭了吕布之后,曹操又将刘备打败,并诱降了关羽。虽然后来关羽还是返回到了刘备阵营,但是,在官渡之战当中,关羽已然是归属于曹操手下的大将。随后这才有了关羽斩袁绍大将‘颜良’。”
虽然三国演义里面关降曹操提出了很多个条件,说是只要见着刘备立即返回。并且,又有了后面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回来与刘备相见的经典镜头。但是,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关羽的的确确在官渡之战之前就投降了曹操。
当然。
如果是之前,刘庆也是不知道这一细节的。
他又不是学霸,他哪里会特别的去看关羽当时有没有投降不投降。
可是,他不研究,但三国演义却写得清清楚楚。
“我去……”
“这是真的?”
张平目瞪口呆。
连忙拿出了《三国志》
三国志是史书,也就是正史。
张平很早就买过三国志,不过因为三国志写得太深奥,他看得有一些头痛。
除了看了一下曹操,孙权,刘备……张平也就没有再看其他人物。
此时见张平吹牛逼似的说了这么多,张平便想印证一下。
结果,这一查,竟然还真是。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张平有些吐血。
像刘庆学种学渣,他怎么可能对三国研究的这么仔细。
别说是刘庆了,哪怕就是他,不,哪怕就是他们历史系的学霸,恐怕也没张平研究得深。
“很简单。”
刘庆笑笑:“回去好好的看看大白写的《三国演义》吧,看完了之后,你就知道,《三国演义》可不可以和正史三国志PK。”
第920章 常山赵子龙
张平回去之后有没有看《三国演义》暂时不知道。
但是,历史系的陆群陆教授在上完一天的课程之后,却是惦记起了三国演义。
当然,陆群倒也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
但是,中午学生以“人”的观点评价官渡之战,却是令陆群耳目一新。
虽然这样的评价并不见得客观,但却同样的严谨。
想罢,陆群还真是在网上搜索起《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陆群虽然并不认识莫白,但是,对于莫白的大名,陆群还是知道的。
此前莫白写的《西游记》《聊斋志异》,陆群都认为非常经典。
特别是西游记,说其是名著也不为过。
只是这些小说虽然经典,但却是幻想神魔一类作品。
这一类作品的文学艺术性更为突出的是幻想,以及故事的趣味性。
这也让一直研究历史的陆群认为,在某种方面来说,西游记却是比不得《东周列国志》。
虽然陆群也承认《东周列国志》并不见得有西游记精彩,但他却胜在严谨,学术性较强。同时以正史为依据,除了文学性之外,同样也有历史价值。
不过,到底莫白还是有大才的,不管是冲着什么目的,陆群都要看一看。
与不少读者一样,三国演义的开头几章陆群并没觉得怎么样。
最多就觉【桃园三结义】比较传神,其他倒是一般。不过,在看到第四章曹操说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股涛天的枭雄气质却是脱颖而出。随即的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以及郭嘉的十败十胜……直看得陆群好不爽快。最后当看到袁曹两方相持于官渡,并展开了三国三大战役之后的官渡之战,陆群已经看得完全的呆了。
“我的天,这莫白也太厉害了吧。”
陆群喃喃自语。
作为历史系的教授,他更为能够看透《三国演义》的价值。
虽然三国演义里面有不少都是改编,有一些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