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英雄呵呵笑两声,道:“我们用电网。”
杨锐想象着动保组织的盗贼骨头都被电白的景象,不由笑出了声,连忙收敛一下,道:“别闹出误伤了。”
“穿过门禁,穿过高墙阻隔,还通过了足迹地带都没有被发现,再接触到电网的时候,就不叫误伤了。”戴英雄的语气平淡,却是坚定无比。
“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杨锐只能拜服。
一边说话,一边绕着工地转了一圈,戴英雄再将刘工叫了过来,再介绍了施工情况,问道:“杨教授,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目前就是这样了,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改造工程很简单,进度肯定是比这边快的,到时候,两边连起来,各司其责,有专门的通讯联络,您可以放心。恩,您还有啥要求,咱们现场解决。”
戴英雄等于是甲方的人,两句话就说的刘工眼皮子直跳。
杨锐先是赞了一句,道:“直接用名字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感觉有点高了。”
“您现在是咱们中国科学界的旗帜,连个署名实验室都没有,像什么话。”戴英雄笑两声,道:“这个不算,您继续看。”
“再就是施工进度的问题了,我知道现在的工程进度已经很快了,但是,能不能先完成一部分建筑,让我们先把实验室运行起来,否则,等全部工期结束再开始,就拖的太久了。”杨锐毫不意外的提出了时间问题。
刘工连忙道:“杨教授,现在的工期,已经是加速施工得到的了,如果要先完成部分建筑,虽然做是能做到,但是反而会让全部工期的时间向后拖,得不偿失……咱们现在的工期,都是科学策划过的了,就这么多人,这么多设备,快也快不起来了。”
“这样啊……”杨锐迟疑了一下,道:“主要是我得到一些消息,苏格兰的研究所加快了进度,似乎有提前做项目的状况,不得不防。”
他也不是随便说的。
随着杨锐的获奖,世界生物学界,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基因学的研究投入增多。
这是很正常的事,金融街有热钱,投资界有风口,科学界也是有热钱的。
杨锐提前数年,将PCR推广了起来,基因学的发展加快,各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增多,溢出到克隆方面,也是不得不承受的副作用。
历史上,英国人原本也就是要在87年开始相关研究了。
刘工不知道实验室的具体项目是什么,戴英雄却是一凛,道:“比预期快了很多吗?”
“很难讲,要看他们走不走弯路,短一点算的话,也比预期快了半年到一年。”杨锐苦笑,他没想到自己获得了诺奖之后,竟然增加了罗斯林研究所的经费。
虽然半年或者一年的进度提前,远不足以英国人致胜,杨锐也是感受到了轻轻的压力。
戴英雄得到的命令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仔细思考了一会,问道:“刘工,你们能不能把这个时间节省出来?”
“提前半年?绝对不可能。”刘工简直要尖叫了,别看就这么几个建筑,要求却是一件比一件高,提前两个月都是要他的命了。
戴英雄却不是和他讨价还价的,想了想,道:“我们回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也研究一下,做好准备,既然外国加大了投入,我们也不能在开始阶段就输掉了。”
“戴总,咱们的总工期才多长时间……”
戴英雄摆摆手,道:“不要光说困难,咱们是在首都施工,条件是全国最好的,供应是最充足的,难道就不能再发挥一点主观能动性?”
刘工无言以对。
戴英雄又点他一句,道:“你要懂得怎么向上级提要求,当然,上级的命令,也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你回去想一下,我们也开会讨论一下。”
刘工默默的回去了,不开心的吃了个晚饭,就见50岁的书记狂奔到了食堂,并将牛皮纸信封丢到了桌子上。
“《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务必于1988年年3月1日投入运行》。”刘工读着红头文件的标题,小心肝就颤了起来,道:“才给两个月的时间?这怎么行。”
“没人和你讨论行不行。”书记冷声道:“看看发文的单位,这是死命令。”
“我……您杀了我吧。”刘工脸一横,坐下了。
书记一看,严肃的语气放软了些,坐在刘工旁边,温言道:“老刘,你先不要着急,下午的时候,戴总来了,你们是怎么说的……”
刘工于是回想着中午时的内容,将对话给说了出来。
说着说着,刘工涌起的气势也弱了下来。
书记看在眼里,心里一笑,再道:“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我也没办法了。”
“啊?”刘工愣住了。
“老刘,现在就这么说吧,事已至此,你就说说,要什么要求,才能完成任务。”书记说着安慰的话,实际上与戴英雄说的并没有太多差别。
“把我换了算了。”刘工依旧是满腹的怨气,或者说,是带着担忧的怨气。
书记笑笑,却道:“老刘,你如果坚持玩不成任务,一定要找几个婆婆,还是可以的,想撒开手,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红头文件上的印章和单位名称,刘工知道是真不可能撒手了,赌气道:“就目前的进度,还有设计要求,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你给我十倍的人手都不够。”
“十倍不够,12倍够不够?”书记问。
“啊?”刘工又跟不上节奏了。
书记从兜里掏出烟来,点了起来,再道:“上级已经决定,将原本开赴深@圳的一个工兵团,临时调遣过来,命令已经发布了,铁道部正在调配车皮,一周内部署到位,你数人头接收就行了。”
“只有人,没有工程设备也不行……”
“工程设备临时从本地军区借调。”
“也一周内到?”
“对。”书记弹了弹烟灰:“没话说了吧。”
“我……”刘工确实是没话说了,只能悻悻的道:“要是真能按时到齐,我就试试吧。”
“我陪你等。”平时根本不在工地呆的书记一屁股坐了下来,摆明了要监工的样子。
食堂内诸人悄悄的听着两人的对话,都觉得气氛变的严肃紧张起来。
第1443章 8811工程
1988年1月1日。
这天原本是元旦节,全国各单位放假的日子,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的选址处,却喧嚣的像是大工地似的。
当然,这里原本就是工地。
挖掘机、推土机、吊车、卡车遍布四周,运送沙子、水泥和钢筋建材的板车川流不息,身着灰蒙蒙的迷彩服的战士们,肩扛扁担,手提铁锨,跑的飞快,放眼望去,被掀起的尘土像是起了脏雾似的,污浊的看不清楚。
若是按照环保标准来判断的话,此处的工地早就该打五星级差评了。
然而,前来视察的市委和部委的干部们,却是一个个的露出了笑容。
工程兵指挥部的军官们,亦是面上有光,细心的介绍着每一样设备和建设技术,提起番号来,能详细到他们参加的每一场战役和大会战。
“军委直接下发的命令,不做誓师,不开大会,誓要完成8811工程建设!”团里的干事趁着领导们高兴,大声的说了一句,立即得到各种赞同。
“誓师大会不做,不是因为8811工程不重要,而是因为8811工程太重要,坚决支持军委的决定。”师长背着手,站在台阶上,依旧不忘表明自己的态度。
旁边的军报记者立即就在笔记上写了起来。
“8811工程是机密重点工程,不誓师,不开大会,既是为了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工程当中去,也是因为保密的要求。军报可以记录下来,但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一定不能提到具体的人事和地点。”师政委对军报记者轻声提醒了一句。
记者连忙点头,道:“一定的,文章写出来以后,肯定要交给相关部门审核。”
“工程团也要严格遵守保密条例,这个话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但我还是要说,一定要严格保密,明白吗?”师政委对团政委就没有温言温语了。
“一定严格遵守保密条例。团里已经将要求宣讲到营,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每个人了。”团政委顿了一下,又道:“全团宣布开拔以后,向外发出的信件一律不准封口,要经过连部和团部的两层检查,合格后才统一封口,一切以战时的要求进行。”
师政委又问了几句,觉得满意了,才向指挥部的军官们看了一眼。
再轮到市委的领导说话的时候,其将目光放在了戴英雄的脸上,问:“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吗?”
“确实是有些问题,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帮助解决。”戴英雄抓住机会,立即道;“首先是住宿的问题不好解决。8811工程原本只能提供100多人的帐篷和临时房,食堂有一半都没装顶棚,现在一下子来了1000多人,帐篷又没有及时到位,战士们舟车劳顿,休息不好,非常影响战斗力。”
市委领导点点头,没有立即表态。
“第二个是取暖问题了。现在的天气非常冷,白天只有中午的几个小时是零上,其他时间都在零下了,工地上的取暖设备不足,燃料也不够用。”戴英雄停了一下,道:“我原本说,可以暂时通过燃烧柴油来解决问题,但工程团研究以后拒绝了。”
“柴油本身就不够用了。”团长解释道:“我们团接到命令,就日夜兼程的装车上人,重装备优先配送,全程军列,就是为了赶时间将工程机械带过来,如果将柴油烧掉了,重装备就得趴窝,到时候,一台挖掘机的工作量,就得一个排的战士来替,得不偿失。”
“那取暖问题,现在是怎么解决的。”市委领导不得不关心起来。住不好是一回事,取暖问题不解决,顷刻间导致冻伤乃至于更严重的状况。
且不说80年代的城市更加寒冷一些,相对于后世的城市人,80年代的北方取暖问题始终很突出。后世的城市,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暖和的地方,公开的商场、地铁乃至于公交车,私密一些的公司大厦或者自己家里,轿车上,都是暖洋洋的,以至于许多北方人的大衣里,连毛衣都不用穿,反正就只是出门坐车的几分钟时间冷一点,身上的热气都没散掉呢。
但在80年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商场等所有公用设施,都是没有暖气提供的,办公室和家里固然是可以烧暖气或烧炉子,但那仅限于很狭窄的空间,比如家里白天就在客厅烧炉子,晚上没有土炕的话,就全靠抖来暖被子了。
办公室也是如此,大家工作最集中的地方,领导的办公室还能暖和一些,但也是要穿着毛衣乃至于棉袄的暖和,到了走廊里,厕所里的时候,一点热气都是寻不到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一整天都会觉得寒冷,有时间就恨不得抱着炉子取暖,而在工地上,燃料不足就很惨了,没有良好的住宿环境的燃料不足,那就更惨了。
团长道:“我们先取了一些活动经费,用来购买煤炭,不过,首都的煤炭配额也很紧张,买到的不多,还多是碎煤,只能做一些煤饼来……”
“战士们将时间用在建临时房和收集取暖材料上,是很浪费的。”戴英雄道:“天气会越来越冷的,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建设工期就不能高速度高水平的完成。”
高速度高水平是一条标语,就挂在路口的墙上。
“老韩,你看物资局能不能想想办法?”市委领导问后面的人。
“调配一些煤炭可以,取暖设备的话,现在到处都很紧俏,可以先做一些蜂窝煤炉,再买一些铸铁炉……”老韩说的比较细致,他刚到工地看过,就知道现在需要什么,脑子里已经过了一遍了。
“请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一部分出来。”领导转身对秘书说了一句。现在的工厂大部分仍是国企的,尤其是首都的小企业,多数是街道或区委下属的,接到市委的命令,只会拼了命的干。
“住房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市委领导再次缓缓开口,道:“这方面,大家集思广益一下。”
一群人都嘀嘀咕咕起来。
实际上,在场的都是有经验的干部,眼下的工地是什么情况,早都看在眼里,现在不过是交换意见,争取共识罢了。
“为了争取时间,就只能想办法提供现成的房子了。”城建局的干部,期期艾艾的提出了方案。
“从哪里找现成的房子?”
“这个……分散安置的话,比较容易做到……”
“不行,分散安置,没办法保密了,必须要集中安置,实在不行,我们工程团,宁愿艰苦一些。”团长一点都不心虚,他是与士兵同吃同睡的,晚上住没屋檐的食堂,套薄睡袋,烤没热气的篝火,条件虽然困难,但是能有利于完成任务,工程团上下都没有意见。要是比条件的话,首都再查也不会比西南的穷山峻岭更差劲了。
城建局的干部有些纠结了,道:“现在的住房很紧张了,集中安置,根本没那么大的地方。想要1000多人住好住暖,还不耗费大量的工时去建临时住房,最起码需要5000平方米的住房,也就是人均4平方米左右,才能同时承担吃喝拉撒洗澡休息……”
这干部越说越无奈,和他设想的全不同啊。
“办法是想出来的。”市委领导停顿了一下,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嘛。”
城建局的两人互相看看,最后由陪同而来的局长,道:“实在不行,就得征用现成的房屋了。”
“怎么征用?”领导神色不变,反复并不知道这会有多大的影响似的。
以首都的住房条件来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夫妻带两个或三个孩子,能分配一套30平方米的两居室就要烧高香了。
单身的年轻人,基本都是要合住的,单位条件好一点的两三人一间10平米的房子,条件差的就用上下铺,一个筒子间塞进去八个人十个人都属平常,和大学宿舍没什么差别。
88年的国内,客厅的概念都不流行,除了高级干部以外,谁家能奢侈到有客厅的程度?
就是高级干部,若是家里孩子多的话,原有的客厅里也得摆张床,最多用帘子拉起来罢了。
这样的环境下,1000多号人征用5000平米左右的住房,等于要1000个家庭,再搭几百个单身青年腾房子。
虽然房子都是单位的,国家的,动静也是太大了。
城建局长硬着头皮道:“附近几公里内,有毛纺厂的家属院,有铝厂的家属院,还有通用机械厂的家属院,另外,市医院和教育系统,在这里也有单独的宿舍楼……”
“你们协调搬迁,要向大家说明,这只是暂时性的,另外,搬迁的工作要细致,分配的房屋条件尽量不比原先的差,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的家庭,尽量不影响原来的生活,而且要照顾到其子女上学是否方便的问题……原本的房屋,尽量不改变,不破坏……”领导不说具体的方案,就是提要求,下面的人也只能点头答应。
方案由此也就确定了,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家属院,腾出5000平米的住房给工程团的战士们住,统一通勤和安全保卫的工作。
工程团的军官们没想到能得到这样的照顾,不禁有人热烈盈眶。
团长是个实诚人,听到此处,已经忍不住迈前一步,抢在戴英雄道:“市里能为我们想的这么周到,我们不敢再提其他要求了,5000平米的住房也太多了,影响也太大,2000平米就足够了,我们挤一挤,打打地铺,两个月熬熬就过去了。”
“高质量的工程,要有高质量的后勤保障。2000平米不够用,你们白天辛苦一天,晚上总要洗个热水脚吧,2000平米就只有人均1。5平方米了,到时候厨房都得住人,你们怎么烧水,怎么吃饭?”
“施工部队三班倒,不用一次性安排1200人的住宿。”团长不愿意添麻烦,还是争辩了一句。
戴英雄摇摇头,道:“不行,我是总工程师,主持过的大工程比你多,这方面我说了算,后勤保障是施工质量的映射……就是说,后勤保障是施工质量的镜子,宁高不低。另外,施工的建材和车辆用油方面,也还得市里帮忙。尤其是高标号的水泥,现在很紧缺。冬季施工,没有合适的材料,建出来的工程肯定不能过关……”
做过许多大工程的戴英雄,太知道争抢资源的重要性了,远不是实心的团长能比的。
来视察的各级领导也都无视了团长的话,太拮据的做法,也就用不着他们了,做不好不如不做,谁都明白。
最后,市委领导做了总结:“8811工程,也就是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项目,是中国走向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科学的勇敢探索……”
“今日世界,瞬息万变,我们不仅要诚实劳动,努力工作,也要开拓进取,创新求是,早一天完成8811工程,就能早一点让中国的生物科学,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快一点赶上发达国家……”
“同志们,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就在今天早上,我刚刚看到的报告,刚刚过去的1987年,亚洲四小龙中的台湾,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南韩也有3500美元。新加坡达到了7700美元,香港更是接近9000大关,位列世界第26位。而中国呢,排名世界第122位,人均GDP不到300美元,是香港的三十分之一!”
“我们要怎么追上其他国家呢?中华民族,将如何屹立于民族之林?在此,我引用小平同志于1977年,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团长听的浑身是劲,竟是诗意大发,喃喃自语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
“什么?”政委没听清楚,回头看过来。
团长咬着牙,振臂高呼:“艰苦奋斗,四海为家!”
团长喊起了口号,四周的战士立即跟上,一边继续工作,一边像是喊号子似的高喊:“艰苦奋斗,四海为家!”
艰苦奋斗!
四海为家!
如是也。
第1444章 不能早点说吗
不像后世,80年代的城建局是个苦部门。
后世的城建局的工作,主要是盖章和批条,不仅务虚,而且掌握着无数地产商的命脉。偶尔开个招拍挂什么的,劳累的主要是肝、胃和前列腺。
80年代的城建局可以说是肥差的反面,因为他们是真的要搞建设的。省城建局下面会有省城建一公司二公司之类的单位,市城建局下面也少不了市一建市二建之类的单位,除此以外,园林局之类的机构,此时也受到城建局管理,换句话说,与城市建设相关的一切责任,都在城建局手里。
天底下最美的差事,就是权重而责轻,而最糟的想差事,就是责重而权轻。
全国的城建局里面,首都城建局是最惨的。
自北平时代以来,京城的居住问题就很突出,不过,那个时候没地方住,是建筑水平不达标,穷人连大杂院都住不上,只能藏在窝棚里以求遮风挡雨。
建国以后,京城的居住问题就变成了地皮不够用,皇城根下塞满了,二环很快也不够用了……
不像是民国时代的政府模式,新中国施行的是超级大政府,自上而下的国家公职人员数不胜数,而这些人的家属子女,也都需要体面的住宿。
曾经住四户人的大杂院,不得不再涌入四户新北@京人,政府用地更是规模庞大,光是学校所需要的面积,就是一个大数字,医疗等公用设施的配备,又带来了无数的事业编制的人群。
除此以外,代表着中国最先进阶级的工人们,同样有理由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
所有这些压力,全部抛给了城建局。
但是,建设的压力,根本没法和说服搬迁相提并论。
雷局长看着上级转来的告状信,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要说拆迁,80年代其实并不难。
因为房子的现金价值很低,价格主要体现在建筑本身。40平米的平方配一个400平米的院子,是没有60平米的楼房值钱的。
所以,即使是住在皇城根脚下的居民,其实也不介意从大杂院换房到三环的位置去,若是平房换楼房的话,许多单位还会要求集资出钱,依旧得论资排辈。
比较起来,单纯的借房子就难多了。
那是纯粹麻烦人家的事,且毫无利益可谈,更麻烦的是要将对方安排下来。
差不多500个家庭,近两千口人,还都集中在几个单位,虽然有各单位的领导帮忙,依旧谈的费心费力。
少不了,还有无数的信访,状告建设局一杆领导。
整整三天时间,局长雷震画加起来没有睡够8小时,整个人的眼珠子都是红的。
办公室主任看不过眼,担心的道:“局长,实在不行,咱们和区里商量一下,各街道应该都有一定的名额。”
“把人分散到各个街道?街道的条件可就差了,人家更不愿意了。”雷局长蒙着头,一脑门子的烦闷。
他是有些后悔接下这份工作的,但是不接下来也是不行的。
市里领导决定了的事,他不主动提,就是不知趣了。
“联系的学校怎么样了?”雷局长再问了一句。学校的教学面积常有富余,尤其是那些有住宿楼的学校,若能借出些房间的话,也要轻松许多。
主任摇摇头,道:“没有一个好说话的,有说能帮忙的,最多也就是三间五间的,不解决大问题。”
“三间五间的也都答应下来。”雷局长顿了一下,道:“凑一下,再找公安之类的要点地方,他们应该也有剩。”
这就是城建局长的尴尬了,建房子的时候有他,建好了并不归他,市里托管的房子多数是有主的,灵活空间很小,任务却又很重。
平日里,这样的权责关系也就算了,现在又有求人的任务,局长的人脉顿时不够用了。
公安之类的大单位,富余的房子总归是有一点的,可最难缠的,其实也都是大单位,关系不到位的话,说出花来都没用,除非拿领导命令出来压人估计也就能拿一个安慰奖。
“实在不行,就把任务拆解出来吧。”主任提出一个馊主意。
拆解任务是单位里常做的事。所谓上级压下级,现在要拆迁1000户人,那就分配到每个处室,科室,乃至于个人,说起来好像有些公平似的,但是,这不等于是把销售的工作交给会计做吗?
到最后,很多拆解出来的任务,都是亲戚朋友帮忙消化的。
腾房子的任务,比起其他的任务大约还要更困难一些。
如果这也要拆解出来的话,最后弄不好大家得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了。
雷局长也不想闹的众叛亲离,坚决的道:“这个任务还是要集中做下来,我们先不要急,一步步的来,先把第一批搬迁的人搬走,腾出一栋楼来,再搬入一栋楼。领导给的时限还有,不要太着急,不用着急……”
实际上,雷局长已经着急的不行。
砰砰的敲门声,打断了雷局长的思绪。
“进来。”雷局长喊了一声。
“老雷,有空吗?”推门而入的是副局长窦辉,他是平反的老干部,资格比雷局长深多了,并不客套什么,自动自觉的就坐在了办公桌对面。
在88年,全国各单位都是老干部的天下。
建国前后参加工作的一批人,还没有来得及退休呢,级别越高的老干部,燃烧的时间就越长。
雷局长也习惯了窦辉在自己办公室里的随意,烦闷中还送了一个笑容,道:“正说话呢,小王,给窦局长倒杯水,愣着干什么。”
180斤的小王连声答应,转身去找杯子。
“有事?”雷局长再开口问。
窦辉笑笑,道:“我看您这两天忙的很,就想问问能不能帮个忙。”
“我这两天光忙腾房子的事了。”雷局长不相信窦辉能这么好帮忙。城建局下面十几个副局长,就没有一个主动来揽这个活计的,大家都知道不好做,自然不愿意触雷。
窦辉笑呵呵的问:“房子找齐了吗?”
“找齐?能找五成我就烧高香了。”雷局长自嘲道:“再不行,我就只能往自己家里领人了。”
“有五成了啊,可以呀。”窦辉道:“剩下五成,我帮你想想办法?”
“五……五成?”雷局长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五成起码是一两千平米的房子,在拥挤的京城里,没有几家单位能拿出这么多的空房子来的。
窦辉点点头,道:“我刚打了个电话,对方说没问题,我就来向您汇报了。”
“哪个单位的房子。”
“也不算单位吧。”窦辉停顿了一下,道:“要说单位的话,算银行和个人共有吧。”
“啊?”
窦辉也不卖关子了,笑笑道:“就是杨锐的房子。”
雷局长彻底懵了。
窦辉道:“杨锐之前把专利卖给外国公司,赚了些钱,后来就用这个钱买了些房子。后来,为了做实验,他把这些房子,全部抵押给了银行,所以,这些房子算是银行和杨锐共有的吧。他贷款还没还清呢。”
“杨锐有这么多房子?”
“他得了诺贝尔奖,国家应该会拨一些经费,把他当年垫的钱给一部分,这样银行应该也会松口让我们用房子。”窦辉没有直接解释,而是感慨的道:“幸亏杨锐得了诺贝尔奖,要不然,这些钱的利息,都得拖死他。”
雷局长无言点头。
他心里更在乎的道:敢情我白忙活了这么久?
窦辉继续感慨,道:“你别说,杨锐这个孩子,本性就是个仗义疏财的人。当年,我们在德令农场的时候,要不是杨锐帮忙,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不过,也是好人有好报,他要不是自己垫钱继续做研究,又哪里有机会得诺贝尔奖啊,人啊,一饮一啄都是有道理的。”
雷局长心里只想说:你早干什么着呢?就不能早点来说?
第1445章 挑选
在银行和建设局的职员的监督下,几十套属于杨锐的四合院被腾空了出来。它们原本都是充当仓库来用的,就像这个时期的许多四合院一样。
不同的是,其他四合院多是放些日用品,例如柴米油盐肥皂搪瓷盆之类的东西,或者预防物价增长,或者干脆就是囤积居奇。
这段时间,国内的物价可是以每月30%以上的速度在飙升,昨天一块钱的肥皂,转天就变成了一块三了,不得不让人怀疑自己的工资怎么了。
相比之下,房价的增长就很有限了,尤其是当大家都将钱用来购买日用品以后,用来购买房产的资金就更少了。
唯一让杨锐有点麻烦的,还是四合院内的收藏品要重新安置一番,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