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者说,两件事更准确一些。
第一件事,杨锐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二件事,乔公拥抱了杨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后一件事比前一件事,似乎更令人震惊。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世界,就在一年多以前,领导层全体身着西装,令媒体和友邦大为惊讶。
但是,西方式的拥抱礼节,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种场合,并且是乔公和杨锐,却是令人无比的振奋。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用了《跨世纪拥抱》的标题,引人瞩目,更加能说明国内的气氛。
所有中国人,百年以来所期待的复兴与崛起,此时仿佛看到了一抹曙光。
一些大胆的报纸,竟而使用了《政治家与科学家的拥抱》,《政治与科学相拥》,《向科学进军》之类的词汇,甚至有文科生力图用语言证明,科学如何能令中国弯道超车。
一些说的有理有据,一些说的乱七八糟。
杨山不管好坏,一篇篇的看下来,遇到好的就乐呵呵的读出来,遇到不好的也是一笑而过,脸上的笑容从开始就到了巅峰。
疗养院的专职医生乖乖的跟在杨山后面,一边听他吹牛,一边观察着包括杨山在内,诸位老干部的状态。
“老朱,看这张,我孙子随我,侧面看也俊的很。”
“老刘老刘,你看我孙子说的话,为中国科学事业出一份力,会说话吧。这小子,以前的时候也看不出来,后来就是开窍了。”
“嘿,这是咱们老领导了,身体还挺好的。”
杨山一边走,一边评价,周围的老伙计有的配合,有的故意捣乱,也有的说两句调侃的话,但总体气氛是再和谐不过了。
不喜欢看杨山瑟的几位,早早都回房装病去了,才不会此时出来丢人现眼。
杨山像是走迷宫似的,从前到后,将所有的报纸都看了一遍,内容是来不及全看的,标题却是看的都很认真。
他们一面看一面说,兴致昂扬,连日常的午觉都不愿意去睡了。
院长等杨山等人玩的有些累了,才凑上前去,笑道:“首长,您看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我们在剪报里突出和筛选一下。”
团级干部才能称首长,以杨山同志曾经的级别,享用首长的称呼,也就是今年的事。
杨山心里乐意,面上还是板着道:“都说不要喊首长了。麻烦你们做剪报,太麻烦了,要不然,还是我们来做吧。”
“我们都是乐意帮忙的。”院长立即挺直了腰杆,道:“我已经给同志们说了,愿意帮忙的自愿加班,完事了一起吃饺子,实在来不了的,就做自己的事,不强求。”
院长说完,又笑着道:“再说了,这么多的报纸,您一个人做剪报,做到哪一年去啊。”
“那你们得把原版的也给我留几份,尤其是《人民日报》这些个,每样最少给我存个十份二十份的。”杨山特别指明关系,又道:“钱从我的养老金里扣,别省着,扣的越多越好。”
“钱是省委直接批下来的,您放心吧。”院长掰着手指,放慢了语速,大声道:“四大报每样100份,全国性的报纸,只要有“杨锐”两个字的,每样50份,省级和市级的报刊也是一样的规矩,。本省的直接下发了文件,让各单位盖上章子再寄过来,一家200份,专门让您送人的。以后啊,有南湖的朋友来,您就给送南湖日报,有许县的朋友来,您就给送许县晚报,多有面子啊。”
“用公家的钱不合适,我有退休金,不要公家出钱。”杨山同志乐的下巴都要掉了,原则还是没有丢。
院长劝道:“这是省里的优抚政策,您不要才不合适呢。”
“那也不行。我还没到报纸买不起的程度,这个钱,必须得我自己出。”
“首长,您这就是难为我了。您说我就是一个疗养院的小干部,上面是南湖市老干部局,再上面才是南湖组织部,再往上还有市委市政府,然后才是省委。您说要出钱,我拿着钱也递不出去啊。别说省委了,省老干部局的门,我都没进去过两回。”
杨山倔强的摇摇头,道:“你就写报告上去,我还不信了,不用公款,就不能做事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首长,您别看一份报纸一毛几分的,全国各家报纸集起来,可不是个小数字了,而且还得好几天的,算下来可厉害了。”
“买不起就少要一点,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这不是白送的嘛。也不能叫白送,这就是省里给您的待遇,您不收也不合适不是?”
杨山皱着眉头想了几秒钟,道:“不说了,你回头算个数字,我交特别党费。”
院长也不是真的想帮杨山省钱,默默的点了点头,重新换上笑脸,道:“咱们去看剪报怎么样了,对了,封面就用那个拥抱的照片怎么样。”
“用我孙子的照片。我孙子的剪报,封面就是我孙子的。”杨山说的斩钉截铁。
第1440章 利弊
国内的庆祝活动,丝毫不比瑞典的弱。
瑞典人搞了声势浩大的晚宴,国内的宴会规模更大;瑞典人为每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演奏本国的交响乐,国内的几家乐团为了冠名诺贝尔险些打破头;瑞典国王为每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预留了5分钟的聊天时间,杨锐则是得到了一个下午的奏对时间。
正如杨锐所预料的那样,谈话的主旨,就是为杨锐选定一个新项目。
诺贝尔奖带来的国际声望,毫不意外的将杨锐塑造成了中国科学界的标杆人物。
说起来,这也是很令人心酸的故事。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每年都有诺贝尔奖拿,第三世界国家却总是需要天才人物,或者难得的机会,才能拿到诺贝尔奖。
当年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中国组成了庞大的科研团队,并且也进行了不落人后的公关,据说连周总理都出面了,终究还是没能拿下来。
至于袁隆平等老一辈的学者,限于国内的条件,也始终是应用重于学术,虽然在国内很有声望,却是做不成国家名片。
而一个国家,是需要名片的。
邮政部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为杨锐发行一套新邮票的问题了。
唯一令人感到忧虑的,则是杨锐后续的研究工作。
不像是“终身成就”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锐虽然积累了很久,可就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已。
这么短的时间,并不足以令投资人感到安心,无论是私人投资人,还是“机构”投资人。
比起“著名科学家”来说,国家名片受到损失,是更加不可接受之事。
例如韩国曾经的“国民科学家”黄禹锡,日本的美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苏联的李森科,带来的已不仅仅是丢脸了。
杨锐的年轻,很自然的带来了相应的忧虑。
从安全的角度来讲,让杨锐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反而是件好事。
如果是科学院的管理时代的话,杨锐说不定就真的要被派遣去参加人体基因组计划了。
倒不是说人体基因组计划有什么不好,杨锐始终都在表达对该计划的支持。但是,参与计划和主持计划可是两个概念。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真正的国际化的科研计划,想要在该计划中崭露头角对杨锐来说很容易,他也已经做到了,但是,要想主持计划的话,很多时候还要看你带来了多少资金。
达尔贝科就曾为了经费而往返日本,英国人桑格仗着两个诺奖和英国政府的全面支持,愣是划江而治做了人体基因组诸侯,如果杨锐只是带个人去参加该计划的话,最多就是在整个路线中,分一个实验室的项目,别说起到什么关键作用,能有千分之一的工作量,都算达尔贝科给面子。
杨锐辛辛苦苦的争取诺奖,可不是去做高级实验狗的。
先做“克隆羊”,是杨锐仔细思量过的计划。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项目。
他的规模和学术价值自然是不能和人体基因组计划相比,但是,影响力却是丝毫都不逊色于其。
没有听说过克隆羊多莉的人也是不多了,不知道克隆的就更少了,由此衍生的影视作品,足以让最稀烂愚蠢的白痴知道这两个词,至于他们理解的是否正确,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获得诺奖以后的第一个大项目,就像是要打响的第一枪一样,理应干净利落。
87年的人体基因组计划可还处于筹款和前期准备状态中呢,按照历史,要等到90年的时候,才算是正式启动。
杨锐可不想陷入到漫漫无期的泥淖中,埋首20年,然后等40岁的时候被人称赞一声工匠精神。
真把生物学家当细胞装配工用了吗?
“克隆项目是我认为最适合中国科学界的大项目。华锐和离子通道实验室都曾经组建过的克隆组,做了牛胚胎移植的海淀遗传工程实验室,所做的各个项目,都可以看做是克隆羊的前置项目……”杨锐坐在乔公面前,语气舒缓,姿态稳重。
“所以说,克隆项目,就是你在瑞典提出的大项目?”朱院士坐在旁边,算是乔公的学术翻译官。
杨锐点头,道:“要做克隆,‘胚胎移植’是必须攻克更可以看做是必须要完成的前置项目,因为克隆羊本身就是将更换了细胞核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只的体内去的。我们拥有世界上,胚胎移植成功率最高的团队,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努力练习、研究并投入巨资才得到的。这份优势,比世界顶级的实验室,也就快出两年左右的时间,也是少数我们国内具有绝对优势的领域,很适合进一步的开发。”
克隆羊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最低的部分在于细胞核的替换,而没有人希望将好容易通过筛选的胚胎,在移植期间损失掉。
可以说,杨锐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不仅没有被世界级的遗传工程实验室拉开距离,反而是拉近了距离。
单就胚胎移植的成功率来说,杨锐手底下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还是遥遥领先的水平。
“但是,克隆必然会带来相关的伦理问题。”朱院士继续发问,从而让乔公能充分的了解到状况。
杨锐道:“生物学涉及到了生物和人本身,原本就会涉及到很多的伦理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动物克隆的技术开发,已经积累了半个世纪了,我国早期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就是这个方向的开发者之一,而且,低级生物的克隆早就出现了,只是没有引起太多的话题而已。”
停顿了一下,杨锐又道:“现在其实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我不做这个项目,几年以后,美国人英国人或者日本人,也会做出来。实际上,就我所知,美国至少已经有三个实验室在研究克隆,进度最慢的,距离哺乳动物也不超过10年。难道说,十年以后,我们要靠外交部去谴责他们吗?”
朱院士和乔公都不禁笑了出来。
“克隆能够带来的好处,比它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要多的多。就我看来,克隆的伦理问题,是我们迟早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争取它的好处,才是价值所在。”
“哦,说说看。”乔公道。
“第一个,医疗用途。克隆哺乳动物并不是简单的克隆一种动物,他代表的是克隆技术的整体性的发展。而医疗上,要想做到细胞克隆或者器官克隆,先得完成动物克隆,除非斩掉一个重要的医学分支,否则,克隆在医疗上的价值会越来越高。”
杨锐看看朱院士,又看看乔公,再道:“第二个,农业上的价值,良种植物和良种牲畜,它们的普及率,以现在的速度来看,太低了。胚胎移植的技术只能解决初级问题,成本还非常高,完全不能与克隆技术相提并论。”
“恩。”乔公算是听懂了,微微点头。
解决吃饭问题,向来是中国人的大问题。
“第三个,克隆是解决物种灭绝的终极手段之一。物种灭绝是当代人类的最大恐惧之一,我们都不想孤独的留在地球上,但是,保护动植物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也并不是完全的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但是,如果掌握了克隆技术,我们就多了一个应对手段。尤其是对种群数量非常少的动植物来说,克隆的意义难以估量……”杨锐从小到大,简述了克隆技术,累的吁了一口气。
乔公尚未说话,朱院士清咳一声,道:“杨锐,你可要想好了,一旦你开始了研究,做不出来就要遭受冷言冷语,做出来了,恐怕还有可能被舆论谴责。爱因斯坦还因为原子弹而备受责难呢。”
“当然,我知道。”杨锐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他最不在乎的也是这一点。
威尔莫特在完成克隆羊之初,确实是受到了大量诋毁,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会被人打电话骚扰,走在路上,甚至被人跟踪和威胁,研究所更是被各种环保组织换着办法攻击。
可是,这些问题,放在中国,会是问题吗?
极端环保组织攻击中国境内的生物研究所?那不等于是送人头吗?
跟踪威胁更是无稽之谈,能找得到路的,三天内就得损失殆尽了,剩下的能自首遣返就算是幸福了。
至于电话骚扰?他们得先打得通电话才行啊。
而在最初的蹭热点之后,克隆羊带来的就是大把的赞誉了。
克隆能否实施是一回事,完成克隆,却是了不起的成就,哪怕是最愚笨的人,也会渐渐的区分这两件了。
比起英国人所受的压力,杨锐明显要轻松的多。
“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乔公缓缓开口。
杨锐忙道:“保密。增补人员,大量的经费和一些单位的配合。”
“没问题。”乔公都不用问具体的数字就拍板了。
朱院士都不由的羡慕了一把,拿着尚方宝剑要资源的感觉,他感受过一次就忘不了了。
……
第1441章 足迹地带
“刘工,现在盖楼还有要求窗户越小越好的?太奇怪了吧。”测线的小周看的眼酸,无聊的问了一句。
刘工年约四十,眼神犀利的看着前方,道:“有什么奇怪的?”
“窗户大,才采光好啊。”
“窗户的位置很高,楼内的空间也大,对采光的影响不大。”
“那也没必要砌的特别小呀。”
“小周,你是去年毕业的?”刘工突然问了一句,和之前的对话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周莫名其妙的点点头,道:“哈工程,以前的哈军工。”
“恩,正大军级的学校,以前是军校吧。”
“是。我也是学校时入的党。”
“怪不得能进保密级别这么高的项目,哈军工的学生,还是很让人放心的。恩,以后多留点心。”刘工说着向前走了两步,明显是不想说话了。
小周总算不是太笨,想到保密两个字,默默的流了两滴汗,乖乖的回去工作了。
只在回到临时宿舍的时候,小周才与几名同学,悄悄的嘀咕两句今次的事。
他们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有的刚送到军队里,还在补军训之类的,这还是第一次出差,但是无一例外的,都被要求隔离在工地里。
小周轻声的道:“你们说,咱们做的这个项目,究竟是干什么的?我猜是导弹项目?”
“说不定是核弹呢?”与小周一个宿舍的李龙默默头发,说出最令少年热血澎湃的词。
正在西郊的贾平抬了一下头,道:“在首都城内?不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首都不是最需要防御的?”李龙争辩了一下。
“核弹可不是用于防御的。”贾平顿了一下,道:“不过,研究核弹或者核装备的倒有可能。”
“说不定就有咱们学校的老前辈,要不然,不会全部拉咱们学校毕业的学生来。”小周说着也兴奋起来。
几个人一想都是这个道理,顿时一个个都高兴的乐了起来。
曾经的哈军工,可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学,尤其是它专精工程的秉性,更是令人有无限的期待感,想当初,西点军校出名的不也是工程吗?学生入读军校,成绩优异者进入军队为国奉献,成绩弱鸡的淘汰进入社会,仍然能做一只工程狗,成为令人羡慕的中产阶级,讲一万遍的军人优先,也没有这样的机制健康。
然而,哈军工并没有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样的期待感,它在60年代末被退出军事序列以后急转而下,70年代更是被拆分,电子系和计算机系被迁到了长@沙,改建为国防科技大;海军工程系和院子系被建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炮兵工程系送到了武@汉,组建成了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后来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系则是改建成了装甲兵技术学院;类似的还有工程兵工程学院,防化指挥学院等等。所以小周才会特意提一句哈军工的名字,以示曾经的传承。
“你们说,咱们做完了工程,有没有可能留下来?”贾平又突发奇想,来了一句。
小周笑了,说:“你现在的工作不是挺好的?这里是个什么单位都不知道。”
贾平一晒,道:“一声令下,咱们就从全国各地来报道了,这样的单位,差能查得到哪里去。”
“才修了一栋楼,后面的事还早着呢,再过些天,才知道好不好。”宿舍里的老大悠悠的来了一句,大家想想很有道理,话题于是再次转向。
接下来几天,几位刚毕业的学生,都展现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有非工程单位的人出现的时候,更是做工不忘表现。
而工程进度的提高,倒也是给出了回报。
“大家来看看,最新的规划。”刘工将几个人召集了起来,展开图纸,指点了起来。
现在全国都在搞建设,工程人才很是稀缺。他本人虽然是经验丰富,也需要懂行的人来配合,几个熟手都派出去了,也就只能指望眼前几个刚毕业的学生了。
小周、贾平等人,都是飞奔而来。
“前面是要建一个烟囱?”科班出身的学生,瞅一眼图纸就知道是什么了。小周只是有些奇怪的问道:“烟囱的位置是不是有点紧张了?这要遮挡后楼的光线的,这么多地方都空着,咱们建宽敞些不行?”
“咱们按图施工就行了,别问那么多。”刘工还是挺喜欢勤学好问的小周的,唯独是不愿意在这方面多说。
小周又低头看了两眼,认真的道:“设计方这样子搞,咱们就傻乎乎的施工,也不合适吧。”
“你这傻小子,说谁傻呢?”刘工气的虚踹了小周一脚,道:“知道你想问什么,就不能好好问。得,都给你们讲两句,这个烟囱,就是为了遮挡后面的楼的,这下明白了吗?”
“不明白。”小周兀自摇头。
“说你笨呢,你就不想想,为什么是烟囱?”
“因为烟囱不能住人。”贾平一下子就猜到了。
刘工点了点头,道:“这样才能把后面的楼藏起来,明白了吧?普通人从路上经过,他们看到的就是烟囱,烟囱上面又不能住人,这样,除非你从天上看,否则,你就看不到后面这栋楼。即使从天上看了,也看不到楼里面的情况……”
“所以后面的楼的窗户建的又高又小,也是防着有人能看到里面?”小周举一反三。
“总算。”刘工点起一根烟来,再道:“一遍给你们说了,以后再遇到保密单位的建设,就不要乱问了。”
“这单位的保密级别很高?”小周马上就问。
刘工瞪了他一眼,道:“知道保密是啥意思吗?”
小周嘿嘿的笑两声。
刘工哼了一声,却是转身又展开一张图纸,道:“前面的烟囱是动力配套,再前面这里,才是保密级别的体现。大家也都看一眼,以后心里有个底,嘴里别乱说话。”
几个人好奇的围上来,然后都默默无语。
“这是啥?”好久,小周才问话。
“你看像是啥?”刘工问。
“一个院子?”
“还特别标明不许种树?”
“地面平整度要求也不低。”
几个人都觉得难以理解。
刘工撇撇嘴,道:“先说外观,的确是个院子,但在我们给它一个专门的名字,叫足迹地带。”
遇到的自是几双懵懂的眼神。
“去过故宫吗?知道故宫为什么没有树吗?”刘工问。
“怕刺客?”
刘工道:“用我们的说法,叫潜入。这个足迹地带呢,就是一片大空地,任何人你要经过,都会被看到,无所遁形,明白吧?对付潜入,这片又大又长的空地,是最好的手段。”
“你们这脑子,也是绝了……”小周感慨的方向,却是截然不同。
刘工气的懒得说话,手一卷,将图纸收了起来,道:“一会发小图给你们,都按图施工,别被人逮到把柄,尤其是你。”
他点了点小周,愤慨而去。
“啧啧,这保密级别,原子弹也就这样子吧。”小周不以为意,依旧好奇的猜测着。
贾平等人亦是心思萌动,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保密级别高的单位,就意味着受重视的单位,受重视的单位就意味着待遇好的单位,没毛病。
正嘀嘀咕咕期间,一辆车却越过路肩,驶了过来。
转眼间,就见一名帅气的年轻人,从车的后座走下来,直面而来。
小周贾平等人,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杆。
……
第1442章 工期
“杨教授,这里就是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的选址了,现在是按照一级保密单位来建设的,就是地处京城,许多东西都不太好搞,如果要我选的话,实验室放到到大三线,主要的建筑都装到山里面,外国卫星都照不见。保卫科再好好的培训一下,外国人就是练出穿山甲间谍都不好搞。”陪同杨锐从车里出来的,正是项目的执行人戴英雄。
听名字就知道,这位老兄出生在建国前后,有一位高觉悟的父亲。其本人的觉悟也是相当之高,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大三线的山沟里度过的。
现如今,三线已然是个历史名词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大三线小三线的区别,戴英雄同志的技艺虽然不至于无用武之地,但是,能酣畅淋漓的用出来的机会,也是不多了。
相比60年代开始投入的2000多亿元的巨资,80年代的相关设施建设几乎停滞,维护的经费都是捉襟见肘。杨锐手举着尚方宝剑,身后的资金充裕,几乎是想要多少有多少,顿时被戴英雄看在眼里,一路上都在忽悠他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最好是挪移到大三线去搞建设。
杨锐脑子瘸了才会将研究所从京城搬迁到大三线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后够落后的了,如今想收封伊妹儿都不容易,更不要说设备购买、试剂购入、学术交流等等了。
想想弄一瓶制剂要从休斯顿远渡重洋,送到京城再派专人去接运,就能感受到世界浓浓的恶意指望火车转运在80年代是很不靠谱的行为,先不说野蛮装运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就是等列车的仓位都是令人绝望的事,若是生物型产品的话,也许放到腐烂,前面的包裹还都没发完呢。
至于飞机就更不用想了,货运比客运要更加紧张。条件好的干部,谁没有两块牛排要限时送达的,为了一瓶药水而浪费一块牛排,也是很遭谴责的事啊。
不过,杨锐还是很需要戴英雄同志的。
极端环保组织是这个时代最凶的恐怖组织,不像是911后的世界,在80年代,极端宗教和异见组织不是克格勃的狗,就是CIA的奴隶,生存空间狭窄,更不会在普通人的世界里出现,反而是各种环保机构,借着自由的春风来到了各地,大肆宣传,活动张扬。
相比武装组织,环保组织的武力并不强大,但是,他们的破坏力却丝毫不弱,尤其是对生物学家来说,更是可怕。
就历史上出现过的实例来说,环保组织曾经干过什么事呢?有组织曾经将动物实验室里的猿猴全放跑了,是的,就像是猩球崛起中的那样,两三名爬墙小弟,进入守卫并不森严的动物实验室中,将可怜巴巴的十几只猿猴全部放了出来,然后,毁掉了一个实验室的生物学家前20年的努力,当然,也毁掉了曾经死去的猿猴们的付出。
小白鼠、兔子、鸽子和狗,所有这些曾经用来做过实验动物的动物,都曾经被环保组织放掉过,最令人无奈的事,大部分释放者的偷盗水平都不高,最多也就能开个锁,弄点小武器什么的。
植物就更惨了,养了十几年的葡萄被民工搬回家吃了,已经是广为流传的新闻了,麦田被践踏,水稻被偷,种牛被食,实验羊被狼叼走之类的奇葩事,总是免不了要发生的。
研究员不是特务,在保密和保卫方面,通常都是低于正常水平的,但这并不是借口。国外的学者没有好的保密条件,不代表说杨锐不能得到,不仅要得到,他还想要更好的保密和保卫。
克隆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知名的动物了,放在明星排行榜里,也是世界级的。
杨锐在克隆羊初期,绝对不想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需要非常强的外部保密条件,而在克隆羊出现以后,杨锐就更需要外部保护了。
泼硫酸这种事,动保组织也不是没干过。
维尔穆特完成克隆羊的时候,全家人都紧张的要跑路,骚扰电话就没停过。
从杨锐的角度来看,戴英雄就是他在中国做克隆羊的最大福利,所以,他一方面支持戴英雄的工作,一方面又提醒他道:“实验室选址是已经确定了的,另外,我们得考虑到实验室本身的性质,你可不要给弄的太复杂了,尤其是门禁系统,还是得方便大家来去的。”
“最安全的门禁系统,是所有人都不要进出。”戴英雄遗憾的道:“其实,研究员十天半个月的回一趟家就可以了,每天都往来上班,想要做到安全保密,是很困难的。”
“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才要麻烦您多费心。”杨锐暗自留了一把汗,大三线期间的保密工厂好啊,家属区都放在厂子里,是个人进出厂区都要打报告,安全是安全了,在京城可是一点都不现实。
再说了,他要做的也就是克隆羊,并不是克隆武器,完全用不着如此。
戴英雄免不了有点英雄无用之处的萧索,勉强道:“那就修一条地下遂道吧,遂道弄的长一点,安检严格一点,所有人进出都要经过遂道。对了,前面这片是我要求的足迹地带,也是越长越好,就像是监狱前面的大空地一样,晚上的时候把路灯开起来,探照灯准备上,安全性很强。”
“再拉一条铁丝网就是阵地了。”杨锐半是吐槽半是赞美。
戴英雄呵呵笑两声,道:“我们用电网。”
杨锐想象着动保组织的盗贼骨头都被电白的景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