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自己想吧。”蔡教授摇摇头,转身走人。
老方皱皱眉,脚步略慢的跟在了后面。
梅英韶早就等在路边,认出老方来,连忙冲上前,笑道:“方教授,这边走,我们准备了午餐在二号楼。”
“你怎么就找我了。”老方将皱起的眉头收了起来,心里有些受用。今天来的教授有许多,他并不是最顶端的几个人,因此反而更在意是否受人重视。
梅英韶总不能说我就认识你吧,他尽可能的露出笑容,道:“我看了那么多篇您写的文章,一直想着有什么机会,到跟前听听您说话。”
这个恭维话,恭维的他自己都有些恶心了,赶紧换词道:“今天开会还顺利吧,下午是我们学会做报告的时间,您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来参加。”
“今天怕是不行。”老方拍拍自己的脑门,道:“一脑子浆糊,吵的。”
“谈不拢?”梅英韶随意的问了一句,自从昨天知道这里将成为战场以后,他就格外的有兴趣。尽管是不会见诸于报端的新闻,但终究也是新闻来着。
老方笑一笑,并不想和他细说什么。
梅英韶又低声道:“方教授,我好像还看到杨锐杨主任了,他也是来谈经费的?”
“恩。”
“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马上就出来了吧,他现在来申请经费,不太划算吧。”梅英韶将自己思考了一天的结果说了出来。
老方不以为意的笑了一声,心道:你知道什么。
不过,走了几步,老方却是突然顿住了。
的确,在诺贝尔奖评选之前,杨锐和他的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有点气势如虹的架势,但是,诺奖评选之后,他的气势就会回落吗?
照老方的想法,杨锐是得不到诺奖的,诺奖怎么可能给这么年轻的杨锐。
但是,就中国的状况来说,得不到诺贝尔奖的杨锐,难道就拿不到高额的经费?
就算是为了下一步争取诺奖,也会给他大量的经费吧。
老方皱眉,不禁回想起蔡教授的话。
“老蔡现在帮杨锐争取诺奖,究竟是为了什么?”老方自言自语的说话。
“什么?”梅英韶不懂老方的意思。
老方低头想了半天,猛的一拍脑门,道:“老蔡这家伙!”
“啊?”
“他是想给杨锐卖好啊。”设身处地的从蔡教授的角度想,老方有些明白过来,等到诺贝尔奖尘埃落定了,蔡教授再为杨锐争取经费什么的,总是不免要被怀疑受到诺奖的影响,与之相反,提前争取,就更显的珍贵了。
至于能不能争取得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老方一跺脚,道:“走走走,带我找老蔡去。”
“啊?”梅英韶更发晕了。
第1364章 成人之美
“学校有个会议,蔡教授临时过去了。”
老方没有找到蔡教授,只逮到了刘院长,却是没什么卵用,后者就是“我来吃霸王餐”的表情,明显不像是能谈事的样子。
老方压住心里的焦躁,道:“老蔡前面还和我说话呢,怎么转头就走了,他啥时间回来。”
“不一定吧,明天还不定来不来开会呢。”刘院长摊开手,道:“学校里的事情也多,不可能一走就走三四天的。”
老方心里怒骂:几千万的经费归属,你现在说你忙?有什么比这个忙的?
对国内的高校来说,最重要莫过于经费了。
有经费就有学者,有经费就有项目,有经费就有基建,这些都最基础的。唯一能高于此的,就是能带来经费的学者、项目和基建。然而,这种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便是杨锐,要说带来的经费,其实也是不多,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没有给北大或者生物系带来一分钱的经费呢。
当然,这也是他正在高速成长期,蔡教授特别回护,才没有抽提他的经费,换成其他的研究员,申请来5万元的经费,被学校抽走1万,学院抽走1万的多的是,若是上面还有实验室或项目的,再抽走两万也实属平常。所谓管理费,可不是金融机构的独创。
真正有资格给学校带来经费的,大部分都是到了院士级的,不仅申请的经费多,本身的项目开销还小的,才是镇校之宝。以杨锐的背景和人脉,在得到了诺贝尔奖,他都不太可能进入供大于求的水平。不过,他一旦进入,溢出的经费数额也是超量的。
普通的院士能溢出个百分之三四十算多了,一年百万左右经费的学者,等于每年才溢出三四十万元80年代就是这个水平,堂堂院士一年申请百万元人民币的经费都不能算少了。
厉害的院士不见得溢出的更多,只是经费额会高一点,不过也高不了太多,真要在86年申请到上千万经费的学者,手里都是有极厉害的项目的,反而溢出的少了。
但是,杨锐在过去一年,开销的经费已经快千万美元了,配套的人民币也有大几百万,可以说比十个院士开销的经费还要多。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更能吃经费,这么多钱算下来,溢出的可谓是负值,因为杨锐还填进去了不少钱。
唯有等到杨锐再进一步之后,溢出的金额才会多起来,到那个时候,即使杨锐每年申请到的经费,只是溢出10%,也会是数百万乃至于千万级的,对于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学院来说,就是妥妥的现金奶牛了,这笔钱不管是由学校还是杨锐本人来分配,只要肉烂在锅里,都是极其恐怖的。
杨锐能够不交管理费的做G蛋白偶联受体,也是有这样的预期存在。
而在老方看来,863一并卫生部再加教育部的经费分配,几乎要占每年的灵活经费的大部分,蔡教授此时离开,近乎于不可能。
他很有些不爽的道:“老刘,咱们也认识有些年了,你别在这个时候拿捏我。甭管老蔡之前说了什么,我要是置之不理,他总没有便宜占的,弄不好,我还能给你们整出些麻烦,趁咱们有的谈的时候,还不出来谈,等什么?”
“您前两天,不是还表示没的谈吗?”老刘嬉皮笑脸的,对老方的威胁毫不在意。
老方的脸红都不红,干净利落的道:“老蔡要是真的不想谈,今天就不来找我了,赶紧的,别抻着了,还得省出时间,找其他人聊呢。”
拖时间得统一思想,接触冷冻也得统一思想,不过,这个问题是刘院长和蔡教授商量过的,刘院长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下,就道:“我给老蔡打电话,不出意外的话,他明天能早点过来。”
“早点过来?”老方皱眉:“多早?”
“6点吧。咱们讨论会9点开,有3个小时空挡足够了。”
这样的时间安排,老方自然是不满意的,却也是无可奈何,自去与其他人商量。
第二天一早,老方、老谭、葛兴邦等人,都起了个大早,提前来到会议室里。
蔡教授和刘院长来的稍晚一点,但也都赶在了6点之前。
几个人扯开一张纸,就在上面画了起来。
总计不到3000万元的经费,被几个人扯来扯去的做分配,既是为了各自的单位和自己,也是为了其他人和各自代表的项目。
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衍生出多少复杂的技术,可实际上,就是单纯的分钱而已。
“650万,不能再减了,否则就没有谈下去的意义了。”快要9点钟的时候,蔡教授最后写了一个数字,重重的划了两条横线,放下了铅笔,道:“杨锐今年得到的经费,就不止这个数字了,还不算其他项目来源。”
这笔钱是算三个大部门的经费,属于脱离单位能额外获得的钱,对非院士来说,上百万已是梦想,650万更是天价。
蔡教授的话不禁激起了反抗。
“经费没有只增不减的道理。”葛兴邦同是院士,语气冷然:“你不减,我们也没法谈了。”
蔡教授摇摇头,道:“我们的谈话基础,不是要减少经费的,如果你们是报着这个念头来的话,我们就看之后的情势发展了。”
连着谈了三个小时,眼瞅着就要到9点了,葛兴邦的火气也慢慢上来了,同样将铅笔一丢,道:“我知道你们想的,不就是觉得,杨锐拿不拿诺贝尔奖,明年都有多的经费拿吗?我就不信了,任谁有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明年都可以大幅度涨经费?要是这样子,我弄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是不是也能涨经费了?”
诺贝尔奖提名是不公布的,但是,要得到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是并不困难的。除了来自前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提名之外,瑞典皇家科学院,以及全球多个指定的大学(每年变动),也都有提名资格。
以葛兴邦院士的资格,他还真的能找到提名者。
当然,单纯的一个提名其实没什么意思,除非提名者主动说出这件事以外,没有获奖可能的提名,既不会被诺奖委员会公布,也不会被博@彩集团泄露。
以自然科学奖项的严谨性和私密性来说,仅仅是寻求一个提名,是没什么意义的。
与之相反的是文学奖。在莫言获奖以前,中国是经常出现所谓的诺贝尔奖提名者的堪称最不靠谱的宣传,基本都是为了卖书而做的勾当。
也就是自然科学奖项没有书可卖,才稍稍的保持了一点纯洁,相当于去黄鳝坑里玩的时候,穿着***一样。
然而,提名与提名是不同的,用充满讽刺的博彩集团的名单来判断的话,有赔率的才属于有价值的提名,相当于入围,否则,无非是自娱自乐而已。
杨锐的提名,在蔡教授看来,是极具价值的,因此,他回答的也颇有针对性的道:“能不能涨经费,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要大家说了才算。”
葛兴邦就等着蔡教授这句话,不屑的笑两声,道:“难道杨锐只是去诺贝尔奖委员会混个脸熟,也要算数?”
刘院长听的不高兴了,插话道:“怎么就叫混的脸熟。”
“我不知道今年被诺贝尔奖提名的有没有一千人,几百人总有吧,杨锐能进到多少位?说不定转眼间就淘汰了,难道明年还要把他看做是希望之星,多加栽培?国家有那么多钱让你们糟蹋吗?”葛兴邦说着动了气,啪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道:“说什么提前商量经费,我看你们就是想危言耸听,骗取经费,别说650万了,等到尘埃落定,我怕他连300万都别想拿到。”
“什么叫尘埃落定?”
“入围一日游也是尘埃落定。”葛兴邦语气森然,似乎是咬定了杨锐会迅速的从名单中淘汰。
他的话,不免令略显焦急的老方等人陷入思考。
的确,虽然杨锐得不到诺奖,仍然有可能因为政府的诺奖渴望症,反而继续获得超量的经费,但是,政府的诺奖渴望症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杨锐只是入围一日游,那他的含金量就大大的缩水了。
比起几个人自娱自乐的提名投票,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重要的是,入围一日游,等于诺奖委员会否定了杨锐的价值,再继续投入超量的经费,也很难产生诺贝尔奖的。
“不管是PCR,还是G蛋白偶联受体,都不可能入围一日游的。”蔡教授看着几个人的表情,也是丧失了热情。
“谁知道呢。”葛兴邦自觉掌握了局面,道:“总而言之,没有现在开给杨锐650万的道理。”
“是应该降一点的。”
“300万太少了,以这个为基数,提高一点,我觉得可以。”
其他几人也纷纷发表意见。
“我们打个电话问问看吧。”刘院长突然发言,道:“按照时间算,11点左右,最新的消息就有了。”
说完,他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拿起电话就拨了出去。
这年月,打一个越洋电话不是轻松的事,提前两个小时拨通,不算是提前。
其他人也没有了继续说下去的性质,就傻乎乎的看着刘院长拨电话。
9点钟。“生物工程促进会”的正式会议开始,在场级别最高的几名学者,却是皆做思考状,眼睛盯着会议室里安静的电话机看。
11点一刻,越洋电话终于再次响了起来。
刘院长不管还在开会,第一时间拿起话筒,高声问:“现在什么情况……好的,我知道了……好的……”
待他放下电话,一个会议室的人都看向了刘院长。
还好刘院长耐得住压力,重重的咳嗽一声,直接去了隔壁的会议室。
蔡教授、老方等人,依次跟了上去,葛兴邦迟疑了一下,落在了后面。
等他进入会议室的时候,房间里已是一片吵杂。
“老葛来了。”一声问候,瞬间关停了会议室里的声音。
大家皆是看看老葛,又看看会议室前方的黑板。
葛兴邦顺势看去,就见黑板上写着两个大大的数字:
15!
30!
“什么意思?”葛兴邦的脸微有些发烫,还是问了出来。
“杨锐进了15人大名单,目前赌他得诺奖的赔率,是一赔三十!”刘院长没有多做说明,对于学者们来说,一赔三十的概念,已经很能引起遐想了。
葛兴邦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有些后悔的看向蔡教授。
蔡教授面无表情,微微摇头。现在,他自然不可能去为杨锐争取650万的经费了,那就不是成人之美,而是夺人之好了。
第1365章 放声大笑
“15人名单了,这是哪家公司的?”
“帕特里克集团的,听说这个公司给的名单最靠谱。”
“没有最靠谱一说,前几天还有公司公布说,杨锐进12人名单的呢。真正看功夫的是5人名单,胆子大的敢给3人名单,谁敢拿这个名单出来,那才是厉害的。”
会议室里,议论声不绝于耳。
杨锐和诺贝尔奖的传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即使再不懂学术界的人,他只要看报,这些天就被科普的差不多了。尤其是菠菜集团,国人之前接触的不多,现在却是基本普及到国内了,许多有海外关系的学者,接电话的时间都会顺便问上一句。
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对这件事的关心更甚于国内。
所谓最爱国的都是海外游子,只有出了国,瞅见洋人的世界了,才体会到背后的祖国的意义,津巴布韦的老黑没有美利坚的老黑值钱,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天天窝在实验室里,不说歧视不歧视的,总是免不了关注国内的情况,中国原生学者配诺贝尔奖,这两个词混合在一起,威力是极其巨大的。
老方的表情也是全变了,看着蔡教授出了门,立即站了起来,快步走出去,跟上他,道:“哎,老蔡,等一下,等一下,别急着走嘛。”
蔡教授停了一下,道:“没要说的了,不走等什么。”
“嘿,杨锐进大名单了,这是好事儿,你怎么还绷着个脸呢。对了,忘了恭喜你了,恭喜恭喜。”
老方能屈能伸,手一伸,就给老蔡来了一个长揖。
“多谢了。”老蔡不好意思生受了,又给回了一个。
“老蔡,你们北大这是要起来了,不对,是咱们中国学术界,都要借这个机会起来了,这是大好事。你得受我一拜。”老方满身都是嘴,好听的话儿脱口就有。
“当不起,当不起。”就86年的北大生物系,真的是执牛耳之牛,他也不敢就这么应了。
老方呵呵笑,道:“当得起,你怎么当不起。不过,您可不能因为这个,就把几个老兄弟压死啊,北大根深叶茂的,给我们点阳光,也不影响什么……”
“你要是和我谈北大的事,我能答应了,你要是和我谈杨锐的事,我做不了这个主了。”蔡教授虽然被拍的舒服,依旧是不松口。
老方额头上的青筋挣了两下,勉强笑道:“咱们之前不是就在谈杨锐的事?”
“之前是之前。现在啊,我估摸着,用不了多久,杨锐就能独立起来了。”
“他的实验室再独立,还不是你北大生物系的旗下。”
“谁说得上呢。”蔡教授呵呵的笑两声,说出来的话却意味深长。
老方只是愣了一愣,就看蔡教授走远了。
再追上去,他也拉不下这个脸,只能心里暗骂一句“老葛害死人”。
老方是在心里想着骂两句的,老谭就是当面骂了。
葛兴邦也被骂的没什么脾气,他现在已经明白了,蔡教授并不是为了争取经费而争取经费的。
从根子上说,蔡教授实际上是在给杨锐做心理辅导。
身为学部委员,蔡教授这一辈子经历过的经费战,项目战和奖牌战数不胜数,诺贝尔奖虽然是世界第一的自然科学奖,但对圈在里面的人来说,诺贝尔奖与最低级的市级奖项也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层次不同罢了,心理状态是一样一样的。
“我能不能拿奖”,“我拿到奖了要做什么”,“我拿不到奖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就是恒古悬于科学工作者头上的问题。
蔡教授不能解释这个问题,这种问题也不适合用语言解决,所以,蔡教授就用实际工作,来支持杨锐了。
他赶在诺贝尔奖颁奖前,就帮杨锐申请经费,其实就是想告诉杨锐不管能不能拿奖,北大都会支持你。
这个话说出来是没什么威力的,学者都是很理智的人,动不动就像熊一样嚎的,要么就是假学者,要么就是搞动物学的,总之都是不怎么学者的人,以蔡教授的身份,当然不会看着杨锐的眼睛,说出深刻的话语。
他都是用动的。
这一次的经费争取,就是这样一次表达心意的行动。
某种程度上来说,蔡教授也不是太想这么早为杨锐确定下明年的经费。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假如杨锐获得了诺奖,那不用说,自然是海一般的经费和政策飘过来。
即使杨锐拿不到诺奖,只要杨锐不是入围一日游,想要政绩的行政官员就一定会将杨锐视作未来希望,现在国内有希望拿自然科学类诺奖的,仔细找都找不到两个。
而从行政官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又如何给予学者以帮助呢?如何拔苗助长呢?
除了堆经费,也是没有其他手段了。
所以,蔡教授抢在诺贝尔奖颁奖前几天,为杨锐争取经费,纯粹就是表明心迹的举动。否则,他早一个月搞这个套路,效果说不定更好。
葛兴邦在开会之前呛声,其实就是认为杨锐会诺奖一日游。
当这个设想化为儿戏之后,葛兴邦自己也知道不妙了。
老一辈的科研人,都知道行政官员堆经费的时候的变态。
“实在不行,就答应杨锐650万的经费要求好了。”葛兴邦有点不愿意将吐出去的话吃回来,给老谭说的时候,依旧是不情不愿的。
老谭生气归生气,谈事情的时候也只能心平气和的道:“现在的情况,就怕他们不答应650万。”
“他一个人拿走650万还不愿意?北大算一个整体的话,要拿走1000万以上了吧,这就是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了。”葛兴邦说的腮帮子一跳一跳的。
北大清华两所学校,再加一个中科院,是国内吃经费的大户,如果看每年的经费分配的话,三者一体拿走某个类型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经费是常有的事。如今的清华生物系初建,还没到大批量吃经费的时候,北大独拿三分之一,也不算稀罕。
不过,这一次的经费谈的匆忙,葛兴邦的想法就多了一些。
老谭只问:“人家不愿意,你能逼他们同意吗?”
“也不能再多了。”葛兴邦不乐意。
“我和老方商量了一下,提到800万,不然的话,等奖项颁了,割肉更多。”
葛兴邦皱眉:“你们都决定了,还问我做什么。”
“我们得统一意见啊,否则,你再一个人站起来打对台戏,我们说的不是也白费了?”老谭说起这个话还生气呢,要不是葛兴邦闹起来,650万指不定就敲定了。
一招判断错误,葛兴邦也不硬气了,想了想,道:“我们其他几家怎么分配?”
“该怎么分配再说,先把杨锐的谈下来,否则,割的都是我们的肉。我太知道这个了,到时候,你经费被人划走了,别喊冤。”全国到处都缺钱,哪里的经费都给不全,批下来了一个数字,拿到的是另一个数字的也常见,这种时候,自然是有气势的,受重视的项目拿到的资源多。
“好吧。”葛兴邦从善如流。
到了下午时间,老方和老谭就约到一起,去见蔡教授,只是没有半刻钟的功夫,都灰头土脸的出来了。
“怎么了?要价高吗?”葛兴邦问。
“康讯的8人名单出来了。”老方叹了口气。
“康讯的名单,含金量不太高吧。”葛兴邦略不自信。
“8人名单,含金量再不高能怎么样。总之,老蔡等得起。”老方意兴索然,道:“这样子,还不如等诺奖出结果呢。”
“万一杨锐就得了诺奖呢?”老谭冷然问了一句。
老方看向老谭,葛兴邦也看向老谭,几秒钟后,三人尽皆放声大笑。
越是行内人,才越知道诺贝尔奖之难,多少学术名宿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做出来的超牛成果都没有轮上呢,又怎么可能轮得着杨锐呢。就算他的成果再厉害,以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尿性,让他等个十年二十年的,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种时候,身为中国人的杨锐,又如何能得诺奖呢。
第1366章 风大闪了舌头
“老李,给我份油条豆浆,不要小菜,煮鸡蛋给我一颗,饿坏了。”杨锐小跑了一圈回来,稍微冲了一个凉就跑到了食堂,开始点菜。每到一个新地方,他最先认识的就是厨房大叔了。
老李也熟悉了这个长相帅气的年轻人,笑呵呵的给舀了一大碗豆浆,道:“不着急等两分钟,我炸两根新鲜油条给你。鸽子蛋吃不吃?也是新鲜的,和鸡蛋差不多,营养好点,味道也挺好的。”
“还有鸽子蛋?”杨锐有点惊讶,这劳什子的促进会是个本市的小会,安排的住宿也是在出版社的招待所里,位置比较偏,地盘略大一点,但并不显眼,没想到竟然也有点特色。
老李得意的笑两声,道:“一般人我不告诉,咱们隔壁不是有好几个农场吗?里面好东西不少呢,我们平时里有空,就去换点回来,我给你说,三个人头大的鸡见过吗?”
正常人听这么多东西,脑筋要转不过来了,杨锐却是习惯了天天想问题,转眼间笑道:“火鸡。”
“厉害,不愧是学生物的。”
“这和学生物的没关系,三个脑袋大的鸡,它也只能是火鸡啊。”杨锐哭笑不得。
老李不认可:“你以为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上次说火鸡的时候,就有个学生物的和我争,说什么进化论没有那么大的鸡,气的我啊,晚上的时候拎了一只,就放他面前。”
“好吃吗?”杨锐的关注点瞬间偏移了,传统厨子做的火鸡是什么味,他还真有点好奇。
老李却是摇摇头,道:“肉糙的很,我分了三块,一块烤了,一块煮了,一块红烧了,都不怎么样,瞎浪费油。”
杨锐有点遗憾的道:“你们隔壁农场也是的,养火鸡有什么用。”
“有的领导家里愿意过洋节。”老李说的直接,转手捞了五个鸽子蛋放碟子上,给了杨锐。
“呦呵,今天有新菜了?”后进门的研究员也不认识杨锐,就瞅到他碟子里的鸽子蛋了。
老李露出微微的笑容,道:“鹌鹑蛋,来几个?”
“这个不像是鹌鹑蛋吧。鹌鹑蛋上有花的。”后进门的这位也不像是容易被忽悠的,眼睛就瞅着杨锐的盘子去了,笑道:“给我来这种的。”
“没了。”老李把勺子在铁盆上使劲敲了几下,面露不屑。他也是招待所有编制的大厨,管你顾客想吃什么爱吃什么,一切都顺着自己的心意来。
杨锐看的笑了笑,他以前也对这种事业单位的厨师很愤怒,后来迫于嘴馋,加上手里有钱了,就采取了散烟开道的方式。等闲单位的大厨,递一包红梅出去就眉开眼笑了,要是递一包红塔山,立即就和你勾肩搭背,要是讲究些的,每铲子都能比别人多好几块肉。
杨锐没有改变社会的宏大愿望,至少在厨师界,他是自动自愿的和光同尘的,每年种出来的五常米就那么多,养出来的大肥牛就那么些,分配的再均匀也没意义,总得有人吃不上。再说了,把肉强行分给不爱吃肉的人,也是一种不人道,又何必呢。
然而,后进门的研究员却有些年轻了,见老李不理自己,就坐到了杨锐面前,道:“兄弟,怎么样,蛋分两只?”
早餐走的是学会的账,吃啥都不给钱,啥吃不到也没人管。
杨锐笑着摇摇头。老李不肯给对方,甭管什么理由他自然不能拆台。
年轻的研究员有些不高兴,手一伸,就从杨锐的碟子里捞走了三颗鸽子蛋,倒是把杨锐给看愣了。
“你给我放下!”身后,有老头中气十足的大喝了一声。
年轻人紧张了一下,再往后一看,又嬉皮笑脸起来,道:“师父,你起这么早啊,我这不是想着给你弄点营养的吗?这小兄弟一个人也吃不完这么多。”
被他称作师傅的正是老方,后者气的鼻子冒烟,哼的一声,道:“让你看资料看资料,你天天出去瞎玩,还小兄弟,连杨锐都不认识,你跑来参加什么学术会议!”
老方越说越气,将自己的搪瓷缸子举起来,就扔了过来。
年轻人躲了一下,诧异的看了眼杨锐,又转过头来,笑道:“师父,我这不是就认识了吗?不打不成交嘛,杨教授,对不起,我戚贺荣有眼不识泰山,在这里给您道歉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把我放过吧。”
他道歉的流程蛮熟悉的,一看就是千锤百炼过的。
杨锐判断不来他们是演戏呢,还是想要借此接近自己,换成之前,他非得好好思考一番。
然而,他此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诺贝尔奖上,根本不愿意和老方或者戚贺荣斗心机,于是只笑了笑,道:“真心道歉的话,就给我把鸽子蛋剥了,找师傅要个筷子和勺子,手别碰。”
杨锐说的就像是吩咐服务员一样,更没有和老方打招呼。
老方皱了皱眉,戚贺荣的眉头就全皱起来了,问:“用筷子和勺子怎么剥蛋壳。”
杨锐理都不理,自顾自的吃油条豆浆。
老方心里琢磨不透,使了个眼色,对戚贺荣道:“既然是道歉,杨主任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戚贺荣于是要了新的汤勺和筷子,凄凄惨惨的剥起了小小的蛋壳。
老方顺势坐到了杨锐对面,微笑着道:“杨主任,我们这两天的都吵翻天了,怎么样,您说句话。”
他用您就是假客气了,有点倚老卖老的架势,就等着杨锐谦虚呢。
杨锐却只抬了抬眉毛,道:“没什么好讨论的。”
“恩?”
“咱们的认识有偏差,讨论不出结果的。”杨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