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律师才能普法的。”普法专员尴尬的笑一笑。
“你们和律师哪种厉害?”
“那个……不能这样比。”
魏振学胡乱的问话,却让旁边史贵的手下给听出问题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邀请出了错,连忙道:“各位,不好意思,我们今天是私人的聚会,你们先请回吧。”
“刚刚还叫我们进去,现在又不让了,这是欺负人吧。”一直站在后面没说话的刘炳贤突然暴怒了:“当我们稀罕你们的烤肉吗?”
“今天烤肉不怎么好吃。”魏振学一抹嘴道:“天太热了,我们就弄了些贝壳和虾之类的,边喝啤酒边聊天……”
刘炳贤的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心里却是更气了。
这时候,里面的人又走出来一个,威严的看看两边,问:“什么事?”
“啊……我们就是看这边热闹,想过来宣传一下普法工作。”小陈只看了这位一眼,就有魂飞魄散之感。
“你认识我?”
“是,我之前去区里开会,见过您。”小陈实话实说,心里发苦。
“恩,普法工作很重要,但杨教授今天比较忙,你们改日再来吧。街道办是做的服务工作,要抓住工作核心。”出来的人点了一句,自己转身进去了。
小陈赶紧拉着人走。
普法专员也不敢多说,低着头,跟着就跑。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而来,仓皇而去,却没有影响杨宅丝毫。
小陈跑的飞快,心里的怒气也积攒的飞快,终于回到了普法小组的临时办公室,他就厉声道:“刘炳贤,你既然想要加入普法小组,以后每逢一三五,就帮忙打扫卫生,二四六来帮忙做黑板报。”
“我没时间。”刘炳贤怎么不知道小陈是报复。
小陈瞪着他,恨意盎然道:“你如果不愿意,明天就等通知吧,街道要整理小街小巷,院子里的违章建筑,给我拆了。”
刘炳贤大惊:“凭什么就拆我家的。”
“要么来普法小组干活,要么拆了你家的违章建筑,你自己选。”小陈拿出了街道办最大的能量,压的刘斌选喘不过气来。
后者终究还是只能答应下来,他们住的大杂院本来就小,几家人一分,不够住的只好在院子里占块地方做简易建筑。不过,简易建筑也不是想盖就能盖的,京城里第一次成批量的起违章建筑,是地震之后的防震需求,后来再盖的,就很容易被拆了。
然而,给普法小组干活也是刘炳贤不愿意的事,他就问道:“你最后看到的是谁?吓的你屁滚尿流。”
“市里的领导。”小陈不欲多说,转身就去找上级汇报了。
刘炳贤偷鸡不成蚀把米,气的胸腔都发疼,恨不得一个石头扔到杨家的院子里,把杨锐给砸瘫痪掉砸死人是不行的,那是要判刑的,刘炳贤还是懂一点法的。
杨家的院子里,此时却没有多少守法的气氛。
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博@彩公司。
“快看看赔率多少了。”
“还有马德兰公司的,不要光看一个公司的。”
“主看欧洲和美国的博@彩公司,他们的准确度高。”
如果光听声音,不看内容的话,只会觉得杨锐是在宅子里聚众赌博。
实际上也是有点像的。
黄茂接着电话,随时向大家报告最新的进度:
“确定入围了,总数有40到50人吧。”
“康讯列了个12人名单,马德兰列的是18人名单,都有杨锐。”
“杨锐现在是一赔9,在赔率榜上排前三的。”
他说的名单,自然是诺贝尔奖学入围的名单。
说来可笑,因为诺贝尔奖的入围名单在50年内不对外公布的,所以,各国的媒体获取诺奖名单的方式竟是通过博@彩公司。
而且,耐人寻味的是,博@彩公司的名单,从来都没有出过错。
从入围名单直到三甲名单,大型博@彩公司都能给出肯定的答案,而且,从来没有诺奖从他们给出的三甲名单中旁落过。
从十月一号开始,各大博@彩公司的名单就陆陆续续的出炉了,并会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不停的缩小名单。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诺奖委员会缩小名单的过程。
只不过,诺奖委员会被锁在房间里不能出来,也不会对外公布入围名单。
关心诺贝尔奖的机构、媒体和个人,这时候能参考的主要信息,就是博@彩公司的赔率和名单。
通常情况下,到了十月五日前后,诺奖委员会就会公布最后的获奖者名单,一个物理、一个化学、一个生物是最主要的三个奖项,经济学奖和文学奖的重要性次之,至于诺贝尔******,基本可以看成是挪威人民的野望,是不被科学界关注的。媒体界和普罗大众其实也关注的不多。
用大的区块来分析的话,物理化学和生物可以看做是自然科学奖,经济学奖可以看做数学与经济学的奖项,文学奖归于文学,******归于傻白坏。这其中,经济学、文学与******都是单独的,没有听说过可以互通有无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奖则不同,获得化学奖的生物学家,或者获得物理学奖的化学家都是不少的。
杨锐在化学奖和生物学奖方面都有机会,虽然不可能因此而获得两个奖项,但这也说明他获奖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关心此事的学者和朋友,甚至相关的媒体记者和官员,但凡是收到消息的,都趁着国庆节的时间,跑到了杨家来。
他的处所自从招待了实验室众人之后,就被许多人所知道了。
杨锐接待来接待去,就给接待成了聚会。
好在有史贵帮忙,一口气拉来了五名厨师和多名帮厨,才算是将场面给稳了下来。
中国人搞聚会,没有不吃东西的,这种时候,充满饱腹感的香肠比单纯的握手更能令人体会到重视。
“不行了,这两天得找个清静地方去了。”杨锐看着茫茫多的人头,有些发蒙。
景语兰揉揉劳累的肩膀,深以为然道:“躲开点是清静了,但会不会影响什么。”
“能做的都做了,能影响什么呢。”杨锐摇摇头,又看向前方,道:“今天来的还是知道情况的人,等过几天,不知道情况的人也要来了,你看史贵,恨不得把生意伙伴都拉来的样子,到时候能得奖也就算了,得不到奖,不是白瞎了几天的招待。”
景语兰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想说什么,却是指指前方,道:“刘院长来了,看来你想躲清静也不容易。”
杨锐转头向后,果然看刘院长似僵尸一般的飘了过来。
他的眼眶更黑了,不知道是又熬夜了,还是尚未缓过来来。好容易飘到杨锐跟前,刘院长已经是双膝无力,拽住杨锐的胳膊,将他拉远了几米,勉强距离人群有些距离了,就喘着气,道:“杨锐,你要的教授职称有下文了。”
杨锐有些好笑:“就卡这个时间点?”
“当然是要卡这个时间点了。”刘院长叹口气,道:“我这里有个请柬,邀请你出席明天举行的北@京市生物工程促进会。”
“那是什么?”杨锐讶然,这个没听过名字的学术会议,听起来就很low的感觉啊。
刘院长也是无奈的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不过,会议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会人员,你说是不是?”
“就明天?十月二号?”
“恩,十月二号开会,十月四号结束。总共开三天。”
这是要在尘埃落定之前,决定某些事啊。
杨锐耸耸肩,倒是不太在意,对他来说,这也不算坏事。
……
第1361章 规格
“老谭,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来参加全市生物工程促进会啊。”老谭从奥迪车里出来,整理了一下衣服,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笑问:“你难道不是?”
“我?我不一样,我是闲着没事,被人拉来的,你明个儿不是要去美国参加个国际会议吗?”
“瞎扯吧。”老谭不屑的看着对方,道:“市生物工程促进会,我敢说,前天你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哎哎哎,瞎说什么大实话呢。”这边自个儿笑了起来,过会儿问:“你们化工大想要什么多少。”
老谭走到了台阶下面,站定了看看对方,笑道:“老方,没你这么套话的,太硬了。”
“硬什么硬,谁不知道谁啊。”老方叹了口气,道:“我实话实说,我们药科大今年就想分600万,实在分不到,500万也能接受,但不能再少了,再少就要影响到之前的项目了。”
老谭笑了起来:“你给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老谭,咱们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啊,你难道就想这个时间参加这个劳什子的生物工程促进会?促进什么?还不是促进杨锐的经费。”
“别这么说啊,我可不承认。”老谭说归说,却是站在台阶下方,始终没忘前走。
这个态度,就证明他是确实想谈一下的。
老方有了些底气,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咱们其实都知道,杨锐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奖是什么级别的奖项?那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娃娃能拿的?前几年,中科大搞什么少年班,我就是反对的。把十几岁的小孩子丢到大学里面,用成年人的方式来教育,难道就能节省几十年的时间,得到成熟的科学家了?做什么春秋大梦……”
“老方,杨锐做出来的成果还是挺强的。”
“这个我承认,他做的PCR仪,我们实验室也用起来了,是很好用没错,但你别说,只要捅破了那么一层窗户纸,PCR也就是那样。”老方摇摇头,道:“我觉得,给PCR诺贝尔奖,太浮夸了。”
PCR仪并不是什么尖端科技,当然,它是以尖端理论为指导而出现的仪器,但仪器本身并不复杂。
从好的方面来说,PCR是典型的现代科学仪器,使用它和生产它的门槛都很低,任何一名高中生,只要接受几个月的工业或科技训练,就能操作生产或操作使用PCR。但是,非得对生物学前沿有相当的认识,才能设计出它来。
没有人能用肉眼看到DNA,因此,PCR复制DNA的方式,完全是通过纸面验算出来的,这个过程,也是要求天才的思维,而非强大的计算能力。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仪器正是最完美的一种仪器。
然而,从反对者的角度来看,这样一台简单的仪器,又如何值得诺贝尔奖呢?大家有千般理由来贬低它。
这也是诺奖的核心问题。有资格得奖的理论和技术太多了,谁拿不到都有可能,谁拿到都有资格。
老谭缓缓点头,却道:“G蛋白偶联受体呢,这个怎么解释?”
“没有证实,诺贝尔奖是不会因此给他的。”老方对诺贝尔奖有点熟悉,知道他们谨慎的尿性,无法证实的理论再漂亮,也不会给予颁奖。
以百年的维度来看,诺奖的这种做派也是有利的,否则,像是以太之类的理论,弄不好就要得奖了。
老谭一只脚踩到了台阶上,道:“你说的到有点意思。”
“肯定啊。不光我这么看,北大和朱院士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老方笃定的道:“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干嘛莫名其妙的参加这个促进会?还邀请我们参加?无非就是想趁着杨锐被提名的空挡,最大化的给钱吧。真等诺贝尔奖的结果出来了,现在的大好形势就没有了。”
老谭微微点头。
“咱们得串联起来啊。”老方低声道:“朱院士来了,卫生部的安林海也来了,再加上中科院那边,粗粗算一下,今次至少要决定好几千万元的经费。你想想看,以前有这么仓促的搞会议的吗?干什么要折腾到这么几天里。”
“恩。”
“杨锐今年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明年或者后年的希望倒是大了,不过,我看也悬。”
“恩。”
“他要是拿到了诺贝尔奖,我不多说什么,他国内横着走,横着走就横着走去吧,现在没拿到诺贝尔奖呢,老朱他们就急匆匆的帮他扒经费,没这个道理吧。”老方说的语气激烈了些,声音也大了。
老谭有些意动的问:“你想怎么弄?”
“拖一拖,把这三天拖过去,等诺贝尔奖公布名单了,咱们再谈经费的事。”老方顿了一下,道:“北大和老朱那边把杨锐当亲儿子的,肯定不同意,实在不同意,我们就闹。没道理我们一群老家伙,就给他个崽儿陪跑吧。”
老谭想了想,微微点头,道:“我们今年要800万,确实得闹一闹才能够。”
老方斜眼看了老谭下,皮笑肉不笑的道:“狮子大开口了啊。”
“800万有什么大开口的。”老谭不动声色的道:“我们每年从卫生部手里拿的钱,本来就比你们多。”
“我答应了你也没用,其他人也得有意见。”老方不愿意松口,这次能有多少总经费还不确定呢,若是再给化工大许诺一大笔钱的话,他再串联就没有必要了。
老方迈步走上台阶,作为一种逼迫,口中道:“咱们只要不配合就行了,老朱再牛,还能逼我们签字不成?拖过这几天时间,咱们再商量一个具体分配好了。
老谭鼻子里哼哼了两声,跟了上去,道:“我怕你到时候又串联了其他人。”
“只要把杨锐和北大的经费压下来,咱们都有好处。你不知道我收到的消息,今次的经费总额可能是超过以往的,哪怕咱们就按照以前的比例分配,最后的数字都不会少的。”老方半是劝说了一句,不再多说,步伐矫健的上去了。
酒店前台,北@京市生物工程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强忍着震惊,一个挨一个的给参会代表发代表证。
正如老谭和老方所言,所谓的生物工程促进会只是级别最低的市级学会,背景也仅仅是几家市级杂志社,全靠地处京城,才能每年举办一次规模不大的活动,顺便评选出一些奖励奖章,用来维持会员单位和会员。
其本质上,与那些遍及大江南北的《中国著名生物学人士》的书籍别无二致,是只要给钱就能发代表证的学术会议。
但是,学会内的工作人员,身为京城圈内人士,对于真正著名的教授专家,还是闻过名见过面的。
唯一的问题是,这些牛人怎么跑了过来。
“谭教授。”
“方教授。”守在前台的梅英韶是《生态与环境》的资深编辑,认识的人比较多,每认出一位来,就乖乖的打一次招呼。
正趴在前台填代表证的江浩坤却是生物工程促进会的常客,听到梅英韶打招呼,下意识的往后一看,就给吓尿了:“谭教授,您怎么来了。”
“哦。”谭教授眯着眼看了看,没认出人来。
“我是江浩坤,您以前开短期班的时候,我在您班里读了8个月呢。”短期班是特殊时期培养的人才,一切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培养的学生。
谭教授听是短期班,就没什么兴趣了,这种社会需要什么,就按需培养的人才的发展潜力是很弱的,因为没人知道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教授理论而不是实际操作是本科教育的特点。与之相反的短期班,倒是下蛋似的下了一批毕业就能用的人,但是,以这种教育模式,就是有才华的学生,基本也给教废了,不仅学术潜能耗尽,就是工作上的前途都很受限制。
谭教授点点头,用寒暄的语气道:“你也来参加这个会议啊。”
“对呀,我每年都会来的,您是受主办方邀请来的吗?会给我们讲话吧。”江浩坤兴奋的手一划,填好的表格都给弄脏了。
谭教授笑笑,道:“我啊,我是被饵诱来的。”
“啊?”
“好好干。”谭教授拍拍江浩坤的肩膀,在前台签了个名,自有跟来的学生帮忙填好剩下的部分。
江浩坤看着人走了,还有些发愣,转头问前台的梅英韶:“你们今年办的规格这么高?”
“我没听说啊。”梅英韶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
第1362章 战场
“喂,生物工程促进会是这里吧?”拍桌子的声音让梅英韶回神了。
梅英韶连忙道:“是这里,请问您是哪个单位的专家。”
这是他们的习惯用语,虽然来的通常都不是什么专家,但话还是要说的。
大部分时间,他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谦虚的“呵呵,算不得什么专家”之类的话。
今天的情况却是大不一样,站在前台另一边的男人只是抬了抬眼皮,就道:“北航,葛兴邦,学部委员。”
“哦……哦,好的。”梅英韶本以为波澜不惊的嘴角,再次抽了起来。
对圈外人来说,所谓的院士或者学部委员,或许就是一个很厉害的称呼,所谓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而已。
但是,对圈内人来说,院士就太厉害了,也太稀罕了。
论数量,中国的院士人数比大熊猫还要少。如果外星人有什么清除行动,只要将两院院士全部干掉,中国的科研增速瞬间得回落到负值去。如果再增选一次两院院士,然后再干掉,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差不多就废掉三成了。
对生物工程促进会这样的学会组织来说,他们既做不来生物工程,也做不来促进,算起来也就是个“会”字准确一点。
梅英韶和他背后的期刊社等等,都是通过生物工程促进会来为做广告的。邀请各学校的学者来参会,给出一点不值钱的荣誉称号,从而获得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订单,进而扩大一点知名度,基本就是他们的全部目标了。
对于来参会的学者来说,他们也很是满足的,京城的荣誉拿回家是很漂亮的,在某些地方,还可以当做省部级的荣誉标准来看待,弄不好就能加两级工资。至于往返京城的开销等等,只要对方学会发出公函,这边就可以找单位报销,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80年代末的京城里,衍生出来的开会经济不是开玩笑的,如火如荼的酒店业热潮,也是随着这股子开会热潮迸发起来的。
然而,梅英韶组织会议再多,也没有邀请到过学部委员。
留在京城的,还能走路的学部委员,总共就那么百来只,单论生物学的话,简直是一个个都能数出来的。
“葛委员,我帮您搬行李吧。”梅英韶绕过前台,殷勤的要帮忙。
“恩,麻烦你了。”葛兴邦虽然带着学生呢,也是没有推辞,而是打问了起来:“这次来参会的人不少吧。”
“是很不少。”
“都有谁来了。”
“这个,有药科大的教授,化工大的教授,工业大的,农大的,林业大的……”梅英韶自己数着,突然感觉心虚起来。我们一个市级的学会,真的能请来这么些牛人?
他这个市级是真的市级。虽然直辖市是省部级的,但梅英韶他们哪里能拿到市里的批准,最终等于是通过区里办的手续,对外宣称一个市级以混淆视听。
但是,不管是市级的还是直辖市级的,面对这么多专家都得虚啊。
梅英韶提着葛兴邦的手提箱,走路都没那么自信了。
葛兴邦微微点头,道:“还是学校的居多。”
“是。”
“研究所的呢?来了多少?”
“有七八家吧。”梅英韶给了个约数。
葛兴邦“哦”了一声,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到了,我们给您安排到二楼了。一楼稍微有点阴,住着没有二楼舒服。这边是全南的房子,打开窗帘就暖和了……”梅英韶小心翼翼的给做着介绍。按照他们以前的规程,来参加学会的学者要么是自己找酒店或招待所住,要么就是给学会交钱来住,包括饭钱都是如此。
几家出版社联合搞的这个生物工程促进会,原本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模板,如今的期刊社都这么搞,国内学者基本也都习惯了。
不过,学会其实还是有一点经费,用来给重要宾客开支的。
在梅英韶看来,学部委员显然够得上重要宾客的称呼了,他也就不提住宿费云云了。
葛兴邦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道:“有心了。”
“您客气了。”梅英韶顿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好奇心,问道:“葛委员,你们今个儿怎么都跑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你不知道?”葛兴邦听他这么一说,就意识到了原委,不禁有些好笑。
梅英韶摇头:“我啥消息都没收到啊。”
“呵呵,那等你接到杨锐的时候,问问他就知道了。”
“咦?北大的杨锐?”梅英韶是圈内人,对杨锐的名字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葛兴邦点点头,进了房间。
他的学生向梅英韶笑了一下,关上了房门。
梅英韶在走廊里还有点发蒙,这件事怎么又和杨锐牵扯上了?
“哎呀,这么说还有人要来。”梅英韶一拍额头,突然意识到了这个令人又惊又喜的问题。
他连忙去打了电话回社,告知情况,有许多大佬参会,对于生物工程促进会是真正的促进,另一方面,大佬们的到来也会显著的增加经费开支,不管是哪一点,都需要社里的领导才能解决。
半个小时后,《生态与环境》的经理就跑了过来。
梅英韶欣喜的迎上去,笑道:“唐经理,我刚才还想呢,咱们要不要打个什么广告之类的,想办法通知一些媒体宣传……”
“战场有什么好宣传的。”唐经理的脸色冷峻,像是被冰冻上了似的。
“什么战场?”梅英韶愣住了。
“小心伺候就行了。”唐经理道:“这次能不大出血就谢天谢地了,别指望着有收获了。”
“为什么啊?”梅英韶是做编辑的,好奇心终究是没有磨灭的。
唐经理要靠他来掌握会议情况,见梅英韶如此执着,只好停顿一下,道:“863委员会准备提前决定明年的经费。另外,卫生部和中科院的经费,也计划在最近几天里决定了。”
“就几天?”梅英韶可知道每年的经费战争的,没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根本就看不到结局,若是算上前期的预演和余波,简直能持续一年。然后第二年的战争就重新开始了。
学者们争夺经费,就像是军阀大战似的,从来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经费差不多就等于是一生的追求了。
除了经费,还追求什么呢?学术成果?那不过是经费的附加价值罢了。
有太多的学者,终身都在为经费而奋斗。
让他们用几天时间来决定一年的经费,何其困难。
“所以说,咱们学会变成战场了,你小心点做事。”唐经理又提醒了一遍。
“为啥是咱们?”
“因为时间合适。”唐经理冷然道:“据我所知,起码有三十多名学者放弃出国考察和开会的事,赶过来了,还有从国外往回赶的人,你要注意着,别得罪人,别怠慢了人。”
“这……无妄之灾啊。”梅英韶把最后一点希望都给丢掉了,气道:“要是让我看到这倒霉催的……”
“你好,是北@京市生物工程促进会吗?”一声清朗的询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来者笑容温润,令人有一见忘俗感,说道:“我是北大的杨锐,是在这里签到吗?”
第1363章 设身处地
“我们的项目做了三年了,没道理今年暂停我们的项目,那不是让我们前三年的付出都付之东流了。”
“你们都拿了三年钱了,积累的够多了,今年缓一年能怎么样?”
“我们积累了个屁,去年的就不够用,前年的也不够用,第一年的启动资金都没给足。”
“你们的启动资金有400万吧。400万都不够,我看是得找找贪污腐败的问题。”
长条桌的两边,一群人吵的面红耳赤,但是,即使是争吵最激烈的时间,他们也会用眼睛的余光,去看桌角的少年。
是的,在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眼里,杨锐也就只能用少年来形容了。
他的年纪,比在座许多人的孙子辈还要小,若是换一个环境和身份的话,大家或许会露出慈祥的微笑,给予轻轻地笑容了。
“看样子,咱们今天是得不出什么结论了。”老方坐直了起来,笑容平淡。
没人吭声。
老方将目光看向蔡教授,道:“老蔡,你怎么说?”
蔡教授笑笑,道:“说什么呀,你们就没想得出什么结论吧。”
“充分讨论,谨慎对待嘛。”老方拉开架势,道:“现在各家都想增加经费,要互相商量出一个结果来,总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
“我怎么不知道经费分配,还是讨论出来的?”蔡教授呵呵的笑着,道:“咱们这里说的再多,最后还不是要几个委员会来决定?照我说,就直接进入委员会的决策好了。”
“太着急了。”
“就是申请经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吧。”
“顺序怎么排列?”
在座的没有一个好糊弄的,不管是卫生部的经费,863的经费,或者是教育部的经费,每年的总额都是定好的,如果将杨锐排在前面来接收审核,一大笔钱丢出去,再想改变这个决定就不太可能了。
大家都想给予其他人以压力,最好是给评审委员以压力,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委员会最终的决定,尤其是在这个杨锐气势如虹的时间里。
蔡教授又说了几句,终究是没有发挥作用,只能怏怏的闭嘴。
老方颇为得意,等会议宣布结束,出了楼,故意等了一下蔡教授,再站在外面,大度的伸出手来,和蔡教授握一握,笑道:“蔡教授,我能理解您的想法,不过,您也追的太急了,再等一阵子,不一定是坏事。”
蔡教授脸色冷峻,道:“我觉得,就赶在现在,是对双方最好的决定。”
“对你们是,对我们可就不是了。”老方指了一下前后方的人,特别示意双方的立场不同。
蔡教授盯着老方看了一会,嘴角却是慢慢的笑了出来。
他望着老方,出人意料的道:“你以为我是想抢时间,给杨锐经费和编制?”
“难道不是?”
“你见过用三五天的时间,就申请下经费的?”
方教授用“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表情,道:“总有些特例的情况。”
“有特例到三四千万的?”
“你还想要三四千万的经费?”方教授嗤之以鼻,道:“总共才有多少经费!”
“能要多少经费是我们的事。”蔡教授微微摇头:“不说数额说时间,我难道就不知道提前几天,提前一半个月的搞这个名堂?”
“恩?”
蔡教授看着老方,再次提出适才的意见,道:“咱们现在商量好这些,对大家都好。”
“你什么意思?”
“你自己想吧。”蔡教授摇摇头,转身走人。
老方皱皱眉,脚步略慢的跟在了后面。
梅英韶早就等在路边,认出老方来,连忙冲上前,笑道:“方教授,这边走,我们准备了午餐在二号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