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立诚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唉”,“唉”的叹了几口气,只是重复道:“一世英名啊,一世英名啊。”
  韩立诚是供电局的老人了,虽然是工人,但人家只要不犯天条,屁股下的位置就稳如泰山。
  领导没有办法,就找软柿子汤材道:“你来说,你来说,你们这是给我闹了什么事?”
  “这里是……”汤材同样是有口难言,期期艾艾了半天,道:“这里是从西乡开发区到咱们南湖市电厂的三十一个村子的村民,他们……都想给本村通电。”
  “开玩笑,谁想通电就通电,还要我们供电局做什么规划,不要统筹安排了?全局计划要不要搞了?”领导像是听到了什么荒谬的故事似的,简直都要叫起来了。
  事实上,在供电局的领导们看来,这的确是一件荒谬的故事,就像他说的,如今保障城市用电都让供电局精疲力尽了,哪里有精神做到有求必应。
  就南湖市的现状来说,市辖区内的乡镇供电情况还好一些,县辖区的乡镇都无法做到每天24小时供电,用一首歌来唱的话:打雷要停电,嘞哦;下雨要停电,嘞哦;天冷会停电,嘞哎呀;天热也停电……
  要说供电局不做事是有些冤枉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和物资的限制如此,他们能同步扩容就很难得了。
  领导狠狠地瞪了汤材一眼,道:“把人给我劝走,不许影响局里正常的工作。”
  “这位领导,我们不影响你们正常的工作。”李村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道:“我们来提意见的。”
  “你说吧。”面对人民群众,领导同志向来是小心翼翼的。
  李村长先打量了一番对方,才道:“您怎么称呼,能做决定吗?”
  “我是康有仁,你们叫我老康就行了。能做点决定。”
  “康领导,我是李家村的村长。”李村长说话的时候有些紧张,但在周围人的鼓励下,很快抬头道:“我们坚持要给村里通电,才派人上工。”
  “什么意思?”康有仁完全没抓住李村长的脑洞。
  “就是说……就是说,你们不给我们通电,我们就不给你们拉电线。”李村长想这个问题想的太久了,以至于一下子就将谜底给揭开了。
  康有仁勃然道:“你们还能翻了天不成?你们不给拉电线,我们就拉不了了?等一下,刚才谁说是从哪拉到哪里的电线?”
  康有仁是问向汤材的。
  韩立诚咳嗽一声,道:“从电厂到西江开发区的输电线。”
  “这条线不是还没确定?”康有仁再次皱眉。
  “这个,应该叫群众呼声吧。”牛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站出来了,笑的挺乐呵的。
  康有仁嫌弃的皱皱眉,道:“你又是哪位?”
  “我是华锐制药厂的牛安。”
  “你们这是想做什么?”康有仁的表情严肃。
  “我们想帮你们组织人手,建设输电线。”牛安说着声音降低了一些,道:“让你们自己组织,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康有仁在三十多人的包围中,紧紧皱眉,过了一会,道先:“老韩,你跟我来。”
  两人回到办公楼,看着众人并没有跟进来,康有仁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老韩,究竟怎么一回事,派你去,不是让你搞这些麻烦事的。”康有仁进到走廊里,声音就大了起来。
  “由不得我。”韩立诚顿了顿,道:“还不止这些人呢。”
  “什么意思?”康有仁一下子站住了。
  “西乡开发区要把沿线的群众都发动起来,加快施工,现在一路过来的这些人……”韩立诚不知道如何形容,摇摇头道:“总之,过两天还有一批人过来。”
  “什么人?”
  “第二批走线路的人。”韩立诚嘴角抽动了两下,没有被后面的人群赶上,他还真的是累坏了。
  康有仁的眼睛却有些发直,不管西乡开发区是什么省里的重点,供电局本来都是稳坐钓鱼台的,像是输电线这样的工程,不是说搞就能搞的,提前一年两年做规划实属正常。
  可就眼前的状况来说,还真不好说了。
  “有人组织?”康有仁傻傻的问了一句。
  韩立诚险些笑出来,好险收住了,说:“不是杨锐,就是杨峰,或者杨山。”
  “杨锐,然后呢?”韩立诚没记住名字。
  “杨锐,杨锐他爸,要不就是杨锐他爷。”韩立诚将自己最近几天搜集来的全部情报,就此一股脑的放了出来。
  ……
  各位读者大大,请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在上面我能发些有趣的文章,搞些回馈读者的活动也方便,未来还会有好玩的内容。
  ……
  
第1139章 纸老虎
  
  杨锐和老爹杨峰到南湖市供电局的时候,已是三天后了。
  坐落在南湖市中心的供电局,是最早起高楼的国家单位,八层高的建筑方方正正,占地极广,比毗邻的邮政局和供销社还要气派些。
  杨峰望着森严的门禁,默默的掏出一根烟点上,烟雾缭绕中,顿时有了神游户外的感觉。
  杨锐也给自己点了一根烟,假模假样的吸着过嘴烟,并且向后退上两步,免得被自己老爹毒害。
  “同志,请不要在这里吸烟,烟头也不要丢地上。”供电局的警卫从门岗中走了出来,穿过一条马路,警告起了杨锐和杨峰。
  别说杨锐有些呆,杨峰都被这爱岗敬业的好警卫给震慑了,问:“我在路这边吸烟,碍着你们什么了?”
  “影响不好,你们盲流一样的站这里,要是有领导来我们供电局参观,头一转就看到你们了。来,麻烦让一让,我们的人把这里打扫了。”警卫说着,还真有人从供电所小跑着过来,一根扫把一块簸箕,三两下将杨峰脚下的烟头烟灰给弄干净了。
  杨锐这才惊觉,这供电局周围,竟然干净的像是后世的商业中心一样。
  以市中心的人流量,以及卫生保持的质量来说,这还真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你们够厉害的,这得养多少人搞卫生?”杨锐将剩下一半的烟熄灭了,并在警卫期待的眼神中将之丢进了垃圾桶。
  “我们有个卫生队的。”警卫略有些骄傲的道:“三十多个人,把附近这片的卫生都给包圆了。”
  “厉害。”杨锐确实佩服,三十多人的人力成本得多少?别说私企受不了,普通国企都受不了,有些工厂的小车间,一个车间也就三十多号人。
  安排这么多人,只是为了提升供电局所处地区的环境卫生,还不是自己家院子里的,杨锐能说什么,只能用厉害来形容了。
  警卫得意了几秒钟,就再次驱赶了起来,道:“你们没事就别在这里逗留了,啊,要抽烟,都过到桥那边去,这边还有电,都不让抽烟。”
  说着,他指指后面的大牌子,上面用粗糙的红漆刷着字:有电危险,禁止吸烟。
  杨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自言自语道:“以后有电的人家,还不能用明火了。
  “单位大,规矩深。”杨峰哼哼的说了一声,掏出自己的证件,道:“我是西乡开发区的……”
  “西乡开发区?”警卫像是被蜜蜂蜇了似的,一下子就站远了两步:“又来一批?”
  对方一副头痛的模样,看的杨峰和杨锐莫名其妙。
  “西乡开发区的人来了。”警卫向后面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就快跑过了马路,将小侧门也用大黑锁给锁了起来。
  “看来牛安他们过来,是发挥了作用的。”杨锐想到一群人商量的损招,突然笑了出来。
  杨峰亦是点点头,道:“恶人自有恶人磨,老爷子想的主意,是挺好用的。”
  杨锐嘴角提起,道:“您这么形容,可别让爷爷听到了。”
  “听到了能怎么样。”杨峰说的有些心虚,还向后瞄了一眼。
  转过头来,供电局门口,竟尔聚集了十几名警卫的样子,全都是如临大敌的架势。
  “没用。”杨峰嗤之以鼻,道:“条条再强,没有块块支持都是纸老虎。”
  他在乡里做了这么多年,太熟悉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了。
  西乡开发区与科工委,西乡开发区和供电所之间的关系,都是典型的“条块矛盾”。
  西乡开发区理论上管理着西乡开发区境内的所有的政府机关和单位,也就是所谓的块块,但在实际运行中,如供电所这样的单位,却是只受它的垂直上级管理,也就是所谓的条条。
  条块矛盾通俗的说,就是我这一块里有条奇怪的东西,它不听我的。
  像是供电所这样的有钱有权的单位,就更加的桀骜不驯了,正如西堡肉联厂与西堡镇的关系一样,都是典型的客大欺店。
  用直接的行政权力是很难解决店大欺客的问题的,西堡镇几十年来,只能捧着西堡肉联厂的臭脚,也是如此。
  大部分情况,普通的乡镇或者区级单位,都得捧着供电所供电局这样的单位,用电量高的时候,地级单位也得进省会去捧高阶供电所们的臭脚。
  从好的角度来理解,这实在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工业用电量根本跟不上电力扩容的步伐。
  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矛盾了,全社会的工业用电量放开了需要100,而电力部门最多只能提供80,甚至只能提供70,那就意味着起码有20%的工业用电量是无法满足的。
  此等情况下,你不去捧供电部门的臭脚,你就没有电用。
  省府和供电局之间,又是非典型的条块矛盾。
  要说省府作为块块,是直接管辖供电局这个条条的。
  但在80年代,如供电局这样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的部门,却是领导们轻易不愿意碰的管理得在有手下的时候才能进行管理,而今的供电局,某些岗位就只有一两个人扛大梁,等闲管理不得。
  于是,省府的命令,在供电局这样的技术单位,总是要打折扣。
  省府自然是想要把西乡开发区做起来的,千万美元级的投资,多少位省委大佬都是关心备至的,但是,供电局就没那么迫切了,至少在新建备用线路上面,没有那么的积极。
  他们已经依照省府的指示,在过去一年里,新建了一条输电线路到西乡开发区,直接解决了全区用电的严重问题,按照供电系统的认识,这已经堪称难能可贵了。
  杨锐再要求备用线路,不免被看做是吹毛求疵。
  最重要的是,备用线路发挥的效能低,拉线路的成本却比第一次还要高。
  供电所拉第一条线,还能指望收电费回本,拉第二条线的意义何在呢?
  阳奉阴违也就免不了了。
  省府内部对于备用电路的支持也同样没有第一条输电线那么强了,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工业是离不开电的,西乡开发区要想做起来,不管是从西堡镇还是西寨子乡弄电,都是不够用的,所以必须新建一条输电线,这种统一认识是很重要的。
  但到了备用输电线的时候,省府的意志也就减弱了。
  在这种情况下,省府的力量变弱,供电局的抵抗意志加强,备用输电线路就很难落实下来。哪怕省府某些领导非常支持西乡开发区,也是没有用的。
  条块矛盾在这种时候,再次发挥了平衡作用。
  如果没有新的作用力的话,要到再开一条输电线的价值增加很多,供电局可能才会动土。
  杨锐却是不能等了。
  GMP合规药厂目前来说,还是高级货,不止在全国范围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高级货,这意味着它能够生产大量的高级药,同时意味着原料成本远比国内厂商的要高。
  设备成本也要高。
  这样的情况下,一次断电造成的直接损失恐怕就得数万美元乃至更多进口的药液报废一生产线的,想想都会觉得肉疼。
  至于间接损失就更恐怖了,将无菌车间重消毒一遍,就算不懂工业的人,听到了也会觉得头痛,这就好像是停电一次,就得重新打扫家里的卫生一遍一样。
  如果是一两年出现一次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不能忍受,但就国内的供电条件,一个月来一次都算轻的。
  一个月停一次电,停电一次用三个星期左右做大扫除?
  这样的GOD合规药厂也没用,更别说GMP合规药厂了。
  事实上,哪怕是有备用线路的情况下,GMP合规药厂也是要求有备用发电机的,但工厂和医院不一样。医院停电了可以用发电机顶一下,起码保证手术室之类的用电也就勉强了,停尸房断电两三个小时的问题似乎并不严重。
  工厂的用电量是极大的,尤其是华锐制药厂的机器设备,全都是******级别的,使用备用发电机,不说持续多长时间,提供的电量首先就不够,它也不是用来给全面断电做补充的。
  国内的停电,动辄就是一晚上,依靠备用发电机,还不如杨锐自建西乡电厂来的直接呢。
  这种情况下,杨山同志很自然的提议,展开发动群众的路线方针。
  西乡开发区和华锐制药厂,它们与输电线的沿线村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数万名群众的诉求,聚集起来,也是非常强大的力量,毫无疑问的打破了平衡。
  而且,在杨山同志的建议下,沿线各村也都采用了温和的手段。
  早上八点,就见浩浩荡荡的村民代表们,手持横幅,默默的来到了供电局门口。
  一路上,刚刚上班的各政府单位人员,都能透过窗户,看到斗大的横幅上的字。
  “为了孩子,我们愿意义务建设输电线。”
  “我今年五十八,我还能背电线杆上山。”
  “不怕苦不怕累,誓为南西输电线献生命。”
  ……
  
第1140章 战场
  
  “红漆写的血书,挺有想法啊。”杨锐看到走在后面的牛安,露出一抹微笑。
  现在想来,开了三年大卡车的牛安,还真的是通过走南闯北历练了出来,而且,比起他同龄的大学生们来说,执行力和胆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也不能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执行力和胆量,“小平你好”的横幅才打了没多长时间呢,撅断的拖把棒子的剩余部分,如今还在北大生物系宿舍二楼的水房里丢着呢。
  但是,胆大包天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胆大包天的卡车司机却是多数了。
  牛安在高中时期并不出奇,如今却俨然是华锐制药厂的明星成员。
  毕竟,输电线如今可是华锐制药厂的重点项目。
  看杨锐和老爹联袂而来,就能看得出来了。
  打着横幅的村民代表们,很快聚集到了供电局的门口,人数将近百人之多,不过,大家都显的格外安静与镇定,并没有游行示威的模样。
  一会儿,又有一队人走了过来,却是身着制服的警察,以及身着便装的政府工作人员。
  现在并没有防暴警察的编制,这项职责原本是由武警来担负的,普通警察却是散步于四周,只是插着手看着,一点控制现场的模样都没有。
  供电局内的警卫们以横排列队,一脸茫然。
  旋即,就见一名便装的政府工作人员,在一名制服警察的陪同下,轻轻的拍了拍铁门。
  “请窦局长出来吧。”工作人员的声音不低,在全场寂静的情况下,让人听的一清二楚。
  “窦局长不在。”警卫中排头的硬着头皮回答,声音虚的自己都不敢认。
  “有人看到窦局长来上班了,让他别藏了。”工作人员不耐烦的道:“人民群众有要求,你们不想着解决问题,就想躲到办公室里?躲到什么时间?”
  “沈科长,我们接到的通知,就是窦局长不在。”
  “把门打开,我进去找窦局长说,他还是隐行的不成?”
  “沈科长,您别为难我们了。”
  “是你们在为难人民群众,不是我们在为难你们,你要搞清楚。”沈科长虽然没有伸出手指着鼻子骂了,但差不多也就等于是指着鼻子骂了。
  警卫又是哀求,沈科长只是斥责,不一阵子,供电局内就有人匆匆出来,再次安抚,但效果并不显著。
  在此期间,村民们只是静静的看着,只是轻轻的舞动各种写着“南西输电线”的横幅。
  杨峰初来乍到,先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却是莫名的激动起来:
  “政府官员为人民请愿,好,真好!”杨峰赞了一句,又大声喊道:“南西输电线,好!好样的。”
  “南西输电线,好样的,好样的!”
  “南西输电线!”
  “南西输电线!”
  早就等的不耐烦的村民有人起头,都迫不及待的吼了起来。
  这时候,供电局门口的沈科长,以及队伍末尾的牛安都不禁皱眉起来,两个人站起来,双手下按,让人群安静,本来无所事事的便装政府官员们,也赶紧插入了人群,还有警察迅速的向杨峰的方向奔来。
  好在牛安眼明腿快,和警察们差不多时间跑过来,才没有将杨峰扭送起来。
  差不多同一时间,嘶吼的村民也过了瘾,声势慢慢的小了下来,重新安静了下来。
  “杨书记。”牛安跑的气喘吁吁的,道:“你们来了,怎么喊起来了?”
  杨峰也发觉自己似乎是做错事了,并不掩饰的道:“我们刚到,以为你们在搞那啥子,现在什么情况了?”
  牛安笑了一下,回头看看人群,压低声音道:“我们和省府说好了,不影响各单位的正常工作,所以,不能喊口号,更不能冲击任何一个政府机关,所有人最好是全程不说话。”
  “恩。”杨峰听说有省府同意,心已经放了一半下来。
  “具体怎么说?”
  “南西输电线,就是南湖市到西乡开发区的输电线,省府和市府都支持的。现在的问题是供电局咬着不肯松口。”牛安停了一下,又道:“窦局长昨天提出交换,把从南湖到雄州的输电工程换过来,省里又不同意,就这样僵住了。”
  杨锐问道:“窦局长的主要理由是啥?”
  “就是没钱,没物资,说是线缆啥的都不够用,而且,咱们要的还是高标准的,和到雄州的标准差不多,他们能做也没东西做。”牛安摊开手,有些无奈道:“省里说是可以拨钱,但是没有计划内的物资了,所以……”
  没有计划内的物资,其实就等于是没有物资了,计划外的物资价格昂贵不说,数量上也很难保证,像是输电线这样的公共项目,用起来是很不划算的,上级也不会允许。
  杨锐却是松了一口气,道:“做的不错,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
  “这就可以了?”牛安讶然:“这可是上百万的事,供电局这么富的单位,就为了这笔钱,差点没给副省长翻脸。”
  国企改革以前,敢和副省长翻脸的国企领导可是真不少的。当然,敢和省长翻脸的还是比较少的。
  杨锐只是笑一笑,道:“上百万哪能建一条输电线出来。”
  他原本甚至做好了要自建输电线的准备了。不是他钱多的烧,而是目前的形式如此。
  若是看80年代的企业发展史的话,几乎每个外企和合资企业,都有自建公共事业设施的经历,有建输电线的,有建自来水管道的,有建排污设备的,有建公路的,还有自建铁路和码头的。
  总的来说,国内的基础条件落后,要想等政府做好一切建设,时间上的消耗,也许比资金消耗更厉害。
  80年代进入中国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或者医药行业的捷利康,都是为了抢占市场而来,他们都是不耐心等待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
  合乎高要求的公共产品,更是困难。
  这一方面是中国目前的工厂与国外的工厂在技术和设备上有代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80年代进入中国做工厂的,都是国际一流的大厂,不是世界五百强什么的,也起码都是区域经济中的佼佼者,否则,国外广大天地都没有占全活,又何必着急占据中国市场呢。
  这些工厂,比如可口可乐,比如捷利康,比如宝洁,比如雀巢,比如奔驰,比如大众,他们既然在中国建设新工厂,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新技术新的生产技术总是比旧的生产技术更划算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引进了一大批超出中国基础建设水平的工厂。
  为这些工厂提供公共产品,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为挑战过于巨大,大部分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的建厂时间都拖的很久,进一步的导致自建公共服务的行为变的普遍。
  准确的说,其实不是大家拖不起了而自己搞建设,而是中国政府之前就不肯让外企搞建设,如供电供水之类的项目,很早就被认定为关乎国计民生的。
  全面放开给外企电力电网到30年后都没有放开,所以,80年代中期的外企建设,几乎都是一场场博弈。
  华锐制药厂的标准同样很高。
  但是,作为制药厂来说,它又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制药厂是高科技企业,科技含量高,人均附加值高,同时,药厂对原料的消耗低,又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
  另外,药厂的产品直接作用于人,决定人的健康和生命,中国自然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拥有这样的先进工厂哪怕是港资企业,也总比没有的强。
  也是有这样的基础,再加上杨锐的关系,才有增建输电线的可能。
  不过,杨锐还是尽可能的避免自建的,否则,后期的政治问题会比经济问题还多,他也不在乎输电线的所有权是谁的。
  看着前面供电局的讨论再趋于激烈,杨锐对牛安道:“你去给他们说,如果南湖供电局能解决物资指标的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出一部分费用。”
  牛安下意识的向杨锐确认了一遍,重重点头,飞奔而去。
  计划内的物资是非常紧俏的,因为一张批条就能倒卖两倍三倍的利润,使得有资格分配计划内物资的官员奇货可居。
  就86年来说,需要橡胶和金属来生产的电缆,倒卖空间是相当大的。
  不过,若是有省里支持的话,供电局说不定真能多得一些计划内的物资,华锐再肯出一些钱的话,那就是双赢的局面了。
  至于哪家工厂因此而被减少了计划内物资,杨锐就管不着了。
  商场如战场,有本事你就活,没本事你就死,压死骆驼的也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
  
第1141章 紧密团结
  
  供电局的大铁门里,萧安国萧科长听到牛安转述的话,险些笑出声来。
  萧科长是为了对位市里派出的沈科长,才从楼里出来的。他有些不耐烦的跺跺脚,对牛安道:“你们知道建一条输电线要多少钱吗?出一部分费用是多少?你们出得起零头吗?”
  牛安机敏的问:“只要出零头就够了?”
  这个话,萧科长可不敢答,顿时生气了,道:“你们什么意思?耍着我们供电局玩呢?我告诉你,别想这个事了,莫说没有物资指标,就是有,也不能用来建备用线路。”
  “我们出三分之一。”杨锐此时穿过了人群,也来到了大铁门的对面。
  双方隔着手指头粗的铁栏杆,有点像是谈判,有点像是探监。
  萧科长抬起下巴瞄了杨锐一眼,却是心中一动,问道:“你是哪位?”
  “这位是我们的杨顾问。”牛安说了一句,待要详细介绍,被萧安国给打断了。
  “你是杨锐啊。”萧安国的语气有些惊叹。
  杨锐微微点头,道:“我是杨锐。”
  “杨先生,你好。”萧安国的手从铁门里伸出来,和杨锐握了一下。
  他似乎也察觉到这样的姿势有些不雅,可要说打开门,萧安国终究是不敢的。
  “不好意思,杨先生,有机会,有机会请你坐一下,今天这样子,我们是在是没办法。”萧安国前倨后恭,却是因为杨锐的名声。
  在河东省内,杨锐怎么说都是拜访过一票大佬的人物了,再加上西乡开发区的建设,以及人们小道消息的传播,哪怕不知道杨锐与华锐的关系,萧安国对杨锐的认识也是足的不能再足了。
  不过,认识的再清楚,也不能就把家底儿清空了端上来。
  萧安国诚恳的道:“杨顾问,不是我们不想做,实在是我们做不到,如果您实在要建备用输电线,我们把它列进明年的规划中,最多再一年时间,就能建起来,您看这样如何。”
  “到1988年建成?”
  “差不多吧,或许能建的快一点。”萧安国信口而言,反正都是两年后的事了,到时候他在哪里还不一定呢。
  杨锐撇撇嘴,道:“我等不了这么久,这样好了,我们出五分之二的资金,你们出物资指标,做出来的输电线,全归你们,我们照交电费。”
  萧安国费了一阵子劲,才把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路径弄明白。
  原来也就增加了7%都不到的资金。
  萧安国无奈笑笑,道:“杨顾问……真的不是我们不愿意,这笔钱太多了。我们也拿不出来啊,如果省里能直接批给我们,或者用来交换其他输电线工程的话,我们供电局也是乐见其成的。”
  “能否交换其他输电线工程,我说了不算。”
  “我们说了也不算呀。”
  “一半。”
  “恩?”
  “华锐出一半的钱。”
  萧安国迟疑了一下,道:“您可知道,一条上百公里的输电线,出一半的钱,可能也要百万级了。”
  “华锐出得起。”
  萧安国心想,我当然知道华锐出得起了,问题是你说了算不算。
  似乎看出他的疑惑,杨锐淡定的道:“我是带着全权委托来的,随时都可以提出现金。”
  “这个……”
  “你喊人开门,放我进去,我去和你们窦局长说。”
  “今天不行,窦局长今天……不在。”
  萧安国望着外面的人群,还是有些畏惧的,他们这一代人,太知道群众的力量了,更知道群众力量的不可控。
  杨锐亦不催逼,约定了时间,就直接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杨锐带着牛安,另有华锐派来的工作人员,以及表哥段航派来的警员,一起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供电局。
  堵门要从8点钟开始,每天都是准时的。
  萧科长等在大铁门跟前,做贼似的将杨锐等人从小门里拉进来,与此同时,清洁工们还在仔细的清扫周围的每一寸土地。
  “窦局长比较忙,只有20分钟时间。”萧科长的神态语气,比昨日冷淡了一些。
  杨锐心想,供电局大约是得出结论了吧。
  不过,他对此并不是甚为在意。
  窦局长办公室。
  不止窦局长,另有其他三名副局长,也都列席其中。
  一群人虎视眈眈的望着杨锐,浑身跳跃着战斗的气息。
  “我把钱带来了。”杨锐没有给他们战斗的机会,挥挥手,就让后面提着行李箱的牛安,走上了前台。
  银白色的箱子,本来就有些夺目,当它被扛上桌子,平放解锁后,就更加的醒目了。
  整整齐齐的崭新的大团结,紧紧团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