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浑不在意的道:“写就写了。”
“其实,有许多读者来信,都是关心这件事的,我能不能拿给您,您看着回复几篇。”王博趁机多要求了一句。
杨锐瞄了他一眼,道:“我只回答学术问题。”
王博想了想,问:“怎么就算是学术问题?”
杨锐并不解释。
“我找人看过以后,再来找您?”
“随便。”
“在哪里找您方便。”
“就这种地方最方便。”杨锐说过,再夹起一块食信,发出令王博恐惧的声音。
“那……我先回去了,赶明儿,请您看我的报道。”王博告辞离开,匆匆回报社,写文章去了。
就今天的采访,他觉得能拿到更多的读者来信。
杨锐却是坐在爆肚冯的店里没挪窝,只是努力的将桌面清空。
没等这项工程完成,又有一名记者找上门来。
“杨锐杨委员吗?我是《首都经济》的记者……”
“等会,我把钱交了,咱们边走边聊。”杨锐掏了钱,又提醒道:“明天的蘑菇头,三份,您别给忘了。”
“好嘞。”
“走吧。”杨锐招呼了一下《首都经济》的记者,态度和蔼。现在的记者的作风是不坏的,毕竟没有狗仔队的毒害,基本都能像是正常人一样聊天。
《首都经济》的作者则有些疑虑的问:“咱们去哪?”
“我想想啊……”杨锐沉思片刻道:“再吃羊有点不太好吧,吃个豌豆黄?没意思。卤煮也是下水,昨天都吃了……算了,就吃羊头肉吧。”
记者绝倒:“头肉和下水,算是一回事吧。”
杨锐转头,很是严肃的看着他,问:“你是来找茬的,还是来采访的。”
“采访,当然是采访。”
“采访要严谨,下水就是下水,头肉就是头肉。”
“但都是羊的。”
“我倒是想吃牛头肉,现在也没卖的啊。”杨锐感叹一声,安步当车而去。
记者连忙跟上,没等到地方,又是碰到一名同行。
两人互相看看,自然而然的跟在杨锐的身后。
939。第939章 大报
王博心不在焉的坐在办公桌前,手底下忙碌着,心思却不在这里。
窗外的阳光明媚,也不知树上的小鸟热是不热。
知了的叫声令人烦闷,怎么就没有熊孩子来把他们抓走?
“小王,想选题呢?”主编的声音充满了关心。
王博一个激灵,坐直了,道:“是,有些想不明白。”
“不用多想,就写杨锐。要是没东西写,就出去转转,要不然,就找杨锐聊聊去。”总编和颜悦色的说着话,顺便提起王博桌边的茶壶,帮他的杯子里蓄满了水。
王博“哎呦”一声:“别别别,我自己倒就行了。”
《京华早报》的编辑部是个小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单位十几二十年,以后说不定还要再干几十年,因此,上下级的关系并不很分明。尽管如此,也没有总编给小编辑倒水的理由。再怎么说,人家还年长你二十好几岁呢。
总编以前还是很注意保持自己的威严的,当然,现在也是很注意,因此,他倒了一杯水,就顺手将壶放在了桌面上,同时笑道:“谁倒不是倒,行了,你忙你的,我今天就是个大闲人。对了,我叫老吴给你留四分之三个版面,能填满不?”
王博眼角跳了跳,问:“配图不?”
“你要配图,就给你一个版面。”
不仅王博的眼皮子跳了,其他的记者和编辑的眼皮子也跳了起来。
《京华早报》是个地方性的小报,要论起来,比那种国企和大单位自己的报纸要大一点,加上在北@京的缘故,也比一些地方性的小报要有影响力,但再怎么有影响力,它归根结底,就只有四个版面。
四个版面的报纸,就是一张新闻纸,折叠对开,中缝两边是两个版面,反过来又是两个版面。
换句话说,现在的小报,就是一张纸,两面印刷,最后再对折一下完事。
像是后世动辄几十个版面,甚至还有上百个版面的报纸,在85年的中国基本是不存在的。首先没有那么多的内容刊登,最重要的,是没那么多纸张浪费,你卖的贵了,一般人也不愿意多花那五分钱。
对于小报的编辑和记者们来说,他们通常用来竞争的版面单位,就是四分之一个版面,再小就属于豆腐块了,通常属于没什么内涵的东西。
王博以前常写豆腐块,所以在报社和外头,都没有什么影响力,更不用说声望了。
整版的文章,王博是一次都没登过。
“您真给我一个版面?”王博的声音都有点小激动了。
这就等于说,下一期的报纸,有整整四分之一,是让他来写的。
此等待遇,不算新鲜,许多老记者都得到过,但王博没得到过啊。
对他来说,这可是一次事业的跃升。
以后再走出去,别人都得高看两眼,最起码,有资格单独去企业拿个红包什么的吧。
王大记者虽然有这种称呼的记者多了去了,但想想还是挺带感的。
哎,姓嫖就好了,姓这个的人少。
总编则是不以为意的道:“你写好文章给我看,要是还有之前的水平,我就给你一个版面,而且配图。”
王博咬牙切齿的道:“您放心吧,我一定写出来。”
“得是言之有物。”总编叮嘱一声。
“肯定。”王博有点心虚,报纸一版能上四五千字,配图也不可能配太大,四千字总是少不了的。
四千字要写的言之有物,可是不容易的。
总编呵呵的笑两声,道:“整版的写作手法什么的,我就不和你说了,图我建议你重新拍一张,把杨锐拍的再好看一点,就他那张脸,我看都能增加销量。”
总编说着哈哈的笑了起来。
王博听明白了,连忙站起身,拿起包,道:“我现在就去拍。”
“去道具室,把那个莱卡的相机拿上。”总编递了一张条子给王博。他们报社也没有专职的摄像师,记者出门自带相机是惯例,当然,新买的照相机一向是要放旧了才允许用的,只有极少数的时间,才会被当宝一样的祭出来。
办公室里,同年入职的韩金杰望着王博离开的背景,小声嘀咕一声:“我怎么就没落到这种运气。”
坐在韩金杰对面的正是老吴,他之前带过刚毕业的韩金杰,因此笑一声,道:“这说明人家抓热点抓的好。”
“我也写过杨锐这事的评论。我后来还想采访他的。”韩金杰说到这里,有点激动道:“谁知道他只接受一家报刊的一个记者的采访,王博就比我早去了几天。我再去找,人家都不理我,你说他傻不傻,我采访和王博采访能有差?”
“肯定有啊。”老吴笑笑,低声道:“你想,王博现在肯定特在乎和杨锐的关系吧。”
“那肯定。”
“所以说,他写的东西不说让杨锐高兴吧,至少不能不高兴吧。”
韩金杰醒悟过来,不屑的道:“勾结!”
一句话把老吴给气的:“怎么说话呢,这就叫勾结了?你小子,别让王博听到,要不然,总编非得臭骂你一顿不可。”
“我也没说错,咱们做记者的,执行的是社会监督的责任,就写让人高兴的东西,要记者做什么。”
“得,你监督去吧,看谁让你监督。”老吴懒得教训这小子了。
韩金杰缩缩脖子,他其实也不是这么楞,就是快活快活嘴而已。
骑着自行车出门的王博,也觉得自己的挺快活的。
杨锐不出意外的再次出现在了饭店里。
他每天接受采访的时间,就是三餐时间。
没错,早餐也接受采访,就是时间短了点,熟悉的记者都不爱约,都是新人才想办法混个脸熟。
想到新人和老人的区别,王博很是自豪的抬了抬头,他如今已经混到晚餐派了,这是三餐里时间最长的,而且,晚餐通常也更好吃,不像是午餐派的,经常只能跟吃小吃。
不过,听说还有健身派,时间更长,对此,王博并不在意。健身多累啊,也不好写笔记,万一不小心练出一身的肌肉疙瘩,那多难看啊……
“杨委员。”在满福楼的二层,王博见到了杨锐,不等落座,就已经口水直流了,问:“今个儿吃铜锅涮肉?”
“一并白水羊头,你吃羊头吧?”杨锐和王博也有点熟悉了,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王博哈哈一笑,道:“您掏钱,我啥都吃。”
杨锐不缺钱,每次都是他请记者,此时笑道:“那就好,老北@京的白水羊头,我是吃了几次都不腻,就是单吃有点乏味了,咱们配着涮肉一起吃,我觉得挺合适的。”
“我也觉得合适。”王博爽的不要不要的,道:“您别说,我上次吃白水羊头,都好几年前的事了。羊头肉煮烂了再冰镇,切的薄薄的,香!铜锅涮肉是热的,羊头是凉的,配合!”
“羊头煮的时候也要用冰水,煮沸了换水,得换七道水才能出锅。”杨锐补充道:“非得这样子搞,它才没膻味,而且煮的烂。其实羊头本来就不膻,就是样子难看了点,咱们只吃肉,不看头。”
“对对对。杨委员是美食家。”
“不敢当,吃货而已。”
“吃货这个词好,这个词好。”王博赞了又赞。
最近这段时间,最热乎的新闻就是杨锐和三木公司的口水仗了,尤其是在北@京城里,大伙儿都喜欢看中国学者和外国公司的你来我往。
王博对于自己抓住这次的机会,还是非常重视的,也不在乎拍拍杨锐的小马屁。
要说中国人和外国公司的口水官司,国内其实是不老少的,但大部分,闹将上一两个星期,不是一方理亏而去,就是有和事老介入,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的方案。
杨锐却不一样,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是将这个口水官司打了两个月,都没有要停的意思,参与的媒体还越来越多。
要是换一个人,这会儿不知道要遇到什么人来掺合了,杨锐却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反而搞的声势更加浩大。
私底下,王博听说杨锐是拒绝了好几位重量级的和事老,这让他更加重视每一次的采访。
弄不好,也就采访不了几次了。
“对了,还有两位记者一起过来,咱们先点菜,再要个锅子,吃着白水羊头等。”杨锐挺客气的招呼王博坐下,又给他要了啤酒,自己要了一壶茶。
王博看看周围环境,乐呵呵的道:“还有要您等的记者?”
“青年报的记者。”
王博一惊:“中青报?”
杨锐微微点头。
王博的脑袋里顿时翻江倒海起来,这个级别,有点高啊。
大家一起聊天,有点不好抓重点啊,太高屋建瓴了,咱家报纸的读者不喜欢呀。
“两名记者,都是中青报的?”王博小心翼翼的再问一句,两人同来,规格不小啊。
杨锐却是微微摇头。
王博稍微安心了一点,如果只来一个人,或许还可以聊点不那么高高在上的话题。
他正想着,杨锐又开口道:“还有一位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二代华人,好沟通。”
940。第940章 创造历史
《旧金山纪事报》是美国排名靠前的大报,读过新闻学的记者基本都知道。
比起中青报,这个消息其实更让王博震撼,因为《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出现,意味着杨锐和律博定的故事,要传播到海外去了?
作为跟踪报道了此事个多月的编辑,王博算是很了解律博定的前身后事了,他更是知道三木公司为何一直支持京西制药总厂,并且支持许多媒体与杨锐打擂台。
老实说,如果不是杨锐为人和蔼,又肯请客,私下里或许还给某些记者送了红包,媒体根本不会讨论的这么激烈,早就一边倒的将这个话题玩坏了。
王博此时不禁想,三木公司知道此事以后,会怎么办?
怕吗?不一定。
气的要死是肯定的吧。
王博抬眼看了看杨锐,小声问:“您怎么找了旧金山的记者来?”
“我之前做的PCR,在美国打过官司,当时就引起了一些新闻热,当然,现在的热度过了,但旧金山的华人记者还记得,所以,和三木公司的纠纷,就被他们知道了。”杨锐说的很淡然,也是实话实说。他本人并没有去联络美国的记者,是因为他不知道何时应该将火烧上美国本土,还不如顺其自然。
毕竟,他的底牌就是一张,律博定是毒药。
这就好像玩把把都要押注的扑克,虽然你知道自己的底牌是最大的,但每一把的押注太大了,仍然会后继乏力,而且,你得备着有人使阴招。
杨锐最畏惧的其实就是此点,做制药公司的都是好斗派,不是喜欢斗,而是被迫斗,从药物选题到药物销售,这条生态链上面,就没有一环是轻松的。杨锐如今做了三木公司的敌人,遭遇些阴招什么的,也实在是不用奇怪。
王博却是用佩服的眼光看着杨锐,道:“就您这样的频率,我看接下来,您在美国的热度,明星都比不了。”
“要看和什么明星比,和中国明星比在美国的热度,我是有机会赢的,和美国明星比,就不行了。”杨锐故作谦虚的样子,引的王博一阵笑。
笑过,王博也轻松了下来,正好有羊头肉送上来,两人也不管有人没到,甩开腮帮子就吃。
讲道理,夏天并不是一个吃羊头的好时间,但冰镇过的薄切羊头肉,吃到口中,却是香的不行。
它的主要滋味就是香,还有既嫩又韧的口感,组成薄切羊头肉独特的风味,与羊排、羊腩、羊腿等其他部位相比,羊头肉的口感是最独特的,基本没有其他肉类能够模拟。
杨锐如今的身体极好,每天不管是身体的运动量还是大脑的运动量都很大,因此向来吃的很多,对于羊头所谓的温热,更是丁点都不在乎。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夏天,他还不吃这种薄切的冰镇羊肉,白水煮过的整只羊头其实更好吃,不仅因为大块吃羊头肉更爽,而且因为整只煮过的羊头有羊眼和羊脑,更是难得的美味。
在猴头有健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年代,羊头是不甘示弱的美味。
不过,京菜毕竟是比较讲究的,整只的羊头,长相狰狞,颇为可怕,实在是不好上酒桌,一些不吃羊头的女士男士,看着你掏出整只羊眼塞进嘴里,再勾着头死命的掏羊脑髓,估计非得一抹胸口,吓昏过去,醒来以后,还得呜咽着吃一把鱼肝油,喝口淡菜汤,说:我是吃素的植物挖你们家祖坟了?
在这方面,羊头受到的待遇与榴莲是差不多的。
薄切羊头算是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片出来的羊头肉已经看不出原状了,如果不告知食材的话,大多数人都能吃的很爽。
杨锐对此不忌口,自然吃的更爽。
王博与之后来的两名记者,施义和梅奇伟也都是很爽。
施义在中国青年报工作,又是京城人氏,自然吃得羊头,梅奇伟是旧金山的二代华人,也吃的利落,就让杨锐有些啧啧称奇了。
“我还以为美国人只吃羊肉,不吃头脚内脏。”杨锐看着梅奇伟将一盘子羊头肉扫空,颇为失落,他总共就买了三盘,以为无论如何都能给自己剩一半的……
梅奇伟哈哈一笑:“美国人不吃的东西才卖的便宜呀,我小时候,家里都是尽量买便宜的食物的。”
王博微微惊讶道:“美国人也要挑便宜的买?”
“东西总是有贵有便宜的。”对自己的中国同行,梅奇伟就比较腼腆了。
一会儿,铜锅羊肉摆起,四个人各据一角,大嚼起来。
吃的最多的,仍然是梅奇伟。
“好吃!”梅奇伟一点都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每次都是三两口,就扫光半盘肉。
等到一桌肉吃完,开始涮素菜的时候,大家突然都有了说话的兴趣。
出于国际间的礼貌与展现大国风度,两名中国记者都紧着梅奇伟先采访。
杨锐于是重新阐述了自己的立场,为了避免语义上的错误,又用英文说了关键的单词。
英语不像是中文,中文的专业单词你不懂,你还是能读出来的,运气好还能猜出来,英文就很看运气了,杨锐担心自己用了中文,梅奇伟回去再找人翻译,最后搞一个四不像,于是干脆就帮他拼写在纸上。
说完这些,杨锐又说了国内的一些情况,梅奇伟总算是全部弄明白了。
“这么说来,您确定律博定是有问题的?”
“但我没法证明。”杨锐摊开手。
“您需要什么来证明?不是有很多人吃了这个药吗?”
“但它的长期毒性很隐蔽,除非做专业的医学分析,或者临床试验,否则,我没办法证明心脏病人是吃了心脏病的药死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严重的心脏病人,死于心脏病并不奇怪。”
“专业的医学分析或者临床试验很难做吗?”
“耗时耗力,而且很贵。”杨锐停顿一下,道:“还需要服用律博定,国内是凑不出这样的资源的。”
“您想三木公司去做吗?”
杨锐大笑:“三木怎么会去做。”
“他们的药物,他们不需要证明自己吗?”
“除非FDA要求,不过,FDA已经通过了律博定,所以,我想他们也不会要求。”杨锐不用说FDA和大型制药公司的关系,他们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FDA是不会有意找茬的。
“但中国的药厂,需要GMP委员会的通过,才能生产和销售律博定。”
“是的。”
梅奇伟想了一会,用手指点了点笔记本,道:“如果您说的是真的话,应该有不少人吃了律博定,而发生危险吧?”
“应该死了不少人。”杨锐直接说了一句,又摊开手,道:“可惜我没证据。”
“但死者的家属,会愿意找吧?”梅奇伟忽然眼前一亮,问:“若是发生集体诉讼的话,那些大的律师公司,一定会抢着搜集证据吧?”
杨锐愣了一下,不得不说,这个主意是极好的。
药物致死的集体诉讼,一个人赔几百上千万美元的都不多,几百上千人要赔多少?上万人要赔多少?解了这个案子的律师,一定会愿意花点钱去搜集证据的。
不过,这就与历史不相符了。
但是,管那么多呢。
杨锐微微点头:“你这是个好主意,如果能执行的话。”
“我回去就登报,制造舆论。”梅奇伟也兴奋起来,有种加入了历史的感觉。
941。第941章 联合起来
要说起来,杨锐还是很注意利用律师的。制药公司几乎都是处于终身诉讼的状态下,今天不是你起诉我,就是明天我起诉你,业内人士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在这一点上,不止国外如此,国内也是一样,看看广药的状态就知道了,诉讼已经变成了日常任务。
尽管如此,但要不是梅奇伟的提醒,杨锐还真想不起要用律师去做临床测试的。
这主要是因为临床测试的成本太高,哪怕只是一部分内容,都得几千万美元的成本,时间精力更不用说。律师虽然有钱,能有钱到这个程度的,大概也不多。
不过,杨锐毕竟是不熟悉美国法律,也忘记了美国人民还将集体诉讼这招给发扬光大了。
其实,集体诉讼是药企遇到最多也最烦的状况,简而言之,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起诉,最妙的是,这许多人并不用真的去起诉,他们只需要填写一些文件,就可以由一个或几个代表,去为自己做起诉了。若是胜诉,大家开开心心的分钱,若是败诉,也没有太多的损失。
在经常需要延绵数年乃至十数年的大型诉讼中,集体诉讼的作用非常关键,也令大型企业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一个人的诉讼金额小,大家联合起来的诉讼金额就高了。
比如中国经常出现的假货问题,以现行法律来说,起诉成功以后的赔付金额,也不过是三倍五倍,不超过十倍,除了所谓的职业打假人以外,基本没有普通消费者去为假货打官司,赔的钱还不够付律师费的。而要提高赔付金额,也与法律精神相违背,等于给有钱有势者搞垮竞争对手或者小企业的武器。
但是,如果采用集体诉讼的方式,由职业打假人出面,律师出钱出力,其他人只要坐享其成,三倍五倍的赔付金额却是能够发挥极强的作用了,其对企业的震慑力更加恐怖,而且提高了特权阶级操纵的成本。几百上千人的集体诉讼,三倍五倍的赔付金额得是多少钱?成千上万人的集体诉讼又得是多少钱?正常企业再做假货,就变的得不偿失了。假货工厂也就变成了一种违法的行为,而非普遍的现象了。
至于说,律师为何要出钱出力的打官司,其根本就在于高比例的分成。美国佛罗里达州和烟草公司的系列诉讼,最终造成的赔付金额是132亿美元,律师费达34亿美元,由11家律所分享。代表安然股东进行诉讼的律师行,收回了72亿美元的巨额赔偿,领走了6。88亿美元的律师费。而在药品领域,默克为他们的止痛药万络的虚假宣传赔付了48。5亿美元,辉瑞为了结非法销售Bextra和其他药物的官司支付了23亿美元和解金,礼来为不同药物的类似原因花了14亿美元……
三木公司的规模,或许比不上辉瑞这样的水平,但怎么说也是世界五百强了。
杨锐相信,这样的公司,对于蝗虫般的律师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重要的是,律博定所造成的危害一旦确定,赔偿是板上钉钉的,问题只在于赔偿多少而已。
以三木公司年销百万的数量,几千万美元的临床测试费用,还真是毛毛雨。
不过,想法再转一下,几千万美元可真不是小钱,任何一家或者几家律所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算是“有魄力”了,以杨锐的影响范围,他是没办法推动此事的。
他充其量就是认识几个专利律师,双方的关系也是基于金钱交易的,就像是妓女不会相信嫖客说的话一样,律师也不会把客户的话当真。
而且,杨锐也不适合推动此事。
他现在扮演的就是学者身份,若是直接下场搞集体诉讼,立刻要被圣洁的金钱所污秽了。
学者粘上了钱的金光,就像是牛排涂了屎,只有很少的人,才会去仔细分辨牛屎还是人屎,最后再决定吃不吃,而不管吃不吃,受众少了是肯定的,学者也是需要人捧的,没人理的学者,再厉害不也就是饿死的命。
顺便说一句,牛粪烤肉是不错的佳肴,牛粪涂肉就少见了,想来也是不好吃的,否则,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那么多的牛粪烤肉中,总有一块肉会烤着烤着跌到牛粪里,总有人舍不得扔了,拿起来继续烤,然而,这种吃法始终没有像牛粪烤肉、臭豆腐或者奶酪那样传播开来,想必是不好吃的完备的逻辑思维,有可能让你在不****的情况,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归根结底,杨锐还是只能等待。
这种感觉不是太好,但也只能认了。
路是自己选的,再远再累也抱怨不得。
另外,随着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出炉,杨锐在国内受到的压力也没有再增加了。
京西制药总厂是不会放弃律博定的,不管是工厂的现状,还是三木公司的迫使,都让秦翰池陷的越来越深,隐约间已是反抗杨锐的旗帜。
秦翰池自然是不想要这个旗帜的,反抗GMP委员会的委员有什么好的,别看卫生部现在很同情他,此间事了,不待见他的更多。
秦翰池也知道此点,所以尽量的搜罗同盟。
蒋同化此时再入秦翰池的眼帘。
“我有个建议,你们联合各家企业,也成立一个协会怎么样?”蒋同化这一次找上秦翰池,却是拿出了一份上万言的草案。
秦翰池将前面看了,有些心动,也有些犹豫的道:“你这是让我和GMP委员会对着干啊。”
“不能GMP委员会的委员说同意,就同意,说不同意,就没有理由的不同意吧。”蒋同化说着笑一笑,说:“我也是GMP委员会的委员,杨锐的做法,我都看不过去了,你难道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能算了……”
“所以,我不是给你提供一个办法?你联合几家企业,一起去找部委的领导说项嘛,不管杨锐他做多少事,只要部里的领导开口,GMP委员会也就没什么用了。”
“我们也是想去说想一二的,始终没有太好的机会。”
“领导现在肯定是不愿意掺合,所以,你们才要成立一个协会,有了协会的名目,领导再不愿意,也得先了解一下情况吧。”蒋同化这不光是为了膈应杨锐,他也是担心自己在GMP委员会内的地位。经此一事,杨锐起码建立了一个强硬的名声,而他蒋同化却还是小透明的状态,同时,他也没有底气在学术方面和杨锐竞争,那自然只能寻找院外力量了。
若是秦翰池真的能成立一个院外的药企协会,蒋同化自认,他还是有资格居中联络,获取一些权力的。
只是如此一来,秦翰池的责任就大了。
如果部委领导不以为杵,一个院外的协会成立也就成立了,但部委领导若是不高兴的话,秦翰池必然得承受怒火。
京西制药总厂亏本了,属于非战之罪的,秦翰池的厂长位子依旧是稳的。可部委领导不高兴了,秦翰池的位子就风雨飘摇了。
秦翰池犹豫着道:“这就有逼宫的嫌疑了。”
蒋同化笑笑,道:“你们现在除了逼宫,还有什么路可走?”
秦翰池苦笑:“我是无路可走了,其他企业未必。”
“您的工厂为了律博定不能通过着急,难道别的工厂就是一路绿灯?”蒋同化说着递过一张纸。
“这是什么?”秦翰池没接。
“被GMP委员会‘不予通过’的工厂名单,最近增加了好几家呢。”
秦翰池迟疑片刻,还是接到了手里。
蒋同化一下子轻松下来,现在的药企有中外合资和外企独资的,但主要还是国企,且都是能赚外汇的国企,这些企业单个是比较弱的,联合起来,向部委领导进言,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而在蒋同化看来,杨锐的“不予通过”实在是缺少理由。
……
942。第942章 大麻烦和大动荡
“秦厂长,来了。”
“老孟,咱俩什么时候这么生分了?当年咱们也是一个马勺里吃饭的兄弟吧。”秦翰池笑呵呵的打趣对面的胖大男子。
老孟嘿嘿的笑两声,道:“一个马勺是一个马勺,但你每次都吃的比我多啊,你想想,我当年多瘦?就是吃你的亏吃的。”
“好你个老孟,见面就用话来点我啊,怎么,我就给你亏吃了?”秦翰池装模作样的叫唤起来,又喊道:“老王老王,你来评评理,我有让咱们老兄弟吃过亏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