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工人项宝山看着杨锐,毅然决然。
如果是早几年的电视剧,杨锐猜想,扮演自己的,一定是个胖翻译似的反派吧。
毕竟,项宝山已经把劳动人民和工人阶级的形象扮演的很好了,本色演出,都不用再找其他演员了。
“杨委员?”茅市长的秘书叫了一声,将杨锐从幻想中惊醒了过来。
“怎么?”杨锐仿佛才睡醒的样子。
秘书中规中矩的道:“大家都等着您做决定呢。”
“哦,把你们吃的药给我看一下。”杨锐突然说了一句。
项宝山不说话,将手里的药品递给了杨锐。
“你们的也给我看一下。”杨锐再对另外两名工人说。
“这是真药。”年轻工人以为杨锐是这么个想法,更加不屑。
杨锐笑笑,将三瓶药拿在手里,把玩似的看了起来。
“美国原产的律博定,你们从哪拿到的?”杨锐问。
“厂里的。”年轻工人迟疑了一下,勇敢的说了出来。
“厂里的?做什么用的?”
“三木公司给我们用来做测试和比较的。”项宝山插话说了一句。
杨锐却是摇摇头,道:“没见到三木公司的测试警示和编号。”
“我说了是真药,你要是不信,就去查好了。”年轻工人大声吼了起来。
其他人也面露不悦,这个时间,讨论药品的真假有什么意义呢。
要不是身份稳重,茅市长已经要阻止杨锐了。
杨锐却是将药品翻了一遍,道:“我相信是真药,我是对它的来源比较好奇。三木公司是家大公司,而美国对测试药物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仅有编号有记录,而且经常检查,你们厂里每次有三木公司的人来,都会检查这些药吧。要我说,药柜的钥匙都在人家手里,对不对?”
三名工人不明所以的看着杨锐。
“这三瓶药,是标准的市售药,就是从美国药店里买回来的药,一瓶药得18美元吧,三瓶,54美元,你们自杀的挺贵的啊。”
杨锐此言一出,三名工人还没什么感觉,其他官员都是皱起了眉头。
三名工人各花18美元去买一瓶现在中国没有出售的药,这样一想,事情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了。
所谓掩耳盗铃,你可不能松开耳朵上的手啊。
杨锐的话,却像是把捂住主人耳朵的手,给抬起了一点,声音清晰的传入:“这三瓶药不是你们买的,得是有人交给你们的,是谁?今天的罢工,没有工厂的领导参与吧。”
杨锐看向公安局的矮胖领导。
后者没有表情。
其实不用有回答,罢工当然不会有工厂领导参与。国企工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正是传说中的无欲则刚。当然,他们的工人身份是大家都喜欢的铁饭碗,但正因为是铁饭碗,所以也不怕掉。国企的领导就不同了,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点的领导,稍微有一点级别的,在国企里就要奋斗五年十年的五年能做到职级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不是学历高,就是家里大人的职位高,总而言之,没有哪位领导是甘心抛弃自己的金饭碗的。
所以,今天的罢工,不会有任何一名工厂领导来,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国企工人。
三名工人代表不懂科学,却很懂工厂的生存状态。
项宝山断然道:“没有领导参与,也没有人把药品交给我。”
杨锐追问:“那你怎么得到的这三瓶药。”
“我说了,是从厂里的药柜里拿的。”
“你想好了,药柜里的药,都是有记录和编号的,过去一查就知道了,这三瓶药,要是对不上号,怎么办?”
“要是对的上号怎么办?”项宝山吃的盐比杨锐吃的米还多所以得心脏病就死的快反将了杨锐一军。
杨锐当然不会和他打无聊的赌注,撇撇嘴道:“如果的确是你们从药柜里拿的,说明你们测试药品管理不严格,我会下发通知书让你们改正的。”
如此无赖的回答,顿时让项宝山无语。
杨锐扭头,面向茅市长,道:“其实我说,事情已经比较清楚了,这是有人蓄意鼓动,并且处心积虑的设计过的罢工事件,我觉得,应该彻查京西制药总厂,这才是罢工事件的正确解法,否则,今天有工厂想要生产律博定了,罢工!明天有工厂想要扩建了,罢工!后天有工厂没发奖金了,罢工!这样子搞,我看市政府也就不用做其他事了。”
茅市长听的有些眼皮发跳。这些问题,其实他早就想到了,只不过,他更倾向于杨锐屈服罢了。
杨锐只要通过了律博定的审核,京西制药总厂的罢工自然解除,不仅如此,源源不断的药品生产,还会带来数量不菲的外汇,甚至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不管怎么想,都是蒙着眼睛,先将杨锐解决了更划算。
杨锐却不给茅市长说话的机会,转头对来自卫生部的官员道:“我觉得,卫生部在这件事情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京西制药总厂是卫生部下属企业,卫生部不仅没有认真管理,而且出现这种威胁GMP委员会的事。我看,以后GMP委员会也不用给出‘不予通过’的答复了,否则,根本就是制造罢工吧。”
“杨委员,现在的关键是解决问题,不是追求原因的时候。”来自公安局的官员帮忙说了一句话,稍微缓解了气氛。
“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也能提出一个。”杨锐露出戏谑的表情,说:“抓一批,关一批,杀一批。”
933。第933章 将军
三名工人瞬间吓了一跳,杨锐说的这几句话,正是严打期间流传甚广的名言。
工人们其实本来就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严打还没结束呢,大家也就是仗着人多和国企的身份,再加上一腔热血,才做起了罢工的事。
应该说,一腔热血是最主要的原因,热血随着时间会冷却,因此,罢工的时间越长,他们自己反而是越害怕的。
就像之前的公安局的官员说的话,罢工的那股子劲过去以后,背都要被冷汗打湿的。
而且,京西制药总厂的工人,终究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国企工人是拥有财产的,而且,他们的财产还很有价值,不算单位可以住到老死的房子和数量不等的存款以外,最大的财产就是工人的编制和身份。这层身份,不仅会带来远超农民,不逊于知识分子的收入、奖金和社会地位,还意味着单位会负责他们的生老病死,治病报销,读书建校,退休发钱,过节发礼,更有甚者,工人的编制还是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子女的,也就是传说中的顶替是也。
在比较好的单位,招工和顶替两项,几乎能够解决一个家庭两三个子女的工作问题。
所以,如果真的严格起来,没有哪个工人能坚持在罢工的第一线。
因为工人是依附于工厂,又掌握着工厂的人,这样的有产的工人,本身就是工厂的主人,怎么可能有主人罢自己的工呢?
无非是要挟罢了。
“依我看,罢工根本不是问题。”杨锐这样说着,直直的看向茅市长,道:“只要想解决,您有的是办法来解决,何必一定要强迫我,来通过一项有问题的药品呢。”
茅市长有些失神,他不是为杨锐提出了解决方案,而是多少有些被杨锐的风度所折服。
茅市长不由想到,自己少年时,老夫子用陕北口音的土话读诗经: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茅市长将“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背了两遍,暗暗自嘲,可惜,当年的我,并不是翩翩少年,更称不上文采奕奕的君子,也做不到诙谐幽默又不为人刻薄。
杨锐大约也是没有完全做到的,然而,这只是让茅市长更加感慨杨锐的年少,与世事之艰难。
他其实很能理解杨锐所能面临的压力。在十年以前,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许多人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人们面临压力时的解压方法是不同的。
有的人崩溃了,有的人胡乱攀咬,有的人同流合污……
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像是杨锐这样,有理有据的对抗,沉静思考,冷静应对,甚而给人以威武不能屈的感觉。
再想想杨锐做此事的初衷,茅市长更是不知作何评价。
如杨锐自己所言,他本可以让此事无声无息的过去的,异日,就算律博定出事了,也追不到杨锐的头上。
但杨锐并没有这么做。
他选了一条最难的路。
就像十年前,一些人的选择那样。
茅市长不自然的想到了一些同事,一些前辈,和一些朋友们。
他们是傻吗?
也许。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吗?
是的。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茅市长是佩服杨锐的。
扪心自问,他做不到杨锐今天所做的事。
但理解和佩服,并不代表赞同。
相反,这种理解和佩服,给了茅市长更多的勇气果断处置此事的勇气。
“老项,你们先回去吧。”茅市长等三名工人离开,才对杨锐道:“杨锐,你不要再纠缠药是怎么来的,药品是怎么回事,我现在代表市政府,正式通知你,你必须通过律博定的申请,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通过了,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吧。”杨锐在正式通知的名义下,声音也降低了许多。
“你说什么?”茅市长板起了脸,异常严肃。
当着茅市长的众多下属和同僚的面,杨锐只好莫不言声。
茅市长总算满意了些。
要是之前,他是不会直接命令杨锐通过药品的申请的,但是,杨锐的表现,促使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一方面,是杨锐敢作敢为的做事风格,对他产生了些微的影响,另一方面,茅市长也考虑到,如果药品真的出现了问题,他也能帮杨锐分担一些伤害是的,他也不愿意杨锐这样的年轻学者,就此沉沦下去,在双方僵持的情况下,他用行政命令解决问题,也算是给了杨锐一个台阶下。虽然这样做,也会让他的清誉受损,但茅市长并不觉得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他首先是为了解决罢工问题,其次,他并不是学术型官员,他一生中外行指挥内行,做过的错误决定,更是不知多少,再多一个又会怎么样。
反而是杨锐这样的年轻俊彦少之又少,茅市长更愿意将之保护一二。至于杨锐领不领情,茅市长并不在乎,他都是要退休的人了,等杨锐起来又要多少年。
至于杨锐危言耸听的药物问题,在茅市长看来根本不是问题,是药三分毒,不是还有医生把关吗?
“小李,去拿一份答复函过来。”茅市长下了命令,就用再严肃不得的表情,盯着杨锐。
杨锐心中,亦是在激烈的交战。
一方说:我们已经做的够多了,可以撤了,再不识时务,就要反受其咎了。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说撤就真的撤了。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撤了以后,之前的功夫就白做了,而且,肯定会有人死的,就是不知道要死多少,又有多少家庭破碎。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好不容易重生一回,难道就眼看着自己手底下的悲剧发生?做个彻彻底底的怂货?
另一方说:好啊好啊。
一方说:去你@妈的!
于是,杨锐统一了思想,做好了决定,道:“茅市长,不用再拿了,我没什么好答复的。我并没有见到京西制药总厂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安全性测试的文件,因此也不需要填写新的答复函。”
“杨锐,这是市政府的命令。”旁边的官员急忙忙的瞪向杨锐。
杨锐摇头,道:“GMP委员会和市府没有隶属关系。我不用听市政府的命令。”
如果北@京市政府有权利命令委员会通过药品审查的话,其他各省的政府也都会有这样的权利,结果自然是委员会成了摆设。因此,照抄西方的委员会的规则里,早早就做了相关的说明和规避。
但在中国,龟腚什么时候都大不过官鼎。
茅市长更是不在乎的摆摆手,道:“你不用管这些,签字就好了。”
“茅市长,我真不能签。”杨锐摇头。
“为什么?”
“我签了字,工人们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厂搞生产,生产出来的药,却是有可能死人的。我不签,他们还可以生产别的药品,总不至于死人吧。”
“你就这么肯定,律博定就一定有毒?”茅市长有些好笑。
杨锐是肯定的,但他无法证明,因此只是保持沉默。
“好吧,就当这款药有问题,美国人没有发现,欧洲人也没有发现,被你杨锐发现了。你现在难道不应该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吗?一刀切的将之挡在国门外,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茅市长是根本不相信律博定有问题的,这又不是纯新药,国外都用了那么多年了,还不是好好的?
再者说,青霉素还能打死人呢,治病哪里有不死人的。
杨锐却是被茅市长的逻辑闹的有些头疼,说道:“抗心律药物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挡在国门外,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就为了你的这个可能,京西制药总厂就要这样子停工下去吗?”
“他们可以把原材料卖掉,或者换回其他的原材料。工厂的流水线重新布置一下,补充一些设备,卖掉一些设备,虽然会损失不少资金,但停产是不会的,工厂也能维系下去。”
“就算是这样,代价也是很大的,起码要几十上百万了吧。人家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就这样被你给挥霍掉了,你说,京西制药总厂的人要怎么想?还有,京西制药总厂始终不能投入生产,美国三木公司,还有可能追讨违约金。”茅市长很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当然,对他来说,京西制药总厂的利润和负债则是最关键的。
杨锐却是没把几十上百万放在眼里,他想了想,决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道:“我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是找一些媒体的记者来,我来向他们宣布我做的决定,以及我这样做的理由,并且,说明责任在我身上。如此一来,因为政策原因而未能投产,三木公司也就不能向京西制药总厂索取违约金了。京西制药总厂写年终报告的时候,也能轻松一点。”
“罢工的工人,要的可不是这个。”茅市长眼神飘忽。
杨锐淡定的道:“秦翰池同意,工人们肯定也同意。”
“秦翰池是想律博定投产。”
“律博定是不可能投产的,他也该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了。能减少损失,总比干耗着强。”杨锐顿了一下,又道:“您想解决的是罢工问题吧,咱们先解决这件事好了。”
茅市长深深地望了杨锐一眼,道:“你想找哪几家媒体来?”
“我拟好了单子。”杨锐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不仅有媒体的名字,旁边还有具体的记者名字,与其联系方式。
这些,都是曾经采访过杨锐,且互通过姓名的记者。
茅市长一行人,瞅着几十个无冕之王的名字,一下子变的神色不属起来。
私下里做事是一种情况,公开做事又是另一种情况,别的不说,假如市政府私下里强令杨锐签名,卫生部或许会当做不知道,但公开来了,堂堂部委是否会觉得落了面子?又是否会因为担心其他地方政府有样学样,而激烈反对?
茅市长思忖片刻,道:“小杨,你这是将我的军呢。”
杨锐低头顺眼,不做解释。他的确是在将军。
……
934。第934章 热闹
GMP委员会的会客厅里,聚集了超过三十家媒体的记者们,将看似宽敞的地方,塞的又热有闷。
许多记者都耐不住里面的温度,而钻到了院子里去吹风,其实院子里也没什么风,只是不会汗流浃背而已。
茅市长等人站在楼上,有些惊讶于记者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多。
毕竟,不过是一款药品的事情罢了。
茅市长的秘书不用吩咐,就到下面去打问消息了,一会儿过来,报告道:“杨锐之前就通知他们了,还给了红包,说是准备宣布一项决定。”
“多久之前?”
“算时间的话,罢工刚开始没多久。”
茅市长这下子确定,这就是杨锐早就准备来,应对此事的杀手锏了。
如果拿五个选项给茅市长选,他也是不会选择公之于众的。
因为公之于众的话,所有事情都有可能落在放大镜下面,对于茅市长这样的老派官员来说,他是不适应这种事的,他的工作风格,也不愿意做这种事。
但是,就算再多几个选项,茅市长也得承认,杨锐准备的这一招,的确是厉害。
最起码,他是不愿意沾手了。
而且,估计愿意沾手的人不多了。
想到此处,茅市长突然有些羡慕杨锐。
做学术的,身家清白,对景的时候,立即就是鱼跃龙门成真龙了。
就是没有跃龙门,普通点的大鲨鱼,也是不愿意轻易招惹此等健壮的大鱼的,因为身家清白就没有弱点好拿捏,例如刚刚的情况,若是换个小官员,哪里敢在市长面前玩刚硬?强项令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小李,你跑一趟,去找秦厂长……”茅市长招招手,将秘书叫了过来,安排了下去。
其他人都站的远远的,他们不用听就知道茅市长在说什么,而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装作不知道。
楼下,杨锐的发布会并没有耽搁太长时间。
他甚至没有像是后世那样,弄一排桌子搞发布会,而是自个儿搬个椅子,找了个青砖的旧墙做背景,也不坐,就站在凳子前面,道:“今天请各位来,我是想宣布一项决定,因为这项决定可能造成一些我本不愿意产生的后果,特此说明。”
媒体记者们好奇的打量着杨锐,摁动照相机快门的都少。
胶片多贵啊,谁知道杨锐是想做什么。
这年月,突发新闻并不像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值钱,因为你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的写了5000字的文章,很可能一夜之间就被禁止出版,或者禁止播放了。
而且,如今的媒体并不是靠收视率和印数吃饭的,尽管收视率和印数很重要,但宣传阵线最重要的还是辨识敌我。
无冕之王为什么厉害,因为人家只要把屁股坐正了,就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创收的义务了,而等到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变成了差额拨款以后,无冕之王就不光没有帽子戴了,底裤都找不到了。
不过,没有了压力的无冕之王,并不意味着没有追求。
做记者的,终究是追求大新闻的,今天被杨锐请来的这些人,也都是希望能持续的从杨锐处获得新闻的人,现在看他把场面弄的不小,也都一个个的观望着。
杨锐眨巴眨巴眼,身体微微的转向手持着照相机和摄像机的一边,口中道:“大约两个月前,京西制药总厂递交了一项商品名为‘律博定’的药品申请,鉴于抗心律药物的理论缺陷,以及‘律博定’的安全测试结果,我决定对该申请做‘不予通过’的答复。其后,京西制药总厂再三申请,我也以相同的理由进行驳回,到目前为止,律博定所属的制药公司三木公司,依旧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的举动,我决定就此向大众通报……”
大部分记者都觉得莫名其妙,你不通过就不通过呗,找我们几十个记者过来,说这么一个无聊的事,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不过,来的记者里,还是有几个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记者的,他们以前采访杨锐,也都是偏学术向的采访,现在一听,立即都兴奋起来了。
杨锐期待的闪光灯,总算是亮了起来。
其他记者一看,咦,有猫腻啊,来呀,谋杀菲林啊,互相伤害啊,谁怕事大啊。
一轮拍照结束,就听来自《公众医学》的报纸的记者问道:“杨锐委员,你的意思是,正在美国销售的抗心律药物律博定,有安全问题?”
“不是安全问题,是安全隐患。”杨锐停顿了一下解释道:“我刚才说了,首先,抗心律药物的理论是有缺陷的,其次,律博定的安全测试是不完全的,第三,同类药物的安全记录并不好。”
也就是杨锐才敢将“理论缺陷”给提出来,因为理论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你很难驳倒别人的理论,同样的,别人也很难驳倒你的理论。
换成是其他药理学家,那是一定要避开这种没有实据的问题的。
然而,杨锐最不怕的就是理论讨论了,不就是扯开了嗓子吵,看谁的学术根基深吗?杨锐现在的学术根基,在生物学界大约是第二阶的,就是有可能拿诺贝尔奖,有资格在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或研究所做讲座教授的。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是什么概念,就是超过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最好的学校的层次,比如像是比利时的根特大学,或者安特卫普大学这样的学校里,最好的学者拉出来,也不一定就有第二阶的学者。
当然,学术根基不等于是学术地位,杨锐还需要继续成长,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否则,也就是一株根系发达的绿色植物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杨锐是不怕辩论和讨论的,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在是有越多的辩论他越乐意。
可惜,在场的专业记者,也是没有听出杨锐的挑衅,他们的关注点,在杨锐说出“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的时候,就全部爆发了。
“您的意思是,正在美国销售的律博定,是有安全隐患的,对吗?”有记者再次确认,不是他们不辞辛苦,是这个问题的爆点太强。这可是外国正在销售的药物。
这一次,杨锐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这样的安全隐患,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是像是青霉素过敏一样吗?”
“有确定的案例吗?”
记者们一个个的追问起来。
杨锐摇晃摇晃手,道:“我从头回答,第一,这样的安全隐患,导致的后果是很复杂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来说,律博定是有可能致死的……”
“嗡”的一声,记者群都混乱起来了。
“有案例吗?有案例吗?”站在前排的记者连续的重复提问。
杨锐道:“国内尚未有律博定的应用,但我相信,我们的美国同行,应该会有相应的记录。”
像这样的药,在临床试验期间,就是有人死的,只要死有其理,药品并不会因此就退出临床试验。
杨锐再提美国,顿时让记者们兴奋了起来。
中国美国再加致死,太热闹了!
杨锐接着再就律博定回答了几个问题,就结束了发布会,这个时候,现场的气氛已经有点明星演唱会的火爆了。
可惜杨锐没有小助理和保安,整个人都被堵了起来,一个劲的被细问。
杨锐实在招架不住,终于是答应了两家媒体的专访,这下子,不用他着急了,被答应了专访的两家媒体,以无比雄壮的姿态,愣生生的将杨锐从群狼中抢救了出来。
“杨委员,咱们就乘热打铁,把专访做了吧。”两家媒体的记者一商量,就将杨锐的时间给决定了。
杨锐也不含糊,点头道:“行,专访说的细一点,只要不曲解我的意思,就行。”
……
935。第935章 上电视
“杨委员,能简单的说明一下,您拒绝律博定入市的前因后果吗?”
在给两家文字媒体做了专访以后,京城电视台的李冲,又找到了杨锐,要求也做一次专访。
李冲就是曾在杨锐拍摄纪录片期间,长期跟随的记者,他和杨锐相对熟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同意以后,立即喊着摄像师扛上机器,找上门来。
杨锐也很乐意有电视媒体的采访,这种东西,才好放到国外给人看啊。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将矛盾转移,否则,秦翰池再出什么幺蛾子,他是真的要顶不住了。
事实上,就是现在,秦翰池会有什么想法,杨锐都很难猜得透,但想来,愤怒是少不了的吧。
京西制药总厂如果将所有转产律博定的工作停止,并重新拟定新的计划,且不说其中的损失有多少,工作量都低不了。杨锐扪心自问,如果让自己以不情愿的方式多做无数的工作,恐怕也是要愤怒的吧。
再想想,他当年在实验室里做的许多工作,少不了也是令人愤怒的无用功。
就是现在,自己又做了多少无用功呢?
就是因为无知,所以,才会做无用功吧。
但是,就算是知道,该做的无用功也得做。
尤其是“律博定”这样的药品,几千人的工厂,做些无用功,做好过几百上千人去死的好。
公费医疗的时代,绝对不能小看一款美国药品国产化以后的销量。
有些人,或许仅仅就为了占便宜,都要托人求人的请医生开药的。
心脏早搏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想象全国几千万上亿人,每年都会做体检,其中又能查出多少早搏患者?别以为国内现在没有把早搏当做一种病来治疗,三木公司和京西制药总厂,最多一年,就能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用宣讲、推广和贿赂并举的方式,将早搏确定成一种病,再采用长期治疗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全面的科研优势和资本优势之下,国内医学界对欧美大型制药公司的抵抗力,是极弱的。
就是杨锐,都能在抗心律理论的框架下,想出无数种的方案。例如,早搏是心脏疾病的初期征兆,抑制早搏能够延缓和治疗更严重的心脏疾病,进而在整个公费医疗的体系中,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医生发现早搏患者,就给予抗心律药物是既有效又经济的做法如果抗心律理论是正确的话,这样的推论基本无懈可击。
若是再配合上每年几百上千万元的公关费用,三木公司最多十年,就能将中国开拓成亚洲最大的早搏病治疗区之一。
即使人民币兑换美元不容易,但人民币也是钱啊,人家三木公司也可以买房子买地****搞投资玩服务的,哪里会有嫌弃赚钱多的医药公司。
像是后世的葛兰素史克,英国最大的制药公司,也是世界五百强,他们实行的”长城计划”和“龙腾计划”,就花费了数千万元的贿金,其目的,是阻止其公司“贺普丁”的国内仿制药大量上市。在其“长城计划”实施以后,许多医院果然不再采购专利到期后的“贺普丁”的仿制药,让葛兰素史克赚的杯满钵满,当然,中国国内的仿制药公司也不是好欺负的,转眼间就将葛兰素史克的高官们送进了监狱,葛兰素史克还因此背上了30亿元的史上第一罚单。
像是葛兰素史克这样的超大型公司进行超大型的贿赂计划,要说掩饰起来,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涉及到的医院、医生、学者和销售人员数以万计,实在是太多参与者了,但他们仍然实行了这项计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