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71。第371章 热烈欢迎
放假回家能坐卧铺,令锐学组的学生无比的兴奋。
80年代的火车运力本来就是极紧张的,平常时分,在一节额定100多人的车厢里塞上五六百人都属正常,临近春节的高峰期,想买硬座都要提前几天排队,能不能拿到还得看运气。
王国华一马当先的登上硬卧车厢,见车厢里都是一铺一人,顿时乐的不行,大呼小叫的喊人打牌,且道:“今天一定要玩个通宵,睡觉的是王八蛋。”
刘珊立刻瞪他一眼,道:“你想打牌也不能影响别人休息,车厢里除了咱们,还有别的乘客。”
“喜欢可以一起来打牌呀。”王国华嬉皮笑脸的说:“这么宽敞的车厢,不利用起来多浪费呀,你看看那边的硬座车厢,人山人海的像是装活猪一样,咱们这里还有空打牌,你也不说享受一下。”
许静用手在鼻前扇扇风:“臭都臭死了还打牌,不如蒙头睡一觉。”
“你以为被子就干净了?我上次还看见一人用被子擦脚擤鼻涕……”王国华接着特意指出说:“先擦脚,后擤鼻涕。”
许静被恶心的不行,不等他说,何成先怒了:“再说不打牌了,胃都难受了。”
“别介别介,咱不说了,来,赌资送你。”王国华高兴的拿出扑克牌来丢在床上,又掏出一口袋的钢,都是一分两分的,间中还有大颗五分的,被王国华在裤子上擦了擦,又揣了回去。
扑克牌看起来就很旧了,背面的图案都被磨花了,若是记性好的,看过两遍,大概连牌面是什么都能记住。
不过,现在就是这样的条件了,一副扑克牌还要五分钱呢,谁也做不到旧了就换。就现在的评价体系,扑克牌掉的角少于两个的,都算是好牌,实在掉的角太多的话,就把所有扑克牌的角折去,对付着还能玩一阵子。
何成和曹宝明熟练的拿了两毛钱的钢,和王国华蜷腿坐在了床上,准备开战,苏毅和黄仁帮女生放好了东西,也站到了边上,安心观战,不一会的功夫,半节车厢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或者打或者看或者聊,玩的不亦乐乎。
李学工的性格偏软,有点担心的道:“玩牌怎么还拿钱出来了,万一有乘警过来呢?”
“乘警过来了就一块玩。”最早加入学生战团的是位个体户老板,这阵子叼着烟,腰里系着条漂亮的金属扣皮带,颇有点土豪的味道。
李学工毕竟是个学生,见他这么说,也就把头缩回去了。
杨锐听见了,想想起身,从随身的包里掏了一盒烟出来,拆开发给周围观战的人,随口聊上些闲话,又让王国华等人声音小点,接着,再请铺位在门口的几位帮忙盯一下。
80年代的中国人既矜持,又现实,烟酒是让关系融洽的最好的催化剂,即使是从不认识的人,发一支烟,喝一杯酒,就能勾肩搭背的变成好朋友。
当然,一般人是舍不得递烟送酒的,像杨锐这样,一下子散出一盒的散烟法,往往只在政府机关出现,不会在列车里浪费的。
腰里系着漂亮金属皮带的个体户向杨锐翘了翘大拇指,接了一根烟,云里雾里的抽了起来。
不一会儿,车厢里就变的烟雾缭绕,人声却自然而然的降低了。
车开动不久,乘警和列车员路过,果然有看客提前通风报信,大家将钢往怀里一揣,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如今的火车时速连60公里都达不到,出了北京没多远,时速就要跌到30公里每小时,动辄上千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两三天才能到,大家都在拼命的给自己寻找娱乐活动。
聊天打牌,喝酒吹牛是进行最多的运动,下棋则有些不方便,因为列车开的虽慢,摇晃的却剧烈,棋子总是移位,容易引起争锋。
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很快就有人发明了带磁铁的棋具,列车员推着小车在车厢里卖,开始的时候能卖出去一些,后来因为磁铁的质量太差,终究只是样子货了。
杨锐被王国华叫过去玩了几把,就对副破牌绝望了。他现在的记性可不比当年,不说记下满把牌,可随便瞅上两眼,记住A和王是轻轻松松的,如此一来,这牌也就不好玩了。
从人群中挤出来,杨锐开始给自己寻找娱乐,大部分时间,他干脆躺在床上,学习脑海中存下来的资料,偶尔有到了车站,遇到沿窗叫卖报纸杂志的,他就买上两个,也不管日期时间对不对,一篇篇的瞎看。
实在是太无聊了。
从北京到南湖,火车越走越慢,城市也越来越荒凉。
不过,列车到站,下到站台上舒展一下筋骨,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还是非常舒服,但这也是卧铺车厢才有的好事。因为硬座车厢实在拥挤,到了站台,下车的人流要挤出去,上车的人流也要挤上来。
当车门都挤不动,乘客不得不扒着窗户上车,扒着窗户下车的时候,下到站台也就不是舒展筋骨,而是考验筋骨了。甚至于扒出窗户再扒进来的,连原先的位置都找不到了,最终只能挤在厕所里闻臭。
杨锐是每站都要下车的。
对于习惯了绿皮车的乘客来说,能躺着坐车的硬卧已是天堂一般的地方,可对于习惯了动车高铁和飞机的乘客来说,30个小时的旅程,污浊的空气,实在与舒服绝缘。
“老板,老鳖要不要?”一名山民背着背篓,神秘兮兮来到杨锐身边。
“啥?”杨锐刚买了兜苹果,正嚼的欢快。
“团鱼。”山民以为他听不懂,打开背篓,露出几只探头探脑的甲鱼,一个个都有脑袋大小。
“怎么卖?”一同下来的曹宝明却是看着嘴馋了。
刘珊皱皱眉头:“你想买去做什么?”
“吃啊。”曹宝明吸着口水道:“这东西收拾干净斩块红烧,比肉都香,我叔以前每回都给我带。老乡,便宜点怎么卖?”
“大的五块,小的三块。”
“我包圆了,20行不?”曹宝明数了数,里面有五大三小。
对方自然直摇头。
曹宝明继续讨价还价,他在学校里拿了全额的补助,又有锐学组分的一点生活费,剩下的着实不少。
刘珊看着害怕,退到杨锐身边,小声道:“曹宝明买了这些,可是要拿到车上去的。”
“恩。”
“车上那么挤,咬了人怎么办。”
“恩。”
“还有好远的路呢。”
“恩。”
“你不管?”刘珊奇怪的转过头来。
杨锐咳嗽一声:“人家爱买就买,我也不能挡着啊。”
“你说的话,他肯定听。”
“恩。”
“你不想说?”刘珊明白了过来,疑惑的看着杨锐。
杨锐使劲咳嗽,一会儿道:“斩块红烧,确实挺好吃的,再说了,现在都是野生老鳖,怪难得的。”
放到30年后,这种大过五斤的甲鱼,少说得要四五千块,酒店里带水出售,卖上两三万元也是等闲,即使是两三斤重的小甲鱼,市场价格也不会低于千元,还难说真假。
而在84年的当下,甲鱼养殖根本是不存在的事,所有的甲鱼都是野生的,根本不用担心买到假货。更难得的是,现在的甲鱼重量都不小,只看背篓里的小甲鱼就知道了,两三斤的就算是小的,四五斤才好说大,而其价格也就比肉贵一点。
当然,甲鱼总是没有肉那么解馋,普通人家没有病人,还是愿意买肉去吃。曹宝明这样的吃货,也是跟着杨锐锻炼了一段时间,才培养出来的。
一背篓的甲鱼,最终以30元成交,附送背篓,差不多等于一斤一元买来了。
曹宝明得意的将背篓扛上肩,紧接着,就被更多背着背篓的山民给围住了。
“老板,还要团鱼吗?”
“大的五块,小的两块就卖。”
“大的四块,小的两块。”
“大的三块!”
“两只五块!”山民们互相杀价,看的杨锐和曹宝明目瞪口呆。
刘珊莫名的叹了口气,说:“他们应该选一个人出来卖的,这样谁都赚不到钱。”
“赚到多少算多少,反正是山里的东西,白给的一样。”系着金属扣皮带的个体户不知什么时候下来了,抽着烟旁观。
刘珊摇头:“山里的东西总有卖完的一天……”
“卖完?政府今天说不让卖,明天就开始罚款了,谁说得上后天的事。”个体户猛吸一口烟,回车上去了。
刘珊陷入了思考,杨锐没心没肺的笑笑,也去买了一背篓的老鳖,解了曹宝明的围。
火车继续前行,带着老鳖的土腥味,人群的汗臭味,以及满满的思绪,抵达南湖火车站。
此时,学生们与其他乘客一样,已是疲惫不堪。
“看!”车厢中,一人突然叫了起来,紧接着,更多的人堵到了左侧的窗户处。
只见南湖车站的站台上,彩旗飘飘,旌旗招展,更有一面横幅下挂着两串极长的鞭炮。
横幅的字体规整,恭敬的写着一行大字:热烈欢迎南湖市籍大学生返乡过年!
……
372。第372章 年终总结
长长的条幅下方,是长长的欢迎队伍。
放眼看去,有年过花甲的老干部,有人过中年的中老年干部,有人近中年的中青年干部,有精力充沛的青年干部,简而言之,全是干部。
“这是欢迎我们的?”王国华丢下手里的牌,挤到了门边上。
“先收拾好行李,该下车了。”刘珊经过了大学的锻炼,首先有了管理能力,除了提醒王国华,她还帮着其他几个铺位的学生查遗补缺,检查物件。
王国华嘿嘿的笑了两声,开始从铺位下面拽行李。
黄仁来到杨锐身边,问:“是不是欢迎咱们的?南湖市籍的大学生,我们至少算是了吧。用不用准备点啥。”
“准备啥?”杨锐奇怪的转头过来。
黄仁不好意思的问:“不用穿两件干净衣服啥的?咱们的坐了两天的火车,身上都臭了,衣服裤子也都皱巴巴的。”
“你有干净衣服吗?”刘珊从另一边过来笑问一声。
黄仁猛烈的咳嗽几声。火车里又臭又熏,干净衣服放几天也是脏衣服了。
“好了,出去吧。”杨锐看着列车员打开车门,也拖出了自己的拉杆箱。
“等等。”刘珊上前帮杨锐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给他套上一个围巾,再拍拍它说:“先借给你,之后记得还我。”
杨锐点头,打起精神,背起装着老鳖的竹篓,义无反顾的走出列车。
咚咚!
锵锵!
锣鼓声伴随着杨锐的出现,霎时响起。
挂在横幅下的鞭炮,也被两位烟民用香烟点燃,噼里啪啦的跳跃起火花。
“挥一下手。”站台上,有人大喊了一声。
杨锐拖着拉杆箱愣了一下,问:“什么?”
“挥手,见过主席挥手的照片没?挥一下手,在最高的位置停一下。”站台上全是人,但大声说话的就这么一个。
杨锐不明所以的照做了。
咔嚓!
镁光灯瞬间亮起,将眼前的一幕定格。
“这是照相了?”杨锐傻眼了。
现在的火车都是低站台的,也就是火车车厢比站台高,站在车厢门口的杨锐,比底下的人高三个台阶,再加上挥手的动作,确实有主席的意思。
不过,这可不是杨锐想要的效果。他也不想要这样的照片。
杨锐跳下车,看到手持相机的人,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给你们上报纸。”摄像师站远了一点,准备再拍一张。
“什么报纸?”
“《南湖日报》,小伙子们运气好,这是上面直接发下来的命令,你们回去可有的吹了。”摄像师笑了笑,说:“我照了一辈子的相,肯定给你照的好看,你是去年的全国高考状元,对吧?”
杨锐差不多明白怎么回事了,无奈的道:“是我。”
“那就没错了。行了,赶紧往前走,别让领导们等急了。”
“哪里的领导?”
“南湖市教育局和市直机关的领导。”摄像师绕开杨锐,看稳时间,拍了一张学生们的众生相。
“杨锐同学,欢迎回到南湖。”一名中青年干部走上前来,打了声招呼。
“你好。”杨锐直直的看着对方。
“我是咱们南湖教育局的,听说你们要回来,我们都是翘首相待啊,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中青年干部很热情,一只手牵着杨锐,就开始给他介绍横幅下的领导。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拍照。
杨锐多少有些猜出对方的目的,却也是别无选择的配合着。
一卷胶片拍完,横幅下最大的领导,也是年龄最大的教育局局长,放开了杨锐,笑道:“杨锐同学,还有这里的李学工同学,许静同学,还有大家,都是我们南湖市的骄傲,你们一定要给我们好好的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
局长阁下稍微有点絮叨,但聚集在杨锐身后的诸人,却是都听懂了,这是要他们参加各种庆功会呀。
王国华、苏毅等人还挺开心的,庆功会就是在人前炫耀,而且是以官方的名义炫耀,等于是把金榜题名后的夸街秀给延长了。
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谁不喜欢这些事。
倒是等局长絮叨完了,又拍了一组照片,继而约定了“炫耀”,不,庆功的时间以后,一行人才坐上南湖市安排的卡车,浩浩荡荡的往汽车站去了。
黄仁站在车上,一只手抓着写满字的旗杆,才想起来说道:“这都过去半年了,怎么又想起咱们来了,咱们市去年也有考上北京的人,也没听说有这种事。”
“估计是拿咱们写年末总结了吧。”杨锐不乏恶意的道:“一口气有这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教育局的年终总结里不可能不体现出来。”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人纷纷点头。
曹宝明更是吐了口唾沫,骂道:“感觉咱们就像是过年的猪头似的,老被人利用,这家借了那家借。”
“你从好的地方看,咱们这不是有车坐了?”王国华觉得挺舒服的,往车斗的位置一靠,一点都不在乎自己被人围观。
一群人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到了汽车站,中青年领导给买了车票,让人不好赶他们下去,而他的目的也很明确,避免溪县的同行们截胡。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有其道理。
在溪县的汽车站,横幅更长,鞭炮更长,人群也更长。
杨锐下车的时候,更是听到了轻轻的欢呼声。
对于溪县人来说,杨锐等人,显然要更加的亲切。
更令杨锐等人吃惊的是,漫天的鞭炮声后,西堡中学的校长赵丹年出现在了眼前。
他的身后,还有近20名学生跟着,好奇的打量着这些来自北京的大学生。
“校长,你怎么来了。”杨锐不得不冲上去,抢先拜见赵丹年。
赵丹年呵呵的笑着,再不见当日的严厉和肃然,像是个退休老头似的说:“我就是想来看看你们,再带今年的新生来看看你们,不管他们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多少是个念想。是不是?”
十多名新生傻乎乎的点头,眼睛盯着杨锐、刘珊等人,简直要看出个花来。
……
373。第373章 报告会
“这就是你们的学长,师兄了。”赵丹年将队伍拉了过来,用骄傲的语气介绍道:“咱们西堡中学也是几十年的老校了,到了这一届才终于起来了,很不容易。你们家长把你们送到学校来,也是希望你们能延续上一届师兄的辉煌,对不对?”
学生仔自然是齐刷刷的说“好”,纪律性首先是一等一的。
王国华的大为振奋,挺胸抬头,恨不得吼一嗓子,脸上的汗水都变成了油光。
赵丹年却是毫不犹豫的将杨锐顶在了前面,说道:“杨锐是咱们83届的状元,是咱们溪县的状元,南湖市的状元,更是咱们河东省状元,以及全国状元。我不要求你们也能取得相同的成绩,但是,我希望你们能以此为目标努力。”
杨锐乖乖的站在赵丹年前方当道具,一旦说话说到这里,也就没有道具开口的份了。
学生们的目光迅速集聚在了杨锐身上,而横幅下方的领导们,也纷纷向这边示意,在任何时间,状元的名头都是有用的。
不过,比起飘忽的成绩,杨锐现在最引人关注的是他的装束。
高级手工定制的羊绒大衣,美利奴的羊毛围巾,还有笔挺的西裤和皮鞋……再加上杨锐的天生帅气,普通学生哪见过这个,就是小县城里的干部,也没有接触过杨锐这般光鲜打扮的。
而现场的情况,恍惚间很容易令人以为,杨锐的玉树临风之势是因为他上了大学。
想想自己要是上了大学,就能变成这样,在场的男生女生都要冒出星星眼了。
杨锐乖乖的做背景墙,在摆姿势照相的同时,还和曹宝明讨论怎么烹饪老鳖。
野生老鳖还是不容易买的,要不是过年时间,人们的购买力大增,市面上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到这些东西。
而且,不像是野鸡之类的山货,老鳖是越大约好吃的。到30年以后,两三斤的野生甲鱼还可以用千元内的价格买到,到四五斤重的野生甲鱼就要每斤数百近千元了,至于七八斤重的老鳖,能不能见到就纯凭运气了。
车上的背篓里就有两只七八斤重的老鳖,虽然多出了价格,但想想就觉得舒爽。
当然,也是这种时候,唯一能想的事了。
县里的宣传干事也拍了两卷胶片,临近黄昏,这一系列流程方才结束,县里的宣传干事过来通知,说:“我们计划后天再弄一个正式的报告会,你们回去以后都准备一下,自己写一个报告,要真情实感的,咱们到时候宣讲的时候读。”
王国华顿时愁容满面,说:“从来没写过报告,不会写啊。”
“你们都是大学生了,写个报告算什么,你看看我,才是初中毕业,还不是天天写报告,认真写,肯定能写出来。”宣传干事小有点得意,顺便炫了一下自己,又道:“你们写出来的报告拿过来,我再帮你们润色,每个人都要自己写,这样才能写出特色和不同来。”
“后天不行。”市里跟来的中青年干部出声了,说:“市里的计划是大后天做报告会。”
“我们县里做一天报告,大后天送过去不就行了?”宣传干事并不因为对方是市里来的而怯懦,时间可是领导确定好的。
市里来的中青年干部摇摇头,说:“首先,你们一天不一定能做完。其次,连续做两天的报告太累,第二天的效果发挥不出来。另外,市里还想让他们做个预热,连续排班不行的。”
宣传干事又争辩了两句,没说过,只能道:“那我再去问问领导。”
“我和你一起去。”市里来的中青年干部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杨锐赶紧拦住两个人,说:“我们是回家过年来了,你们这一天天的报告会,那就什么事也别干了,是不是参考一下我们的意见。”
“你的意见是啥?”宣传干事和市里的干部都皱起了眉头。
“我要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最好是春节结束了,咱们再商量做报告的事。”杨锐说完看看后面,道:“我不代表其他同学,我觉得这是个人决定的事。”
“这是集体决定的事。”市里的干部驳了一句,旋即又道:“做报告对你有好处,对你们都有好处,你想想看,这样的报告会可不是想开就能开的,等到下一届的高考完了,不管考的好还是不好,再开报告会也轮不到你们了。”
县里的宣传干事也道:“不管你们以后回不回来,混个眼熟总好吧,这报告会的规格很高,市县的主要领导都要来的,说不定省里的领导也有想法。”
杨锐不说话了,让其他人自己做决定。
“我们先去沟通一下。”宣传干事扯着市里的干部走了。
一会儿,回来了三个人。
“杨锐。”段航远远的和杨锐打招呼,笑道:“我被派来做说客了。”
杨锐讶然,转瞬笑了起来,给了段航一个大大的拥抱,问道:“他们给你开了什么好处?”
“送一个老婆算不算?”
“嫂子管这个?”
“你嫂子的舅舅是县宣传部的。”段航摊开手,呵呵的笑道:“县城里就是这样子,一团连着一团,不过,你也不用太给面子,免得他们蹬鼻子上脸。”
“但报告会还是得参加?”
“你可以先答应下来,到时候是否参与,还是由你来决定。”
“临时告诉他们去不了了?”
“反正有其他人去就行了,他们要是不爽,你就说你嫂子的舅舅是县宣传部的科长。”
杨锐哈哈的笑了出来,问:“市里的报告会呢?”
“也没坏处了。”段航回头看看,又道:“如果你参加市里的报告会,有可能被推荐到省里再去参加报告会,今年的教育系统的年终报告,估计都要提到全国状元,你就是明晃晃的政绩呀。”
杨锐哑然失笑:“那我要是不去的话,是不是还要得罪人?”
“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做警察的段航某些时候还是颇执着的,笑道:“你以后回河东省工作,参加报告会当然是大好事,你要是不准备回来了就无所谓了,得罪人又能怎么样,一个县教育局,或者省教育厅,也拿你没辙。”
停了一下,段航又道:“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就是浪费几天时间,别人想露脸还露不了呢。”
“你这说了等于没说,算了,我弄了点老鳖,跟我看看去。”杨锐换成贼兮兮的表情。
段航的口水也一下子涌了出来,说:“路上买的吧,有多大的?”
“最大的七八斤了,给你们留点,剩下的带回家去。”
两人高高兴兴的分了老鳖,再和冷静下来的宣传干事们敲定时间。
紧接着,段航骑着摩托将杨锐送回西寨子乡。
学生们则分道扬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没人注意到,在街道的另一端,有几双眼睛悄悄的望着这边。
……
374。第374章 别人家孩子
乡镇的春节向来热闹。忙碌了一年的村民,往往乐意将所有的余钱花在铺张的节日庆典中且不觉得浪费。乡政府等机构也不例外,辛辛苦苦的存了一年的小金库,通常会在过节前的几周里消耗殆尽。
放鞭炮、舞狮子、敲锣打鼓秧歌队是河东省春节中必点的项目,即使是前几年情况不好的时候,乡镇也会向上级部门打秋风,来组织这些活动。
84年的春节,西寨子乡的条件好了不少,起码的一点,是参与活动的群众不仅能吃一席饱饭,还有报酬可领了。
绿豆糕、面人儿、八宝饭等等粮食做的民间糕点,仍然是过节时的主角,腊肉鲜鸡虽然也有,但多数还是样子货,只有那些收入高人口少的家庭,才能真的连吃几天肉,人口多收入少的农家,往往是三十初一吃次肉,然后把剩下的肉看到十五再吃。
杨峰作为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家庭条件自然是乡里顶好的,他不仅收入高,还能省下不少钱。比如舞龙队、舞狮队还有秧歌队,每队经过,都要在杨家的大门前蹦蹦跳跳上一刻钟,这些队伍经过以后剩下的鞭炮、粮食和糕点,自然是想拿多少拿多少。
往年的时候,杨峰都是不客气的。他做党委书记,一个月也就是几十块钱的工资,要是不想办法弄点东西,那就真的清贫了。
今年却是不同。
杨锐往家里寄了一些钱,都是有捷利康背书的合法报酬,这些钱放在银行,每个月的利息都比杨峰两人的薪水高,虽然不见得要将之花光,但人的心理一下子就变的不一样了。
这一年的春节,杨峰除了乡里发的东西,其他礼物收了以后还回礼,最终留下的,全是些稀罕的山货。
杨锐回家喝的第一口汤,就是用口蘑烧的,又鲜又香。
锐妈看儿子喝的好,心里高兴,立刻发动老公开始包饺子。
杨峰同志苦不堪言,忍不住抱怨:“说要找一个保姆,怎么找来找去,还是我自己剁肉馅。”
“儿子上学去了,家里就两个人,要什么保姆,再说了,人家保姆过年不回家呀,肉馅剁细点,细了才好吃。”
杨峰每天端茶杯的手舞着大菜刀,一会儿就累出了细汗。现在人吃饺子,都要买了肉自己剁,要把厚实的块状肉剁成肉蓉,实在是个苦差事,通常也是男人过年时的最主要工作,持续时间根据人口而定,但一两个小时总是要的。
杨峰受不了就招呼杨锐:“儿子,过来帮忙,咱们俩换着来。”
杨锐想躲也躲不开,乖乖的搬个小凳子坐过去,拿起菜刀说:“就没有搅馅子的机器?我记得大舅家里好像就有一个,用手转一转,就能把肉给搅碎。”
“那是你大舅他们厂里人去年自己做的,仿照的厂里的大机器,要给咱们一个,你爸说搅出来的不好吃。”锐妈呵呵的笑了出声:“我也觉得手剁的好吃。”
“爸说的对。”杨锐瞥一眼老爹。
杨峰同志木着脸,咚咚咚的用菜刀敲菜板。
……
乡下过年,要到初四初五,鞭炮声才会少掉。
当然,三五不时的,还会响起单独的鞭炮声,那是熊孩子们把成束的鞭炮给拆散了,一根根的点燃。
而在每串直接燃放的鞭炮下面,也都能看到熊孩子的身影,为了抢先找到没能燃起的鞭炮,一些熊孩子不惜冒着被炸的危险,钻到正在噼里啪啦的鞭炮下方,闷头找炮。
杨锐不止一次的将不顾危险的熊孩子从自家燃起的鞭炮下方拖出来,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他经常挑早一点或者晚一点的时间放炮,然而,即使他拖延的时间太晚,竖着耳朵听炮声的熊孩子,还是会在炮声响起的瞬间,狂奔而至,有距离近的,便会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火花下。
好在初二过了以后,就没什么必须放鞭炮的时候,杨锐干脆将剩下的鞭炮散给大院里的孩子,瞬间变身为最受欢迎的男人。
不过,在杨峰同志的眼中,杨锐仍然只是个男孩,且是重要的炫耀道具。
按照西寨子乡的风俗,从初三开始,杨锐便跟随着父母,前往县城和市里拜年,而他的身份也立刻转变成了都是传说中的顶级人物:
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说班级第一是青铜级“别人家孩子”,年纪第一是白银级“别人家孩子”,拥有省市一级奖状的是黄金级“别人家孩子”,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简直跨越了白金、钻石、紫晶三级,直萃神级“别人家孩子”。
在南湖市或者溪县范围内,杨锐这样的“别人家孩子”完全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向披靡。
什么校级三好学生,什么两条杠的中队长,三条杠的大队长,什么市一中重点班,什么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面对全国状元北大杨锐,连被秒都谈不上。
他的光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