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难天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两银子一套啊,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算了,不过昨天搬回家那火炉子可真好使。我那小妾热得在屋里都不穿衣裳,那叫一个舒服。”

“是啊,是啊,我那小妾里面光不溜地穿着那件狐狸皮大衣两天不愿意脱,火炉子那么热不热死她,哈哈。”

“可不是吗,对了,老郭昨天有个官差从我店里拿走了那份什么《公平交易令》意见征询表,你那呢?”

“我那也是啊,你有没有提个什么建议?”

“拉倒吧,人家辽王爱民如子,征询个意见不过是给咱们商人一点面子,咱可不能登鼻子上脸的。”

“老郭,这你就搞错了,人家表上说了,征询各位意见,就得提,不提以后法令下来了,每个人都得按照法令去办事,如果不然就得受罚。我就提啦。”

“哦,你提什么啦?”

“我提出,官府在非常之时,比如兵祸、灾年强行征收的粮米财产,是否能有赔偿。”

“我的李大嘴巴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非常之时自然行非常之事,官府怎么可能给你赔偿。再说了。那时候官府能保住咱们性命就不错了,还奢望什么赔偿。行了,以后你就少说两句。”了起来。对于辽东来说,经营辽东特产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辽东民风还朴素,没有大笔消费地习惯。可辽王一来。发明的几样东西,还成了皇宫的贡品。而且这些贡品都能在市面上买得到,这种广告效应让这几个厂子的产品迅速风靡一时,裘皮大衣、火炉子哪样不是最适合辽东气候地产品。辽东富户的老爷太太们无不以穿着一件款式新颖的裘皮大衣为荣。

买卖逐渐向外扩散,辽阳、开平,甚至远到北平的客商都来广宁进货,几个商人见有利可图,自然把买卖越开越大。开春间,赵正雄第一个分号已经开到了北平。

与此同时,在朱植地鼓励下。几个富商纷纷组织了商队,把辽东生产出的盐、江南运来的茶,还有大衣、毛衣、火炉子等的奢侈品运往了草原。。。沙漠,白山黑水之间。

随着产品多样货物流通以及改革过的税收政策。辽东的商税竟然比去年有了提高,从洪武二十六年十一月,到洪武二十七年二月。四个月间征收的商税达到二万两银钞,竟然等于二十六年一年征收的辽东杂色税收总额的2/3。这样的成绩让分管税收地瞿远笑逐颜开。

相比之下,辽东的田赋逊色多了,入冬后统计全季收上的田赋只有十四万石。这还是经过赵羽、瞿远丈量过之后增加了部分田亩之后达到地数量。

从洪武二十七年元月开始,通过三个月咨询期的《公平交易令》正式公布实施,这在天下太平地大明朝洪武年间十分不起眼,就算一个月后这道奏陈放在大内朱元璋的案头,他也仅仅是浏览了一眼,笑笑放下。

辽东的冬天果然比现代冷了不少,虽然没有温度计,但朱植感到即使在广宁(今日地锦州),白天气温也在零下十度左右,这样让人发疯的气候下,朱植只得天天窝在帐中陪伴着怀孕的秀儿。作为一个南方人,这种寒冷可是吃不消。

杨荣的进贡队伍终于赶在开春之前回到了辽东,他带来了两好一坏两个消息,一个是贺寿的礼物受到朱元璋的赞赏,认为朱植点子不错,懂得利用当地特产。至于那些得了礼物的大臣们更加开心得不得了,小姐太太们纷纷穿上走出家门,在京城辽东产的裘皮大衣还有各色毛衣成了流行的风景。

另一个好消息是,辽东水师提督、副提督的任命在兵部获得通过。朱元璋对于这样的安排显然比较满意,铁铉是他看好的官员,也符合文官带兵的朝廷习惯,当然在副手位置上安排一个投诚归附的海盗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辽东水师还弱小,并不入他老人家法眼。

坏消息却是,交通实在太不方便,运送这些货物走陆路费了老劲,运费高昂。商人们核算过如果这样做买卖,利润都被路上的税收,路费吃进去了。除了卖皮衣和毛衣两家之外,其他的纷纷放弃了在京城开买卖的想法。显然,如果沟通货物流通渠道的事务显得格外紧迫,想致富先修路,在任何年代都是真理。最便宜的路当然是海路,但东海上倭寇横行,走海路将冒很大的风险。

朱植不禁叹了口气,想发达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产业链条一环扣一环,很可能在现代不成问题的小事就会在明朝让事业发展遭遇困境。看来在清理东海倭寇之前,辽东货物的辐射面就只能到山东河北为止了。

春暖花开之时,教导队第一期也毕业了,朱植兴致勃勃地赶到辽阳亲自出席了毕业典礼,并观看了教导队的演习。这次演习的内容是四百人的红军负责守卫一个山里的堡寨,六百人的蓝军负责进攻。这个演习是朱植的主意,他提供了一些规则上的意见,至于演习设计全由总指挥瞿能负责。

天没亮,朱植就跟随着楚智率领的蓝军出发,伴随着他的还有演习裁判者瞿能。蓝军从来没有人去过这个堡寨,仅仅通过地图辨认。黑暗里骑兵们一匹跟一匹呈两行纵队行进在山路上,没有受过夜战训练的朱植艰难地跟着队伍,为了怕他走失,楚智专门派了一名士兵为他带路。初春的凌晨冻得让人发麻,朱植套了一件裘皮大衣还是感到小风嗖嗖的往里吹,狠不得堆遂在马上。前面的向导身上披着重甲,却在马上坐得很直。对于这样的战斗状态,朱植感到比较满意,他有些后悔为什么没跟教导队一起训练,到了夜里自己跟瞎子一样。

天渐渐亮了,楚智命令大军停下来休息片刻,他展开地图和几名副将研究着路线。朱植凑过去看看情况如何,还好,路没有走错。楚智派出的斥候正好回报,说前面五里范围内没有发现伏兵。楚智想了想决定派出一百人,先向前试探性前进,大队在两里后跟梢,避免中埋伏。

作为一个局外人,朱植一身轻松地看着楚智布置,可惜不知道小马王那边的计策。红军的主将是小马王,至今没有发现他的踪迹,难道他就在堡寨里呆着?坐等楚智来攻?

故事哪里有那么简单,队伍才走出两里,一队骑兵就从斜后方的山岭上出现。蓝军大喊着“敌袭!”队型迅速在狭窄的山道上散开,一小队骑兵奋力爬上山去,驱赶敌人。

红军的小队骑兵沿着山脊对山谷内行进的蓝军进行了骑射攻击,这些箭全是去了箭头,用棉花包裹着光杆,射到身上当然不会损失,但棉花头占了石灰,粘上就会有白点。红军并不恋战,两轮射击后,迅速下山从另一条山路上撤离。一统计,楚智伤亡了三十多人,这些人只能退出队伍。

楚智大发雷霆,大骂斥候队长,为什么后面和侧后方不放出斥候。其实朱植看在眼里知道楚智自己也有责任。后来才知道,蓝军出发才一会,红军居然就派了一支小分队对着蓝军的营寨进行了火箭攻击,幸亏蓝军走得早逃过一劫。不过这支小分队一直掉着蓝军的尾巴,在蓝军快到堡寨的时候突然发动了进攻。

蓝军重新上路,但士气已经折了,小心翼翼地走得很慢。离堡寨三里的时候,斥候回报。楚智才加快速度,迅速向堡寨杀去。堡寨是在山地中的一块平地上的一个堡垒,红军以密集的箭雨迎接了蓝军的攻击,蓝军下马以盾牌保护逼近,另一部分绕着堡垒用弓箭射击分散守军的注意力。

打着打着,楚智觉得有些不对,堡内人数不对啊。此时,一名斥候也飞马来报告,楚智立刻命令预备队的一百人备战。但一队红军骑兵已经从山后绕出来,直冲正在进攻堡垒的蓝军“步兵”……

当蓝军的伤亡超过一半时,瞿能叫停了演习,结果当然判蓝军败绩。在朱植面前吃了败仗,楚智很不服气。瞿能结实地教训了他一通:“斥候派遣只知向前不知向后;中途遇敌应当快速前进,却小心翼翼,贻误战机;接敌之后,该慢下来研究红军的弱点,却匆忙发动攻击。焉有不败之理。”

楚智被数落得灰溜溜的,朱植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楚智很委屈地说:“没想到小马王在如此少的兵力时还敢分兵,因为规则说如果他能守卫一天一夜就算他赢,所以属下有些着急了。”

小马王总结时说:“虽然殿下说过,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是首要原则,但如果我以少数兵力在堡垒中死守,只能等着被对方攻破。所以我决定不断派出小部队去骚扰他们,延缓他们的进度,让楚智着急。到时候再以伏兵杀出……”

PS:双更第一发。

第十四章 开张大吉(6)

这一场已经非常接近实战的演习,朱植感到非常满意,演习中教导队官兵显示出了严格训练下的成果,有偷袭,有夜间行军,有强攻,有骚扰,有埋伏,作战形式多样。看来瞿能果然名不虚传,的确是带兵的一块好料。眼前这一千人不敢说是这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至少在明朝军队中也算得上精锐了。

演习结束,为期五个月的教导队第一期结业了,朱植为学员中成绩前三名者颁发了纪念奖章。获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羽林右卫中营副千户南八郎,朱植记得这名在夺门之夜,被自己临时提拔的官。

南八郎道:“属下本一白丁骤然被殿下提拔到这个位置,自己什么料还不清楚吗。所以只能在教导队里努力争先,不敢怠慢。”

朱植拍拍他的肩膀道:“日后还要继续努力,我看好你哟。”

第二名是庄得,在朱植印象中,他有勇有谋,没想到竟然比不过南八郎。庄得腼腆笑道:“属下是个粗人,不如南兄。”

第三名叫张绪,乃中营掌旗兵,因为掌管的是一面黑旗,所以人赠绰号“皂旗张”。

朱植突然记得还有个熟人中营掌旗官手下总旗苏杰呢?一问瞿能,此人在训练中也比较突出,已经进入了提升的候选之列,并且成为了教导队二期的教官。

铁铉关于辽东卫所分级整编的本子交了上来,朱植大概看了一下。除了辽王护卫之外,定辽中卫和铁岭卫两支部队被评为上等卫。朱植清楚铁铉这么做地意思,这两支部队都是叶旺的嫡系,把他们评个上等起到平衡的作用。

铁铉奏称。所有兵器,缺员将在夏天之前补充完毕,但前提是保证钱粮供应。朱植看看手里只剩下堪堪四万两银子了,又咬着牙拨了一万两。吩咐优先装备辽东军。朱植对此也经过深思熟虑,辽东军的武器装备,朱植是见识过地,虽没到参差不齐的地步,但根本没法与辽王护卫相比,所以扶植辽东军既能提高战斗力,也可以安抚人

朱植同时命令羽林右卫与铁岭卫换防,作为进攻力量的羽林卫呆在广宁守备简直是大材小用,而铁岭卫是上五卫中两支步兵卫之一,朱植考虑他们的发展方向以攻城、守城为主。正好在广宁就近接受焦子龙兵器研究所出产地装备。看着辽东军务的调整有些眉目了。。1^6^K^小说网更新最快。朱植的心也塌实了不少,手里没兵如何能高枕无忧。

教导队第二期,就是定辽中卫和铁岭卫两支部队的总旗以上校官。继续由瞿能担任队长,并留下了第一期成绩突出的五十人担任教官。朱植让自己老丈人郭英也加入。他当然不会接受培训,朱植考虑让他熟习辽东军的训练之后,利用他丰富的作战经验。最终让他出任计划中的辽东军校校长。毕竟瞿能年富力强更应该在一线指挥作战。

教导队第一期结束之后,羽林卫军官回营开始对部下进行新式训练。其他八百人被分到定辽中卫和铁岭卫开始整训这两个卫所的士兵。根据计划,等两个卫所的军官整训出来,这两个卫士兵地训练也进行得差不多,正好形成战斗力。

早春二月,是农忙的季节,朱植这才发现,辽东各卫所士兵都要在这个时候投入到屯田之中。朱植只能硬性规定,参加军训的士兵不得回家种田。这还了得都跑去种田了,万一胡人入寇谁来打仗。

没几天,下面居然闹了起来,定辽中卫和铁岭卫地士兵们不干了,集体罢训,都嚷嚷着要回家种田。叶旺和铁铉连夜向朱植汇报,叶旺道:“殿下,每年开春和秋收,士兵都会回家帮助家里的军屯做农活,这些人又都是家里地壮劳力,不准回去大家都军心不稳?”

朱植真是觉得好笑,自己了解的明朝军屯制度,明确规定了边地卫所士兵七分务农,三分守备。现在可好,训练都不干,只想回家种田,有这样的军队吗?朱植道:“怎么有这样地规定,不是必须有六成士兵留在军营吗?”

叶旺道:“按军制的确如此,可是农忙期间回家务农却是不成文的规定。他们每家都有五十亩田,不回家种地,恐防耽误了农时。”

朱植不好责怪什么,这不关官兵的事,都是老朱的军屯制度给闹的。谁家放着土地不种在兵营里训练,到时候规定的赋税交不上怎么办。明朝的军屯制度十分搞笑,几乎是全军都得种地。老朱认为这样一来,养军百万可以不耗费国家一颗粮食。

是什么让朱元璋产生如此不切实际的幻想?全因按照规定,每个军户受田五十亩,以米十八石为最低标准,其中十二石由军户自用,六石上交军仓。还规定了内地军卫二分训练,八分耕种,边塞军卫三分训练,七分耕种。甚至有记载军卫最高缴粮两千七百万石,几乎抵得上明朝全年田赋的数量,可惜经后世学者查证,这不过是一个YY的数字,军户缴纳的税粮从来没有达到过那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既当兵又务农绝对是荒谬的想法,明朝一般民户的缴租比例是三十税一;一个军户的缴租比例竟然达到三税一。真把“解放军”当成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啊!一方面要保家卫国,流血流汗,一方面要耕种着天下最昂贵的土地,加纳最离谱的租子。你叫军户如何能心理平衡,这又不是共产主义,人民思想情操极度先进。所以为什么军户到了永乐末年就崩溃了,废话,天下没有那么傻的当兵的。

朱植苦笑着回味眼下的困境,一拍桌子道:“当兵的不应该又卖命又养活自己。你们去研究一下,拿一个办法出来,我看,由官府向军户发给禄米,弥补不能忙农活的损失。我看这可以从上五卫试行。”

铁铉道:“使不得啊殿下,军屯是皇上规定的制度,这样改变可是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再者,我们辽东赋税少,如何能养活十一万人之多,殿下三思。”

朱植道:“那铁长史倒是想个办法,辽东军要训练,这农时耽误,谁担待得起。”

铁铉道:“要不这样,这个春天先不忙改,让士兵回家农忙,等夏天再慢慢商议一个办法,徐徐图之。”

朱植知道铁铉一番好心,现在看只能这样了,于是吩咐铁铉:“好吧,先这么办吧,七月之前鼎石一定要帮我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还是围绕着征兵想想办法,反正现在辽东有三成的士兵都是征召的。”铁铉苦笑着,谁让自己多嘴,把这麻烦差事领了下来。

朱植心里总惦记着在辽东引种水稻之事,既然自己强调任何工作从实际从实践出发,不如亲手试试。他带着几名农民出身的侍卫在军营旁开辟了十亩水田,分别种上了淮南、占城、江南三个地方的稻种,倒要让那些官员们看看,水稻到底能不能在辽东耕种。

朱植的行为又引起了官员们的悱恻,虽然朱家一向重视农业,每年春天朱元璋都会到郊外劝农。但那不过是拿着锄头意思意思,可现在朱植千金之躯亲自下田耕作,官员们可受不了。杨荣、姚善等人纷纷劝阻,朱植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明这样做的道理,众人一听,既感叹又不理解。不过到了辽东之后,朱植的新鲜主意官员们也已经屡见不鲜了,既然王爷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就连姚善也带着自己的佳人在后院开辟了两亩地种上稻种。

朱植亲自种地的事迹很快在辽东大地传播开了。朱植来辽东半年多的时间里,善政一个接一个,早就深入民心,如今辽王殿下亲自务农,在百姓中又传成了佳话。甚至有的人偷偷搞来些稻种也学着朱植种起了水稻。

朱老爷子对自己这儿子还挺心疼的,二十七年春天,移民人数骤增了一倍,达到三万人。幸亏有了前一年的经验,姚善有条不紊地把三万人安排在盖州,复州广大地域,这边因为有了原先的移民,就在原来各屯民所周围呈棋盘状扩散。只是种子粮食等等东西,又花了一笔。等到这些事情安排下来,朱植手里的二十万两银子彻底,全部地花完了。

朱植找瞿远要钱,瞿远也没办法,现在刚开春,手里也就三万两的税银,这个还要上缴户部。不过朱植对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到了三月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税银,也就是说到了年底,起码应该有近十万两的进项,交完全年的定额,其他的可都是袋袋平安,只是现在还指望不上。

这个王爷当得苦啊,怎么穷成这样。他记得历史上有些明朝王爷不都封有数万亩甚至更多土地的吗?怎么自己没有呢?朱植悄悄找来郭铭问问,郭铭也觉得奇怪,他反映像燕王都封了三万亩土地,这些土地的田赋全都归燕王所有的,难道朱元璋忘记了?

PS(免费):今日双更完成,读者笑纳。

从今天开始,骑兵拉开弓弦,加满了油开始抢推荐票了!每日两更,六千字,不能再说骑兵更新少了吧,更多精彩情节等待你们观看。

兄弟,除了订阅,请投出手中宝贵的推荐票,接近月底了,推荐票榜竞争日趋激烈,骑兵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这张票对骑兵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是对骑兵辛勤码字的认可,也能为骑兵带来实在的好处。拜托各位了,骑兵仍在努力!

第十六章 女真来投(1)

囊中羞涩的朱植天天跑到城外打猎,美其名曰射猎练武,还不如说躲清净,生怕有人跑来找他要钱。在辽东数月,朱植的马术可是练得不错,现在在飞奔的马上射中一只奔跑的兔子都是湿湿碎啦,当然至少给他三箭的机会。

“梅花鹿,殿下,看!”一名侍卫小声地提醒道。朱植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一群梅花鹿在远处的树林里隐没。在明朝时候黑山附近的山林里,这样的野生动物多得不得了,有好几次朱植还听见过虎叫呢。

朱植命令护卫绕成一个圈慢慢围上去,把梅花鹿逐渐赶向自己方向。梅花鹿是世界上胆子最小的动物之一,一旦发现有危险,立刻就跑。果然一个侍卫不小心发出了声响,一群梅花鹿立刻跑了起来。朱植一看如此,立刻催马追了上去。一头鹿可能晕了头,竟然朝朱植这方向跑过来,正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朱植弯弓搭箭,只见箭如流星,直插草丛。我靠,朱植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大的目标居然都没射中。追,他一夹马肚追了过来,旁边的侍卫们呼啸着跟了过来。

“绝影”可不是盖的,几个箭步又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朱植再度弯弓搭箭,弓如满月开,箭如流星射……“嗖”一箭正中梅花鹿。唉,不对,怎么与此同时,从另外一个方向也射出一支箭,几乎同时射中了梅花鹿!是哪个不长眼的侍卫!

正在朱植左顾右盼之时。林间转出一匹黄马,马上坐着一名年轻骑士。只见他戴着毡帽,帽檐下一双乌黑地眼睛看着朱植滴溜溜转,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一身女真人打扮。侍卫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有没有搞错,怎么让女真人钻到这里来了,关键他手上还有一副弓箭!几名侍卫呼啦就把朱植团团围住。如临大敌,就差没把刀拔出来。

年轻骑士斜眼看了他们一下,也不答话,好象没当他们存在。放好弓箭,飞身下马,走到梅花鹿旁边,看样子想搬动。朱植见这个女真人没有恶意,拍拍侍卫,让开一条路,对骑士道:“嘿。那个谁,这鹿是我射中的,凭什么你拿走啊。”

骑士听他说话。扭头横眉冷眼地对着朱植:“¥!*%@*&。#……”反正一句没听懂。

朱植感到很无奈,这个世界不怕打架。。。也不怕不讲理,最怕就是无法沟通。就算双方上阵撕杀,也该互相问候一下。你是哪来的?哦,我是哪哪哪来地。我刀下不斩无名之鬼,报上名来。我是谁谁谁。然后拉开架势开打。

这九不搭八的谁受得了啊。在辽东地界看到一两个女真人是经常的事,虽然女真人偶尔也会来劫掠,但也有不少女真人跑到汉人地界上种地,经商。所以侍卫们对这样的遭遇也没有多大地惊奇,只是眼前这位女真人显得不那么好相与。

朱植突然想起新加入的一批侍卫里,都是辽东的宿将,不知道有没有人听得懂女真话。赶紧找人去找辽东当地侍卫。一名侍卫从后面打马上来,道:“殿下,末将懂点女真话。”

朱植对他说:“去,问问他干吗抢本王的鹿。”

那侍卫抢前几步道:

骑士刚把鹿抬到马上放好,听见有人说话,回头怒视着朱植,道:“谁说这是他射的鹿。”声音清脆,听得再清楚不过了,不就是地道的辽东汉话吗。

朱植差点从马上摔了下来,我靠,我狂靠,你会说汉话还装什么大尾巴狼,朱植道:“既然你会说汉话那就好了,这鹿是我射中的,你看上面还有一支箭,上面刻着我的名字。”

骑士道:“是的,有一箭是你射的,可致命那箭是我射地。看见吗?”说着拔出朱植射在后腿上那箭扔了过来。

朱植感到有些无可奈何,本来见这只小鹿头上刚长上了鹿茸,想弄点新鲜鹿茸回去给正在怀孕的老婆补补身子,只是眼下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好吧,既然人家也射了一箭,堂堂一个亲王跟女真人争一牲口,算什么话,道:“好吧,这鹿算是你射的,给了你吧。”说着拨转马头,就要离开。

“什么叫算是我射地,怎么,你还不服吗?”那骑士好象被朱植的话激怒了。

好了,好了,怕了你,朱植也不答话,正想离开。唉,不对啊,这里到底是谁地地盘,哪里轮到一个女真人跟自己发横。朱植再度拨转马头对那骑士道:“我不跟你计较也就罢了,你倒得理不让人。”那帮侍卫知道朱植对人从来是客客气气的,所以刚才有怒也不敢言,此时见朱植发话了,大家一时间摩拳擦掌就想上去教训这小女真人。

那骑士道:“是你的不和你争,不是我地也不会伸手。但我们女真人绝不需要别人的礼让,如果你觉得不服气,咱们再比比,看谁先打到鹿。”

下面那些侍卫哪里有功夫跟他废话,上去就抢抗在马上的鹿。那骑士见此,呛啷拔出马背上的刀:“谁敢。”

朱植军纪严明,一旦扰了民可是大罪。所以此时见一个女真人先出刀,侍卫们不怒反喜,乖乖,好怕啊,就怕你不先动手。“呛啷……”拔刀声响成一片,为首一个正是新补入侍卫营的辽东侍卫喝道:“呔,你个没长眼的女真小子,想造反吗?”说着一刀砍了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叮”的一声龙吟,从树林里飞出一支羽箭正中单刀。这一箭力量之大,竟将单刀磕偏。

侍卫们一怔,敢情还有帮手,还放箭啦,那班侍卫如临大敌,纷纷弯弓搭箭对着来处。

“的,的,的”一阵清脆的马蹄,一位彪型大汉一匹高头大马,从树林里弛出,口中大喊着不是那么纯熟的汉语:“哪个欺负我的阿嫩。”说话间已经冲到骑士与侍卫之间,一勒缰绳,马跃起前蹄,几名侍卫连忙后退。

朱植询问着刚才当翻译那名侍卫:“他什么意思?”

那侍卫道:“没听清楚,说什么别欺负他的妹妹,这里谁是他妹妹。”朱植没理他,这不是废话吗,那个戴毡帽的骑士居然是个女的?朱植盯着粘帽之下的脸仔细瞧,刚才离得远一晃眼没看清楚,此时倒是看清楚了,白里透红的脸蛋,分明就是一个女子。

朱植跃马出来,喝止众人:“干吗,干吗,手痒痒了,想动手是不?”侍卫们住了手,悄悄地将对方围了起来。

那汉子道:“一群大男人欺负一个女子,难道这就是汉人的所为?”

朱植真是哭笑不得:“拜托,到底是谁欺负谁?我射中的鹿,她偏要抢,我都给她了,可还不甘休。你们女真人难道就这么不讲理?”

阿嫩差点脸都红了,道:“不是,阿浑!是我射到的,你看啊,这脖子上的箭是我的。”说着把箭拔下来递给那汉子。

汉子一看,脸色一寒道:“你们合伙欺负我阿嫩,是汉人不讲理!”

那些侍卫们实在忍不住了,向朱植道:“殿下,您就下命令收拾这两个女真吧。”汉子们显然听见了侍卫的话,脸色一寒,手已经摸到刀柄之上。

朱植正要说话,离远了有人高喊:“误会,误会,千万别动手。”话音未落,一阵马蹄声响起,一伙人从树林后绕出,为首一个穿着汉人官服,后面是十几个女真人。突然见到这么多女真人出现,小陈子下意识地纵马上前,将朱植挡在身后。

为首的一名穿汉人官服的在朱植面前滚鞍下马:“千岁千千岁。殿下恕罪,属下辽东都司经历许诚。这些女真人皆乃化外之人不懂礼节,得罪了王爷还请饶恕。”这一搞,让在场的人们都莫名其妙。朱植不认识此人,但他一个辽东官员和这些女真人又有什么关联?

正说着,女真人队伍中一位长者打马过来,在朱植面前下马,跪倒就拜,用标准的汉话说道:“辽王殿下,建州女真钮祜禄氏族长古尼拜见殿下,那两人是我的一对子女,不懂汉人规矩冒犯了王爷,请王爷饶恕。你们两个逆子还不过来拜见王爷。”只见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沟壑重重,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那位叫阿嫩的女孩黑溜溜的眼睛充满不服的神色:“他又没说是王爷……”古尼已经粗暴地打断了她:“畜生,住嘴,过来跪下。”那壮汉带着妹妹下马不服气地挪到跟前,跪下见礼,一脸委屈。

朱植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只是礼节上的请众人起来,壮汉和妹妹想起来,被古尼生生拉在地上。许诚起身后道:“殿下,这是一封铁长史给您的公文。古尼族长愿率本部投奔辽东都司,特率人前来投诚。铁长史派我护送族长一行到广宁见驾。”

原来是前来投诚的女真族人,朱植看着地上诚惶诚恐的古尼,也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将老人托起道:“快快起来,是本王没把话说清楚,令郎及令爱才产生了误会。”古尼起身,那两人才跟着起来,黑眼睛在朱植身上,上上下下愤愤不平地打量着。

第十六章 女真来投(2)

古尼介绍道:“这位是犬子喀吞,这位是犬女尼玛。平时他们就喜欢打猎,今日看到山上有梅花鹿,两人一转眼就不见了,没想到碰上了殿下,请仁慈的殿下宽恕他们的无礼。”

朱植哈哈一笑道:“人们都说女真人擅长射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没想到本王竟然比不上女真人的小女子。大家都打猎,谁的箭法好谁就厉害,本王服气,尼玛小姐何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