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难天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指挥使名叫杨春,朱植着人查过,此人洪武五年入伍,此人作战勇猛,参加过征云南和征蒙古等诸次战役,洪武二十一年随蓝玉会猎蒙古皇庭于捕鱼儿海,杨春率百人突入蒙古大帐,掳王公凡二十三人,斩首级八百级。累功升至羽林右卫指挥使。本来羽林右卫划回辽王建制,杨春该前来拜见新主人的,只是前段时间杨春感上风寒,向朝廷告病在家。

朱植到了营门口,早有左右指挥同知率大小将佐在营门口见驾。左指挥同知张让,长得贼眉鼠眼的,一脸奴才相,真不知道他凭的是哪门子本事爬上这个位置,而且名字不好听,跟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一同名,朱植对此人十分不喜;右指挥同知马清,高大威猛,倒是一表人材。

在迎接的众将中,朱植看到楚智、小马王、徐霸先等熟悉的人混迹在众将之中,当他看到小马王时,他还对自己作了个鬼脸,这小子。

朱植对众将道:“这位是王府长史铁铉,由皇上亲自赐字鼎石。”众将一同行礼。在明朝重文轻武,武将官品阶高些,但接受品阶低的文官领导那是经常的事。铁铉以往曾出任都督府断事,军中之人也知道他的大名。朱植见过众将后,张让连忙伺候前往较场检阅三军。

羽林右卫八千多名士兵按照五个营排成五个阵型,只见人如松,马如龙,刀枪如林,甲胄鲜明。近万人的队伍,在接受检阅时,竟没有任何声音,只有那猩红的军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可见此军训练有素,真不愧为京卫中的强军。

那个曾在较场上和朱植聊过天的小校兴奋地跟旁边的人嚼舌头:“快看啊,辽王,几月前在较场上,我还和殿下聊过天,天啊,是不是我家祖坟冒清烟了。”旁边的士兵不屑道:“你认识殿下?吹牛吧你。”……

朱植骑着漂亮的大食马在万人之前走过,一股特殊的满足感从心底升起。这就是老子起家的本钱,凭着你们老子要和燕王朝廷争一日之长短。哈哈,我唐梓也有今天。

朱植站在检阅台上,特别有种挥手之间的冲动“同志们好”山呼海啸“首长好”;“同志们辛苦啦”,“为人民服务”。不对,不对,这些话他们听不懂。

朱植站直身子对下面喊道:“你们是什么军队?”下面兵将大眼看小眼不知道怎么回答。朱植那个扫兴啊,又喊了一嗓子:“回答本王,你们是什么军队?”这次有些机灵的回答:“羽林右卫”,声音参差不齐。

朱植憋足了劲又喊:“本王听不到,你们是什么军队?”

这次下面的一起喊起来:“羽林右卫!”声音还不够大。

朱植喊道:“你们没吃饱饭吗?本王还是听不到。”

“羽林右卫!”这次像点话了,还不行士气还不够高。

“大点声!”朱植使出吃奶的劲。

“羽林右卫!”所有士兵憋红了脸,拼命喊出这四个字。什么叫排山倒海,山呼海啸。

“对,这才是我辽王的护卫,以后别人问你们是什么军队时,你们就要用这样的嗓门回答他们,你们是羽林右卫,我辽王的护卫。过不多久,你们就要跟本王到辽东,到白山黑水之间,辽东的天地是你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地方。不想去的可以跟本王说,可以调你们到别的卫去,继续在这江南烟花之地享福。但是谁想杀敌立功,封妻荫子就跟本王走。有没有人愿意留下的?回答我。”朱植学着后世那些动员演说,现编了一套。

“没有!”又是山呼海啸。

朱植故意撩撩耳朵道:“听不清楚?”

士兵们又顶着脖子玩命大喊:“没有!”

“好,这才是大明的勇士,边塞杀敌,马革裹尸。”朱植最后有力地结尾。

小马王配合得更好,右手握拳高高举起:“边塞杀敌,马革裹尸!”所有的士兵又一起跟着小马王疯狂地喊着:“边塞杀敌,马革裹尸!边塞杀敌,马革裹尸!……”

朱植满意地看着这支军队,以后吃粥还是吃饭就看他们了。检阅完毕,朱植在军官们的簇拥之下来到中军大帐。朱植留下千户以上诸将议事,其他人都散了。

朱植拿着兵册,严厉地问:“为什么兵册上写明应有兵员是一万一千二百人,怎么现在只有八千八百四十人,知道谎报兵员可是重罪?!”

张让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道:“殿下明鉴,上次抽调了一批跟随蓝大将军出塞,有损耗,所以人不太足。”那边马清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张让看他这样,脸色变得不那么好看。

朱植在中间看得清楚,又问道:“马指挥,你可有话说?”

马清好象想说什么,可是最后出口时变成了:“末将没有话说。”

朱植心中立刻明了,也不继续追问,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本王不去追究,只要求在明年本王就藩之时,要看到一支齐装满员的羽林右卫。兵员、器械马匹的补充,两位指挥同知可与铁长史商量。知道了吗?”众将齐声领命。

开完会,朱植和铁铉又在营中转悠了半天,熟悉了一下羽林右卫的情况。正走着,朱植突然发现一个小校相貌有些熟悉,不禁停下马来。小校连忙跪倒行礼:“王爷,您不认识小的啦?”

朱植突然想到了什么,道:“你就是那日比试之时在较场给本王讲解的那个。”

小校兴奋道:“是啊,正是下的,谢王爷还记得小的。”

朱植道:“你叫什么名字啊,是什么职位。”

小校道:“小的姓苏名杰,字云武,在中营掌旗官手下任总旗。”

朱植和善地拍拍他肩膀,道:“好好干。跟着本王不会让兄弟们吃亏。”这一拍,拍出了日后一件可歌可泣的大事情,此处按下不表。

见逛得差不多了,朱植差人叫上小马王一同回王府。一路上朱植问道羽林卫三位指挥的情况,小马王回道:“杨指挥一直在蓝大将军麾下由军功升上来,营里的人都很服他;马指挥是西北人,当年冯大将军帐下,斩将夺旗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张指挥是府军前卫指挥使庄成的内弟,他还有一个姐姐是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李茂的夫人,至于他靠什么升官,谁都清楚。”提到张让时,小马王一脸的不屑。

朱植听在耳中,记在心头,道:“那军中这些缺额是怎么回事?”

小马王道:“张让只说了一部分,可那哪是大头啊,大头都是逃籍的,从洪武三年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年年都有人逃籍,我们卫还有将近九千人就不错了。江淮卫、留守后卫这些二线卫所二千人都不到。”

朱植道:“如此缺额,难道没人管吗?”

铁铉道:“属下在都督府任事时,有时候闲聊时也知道这些事。出现逃籍,各卫指挥都有责任,一开始时有人隐瞒了,发现上面不但没查,还照足额发下粮饷,于是每个人都竞相仿效。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此事被揭发了一次,一查每个卫都有吃空饷的,你能处罚谁?闹大了激成兵变怎么办,都督府就不了了之地压了下去。后来下面就想了法子,那些有钱的兵户就雇佣外人充役,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补不足兵额。现在京卫是这种情况,其他地方卫所情况更加不堪。唉……”

朱植道:“那看来想在出发前补足兵额还是挺困难的。”

铁铉仿佛胸有成竹,道:“这个好说,上次不是有战损吗,其他事情就交给属下操办吧。”

朱植哈哈一笑,已经明白铁铉的意思。

***************************

今日更5千多,算是补上昨天的休息日,老实巴交更新啊,票子别亏待了咱。下周故事情节将进入大高潮。

第一卷 钟山风雨 第七章 北风乍起(3)

卯时正刻,北郊大营,响起了震天动地的三声大炮。接着便是一队队的兵丁举着戈矛顺序走出大营,在驿道两边布起了防线。只见每隔二十丈远,就是一名军官,一个个手按剑柄,挺立不动,军士们也全都穿着簇新的甲胄,更显得威武森严。

忽然,城中的神机营那里,也响起了三声大炮。钟鼓楼上率先撞响了钟鼓,各寺庙观字也一齐响应,遥相唱和。几乎是在同时,那边画角齐鸣,军乐奏起了胜利凯歌。五百名校尉佩刀甩步而出,把新用黄土垫成的大路踩得一震一颤。接着,一百八十匹健马拖着的十座大将军炮隆隆而过。这些健骡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走起来都踩着鼓点子,也使大道上扬起了高高的尘土,看得人们目瞪口呆。

跟着是一系列囚车,为首一个就是敌酋月鲁帖木儿,大路两旁的老百姓,不时把烂菜叶和臭鸡蛋砸到囚车上。月鲁帖木儿披头散发奄奄一息,在他身后的囚车上装着他的儿子大小将领,还有五百名降兵。

朱植早上天还没亮就被太监们拽起来,再度穿上那让人难受得不行的工作服衮冕。等出得府来,幕府中的三个官员铁铉、杨荣、郭铭已经早早等候在外面。三人同样是整齐的官服在身。

今日的献俘大典,是在南京皇宫午门进行。当朱植一行到达的时候,这里已经熙熙攘攘站了不少官员。铁铉他们不过三个王府官员得按品级站在不同的官员队伍中,朱植则被人带到王公贵胄的队伍当中,右边是十七王爷宁王朱权,左边是十四王爷肃王朱楧。两个人都好象与自己不那么对付,大家面上寒暄过后就不再说话。

蓝玉大军仪仗缓缓走了出来。八十面红旗,由八十名彪形大汉擎着作前导,上面绣的尽是些豺狼虎豹什么的,紧跟着出来的是五十四乘九龙曲盖,一色的红色,只最后的两面一翠一紫。这这叫做“翠华紫盖相承”。华盖后面从容地走着两队军士。他们的前边是八面门旗:两面金鼓旗,两面翠华旗,和四面销金旗。队伍的后面,则是出警入跸旗各一面,一百二十名军士举着金锁、卧瓜、立瓜、锁斧、大刀、红镫、黄镫开过。

这时,六十四名军士护着纛车走了过来。这纛车造得非常宽大,车上的四角站着四名护纛将军。他们都穿着二品服色,手握剑柄,昂首挺胸,活像是大庙里面的四大金刚。

车中的纛旗足有两丈多高,赤红流苏,明黄镶边,室蓝底色的大纛旗,猎猎飘扬,上书八个斗大的金字:征虏大将军蓝

纛旗在冬日的阳光下,被照得灿烂夺目。纛车的后面,才见到蓝玉的中军仪仗。一百名中军护卫,抬着天子的圣旨,擎着明黄的节钺,簇拥着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蓝玉。

这次“凯旋献俘”的大典,可以说是蓝玉有生以来,最光彩,最得意,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旅行了。十月初,他们从四川出发,一路顺江而下,途经四川、湖广、直隶三省,每到一地治所,当地的军政长官都亲迎亲送。各地州府馈赠的礼品和“程仪”,更是堆集如山,盈屋充栋。

此刻,千乘万骑都跟在他的身后,簇拥着他,也护卫着他。而他自己则是坐下踏雪乌骓,手中黄缰,神气活现,威严无比。百姓们人山人海地在仰望着他,香花醴酒,望尘拜舞。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全像是倒伏的麦田一样,五体投地,不敢仰视。这风光,这排场,这非同寻常的荣耀,大明开朝以来的人臣,谁曾有过?他放眼前望,旌旗蔽日;环顾左右,金戈辉煌。

全都因为自己是功名盖世的大将军,全都在迎接自己得胜还朝!这个他该得的荣耀。本来早在两年之前就该出现在这个地方,只是那些御史作梗,到了今日才迎来了盖世的风光。蓝玉一直觉得自己的功劳尽次于开国功臣之首的徐达,甚至他觉得自己不过是生不逢时而已,如果自己早生十年,属于徐达的那些荣耀,应该就可以属于自己。现在自己已经是大明天下武功最盛的将军,看着那些顶礼膜拜的市民,看着那些遮天蔽日的旌旗,蓝玉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寂寞,徐达你在哪里?

蓝玉身上穿的黄金索子甲,明黄丝绦束着朱元璋亲自赐下的旭日麒麟袍;战盔上的红樱,在阵阵熏风中悠然地飘动。他铁青着脸,竭力抑制着激动的心情,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越来越近的京城。

纛车前进中,灰暗高大的神策门就在眼前了。蓝玉向那里瞟了一眼,见三百多名礼部司官,远远瞧见自己的纛旗来到近前,便从尚书到侍郎,全都翻身跪倒,黑鸦鸦地跪了一大片,又同声高呼。

“恭迎凉国公蓝大将军!”

礼部的官员们以为,按理,他此时应该向跪迎的人们表示一下谢意。哪怕他不下马呢,起码也要拱一拱手什么的。可是,他们失望了。蓝玉连一点笑容也没有,只是略一点头便纵马入城。

城里更是热闹非凡。烟花齐放,香雾绦绕。爆竹、起火、冲天炮,如同开了锅的稀粥似的响得分不出个儿来。一座接着一座的彩坊间,人流如潮,万头攒动;百姓们为了瞻仰蓝大将军的风采,挤过来,拥过去,声声呼叫,如狂如醉。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们,手牵着手,人连着人,为蓝大将军的三千人的仪仗开道,一个个全都累得臭汗淋漓,各家门口摆得好好的香案,也全都被挤踩得稀烂。

按照礼部和兵部拟定的规范,这个前所未见的大军仪仗队,是应该在辰时到达指定地点的。可是,拥挤不堪的人群,完全打乱了拟好的布署。直到辰未时分,才总算走到了皇宫午门前边。

早有将校将一众俘虏引到午门之前,刑部尚书杨靖出班跪奏曰:“征虏大将军蓝玉以建昌所俘献,请付所司。”奏闭,军校出来将一众俘虏与刑部官员交接,完毕之后,午门内外的军士一同三呼万岁。午门城楼上的朱元璋正襟危坐,接受着这山呼海啸般的祝福。

接下来蓝玉正式出场了,以京中各位亲王领衔,连同进京引见述职的官员们总共有上千的人,全都奉旨等候在此。一见中军纛旗来到,礼部尚书亨泰一声高呼“百官跪接”!自亲王以下,全部官员,翻身跪到在地。蓝玉却仍是端坐马上,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令人心醉的场面。

突然,“啪,啪,啪”三声静鞭响起。坐在马上的蓝玉吃了一惊,意识到该着叩见皇上了,这才翻身下马。此时午门的正门已经在呀呀声中洞开,三十六名太监抬着一乘明黄色的亮轿,颤颤悠悠地走了出来,当今至高无尚的皇帝朱元璋就端坐在轿中。立时,丹陛之乐大作。

三百六十名畅音阁供奉,在黄钟编磐的撞击乐声中,念念有辞地唱起了吉庆称颂的赞歌。洪武皇帝满面堆笑,徐步走下乘舆。他静静地听完歌乐,向立在一旁的蓝玉走了过去,亲手解掉了蓝玉身上的战袍。至此,蓝玉才算从形式上“除了甲胄”。他也就伏地叩首,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含笑受礼已毕,亲自扶蓝玉起身,响亮地说了声:“蓝大将军鞍马劳顿,着实地辛苦你了!”便一手携了蓝玉,另一手示意百官起身,二人径自从午门而入。亨泰又是一声高喊:“礼成!百官解散!”众人这才站起身来,人群中也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朱植在此一站就是一个时辰,现在终于可以脱了苦海。他按照刚才的约定来到“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大石碑下,汇合铁铉他们。只见三人早已在此等候,朱植上来打着招呼:“好一出大戏啊,你们就好了,都可以回家歇着,过两个时辰,我还得进宫去赴四品以上的庆功宴呢。先回府休息一会吧。”

四人骑马回府,一路上,朱植注意到杨荣脸上带着凝重的神色。朱植问道:“勉仁,为何面色凝重?”

杨荣道:“荣这些天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皇上用如此规格的待遇迎接蓝玉。”

朱植道:“这个事本王也考虑过几天,可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杨荣道:“直到今日见到蓝将军的依仗,荣才恍然大悟。依仗举中那面羊皮大纛,上面写着的字。”

朱植道:“征虏大将军蓝?!”

杨荣道:“对,正是这‘征虏大将军’五个字。平定西番叛乱,纵观我大明境内,自皇上起兵以来,首次刀兵全无,玉宇澄清。皇上高兴并不奇怪,但重要的就是玉宇澄清之后,还要这‘征虏大将军’何用?!”

朱植道:“勉仁是说,皇上如此迎接的用意是让蓝玉交出兵权?”

杨荣道:“对,如果蓝大将军明白其中道理,应该在三日之内请旨封还大将军印玺。不过以荣今日之见,威武的蓝大将军,似乎不知道王弼,朱亮祖之事。”哦,杨荣是说蓝玉有骄横不法之虞,王弼和朱亮祖都是因为骄横,纵横乡里被朱元璋赐死的。

朱植问道:“何以见得?”

杨荣道:“礼部跪礼相应,蓝玉不知回礼;皇上出宫门,蓝玉不知下马。这些都是此人骄横无状之相。昔日天下未定,皇上需要依仗着他东征西讨,今日天下已定,皇上还能容此骄横之人吗?如果蓝玉府中有人可劝其交还大将军印,韬光养晦,还可能善了君臣一场因果。如果他还执迷不悟,祸事就在眼前啊。”

听着杨荣的话,朱植陷入痛苦的思索中。对于历史上朱元璋屠戮功臣,朱植相当反感,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福的事,以朱植这种性格的人来说,非常难以接受。对于蓝玉企图谋反的罪名,朱植一直认为是朱元璋欲加之罪。现在看,杨荣的话已经把事态分析得很清楚了。一个硕大的陷阱摆在蓝玉面前,在这个惊天大案之时朱植又该如何是好?

第一卷 钟山风雨 第七章 北风乍起(4)

当朱植来到宫里时,筵宴还没有开始。为蓝玉庆功的筵席设在奉天殿中,四品以上在殿内就坐,其余的都在丹墀之下赐座。在大殿外东西两侧,一些锦衣卫的官兵在摆设着一杆杆黄麾。进入大殿之内只见东西两边站着十二名执金吾,举着金锁、卧瓜、立瓜、锁斧等礼兵。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下西,膳亭于御座下东,珍羞醯醢亭于酒膳亭之东西。这时,御膳房的太监们端着大条盘子来回上菜,一个个更是忙得满头大汗。

朱植进来,早有太监在殿门唱名。他一眼就瞧见皇上的首席座位设在正中,皇上的身边,就是兴奋得满面红光的蓝玉。好个蓝大将军,此时他身穿紫色衮袍,长身红脸,三股长须,铜铃班的大眼,坐在那也是威风八面。相比之下矮小黑炼面目丑陋的朱元璋就相形见拙了。朱元璋好大的恩典,居然让蓝玉在自己身边就坐。

朱植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御座之前,在老朱面前行了个标准的君臣大礼,跪着道:“父皇,刚才儿臣回去睡了个午觉,嘿嘿,没想到晚了来,请父皇赐罪。”

朱元璋微笑道:“起来吧,还好,时辰未过。父皇不好喝酒,一会就罚你给凉国公敬酒。”

朱植答应着站起来,对着蓝玉道:“大将军浴血奋战,功劳来之不易。这次进京,一路上定也非常辛苦。今日父皇专门为你设宴庆功,本王早知蓝大将军海量,今日与你不醉无归。”

蓝玉这才站起来道:“蓝某何功之有?这都是皇上调度有方,前方将士们能体恤圣德,那些跳梁小丑,怎能挡我堂堂王者之师?辽王殿下,您过奖了。”

这几句话看上去是冠冕堂皇,也说得无可挑剔。可他也不想想,今日这里是什么场合,和他说话的又是什么人。你“公爵”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王爷呀!

按规矩,辽王走过来一打招呼,蓝玉应该马上起身离座,陪着小心说话才对。可是,这位蓝大将军大概是高兴得有点发昏了,刚才辽王给皇帝下跪,他仿佛什么都忘记了,还大咧咧坐在一旁。直到朱植站了起来跟他说话,他才起身,连行礼的势头都没有。

朱植倒没觉着什么,有太监将自己引到南首座席上,只见这排都是皇族,为首的正是皇太孙朱允炆。而坐自己旁边的两人和早上大典时一模一样——长得跟强盗似的朱楧,还有一村子人欠了他钱似的朱权。

刚才蓝玉的举动朱元璋看在眼里,心里已经有些不悦,蓝玉入京之后已经屡次违礼,不过朱元璋只当他高兴过了头,面上还是丝毫不露。道:“怎么样,人到得差不多了吗?”

旁边早有太监回复:“人全到了。”朱元璋摆摆手,担任司筵使的是光禄寺卿卫举唱曰:“时辰到,开筵!”

一名光禄寺的官员,打开一个酒瓮,把酒倒在爵中,必恭必敬送到皇上御前,这叫进第一爵,顿时,殿内殿外的磬啊,钟啊,铙啊的,叮叮咣咣忙作一团。这是朱植最讨厌的时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吵得人没了喝酒的欲望。

朱元璋象征性地喝完一爵,开口道:“今日与蓝爱卿庆功,这些繁文缛节的宴礼就停一停吧,好让我君臣喝个痛快。”光禄寺卿卫举躬身领命。接下来就开吃吧,顿时鼓乐声中,觥筹交错,大家吃将开来。

大家有前有后,纷纷上前向朱元璋和蓝玉敬酒。朱元璋又道:“朕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今日就由诸亲王代朕劝他多喝几杯。”本来听了这话,蓝玉应该立刻起身谢恩才是,谁知道是不是兴奋地过头了,蓝玉居然乐呵呵地没有动静,还是一爵一爵地跟上来敬酒的官员干杯。朱植倒没有注意,只是旁边几位御史的脸色都非常不好看。

朱植听了刚才朱元璋的吩咐,也拿着一爵站起来,走到蓝玉面前道:“蓝大将军,来本王敬你一杯。我大明朝开朝二十多年,到了今日才玉宇澄清,天下安宁。这多亏了蓝大将军这些年南征北战。本王代天下的黎民百姓敬蓝大将军,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生日子了。”

蓝玉笑呵呵地站起来道:“玉十八岁随开平王追随皇上起兵,凡三十一年。蒙皇上信任,把这天下兵马交与手中,玉只知道鞠躬尽瘁,报答皇上这知遇之恩,这些许功劳,一是赖皇上洪福齐天;二是靠三军将士浴血用命……”

朱元璋知道他喝多了酒,舌头已经打晃了。连忙打断他的话问道:“蓝爱卿,这次平西番的有功之臣在此吗?”

蓝玉道:“应该是在丹墀之下喝着吧。”

朱元璋道:“不如叫他们上殿,让朕看看我大明的勇士。”

蓝玉道:“遵旨。”低声对旁边的太监嘀咕了几句。

那太监走到大殿门口对外唱名:“圣上有旨,宣四川副总兵瞿能,府军前卫指挥使庄成,临江卫指挥使孙让,重庆卫指挥使毛海晋见。”

过不一会,四名身穿官服,头戴便盔的武将走进大殿。朱植连忙小心盯着门口,只见为首一人四十来岁,浓眉大眼,膀阔腰圆,嘴唇上一道汉式八字胡,好不威武。此人正是日后在靖难之役中赫赫有名的大将瞿能,偶像啊。朱植饶有兴趣地盯着他,这个差一点就把朱棣老窝给端的人,这个在白河沟差点活捉朱棣的人。这两个差点任何一个做到了,都有可能改写历史。可惜啊,历史没有差点。

四人大大咧咧地走到御前一起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微笑着让四人平身,道:“蓝爱卿是不是给朕介绍一下四位的功绩?”

蓝玉起身一拱手,道:“这位是四川副总兵使瞿能,从玉出大渡河击西番,率三百人杀入番阵,所向披靡,战将四员,夺槊三条,为西进首功。又以副总兵讨建昌叛酋月鲁帖木儿,率兵五千破之双狼寨,逼月鲁帖木儿走柏兴州。

这位是府军前卫指挥使庄成,征西之战,庄指挥率军三千为前锋,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凡与敌大小十余战,每战成必率军呼啸入敌阵,共斩敌将十三员,歼敌兵五千八百人,自损不过三百。

这位是临江卫指挥使孙让,大渡河一战,孙让先登西岸,番兵半渡而击,成率人死守渡口,战敌千夫长以下凡三十四人,掩护我大军渡河成功,遂一举破敌。

这位是重庆卫指挥使毛海,月鲁帖木儿逃入柏兴州后,川西突降大雪,大军无法行动,毛将军率三百人,翻山越岭星夜兼程,只晚月鲁帖木儿半天抵达。是夜,毛将军和三百健儿登城而入,将正在宴会的敌酋及以下五百人生擒。西番遂定。”

朱元璋听得兴高采烈,见蓝玉说完,一拍大腿道:“好,好个月夜袭城,各位都是国之干城,来人啊,赐酒。”四人连忙跪倒谢恩。

下面有太监走上前,给四人一人一杯酒。朱元璋乐呵呵地等着四人一饮而尽,可是四人拿酒于手却没有举杯。

朱元璋又道:“来,喝酒。”只有瞿能看看朱元璋又看看旁边的蓝玉,勉强着将酒一饮而尽,其他三人仍然没动。从来都说一不二的朱元璋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怎么回事,自己居然没指挥得动他们?他斜眼看了看坐在一旁的蓝玉,蓝玉才道:“既然是皇上御赐的酒,你们就喝了吧。”孙成他们三人才举杯喝下。

朱元璋此时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但他还是忍住,哈哈一笑道:“好,都是蓝爱卿带出的好兵。朕也知道,前方打了胜仗,不是一人之功。今天在座的各位将军,都是一刀一枪地拼杀出来的勇士。没有你们在前方拼杀,哪里有我大明这太平江山。来啊传朕旨意,从朕内帑中发银十万两,镐赏所有西征兵将。”

蓝玉这回总算没有忘了人臣本分,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与阶下四名将军一同跪倒:“谢主隆恩。”

朱植把这些看在眼里,这蓝玉是不要命了吧,怎么眼前这一幕和前世某部辫子戏如此相似?但在那个故事中,指挥不动下面将领的皇帝最终杀了那个功高镇主的将军。朱植琢磨着杨荣说过的话,“如果他还执迷不悟,祸事就在眼前啊。”眼前这位蓝大将军可看不出一点执迷有悟的样子,坐在阶上与皇帝并排的他,此时正踌躇满志地不停喝酒。而朱元璋只在一旁轻酌两口,脸上阴晴不定。

下面的众位王公大臣,谁不是在这宦海沉浮中刀山油锅都经过的人,大家看到刚才一幕,个个面面相觑。只有蓝玉还无动于衷,完全沉浸在荣耀之中。

第一卷 钟山风雨 第七章 北风乍起(5)

大宴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不如刚才活跃,众大臣也是闷头喝酒,小块吃肉。朱植心头感到莫名的压抑,看来和皇帝老儿一同吃饭,如同煎熬。他夹起一块肉,做得又老又没味道,如嚼腊味。这种饭吃下去只会影响消化,对着满桌的食物,他也失去了兴趣。

突然哐铛一声清脆悦耳地传来,大殿里大臣们正在吃着,本来就声音不大,所以这声音在丝乐声中非常清晰。朱植抬头一看,大殿东头一名执金吾正把一杆金瓜捡起来,看他面目煞白,已经吓得面无血色。

朱植连忙看看朱元璋,只见他的黑脸此时更加难看,把手中酒杯往桌上重重一蹲,怒道:“值日官何在?”

站在御前的一名带刀武将连忙扑通跪倒:“臣在。”

朱元璋道:“那个不懂规矩的家伙是谁?”

武将哆嗦着道:“是,是金吾卫百户傅让。”傅让?这名字好熟,朱植在座上努力回忆着,这是一个怎样的名字?

朱元璋眼睛朝武将坐席中瞥了一眼,目露凶光,怒道:“难道他不知道今日是蓝将军庆功的大好日子吗?难道他连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