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买红砖就得去红而毛基了。”
  红而毛基是沿江公社公社所在地,这是一个俄式名字。
  在龙江沿岸像这种俄式风格的名字有很多,别说地名就是二毛子都有很多。
  红而毛基离四十二连二十里地,要买砖就只能去拖拉机了。
  连队有两台东方红28拖拉机,开车的一个姓孙一个姓潘,请动万峰不觉得有什么难度,但是要经过机务连长的同意。
  如果机务连长不同意就没什么卵用。
  万峰开始算计间壁墙盘炕的砖数,算来算去有一千块砖怎么扒拉都用不了的用。
  砖明天再说,先去找木匠。
  四十二连的木匠铺在万峰家东面的地里,孤零零一栋房子紧挨着水井,每天挑水都路过木匠铺。
  万峰挑着扁担和水桶来到了木匠铺,回去的时候顺便捎一旦水回去。
  四十二连两个木匠一个姓徐一个姓张,徐木匠的模样非常像八十年代演济公的游本昌,也是永远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万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一扇左右拉的门,一扇小窗户,加一个二层。
  这些东西不需要什么好木料,万峰家破板子还是有一些的。
  这些东西万峰给三十块钱的工钱,请两个木匠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到家里给做一做。
  两个木匠有外快赚自然满口同意,说今天晚上就过去。
  门窗和二层解决完毕后,万峰打了一旦水挑回了家,然后就和父亲翻那些破烂板子,破木方子。
  这里家家本就是木材产区,家家都趁点板子方子什么的,倒是不用花钱去买。
  爷俩把这些板子方子从厦子里翻出来后,还在外面接上了电灯,就等着晚上木匠来干活了。


第0531章 人有点多
  万峰随后就去找机务连长。
  今天去拉砖是来不及,那么明天中午去拉。
  四十二队的机务队长姓赵,他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赵永生,好像那部电影里的男主就叫这个名字。
  不过人家电影的赵永生年轻英俊,风流倜傥,而他则和这八个字不粘一点边。
  他则已经快到老眼昏花、日薄西山的阶段了。
  赵永生是在八四年退休的,他退休之后当时的新连长张子健就提拔了一个叫刘鸣正的人当了机务队长。
  快要退休的人总是比较好说话的,万峰用两盒烟加几句好话就征得了赵永生的同意。
  “你去找孙军吧,让他开车跑一趟。”
  孙军是连队一辆东方红28拖拉机的驾驶员,连队里一辆拖拉机标准的配制是两人,车长和驾驶员。
  孙军比万峰大四岁,他师傅也就是他们这台车的车长今年则四十多了,万峰当然不会去找他师傅,代沟太深。
  反正机务队长同意了,他找谁都一样。
  万峰见到孙军的时候,这货正躺在他家的小屋里的炕上仰歪歪地看书。
  他不认识万峰,看到万峰非常的诧异。
  “我是万水长家在外地念书的老大。”
  孙军从炕上坐了起来:“你找我?”
  万峰从兜里掏出两盒葡萄烟扔在孙军的身边:“明天下午我要买点砖,机务赵队长让我找你。”
  机务队长都同意了孙军自然就没什么意见了:“几点走?”
  “七点吧,一千块砖,你七点半把拖拉机开到我家门口就行。”
  万峰算计了一下,七点出发,十点钟怎么也回来了。
  拖拉机的问题解决后就是人手的问题了,一千块砖找一帮小孩就行了。
  吃过晚饭许木匠和张木匠就来了,测量了尺寸之后,两个木匠就开工,第一个晚上就是刨料。
  把需要的木板方子刨平。
  两个木匠干到晚上九点多钟,把需要的料都刨了出来,明天就可以制作门和窗户了。
  第二天早晨七点,孙军准时地把拖拉机开来了。
  万峰爷俩再加上金兴斌他们五六个小孩,声势浩荡地开往红毛基。
  过小桦林大队向东南再走十余里地就是沿江公社的政府所在地红毛基,在附近这方圆几十里,红毛基是最繁华的地方了。
  红毛基紧靠龙江边,江中心有个叫王木六的岛子,王木六岛的对岸现在还是前苏连的一个远东城市,基本相当于国内一个小县城的规模。
  解放前这座岛非常的繁华,是一个和前苏连的通商口岸,到五十年代还有交易。
  但在两国关系僵化后这个口岸被关闭,王木六岛也就成了一个荒凉的孤岛。
  六七年后王木六岛重新开放,成为首批和苏连通商的口岸之一。
  正对着王木六岛的是沿江公社前阳大队,这附近唯一一个砖厂就在这里。
  这里的红砖和洼后砖瓦厂的红砖价格差不多,还稍微便宜一点,三分二一块。
  万峰交了钱后才知道这里砖厂竟然还给装车。
  砖厂的工人十多分钟就把砖装上了。
  拖拉机回到四十二时是九点,一群小孩连闹带玩卸完了砖是九点半。
  万峰和父亲打声招呼说要出去一下,就出了家门一个人向大林子学校走去。
  顺着四十二连一路向东北方向出了连队,过了一片大约有五十米宽的地就是大林子大队的地界。
  大林子大队是一个有近千户人家的大村子。
  这里的大队不同于将威那样的大队。
  将威大队下属的各个小队是分散的,而沿江公社的下属各个大队则是所有小队都是一个地方居住,外表看就是一个屯子,只不过占地面积非常惊人。
  万峰沿着一条学校上学所走的小路,一直走到大林子村供销社。
  这里就是大林子大队的政治商业教育中心了。
  大队部,供销社和学校一字排开,中间只隔着一条路。
  学校的操场上有几个十多岁的小孩在打球,没有看带李长河等人。
  当万峰不紧不慢地走过大林子供销社的时候,供销社内有人看到了他。
  “刚才过去的那个人是不是四十二的那个家伙?”
  “出去看看。”
  有人跑出供销社大门。
  这个时候万峰已经走到了供销社和学校之间的那条大路上。
  “是他,就他一个人来的。”
  “这小子有钢呀,一个人就敢来。”
  李长河靠着柜台嘴里叼着烟:“既然他来了,咱们也出去吧。”
  当这群人走出供销社大门的时候,万峰已经走进了学校。
  暑假里各个教室的大门紧闭,校园里空荡荡的。
  按照原来的事情发展,今年冬天万峰回到龙江后,明年三月就会在这所学校读七年级的下半年直到中学毕业。
  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他要明年暑假才回来,不过明年他依然会在这所学校上八年级。
  他的目光还在自己曾经待过的教室停留了一段时间。
  身后传来了一片嘈杂之声。
  万峰转头就看到大概有二十多个青少年从大林子供销社涌了出来,越过大道向学校走来。
  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吧?
  当这些人走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万峰发现这些人里不都是大林子的人,里面还有小桦林和思吉屯的人。
  因为这几个人在当地都是名人,自己上一世都是认识的,前提是人家不认识他。
  小桦林的关三宝,兰鸭子,思吉屯的李光银和管三。
  都是有名的英雄人物,自己竟然引起这么大的重视了?
  李长河也在其中。
  “李长河,你让我到学校来,不会是让我来看这所没什么看头的学校的吧?”
  “当然不是,我们要和你好好谈谈。”
  “就在这学校里?这里可是教育人的地方,这地似乎不太合适谈话。”
  “如果这里不行,往东一里地有一片树林,我们到那里去谈。”
  万峰点头:“好!你们在前面带路吧。”
  一群人出学校向东而去,万峰跟在他们后面。
  这人有点多呀,待会一旦打起来就得跑路呀。
  和二十多人硬扛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本事。


第0532章 北方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从学校往东一里地就到了大林子村东的边缘,一小片杂树林外就是一片田野,一条田间土路穿过田野,再远方就是那条连接大林子和思吉屯的县级公路。
  树林和田地间有一个很大的沙坑,方圆几十米大小,这沙坑显然是人们长年累月取沙之后留下的。
  李长河那一群人下到沙坑里,万峰顺着拉沙子的道也下到了沙坑里,在距离李长河那群人十几米的地方站住。
  “这地方可以吧?”李长河问。
  “挺好,说吧你想和我谈什么?”
  “我哥们被你扔到鲶鱼塘了,你得给我个解释。”
  “没解释,你们是单扣还是群战就划出道来,要动手就别说那么多废话,你们要是觉得一个一个来可能不是我对手也可以一起上。”
  万峰这么说当然不是希望对方一起上,一起上他就只能跑了,他这么说是提醒对方最好别仗着人多,有能耐一个一个来。
  这些人里岁数最大的大概也就十六七,如果一个一个来他还真不怕谁。
  小桦林的关三宝凑到了万峰的面前:“听吴华阳说你很咋呼,一点不假呀。”
  万峰斜着眼睛仿佛看白痴一样扫了关三宝一眼,没搭理他。
  关三宝见万峰没搭理他,心里十分的不爽:“我问你话呢!”
  “我认识你吗?”万峰平淡地回答。
  “看见过牛笔的,还真没看到你这么牛的,我们人多一起上那是欺负你,就一个一个来,我先来!”
  关三宝撸胳膊挽袖子第一个站到了万峰的面前。
  “你们待会如果看一个一个上打不过我不会就冲上来一群吧?”
  李长河上前一步:“放心,我们这么多人一起上就是打倒你一个也特么丢人,如果一个一个我们都打不过你,那以后咱们再见面就是哥们。”
  这倒是符合北方人的个性。
  “那来吧。”
  关三宝见万峰做好准备了,猛虎下山一般就冲到万峰的面前,左手虚晃一招右手抬手就要冲拳。
  万峰没有给他举拳的机会,下面一脚蹬在他的小腿上,趁着他身体前倾的空隙,膝盖抬起顶在关三宝的胸前。
  不过并没有用力。
  “你输了。”万峰淡淡地说,说完身体后撤放开关三宝。
  “你有没打着我,我干什么就输了,再来!”关三宝一声咆哮又冲了上来。
  老子刚才要是膝盖用力顶你下巴,估计你的牙齿现在都会飞了,竟然不知好歹地又冲上来了。
  给脸不要的东西。
  关三宝冲得非常猛,旋风般再次冲到万峰的面前。
  万峰待他靠近身边闪电般伸手抓住关三宝的手臂,转身扭腰借着关三宝的冲力一个大背像扔口袋一样把他摔在地上。
  万峰没有看被摔在地上的关三宝,而是望向人群:“下一个!”
  很快第二个少年出来了,接着第三个第四个……
  万峰全部采用摔跤,他是经过正经摔跤训练的,对付一些野路子的人几乎都是一招就将对方摔倒,在一连摔倒了五个人后,再没人出来了。
  一个照面就被撂倒了,还出去找丢人呀!
  “如果没有再出来,今天的事儿可以结束了吗?”万峰语调没有任何表情地问,眼睛直射李长河。
  别人不会出来了,但是李长河一定会出来的,谁让他是主将呢。
  李长河果然走了出来,还没等说话万峰先开口了。
  “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再玩下去了,相互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再闹下去说不定会伤了和气,李长河,你看呢?”
  万峰这话不是服软,而是给李长河一个台阶下,能不能理解就是他的事情了。
  “但是我哥们被你扔到水里这不能没有一个说法。”
  “这好办,咱们找个地方聊聊把话说开不就完事儿了,不过这么多人走到哪里都太显眼了。”
  这么多人万峰总感觉不安全,得把这群人都散了。
  李长河想了想对他那些人说道:“下面没事儿了,吴华阳和韩木留下其余的都回家吃饭去吧。”
  现在也确实到中午了。
  那些少年吵吵闹闹地走了,最后这里只留下了李长河,吴华阳、韩木和四季屯的李光银。
  关三宝和兰鸭子还有思吉屯的管三也都走了。
  李光银有两个叔叔在大林子住,他准备在这住几天。
  剩下这几个人也没有在这里停留而是再次回到了学校,在校园里的一颗大树下团团坐定。
  李长河掏出五元钱扔给韩木:“去买几瓶啤酒。”
  万峰也掏出五元钱扔出去:“再买点吃的,紧这些钱花。”
  吴华阳和韩木一起到了供销社很快就买回了八瓶啤酒两盒午餐肉罐头和一盒铁盒装的花生米。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每人一瓶啤酒下肚就开始称兄道弟了,什么矛盾都随着酒变成了尿。
  “过两天我还的走,明年这个时候我才能回来,我弟弟和妹妹在你们大林子学校念书,几位兄弟照顾点别被人欺负了。”
  “这个事儿交给韩木了,他还在学校念书。”
  小脸喝得通红的韩木就拍胸脯:“放心,你弟弟就是我弟弟,有我在谁也不敢欺负他们。”
  这才是万峰的真实目的。
  万峰如果不在家,妹妹还差点,但是弟弟被人欺负可是很正常的事情。
  既然回来了就必须要给弟弟妹妹安排一个保护伞,否则他吃饱了撑的去和那些人斗咳嗽。
  现在有了这些人,万峰相信他弟弟在学校里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这一桩心事儿也就算是解决了。
  万峰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母亲还在锅里给他热饭了。
  下午该干点正经事儿了。
  既然砖都拉回来了,下午万峰就开始盘炕。
  瓦匠活他虽然不是太精,但盘一铺炕还是不成问题的。
  先在烟筒上开了一个烟道,然后动手垒炕,到下午三点多钟,一铺七层高砖的小炕就盘好了。
  俗话说七层锅台八层炕。
  这间小屋的空间有限,万峰就把炕减了一层高。
  这一铺小炕他和弟弟两个人睡就正好,再多一个人那怕是小孩就挤了。
  点火一试,还挺好烧。


第0533章 适合本地的种植业
  小炕被烧得热气腾腾,到了晚上木匠来的时候已经达到半干的水平。
  这间小屋的门和窗户万峰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你只要给我做出来就行,因此两个木匠一晚上就做出了门框和窗户,就差一扇门了。
  有了门框和窗户万峰就可以垒间壁墙了,父亲已经到连队里上班了。
  万峰自己和泥,然后一人一块奶糖骗小孩帮自己搬砖,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间壁墙垒起来了。
  等中午万水长回家的时候发现这间小屋已经间壁出来,就差门扇了。
  父亲吃完午饭就匆匆地走了。
  连队的秋收已经正式开始了,上午链轨拖拉机拉着放片机已经进麦地里放片了。
  全连队的职工都紧张起来,一些家庭妇女也接到了连队到场院干活的通知。
  万峰没有让母亲到连队去干活,用他的话说去连队挨那个晒受那个苦一天挣一块多钱还不如去背些衣服和鞋回来卖,保证也比去干活强。
  木匠第三天晚上来按照万峰的要求把二层给钉出来了,也把门给做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给门上油漆,上完油漆晾干按上就完事儿了。
  万峰给两个木匠结算了工钱,三个晚上他们每人就赚了十五元。
  父亲告诉万峰今年秋收的工作,沈德真安排他跟车拉粮。
  跟车拉粮是秋收里最轻快的活儿了,基本上等同于坐着拖拉机来回跑着看风景。
  四十二连有两台老式的苏制牵引式的康拜因收割机,一台自走式东风收割机。
  连队里的两台拖拉机的任务就是接这三台收割机上下来的粮食。
  当一台收割机的粮仓满了后,拖拉机就停在粮仓上伸出的出粮管下方,粮食就哗哗地进了车斗里。
  万峰父亲的任务就是当车斗里的粮食冒尖后用木锨往四角推推就完事儿。
  拖拉机回到场院,三面车厢板打开,粮食自己就淌下去一半了,剩下的一半用木锨三下两下推下去就搞定了。
  这就是跟车的所有活儿,大部分时间就是坐着拖拉机来回跑。
  每个夏天麦收的时候营部车队的汽车还会分配到各连队进行支援,三辆车接三台收割机的粮食,有时后收割机的粮斗不满还能在坐着等着。
  所以,麦收这半个多月里,跟车拉粮的活儿就是养大爷的活儿。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空车的时候有点墩人。
  万峰请了沈德真吃了一顿饭,立竿见影就给老子谋了半个月的福利。
  所以,舍得这两个词组合的好,没有舍哪来的得?
  连队里如火如荼的麦收和万峰的关系不大,他一心一意地收拾这间小屋,三天后这间小屋终于有了样子。
  深绿色的门窗雪白的墙,接上了电灯,万峰还画了两幅画贴在墙上。
  当天晚上哥俩就把行李搬过来睡在小屋里,妹妹则吵着闹着睡上面的小二层。
  小二层的高度只有三十多公分,躺在二层上一伸手就能够着天棚,她也不嫌压抑。
  小屋改造连来带去一共花了四天的时间,转眼之间,万峰回家已经六七天了。
  再过三天就到八月份了。
  小屋收拾完毕后竟然受到了好几个家庭的参观,那些屋里空间小的家庭在参观了万峰的改造计划后认为这个方案很可行,他们也准备闲时对他们的家进行改造。
  人家改不改造和万峰没什么联系,他开始优哉游哉地在连队里溜达了。
  中午时分,万峰晃晃荡荡地来到了连队的场院,他想看看热火朝天的麦收景象。
  一队有四五年级学生组成的烧荒大军在两个民工的带领下奔向田间煽风点火玩去了,万峰看得食指大动,差点就跟着去凑热闹了。
  场院里一派繁忙景象,今天是第一天拾禾的日子,一上午,两辆拉粮食的拖拉机和那辆支援的解放车就拉回了十多车麦粒。
  每一车麦粒拉回来卸到场院的水泥地上,民工和家庭妇女就马上把麦粒摊开在太阳下暴晒,每隔十几分钟翻一下。
  通常情况下,如果太阳够毒,几个小时这些麦子就会被晒干,然后集中堆起来用扬场机扬场,通过扬场机把麦子里的杂质碎屑进行分离。
  扬场后这些麦子会被全部送进粮仓,待麦收完毕再装麻袋送到粮库装船运走。
  这就是麦收的整个流程。
  沈德真带着一群家庭妇女翻完场后,就到阴凉处休息,看到万峰来了就对万峰招手。
  万峰来到沈德真的面前。
  “老侄儿,哪天的话咱们没唠完,你说咱们这里地处偏僻只能搞种植业和养殖业,我回去琢磨了好几天也没琢磨出咱这里能干什么,离下一次翻场还有十多分钟时间,瞅这功夫你给说道说道呗?”
  万峰从兜里掏出一盒烟,给沈德真和他附近的男人发了一圈。
  “那咱们从什么地方说起呢?”
  “就先说种植业吧,你看看咱们这里能种植什么?”
  要说种植,这里地处偏僻,离县城都一百多里,种菜养猪是肯定没什么前途了。
  种植水果也是妄想,内地那些水果在这里根本就过不了冬。
  万峰反问了一句:“你说咱们这里什么东西在全国都有名?”
  沈德真眨巴眼睛想了半天没想起来,他边上一个叫杨武的人接了一句:“要说在全国都有名的就只能说是木耳和猴头了,大小兴安岭出的木耳和猴头菇是最有名的了。”
  沈德真一拍大腿:“对!这两样东西确实全国有名,可是这和种植业有什么关系?”
  “你说钟木耳怎么样?”
  “种木耳?那玩意还能种吗?”
  为什么不能种?再过四五年这项技术就会出现。
  “当然能种了,不管是木耳还是蘑菇都能种植,就连猴头菇也能种植出来。”
  沈德真立刻来了兴趣:“这玩意要是能种可确实是一条出路,但是要怎么种呢?”
  “总得来说能复杂点,种这些东西首先要制作母菌,培养基,然后发酵。带菌种发酵完毕还需要有适当的载体,把菌种下到载体里就可以了,最后就是浇水的问题了。”
  沈德真听得云山雾罩,好像确实很复杂的样子。


第0534章 养殖野兽
  万峰看四周的人都是一副迷瞪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听得非常迷糊。
  “听明白了?”
  众人齐齐摇头。
  “那咱们一步一步地分析,这样也许你们就不糊涂了。不管是种木耳还是种蘑菇首先第一步要有母菌,母菌的配方是土豆葡萄糖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克,维生素B琼脂和水,当然要按一定的比例配备,这是母菌的制作。”
  “母菌制作完毕还需要在培养基里进行发酵生长,那么接下来第二个步骤就是制作培养基了,培养基的原材料非常的简单,它由锯木屑麸皮或米糠蔗糖,石膏粉水适量组成。
  这些东西经过一套处理方式后就能生成培养基,到时候把培养基装到瓶子里接上母菌后进行二十多天的封闭,种木耳的菌种就做好了。
  菌种其实就是种子,种子没有土地就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还需要给它配备适当的土地,种木耳的土地就是木头,最好是柞木。把柞木锯成一米二左右的木断,在上面用电钻或者特制工具打出三厘米左右深的圆眼,把木耳菌种塞进圆眼里,然后用树皮盖把眼堵上,以白桦树皮的眼最好。”
  段木栽培法的优点是一根段木可以使用四年,这四年一段木头产出的晒干木耳大概在三两左右。
  缺点是产量一般,并且对森林的损害较大,待森林保护法颁布后,这条路也就被堵死了。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种植木耳的方法了,后期出现的塑料袋和广口瓶栽培法就比段木栽培产量高成本低。
  通俗点说就是用锯末子直接栽种的,特点是不损害木材,成本低,缺点是木耳的味道差太多。
  起码用段木生产出的木耳还算比较正宗的木耳,用锯末子栽出的木耳,在万峰的认知里那还算是木耳吗?
  “种蘑菇的道理也是一样,只不过母菌的配方有变化而已。”
  沈德真听得叹了一口气:“太复杂了,搞什么副业都不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你们要是学会了制作菌种,前期专门卖菌种也是能赚一笔的。”
  “这个以后再说,你再说说养殖业。”
  “如果你觉得种植业麻烦,那么适合咱们这地区的养殖业难度就更大了。咱们这里养猪养鸡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因为入门低的原因,一旦有很多人都养就把市场堵死了,最终产品的价钱还没有成本高。因此,要养就得养一些有难度的东西,养一些一般人养不了东西。”
  “什么有难度的东西?”杨武追问了一句。
  万峰没有立即回答杨武的问题,而是问了一个问题:“我估计用不了几年,国家就会颁布狩猎法,会全面的禁止打猎,到那时那些喜欢吃野味的人该怎么办?”
  沈德真挠头:“你的意思不会是让我们养殖野兽吧?”
  “呵呵,为什么不呢?养殖狗熊老虎那不可能,但养鹿,养四不像、养獐子养水獭养雪貂……这些东西还是很有可能的,只有养这些一般人养不了的东西才会有永久的市场,这些动物有一些全身可都是宝呀。”
  沈德真傻眼了:“这些东西怎么养呀?就是养到哪里去弄种?”
  “这个就得靠你们自己了,别的东西养难道可能大点,但是养鹿还是比较简单的,北边不是有鄂伦春吗,他们可是专门以打猎为生的,他们好像就会养这玩意,可以到他们那里去买种鹿,鹿吃得很简单,很多农作物的秸秆它都吃,你们要是能养好了,发家不敢说,小康没问题。”
  万峰的话能不能给他们打开一扇门,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至于他们有没有人敢去比划,能不能成功就得看各人的运气了。
  这些门道其实要算准成的还是种植木耳,相对而言,只要掌握了木耳菌的制作方法,种植木耳还是很有前途的。
  如果不出意外,三年后这里的农村就开始大面积推广木耳种植了。
  沈德真这个人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这货晚上九点多钟跑到了万峰家,询问木耳菌种植的详细配方和方法。
  万峰就用笔一道道步骤详细的写下来,十六开的纸写了六七篇,写了一个多小时。
  沈德真如获至宝地揣进了怀里。
  “沈叔,我这几天就要回去了,我父亲干活您多照顾点。”
  沈德真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只要我在场院管事一天,你父亲保证累不着。”
  “沈叔,我再给你指条道,我姥姥那个生产队里有胶鞋厂,服装厂,冬天你要是肯出来跑不如去拿些服装和鞋回来卖,我们出厂的产品都是市场上没有的,绝对的新潮,你拿回来就是下屯子挨家挨户的去卖,一个冬天都能赚几百块钱。”
  沈德真眼睛眨巴了半天,没有回答。
  “你要是觉得不踏实,冬天可以和我父亲一起去看看。”
  万峰详细介绍了鞋厂和服装厂的产品,包括样式品种出厂价格等。
  “这个我考虑考虑,冬天反正也是闲四五个月,到时候说不定就出去看看。”
  沈德真说完乐颠颠地走了。
  如果他真的去拿货,回来就不能卖万峰在红崖那样的价钱了,那连路费都赚不回来。
  拿一百件服装回来赚一百块钱,除去旅途的费用大概剩也剩不多少,不过龙江这边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北辽农村高出一大截,稍微贵点卖还是有帐算的。
  卖好了一趟赚个一百二百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一冬天跑两三趟还是没问题的,差不多就能赚出他们一年的工资钱了。
  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至于让自己的老子去卖,万峰是没这个想法的,他有多邮回来几个也就够了,冬天在家里老实待着享享福也不错。
  但是老子好像有很多年没回过老家了,借这个机会回去看看奶奶也是应该的。
  奶奶家也在北辽省住,和十几年后某个著名的笑星是老乡。
  万峰觉得这次回去要不要到奶奶家去看看?
  很有必要呀!


第0535章 龙江里打鱼
  早晨,父亲到连队去干货了,家也收拾完了,万峰百无聊赖地从家里出来,刚走到大街口就看见金兴斌他老子金宏才骑着自行车出家里出来。
  “金叔,上江边呀?”
  金宏才夏天是专业渔夫,冬天就是专业猎人,连队里的职工只有他不参与连队里的工作。
  “走跟我到江边打鱼去,正好找不到人呢?”
  “不去!你儿子都不去,肯定没什么好事儿,我才不去呢。”
  江边有一种大黄蚊子,简直就是蚊子里的战斗机,而且还是全天候的,别的蚊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