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明-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石和张盘分别的时候鸟铳不用说统统拿走,此外还又卷走了六百长枪和盔甲,救火营眼看就能鸟枪换炮了。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二十二节 搭车

在回家的路上黄石又想起天主教的问题,他左思右想还是要利用宗教,儒家不语乱力怪神,而信仰阵地他不不去占领别人也会占领。肯定不能鼓励士兵信佛教不用说,道教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早期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后遗症和副作用太大,所以这些都不可取。

利用天主教还可以得到耶稣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从长远看好处也不少。不过,教义一定要改,黄石打算把这种信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这个宗教能推广开,那作为宗教代言人的黄石也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这对未来的大计是有好处的。

……

“一夫一妻没问题,只要买妾和丫头不是罪就可以了。”这个问题黄石和邓肯很快达成了共识。

“拜祖宗不能动,这个是我华夏的传统。”

“这样不太好吧。”邓肯还有些迟疑。

“耶稣会是推广第一,其次才是教义的完美无缺,对不对?”黄石说的正是耶稣会的如意算盘。

“这个是……好吧。”邓肯觉得这个可以以后改,耶稣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就同意了。

“原罪不能要,信教是积德行善,不是赎罪,这个一定要改。”天主教的原罪说法太可怕,用这套理论士兵们的祖宗都在地狱里呢,这个士兵是绝对绝对不会接受的。

“不行。”邓肯眼看就要发急了。

“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呢,可以说不信教就要去中堂——那是和人间差不多的地方,不能升上最美好的天堂,自己信教还可以把祖宗也都带去天堂……”黄石说了半天,最后补充了一句:“一切为了推广,推广以后再说。”

“好吧。”邓肯妥协了。

“战士死了以后就能上天堂,不需要信不信。”黄石固然希望信教的不怕死,他也不希望不信教的就会怕死。

“这个绝对不能改。”邓肯和黄士吵了半天,最后邓肯拿出一个妥协方案,就是这些战死的勇士可以成为英魂,听起来有点像日本的神道教。

“不行。”黄石立刻反对了,他还是有底线的。

邓肯苦口婆心的说了些好处,但是黄石越听越像武士道:“不行,我不喜欢这个主意。”正常人没事儿谁喜欢给自己找不痛快啊。

最后决定改良北欧神话,当然必然被毁灭的末日之战一定要抛弃掉,而那些当军妓的女武神显然要保留,这对黄石那些单身士兵会是个不小的精神奖励。

“……总之,上帝他老人家为了审判日的决战而收集战死的勇士,在天堂的军营里,每个士兵都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还有一群女神可上,就是这样。”黄石煞有介事地总结好了教义,推了呆若木鸡的邓肯一把:“记下来!”

“好吧。”邓肯记录完了以后又说道:“建奴就是地狱的军队,既然将军说要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那我们就叫他们阎罗妖,如何?”

阎罗妖?这词黄石听着有点耳熟,不过他没有想起来是什么出处,不过这不是重点,他断然否决:“不行,建奴和地狱、魔鬼不能扯上一点儿关系。”

“为什么?这样杀建奴不就是取悦天主,不,取悦上帝么?”

邓肯说话时的表情看起来很迷惑,这黄石无奈地摇摇头。

“邓肯先生啊,你真不了解我们中国人……大明人,如果按你这么说,很可能对士气有不好的影响,个别士兵会不敢和建奴交战!”

“为什么?”邓肯口水都喷出来了。

“魔鬼是地狱的君王,而中国人会觉得地狱的大佬也不好惹。我向你保证,如果按照你们耶稣会的教义去传教,士兵们背地里一定也会给魔鬼上柱香,两边都不得罪才是王道……算了,你不懂王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最后定下来的说法是黄石是教徒将军,那么教徒士兵为教徒将军打仗就是取悦上帝,后金不过是拿来当作考验的野人而已,反正听教徒将军的话就是不会有错的,死后就可以去天堂军营大吃大喝、跟女神mm一起玩了。

“没有什么魔鬼的诱惑,魔鬼给不了任何东西……只有天主的考验,失败了就打发去地狱……魔鬼需要灵魂干什么?嗯,这个让我想想。”

黄石思考了一番:“有了,还是要符合中国的思考方式,就是要拿鬼魂去炼法宝,那些灵魂会生不如死,日日被阴火灼烧,除非在神形俱灭前有人在上帝面前求情,就是这样,记下来。”

只要能控制一个宗教,黄石并不介意叫什么名字,只要有一天中国能打到罗马,就是说上帝和汉族在秦岭立约他看也没有什么问题。既然眼下这个名字可以换到资源那就先用着,反正教义的修改权在手,黄石觉得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靠着几天的繁忙总算把所有问题都搞定了,到长生岛前邓肯从头翻开了一遍记录的东西,对着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教义发愣:“这还是天主教么?”

“怎么不是?”黄石不以为然地反问了一句,拍了拍那些教义草稿:“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天主教。”

“如果这样的话……”邓肯飞速地写下了一句话: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

黄石并也不打算连军官一起愚了,况且他们也未必愚得了,这件事情不得到几个心腹千总的支持理解,恐怕也推行不下去。

“大人,卑职不同意!子不语乱力怪神。”

才稍稍透露了一些推广天主教的设想,贺宝刀就一如既往地第一个跳了出来了。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二十三节 魔盒

早就对此已经习惯了的黄石也就是笑笑:“贺千总,士兵们就信着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那些不是更不好么?”

贺宝刀不走脑子地说起了大逆不道的比喻:“属下不认为靠什么教能鼓舞士气,这样的军队不过是黄巾贼、红巾贼之流。”

另外三个军官都听得脸色发白,杨致远急忙出声叫喊:“贺千总!”

“大人恕罪。”贺宝刀吓得跪倒在地。

“这里都是自家兄弟,你先起来说话吧。”黄石在小小船舱里转了两转,关起门来说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这个贺宝刀不是第一次了,看起来真的要想办法治治他,不然迟早要惹大祸。

贺宝刀斟酌了一下语言,终于又开口了:“去岁闻香教徐贼倡乱,其党羽二百万,从贼乱民亦逾数十万,而官军不过两万。六个月不到贼众就烟消云散,徐贼凌迟京城。属下敢问大人,这东西有什么用?”

黄石站定叹了口气:“至少可以锦上添花吧。而且我军需要耶稣会很多东西……耶稣会和朝中很多大人都有来往……”

耶稣会不仅可以提供海船、火炮、冶金等技术人才,而且和孙元化、徐光启等人都有不错的关系。明朝有很多儒家士大夫信教,主要也是看中了耶稣会带来的书籍,这些明代儒生翻译出版了世界地理、几何原理、人体解剖等几十本著作,可惜在黄石的时代这些出版物都被禁毁所以只能看见条目了。

实际上这种交流也给明朝带来了很大益处,比如明末医学已经相信大脑是思考的器官,并曾有著作提出小儿脑小、老者脑枯所以智力受到影响,并因此发展了一些相关医术;再比如地圆说的讨论也在明季展开并被相当多人接受,而且讨论的方向已经转入原因研究——类似万物由土生故而要归于土地解释,如果这种思辨能再进行下去百年,谁能说万有引力学说一定不会在中国被提出呢?

但在黄石的前世,这些中国的思考和理论因为康熙一句:“至为可笑”就被全部中止了,敢传播的人都被流放去宁古塔,书籍也全焚毁禁绝,实在是至为可惜啊。阐述这些理由的时候黄石的语气很柔和,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深知学术交流的价值,气势受到打击的贺宝刀张了张嘴,总算是哑口无言了。

但赵慢熊出来反对了,他觉得宗教这个东西无法控制:“这泰西天主教道统可是在泰西人手里啊。”赵慢熊担心有太阿倒持、授人以柄的危险。

“这个你们是多虑了。”黄石笑着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原产的教义,包括不许祭祀祖宗等等:“我们借个名字而已,控制权自然会牢牢握在手里,士兵们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哪种好,该信谁说的话。”

耶稣会已经许诺,只要能推广天主教,就会派给黄石更多的造船、开矿技师,还可以帮他联系西班牙商人,等等。

“大人太小看教派的力量了。”

赵慢熊反驳的声音很大,连神色也显得有些焦急:“信神这个东西没有比较一说,信神是天下最没有道理可讲的东西,一旦士兵们信了这个泰西的神,那大人不过是一介凡人,如何能与神抗衡?”

看黄石沉思起来,金求德就开口了,他一直是推广天主教的积极支持者,耶稣会之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精巧的仪器和全新的理论对他触动很大:“赵千总之论,属下不敢苟同。大人,这么多好处都是不花钱就可以白拿的,我们为什么不要,凭什么不要?”

赵慢熊瞪着眼睛问他:“如果明知是钓鱼的饵,金千总也要吞下去么?”

金求德鄙夷地看了他一眼,纵声大笑:“为什么他们是渔夫,我们反倒是鱼?世上所可凭借者,唯有力耳!我们有兵有炮,一帮泰西和尚有什么好怕的?”

一直没有说话的杨致远也开口道:“属下觉得这个泰西神也是劝人向善,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我军有军法在,谁还能掀起波浪来?”黄石知道杨致远是个很虔诚的人,各种菩萨、二郎神和土地公公他都信,也一直很诚心地给各路神仙上香。

“唉,哪个神会上来就教人作恶?可他们不还是白拿香油钱吗?”赵慢熊摇着头苦笑了半天,他自幼孤儿吃尽了苦头,所以什么神都不信,最后赵慢熊转身向黄石躬身行礼:“属下虽然说不清,但总觉得后患无穷,请大人明鉴。”

“属下也有同感。”贺宝刀也补充说:“子不语乱力怪神,圣人这么说总是有道理的。”

金求德用最郑重的姿态向黄石深深行礼,书香门第出身让他也对任何神佛都毫无敬畏:“大人,世上力强者为尊,赵千总觉得他们在钓鱼,难道我们就只能被钓么?我和们耶稣会,谁是渔夫谁是鱼还不一定呢。耶稣会能蛊惑人心拉拢朝中大臣,这本事难道他们用的,我们就用不得?好处摆在眼前,只有先吃掉他,然后再各凭本事斗法。”

“呸,”赵慢熊没好气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用少见的激烈口气说:“明知有麻烦还去招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斗法!要是斗不过呢?”

金求德也不理他,径直问黄石:“大人,如果世上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万全,那我们就什么也不要做了。赵千总没有信心,难道大人对自己的力量也没有信心吗?”

……

回到长生岛以后,黄石下令给每个棺材上盖上军旗——长生岛的蝮蛇旗,然后郑重其事地把一百多士兵安葬。

和传统有所不同的是,黄石为每个坟头插了一个十字架,据说这样就能把士兵的灵魂送去天堂的军营,士兵们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想法默认了。金求德唾沫横飞地宣传了大量的教义,黄石已经把这个工作交给他了——他有种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感觉。

站在一边欣赏的时候,黄石指着台上的金求德问道:“贺千总,你说金千总信么?”

“肯定不信,他也是读过圣人书的人,怎么会信这个?”

黄石微笑着点点头:“说得不错。”难怪华夏的儒学被外国人称为孔教,这个东西确实有效地阻止了宗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但士兵并不懂得我华夏名教的大义,我只是希望他们也能得到教化,不要忘记了对大明(实际就是对黄石自己)的忠诚。”

邓肯有另外的顾虑,他终于告诉黄石如果耶稣会知道这本教义,不但什么也捞不到,他也会被破门出教。

黄石虔诚地双手合十,仰望着蓝天轻声说道:“天主会理解你和我推广圣天主教的一片苦心的。”

“或许吧……嗯,我是说一定如此。”邓肯连着画了几个十字:“但耶稣会的神父们不会理解的,我的报告当然非常好些,但他们还是会派人来视察的。”

黄石还是满脸虔诚地仰望苍穹,柔声回答道:“他们会理解的,我们可以祈祷,向天主祈祷。”——要说搞面子工程,你们这些白毛狒狒和我们中国人比,可是远不够班。

旅顺战役后,东江镇正式开镇,朝廷下令户部和兵部派遣官员前往辽东,勘合在册士兵人数,并检查东江镇各营兵、丁、装备。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二十四节 反扑

“毛军门授都督同知、东江总兵官,世袭东江镇千户。”

黄石对长生一众将官宣布了朝廷的任命。

“张盘授都督佥事,东江参将,世袭东江镇副百户,领旅顺督司……”

张盘也一跃为武三品的官衔,黄石的手下听到这里都摒住呼吸,静静地等着下文。

“黄石授都督佥事,东江参将,世袭东江镇副百户,领长生督司、西中岛督司。”

“恭喜大人。”众将官齐声欢呼。

黄石脸上也挂上了微笑:“还没完呢,你们几个也各有赏赐。”

“赵慢熊、金求德、杨致远、贺宝刀,一并授予东江守备、世袭东江镇小旗官。”

“谢大人提拔。”众将官又是一起躬身,这些人死去后嫡长子再不用从士兵干起了,他们的家族也可以得到东江镇田土和军户。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监军问题。我东江既然开镇,祖制以文驭武,各军镇需有文臣监军……”

“这里没有外人,我有话就直说了。大明文臣视我武官如奴婢,东江各部将官都上书毛军门,反对文臣监军。”黄石也和张盘联署给毛文龙,他们的信里说东江镇地处海外,应请求朝廷从权处理。

“结果呢?”贺宝刀忍不住出声了。

黄石这个关子卖得很愉快:“太监监军也是祖制!毛军门请求朝廷派遣太监来我东江镇监军。”毛文龙毕竟还是要替辽东明军说话,他的根子也扎在辽东武人集团之中。

“通政司不会驳回这样的要求?”赵慢熊和金求德同时叫了起来。

“圣上下旨,要毛军门再次详细上奏旅顺的战斗经过,毛军门的具奏是夹在报捷文书里面的。通政司无法驳回。”

最后内阁请求派文臣监军东江镇的票拟被天启皇帝留中不发,命令东厂提督太监魏公公草拟监军人选。东厂事务不需要经过内阁,所以内阁虽然几次反对,但都被天子留中,消息传到东江镇顿时又是一片喝彩声。

太监都是圣上的身边人,他们的书表不需要经过通政司,这样军功和委屈也可以直接上奏大明天子,军官们都相信天子是最公正和体察下情的,以往总被欺负那是文臣一手遮天蒙蔽了天子。

……

“我们长生岛也要来一个东厂太监和两个锦衣卫,设法去打听一下他们的底细。”黄石把一张字条交给了李云睿,上面有三个人名和他们的职务。

在等待监军到来的同时,黄石正为一些心事而烦恼,那就是封建化的反扑。虽然经过旅顺一战,黄家仍因为不断补充而扩大,现在已经有了快五十名家丁。

“大人,这是杨守备吩咐卑职做的。”鲍九孙铺开长生岛的地图,上面画出了一大片土地,上面画出了一千亩耕地,鲍九孙说这都是黄石的土地。

“我的土地?”黄石吓了一跳。

“正是。”既然黄石是东江副百户了,杨致远就交待鲍九孙立刻为黄石挑选一些精壮军户,每户授予上好的十二亩到十五亩土地,这一千亩土地的产出就归黄石所有,可以用来补贴黄家的家丁了。

杨致远、贺宝刀和金求德也都去画土地了,他们作为世袭小旗,所以暂定为五户,每个人先分五十亩再说,介绍这些情况的时候鲍九孙也忍不住流露出满脸的羡慕。

不过黄石没有听到赵慢熊的名字:“赵守备呢?”

“赵守备好像觉得长生岛不安全,他亲自带着家丁去西岛丈量荒地去了。”

“家丁?”

黄石手下的四大将也开始招募家丁了,听说他们私下里都商议好了,已经把默契底线定为十个家丁。

洪安通奉命去打探了一番,果然他们已经制定好了规则,黄石暗自揣测这多半是赵慢熊提出来的,四个人的家丁总数——也就是特权总量不好超过长官。毫无疑问,等黄石家丁再多起来,他们还是会调高数目的。

家丁的跟家主是彻底的主奴关系,用起来也更放心,有利于加强凝聚力,但黄石担心这些家丁在心理上会有些扭曲,和普通士兵产生隔阂。

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

“大人有令,军中不许私斗……”

今天金求德来向黄石报告一起斗殴案件,有七八个人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武了,还伤了一个。

“五个士兵根据大人制定的军规,罚扫厕所十天,并搬运粪便去积肥……”

长生岛救火营中,黄石已经用禁闭、苦力等惩罚代替了一味的殴打,而且长生岛禁止随地大小便,岛上修了不少厕所。

“还有两个卑职也带来给大人了,请大人严加处置。”

金求德是救火营的军法官,两个人的小事情也要往黄石身边送让他很诧异:“如何处置你说了算,带来给我干什么?”

“是黄阿七和黄一六,军有军法,家有家规,卑职不敢专擅。”因为黄石名字的问题,家丁逢十跳过,还有人反映黄九和黄石的名字也太像了,所以从黄大开始一律加上一个“阿”字,借以加以区分。

军法大不过家规么?黄石愣了一下。

金求德却以为黄石想包庇家丁,赶快进言:“卑职斗胆请大人根据黄家家法严加处置,免得寒了将士的心。”

“我没定家法。”黄石傻眼了。

“这……”金求德大吃一惊,招募家丁这么久了黄石居然还没有定家法,他金求德的家法可是早早就定好了,在招揽家丁的时候都宣读过了,脑子里转念头的时候他先恭维了一句:“大人日理万机,属下佩服。”

不过金求德还是对黄石的粗疏有些不满:“怪不得那两个家丁好大的胆子。”

黄石让张再弟把那两人带来。

“属下遵命。”

金求德不愿意偷窥黄家的家事,所以马上就溜走了。

“家主恕罪。”两个姓黄的家伙一进屋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

“大哥,这次就算了吧,把家法定好然后才好收拾他们,不然就是,就是……”

“不教而诛。”黄石最近开始教张再弟成语和识字了。

在军官和士兵面前,张再弟从来都是自称属下的,以前只有张再弟和黄石单独说话的时候,张再弟才会叫他“大哥”,但如果两个人身边只有家丁小张也没有什么忌讳,满嘴大哥长大哥短的。

“也罚你们去扫厕所。”黄石觉得军队中就应该一视同仁,所以没搭理张再弟的求情。

“是,小人们知道了。”黄阿七和黄一六看来没什么抵触情绪……挺好嘛。

“也好,”张再弟似乎也觉得可行,他对黄石笑道:“大哥,等给你刷完厕所,就把这两个人借给我吧,我也要修个厕所。”

黄石自己有个单独的卫生间,张再弟看来也挺羡慕。

两个黄家家丁看黄石没说话还以为他是默认了,忙不迭地说道:“愿为二爷效劳。”

黄石这才反应过来张再弟说的是什么意思:“等等,我说的是让他们去和那几个人一起,是去给军中刷厕所”

张再弟似乎小吃了一惊,地上趴着的两个黄家家丁也偷偷抬头看黄石的表情,正好和黄石目光一碰,立刻又把头低下了。

“这怎么可以?他们是黄家的人,大哥怎么能让他们出去受辱?”张再弟觉得莫名其妙,家丁错的再厉害,黄石也该关起门来自己解决。

“他们违反军纪,按照军法处理,有错么?”

“大哥你公私不分!”

……

最后黄石还是妥协了,让高高兴兴的张再弟把两个欢天喜地的家丁借去用了。

他们走了以后黄石把洪安通叫来问了问,赵慢熊他们的家丁如果犯规了,也是统统交给他们的家主处理,惩罚虽然都有但和军规完全是两套体制。黄石又想了半天还在犯迷糊,不知道这传统究竟该算公私分明还是公私不分。

“大人,这份是监军吴公公的,”李云睿把打听来的简单资料交给了黄石,下面还有一张纸:“这份是两位锦衣卫兄弟的

黄石拿看了一遍,心里已经做出了大概的判断:“李云睿你怎么看这三个人?”

“回大人。这三个人都是苦出身,尤其是吴公公和锦衣卫的陈兄弟。他们和大部分军士一样不识字,所以应该不会像文臣那样不好说话……”李云睿立刻抖擞精神,分析了起来。

“很好,”黄石听完之后赞赏了一句,能独立分析问题总比机械执行命令好。

李云睿走后黄石对一个家丁说:“去叫柳把总来,我有话交待他。”

总的来说家丁还是很好用的,黄石也不禁喜欢起了这种封建制度,他觉得稍微和传统妥协一下也没有太大的不好,这种东西大家只要不闹得太出格、太过份,他就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进行彻底改造了。

黄石要找的人还没到,张再弟就撩门地进来了:“大哥,我带个人来给你看看。”

这个称呼让黄石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小子不是也招家丁了吧?这未免有点出格了。

他身后跟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士兵,很面生的一个人,黄石确信自己没有见过,不过不等他多看,张再弟就已经笑嘻嘻地行了个见过兄长的家礼。

如同往常一样,张再弟伸手要去拖凳子坐,他和黄石私下相处的时候一向很随便,和在柳河老家时一样。不过今天他才做了个动作就马上停住了,板着脸对他身后的士兵说:“给我搬来。”

那个比张再弟看起来还要大一两岁的士兵对小张毕恭毕敬……看得黄石已经半石化状态了。

那士兵搬好凳子还替张再弟擦了擦土:

“爹坐。”

……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外传

《国史记·诚王世家》

诚王,姓张氏,讳立文,字乃明,世家辽东,王考讳无忌,妻赵氏,居柳河,诚王其三子也……

……

古之论兵,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晚明之将,拢精壮为家丁,挟裹军士如同仆役,其制真乃之大害也。及战,私丁各为其主,士卒心怀狐疑。见利则自纷争,纵明令亦不从。败则哗然而溃,虽号令不能止。

长生初时沿明旧法,王亦受其利,太祖欲清除流弊,王面有迟疑色,太祖怒斥之:“吾军乃朝廷之师,非私人所有,于我结此同心者,共之。欲损国肥己者,去之。”

王愤然曰:“破家为国,固所愿也,兄长有命,弟岂敢不从,何必出言相试?”

太祖稍安抚之,遂尽散众家丁,以田土养壮士,遂使长生之师,不复为将私兵。帅令众将,如身使臂,将御士卒,如臂使指。击鼓而进,前有火海不避,鸣金即退,虽有金山不留。

其中王有大力也,语具在太祖实录

……

赞曰:王以聪明俊杰之资,仰承顺天应命之势,辅运开国,不亦伟哉!

……

《北地志异》

王先祖累世行善……

……

王年十五,一丐入柳河乞,面凶声恶,众皆避之,独王予其饭,丐不谢而用,食毕大笑谓王曰:吾乃战神二郎真君,掌管三界刀兵杀劫,上帝播战火于辽东,汝家福泽深厚,本非绝户之门,子孙亦当富贵,今受汝饭,当应汝身。

言迄,丐飘然而去,一村皆以为疯魔之人,王心中若有所感。

月余大雪,王取暖家中,突见一人阔步而来,金冠银甲,蟒袍黑麾,王定视之,竟为前丐,来者怒喝:咄,龙劫至矣,速往村北!

王骇然而醒,竟乃白昼一梦,王福至心灵,诈言拾薪,出家门往北。不数里,见一人倒卧雪中,银狐、紫虎十数围之,若护卫状。众兽见生人来,皆呲牙咆哮,王面无惧色而前。群兽凝目观王,突发欢声而退。

王唤父兄相救,雪中人乃高皇帝也,及起,王事高皇帝若兄……

正所谓“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完)

第八章 看吾长枪能便刺 第一节 礼仪

彻底解散家丁无疑会引起轩然大波,无论是军官还是他们的家丁都肯定会坚决反对,就是黄石自己也不好和几十个“黄家人”交待。所以黄石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作为导演的黄石给自己安排的角色还是红脸,鲍九孙接过了唱白脸的重担。

他建议有的军官都不能得到额外补贴,这意味着直到长生岛境况好转以前,所有的干私活的家丁都得军官自己养。同时出于管理上的方便,鲍九孙还建议军官暂时不能得到自留地和军户——这意味着家丁也没有私活好干了。

黄石立刻批准了这些提议,这样军官和家丁首先得不到经济上的利益。所有的家丁都要服从鲍九孙的安排,不然就别想得到士兵的那份口粮。然后黄石又下令士兵的训练也必须统一,这个命令的“大义”基础就是军队草创,士兵必须用一号令。

想让别人执行就的从自己开始,但黄石提出不要自留地和家丁时,就是张再弟也竭力反对,所以黄石知道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首先宣布自己不要那一千亩土地,但是他允许几个军官留下他们应得的一半——五亩。

其他的军官苦心劝黄石不要太为难自己,他们全力捍卫黄石利益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财产,如果黄石真的一点儿不留,那他们也不好意思留下五亩。由于他们的反对太激烈了,最后黄石也不得不有所退缩,他重新审定了计划——留出五十亩的土地,这上面的收入作为包括黄石在内的军官福利基金。

这个计划总算得到了通过,四个千总无话可说地把田土和家丁交了出来,这样总算是把长生岛的封建萌芽扼杀了不少。

那些家丁的不满也必须安抚,黄石把近百个下岗家丁召集起来训话,他首先指出如果他们想保持和家主的关系是可以的,等经济情况允许了以后还可以回去工作——反正状况的好坏是黄石来判断的。

其次,这些家丁将作为军官来培养,黄石打算设立一套类似军校的培训体制。为什么叫类似军校的培训呢?因为这一切都要打着练兵的名义进行,黄石没有狗胆去大张旗鼓地办军校。师生的名份在古代是大杀器,东林、齐、楚等党派都是这么起来的,古人或许没有想到,但他们绝对不愚蠢。黄石估计明白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军校的意义,所以他只打算要军校生的实惠,不敢贪图“黄校长”这样的名义来给自己招惹杀身之祸。

“这个训练队将不再从事生产,每天白天由贺守备负责操练。”黄石开始交待训练队的任务。

贺宝刀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是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恭敬地应道:“属下遵命。”

“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