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使者进来,”张盘急不可待地下令:“快快聚集军官,让他们都来听。”
在大厅上黄石还是站在了客将的位置,后金使者进来以后递上书函,还按照后金的礼仪打了个千:“小人拜见明国张盘张将军。”
然后冲着黄石也是一下:“小人拜见明国黄石黄将军。”
张盘也不理他,指着师爷高声叫道:“念!”
师爷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果然是招降的书信,条件还很是优厚,旅顺上下官兵不但可保性命财产,还人人都有赏赐。
厅中的军官开始人人绷着嘴角,手握刀柄肃立,但黄石却听得扑嗤一声笑了起来,张盘似乎有些责备地看了他一眼,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见两位将军都开始发笑,厅中的将领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放松了面部肌肉,此起彼伏的笑声越来越响。
师爷念完了书信以后,张盘冷笑着对后金使者说:“你死到临头还不醒悟么?”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十九节 对策
张盘说完就伸手向师爷要信,那师爷也很有几分喜剧演员的天赋,把信件捧着递上的同时,还满脸诚恳地假意劝说道:“这条件真是优厚了,东家你要三思啊!”
看到师爷装出来的那幅一本正经的表情,满厅的将领们齐声发出雷鸣般的狂笑,就连黄石和张盘也不例外,这声音好似要把屋顶的瓦片震落一般。
那个后金使者脸色有些惨白,但在一片哄笑声中仍然沉声问道:“不知将军为何发笑?”
“也让你死的明白!”张盘挥手画了一个圈,把屋里的众将官都包到了园里,然后才咬牙切齿地说道:“这屋里的人,包括我这个师爷在内,本都是辽东的平民百姓,有家有口安居乐业,就算你们建奴赔得了我们的田土财产,难道还能还给我们父老亲人么?”
说这话张盘就抖手把信扯了个粉碎:“区区几个银钱,等我们杀光了建奴,难道自己不会去拿么?”
自知必死的使者冷笑着大声反驳:“两位将军虽勇,但我大金铁蹄所向,无坚不摧。”
“来人,把他拉出去杀头!”
卫兵上前捆住后金使者时,那人倒也没有反抗,他奉命来旅顺的时候,早就知道可能会有这样的下场:“在下只是个卑贱之人,两位将军却享大名,岂不闻‘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建州叛奴,也敢自称敌国?”张盘哼了一声。
士兵把使者拉下去的时候,他犹自昂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三日后我自会在九泉下恭候两位将军,还有厅中各位……”
古时交战双方的使者一般都是大胆之人,不然很容易就堕了本方的威风,这个使者从头到尾都言辞慷慨,更没有撒泼一样的痛骂,这让黄石微微有些遗憾,毕竟将官们如果能看见一个敌人临死的丑态,更能激发他们的鄙夷之心。就是黄石自己而言,面对使者这样镇定的表现也稍稍有些敬畏之感。
使者背后的两位后金卫兵始终一言不发,等使者被拉走以后,张盘皱着眉头说:“你们可以回去复命了,黄将军和我张盘,必在旅顺等你们建奴来送死。”
“张将军的意思我们自会带到,”右手的一个后金士兵用汉语大声讲道:“敢情将军送还首级给我们,也好交给他的家人安葬。”
“如此……可以。张某素来敬佩勇士,他虽是蛮夷,但不会让他在地府作无头之鬼的。”
根据张盘的命令,使者的首级被挑在旗杆上展览给全旅顺,然后装进了一个木匣,连同尸体一起交给同来的后金士兵带走了。
“来日交战之时,吾等再向两位将军请教。”后金卫队离开的时候仍然彬彬有礼,士气显得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昂。
旅顺众将都哈哈大笑,明军的战意也十分强烈,自然就把这话当作笑话听,张盘和黄石也不会降下身份去难为几个小兵。
等军官们散去,张盘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黄将军有何打算?”
黄石也还以同样的一笑:“张将军智珠在握,想必是胸有成竹了。”
两个人对视片刻,同时放声大笑。
…………………………………………………………………
山海关。
锣鼓声被敲得震天响,还有两人在放鞭炮。
门口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片艳羡的神态,还有几个童子也被家大人举在肩上看热闹,让他们感受一下读书人光宗耀祖的气氛。
在这一片崇敬的目光中,一个年轻人在昂首阔步踏入大门,厅前还有不少前来道贺的邻居老人,他一抖官服从容向着高堂上的父亲跪倒,恭恭敬敬地磕了九个响头:“父亲大人,儿子仰仗祖宗之德,侥幸中了。”
……
“大哥,你不打算再去京城考进士了么?”
“不去了,我们家是辽籍,不能在辽地做官,进士必须去外地,所以举人正好。我已经向辽东兵备佥事袁大人投书了,袁大人告诉我觉华县有个县丞的缺,我可以去上任。”
“觉华县?”
“小妹你不知道,宁远堡已经修筑了快一年了,在袁大人的督促下眼看就能完工了,觉华岛刚刚设县,县令也已经在路上了,可是本地没有举人愿意去险地做县丞。”
“大哥你难道想一辈子作县丞么?”
“将来……小妹啊,我们家六代前不是陕西同州人么,也许可以得到同宗准许迁回祖籍去。”赵家大哥经过父亲同意,刚刚把名字改为引弓,决心在辽西防线上为官。
“父亲……”
“过去这么多代了,父亲和本家修好也没有什么了吧。”六代前赵家本是陕西籍,赵家先祖出任辽官以后和宗族闹了些不愉快,身为朝廷命官和族长有矛盾,按照大明律就是蔑视人伦罪,被罢官后赵家祖先索性也不回老家挨整,就在东北读书传家了。
同州本家这代也出了个秀才赵敬之,还是同州府院试第一,赵引弓才考上举人本家就恢复了书信来往。虽然从现代血缘观点上看他家早不是陕西人了,但在大明只要他还姓赵,就不能不客气对待出身的家族。
……
第二天凌晨,天色还是一片漆黑,赵引弓就收拾好包裹准备离开。
“二弟,小妹,父亲、母亲大人就靠你们照顾了。”赵引弓急不可待地要去辽西边疆报道,他欲言又止,终于还是轻声说道:“小妹,你多陪陪母亲,大妹的事情过过就好了。”
“大姐太不谨慎了。”赵家小弟叹了口气,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他姐姐就和邻家几个姑娘乱说话,结果自取其辱不说,还让别人看全家的笑话。
“小妹知道了,大哥放心。”小妹妹也知道母亲心里很烦,姐姐匆匆出嫁以后,现在婆家那边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姐姐婆家觉得儿媳是个疯魔的女子,对她姐姐也不是很好了。
赵家小妹愤声说道:“那个家伙当真可恶!”
“小妹你以前说得不错,他本来就是天性凉薄的人啊,可惜大妹不听你的话。”赵引弓也叹了口气,听说大妹妹生活得不快乐以后他也很伤心,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那些丘八就没有好东西!”赵姑娘恨恨说道:“明明是他故意撩拨姐姐……”
…………………………………………………………………………………………………………………
同一时刻,辽东旅顺堡。
“禀两位将军,探马来报,建奴正在给器械上木轮……”
黄石和张盘聚精会神地听着报告,后金军队几天来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昨天傍晚就开始乱哄哄地准备拔营出发,今天子时才过就开始套马了,显然又要向旅顺开来。
两个人马上开始商量对策。
“张将军毁书斩使,大大激怒了建奴,他们昨天才造好器械,今天就急不可待地来进攻,一点儿也不体惜马力和体力,哼,这就已经败了一半了。”黄石首先开腔,所谓将不因怒兴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他们打造的望台和梯塔是上次的三倍,这样大部分马匹都要去拉车了。”张盘咬着牙不停地冷笑,他故意告诉几个后金士兵要死守旅顺堡,果然后金军就拼命地打造攻城武器,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中。
“抛去拉车的人力,建奴也就还有不到两千战兵可用。”黄石和张盘已经算了不下十遍了,两千可以自由机动的骑兵已经是最悲观的估计了,其实可能连一千五都没有。
“南北山!”张盘用力地在地图上一点,这里是后金拉器械来旅顺的必经之路,其他的道路不是太远就是太崎岖:“这里有一段拐角,还正好是上坡路,两侧都是山地森林,正是伏击的绝妙之处。”
黄石端详了地图一会儿,道路在那里弯了一圈,两侧还有丛林可以隐蔽行踪,也没有什么开阔地供骑兵冲刺。
“建奴两千兵力要分为前后左右各军,前军最强也就是一半,所以不会多于一千人,昨天还干了一天的活,今天应该还有些疲惫。”黄石双手猛地一拍,历史上的这场胜仗背后,原来有这么多的算计,现在总算是都搞明白了,难得的经验和借鉴啊,这一趟真是收获不小。
“我们只要击溃了建奴前军主力,那中军自然胆寒。”失去了机动掩护部队,攻城器械随时都可能被伏击,明军只要击败前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黄是越想越是透彻:“就算建奴还是要强行进攻,我们也不怕,他们中军累死累活地把器械拖过来,我军以逸待劳去打这些没有战兵保护的器械,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啊。”
张盘又看了地图半天才抬头:“张某还有近千战兵可用,剩下的千余辅兵也都要拿上武器出击,合起来是两千人,如果只有这些,张某的计划和黄将军说的完全一致。但黄将军引数百战兵来,张某就不甘心如此简单地放过建奴了。”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二十节 出击
张盘主张把军队分成两队,以前队半数的士兵伏击后金前军,剩下后队堵在退路上,本来以近千战兵、千余辅兵攻击后金前队虽然富裕,但也不会有太多余力,现在多出了几百战兵,旅顺的实力就好多了,前两日后金在旅顺城下的损失也比黄石原本历史上要大很多。
“前队突然袭击,我军又比建奴人多,肯定可以取胜,后队留作后备,如果前队万一拿不下,后队就立刻参战,这和黄将军说的计划就完全一样。但如果建奴胆寒逃窜,那么我们把他们逼入森林,迫使他们弃马溃散就可以了。”
后金前队如果被击溃就不可能再构成任何威胁了,张盘重重敲了敲南山后面那条路,那是后金中军可能到达的位置:“如果前队顺利击溃建奴前军,那后队就要保存体力,然后径直攻击建奴中军,他们正拉着器械爬山,我军以上击下,必能势如破竹!”
“而且他们的马正拴在车上,仓促间根本取不下来,就是取下来了,也是快累死的马了。”黄石赞叹了一番,补充说道:“多准备火药、油罐,冲进去就开始焚烧他们的马车和攻城器械,让他们组不成战阵,建奴后队也休想放马冲锋。”
“正是如此!张某估计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结阵,不过多准备火药、油罐也是有备无患。”张盘意气风发地站直身体:“这次一定要多抢些马匹回来,到时候和黄将军平分。”
天边已经染上了鱼腹白,旅顺堡像一个嗡嗡作响的蜂房,到处是擦刀抹枪的士兵。
黄石看见贺宝刀的时候,他正在小心地把两把腰刀在篝火上熏黑,这样在月夜或者凌晨下,敌人就不能看见刀光。
“今天交战会是在天明以后了,别人都是擦刀,就贺千总在熏刀,你还真是谨慎。”
“习惯了啊。”贺宝刀头也不抬地把刀反复熏了几遍:“反正这刀已经磨得很快了,万一路上遇到建奴探马也可以用啊。”
黄石对此不是很担心,历史上张盘的伏击不是成功了么。
贺宝刀小心地把熏好的刀插入鞘中,又开始熏他的抢头:“自萨尔浒以来,卑职不知道梦见这天多少次了,终于要和建奴在沙场上见真章了,就是死了也甘心啊。”
“出兵在即,不要说这种话。”虽然明知是封建迷信,但黄石听了还是很不痛快,甚至有种不祥的预感。
环顾了四周一圈,其他的士兵虽然也很兴奋,但他们总还是显得有些紧张不安。
“是啊,自萨尔浒以来,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黄石一想到这场万人的野战,虽然也是热血沸腾,但也不免有些揣揣。
出发前,张盘也感觉士兵们有些紧张,不少士兵神经质一样地抓着武器,只有痉挛的剧痛才让他们猛地放开,并伴随着低声的咒骂。
张盘命令亲兵宣读命令,凡是和后金没有灭门、杀父、夺妻之仇的人,都可以留下坚守旅顺堡,因为此战需要的是敢死之兵。
众亲兵和军官反复呼喊了很久,东江士兵除了更用力握住他们的武器外,并没有人响应这个号召。
“久闻旅顺堡留下的士兵,人人都是和建奴有深仇大恨。以前我还以为是夸张,没有想到真是如此。”黄石也被这场面吓了一跳。
“张某确实挑选过,不过也没有想到真是这么干净。”张盘似乎也有点意外。
黄石赞道:“军心可用,必然可以大破建奴。”
“久闻黄将军辩才无碍,肯不肯……”张盘指了一下堡门的城楼:“去鼓舞一下士气?”
“这大都是张将军的兵,黄某就不献丑了。”
张盘苦笑了一下:“张某苯嘴拙舌,说不来的,尤其是几千人一起看过来的时候,更是说不来的。”
“那好。”黄石也不推辞,跳下马飞速跑上城楼,两千多士兵很快聚拢在城下望上来,军户的亲属门也竭力向堡门内侧凑过来,想听听传说中的黄石的演讲。
引发自豪感,然后引发使命感,然后让士兵们觉得牺牲是有价值的……
黄石连运了几口气,盘算好注意后终于朗声说道:
“三代圣王,造就我华夏……”
三代之治是儒家治国的理想,君王贤明,言路无碍,官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饥饿贫寒。小民也可以书怨华表,上达天厅,所以世间没有冤狱,没有不平不法……
这个从儿童就一直在听的美好故事立刻让不少士兵露出了迷醉的眼神,每个在底层挣扎的明朝人都幻想着那个美好的时代……
“……我华夏自三代之后,再无盛世,故夷狄窥探中原……”
这话也是儒家的公识,三代以后,顶多只有“治世”,意思就是比乱世强,后世一代代华夏君王做的再好,也比不上三代贤王。在三代之治这面光洁得没有瑕疵的镜子前,任何华夏帝王都肯定会被照成满脸大麻子。“叨逢盛世”只应该是华夏臣子的自谦,而不会被华夏帝王们用来自诩。
黄石以为这种谦虚表达了华夏君王的进取之心,他们也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同时也体现了华夏之君的自信——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述。比如汉的“文景之治”,唐的“贞观之治”等等,后世的儒家也承认这些“治世”有些接近“盛世”的水平了。
“……弱宋不能自守,竟让我华夏神州陆沉……”
明朝覆灭以前自称盛世的有三个皇帝,其中两个是宋朝的——宋真宗在向辽国屈服后,自称过几天盛世遮羞,其实唐高宗也为类似原因偷偷干过一次,不过这两人后来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至于叫嚣了一生“盛世”的宋高、秦桧君臣,千百年来更是华夏笑柄,这种急不可耐地自我鼓吹,正说明他们不敢让后人去评价。
“……太祖高皇帝倡义帜,驱逐暴元,故知夷狄有当灭之期……”
黄石也渐渐沉浸于他的感慨之中,用手抚摸着大明火红的军旗,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大明士兵用竹竿赶走了蒙古铁骑,推翻了强加给中国的四姓制度……黄石也记得在另外两面红旗下,中国军队一次次对奸淫掳掠的敌人发起反击,保卫了祖国的父老和人民,让全世界都相信——中国绝对不会亡的,永远不会。
“……夷狄虽猖獗一时,但中国有必伸之理,就让这转折从今天开始吧,就从我们手里开始吧……”
黄石忘情地说了很久,他来自的时代有很痛的回忆,结果他又到了一个更痛入骨髓的时代,一时间这些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
他不是不知道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每一边都同样的锋利——如同他来自的时代,民族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独立,让中国人敢于挑战任何强权,但也让中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他个人以为,民族必须能先站起来,而后才能谈包容。
城下的士兵静静地听着,黄石知道今天很多人会死去,这些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会流血,建奴也会流血,我们会死,建奴也会死……”
黄石深深吸了一口气,注意到每个人都紧张地等着他的下文:
“但我们的魂魄有华夏的香火可以享用,有子孙供奉的牌位可以牺身,而建奴没有!”
在汉摩拉比法典已经埋在沙子里千年后,在埃及人把金子塔种得跟树林一样的时候,华夏的祖先还只不过是黄土高原上一个万人的部落,但从传说中的三代开始,华夏一步步把整个东亚纳入版图,子孙繁衍、生生不息。
“诸君努力!”黄石扶着身边的旗杆,情绪激动得久久不能自已——今天,我是明朝意义上的华夏人了吧?
说完以后士兵就纷纷整队出发,如长蛇般蜿蜒开向灰蒙蒙的天际,大地尽头的山峦在夜幕中闪动着狰狞的身影,明军浩浩荡荡地前行,每个士兵都准备去接受在那里潜伏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就如同这眼前的迷雾景致一般充满了未知和凶险……
每个走过堡门的士兵都如同初生的婴儿,使出吃奶的力气尽力高呼,一声紧跟着一声:
“圣上万岁!”
“大明万岁!”
……
天启三年四月,后金万骑南下攻旅顺,旅顺三千辽东明军浴血奋战,堡门前敌我尸相层叠……
后金军三日不克,遂后退二十里,遣使劝降……
旅顺守将张盘毁书斩使,后金军盛怒之下再攻旅顺……
张盘、黄石倾旅顺全堡出击……
两千余东江官兵与后金军大战于旅顺堡外南北山……
是役,明军大捷!
第七章 谁人为我砺青锋 第二十一节 归去
上百座巨大的望塔、梯台被推得东倒西歪,不少正在熊熊燃烧,战斗中明军没时间去救马,后金军也没力量去救,所以大批战马就此被活活烧死。
“再派探马。”黄石让贺宝刀不停向北侦查,免得被后金军杀个回马枪。夺取战场后,明军士兵就开始搜集战利品,把无人认领的尸体首级割下来,顺便翻翻有没有银两铜钱,这工作不耗尽他们最后的一丝体力是不会停止的。所以包括黄石的部下在内,大多数明军士兵都疲惫地坐在地上喘气。
探马一波波返回,他们看见只有汹涌北逃的敌军背影,一路都是遗弃的旗帜和跑到吐血的死人。
“赢了。”黄石叹了口气,一颗心总算是放平了。
……
方才后金前军被打散后,中军目瞪口呆地看着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眼前的明军,他们的武器盔甲大多还装在大车上,战兵和辅兵混杂在一起毫无军队建制可言。面对旅顺军的急袭,疲惫不堪的后金中军转眼间就是一片大乱,个别勇猛的士卒忙着扔下缆绳去穿甲取枪,更多的人发一声喊就向后四散逃窜。
等到明军纵火焚烧辎重的时候,后金军就彻底陷入混乱了,有的军官想反击,有的军官想结阵防守,还有的想后退重整,而自在这一片大乱中后金官兵早就是上下解体,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从高坡上冲下的明军士兵一边纵火一边大砍大杀,后金军就此土崩瓦解,蜂拥北逃的人流把试图增援的后金后队也冲垮了……
战场上七零八落的全是尸体,黄石走了两遍,致命伤在前身的不过三、四十人,明军的数十死伤也全是这些人造成的,而在逃跑中被明军追上砍死的足有这个数目的二十倍之多。可惜只是一场击溃战,战果实在有点少,不过黄石也明白,没有强有力的骑兵,想打歼灭战谈何容易啊。
此战加上旅顺防御战和伏击后金前队,明军在战场收集到首级千又数百具,后金在辽南两旗已经无力发动进攻了。同时陈继盛、王崇孝在昌城伏击了同样骄狂轻敌的后金正蓝旗,斩首过百,辽东明军已经基本挫败了后金春季攻势。
“张将军这次抢了上千匹马,我们也组建一支马队吧。”贺宝刀和金求德都跃跃欲试。
黄石却是一声叹息,马队虽好但马吃的东西太多了,就好比战国李牧那纵横北方的铁骑,赵国把才长出青苗的麦子都割了喂马,现在长生岛粮食人都不够吃,根本没有多余的东西养马啊。
说了自己的顾虑后,金求德也无奈地附和了,贺宝刀却急红了眼:“大人,办法让杨兄弟去想,马我们不能不要!”
“黄兄要多少马?”身后传来了张盘的笑声,他赶过来的时候刚巧听到了贺宝刀的最后一句话:“几个月内我会给黄兄陆续运去。”
“张将军……”
黄石才开口就被张盘打断了:“黄兄和张某并力御敌,就不要这么见外了,我们同在毛军门帐下出力,就以兄弟相称好了。”
“张兄弟,”黄石微笑着说:“马我不打算多要,五十匹就够了。”
张盘闻言一愣,脑筋转了转就以为是黄石误会他要独吞,赶忙辩解说:“我说要过几个月给黄兄送去,那是因为船只不够,马又娇贵容易死。说好了和黄兄一人一半,这样吧,五百匹好了。”
张盘说完数字后又急忙补充:“太多的马受伤了,腿坏了就只有杀掉吃肉了,完好的真的只有一千匹左右。”
黄石笑着回答:“长生岛粮食人都不够吃,那里还有给马吃的?张兄弟的心意我领了。”
“黄将军有没有想过种苜蓿?这种东西产量很大,也可以给人吃。”旅顺就种了大片的苜蓿,产量是谷子的几倍。
“可是长生岛耕地不足。”黄石简要介绍了一下自己的难处。
可是张盘说无妨,他建议黄石自己去开发西岛和中西岛,这样土地就可以多起来了,那两个荒岛面积也不小。
“我只是领长生督司……”黄石还有些迟疑。
“怕什么?先占住好了,以后向大人要了这份差遣就是,就算大人不给,难道还会责备黄兄开土纳民么?”
“嗯,张兄弟说得是。”黄石想自己是被旧有的职权观念束缚住了,封建社会长官对部下的约束并非很严厉,尤其是在眼前这种情况下。
“就这样定了,我欠黄兄五百匹马,这次还找到了不少大车,上面满满的都是盔甲兵器,黄兄也挑些去吧。”心情不错的张盘笑得挺开心:“莽古尔泰还号称什么彪悍之夷,一早就领着近卫跑得连影儿都没有了。”
“此人鲁莽冲动,和暮气沉重的代善正好相反。如果是阿敏和……和皇太极前来的话,”说到皇太极三个字的时候,这名字的主人曾经加在黄石身上的压迫感让他顿了一下,不过这感觉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令人窒息了,黄石很快就继续说下去:“尤其是皇太极,行军打仗深谋远虑,很少犯错误,张兄弟一定要小心。”
“知道了,一个比较聪明的蛮夷。”张盘不以为意的笑了一下,如果不是黄石勇名在外,他简直要嘲笑黄石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了。
……
开战前旅顺的一千二百战兵,两千辅兵,活到战后的只有二千二百余人了,黄石的五百部下也去掉了一百多人,还有七多个已经伤口发炎,眼看也活不成了。
在这个时代,军队能做的就是用盐水清洁伤口,但是如果有衣料碎片被扯进肌肉组织,那一旦伤口发炎就基本意味着死亡,旅顺明军有专门的补刀队,让受伤过重的士兵不要死得太痛苦。
黄石坚决不同意给自己的部下补刀,但他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部下在伤痛中挣扎,有个伤兵发炎后一直不住地惨叫,黄石没有抗生素也没有止疼剂,能做的只有亲手给他伤口上撒盐。
“大人,给我个痛快吧。”每次黄石加剧他痛苦的时候,那个士兵都这么说。
“坚持,坚持。”黄石也总是这样勉励他,但最后他还是悲惨的死去了。
看着黄石愤怒地抽刀在树上乱砍,金求德和贺宝刀都忍不住进言:“大人,叫补刀队来吧,何必让他们再受罪?”
“黄兄。”张盘也安慰他说:“先留在旅顺,等他们伤养好了,我会送回去的。”
他知道黄石不忍心下手,就打算劝黄石先回长生岛去。
“如果有什么不测,让他们留在这旅顺不好么?他们保卫了这片土地,我祭祀的时候也不会忘了他们的香火的。”张盘已经在旅顺外修了一片新的坟地,他想起了黄石在出征前说的那段话:“我不会让他们的魂魄在九泉下受苦的,黄兄尽可以放心。”
“我怎么会信不过张兄弟呢,不过我带了这五百儿郎出来,”黄石惨然地笑笑:“那无论死活,我都要把这些长生子弟带回去。”
黄石苦思了很久有什么抗生素的替代品,最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了。
“去找张将军要马,先要两匹来。”
黄石吩咐把刀在沸水里重新煮了一遍,然后动手给伤兵刮肉。
“刮掉烂肉也没用,还是会继续烂,大人,生死有命,让他们早些投胎去吧。”贺宝刀几次建议他亲自操刀,说他刀法娴熟,一定会让伤兵们走得毫无痛苦。
“刮。”黄石狠狠从牙缝里蹦出了个字。
先把伤兵五花大绑在床上,然后几个士兵用力按住他们,接着就动手刮烂肉,那如同切割橡胶一样的声音听得人一阵阵牙酸。第一个士兵刮完后已经连惨叫都发不出了,剩下的伤兵也都挣扎着求死,但还是在黄石严令下一个个刮过来。
“杀马取肉。”黄石让部下把马宰了一匹,用同样拿沸水煮过的刀割下一条条新鲜的马肉,去掉脂肪后把这些鲜肉敷在伤口处。
动物的肉有天然的抗菌能力,黄石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只能寄希望于此了。一匹马用了半天黄石就不放心拿去煮肉了,换了一匹接着杀取新鲜的马肉。没受伤的士兵轮流不停地给伤兵敷肉,黄石规定他们必须每天洗澡,衣服也必须用沸水煮,动手前更是要在盐水里泡过。
……
几天后张盘又来看过一遍,有个士兵还是死去了,他大概是伤的太重了,或者是有残存的布料和金属没有取出,但剩下的士兵的伤口已经结上了痂,人也都开始退烧了。
张盘笑着对这些幸运儿说:“你们要是活不下来,都对不起黄将军杀的那十几匹马,两匹马换你们一条命啊。”
等到那些士兵恢复以后,立刻就来拜谢黄石这个肯用马换兵的将领,言辞间都是感激涕零。
五月初,黄石打造好了棺材,把每具尸体都收敛好装船运走,朝廷已经得到了旅顺的捷报,据说东江正式开镇已经开始在朝中进行讨论,士兵的军饷和粮饷也让兵部和户部去议了。
黄石和张盘分别的时候鸟铳不用说统统拿走,此外还又卷走了六百长枪和盔甲,救火营眼看就能鸟枪换炮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