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光辉人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看1999年的春晚,冯一鸣并没有任何惊喜。除了蔡国庆、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还能勾起人们的心绪,其他的节目他已经全无印象。
冯伟安已经进屋,翻着电话本,挨个打电话拜年,1999年不比几年后,手机人手一部,短信群发拜年的习俗还没有开始流行。
冯一鸣陪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在想着,接下来的半年,自己很难再有什么机会出校门,是不是应该趁着假期没过,出门看看网吧的选址。
想起网吧管事的人选的事,姑姑的儿子李语,稳重有能力,刚才李语打电话来拜年,说起自己在羊城工作不顺,学历又低,年纪又偏大,没什么竞争力。还想回北江省会江河,问冯伟安有没有路子。
父母俩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冯家后来也没出来几个大学生,大都是在农村混到成年,取了媳妇,再去外地打工。不多的几个混出头的亲戚很少回青萍,都在外地扎了根。而母亲家亲戚少,冯母只有一个嫡亲的大哥,前就上了大学,后来分到sh逢年过节也就打个电话,已经很多年没回青萍了。冯一鸣前世去sh后,也很少上门,舅舅和表哥虽然不亲热,但好歹把他当做亲戚,而舅妈,表嫂每次恨不得冯一鸣进门后,先问问他什么时候走。
冯一鸣知道自己年纪小,现在拿不到身份证,而且这些事情都得瞒着父母,除了亲戚,自己找不到别人来做这个幌子。
在这时代开网吧的,只要不开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没碰到什么重大安全事故,就没有不赚钱的。在青萍市开网吧,要么开在学校附近,要么开在今年就要动工的商业街,市南路上。前些天往外跑的时候,他特意去青萍市区几个后来网吧扎堆的地方看了看,只有一家网吧,环境脏、乱、黑,只有十几台机器,而且破旧,运转速度很慢,也没有后来网吧里大量的附属销售。
冯伟安好容易打完电话,回了客厅,端起茶杯就是一大口,“哎,赵丽蓉出来了没?”
冯母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早出来了,今年排在前面。”
冯一鸣偷偷溜进屋,拿起电话,“喂,李语哥?”
“一鸣啊,怎么,还打电话来讨红包,哈哈哈。”
冯一鸣满脑黑线,自己当年有这么二吗?压低声音说“李语哥,我刚才听我爸打电话时候,说你在南边不太顺?”
李语一怔,“是不太顺,怎么了?”
“如果回青萍,你怎么想?”
李语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最好,爸妈年纪也大了,你嫂子还在市啤酒厂混着呢。但是你不知道,你哥我这中专学历,在青萍根本不顶用,没哪个单位要,当时进啤酒厂还是你爸帮的忙,其他工作老家这根本找不到什么像样的。说到底,还是当年没好好上学,一鸣啊,刚才小舅还说你这学期进步挺大的,我告诉你啊……”
冯一鸣心想,前世在sh碰到的李语,平时没这么多话啊,无奈的打断对方滔滔不绝的唠叨,“别说了,停停,李语哥,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想在青萍开店,平时他自己不在青萍,想找个本地人代管,我这不想到你了吗?”
李语一愣,问“什么朋友,开什么店?”
“你别管,你去南边前,总要来我家一趟吧,再说红包还没给我呢!”
李语失笑道“说到底,还是惦记着红包啊。行行行,走之前本来就要过来一趟的,大概初四,初五吧,好,到时候见。”
冯一鸣悄悄放下电话筒,回了客厅,冯伟安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儿子,使了个眼色,“给谁打电话呢?”
冯一鸣看着眼睛余光盯着这边的老妈,说“姑姑啊,小时候姑姑对我最好,刚才打电话拜年呢!”
冯母这才松了口气,点头说“这倒是,算你小子有良心。”
等到零点的钟声响起,窗外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冯伟安和儿子点着挂在门口早摆好的鞭炮,冯母从锅里捞起热腾腾的饺子,大声说“快点进来吃,等会儿爆竹放完了就睡吧。”
大年夜的,今晚冯母也没禁酒,冯伟安喝的有点多,迷迷糊糊的搂着儿子,“一鸣啊,刚才电话里不是叶子吧?你比你老子牛啊!”
冯一鸣看着口无遮挡的老爹,紧张的回头看看正在厨房忙活的老妈,冲着老爹的耳朵大声喊,“爸,你喝多了!”
听着窗外零零散散的爆竹声,屋里都弥漫一股淡淡的硝烟味,一家三口吃完新年第一顿饺子,留下满屋的狼藉,都回屋睡觉了。
冯一鸣躺在床上,窗外还有熊孩子不睡觉,在外面捡着爆竹玩,时不时传来“砰”的响声,随手翻开床头一本英文书,熟练的翻到那一页,拿起那张素描图,看着画中那个没有了那副黑框眼镜,宜喜宜嗔的女孩,陷入了沉思。
寒假这段时间,和张晶晶一共见了两次面,都约在三味书屋,自己偶尔旁敲侧击,也竖着耳朵听女孩给家里打的两次电话,张晶晶在青萍家里只有姥姥姥爷,母亲在外工作,听张晶晶的口气很可能是走仕途的,但是一直没有听女孩提起父亲,也不知道是不在世了,还是父母离异。
第二次约会,虽然没有成功牵上手,但是成功的送女孩回家,看着女孩走进老市宿舍区的身影,冯一鸣有点好奇。现在市里机关干部的宿舍是在市南边,叶子家就在那边,都住过去快5年了,这个老宿舍区里面积小,楼层低,住的大都是80年代,90年末退下来的市一级的领导干部。
“张”是大姓,而且她父母很可能已经离异,不知道她是跟谁的姓,冯一鸣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查找张晶晶住在这里的渊源,想到这,冯一鸣轻轻把素描图夹进书中。
第二十三章 李语
大年初五,下了一个礼拜的雪终于停了,一大早,冯母就出门去了菜市场,冯伟安和儿子抗着铁锹在楼下铲雪,昨天楼上的肖老头带着小狗下来溜达了几圈,结果在雪地上狠狠摔了一跤,大家把老头送去医院后,约定今天大家伙儿一起把大楼下道路的积雪处理处理。
气温依旧很低,积雪下的冰层贴着路面,不砸碎了都铲不起来。冯一鸣从小就没干过农活,拿着铁锹胡乱使劲,累的满头大汗也没铲起多少,边上老爹和几个老师都已经越过自己好几个身位了。
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正要继续干活时,突然边上伸出只手,一把抢过铁锹,冯一鸣转头看到表哥李语,还有身后的姑姑。
“一鸣,让你表哥干吧,他就这把子力气。”姑姑在一旁招呼着。小时候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不在家,都是姑姑把自己接到家中,一直到快开学时候才送回来,所以老家的亲戚里,就属姑姑一家和自己最亲。
李语初中毕业后上了中专,但是农村的孩子都是能下地干活的,看着李语手脚利索,很快就赶上队伍,冯一鸣和父亲招呼了声,和姑姑先回家了。
好一会儿,头顶上热气腾腾的冯伟安和李语才回来,冯一鸣泡了两杯茶,又给姑姑茶杯添了水,安静的坐在边上。
李语刚喝了口茶,就从口袋里掏出红包递了过来,“一鸣,压岁钱,别嫌少,拿着,听说这学期成绩大有长进了。”
姑姑从口袋里也掏出个红包,一起塞在侄子手里,“好好学,中考好好考,到时候高考考到京都去。别和你表哥似地,不好好读书,现在工作都不好找。”
冯一鸣腼腆的笑笑,把红包塞进兜,看看有点尴尬的李语,也没说话。
正聊着,冯母拎着菜赶了回来,进门就在埋怨丈夫,“让你年前多买点蔬菜放冰箱,你看,今天这点菜,比平时涨了一倍都不止。”
姑姑小时候就认识冯母,后来成了亲戚,关系一直很好,迎上去接过菜篮,安慰道“你和伟安说这些有什么用,一年下来都不见得下次厨房,哪里知道这些。”
看长辈坐下唠嗑,冯一鸣扯着李语,端着茶杯去了阳台。
李语一进阳台就伸了个懒腰,一副逃出深渊的模样,冯一鸣有点好笑,表哥从小就怕一脸络腮胡子的冯伟安,没想到现在都快30岁的人了,小孩都上小学了,还这么怕。
李语从口袋里又掏出个红包塞给表弟,“别说表哥不关照你,收起来吧。”冯一鸣小小年纪就知道,过年的红包,都是无条件要上交的,而和别人家不同,冯母连句“给你存着娶媳妇”的安慰都没有。所以后来过年收红包,关系好的亲戚都会把红包分成两份。
冯一鸣结果红包,打开瞄了眼,30块钱。李语窘迫的笑笑,“别嫌少了,去了羊城一年,才知道日子有多不好混。”
“知道,过两年,全国高校取消分配,都是自己找工作,那时候更难。”
李语长长叹了口气,“是啊,现在在厂里,一个月就那点钱,平时再省,也就比在啤酒厂里好一点点。”说着还举起右手小拇指示意。
冯一鸣问:“表哥现在在厂子里干什么工作?我记得你是在中专是学财务的?”
李语摇摇头,“在厂里是备货员,说白了就是干苦力的。不过厂子里青萍人多,老总,副总都是青萍人。”
冯一鸣知道后来表哥就是因为老乡的裙带关系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去了sh后,算是公司的一方诸侯,没想到刚进厂的表哥压根没人赏识。不过这也不奇怪,表哥学历低,如果不是长时间接触,很了解他的能力和为人,就算有裙带关系,也不会被提拔起来。
冯一鸣心里有点把握了,试探问道:“表哥,那天电话里,我说的你还记得?”
李语奇怪的看看表弟,“记得,是你什么朋友?开什么店?”
“表哥,你到羊城也快一年了吧,有没有去过网吧?”
李语眼睛有点亮了,“去过几次,厂子门口就有一家,怎么,你朋友想在青萍开网吧?”
冯一鸣点点头,“网吧这玩意是从台湾,香港那边传过来的,原来叫网咖,是喝咖啡兼上网冲浪的地方,现在传进大陆,味道却有点变了,现在羊城那边网吧里主要是干什么?”
冯一鸣记得1999年下半年开始,除了qq网聊,红色警戒之外,星际,帝国时代,反恐精英这些单机游戏极为火爆,而两年后的传奇真正拉开了中国内地网络游戏时代的大幕。
李语有点犹豫,他其实就跟老乡去过一次网吧,不怎么会玩,1小时4块钱,对于他来说实在有点贵,之后几次老乡叫他,都找借口推辞了。
冯一鸣接着说,“基本都是单机游戏吧,网吧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玩游戏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行当在青浦现在基本空白,全市目前一共只有两家网吧,其中一家还是黑网吧,一共也就20多台机子。”
看着沉默的表哥,冯一鸣知道对方有点心动,“李语哥,如果你在厂里是做管理工作,以后有加薪上升的渠道,就算工资低点,也算是历练涨涨工作经验了。但是现在既然在羊城做的不顺心,嫂子也在青萍,还不如回来,如果这行做不下去,你回羊城也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
“但是去了一年不到,就离职,当时还是我同学介绍我去的……”
冯一鸣笑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语哥,就算网吧最后做的不好,起码管了几个月的事儿,再找工作也算是有份资历,总比在厂子里做备货员的资历强吧。”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冯一鸣不再开口,掏出烟盒,安静下来的阳台上飘着大大小小的烟圈。
李语沉默了会儿,吞吞吐吐的说:“你朋友想让我管事?”
冯一鸣笑着说,“当然,而且情况好,很可能不止一个店。”
李语有点疑惑,“一鸣,你是知道我的,做事我肯定全力做,但是这管事,以我的能力能不能做的了呢?再说,你那朋友是你什么人,肯放心让你安排人?”
冯一鸣神秘的笑笑,按灭了烟头,拉着李语进了卧室。
第二十四章 大幕拉开
冯一鸣把卧室的门锁好,钻进床底,从角落里掏出个鞋盒,吹吹上面的灰,放在桌子上,冲李语努努嘴。
李语抖着手打开鞋盒,里面是密密麻麻用牛皮筋扎好的老人头,李语猛的盖上鞋盒,呆了呆,转头颤声问“是你自己要开网吧?”
冯一鸣侧耳听着客厅里的动静,平静的点点头,“钱来路没问题,和我爸也没关系,这点你可以放一百个心。”
李语手捂着脸缓缓坐下,半响才说话,“小舅知不知道?”
“当然不知道,哥,这事你可别和姑姑,嫂子说,不能让我爸妈知道。”
李语盯着表弟,低声喝问:“你又不缺钱花,做这个干什么?”
冯一鸣摇摇头,“现在的我当然不缺钱花,但是以后呢,考上大学,离开青萍,到哪里不要花钱,再说,哥,我也是为你着想嘛。”
“狗屁,你小子是把你哥当枪使,你以为我傻啊!”
冯一鸣笑了笑,“我说李语哥啊,这是互惠互助的好事啊,你怎么这么想。”
看着受了刺激一时没缓过神来的表哥,冯一鸣换了个角度说:“这个网吧是不是我开的,对哥你重要吗?不重要,你都是管理者,但是对我很重要,因为我信得过的,能帮我这个忙的,只有哥一个人。”
李语冷笑两声:“不是还有冯正峰吗?”
冯一鸣知道当年在村子里这两人就不对付,李语一向看不起欺软怕硬的冯正峰,正色说:“亲戚里,我最信得过的只有姑姑一家,这事不能让姑姑,姑父知道,只能找哥你了。”
看着不说话,木呆呆坐在那的表哥,冯一鸣有点无奈,以前没发现这家伙是个死心眼啊,正要说话,李语突然说:“你准备把钱交到我手上?”
冯一鸣大喜,“当然,后面事儿多着呢,都仰仗哥你了。”
李语又骂了句粗口,“仰仗个屁,你倒是信得过我,我这杆枪你准备使到什么时候?”
“什么叫什么时候,哥,我这么和你说吧,如果网吧营业不好,那啥也别说了,如果营业情况好,今天年底之前,你可以掏钱入股,最高两成股。”冯一鸣很清楚,亲戚关系,当年的情分都会在利益面前黯然失色,和亲戚合伙儿做生意,最关键的就是要拿捏好情分和利益的平衡点。
“股不股的再说吧,你哥我这百八十斤就算是交给你了,我告诉你小子,你嫂子在啤酒厂两个月没拿工资了,小的明年也要上小学了,事情办砸了,小心我回头把事全捅到小舅妈那去。”李语显然知道在冯一鸣家中,真正的掌权者是谁。
冯一鸣搂着表哥坐到床上,从枕头下掏出一叠纸递给李语,“这都是我画的草图,大致的装潢,格局我心里都有数,地点我也已经选好,昨天刚去看过,就在你初中上学的市六中门口。”
李语点点头,“恩,这位置选的好,那块儿交通便利,就主干道隔壁,附近有两个中学,而且卫校离那也不远。”说道这李语有点迟疑,“你准备一小时多少钱,羊城那都要五六块钱一小时,这价格放青萍,能有人来吗?”
冯一鸣笑了,虽然重生后没有金手指,但是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大多数行业的发展,都心里有数,这就是金手指。
“不降价,哥,你别急,听我说,青萍这些年虽然一直经济没什么发展,但是对我们来说,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青萍是个工业老城,全市人口在全省一直仅此于省会江河,庞大的人口潜力,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这个市场将在不短的时间内,都是卖方市场,你觉得青萍市区内要多少家网吧才能满足这个市场。”
李语在心里琢磨着没说话,冯一鸣接着解释道:“你说羊城要六块钱一小时,也有部分原因是很多人家里没电脑,或者没网络,但是羊城人均收入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价格高也正常。咱在青萍这小地方,讲究的就是个物以稀为贵。”
李语点点头,“等市区的网吧都开起来了,咱们再说吧。刚才你还说,后面好多事,你说说?”
冯一鸣打点精神,一项项仔细的说起来,“首先,你回羊城办离职手续,不急着回来,到羊城大大小小的网吧里去转转,多看看,然后找家稍微大点的网吧应聘进去,用心找找,总能,里面门道不小。然后在羊城还有两件事,第一,你得事先把你以后的手下给找好了,前台收银,管账的,这些都不用,关键是网吧的技术人员,如果是青萍人那最好。我前几天去市区南二路那家网吧,电脑经常坏,一坏网吧的人就没辙,只能让我换台机器,咱要做就得做的正规,不是闹草台班子。”
冯一鸣喝了口水,继续说:“第二,一台电脑现在家用的在青萍,有门路也至少6000多块钱,我这盒子里一共也就10w块钱不到,买不了几台,在内陆地区,电脑贵,但是在羊城这种港口城市,配置要求不高的电脑价格要低的多,就算是水货,甚至是二手的都没问题,只要运转没问题就行。”
冯一鸣清楚现在去网吧的人玩的游戏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当然在传奇上市事前,肯定要淘汰换批新的。
李语面带喜色,“羊城电子研究所里有个老乡,关系不错,说不定有门路。”
冯一鸣点点头,“你等下走的时候带点钱走,到时候打点打点,尽量把价格压压。另外,咱们既然要做,就得正正经经,别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羊城老乡让你管事儿,老家那些亲戚,该照顾照顾,但是一个都不准进来,咱们还没那本钱能挥霍。”
李语赞同的说:“说的对,他们进来,我管不是,不管也不是,到时候说不定还撕破脸,干脆把口子堵死,对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店?”
冯一鸣看看时间已经快11点了,听见外面姑姑和老妈应该烧饭了,怕老爸进来打扰,让李语把钱收起来等会儿带走,低声快速的说:“五一之前回青萍,租房子,装潢,跑工商,电信,招人,各种事情都是哥你来,我还要准备中考呢。”
第二十五章 教务主任
冯一鸣赶着上课铃声冲进教室,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今天迟到的人会在早读课后,大家在操场做完广播体操,被教务主任带到国旗下点名批评,如果今天真迟到了,冯一鸣很难想象放学回家,老妈会怎么收拾自己。
习惯的看了眼张晶晶,座位上却是空的,冯一鸣一愣,过去的一个学期,她几乎没有迟到过,今天开学第一天却迟到,难道是出了什么事?
冯一鸣坐回座位,拿出英语课本,看班主任还没到,偷偷溜出教室,沿着下面自行车停放处转了一圈,才在出口处撞见张晶晶。
张晶晶推着车链都拖到地上的自行车进了门,动作明显有些不灵活,今天开学第一天迟到,虽然事出有因,但到底是迟到了。才14岁的女孩想到学生心目中的“大魔王”教导主任,想到可能会在几千学生面前做检讨,心头有点慌。
冯一鸣心头一紧,仔细的打量着女孩,女孩左手手腕青紫,腿脚也有些不灵便,转头看看停车处空荡荡的,才走出来拉住张晶晶。
“怎么回事,手怎么了?”
心头正发慌的女孩听见熟悉的声音,回头看见满头大汗的冯一鸣,不知为何鼻头有些发酸,问道“今天开学第一天,你怎么下来了?”
冯一鸣没好气的说:“你说我怎么下来了。你先上去,我回家拿点药。”
张晶晶拿起书包正准备说不用了,冯一鸣早跑远了。女孩看着正远去的背影,左手的伤口似乎在提醒自己,“我是个伤号。”女孩终于眼圈泛红,眼角有些湿润。
等冯一鸣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药膏,奔回教室的时候,班主任陈青书正在教室门口,为张晶晶跟教务主任求情。
一脸道貌岸然的教务主任,吴海山是公认的得到了,市一中包括老师在内几乎所有人怨恨的人物。身为教务主任,嫉恶如仇,可以,批评打架斗殴,可以,整肃学风,可以。但是这位没上过一天课,从外校调来的教务主任干什么事都一根筋,不留情面。
冯一鸣在家里经常听老妈痛骂吴海山,这个名字在老妈嘴里出现的频率仅次于,和冯家老死不相往来的韩国新。
据说最缺德的一次,吴海山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在操场上逮到一对在散步的情侣,当天晚上,吴海山电话通知双方家长,一直闹到晚上一点多才罢休,结果那对情侣中,成绩很好的男孩发挥失常落榜,女孩第一天考试就因为迟到半小时被拒绝入场。
这对情侣都是冯母班上的学生,冯母虽然平时管教非常严厉,但是到了高考前最后半个月,基本都是放养心态,该准备的到这时候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调节好心态,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
结果自己看好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落榜,以她的脾气哪里按捺得住,冲到教务处对着吴海山一顿狂喷,从此结下了深仇大恨。
听着陈青书不停的说情,吴海山那张木脸一动不动,等对方说完,才对张晶晶说:“等下自己去操场升旗处。”
吴海山理都不理一脸难看的陈青书,转身就走,突然看见还气喘吁吁的冯一鸣,厉声问道:“冯一鸣,开学第一天就迟到,这就是你的家教?”
冯一鸣自认为重生后,自己的脾气真心比以前好的太多,听到这话也有冲对方鼻子来一拳的冲动,直着脖子,尽量心平气和的反问:“吴主任,我书包都在教室里,怎么迟到了,你总不能说我书包上学期考完试都没带回家吧?”
自从冯一鸣进了初中部,已经和教务处打了几次交道了,可就没抓到对方什么把柄,吴海山狠狠瞪了一眼,甩手走开。
冯一鸣盯着吴海山的背影,提高嗓门喊道:“吴主任,我真没迟到,你又冤枉我了,我说吴主任,您是教务主任也不能冤枉人啊,弄错了得道歉啊,什么家教!”说到最后句,冯一鸣几乎吼得附近几个班的班主任都走出来看热闹。
陈青书好笑的看着几个脸上毫不掩饰幸灾乐祸的老师,“冯一鸣,张晶晶,先进去吧。”
冯一鸣边进教室,还回头满脸笑容的跟边上几个老师拱拱手,一副多谢捧场的架势,逗得几个老师都乐出了声。
刚在座位上坐下,下课铃声就响了,大家都得去操场做广播体操,平时不肯去的几位仁兄,今天都不肯拉下,准备好好看看今天在升旗处挤个倒霉的兄弟有什么精彩的表现。
周胖子还在教室后排大声招呼:“老冯,今天你不算迟到吧,那走吧,上学期那哥们哭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不知道这次轮到谁倒霉?”
冯一鸣走过去小声示意,让他们先走,回头冲张晶晶摇摇头。教室里一会儿就空荡荡的,只剩下他们俩,陈青书在外面看了他们一眼,跟没看到似地走下楼梯。
冯一鸣掏出药膏,拉过张晶晶的左手,轻轻的敷上药,“疼不疼?”
“有点。”
冯一鸣恶作剧的冲受伤的地方吹了口气,“还疼吗?”
却没听见女孩的回答,冯一鸣抬头看见女孩泛红的眼圈,这才听见那坚定而轻柔的回答声,“不疼了。”
拉着女孩躲在三楼的小阳台,冯一鸣轻声安慰,“别怕,就今天有升旗仪式和开学训话,过了今天,就算姓吴的想再训话,校长都不肯,你说全校有不恨这家伙的吗?”
张晶晶“噗呲”笑出声,都没捏紧的小拳头冲男孩身上轻轻捶了几下,“怎么说也是老师,还是你妈妈的同事,不要背地里说别人坏话。”
冯一鸣一听这话都乐出声来,“就今天我呛他那几句,回头我妈听见了得表扬我。”
一直等早操课结束,学生都回了教室,俩人还在小阳台上说个没完,直到陈青书找上来,张晶晶才红着脸跑回教室,脸皮厚的冯一鸣冲着陈青书点头哈腰,求着老师别告黑状,陈青书见他在边上没完没了,才轻声说:“我和你妈不一样,才不管这些事,但是你得保证名次不下滑。”
冯一鸣一脸感激的把陈青书送回办公室,才赶着回了教室。
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迹象
到了初三最后一个学期,其实初中正常课程都已经上完了,最后这个学期主要是为了中考准备的,进行初中三年的整体复习,强化考试能力。
冯一鸣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整理,理科基本没什么问题,语文,英语都是自己强项,问题主要是在政治,历史,地理三门文科上,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冯一鸣开学就找到这几门课的老师,划上重点,开始集中攻关。
初三下学期的生活是无聊而单调的,就算是学习成绩好的,也不肯放松,最起码要表现自己的态度。市一中初中部高中部的老师往往是混搭的,初中的数学老师说不准你高一还能碰见,自己的学习成绩,态度,为人都会被看在眼里。
最关键的是,虽然市一中没有设重点班,但是高一的班主任会按照以前带毕业班的高考成绩,有不等的名额能在新生中挑人,剩下的才会随机分配。
有时候冯一鸣还挺羡慕上辈子初中的自己,没心没肺,天天踢球玩游戏,虽然没妹子,但是家庭美满,又不用为考不进高中部担忧,也挺开心。看看周胖子那厮吧,比上一世玩的还疯,这货不会是自暴自弃了吧。
虽然不能和高三比,但是老师们发下来的试卷,复习题还是让第一次见识题海战术的大家累的吐血。
在这种紧张而慌乱的气氛中,别说张晶晶,就连叶子也一礼拜难得和冯一鸣说几句话,大家都很清楚,进了市一中高中部就等于半只脚迈进了大学门。冯一鸣原本还准备在体育课时和女孩们说说话,缓解缓解紧张的气氛,结果在操场上等了半天,才发现,体育课全班几乎都留在教室里自习,除了自己,就周胖子,于飞和几个注定考不上的货色下来踢球。
一直到4月底,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张晶晶和叶子姿才轻松下来,两个女孩都考得不错,张晶晶全年级第8,叶子姿第13,兴冲冲的叶子准备去向冯一鸣炫耀时,才知道上半学期显得轻松自如的冯一鸣考了年纪第5,比上学期期末考试名次还升了一名。
冯一鸣看着沮丧的叶子,还特意拉上张晶晶,三人一起到教工食堂吃饭,好好安慰了一番。
半躺在客厅沙发上的冯一鸣看着电视,听着播音员抑扬顿挫,略带兴奋的话,“目前美军已经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进行近两个月的轰炸,南斯拉夫各地均受损严重,但南斯拉夫联盟发言人称,南斯拉夫军方在应对以美国军方为首的北约长时间轰炸的同时,也积极部署反击措施,并已经取得部分进展,接下来请看我台记者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发回的现场报道。”
冯一鸣仔细听完,看着接下来出现在屏幕上的记者,不知道在下个月,这位记者是否还在人世,记得当时牺牲的几个人,大部分都是记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