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之路-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又想起一件事,“塞斯,你联系下尼古拉斯·凯奇。”
  尼古拉斯·凯奇还与斯坦顿工作室有三分低片酬片约呢,本来墨菲是想在自己的下一部影片里面使用他,但玛格特·罗比带来的戏份变化,已经让他决定取消那个角色了,干脆交给塞斯·罗根好了。
  剧组的大部分权力,墨菲都下放给了担任导演和制片人的塞斯·罗根,这个项目具体还是由塞斯·罗根、乔纳·希尔和詹姆斯·弗兰科来负责。
  当然,詹姆斯·弗兰科习惯性的懒散,乔纳·希尔有时不靠谱,主要还是靠塞斯·罗根这个胖子。
  “塞斯,现在已经开始筹备了。”墨菲关心的问道,“什么时间可以开始拍摄?”
  “最快的话……”塞斯·罗根认真的想了一下,“最快也要到明年一月中旬才能开机拍摄,我计划明年十月份完成所有的制作,二十世纪福克斯方面想要在十一月份的感恩节档期,或者十二月份的圣诞节档期上映。”
  “可以。”墨菲想了一下,“塞斯,这方面你与卡拉·费斯多沟通。”
  实际上,卡拉·费斯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并不是特别重视《世界末日》这部影片,毕竟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投资3000万美元级别的项目实在算不了什么。
  除了塞斯·罗根外,墨菲也会让盖尔·加朵跟进《世界末日》的发行事宜。
  这部影片最主要的市场还是北美,其实包括墨菲的新项目在内,斯坦顿工作室制作的项目,主要的还是针对北美市场。
  别说是现在了,哪怕再过去五年,北美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如果不止是考虑票房,连带整条产业链收入都算上的话,恐怕未来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北美都是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因此,墨菲拍摄制作电影,首要考虑的就是北美观众,然后才是其他市场。
  比如在斯坦顿工作室与旺达的投资谈判中,旺达方面在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就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太平洋对岸一个叫做田·井的女演员,顶替玛格特·罗比出任这部影片的女主角。
  开始的时候,墨菲没搞清楚这个女演员是谁,毕竟拿到他面前的文件上是音译的名字,后来才想到是鼎鼎大名的那一位……
  旺达要求的女演员是谁,其实都无所谓,因为墨菲根本就没打算使用,他知道自己这种无比黑暗的影片,即便通过大剪刀的审核出现在那边的影院当中,也不会有太多的观众,票房会很一般。
  至于好莱坞电影盈利的大头周边产品,墨菲更是连考虑都没有考虑,这方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话说回来,那位女演员究竟是什么来头,墨菲还是相当好奇的,这是他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对方在籍籍无名的时候,就能够让一群大牌给她担当绿叶,却怎么都不红,更是堪称票房毒药般的存在……
  然而,这不但没有负面影响,这位女演员的路还越走越广,后面都到好莱坞的超级大片里面担纲一些很有份量的角色了,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更让人惊奇的是,无论是哪家媒体,都不敢报道她具体的来历和身后的人是谁,连互联网这个相对开放的地方,都找不到关于她身世背景的切实资料。
  一个女演员,到了这种程度,绝对不是被富豪保养或者力捧能够做到的,如果说身后没有强大背景的话,谁都不会相信。
  无论是曾经的墨菲,还是现在见多识广的墨菲,都认为这个女演员绝对是一个超级奇葩般的存在。
  由于墨菲根本没打算使用太平洋对岸的演员,所以直接拒绝了旺达的这个先决条件,双方的谈判也不可避免的破裂了,墨菲想要投资旺达院线的想法彻底流产,甚至可能影响到这部影片在那边的审核,二十世纪福克斯也做好了影片不能在太平洋对岸市场过审的准备。


第547章 底线
  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福克斯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却也没有明确的对墨菲表达过,他们其实也很清楚,墨菲的影片未必适合太平洋对岸观众的口味,但与墨菲不同的是,二十世纪福克斯更加有耐心,知道市场是需要培养的,并没有放弃之前的努力,还在继续推动这部影片通过大剪刀的审核。
  而且二十世纪福克斯与旺达的合作也不止电影这一个方面,不可能因为墨菲一个人,就影响到两个大集团的之间的战略规划。
  过完短暂的圣诞节假期,墨菲的剧组重新集结,继续《混乱之城》剩余的拍摄工作,影片的大多数镜头已经拍摄完毕,剩余的都是一些比较分散的戏份。
  2011年的新年过后,拍摄彻底进入了收尾阶段。
  墨菲在忙碌拍摄的同时,也交待盖尔·加朵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一年的时间刚刚过去,墨菲与很多公司之间的分红账务都到了结算的时候。
  从最早的米拉麦克斯和福克斯探照灯,到后面的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墨菲都有相关的导演分红可以拿,即便没有签订分成协议的那些影片,也有导演工会硬性规定的少部分红利。
  今时不同往日,墨菲并不需要频繁讨要,相关的账目很快就从几个公司发到了斯坦顿工作室这边,在会计师审核之后,盖尔·加朵拿到威尼斯的片场,让墨菲看了看。
  虽然只是大致浏览了一遍,但墨菲也看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就是DVD的分红收入大为缩减,网络方面的相关收益有明显的增加。
  作为一个好莱坞的导演,墨菲当然了解电影市场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DVD可谓是好莱坞各大制作发行公司收入的重头之一,甚至说是好莱坞在依靠DVD赚钱都不为过,一些例如《蜘蛛侠》和《魔戒三部曲》之类大热的影片,仅仅在北美一地,DVD首周销量就能突破一亿美元,那些能进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除了极其个别的例子,最后的DVD大多能卖到一亿美元左右。
  DVD的制作成本远远低于曾经风靡一时的录像带,最多不会超过制作发行方卖给销售商批发价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即便算上营销和其他成本,利润率依然恐怖。
  单一一部电影,如果是热门影片,制片厂能够从单独一家租赁商那里赚到500到800万美元,这还只是租赁部分,销售部分的比例要比这个更多,也就是说一部热门影片好莱坞从DVD里可以获取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收入,而这笔收入几乎都是净利润。
  这就是为什么说好莱坞在靠DVD赚钱。
  但是,所有注意过相关数据的人都很清楚,DVD的鼎盛时期即将远去。
  虽然好莱坞的DVD产业依然维持着近20亿美元的规模,但眼光长远的人不难看到,这种辉煌延续不了太久了,甚至未来的三到四年就会急剧衰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观众厌倦了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好莱坞电影的受众并没有萎缩,但随着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兴起,那些构成电影市场主流的青少年,纷纷将目光转到了网络点播和网络下载方面。
  电影在互联网上的兴起,直接让好莱坞的DVD产业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二。
  好莱坞永远都不缺少精英,很多人也发现了这一点。
  一方面,制片商也开始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以确保每张光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在采取防御性措施的同时,各大制片厂也在为电影彻底从银色光盘上消失的那一天做着准备。
  电影未来的线下发行必然会更多的依赖网络或者有线卫星电视公司的按需点播服务,媒体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这一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亿美元,仅去年就激增了接近百分之二十。
  很多好莱坞电影公司都未雨绸缪,计划未来不再等电影的DVD上市几周后再发行网络或者付费电视版,而是将它们同步推出。
  如此一来,可以吸引那些不会去买DVD的年轻人。
  另一个正在酝酿的转变是,让观众在电影公映后即可下载网络版本,而且这也可以是在DVD发售前,这种尝试可以从客户那里收取提早观赏高清版影片的额外费用。
  斯坦顿工作室具有版权的影片,也在重点发展网络方面的相关业务,墨菲还与网飞公司签署了一些相关的协议。
  “听说网飞的人找过你?”
  片场中,詹姆斯·弗兰科临时补拍的一场戏刚刚完成,趁着休息的时候,他找到了墨菲,谈起了这方面的话题,“还准备邀请你执导一部电视系列剧?”
  墨菲摇了摇头,“我婉拒了。”
  确切点来说,是网飞方面开出的价格太低了,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墨菲也可以考虑与网飞合作一部电视系列剧。
  不过,现在的网飞不是以后的网飞,支付不起他那高昂的片酬。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把我这个角色具体的经历拍成一部电视剧。”
  圣诞节之后,詹姆斯·弗兰科看到了自己这个角色更多的设定,以及一些第二部中的相关剧情,“可以作为电影有效的补充,就像是漫威影业正在做的一样。”
  墨菲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还是以后再说吧。”
  詹姆斯·弗兰科靠坐在椅子上,说道,“你这个人啊,想法总是很奇特。”
  “哪里奇特了?”墨菲懒得理睬他。
  “心理阴暗面过重!”詹姆斯·弗兰科故意说道,“想出来的都是些黑暗的东西。”
  墨菲摊开手,耸了耸肩。
  “比如这部影片,一个明明可以设定为伟光正的主角。”詹姆斯·弗兰科很直接地说道,“你偏偏要弄成一个神经病,一个非常黑暗的角色。”
  墨菲反问道,“这样不好吗?”
  不等詹姆斯·弗兰科回答,墨菲就继续说道,“大部分好莱坞商业片的主角给人最直观的感觉,都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完美化身。但我的角色不需要这些,他要更具备人类的特征,而不是一个圣人,我也不需要他有那么多理想化的条条框框,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人性化和现实化,还参杂了一些政治的成分在其中,这也是我想看到的角色的样子。”
  墨菲想了一下,又说道,“克里斯·丹恩只要一出现,就能让他周遭变得凌乱无序,令人很难马上就以明确的道德观念去分辨是非对错,现在这部影片还不是特别明显,下一部你作为主角的那部影片,它的一大主题,一定程度上就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明确没有任何人是可以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即使是以‘义务警察’的身份也不行。”
  詹姆斯·弗兰科知道墨菲说的是《混乱之城》的续作,问道,“我是主角?主角不是克里斯·丹恩吗?”
  “他只是名义上的主角。”墨菲毫不掩饰地说道,“你的魔术师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看了你给我的那些东西。”詹姆斯·弗兰科托起下巴,“这个角色的思想逻辑确实很有意思。”
  这个角色,需要詹姆斯·弗兰科付出很多,因此墨菲特意让他先得知角色的一些设定,以便能提前做准备,现在詹姆斯·弗兰科说起了,也想与他就这个角色多讨论几句。
  “不止是魔术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墨菲指了指詹姆斯·弗兰科,又指了指自己,“包括你我,很多时候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逻辑运转,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会以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深层逻辑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逻辑,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将别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自己的逻辑中。”
  詹姆斯·弗兰科若有所思,“假若一个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男人只是对她的身体感兴趣而根本不会爱她。那么,她会使用她的身体勾引男人,而她会发现,她只需要这样将男人们轻轻推一下,这些男人就会变成色鬼。”
  墨菲笑了起来,就着他的话说道,“假若一个富人相信,每个人都是贪婪的,有钱能使让亡灵开车。那么,他会使用他的金钱将无数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他的掌握中。”
  “那魔术师呢?”詹姆斯·弗兰科又问道。
  “魔术师想要突破所有人的底线。”墨菲很认真地说道,“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邪恶的。”
  墨菲摊开手,“所以,我给你的设定中,魔术师‘轻轻推一下’的武器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他认为,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只要你去威胁他们的生命,那么每个人都会放弃原有的底线,而变成恶魔。”
  詹姆斯·弗兰科轻轻点了下头,“人一旦突破了底线,也就没有了底线。”
  “差不多吧。”
  看了下腕表,墨菲站起来说道,“我去拍摄最后一场戏。”


第548章 开放式结尾
  摄影棚早已布置完毕,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建筑,除了充当背景的绿幕,其他地方都被布设成了黑暗阴沉的小巷子,就像是墨菲认为这部影片应该表达的主题一样,哪怕不用镜头,只是凭借肉眼去看,这里也会给人带来一种沉重的压迫感,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其实墨菲想要通过背景表达的很简单,主角和帮助主角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正义的,但他们同样清楚,这些全都见不得光。
  因此,如同所有见不得光的生物一样,他们只能躲在最为黑暗的角落里见面。
  这是影片拍摄的最后一场戏了,临近结束的时候,剧组难免会有放松的情绪,墨菲每隔部门挨着看了一遍,分别让大卫·罗比和海伦娜·埃斯波拉调整了灯光与背景布置,又走过去跟亨利·卡维尔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简单的交待了几句,然后通知拍摄开始。
  “《混乱之城》,第四百一十五场,第二幕,现在开始!”
  随着场记的声音落下,剧组转入到了高速运作状态,拍摄随即开始。
  菲力·拉舍尔亲自操控一台摄像机,从滑轨上面来到了亨利·卡维尔的对面,与另一边抓拍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的摄影助理,以互不干扰的角度,拍摄亨利·卡维尔的男主角戏份。
  “一切都结束了。”
  最为阴暗的角落里,亨利·卡维尔如同石雕一样站立,看着对面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说道,“城市恢复了安宁,我可以消失了。”
  “为什么?”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问道,“你现在做的不是很好吗?纽约市的犯罪分子都知道你的存在,都惧怕你,他们因为你而感到恐惧。”
  亨利·卡维尔的声音变得低沉,“因为没有人能束缚我,我多走一步,就是深渊!”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沉默,似乎明白这句话所包含的痛苦和无奈。
  但他犹豫了一会,缓缓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魔术球,没有接亨利·卡维尔的话,自顾自地说道,“这次混乱中,有一个很危险的家伙从疯人院逃了出来,他有疯狂的毁灭欲望。”
  亨利·卡维尔往前走了一步,整个人都包裹在黑暗之中,从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手中接过那个彩色的魔术球,问道,“他是谁?”
  “具体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微微抬头,说道,“他在疯掉之前是一名魔术师,很多人都称他为魔术师!”
  看了眼在一片黑暗中异常显眼的彩色魔术球,亨利·卡维尔郑重的收了起来,转身向着巷子外面走去,只留给镜头一个黑色的背影。
  “停!”
  墨菲的声音第一时间响起,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放松,因为他们知道拍摄还没有结束。
  果然,墨菲又大声说道,“所有部门复位!菲力,换IMAX摄像机以全远景镜头拍摄。”
  影片的最后,他肯定要留给观众足够多的猜测或者说解读,以便制造更多的话题,为第二部曲做准备,用镜头做文章无疑是非常适合的方式。
  全景镜头,必然要将人全身从头到脚拍摄进去,这些镜头向观众展示了电影的内容和空间。它们可以展现规模,距离和空间感。
  等笨重的IMAX摄像机架设调试完毕,拍摄立即开始。
  IMAX摄像机拍摄到的镜头,也第一时间传输到了墨菲面前的导演监视器上,在光线阴暗的画面中,人物逆光而立,似乎看不清具体的形象,偏偏又能表达出人物的性格,这正是墨菲想要的效果。
  后期制作时,他可以通过剪影的手法,模糊人物的面部,让观众更专注在人物的动作和对白上,而不会基于本能的关注人物面部,从而突出人物悲壮和复杂的那一面,并且对第二部曲做出足够的预示。
  如同第一遍时一样,拍摄顺利完成,但墨菲没有像所有人期望的那样喊通过,反而坐在导演监视器后面,不断回看亨利·卡维尔最后离开的那个镜头,越看越觉得这里让男主角渐渐消失后立即结束似乎不是太好,总有些说不出的缺陷,不禁按下暂停键,双手抱胸看着画面思考了起来。
  黑暗是这部影片从内到外都在散播的气质,为什么最后不给黑暗一个特写呢?
  “菲力!大卫!海伦!”
  墨菲立即把自己最重要的三个助手喊了过来,直接说道,“我要最后给黑暗一个定格镜头!”
  菲力·拉舍尔想了想,说道,“可以,我这就去布置。”
  随后,墨菲又跟大卫·罗比和海伦娜·埃斯波拉交待了几句,这两个人也紧急去布置了,直到近一个小时之后,拍摄才再次开始。
  或许是相隔时间有些长的关系,亨利·卡维尔的表演状态出现了起伏,连续NG了三次之后,墨菲才拿到想要的定格镜头,拍摄也就此结束。
  宣布拍摄结束之后,墨菲没有去管剧组其他人,再次回放,反复观看刚刚拍摄的镜头,镜头的最后定格在了隐约透射着几分诡异光线的黑暗当中。
  墨菲用的定格镜头,能够在一瞬间把运动着的画面静止,把画面定格在某一,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
  这种手法在好莱坞电影制作中不算罕见,因为定格镜头通常是在某一个叙事语境中,定格镜头所表达的是某个场面的自我指涉,无形中会增加观影人对某一个画面的印象,由动到静的转换,借此点题更加能带给观众遐想的空间。
  像是这种定格镜头,完全可以用后期剪辑软件来实现,但那样的效果比不上直接拍摄,尤其墨菲刚刚用于拍摄的还是使用胶片的IMAX摄像机,胶片的定格镜头,最好的获取方式还是用拍摄来呈现。
  就像墨菲做的这样,定格镜头通常用于影片的开头或者结尾,他之所以想到使用定格镜头完成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还是在刚刚想到了曾经看过的那部《末路狂花》,这部影片最后的定格镜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末路狂花》结尾的镜头可谓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定格镜头,影片最后是两位女性主角开车开向大峡谷自杀,采用这一个结尾,汽车行驶的动作镜头作静帧处理,从而留给观众的最后印象是车在空中行驶,虽然不符合普遍的物理规律,但是可以避免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反而留给观众浪漫、遐想的空间,示意她们通往自由的道路,用女性的解放来抗衡一个男权主导的世界。
  这样的定格镜头在很多经典影片中都有运用,墨菲记得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虎豹小霸王》。
  这部影片也是在最后两个男性主角决定逃出被困苦境,无所畏惧地面对身后的枪林弹雨,直面他们的命运,在某些层面上这样的运用也是出于避免观众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希望只留下他们无畏的人物形象。
  这里的镜头,墨菲肯定会放在影片的最后,画面凝结,能创造出一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为男主角的所作所为产生思考和想象。
  既然是系列的第一部曲,自然不可能留给观众一个完全封闭式的结尾。
  虽然这部影片未必会成功,但墨菲不会因此忽略为第二部做铺垫,不过这种铺垫也很有限,《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惨败教训就在眼前,他不可能塞太多铺垫的内容进去,实际上也就是结尾和詹姆斯·弗兰科惊鸿一瞥的镜头而已,后者还是借玛格特·罗比的眼睛来显现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盖尔·加朵走了过来。
  墨菲转头看了她一眼,直接说道,“盖尔,所有的IMAX胶片暂时送银行保险柜存放,数字镜头除去二十世纪福克斯保管的那一份,另一份由你亲自保管。”
  好莱坞剧组的泄密不太常见,但墨菲也不会掉以轻心,他的剧组在这方面的安保措施一向是最为严格的。
  盖尔·加朵转向离开去处理胶片和数字镜头的保存问题,墨菲又对旁边的米歇尔·威廉姆斯说道,“米夏,你去联系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卡拉·费斯,让他们准备好后期制作室,下周我就会开始后期制作。”
  “我这就去做。”米歇尔·威廉姆斯拿起电话,去联系二十世纪福克斯了。
  墨菲端起桌子上冷掉的咖啡,一口灌进肚子里,靠坐在椅子上面,长长的松了口气,繁重的拍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
  从年初的筹备到现在拍摄完成,花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即便他是精力非常充沛的人,也难免感觉到了疲惫。
  但墨菲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这部影片将在暑期档开端的五月份第一个周末上映,留给他后期制作的时间不算太长,必须要抓紧,否则再次更改档期的话,那可真就是很大的麻烦了。
  从第二天开始,墨菲为自己放了几天的假,这几天的时间里,完全躲在波浪庄园中休息,根本不去管外界的任何事情,等到精力稍稍恢复,立即投到了影片的后期制作当中。


第549章 彻底黑化
  “我这次拍摄了大量的长镜头。”
  福克斯大厦内的后期工作室里,墨菲对自己的剪辑团队负责人说道,“乔迪,这些长镜头主要都用来展现人心和人性挣扎的那一面,你剪辑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乔迪·格里菲斯点了点头,“这几天,我已经把所有镜头看了一遍,有了大致的想法,我会先制定一个大致的剪辑方案,到时我们再沟通。”
  “可以。”墨菲充分信任乔迪·格里菲斯,“这方面由你把关就可以。”
  后期制作最开始的这段时间,墨菲不会参与剪辑,而是让人召集了一个调色小组,就像《钢铁之躯》后期制作时一样,首先对所有镜头进行调色渲染。
  虽然所有的镜头都是在黑暗阴沉的环境条件下拍摄,但想要达到墨菲计划的效果,使用达芬奇调色台进行调色必不可少。
  “以前的电影很黑暗,但比起这一部,都不算什么。”
  所有工作开始前,墨菲把后期制作团队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会议,“这部影片直击人心和社会最为阴暗的那一面,展示意识形态和个人理念不同带来的碰撞,而影片色调和镜头的黑暗,将是这一切的基础。”
  影片内里的黑,要靠外在的黑来进一步衬托。
  就像他说的那样,相比于这部影片,《钢铁之躯》乃至是《消失的爱人》的那种黑暗,根本算不上什么。
  严格说起来,这会是墨菲进入好莱坞以来,执导的最为黑暗的一部影片,或许用暗黑影片来形容更为合适。
  想要实现这一切,对镜头黑暗色调的渲染相当的关键。
  所以,墨菲把达芬奇调色台调色放到了所有后期工作的最前面,为的就是突显这一要求。
  墨菲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这部影片在黑色电影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成为一部真正没有任何幽默元素的沉重的暗黑电影!
  在画面领域,要说“暗黑风格”的起源,其实很难去查证,因为从戈雅的黑画系列绘画、老勃鲁盖尔的《死神之凯旋》《死神之凯旋》、薄伽丘的故事集《十日谈》等等绘画和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暗黑风格”存在的证据了。
  只是在当时,这些内容并不被人称为“暗黑”而已。
  好莱坞传统的黑色电影,即使主题偏向于沉重,很多时候也会像《消失的爱人》那样,给人一种特别的讽刺喜剧感,但暗黑电影不同,别人怎么看得墨菲不知道,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这类型的影片更加沉重和富于哲理,从某些方面来说,《黑客帝国》和他那部《钢铁之躯》可以归类到这个行列。
  当然,《钢铁之躯》仅仅是触及到皮毛而已,《黑客帝国》在这方面走的更远。
  不过,这并不是说这种电影有多么高大上,只是如今同质化严重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几乎很难看到这个类型的存在,以墨菲的理解,暗黑风格和黑色电影一样,只不过电影被强行分出的枝杈中的一个。
  毫无疑问,曾经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暗黑风格的电影能真正进入主流电影圈的关键人物,暗黑风格甚至成为了高逼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在超级英雄电影里独树一帜,直接或者间接带来了两种趋势——第一,在其反衬之下,诸如《复仇者联盟》、《钢铁侠》这样的走着主流商业大片风格的影片,显得更为欢乐和爆米花化;第二,《黑暗骑士》为DC漫画和华纳兄弟带来了深度和风格之后,致使整个DC宇宙都要遵循统一的风格和价值观。
  这不再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也没有老爷的光环加持,墨菲想要做的是让他更加平民化和暗黑化,其内容也比曾经的那部要更加沉重,主角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傍身,将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前行,随时都可能被压垮甚至彻底黑化。
  想要实现这种风格,一是设定和拍摄,二是后期制作。
  在设定和拍摄基本搞定之后,后期制作变得至关重要。
  没有人天生就会精通各种风格的电影,即便是墨菲也不例外,虽然之前他和他的团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还是谨慎而细致的掌控着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想让后期制作团队遵循这种风格,首先就要明白暗黑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暗,指的是这些电影的画面色调,被人为的调暗了,即便是那些发生在白日里的场景,也是阴暗潮湿的。
  这部电影里面,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黑夜之中的,也符合纽约黑夜降临后会从繁华的大苹果变成腐烂的犯罪之城的特点。
  而黑,主要指电影的主题和反射的思想是黑色的,故事会紧密的与阴暗、病态、诡异、暴力、血腥、神秘、宗教、另类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尽管电影的故事主体是积极的,主角也是惩恶扬善的,但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上述的种种元素被放大、被夸张,因而产生了“黑”的效果。
  不过,哪怕是一个人造的概念,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制和风格才可以成立,在墨菲的手中,也会按照几个设定的方向发展。
  首先,故事阴暗,相当的程度上会有一定的病态元素。
  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