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宜都历任县工业局局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市委党群副书记,市长,直到市委书记,在党群副书记任上的时候,正是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的时候,不少年轻干部就是从他手上提拔起来的,不少已经到了县处级,分布在宜都各个部门,成为宜都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即便周若山离开宜都有些年头了,依然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陆政东坐定之后环顾了一眼四周,省政府班子算走到齐了,这是他主持的第一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在别人看来,会议主要讨论的是贝化的问题,而在陆政东看来,贝化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在周书明眼里,贝化是一个让人头痛而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在陆政东看来,对于全局工作来讲,这是一个微观得不能再微观的事情,如果贝化成为他的工作重心,那他真是浪得虚名了。

关于贝化的具体改造方案,相关部门根据他的总体要求已经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陆政东听完发改委和国资委的初步方案之后说道:“企业重组只是第一步,虽然这一步迈出去并不容易,可是相比起来,还算是轻松的,改革的最难点还在于重组后的第二重变化,那就是人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贝化的问题最难就难在人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就不好办了,贝化要脱困,关键还是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而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之后很难翻身,除了行业性的衰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两点没有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好。”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也是相辅相成的问题,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在这两方面能够突破,那就要在用工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做文章。

抓住主业发展的关键,增加主业吸纳职工的岗位,用发展来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难题。

针对贝化旗下的上百家二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有序进行改革,亏损严重的和主业无关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形式的产权结构,包括MBO式的经营群体与骨干职工持股,通过引入MBO的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推向市场,自己去刨食。

MBO即目标管理法,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经济学上,MBO即管理者收购,是现代企业转变所有权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管理者回购企业股份,从而实现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统一。

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管理层收购,又称“经营层融资收购”,国内一般译为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管理层融资收购,即为管理层利用杠杆融资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具体来说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该公司的股份的行为,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该公司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管理价值的一种激励模式。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企业主人的转变。

MBO通过设计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希望企业在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机制,以及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MBO的实行,意味着对管理作为一种资源价值的承认。

管理层收购MBO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曾经风靡一时,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MBO近些年才开始试行并逐步兴起。

从目前来看,国内进行MBO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促进国企产权体制改革;二是解决民营企业带“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向真正的所有者“回归”,恢复民营企业的产权真实面目,从而为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扫除产权障碍:三是帮助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四是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减少代理成本。由此可见,MBO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

陆政东对这些企业实行BMO也是形势所然,首先是贝化债台高筑,只能将筹措的极其珍贵和有限的流动资金用于最能盈利和最有前途的主业,若是像撒面粉一样,集团下属的企业都撒一点,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这来之不易的资金投进去就如同石沉大海,泡都不会冒一个,这样的现实就决定了贝化和主业无关的子企业无暇顾及。

而这些企业想要破产那也几乎已经是资不抵债,卖掉都变不出什么钱来,反而是一大摊子上万的职工需要安排,这么多人一下下岗,那恐怕更会出大问题,而实行MBO等多产权的方式,让这些困难企业管理层和职工自筹资金,自己解决经营问题,既不用就把设备之类的当废铜破铁卖掉,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就业的问题,这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当然,从国外MBO实践中都可以看出,MBO并非适合所有的企业。实施MBO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管理效率空间;其次,企业处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如家电和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第三点是企业要让人民,让国家受益,才是关键之所在。

国内有人在去年专家定为MBO年,去年已有宇通、方大、佛塑股份等上市公司试行了MBO方案。

MBO在西方发起的动因主要是解决经理人代理成本等问题,意在解决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企业的资产结构。

而国内的产权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产权制度,这就决定了国内MBO的动因和特点决然不同于西方。同时,MBO在西方的兴起也是因为可以综合应用各种完善的融资工具的结果,而国内证券市场还缺乏有效的融资工具,因此在国内现阶段的MBO操作与国外的MBO操作必然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这样的MBO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收购国有企业,从而国进民退,变成民营或者私营企业。

实质而言,MBO是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也正基于此,对于具有垄断性和资源性的行业,如电信、能源、交通,并不适用MBO,因为这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脉,不可能将其置于少数人的掌控制之下。相对的,竞争性行业更适于MBO的应用,因为其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的特性令代理成本降低、市场反应与决策速度加快,进而令企业更易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过几乎从实行之日起,一些经济学家就从未停止过对这种方式的质疑。一些专家认为,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大规模实行管理层持股容易给企业带来五大风险:一是定价环节中的风险,例如行政干预,协议转让等;二是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风险,例如,先做亏公司再低价购进;三是收购者融资渠道不明的风险;四是运作风险;五是收购主体合法性不能保证的风险。所以应当立即停止。

MBO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中受到置疑有几个原因:首先,MBO在国外的使用得不多,比如在美国只有1%的企业实施了MBO,而国内部分学者在对MBO不是很了解,大力鼓吹这种方式;其次,MBO变成了MBI,而且还自己制订价格,这样的MBO极有可能被当作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便捷方法来使用;再次,地方政府以某种条件做交易,对国有资产没有按程序进行核价,也没有引入公平竞价的机制就低价把国企出售给私人,这也给了权力寻租的极大空间,极其容易滋生腐败。

正因为争论很大,而且大规模实施确实漏洞太大,极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陆政东在这个问题上显得特别慎重,贝化的这些子公司、子企业都是亏损严重的副业,而且事先并未得到这方面的风声,这就大大降低了故意虚报的可能,降低了贱卖的风险,而且陆政东也强调这是解决贝化这个特例,并无大规模推行的打算。

陆政东之所以如此慎重,也是因为他早就从梁梅以及周若山那里了解到周书明对于贝湖国企改制的一个大方向,周书明对于MBO顾虑很大,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所以陆政东也尽可能将这个限制在一个特例上,想解决贝化这个困扰省委省政府的大难题的同时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只是他这样还是有人表示出了不同意见。

在周若山表示支持之后,张新文马上也就表达了不同意见:“政东省长的这些意见都会中肯和实际,确实是解决贝化难题的一剂良方,同时在产权改革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想办法,对于贝化那些非主业业务的困难企业,完全可以让省里其他企业接手过去,让其重新获得新生……”

张新文很清楚,虽然他不想遭致陆政东对于他入常的强烈反对,但周书明对于产权这事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如果不表达不同意见,那周书明那一关恐怕更过不了,所以他必须要站出来。

“嗯,新文省长这个看法也是有道理的,武海省长,你是一个什么意见?还有林老,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又是一个什么看法?”

“政东省长,企业改制是一个难点问题,企业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改制。”

副省长秦武海现在主要分管的是工交这一块,也和贝化脱不开关系,所以沉吟着缓缓道:“贝化这几年不太景气,越是如此就越不能拖,要再拖下去,想要起死回生就更为困难了,我的看法是根据贝化的实际情况尽早着手……”

张新文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两面讨好两边都不愿得罪的秦武海。

秦武海还真是个滑头,在他出任副省长这个问题上虽然周书记没有起多大作用,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也没有给秦武海设置多少障碍,否则他这个副省长职位未必就能如此顺当的当上。

杨凌峰在的时候秦武海还能表达一点不同意见,但是陆政东一来,这家伙态度似乎就有些变化了,在这个时候想左右逢源,实际也就是靠不住的。

什么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贝化的问题在常委会上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决定,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有所调整,但诸如产权问题那是原则性的,不是说改变就改变的。

陆政东之所以在张新文发完言之后就点秦武海的名,也是想看看秦武海的态度,先让在这边有可能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亮出来。

省政府党组一共七个人,包括省长和五个副省长加上秘书长杨启成,陆政东得看看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钉子,有多少观望者,当然还有谁会主动向自己靠拢。

秦武海这个态度同样也让陆政东不能满意,秦武海是搞企业出身的,从市属企业到副市长一路到现在的岗位,对于企业的弊端更是知之甚多,可连一个最真实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这未免也太过于骑墙了。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太过失望,秦武海也没有坚定的表达反对意见,没站到对立面,他也能接受。

“我觉得武海省长的意见很中肯,对于贝化这样奄奄一息的状况,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最重要的是要救活贝化,这是关键,围绕着这个关键,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有可能采取的办法,这也是常委会的核心精神。”

周若山接过了秦武海的话头,周若山端起茶杯深深的喝了一口茶,陆政东一直看着他就是希望他能表态,他不是不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有想到来得这样快,一下子把自己推上子风口浪尖,张新文略带冷意的目光似乎在探询着自己,看看自己究竟会怎么回答。这算是站队交锋第一步么?

陆政东这才来不长的时间就要因为这件事情引发争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合适,在选举之前,陆政东实在是不宜和周书明有任何公开的矛盾凸现出来的,但是贝化那个烂摊子拖一日那也就越发难一日,陆政东恐怕也是担心拖得太久,到时候根本就没法救,那样的结果反而会更不利,所以也就只有退而求其次。

“我也谈几句我对贝化的看法。”

就在众人沉思的时候,副省长刘志恒突然说道:“我呢,不是分管经济的,但是贝化的事情上过多少次办公会议我都记不清了,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可问题还是一直没得到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政东省长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拿出的方案又是根据贝化量体裁衣而制定的,我看可行。”

刘志恒鲜明利落的表明态度让整个常务会议气氛顿时一变,也让其他几位副省长对于这位平时相当低调甚至有点和稀泥味道的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观感顿时一变,究竟是陆政东的到来让其看到了希望,还是杨凌峰实在是顶不住而让其一直闲云野鹤一般,现在一时间也还不好确定,但是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成荫国的表现和陆政东的到来有很大关系。

刘志恒的发言让张新文心里颇为震惊,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在省政府办公会议上可有可无的,甚至都不如秘书长杨启成的刘志恒如此鲜明的表明态度,这太让他匪夷所思了!

陆政东同样也感到吃惊,他在安新工作的时候和刘志恒其实接触最少,在省政府几个副省长当中算是最不熟悉的之一。

当然他回到贝湖之后也不是没争取过刘志恒,只是刘志恒还是那副和事佬的样子,他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刘志恒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刘志恒之所以如此,一来是陆政东找他谈过,内容自然让他还是有些心动的,而更主要的是张新文没少对他指手画脚,他实在是看不惯张新文了,陆政东的这方案又没有违背周书明的大原则,还在这里婆婆妈妈的在小枝节上纠缠不休,简直有点姓资姓社的味道,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如此?

这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实在是太过分了。

会叫的狗不咬人,要咬就咬在关键时候,张新文不是想上常务副省长吗,那就偏不让你如意!

第9章脱手斩得小楼兰

老好人刘志恒的这个表态让几个本来态度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里都犯着嘀咕:这个刘志恒是不是得到了可靠的消息,觉得陆政东有十足的底气?

不然这样一个像弥勒佛一般谁都不得罪的人怎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事情反常即为妖,这样的事情他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也就没有表达反对意见。

陆政东也一直冷眼观察着在座的人,他也能理解有部分人,这些人之前就是在周书明和杨凌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生怕一步走偏卷入到双方的博弈之中。

但陆政东也觉得,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算是进入高干行列,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为了避免纷争,连基本的立场都没有,这也绝对是不可取的。

走到这样的地位,这样的位置上,领会领导的最重要的核心东西,坚持这个核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立场,使之丰富并发展,这才是上乘之选,至于像张新文这样只知道一味的迎合领导的心思,却看不清领导的主要意图,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为了迎合而迎合那就更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的人称之为对手那是贬低自己,不过陆政东倒也不会轻看他,因为这种人是对人不对事,最是会制造一些小麻烦……

赞同的占了大多数,张新文可能觉得再坚持也没什么用,也就没有再说什么。陆政东也就道:“这一次会议我觉得开得还是挺好,在一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很正常,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新文省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那就是怕这口子一开,其他各地也纷纷效仿,那就收不住闸,这也是基于整个全局来考虑的。”

陆政东显得很轻松自然:

“我再重申一下,贝化这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性,一些工作我们可以先做起来,若山,我看贝化的事情你就多操心一下,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贝化推进小组,你来担任组长,发改委和国资委的两位主任来担任副组长,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拿出一个实施方案出来,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来,到时候我在向书明书记和凌峰省长汇报一下这个问题,力求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会议终于结束了,张新文最先收拾其桌面自己的东西,径直扬长而去,其他几位倒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张新文的背影,眉宇间露出淡淡的揶揄……

陆政东第一次主持政府办公会议,有杨立峰的处境在那里,陆政东其实是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看来情况应该比他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陆政东也很清楚,一次例行的办公会议也不能说明什么,陆政东是做过市委书记的人,深知真正能够主导一地事务的,还是常委会和书记碰头会,在这上面没有发言权,那这样的办公会议再怎么样也是白搭,不过办公会议能有这样的效果至少也说明很多干部对于贝湖的现状是不满意的,说明人心可用,人心可用,这做起事情来那就要顺风顺水得多。

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也算是贝湖省中初相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省政府办公会议这边发生的事情,周书明很快就知道了,得知这样的情况,周书明也不禁摇摇头,张新文在这方面确实是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想表达他紧紧跟随他的意思。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犹不及啊!

陆政东在安新的成功无疑对于其他地市都是由一个极强的示范效应的,这使得陆政东获得比较高的得分,特别是地市的领导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够像安新一样突飞猛进,而且陆政东在部委关系深厚,在项目方面的资源就要丰富一些,在这位未来的省长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赢得更多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

同样,陆政东的弱势也很明显,虽然他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但一直都是在安新一隅,在省直机关的影响力有限得很,并且省直机关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轻易不会信服人。

可出乎他的意料,看来省政府这帮人也是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够打个翻身仗,省政府一帮人似乎把陆政东看着贝湖经济腾飞的希望,给予了陆政东一定的支持。

他也看得出来,陆政东在这一点上是雄心勃勃,只是一省之地的发展可不比一市之地,一个省的情况远比一个市复杂得多,想要有大发展,就算陆政东再能耐,也绝非易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高层调陆政东到贝湖来,是很有些顾虑的,陆政东缺乏经验、资历不足、威信不够,而更让他不喜的是陆政东年轻,而且有很深厚的背景,这就决定了陆政东喜欢自己拿主意和有自己的观点主张,这就导致分歧很容易出现,和这样一个有来头而又不甘居人下的人搭班子,想想都让他有点心烦。

可是高层有高层的考虑,也专门找他谈了话,他也谈了他的一些顾虑,这也是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介绍了陆政东的情况,并没有一味的强调陆政东的优势,而是相对客观的把陆政东的优势和不足都做了介绍,虽然他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可他也只能服从。

真正等陆政东到了安新之后,这件事已经没有更改的余地,他的心境才渐渐走了出来,作为一个重要岗位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个人情感必须要服从有自己的主张,组织原则。

若是换了一位投缘的角色来和自己搭档,他还乐意帮扶一把,但是对于陆政东,他实在是不愿意这么做,当然没有好感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无视原则和纪律去干些什么,坐在这个位置的他还不至于那样干,但下面的人给陆政东制造点难度,他也不会反对,到了这样的位置,讲究的就是一个势,他当然不希望陆政东的势起得太快,势这个东西,最是容易此消彼长,陆政东要是涨得太快,那势必他就会被削弱,这肯定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他也不能把对方压得太死,压得太过厉害,就像弹簧一般会反弹得越厉害,闹得太过厉害,那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这也要有个度,就像和杨凌峰的关系一般,经过他一系列的筹划,杨凌峰只能规规矩矩,这叫斗而不破。

斗而不破,这是底线,破了那就不好收拾,对于贝湖省内情况他自己心中也有谱,现在他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上都能控制局面,有了这个,这就把握住了大局,陆政东就是想闹腾也翻不起来大浪。

年轻人终究要多跌倒再爬起来几回才会成熟起来,以为自己把一个地方搞起来了,就找不到北,那陆政东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

但这样的事情也得讲究策略和政治技巧,作为班长,对新来的省长候选人、未来的搭档就算不是很感冒,但在公开的表态上,他都必须表示出适度的支持态度,这才是一个省委书记应该有的风范和格局,可张新文闹这一出显得太拙劣了。

有心的人自然不会去看张新文如何如何,而是把这样的帐记在他这个书记头上。

反观陆政东在这方面也是表现得很是得体,在开完会之后专程到他办公室汇报此事,这态度也算端正,并且紧紧把握住救活贝化这个大原则,对于MBO也只是作为特例而来处理。

当然这个特例也许是陆政东在贝湖国企改制中推行MBO的一个试探,一个投石问路,或者说是对他抛出贝化这个问题对他的一个反试探,看看他是一个说明反应。

总之,陆政东这样的表现不算循规蹈矩,也不算出格,陆政东在贝化的事情上如此,其中的心思周书明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陆政东不外乎就是尽快树立他的省长候选人形象,尽快打响第一炮,以便最短时间如进入角色,着手操盘省政府那边的工作,为在人大会上的选举中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他陆政东的本分,何况陆政东一再强调这是特例,陆政东显得有条有度,这样一比较,张新文落在别人眼里就更显得下乘了,更让陆政东赢得了一些分数。

周书明微微摇摇头,张新文确实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还是很看重张新文的执行力,对他交代的事情总是能不折不扣的完成,平常也不至于这么糊涂,看来也是为入常闹的。

周书明也不禁摇摇头,想进步这本身没错,要是没有上进心,那也不用干这一行了,可要是吧这个上进看得太过重,反而成为一种负担,那肯定也不好。

张新文就是这样的情况,一心想着进常,于是就患得患失,失去了平常心,进退失据,在这方面,张新文比起詹继东的老辣来实在是相差得太远……

第10章财政厅长

贝湖的四月暖风和煦,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陆政东整个人都显得暖洋洋的。

贝化的事情按照他的设想已经动了起来,他关注着,但工作的重心已经移到现在他分管的最主要的工作——财政这一块。

周立伟走上两步,和陆政东握握手之后才慢慢回到了米色的沙发旁坐了下来。

虽然刚刚的举动无有那么点迎合的意思,周立伟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几年他在这方面吃亏太多,过钢易折,在安新当常务副市长的时候是如此,结果被弄得灰头土脸的,调离安新,也吃了这样的亏,连唐中凯都已经是副部级了,尤金忠、安俊义也都极有希望再进一步,而他这个当年的常务副市长从安新调到安吴,又从从安吴市市长调任财政厅长,虽然一步步也算是在前进,可是依然还在厅级上原地踏步。

周立伟也很清楚为什么会如此,主要一点就是有些事情太直来直去,缺乏方法手段,或者不愿意去用方法手段,亏吃多了,吃大了,终于也让他改变了许多。

放低姿态这也没有什么,陆政东原来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周立伟也安慰着自己。

对于陆政东请他来谈话汇报工作,周立伟心里却是充满警惕,人事权和财政权,谁都想换上自己的人,通常情况下,书记会紧握人事权,政府这边的主官会想办法掌握财政权,只要坐上那个位置的人都会这么想,更别说一贯表现强势的陆政东了。

人事权现在周书明是掌控着,这一点很清晰,陆政东暂时是没办法插手很多,财权呢?放自己这个和他有隔阂甚至可以说有过节的干部在财政厅厅长的位子上,陆政东会没有想法?特别是他又和詹继东曾经走得很近,陆政东会不会趁这个机会为难自己,让自己在财政厅坐蜡,到时候一坐上省长的宝座就把他给挪走?

自从听说陆政东来到安新后,周立伟也是想了很多,当年在安新的时候,詹继东是把他当成马前卒和陆政东去拼,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太实诚,不然结果很惨,在安新他已经领教过陆政东的手段。

所以他这回得悠着点,不回拒詹继东的某些暗示,该动的时候还是要动一动,毕竟詹继东现在深得周书明信任,在周书明那里能说上话,这一点对于他来讲很重要,毕竟他想要再往上走一步,周书明的态度至关重要。

虽然因为安新的事情,詹继东总觉得是他没把事情办好,才会导致其败走安新,而且离开安新之后,詹继东坐上了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他对詹继东而言,可以借重和利用的价值就越发的小了,詹继东对他逐渐疏远。

不过,陆政东现在来了,恐怕詹继东也会有别样的想法,毕竟他是省里的财神爷,要是能够为詹继东所用,那对陆政东来讲是个不小的制约。

可这也不代表着就一定要和陆政东闹翻,也配合陆政东的工作,但那只是工作上的配合,不代表向陆政东屈服,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不成为两人相斗的牺牲品。

周立伟也很清楚这和在钢丝上跳舞差不多困难,但再难,他也必须要跳,不然绝对不会有好结果,过往的惨痛教训时刻提醒着他,和陆政东不是一路人,但也不要站在陆政东的对立面。

所以在配合工作的问题上,他希望今天这样的机会也向陆政东传递过去。

当然,如果陆政东依然不依不饶,那他也不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对于他这个财神爷来说,有省委的支持,也不是陆政东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的。

周立伟拿起茶几上的茶杯,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