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委们早就不约而同地在等待着这个开会通知,当然心态也是各不相同。
陆政东和詹继东以及其他常委招呼了一下,就在詹继东身边坐下。
詹继东环视了一下周围,缓声说道:
“最近市里有些人很不像话……”
詹继东谈到了最近市里干部人心浮动,并提出了要求。
安金山微微扯了一下嘴角,其实詹继东大可不必讲这些,从陆政东要当市委书记的消息一传出来,其实市里就已经安定了下来。
安金山的眼光从会场上的人身上一一扫过,詹继东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陆政东的神情和詹继东也一样,都高升了,脸上没什么,想来心里实际上应该是高兴的。
钟柏发还是一如既往的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微微眯着眼睛,想来钟柏发的心情应该也是有些失落吧,至于其他人,估计心情就平静得多,而他的心情自然是不好受。
陆政东当市委书记了,可新任市长没他什么事不说,詹继东走了,他在安新的日子恐怕就更难过了。
几乎所有的常委对于詹继东所讲的都有些提不起精神,其实都在等待陆政东讲话,看看他到底到京城是怎么一回事。
詹继东似乎也知道大家的心思,偏过头对着陆政东耳语了两句。
“这次上面找我是有其他事情,和我的本职工作无关,和贝湖和安新也没有直接联系,至于是什么事情,由于保密原则所限,我就不多讲了,大家该什么时候知道,自然就会知道了。”
陆政东开门见山的说道,接着话锋一转道:
“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在我离京前听取了安新的汇报,副总理主要谈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如何发挥领头羊的问题。希望我们安新要再接再厉,让安新的各项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陆政东传达完副总理的指示之后,又把跑部委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了一番,虽然没有完全让大家释惑,但总算是聊胜于无。
会上,詹继东和陆政东都心照不宣的没提到市里人事变动的问题,但大家都清楚,从现在起,安新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将进入陆政东时代……
第96章年轻的市委书记
十一月初,安新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和省委关于安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省委书记江如衡出席并讲话。
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陆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青岛市委副书记钟柏发主持会议。
江如衡表示,因另有任用,中央批准詹继东同志不再担任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职务。这次对安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调整,是中央和省委从青岛市领导班子建设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安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詹继东同志在担任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期间,工作卓有成效,为全省和安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如衡指出,中央和省委认为,陆政东同志担任安新市委书记是合适的。陆政东同志是一位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干部,他政治立场坚定,经济敏锐性和鉴别力强,大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强。在镇、县、省机关等多个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比较丰富的领导经验。他较长时间在基层工作,对工业经济有一定研究,他思路清晰,作风过硬,工作扎实,注重实效,担任市长期间,在推进安新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比较突出。
安新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事关全省大局。省委要求,安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全市经济发展。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好“十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标准要更高,发展思路要更宽,经济质量要更好,示范带动作用要更大,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新的贡献。要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市,要立足中心城市的功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改善群众生活。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省委相信,以陆政东同志为班长的安新市委一班人,一定能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把安新市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委组织部姜部长代表省委宣读了中央和省委关于安新市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中央批准陆政东同志任安新市委书记,免去詹继东同志安新市委书记职务。
陆政东也在会上发表了简短的讲话,继东同志担任安新市委书记以来,把握大局、精心谋划,心系群众、勤政为民,为安新的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和省委决定我担任青岛市委书记,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深感担子重、责任大。
当前,安新市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做到:履行宗旨,实做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工作;精诚团结,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营造好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氛围;清正廉洁,老实做人,干净做事,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努力把安新建设得更加美好。
会议同时还宣布任命罗浮黎为安新市委常委、副书记,并提名为副市长,代理市长候选人。
陆政东坐在主席台上。看了眼身边的罗浮黎,陆政东脑海里闪过他的资料。
罗浮黎也是个人物,今年刚好五十岁,之前的职务是省经委主任,是贝湖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考生中的工科状元,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农业机械企业、电力系统基层工作过,还有一个在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很难有的一个荣誉:曾经获得省劳模称号。
罗浮黎看着也没有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头发虽然有些花白,但身体硬板,双目却是炯炯有神。很有威势的一个人,倒像是行伍出身的人。
安新需要一个执行力强的市长,罗浮黎是个做实事的人,这一点是和需求相吻合的,而且他虽然在安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但毕竟很年轻,出任副省级城市一把手已经是破了许多先例,保持安新班子的平稳,保持安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派一名老同志和自己搭班子这是上级肯定优选的选择。
不过罗浮黎也是个较真的人,曾经有次在省里的会议上对统计局的数据当着杨立峰和统计局长等一干省里的大员大谈贝湖的水太多,言下之意是讲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太重,虽然没有明言但那意思是表露无遗,弄得统计局长下不来台不说,杨立峰的面上也很不好看。
听梁梅和省里的人讲,这老头极为倔强,叫起真来,谁的帐都不卖。梁梅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语气。陆政东也想象得到,罗浮黎定然得罪了许多省里的干部,特别是杨立峰。
省里一致推举罗浮黎固然是因为从能力上和执行力上罗浮黎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之一,恐怕这里面江如衡和杨立峰也多多少少夹带了些私货。
陆政东又想起了江如衡同自己地谈话,话里地意味,是要自己一定搞好班子的团结,罗浮黎同志的任命是中组部和省委慎重考虑的,希望自己能理解和支持。
从杨立峰的角度讲,他是送走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而对江如衡来讲,有罗浮黎这样的人随时给陆政东醒醒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恐怕其他省里的领导也是如是想,据说推荐罗浮黎上报中组部在常委会上几乎是一边倒的通过就可以说明问题,恐怕大家都是长松了一口气。
对于江如衡语重心长的话,陆政东当时表态,对于罗浮黎同志的任命,自己是完全支持,坚决拥护的,安东经济高展,不可避免的会滋生这样那样地问题,罗浮黎同志工作经验极为丰富,作风民主务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在干部群众中威信高。由罗浮黎同志为安新班子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安新工作、对安新领导班子建设地高度关心和重视。
在散会后,陆政东笑着同罗浮黎握手寒暄,对罗浮黎市长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罗浮黎就是微微一笑:
“陆书记,以后我就是你手下的兵了,还请你多多关照。”
陆政东连声说不敢,笑着道:
“有你为我们安新班子保驾护航,安新的工作定会迈上一个大大的台阶,我可是翘以盼啊!”
两人说笑着并肩而行,倒也一片融洽。
但这只是客套,不管是他还是罗浮黎都是如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个人今后的关系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深秋的阳光明媚,陆政东站在窗口,点颗烟,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站在新的办公室窗前,入眼的景致和原来截然不同,陆政东有点不习惯。
如何和常委一班人特别是和罗浮黎的相处这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
班子的团结问题,不但江如衡在谈话中点了一下,中组部的领导找他谈话同样点了一句,小舅更是专门谈及此事,这由不得他不重视。
看来和詹继东的关系多少都有耳闻,上上下下恐怕都认为他作风过于强悍霸道。
这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越到高层,就越是如此,陆政东看着袅袅飘散的烟雾,微微扬起头,沉思着。
如果说政治是一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永不谢幕的大戏,那么安新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舞台,而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主角,而他之前的其他人,也毫无疑问都是重要的配角。
而这一出戏的舞台上,亦真亦幻,出戏与入戏,这都是功夫,不管如何,光是靠他一个主角也是不够的,重要的配角演砸了,不管主角如何呼风唤雨,这一出戏同样也砸了,陆政东静静的思考着,有所感悟……
陆政东正准备回身坐回办公桌上,秘书小邓和秘书长安俊义敲门进来,将报纸和一些文件摆上头后,看着他,犹豫着道:“书记,咱们市委是不是该起一座新办公楼,也代表了我们安新的形象嘛。”
安俊义也笑道:
“我们这办公楼确实也是陈旧了一些,就这样的办公室比起其他城市来讲,也显得落伍了。”
陆政东微微摇头,转身,指了指四周,笑道:“虽然面积是小了一些,够用就行,我们现在日子是好过了一点,不过也没好过到哪里去,还是紧紧巴巴过日子吧,何况俗话讲修庙不修衙,这修衙门的事情还是等后来者吧。”
第97章磨合伊始
陆政东并没有再谈民国那位军阀关于衙门修得比学校好就要枪毙人的事情,他知道安俊义很明白,眼下市委市政府修办公楼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小邓知道书记和秘书长有事情要谈,笑着拉上门出去了。
原本詹继东是打算调整市委秘书长章可钦,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原市委秘书长章可钦调走了,本来打算调进来的市委秘书长因为这次人事变动暂时搁置了下来,安俊义顺理成章的到了市委,被任命为市委秘书长,正式明确行政级别提为正厅,只是还没有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主要原因是市里关于增加常委人数的报告因为人事变动省委还没有批准下来,不管那个方案被不被批准,按照安俊义的资历和能力,安俊义成为常委,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原本唐中凯可能要比安俊义先一步成为常委,看这样子,也许安俊义倒要抢先已不了。
“书记,关于厚德银行在京的活动安排还要请你再过目一下。”
厚德银行就是穆先生等人创办的民营银行,这个名称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阐述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算是表明银行的宗旨。
厚德银行从思考酝酿到现在也是时间不短,而且还是有先例可循,赶上银行业放松口子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有高层特批,也耗费了不少时日才基本上是把程序走完了,现在架子也基本搭起来了,在五十余家发起人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股份制公司,董事长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开林经先生担任。
作为一家面向全国的民营银行,虽然总部落在了安新,但成立仪式仅仅在安新市不够的,所以成立仪式最后敲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而预计应邀出席成立大会的包括工商界、金融界、经济学界以及政府高官近千人,这不但是厚德银行的一件大事,更是安新的一件大事,这件事马虎不得,安新方面也是高度重视。
陆政东交代完几件马上要办的事情之后,想了一下说道:“市里比较重要的人事任命,除非是不得不马上要任命的,都暂缓吧,等罗市长熟悉情况之后再说,我先给你通个气。”
安俊义一听忙点点头,其实他心里是多少很有些担心陆政东的。
很多人在这样的地位和身份变化之下往往有些找不着北,原本当二把手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是有些收敛住霸道和强势的性子,一旦自己变成了婆婆,那就是无所顾忌了。
陆政东本来当市长的时候就够强势了,如果再乾坤独断,一言而决,那是迟早要吃大亏的。
安俊义对这一点是看得很透彻的,因为这话早在十几年前总设计师就曾讲过: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
连用了三个“必然”,给出了一个让后世惊叹的预测,这三个“必然”一个比一个肯定,一个比一个重,一个比一个语重心长,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
不幸的是很多包揽大权的领导干部被这一预测一一言中了,这一预测出奇得精准,而这其中很多的人都是年富力强能力出众的干部,都在之前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些陆政东都占全了不说,陆政东比他们更年轻,年轻气盛,那就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不过,看样子陆政东在这一开始头脑还是比较清楚的,等罗浮黎熟悉情况之后再进行人事上的调整,显然是有所考虑的。
安俊义正准备起身,办公室门又被敲响,这次进来的是唐中凯,进来笑着同陆政东打招呼,又笑呵呵对安俊义道:“秘书长也在啊。”
安俊义就站起来,笑着道:“书记,你们谈。”
陆政东摆摆手,示意安俊义不要急着走。
唐中凯也就开始向陆政东汇报工作。听唐中凯说了几句。陆政东就笑着摇头道:“中凯市长,我现在可是到了市委,你汇报的这些事情,可是罗市长的事情,这眉毛胡子一把抓,岂不是要累死我?”
唐中凯就笑道:
“罗市长那儿我都汇报过了。这不拣主要地几件和您念叨念叨吗?书记是我们的班长,也不能一转身就撒手不理我们呀,有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这工作做起来才踏实。”
陆政东摆摆手,收起笑容很认真的道:
“该我处理地走正常渠道我会处理,不该我处理地就不要再拿过来了,和我念叨也没用,罗市长市长刚刚来,你要多协助他熟悉情况,处理好同他的关系。全市一盘棋。”
唐中凯看得出陆政东不是说反话,微微点头,心里也清楚,书记是不会罗浮黎放在眼里的,他来,是因为他知道,罗浮黎不过是个过渡市长,那样的性格不适合做一把手,省委调他来是暂时平稳一下局面,然后陆书记恐怕就会换上自己人,陆政东在市长宝座上时,唐中凯从来不敢有什么妄想,但现在他可就有些蠢蠢欲动,多表现表现,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竞争一下市长宝座,而且要想进常委,那可还得要靠陆书记。
陆政东虽然说得明白,但他看得出来,唐中凯是看到安俊义进常委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他进常委还现在反而是没有什么谱,心里有些着急,陆政东心里微微一叹,看来不但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何协调自己派系内的利益,也是一个问题。
安俊义见陆政东又如此郑重的交代唐中凯,看得出来,陆政东现在确实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
当然,这毕竟是开始,今后会如何,还是要多观察……
安俊义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咚咚’的敲门声就响了起来,响到第四下的时候,安俊义才抬起了头:“进来!”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秘书长好!”
进来的是教育局副局长钟学东,钟学东向前弯了弯身子,安俊义并没有抬头,他的目光依然在桌上的一大堆文件上,只是示意钟学东先坐。
“你随便坐,我手头有些东西还得要处理。”
钟学东然后慢慢地坐到安俊义对面的椅子上,道:“秘书长,上次请您安排陆书记到教育局视察的事,不知……”
“啊,这事啊,已说好了。但这周不行,下周吧。”
安俊义边说边抬起头,又用手中的笔拨拉着台历,然后说:“下周二吧,下周一陆书记有会。周二还没安排,不过还需要问问小邓看看有其他行程没有再定。”
“那就好。”
钟学东说完就起身,刚走了一两步又退回来,对着又埋下头的安俊义道:“秘书长,最近市直人事估计要动一动吧?”
安俊义没有做声,安俊义与钟学东严格说起来是初中同学,高中后,两个人到了不同的学校。钟学东原来在学校,后来调动教育局干,硬是从一个普通的科员,干到了现在的副局长。
以前两个人虽也是经常打交道,但交往并不深,但也不是很浅,属于那种还算不错的关系,之前钟学东也是几次讲同学聚一聚,只是市里领导变动,他是忙得不可开交,一直没有应承下来。
钟学东问起人事这样敏感的问题时,安俊义只是抬起眼,向钟学东看了一下,他和钟学东虽然是同学,但这样唐突的问这样敏感的是事情,还是显得相当的突兀,就从这一点看钟学东就有些不适合当一把手。
但安俊义并没有表现出来,随手将面前的文件推了推,钟学东又说:“秘书长,您现在是市委领导了,可得帮老同学一把啊。”
“当然,当然。”
钟学东说着站起来,端起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当然该帮。只是最近的人事还没动。而且,人事的事你知道,是书记、市长定的。”
“您是秘书长,您要是说上一句,不就……”
“老同学,我就是一个跑腿的,在人事上书记向来是自己拿主意的。”
安俊义说着走到窗前,将窗子玻璃向前推得更开些。钟学东的心思他当然知道。前不久教育局局长杨金洲突然中风不能管事了,现在教育局局长的位子空着。
这个位子虽然不是特别显眼,但是,教育是个大摊子,人多经费多,而且,如今安新财政好转,经费有保证,教育局长在安新位置还是处在市直单位的中游的。从杨金洲中风之后,来找安俊义并且透露出有意出任这个职位的,就有好几个了。这还是仅仅找秘书长一个人的,还有找陆书记的,找钟柏发的,等等。
可见竞争不仅有,似乎还很激烈,不,准确的讲位置总是僧多粥少,没有位置竞争不激烈。
钟学东一直在教育局干,又是临时负责的第一副局长,他对自己的期望当然要比别人大。当初,杨金洲刚中风,市委确定谁来主持教育局工作时,钟学东好像自己都懵了。市委最后确定钟学东临时负责之后,钟学东才醒过神来,也来找过他。
文字是一件奇妙的事情,特别是官场,文字的运用奇妙无穷,不同的排列组织就会衍生出微妙乃至截然相反的意思。就拿这临时负责来说,也是很有讲究的。
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尚未找到合适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那个位置争执不下,会暂时出现控空缺,但群龙无首也不行,总要有人来负责。
那么,就出现了临时负责或者主持工作这样的短期职位。
主持工作,某种程度上应该比临时负责更有力度些。主持工作的人,半数以上,后来就成了真正的主持工作。
而临时负责带有明显的短期性,很少有临时负责变成真正的主持工作的。这也是钟学东猛醒过来后急着安俊义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个临时负责,钟学东也许想得开些。反正是个副局长,而且自己一直在教育局干,本身就不想离开,能够干到副局长就已经不错了。至于下一任局长是谁,那是组织上的事。但现在,组织上突然把他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本身没有任何野望的他突然有了想法,他不得不考虑了。临时负责个大半年,到头来还是回到第一副局长的位子上,这会让他很难为情,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秘书长这一段忙过了吧,不知秘书长周末有空没有?我想请几个同学在一块儿坐坐。”
钟学东再一次发出了邀请。
“周末?暂时是没安排。可是到时就不知道了,到时再说吧。”
安俊义说着踱回到桌子边,钟学东倒是很直白,这次聚会的目的不外就是这件事,对于钟学东,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很深的交往,但毕竟是同学,而且钟学东的不少大学同学在省里的要害部门,从长远的角度上考虑,他应该要帮他一下。
但他跟着陆书记已经快两年了,陆书记不但在经济上能力出众,在一些问题的发言,虽然少、短,但是切中要害,总是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用人上是很讲究的,钟学东是教育局的老副局长,在教育战线上是一个行家。但根据安俊义的了解,在行政管理上,他并没有多少能力。这样的同志,适合于干专业,适合于干副职。让他去干一把手局长,就很困难。教育不仅是个大摊子,也是个最难管理的摊子。这个摊子管不好,容易出事。一旦出事,影响面就很广,收拾起来也就很难。恐怕正是因为如此,陆书记才会答应去教育局考察调研。
钟学东显然不是陆书记心仪的人选,这件事情还真是很难办……
第98章分歧初现
安俊义很清楚钟学东显然不是陆书记心仪的人选,而钟学东又硬是想要坐那个位置,这件事情还真是很难办,安俊义想了一下,心里有了主意道:“学东,不要听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传言,市里的主要领导才刚到位,稳定是当前第一要务,凡是和这个宗旨相悖的事情短时间都不会动的,组织上让你现在负责教育局的工作,你就安心的负责教育局的工作,你自己表现得好,那才是最重要的……”
安俊义这话已经是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在春节前,市里不会有大的人事变动,当然他最主要的目的是给钟学东打预防针:到时候若是真的不能上去,不是他没有帮忙而是钟学东自己做得不够好。
“谢谢秘书长,我一定好好表现,一定好好表现。”
钟学东知道这话从安俊义口里说出来,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安俊义看着钟学东微微弯着腰出了他的办公室,不禁摇摇头:无欲则刚,钟学东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而现在……
安俊义看着钟学东的背影,出了一会神,不由又想到了自己,他之前还在想着陆书记要适应身份的变化,看来他自己也同样如此,随着位置的变化,他自己也必须要作出一些改变,因为今后这样类似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十一月中旬,年龚冉和杨思瑾等人并购安新汽车厂终于尘埃落定,陆政东和市长罗浮黎以及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
仪式结束的当天下午,市委召开民营经济调研座谈会,市委书记陆政东和市长罗浮黎就如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引进外来资金与十多位民营企业家和外来企业的代表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市委常委、副市长安金山,市委秘书长,市委办主任安俊义、副市长唐中凯以及市工商联等十几个部门地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缘由主要就是安新市人事这是一个安定人心的会议,也是一个有关安新未来发展的吹风会……
党政部门每逢到了年底,就会忙得不亦乐乎,但安俊义没想到陆政东在这么忙碌之中还真抽出时间去教育局考察调研,不过和安俊义猜想的有些不一样,陆政东到教育局考察的目的不光是不放心,而是还有其他想法,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随着安新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就需要更多的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全国都是如此,有技术的工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这完全靠农民工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到时候那就是制约一定发展的瓶颈之一。”
陆政东看着安俊义道:
“说实话,现在大学扩招之后,很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就是绣花枕头,而自视甚高,文不得,武不得。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还是教育改革的问题。”
安俊义点点头,教育产业化,很多大学一切都往钱看,而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很多都用不上,陆书记还是看得远,现在就未雨绸缪,开始思考和着手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安俊义正和陆书记说着话,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
“前面查摩托车,好像吵起来了……”
陆政东也侧头一看,只见两个交警和几个人在那里争执着。
陆政东皱了皱眉头道:
“过去看看……”
市里是早就下达了全面取缔摩托载客的命令,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宣传才采取了行动,同时也要求文明执法,陆政东想看看是不是下面并没有传达他的话。
但下车之后,陆政东和安俊义发现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一回事,反而是摩托车主理直气壮。
“你一个小警察横什么横?知道大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