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和历史上的水泊梁山一样,他们的格局也就是这种程度了,受制于大多数人的见识和时代本身的局限性,大多数人吃饱穿暖的朴素要求,中层谢即安的原始公道主义理念,和上层对个人功名富贵的追求和野望,
再发展下去,要想更进一步壮大,就面临名为瓶颈,或者说是抉择之类的东西。
他们必须选择一个方向和立场,才能继续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这一点和后世的民营企业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把乱世中杀人放火的买卖,替换成那些该开初期,利用法律不完善,捞偏门的行为和手段,就行了。
但是需要一个很有凝聚力和威信的核心,来压制这些分歧和异见,他们的成分实在太复杂了,还有大量海外干涉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的。
这也是我稍微了解情况之后,就不怎么看好这里,一心思去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些东西距离我实在太远了,算不算是拿的是民工的血汗钱,操政治局的心,我有些自嘲的回过神来,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臂,信手接住一片雪花。
不由叹了一口气,眼看我是偏离最初目标,是越来越远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重回洛阳啊。
…
第十一章 在山上
距离最后一批俘虏被卖掉的,
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纷黄的树叶开始逐渐掉落的差不多,剩下的也只能在在风中轻轻的飘摇着。我也从忙碌了一半个多月的杂务中,暂时解脱出来。
上次梁山大败五州官军,算是发了一笔横财,缴获的旗仗军械堆积如山,经过各军都挑拣之后,剩下的全部送来后军来处置,修补或是再造,因为工作量一下太大。再加上择捡其中青壮健力之士,充往各军各都听效,剩下其中和我一样被淘汰到后军的差遣的,就占了其中的一半多,具体经手管事的人不够用了。
于是,有点文化水准的我,被人检举出来后,再次发挥专长,充任了一个簿记,所谓既出贼窝,又入盗穴,忙活了半个多月后。
作为山上屈指可数,熟悉算学和文书的簿记之一,我再次被指派到山后左营,兼管了一个杂库。
当然了,比较值钱或是珍贵,乃至真正的好东西,通常不会出现在这里,而是直接给那些头领当诚分,或是作为分成和礼物,奉献给上层人物的,
只有那些打家劫舍之后,觉得无法分辨或是实在不值钱,却被捎带回来的破烂,就被归到这里来。
然后供梁山的普通士卒,挑挑拣拣的继续发挥点作用。虽然像样点的甲械,刀仗,旗鼓、幕布、帐具、衣袍什么的,都被分走了,送到这里只有价值不高残损品,比如等待修补的甲片,破洞沾血的毛毡,残缺不全的旗布,开裂的手牌和半盔,残缺不全的大车零件。
其他尚且完好的旧水囊,补补就能用的穿眼袄子,肮脏的毛毡毯子,铜奎带和皮具,空空的脱漆箭壶和刀剑鞘,底部镶铁的羊毛短靴,射箭用的皮革护套,一些价值不明的珠串挂饰之类的小物件。
登记照册后,分类整理成一个个架子上的陈列,然后由那些梁山的部众和眷属们,拿一些自产或是其他来源的东西来换,按照惯例是管库负责登记做账,另派几个夫子评估好坏,外加一个过秤的老头子。
只是原先的管库死在官军攻山中,剩下的几个人手,也被补充道别处去了,仅存个过秤老头不耐这些繁琐的东西,整天打瞌睡晒太阳,大多数时间内,这地方基本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干脆告求一声搬了过来,用库房里的东西,自己搭起一个临时安身的小窝。虽然还时不时怀念水电网络和各种方便的外卖快递,盗版下载。
但是起码不用眼巴吧的听肚子抗议,也不用到身不由己的颠沛流离,躺在猪圈一样草垫上,与各种牲口的气味做伴,忍受各种虫子作怪的滋味。
用某种话说,就是穿越前身为资深宅的惯性,没心没肺到随遇而安的惰性,让我比较平静的安顿下里。
甚至连记忆中在洛阳留下的想念,都暂时被放在脑后了,因为那暂时不是我个人意志和能力,所能左右的,虽然偶尔还有些不甘心,但有些东西得是被环境逼出来。。
漏进来的冷风轻轻摇动着满是补丁帘布,我蹲坐在土捏的炉子边,山中百姓自烧自用的木炭,正在发出金红色的温暖和热力。
轻轻哼着唐伯虎电影“死了还要吃,吃了还会死。。”的调子。
我小心的用两片木碗模子里压好的饭饼,夹住一块浇了许多黄酱和芝麻,在炉子上烤成七分熟的肉片,用力转了几转,一个古代版的米汉堡就做好了。
这次因为官军大举攻山造成严重破坏的缘故,梁山外围能耕种的地方,几乎颗粒无收,不过好在梁山不是普通的贼寇。
很快就有海外给梁山运来了大批粮食和其他用品,当然不是无偿的,得用战利品和财物去换的,只是相较内地其他地方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们,远要实惠的多。
因此除了传统人吃马嚼的麦豆之外,甚至还有几千石来自南方的稻谷。
连我也按照人头,领到了半石作为勤勉干活的嘉奖,当然能够分到手上的,大都是放了几年以上的陈谷,而且那种味同嚼蜡的口感不是很好,明显是早生快熟的品种。
不过比起另一些人的待遇,就算好的多了,据说那些官军俘虏转变来的新卒,吃的还是豆子糊糊和半生不熟的陈麦饭,其中那个滋味,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就够了。
只有我这批人,算是集体在阵前献了投名状的缘故,待遇比大多数俘获的官军,稍好一些,再加上有可以派上用处的专长,所以过的还可以。
宅在家里的时候,逛各种美食论坛就是一种乐趣,然后做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实验党,反正网购是如此发达,号称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只要有足够的食材,连神明我都可以扭头吃给你看。。
今天是重九日,也是我穿越到这世上的第三个月份,按照古代风俗,本该是头插茱萸,与家人登高远望,共饮菊花酒,以寄托思远至亲。不过这种太平年景的东西,显然与梁山上下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还是分到一块象征性的肉食。作为劳作致死的耕牛,最后宰杀分食的老牛肉,就像鞋底一样又柴又硬,硬着头皮撕咬几口牙缝里就几乎是卡住的肉丝,然后没有牙签,用削尖的小树枝挖的牙龈出血。
不能烧烤不能红焖不能酱煮不能煎炒,于是只好拿来炖汤,炖到肉丝发白没有一丝滋味光喝汤好了,反正柴炭不值钱,扒拉扒拉就有了。
夹饼的肉则,是来自一具烤架上的半截兔子,我小范围倡导下简易版本包产到户的,梁山生产自助自救的成果之一,个人版的新奥尔良烤兔腿。
炉子一端熏黑的陶罐里,还炖着滚烫的山药蛇羹,对付多刺的蛇骨,只要把它炖到稀烂脱骨就行了,然后滤出浓稠的羹汤来吃。毕竟相对于严格管控的猪牛羊马等大畜,这种野物在这个时代那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只需一根旧皮带的价值而已。
梁山四野土地还算肥沃,五谷豆薯什么都能种,山林也不少,有足够林果禽畜的来源。因此我还准备了一份酸菜烤小鱼什么的。
因为物资的紧缺,水泊里打上来的大鱼和其他品相稍好的水产,都是头目以上阶层才能享用的,大伙房里顺来这些小鱼小虾的边角料,就便宜我了。
要知道,作为梁山上下的伙食,也就可以入口或者说果腹而已,同样参大量杂麸的饼和菜汤,可谓是纤维十足而热量有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类,都严重摄入不足,这就照成日常的不耐饿和肚子犯空,所以我的想办法另辟蹊径打点牙祭,增加自身的营养状态。
这个杂库,就是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来源之一,因为刚打了一次大战,里面大部分的隔间,都堆满了破烂。
苦中作乐,利用一点小便利,改善一下自身条件,还是可以做到的。在梁山上除了头目们,金钱能买到的东西,都是相当成本不菲的,就如后世某些院校打着关注学生安全和纪律的招牌,所经营高价食堂和小卖部一样,因此以物易物才是底层人们的常道。
在我的分类和整理下,杂物库也成为他们最喜欢前来淘货的地方之一,当然这点利益全部体现在实物上,不至于引得上司和其他同行,动了****之心。
只是偶尔成堆送来的杂物破烂上新鲜或者陈旧的血迹,才让我从这种片刻的安逸中惊醒起来,原来我还生活在乱世中,作为贼寇的一员,这种宁静只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已。
我虽然身在其中,但是还是像一致蜷缩起来的刺猬,小心翼翼的保守者我本身所具有的秘密和所谓来历的谎言,
对这个团体,也没有多少认同感,而作为新附之人,短时间内,想取得足够的注意,并且轻易的获得信任之,实在太勉为其难。
我也只能在涉及到我的事项上,稍微提出那么点合理化建议,然后一点点的试探来自团体上层的底限和接受程度,为自己换取一些力所能及的待遇改善。
妄想着王霸之气一震,周围人都变成脑残,哭着喊着来求助,送上妹子和势力,然后甘愿屈居人下,或者果断去死之类芸芸,那是嫌死得不够快啊。
身体前任记忆的部分经历和结果告诉我,
在个人拥有的实力,足以支持和保护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之前,永远都是替别人做嫁衣,或是虚浮在沙滩上的城堡而已。
就算再怎么坑爹,背景靠山什么的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所谓对等和尊重,都是建立在相应的实力基础上的。
就算是想从属别人来借助力量的捷径,也需要合适的契机和途径,至少我所在梁山,并不算什么良好的息身之所。
毕竟梁山寇的根子,只是一个乱世中的草寇团体,如果没有海外势力的扶持,纪律和组织上,不会比那些官军好多少,而他们针对普通百姓之类的弱者,会做的事情也一样都不会少,只是通常杀伤的少掳掠的多而已,因此与其说是替天行道,不如说是有特殊目的和利益述求的暴力集团。
与小说中那种一厢情愿的浪漫主义豪侠情节不同,他们平时甚少滋扰穷人的原因,不过是因为这些草根实在太穷了,穷到抢劫他们实在是得不偿失,反而只需用少量粮食诱惑和暴力手段的威慑,可以从中诱获到临时炮灰和眼线的补充。
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不介意痛下狠手制造一些惨案,或是驱使填壕攻坚,来杀鸡儆猴和宣示暴力。所谓劫富济贫什么的,只是这纷乱时代中,某种具有表面欺骗性的宣传手段而已。
…
第十二章 山中日月长
神都洛阳,
纷纷扬扬的雪花,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和伤痛,也掩盖了街角墙下**的,成群连片抱在一起取暖的枯瘦身体。
随着街头奔走往来的军士,和抄家破门的哭喊叫骂声,洛阳发生的一连串变故,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结束了,可以重回歌舞升平的虚假安逸中去,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随着新一**索乱党的命令,却才是噩梦和地域般煎熬的刚刚开始。
因为塞入太多圈管居住的宗室,而变得狭促杂乱的十六王宅中,宗正卿李睿,迎来了他一百零七岁的寿诞,虽然因为城中一片破败和纷乱,而让他的寿诞格外的冷清和孤寂,儿女具不在,只有一群同样老的走不动的家奴和老仆,在身边用颤颤巍巍的老胳膊腿侍候着。
结结巴巴的说着老掉牙的吉祥话和恭维,然后给分上一盏子,就算是庆寿的席面了。
牙齿还没有全部掉光,也还嚼的动老羊汤炖面皮的羹糊,要是在太平年景,那是任何一任天子,都要恩加赏赐的人瑞之表了。
作为皇族中最年长的尊亲长辈,他已经见证了至少十一位大唐天子,沉浮起伏的人生跌宕变幻的时代,其中最长的不过荒淫无道的折腾了十七年,而最短的不到六个月,就在皇位上惊恐万分的郁郁而死了。
但几乎每一代天子的更立,无疑都要像消逝的漩涡一样,裹挟着大量皇族宗亲和近属臣子,作为已故皇帝的陪葬和牺牲品。
拒如此,类带积累下来庞大的宗室人口,还是像皇城仓禀里的耗子一样有增无减。
虽然因为各种天子登基之后的避讳,而让多次改名改字,更换字号,从李云睿到李明睿,又到李睿;但是他无疑是皇族总最幸运的,低调无争的性子,让他作为类似摆设的宗伯身份,被很好延续下来,
仅仅是因为当权者在大位更替的时候,需要他这么个皇族宗长,作为各种篡逆废立的行为背书和充当某种程度上可有可无的遮羞布。
在这期间,膝下的七个儿子已经死了五个,十几个嫡出和庶出的女儿,也只剩下身边的一个,还有一些孙辈和外孙也已经去世,但是他还是顽强者活着,作为真个时代的见证者。
在这个大权旁落末世王朝,作为只剩下名义上存在的皇族,无疑是令人痛苦而绝望的负担。无数人宁愿脱籍,落魄与贫寒困顿之间,成为他们过去所遥望的庶族贫民中的一员。
但更多人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打破宗室身份所营造的牢笼,继续纠结在勉强能够得到保障和虚假的安全感中,日复一日的沉沦下去。不是没有人想过改变现状。
不过他们的结局,不是变成失踪人口,就是成为高悬城头,众多风干头颅的一员,或是乱葬岗中的某具无名尸。
但是李睿都顽强的熬过去了,甚至比自己的大多数儿女都要活得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作为某种标志性和门面的存在,他还会继续活得更久。
然后拿着天子之外,最优先拨给的待遇和配给,在朔望朝会的赐座上,继续坐视那些辈分上,比自己小了数代的新天子们,在权力和现实的威逼下,随着幕后当权者的意志,而在名为大位和朝堂的舞台上,身不由己的继续做那脱线的傀儡之舞,直到彻底崩坏,被换上一个新的。
尘嚣而近的叫喊声,打断了他的沉思和回忆。
十六王宅之中,年久失修的大门,在明火执仗的咆哮声中,被撞开,轰然倒在尘埃中的情景,仅存的仆人,躲闪逃避不及,就被追杀砍杀在廷柱回廊之间,无数器物陈设轰然被撞倒又被踩踏在脚下的巨大嘈杂和声响。
他忽然有些明悟,显然,他们连自己这个摆设,也不再需要了。
但至少,作为最年长的宗亲,还是尽力动用最后一点资源,为自己亲族的最后一点血嗣有所安排,剩下的只有祈福和等待了。
听说有一群人从城东水门脱逃出去了,他这样想着突然有些额牵缠挂肚起来。
在高高举起步步逼近的刀光中,他忽然想起,那位权臣的父辈,牵着年幼的子嗣,卑恭虚膝的请求他摩顶祝福的情形。
不由老泪纵横的,高声唱起了数百年前流行一时的白剧《帝女花》中“香夭”的唱词:
“落花满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帝女花带泪上香
愿丧生回谢爹娘
偷偷看偷偷望
他带泪带泪暗悲伤
我半带惊惶
怕驸马惜鸾凤配
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
寸心盼望能同合葬
鸳鸯侣相偎傍
泉台上再设新房
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
用最后一句“自恨生在帝王家”的遗言,作为尾声和余响,李睿在寿诞这一天,结束了他107岁的人生。
以这位宗伯的遭遇为缩影,呈现在史书中只有寥寥的一行字“上思归,遂尽屠宗室数千”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是新时代拉开的大幕而已。
。
吃了个**分饱后,我在草木灰里搓几把,弄干净手上的油渍,开始双手扣住木梁,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
经过还算充足的饮食和注意锻炼方式,我这具身体的契合度和潜力,似乎被慢慢恢复过来。比如思维上敏捷和神经反射对力量的控制什么的,起码我很满意这副身体所具有的条状腹肌,而不是原来弹性十足的小肚腩。
等到发汗的差不多,我开始用麻布沾着陶盆里的冷水搽试身体。
我在梁山的这段月半的日子,各种旮旯倒是转了不少,不过,既没有隐藏属性的老爷爷传功,或是濒死的神秘人物送藏宝图,更没有撞见软妹子洗澡的奇遇。
倒是那些满身污垢,体味熏人的抠脚大汉,或是开口如天籁,残渣与菜丝共一色的黄板牙土鳖,要多少有多少,
这让习惯了现代卫生习惯的我,每每避之不及逃如败犬,因此有了杂库旁的干净水源后,哪怕冷的全身发抖,我还是坚持每天都擦澡。
要知道习惯了泡澡和二十四小时无间断热水供应的现代人,重入蛮荒的那个不便和别扭劲啊。很容易积攒起来的泥垢和无所不在的跳蚤虱子等寄生物,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
杂库旁边有个涓涓细流的山泉,就成为刚刚解决肚子问题的我,专门搬过来的主要因素之一。毕竟按照梁山上的条件,洗澡虽并非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但是叫我和一群浑身体毛的粗鲁汉子,站在体味十足的水房里,冒着捡肥皂的风险去玩浑水摸鱼;或是和关屁股的孩童一起,跑到冰冷的河水里去,接受周围乡人百姓的围观和注视,实在是勉为其难。
另一方面则是,和其他人比邻相居,相处见面的多了,所谓人多口杂,一些生活习惯和语言上的纰漏,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或是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每天都会专门烧上一锅水,用来蒸烫消毒衣物等生活用品,没有洗涤用品又缺乏足够换洗的情况下,这点很关键,也可以土制饮品补充水分,或是作为调配加工食物的需要。
寄生虫和传染病,同样是这个灾荒兼动乱的时代,最常见的病源和死因。毕竟,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个人生活习惯,需要安定时期的社会秩序来贯彻和维持。
为了避免碍事,我连两鬓以上的头发都给剪了,然后用一块素布包起来,这样不至于和别人差别太大。。
除了温饱之外,这个时代业余的生活,也单调的令人发指,据说梁山高层还有一些掳来或是买来的伎乐,聊以解闷消闲。
我就只有通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体操动作,不停的锻炼这副身体,直到全身酸胀,汗流加倍,以保持比较稳定的体能状态,这样可以避免生病的概率,一旦将来有那么一天,也能坚持的更久些。
然后就是做各种记录,抄写来自这个身体的记忆,也记录一些我来自后世觉得或许有用,又担心随着时间会被忘掉的东西。这个年代的书写,除了传统的笔墨外,还有两种比较普遍的廉价替代方案:
用芦苇杆或是禽羽尖,沾着墨汁写的小字,据说是海外藩的舶来物;或是用竹管套起来的特制硬炭条写的大字,不过因为碳粉易掉,所以在纸面上抹蜡加固,则是来自数百年前,大唐军队中的发明。
忙完这些后,又是一个拥有闲暇无事的一天,眼见冬日已至,虽然雪花还没有下来,但是因为寒冷而大大减少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因此这处杂库的业务也基本停了下来,我开始用树叶子卷成的口笛,吹起来《故乡原风景》,这算是后山单调孤寂的生活中,少有的自娱自乐了。
因为寒冷,连鸟雀声都不见了,只剩下空中环绕着口笛声,沉静在这种片刻的安宁之中,我再次想起洛阳生活的片刻点点,然后想起好容易救出来那些女人,如今身材何方处境如何,不由有些走调起来。
但是这种寂静很快就被一些细碎的动静所打破。
我竖起耳朵,听到草丛中的杂音,叹了口气,这种天气居然又来了。随后我看见一只大蘑菇,一只行走在树丛后小路上的大蘑菇,忍不住出声招呼道“嗨,须奈”,
硕大的蘑菇头,其实是一顶垂纱过颈,将整个头部遮蔽起来的帷帽,与下面娇小的身材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是马里奥兄弟的二次元蘑菇,跑到现实来一般。所以我给取了个绰号——须奈。
虽然地处偏僻角落,但是我私下开小灶的时候,偶尔会引来零星额外乱入的拜访者。比如这对颇为神秘的一大一小,纯粹是特意跑来听我讲故事的。
虽然对方看起来毫无威胁的武力负值,甚至给人一种很好欺负的错觉,不过站在“蘑菇”身边的人,可就不好惹了。那是一个身体健硕,肤色黝暗的老者,不动声色在站在就自然有一种引而不发的彪悍气场。
第一次见面的下马威,就是随手捏碎一截准备用来劈柴的圆木,那可是海碗粗的实心松柴啊,然后就像是掰甘蔗皮一样,将开裂的原木徒手拆成一条条更细的指粗柴禾,于是我当天不再缺柴火烧了,顺便还知趣的多了一对听众。
好吧,这是乱世,高手在民间的古代版,我如此告诉自己。但我更好奇的是,在这个是滴啊,人类的体魄和潜力,能够被锻炼和强化到什么程度。
梁山不仅仅是是一座山头,而是一条水泊半环绕的小山脉而已,除了武装和辅助,及其生产人员之外,还有若干特殊的客人。
来自于古老的业务——绑票,当然,与那些只能小打小闹的普通匪寇不同,能给专门请上梁山做客的,都是些相应身份的遮奢人物,大有来历的高官显贵,或是富甲一方的巨贾。
从某种程度上说,各色名目的保护费和勒索金,是相辅相成的重要收入渠道之一。多少会得到优待,甚至专门爱找个人口味开具的小灶,只要你有足够大额权势,或是财富的背景,暂时的困顿,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此外就是一些业务上往来的贵宾,也会在山上落脚,不过时间都不会太长,毕竟这里的主业还是个强盗窝。
但是这一对主仆,却是个相当例外的存在,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身份神秘的很,梁山上下对他们相当客气和礼遇远远超出普通“客人”的水准,但是却又严格的限制其人身活动的范围,仅限于这后山。
综合说来,我个人的感官是,与其说是某种被约束的对象,不如说更像是被严格保护的贵宾。
更别说,这只介于孩童与少年之间,正太气质和外形,相对梁山上下一干或粗野或横暴,或彪悍或是豪旷的众人之中,实在是太过显眼了,就像是一条精心培育的锦鲤,被放在一片满是只会打洞泥鳅黄鳝的污泥沉浊中,那种悠游自在般的碍眼。
或是一只羽毛鲜明的小孔雀陪着一只老鹰,混在一群杂毛鹌鹑里,玩过家家游戏的那种近乎招摇式的存在感。特别是被我撒绰号叫“须奈”的大蘑菇,虽然穿的是男装,但是说话细声细气的,更倾向于是个娘娘腔或是弱受正太。
在我被支派到这后山之前,他们已经在梁山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似乎成了他们寻求消闲解闷的乐子一部分了。
不过这和我有一毛钱关系么,至少他们的出现,多少能给我带来些许便利和优待,
至少那名满脸皱纹,几乎会被人当成哑巴的老跟班,在梁山上拥有相当的权限,至少在我所能见到的人中,当面几乎都是毕恭毕敬招呼一声,基本言出必从的要什么就有什么,不折不扣的去办。
在梁山这个特大号的强盗窝里,貌似好奇心过于旺盛的人总是活不长的。老实的讲我的故事,然后提出一些不算过分的小要求。
…
第十三章 山中岁时短
相比来自天家的血水和眼泪,洛都城里其他人的故事还在继续着,比如
被烧掉半边的宅邸中,最后一位可以被世人称为“救世宰相”的杜寰,也在默默等待自己的来临的命运。
这是他仕途的第三十七个年头,也是他在度支宰相任上的第十一个年头,官道仕途的蹉跎和历练,直接在他身上剥蚀出难以磨灭的忧和气度。
杜氏家族是有名的宰相世系,也是自李唐开国以来能够延续下来,翎毛凤角的几个京望氏族之一,更早以前的祖上在襄州,就是号称杜半城的郡望。
泰兴中兴之后数百年间,自拜在梁氏门下的杜佑开始,更是出了六个宰相和无数代的高官显宦,“满门冠带”“累世璎珞”,是历代天子对他们家族的最好褒奖。
因此,
杜寰从十三岁就蒙父荫,成为这个大唐帝国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在家人的帮助下学习亲民之政和经济之道,并且依靠家族的人脉和帮衬,在十七岁,就在亟县的任上做出成绩,被称为当世少俊第一。
当然了,作为庞大的官僚阶层中,哪怕是一个腐朽垂老的帝国,比他更年轻更出色的,不是英年早逝,或是遭遇人生无法跨越的挫折,就是被踩在脚下,成为这位宦门新秀垫脚石。
相对于理论上可以独断专行,总览全局的大相来说,历代的度支宰相们,总是处于第二序列之首,却是相对最稳定的一个群体。天子可以处断和更换掉一个大相,来昭示自己的权威,但是在决定由谁来打理和掌控国朝财经上,却是慎之又慎。
自从权臣政治开始频发的崛起后,这个做出同样决定的对象,又变成了幕府里的主人,他们同样也要谨慎对待这个人选,而不是让自己某个不学无术的亲宠,在需要术有专攻的领域把自己治政的基淬垮。
沾血的刀剑固然可以掠夺财富和震慑人心,但是却无法让钱生钱完成经营和理财的需要。
虽然被恶意的称为裱糊匠和守户犬。
虽然有不能容人、任人唯亲、侵轧同僚、专权、爱财、好奢事、护短的种种毁誉,但可以无心无亏的说,他最好的年华和精神,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垂老亦亦不止终将何去的末代王朝。
在他的手腕和维持下,大唐朝廷内外,畸形扭曲到令人发指的财政体系,居然还能像一辆不停磨损和掉落零件,却依旧在比较正确的轨道上,依靠仅存的破烂而摇椅晃惯性滑行的大车,
继续磕磕碰碰的运转上这么久,而没有因为随时随地出现的坎坷,而翻进沟里,可谓是居功甚伟。
庸弱无能的天子,名义上仅有的权威和大义,都随着被撕破的最后一点遮羞布,堕落在尘埃里。他们这些臣子,又自当何处呢。。
“无论如何。。大府都是需要尊公的财计手段”
轮流被派来传话的政事堂同僚和下属,苦口婆心,或是有些羡慕妒忌恨的劝说声,犹在耳边。
“且不论尊位如何,日后少不得继续倚重和礼遇啊。。”
“就算公矜持自身,也要顾及亲眷族人啊。。”
“他日大府当朝,还是有所关照的啊。”
“某虽不才,但世为国臣,当与国同殉。。”
他微笑着,饮下了化了阿酥机丸的酒水,这些苟苟且营之辈,怎么能够理解他的绝望和破灭呢。
他不仅仅是度支宰相,作为名义上的大学士兼诸馆学检正,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