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难得官军没有派人来支役,青州军的大营里也稀疏了许多,只剩下几只写着低级军将姓氏的大旗,有气无力的在风中飘动着,其他的都消失不见了,因为据说占据兵力和装备优势的官军,已经不惜代价荡清了外围,攻上了梁山,正在争抢破敌的军功和人头呢,断然不会让这些外围和杂牌来碍事。

  因此作为呆在营地待命,暂且闲暇无事的众人,唯一的乐趣,就是看人宰杀一只受伤的驴子,

  从排兵刀斧手中,临时转职而来的几名屠户,很不专业的手法,让催死挣扎的牲口,喷溅出来的大量血液,一不小心就浪费的浇浊在污泥和尘土中,引得一阵叫骂声。

  用力划开之后,花花绿绿的肝肠内脏什么的,像是濡滚的,伴随着热乎乎的熏人热气和腥臭,瓢泼的坠落在地上,露出血色的内腔和隔膜,

  这两天因为死了亲随,一直表情阴郁,眼睛通红,脾气暴躁而满脸便秘的将岸,也难得开颜了一下,提起尤带血丝的肠子,舔着嘴唇赞叹道

  “又有血肠可以享用了。。”

  驴血在大盆里被不停的搅拌着防止凝固,然后加入粗盐、葱蒜、豆豉还有熬过的板油渣,然后用漏斗将肠子灌得满满的,用细线扎紧然后成捆的放在柴堆上去熏干。据说这是当地殷富人家,要到年节才享用到的大菜。

  其他部件也被分解开来,顺着纹理分成一块块不同的部分,骨头也被丢进烧开的大汤锅里,煮浮起一层层浓厚的灰色血沫,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汤水香气,让围观的排兵和梢头们,露出某种期许的神态,除了寡淡到可以鉴人的所谓肉汤之外,他们也好久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肉味了。

  作为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大牲口,它身上每一个部位几乎都可以派上用场,哪怕是看起来没用的蹄子和皮毛,或是下水都有其用处,比如,硕大的膀胱则可以做成水袋,甚至连内脏里掏出来污浊无比的消化物,据说可以治疗金创和烧伤。

  兴高采烈的亲手剥皮架到高处晾晒的曹犊子,突然像是吞了个大鸡蛋,失手将偌大的驴头,滚落在尘土中,混合着血污四溅,弄得污秽不堪。

  将岸和他的酗伴们都惊呆了,也包括我在内,

  因为顺着他发愣的方向,我们清楚的看到青州军的大营里,正在起火,匆匆忙忙升起来的热气球,也被自下而上点燃了挂索,一条火线直接烧的热气球远远的飘开,然后一点点的失去浮力,重重坠落在地面上。

  而寄付在官军大营左近的乡兵、义勇的驻地内,已经是如滚开的沸水一般,喊杀成一片混乱不堪,不时有绰约的人影,喊叫着从火光中跑出来,然后被追逐在他们身后的人砍到。

  可以看出,是之前某只义军的旗号,突然反水的他们头扎白布,四出袭击左近,放火焚掠营帐。要知道,作为指派协作的对象,将岸和对方的头领喝过一顿酒,还交换过一些东西和消息呢。

  谁知道就这么反水了,因为早来的缘故,我们这只部队扎营的地方偏离的较远,地势比较高,所以侥幸还没被波及到。

  直到,

  一小群骑马的官军,护送着一名青色袍子的官员,在一片纷乱中冲进了我们的营地,这才想起需要封门。

  将那些紧随而来,哭爹喊娘的溃兵彻底挡在营外,他们怒吼叫骂不果之后,只好骂骂咧咧的绕过营盘逃远去了。

  “该死,。。”

  “瀛海军和伏波营都完了,”

  “顺河而下尽是旗仗和浮尸,”

  “海外乱党已经登岸了。”

  “只怕邓州军那里要陷没的更快。。”

  他们坐在马背上,旁若无人的大声叫嚣着,青袍官员重重咳嗽了一声,他们这才安静下来,

  “此处主事是谁。。且过来说话”

  领头军的军官整整銮兜昂声道,他披着一袭连身的山纹甲,看起来相貌堂堂,只是身上的血肉狼藉,让他看起来有些狼狈。

  好吧,莫不是我的主角光环开始发挥作用,展露王霸之气的机会到了。

 …

第九章 折转

  啊,一片惨叫声,那是事前挖的陷坑和木签,发挥了作用,虽然被逃亡的官军给趟掉不少,但是剩下来的部分,足够将他们黑压压冲上来的人头,变得稀疏和迟缓了许多。

  事实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陷坑和木签并不致命,这些小陷坑是对马的,如果是人踩上去,最多会扭伤脚而已。

  而对于这种数寸长的木签来说,如果有双好点的牛皮厚底靴子的话,几乎都不会受伤,除非你摔倒的时候,正好对着眼睛等要害,但是对于这些草鞋布履的敌人来说,就相当要命了。

  几乎是成群抱着脚坐在地上痛呼起来,他们同样阻碍了同伴的进攻,让气势汹汹的追击阵形,也被打乱了不少。毕竟死了倒还好,直接踩过去便可,但是受伤的话,就得分出人手来搀扶。

  但是我还是算错了他们残酷和决心,随后出现的一些明显是头目的人,直接将受伤的人推倒在地上,然后就这么当作垫脚踩踏过去。如果伤者反抗,就会被砍死,如果不反抗,也是被踩死,早死晚死而已。

  “稳住,千万稳住。。”

  已经有人忍不佐张,而大喊大叫的对着栅栏,将矛杆捅出去,然后被敌人轻而易举躲开顺势一把抓住,连人带杆拖到面前,隔着缝隙一刀戳死。

  但是剩下大多数人还是在排兵鞭子和刀柄的监督下,鼓起余勇,站在栅栏后一步之地,按照口令,参差不齐的突刺出去,于是那些正在翻越和砍劈木栅,以及聚附栅栏后拼命椅松动的敌人,就像是成片翻倒的骨牌一样,发出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像抖过的树叶一样,纷纷掉落下来。

  然后另一批人再迎上来,再一轮戳刺,那些排兵,迎上前去,将少数攀越过木栅的悍勇之士,围起来砍成肉酱。

  于是最后,那些反水的乡兵,只能呼喝着丢下一堆尸体,匆匆忙忙的逃散开来,,我也松了口气,发现自己捏紧的拳头里,都是汗水了。

  之前构筑的那些外围,总算发挥了作用,可惜弓箭太少,只能放近了用枪矛戳刺,居高临下再打个落差之势。

  在我的建议下,少量弓手则集中起来,站在柴禾堆成的台子上,专门射那些看起来像头目和排头兵的目标。

  主要因为对方也是乡兵作乱,都是轻装短兵,几乎没有像样的防护,就算那根尖头木杆捅上去,是一个血窟窿的,而且领头的一倒下后,他们战斗意志就大幅的消退。

  因此对营中造成的伤亡相当有限,前后死伤不过十几个人而已。

  几阵下来,这群官军,还敢策马出去,追砍了一阵,直到对方溃不成军,才带着一身血回来。可惜将岸对他十几骑的骡马看的十分要紧,不然战果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看到对手也不过如此,将岸和那名官员的脸色,都不约而同的好看了许多。

  “真是想不到,土兵之中也有人才啊”

  青袍官员尖锐的公鸭嗓子,让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位贴着胡子的公公。

  “放在这个不要紧的地方,实在是浪费啊。。”

  “不过不打紧了,这番事了,咋家说不得也要给你们一个前程了。。”

  “报信的人已经派出去了,我们只要等到别路的人马来援。。”

  说到这里,我多少对这个没卵蛋家伙的印象,多少有些改观,起码还懂得看形势,恩威结施的安抚人心。

  “是是。。”。

  “贵人说的甚是。。”

  “我辈前程,就仰仗大宦了。。”

  将岸和他的酗伴们,脸上像是绽开了一朵花,拼命的点头称是。

  直到我偷偷低声提醒,该让人替换下来进食了。然后他才像是想起了什么,赶忙拍着我的肩膀,亲热的嘱咐道

  “嗯嗯,夏夫子,多亏了你的主意。。”

  “咋们的富贵,断然少不了你的功劳和份子。。”

  “贵人打算让咱补上前登营的军额,少不了你一个兵参或是长史出身,”

  “眼下只能多多仰仗你出力了,还有什么想头,赶紧说来。。”

  “拒使唤他们去,。。嗯我让佛儿跟着你好了。。”

  我唯有点头称是,至于这只义军的富贵前程,我也只能呵呵再呵呵了。

  更多蒸好的饼和宰杀的牲畜被裹成肉夹饼,连通烧好的热水,一同送到军卒手中,大家开始轮流吃饭。

  虽然大多数是隔着栅栏的战斗,但是对这些新城军没有多久的人来说,也是极耗体力的,很多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就脱力的没法再自己站起来了。

  用沙土扑灭掉栅栏和零星燃烧的火焰,打开营门,一群空手的敢士冲出去,用最快的速度,把尸身上的兵刃箭矢给摸回来,这样又能武装一批人加强些声势。

  那些被扒下来的几件甲子,和几十件还算完好的袍服,还带着前主人的体温和血迹,就被人瓜分穿在身上。

  义军十几个头目中,已经有人脸色酡红的,开始憧憬待到其他几路的援军来到,做了正饷的官军之后,各种作威作福和享受的情景,或是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军号和诰身。

  手中的饼肉,再次掉到地上去,唯一平静的,只有不知情的我和一片木然的老兵邓坊。

  “是登州兵。。”

  用一种颤抖的声调

  “海外乱党中的登州兵。。”

  于是除了将岸之外,这些官军,也露出骇然的表情,只有我懵然不知所措。后来我才知道着大名鼎鼎的登州兵的来历。

  登州镇乃是号称海外乱党的武装中,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一路,麾下平海、镇远、永兴三个军,常年轮流渡海出师,在安东诸道境内和新罗、渤海的故地,与那些不肯顺服的土藩,以及流窜的番胡作战而经验丰富,堪称一方劲旅。

  因此仅仅出现了一个营头的旗号,就已经撬动了大军后方的阵脚。但此刻,他们已经成为这个小小营盘的最大危机,那些击溃的白布包头反水乡兵,还有另外一些服色杂乱的部队,也在向这里靠拢而来

  他们在我们孤岛一样的营前,不紧不慢的砍杀和处置满地溃败官军的伤员,像猎手一样追逐最后一股溃兵,将他们挑翻砍倒在距离临营门不足十尺的地方,才因为误入蹄坑,栽倒数骑,然后马上跳起来,拖着同伴,在我们是否要出击抓缚的争论中,跑出营门的射界。

  “只要能护送杂家,回到州城。。”

  那名公公也大声许诺道

  “你们都是吃官粮的州兵了。。”

  “人人赏绢十匹。。”

  他有看了一眼首领将岸,想了想又加码道

  “最少也是个大团练使、壮勇校尉的官身。。”

  “我等当誓死护得贵人周全。。”

  听到这里,将岸当先带头的大声表态道。

  营地之外,这些登州军,没有任何交涉的意图,只是列队下来,然后推着大牌,步步紧逼过来,

  随着某种某种令人牙酸的轮轴滚动和呼啸声,呯的稀疏的木栅墙,突然齐根断开,破碎木屑的喷涌中,我看到义军中唯一的弓手头目,被一种巨大的力量贯穿着飞了起来,巨大的力量带动着他,又带上一个持牌的官军后,斜斜的插倒在地上。

  而且这时他们居然还未完全死去,本能的挣扎在地上,哀嚎呻吟的伸手向最近的人求助。这也让我好容易鼓起来的雄心和热情,如同被浇了一盆冰水。

  我还记得那个猎户出身的年轻弓手,片刻钱还在问我

  “夫子,我们一定可以活着回去吧,我还想拿赏钱娶个婆娘呢”

  他现在哭着喊着,把自己掉出来的场子塞回去,仿佛这样就能活下来了,重复这个动作然后直到断气。

  这一刻,我忽然有些痛恨自己人微言轻的无能为力,竟然没法为他们做些什么。

  “车弩。。”

  看到他们之中推出来的东西,不由骚动了起来。

  “降,还是死”

  一名身披明光甲的登州军将,高齿持着一面插翅飞虎伏波旗,策马上前,用一只喇叭圆筒厉声喝道

  在他们背后,数以千计军兵组成的列阵,鼓噪着齐声咆哮

  “降,或死。。”

  煞气冲霄之下,刹那间营地里一片肝胆欲裂,许多人惊骇的握不住武器,而噼里啪啦的倒了一片,连带哪些一小队官军也面无人色,那名公公更是颤颤的,身上突然冒出嗤鼻的气味来,他居然吓失禁了。

  在背后暗自交换了几个眼神之后,将岸使了个眼色,大喊

  “给我拼死堵住前门。。”

  “坚决不能降。。”

  “速速护卫贵人离开。。”

  听到这句,那些官军松了口气,把手从刀柄上放开来,却不防被人从背后扑倒,或是重物桥在后脑之上,拖到扑按在地上,

  只有那名领头军将,机警的快,怒吼的用刀鞘架住偷袭,乘机抽出横刀,血花翻滚的连砍翻数人,然后被站在木栅上的好几只弓弩,分别射中肩膀和肋部,不甘心的重重倒在尘土中。

  其他人哪怕叫骂怒吼的,可惜双拳不敌四脚,又失了先手,已经被死死摁住,拳打脚踢的剥光衣甲兵刃,只剩下一件犊鼻裤,赤条条的捆成粽子。

  见了血之后,大家就已经无法回头了,然后穿着那位军将身上新鲜剥下来,犹有血迹的山纹甲,头戴銮兜的将岸挤出一个笑脸,对被这一幕惊瘫倒在地上的公公道

  “这位贵人,为了我这么多兄弟的身家性命,还得借您尊躯一用了。。”

  好吧,看来我的流年不利,并没有结束,又要再做一次俘虏了。

 …

第十章 转职了?

  第十章转职了?

  蹒跚而行的人群,多数光头赤脚,只有一件布衣和侉子,脸上身上还带着青肿之类的伤痕,显然这段时间过的不怎么好。

  “下一个,”

  我奋笔如飞的记录着一个个姓名籍贯,身份和位阶,将其中有价值的将被挑出来另册记录。

  他们不时扫过来期盼,或是愤怨,或是哀求的目光,都已经让我麻木了。

  这次打破五州官军的围山,俘获甚多,光是各地的州兵和团练之属,俘获就多达**千人,还有前来助战的民夫和义勇、乡兵,没能跑掉的数量则比这个更多一些。

  因此,梁山对这些俘获大概可以分作三类来处置,有一定背景的,可以作为交涉的筹码,通过某些渠道与战败的官军进行交易,类似某种政治筹码;普通有身家的俘虏,则可以换成钱财或者其他的物资,算作另一种形式的肉票;至于普通毫无身家和背景的俘虏,就只能留在梁山做苦役了,可谓物尽其用。

  如果你是伤员,抱歉了,梁山不会有多余粮食来给你浪费的,补一刀算是痛快的,再不然就图省事,死活直接一起埋了,除非你有不错的身家,或是有价值的背景,才会被留下来养伤。

  这批俘虏,可以说是最后一批,他们所属的密州防御使,因为在五州联军中损失最大,连同防御使高尧本人在内大批将领官员,一同折损在攻山之战中,

  因此败闻一传回去,州城内就爆发了内乱,几个豪门大族推举留守官员中,职衔最高的一个司马为代太守,然后将防御使高尧一族斩杀殆尽,火速派人磋商与梁山行款之事。

  因此,除了少数豪门大族出身或是地方富户背景的将官外,或许还有可能被赎买而留下来外,就没有人理会这些普通军卒了,因此他们最后的命运,就是当作商品被发卖到海外藩去,在夷州或是扶桑的某个大岛庄园中,终其一生。

  这也是大多数海外藩在本土行事的某种惯例,自从李唐二次复辟的永泰年间之后,除了岭南朝廷外,大多数外藩就失去了深入内陆发展的**和动力,而是改而经营沿海,或是扶持相应的地方势力代理人,然后从中土的战乱中,源源不绝的获得相应的人口和财货。

  至少残存的记忆里是这么告诉我的。

  但是轮到我所在这支义军身上,又多少有些区别。因为一直在充作辅助役,没怎么沾血,又临阵拿一群官军和重要人物献了投名状,所以被另眼相看,正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虽然降了,但是大名鼎鼎的登州军,才不需要我们这些杂牌炮灰,于是和那些收降的官军一起,自愿或者不自愿的成为被围剿的对象——梁山寇的驱役苦力。

  然后重操旧业,干起来了战场收尸掩埋和分拣伤员的工作,只是换了个阵营而已。

  而围山的战事一结束,芦荡水泽边,荒坡野地上,各种驱赶着大车和牲口的男女老幼,开始出现在战场忙碌起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大声讨价还价的身影。

  穿丝绸袍子的他们,大大咧咧的站在满是尸和血迹的背景中格外显眼,口沫飞溅的指使这自己的奴仆和雇工,将一件件新鲜到手的战利品和财物,变成大车上迅速堆积起来的收获。

  据说这些便是梁山寇之中最常见的,似乎无所不在的外藩商人,他们通过某些关系和渠道,几乎把持和参与了,大多数战利品和其他各种军前买卖的出入。

  于是我这个义军中,名不正言不顺还没干多久的主簿兼书记、帐房及庶务一肩挑的,被摘出来指派去帮忙,开始了我在梁山众中的生涯。

  待到这些事情都暂告一段落后,另眼相看的效果开始体现出来,因为此番战事梁山众的损失甚大,因此将岸麾下这只好容易凑集起来,多少有些战斗力和其他口碑的义军,被不少人给看上眼了。

  很快就被挑拣打散补充到梁山各部去,连将岸本人都归入中军所属,给了个副都头的身份,算是另一种恩典和前程,当然有多少实权和含金量,就另说了。

  “梁山寇,可是继海内荼毒的五贼之后,炽烈天下的四大寇之一啊,可不是寻常聚散不定的流寇盗匪可比的。”

  临分别之时,虽然追逐的一郴贵已然泡影,但看起来满肚子心事的将岸对我叹息道。

  “你。。且好自为之。。”

  总之,不幸中的大幸,因为某个众口一词却又莫须有的海生人身份,我的待遇居然还会比将岸他们稍好一些,多少是被另眼相看而分检出来继续我的临时职业,却是意外的结果。

  当然,我后来才明白,所谓海生人的意义。

  所谓的海生人,也就是海外出生的唐人后代,早年类似于某种歧视性的贬义词,专用来指那些各种卑贱出身的外藩封族,或是因为经营海贸而崛起的暴发户之流。

  但是随着朝廷权威的衰弱,逐渐没落的豪门勋贵和海外藩的通婚,以及更多参与和渗透本土大陆的事务,而变成一个中性化的独特称谓。

  相对于兵火在荒连年,难得片刻安生之地的本土,海外诸藩虽然也有纷争,或是相互攻战不休,但是战争规模要小的多,对于失败者的惩罚和连带的荼毒,也更有底限一些。

  主要是因为当初遍设海外藩以开拓外域,采取的是逐级多层的分封制,很多底层藩主都是从地广人稀的蛮荒莽林中,披荆斩棘世代繁衍生息发展起来的,对于本国同种的唐人依仗更多一些。

  而另一方面,作为他们治下的土生或是填户的唐人百姓,还有大量来自倭州、新罗、天竺等藩属臣国之地的数等雇工佣奴阶层,可以作为剥削和压榨的对象,所以大多数海生唐人的日子还过得去。

  因此,很有些海生唐人,带着家将部曲,回到本土,加入到某家军镇名下效力以谋求出身,或者干脆以义从的身份,游荡在战场中,接受各家势力的雇佣,吃刀头舔血的拼命饭。

  据说还有一些人,以来自海外的财力和资源为后盾,则成了这持续了上百年风云动荡的大时代中,阴谋和算计的参与和推动者。

  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这口子怪异的海生腔(普通话?),与东土迥然相异的行举姿态,显然我也被归到其中去。

  当然海生唐人的范围实在太广了,从浩瀚无垠的东海到碧波万里的南海,从亲熟归化的安南、骠国,到依旧大片蛮荒不化的天竺、波斯,乃至更遥远的南部善洲和泰西之地,都有他们的存在,所以要具体分辨出来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我又能知道这些,显然还是前任给我留下的遗产。

  至于我暂时栖身的这些梁山寇。嗯,这些即时感十足的梁山义师,名命和口号,居然是来自数百年前民间私下流传一本**,据说为大名鼎鼎的梁公所著,名为《水浒忠义传》。

  当然,此梁山非彼梁山,除了本身的名字之外,就没有其他太多关系了。最初只是名为草山上一群不足百人的土贼,因缘际会赶上中原大乱,而在河南、河北中原两大道的交界处异军突起,进而站稳脚跟。

  据说梁山寇的这个格局,历史由来和根源可以上溯到百年前,自从乙未之乱后,朝廷内有纷争不断,外有军镇威逼,原本作为国家管理者的中枢,已经自顾无暇,而地方官府也免不了贪渎横行,对于修补疏漕的治河投入几乎就再没有了,其中最早可以上溯到泰兴年间重修的数段黄河大堤,不可避免的年久失修日益颓坏。

  于是汛期豪雨一下,黄河就多次改道,造就了大批灾民和盗匪之外,也大大改变了流经地域的面貌,于是原本格局有限的梁山水泊,日复一日的灌积下,日益扩大,变成一个易守难攻的陂泽地势。

  然后

  大量在乱世中饥荽无食的破产者和灾民,逃奔到这一带,开垦荒田,且渔且猎,逐渐成为梁山寇庇护下的外围势力,虽然这个代价不会轻,他们至少要上缴五到六成的收获,而且还要出役,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地方上,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和加征名目,以及捉差掳丁的风险,总算还可以勉强活得下去。

  另一方面,梁山寇背后,还得到的是来自海外乱党的支持和扶助,作为扰乱和牵制青徐腹地的重要棋子和势力,可以从兵甲武备和各色物资,乃至人员训练上的帮助。

  同时还具有通过梁山泊连接的水系,和河网陂泽的掩护,向内陆走私各种海外物产的便利。因此不用像普通贼寇一样,全靠抢劫和盘剥来维持,多少维持了一个势力范围内的稳定性。

  是以,

  发展自今亦是是家大业大,号称纵横黄河两岸,河北到淮上的广大之地,自称替天行道的义师,麾下坐拥前后左右中五军,十二路正将。

  又有山内和山外合计七大营,大约有可战之士,万余人至两万多人,此外还有十几只规模不等的附属武装,以山头或是水寨的形式,散布在梁山外围。

  其中山外三大营,主要负责南、北、西三个方向的外围据点和附属武装,山内的前后左右四大营,则是日常类似于军民一体的非战斗人员和眷属的管理机构。

  平时组织从事各种耕种渔猎等生产活动,和修造营建设等日常维护,关键时候可以来出来作为补充和助阵的兵源,也有大抵数万之间,据说其中青壮约占了大半。

  梁山五军,每军都有数个到十数个规模不等的都头构成,所谓的都,是相对正编官军的营团队火十的体制,介于营团之间的独特编制,起源于早期梁山寇的历史遗留问题,当年扯旗聚义的时候,上山投奔的都是各种,以乡党或是亲族为纽带的小团体形式,而被保留沿用了下来。

  其中数目不定,多者上千比同官军一个大营,少者不过百余人不过一个队头而已,按照远近亲疏,分属依附在各个将主名下。

  其中前军麾下是梁山机动性最好的马队,拥有唯一一只成规模的骑兵,以及相应数量驴骡代步的辅卒,前三个都,后者五个都,他们也是外出剽抄和袭掠的主要力量;

  左军则是,既有传统刀牌手、枪卒和弓弩的整编序列,也有自备兵器,大多数不披甲的混编步卒,也是梁山寇日常围城拔寨和野战的中坚部队,足足有二十六个都头,不过其中大部分都分驻扎在外围;

  右军乃是混编的水营序列,兼带河海之间的水运输送,主要是无甲短兵的水夫或是船工,战时更多是充当侧应和辅助部队,在梁山水系接续的河网地带也有相应的战斗力,他们的地盘主要在靠近海边的一侧;

  而中军则是梁山高层的直属部众和本山防卫力量,掌握了最精锐的老营九都,以及类似敢死队的选锋都和荡骑都,其中的装备和训练,都是那些海外藩一手提供的,据说还有有少量火器部队。

  同时掌握着梁山所有的马递和探哨,以及外围的眼线、暗桩什么的其他力量。中军的正将们,也负责新入伙或是被裹挟的新卒编管和分遣,称之为新营和备丁。

  后军则集中了后勤辎重输送锻治等,绝大多数辅助人员的编制,管理的人也最多最杂,同时还负责销赃和装备的日常维护。

  其中最精锐的是,梁山大首领直辖的一只扈卫都,都是老梁山寇的二三代子弟,人人穿甲披氅,素青包头,因此又被称为青头军,兼带执行梁山刑律,战时充任督战、预备队之类的职能。

  如此实力和架构,放在同时代各种聚散不定的各路草莽烽烟之中,也算是地区一霸般的存在了。

  因此,梁山的领导层有九位,号称北斗九曜,自大首领卢天君以下,各有司职和部下。然后是天干之数的十二正将,和各自若干副手,众多的都头、副都头、偏领、中小头目等。

  其中既有破产的商人,也有著名的绿林大盗;有交游广阔曾经的地方豪强,也有投贼的前官军将领;有公门中人,也有重罪的流囚;有曾经的游侠儿,也有破戒的僧道之流。

  他们被一种力量,奇妙聚合在这里,成为齐鲁大地上,各路官军中,最是头痛的毒瘤巨患。

  因此

  与其说是像历史上被严重夸大和艺术加工化的水浒梁山,不如说更像是小一号的隋末瓦岗寨之类的东西,他们活动的地方,自然也不局限于水泊周大片的林田村落,而是在河南、河北两道之间,乃至黄河两岸到出海口的宽大地域。

  甚至还在还附近几个县治内,赶走官军,扫荡豪强,派驻武装,设立了自己类似衙门的管理机构,以征发税赋徭役乃至受理诉讼,乃至围攻州府,勒索了一大笔才退去。

  因为他们的活跃过显眼,也实在太树大招风,这才引出了这番所谓河北道内的一位大镇节度使亲自出来,调停两道交界而颇有积怨的另外几家镇守,而促成这次横跨河南、河北两道,齐、隶、青、淄、五州官军的联合会剿。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与周边大小地主为主要成分的地方豪强,是天然的对立面,这些邬堡田庄,也是获得钱粮丁员的重要攻略对象,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润一些带不走的财货粮食,从贫民中吸收新血,顺带鼓吹和宣扬自己的名声,所谓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之类的口号。

  但是和历史上的水泊梁山一样,他们的格局也就是这种程度了,受制于大多数人的见识和时代本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