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细的挑拣和分类之后,稍微的加工和翻新之后,抹掉一些不合时宜铭记和特征,才归入到南下送聘的明目当中去,

    毕竟,就算国朝的主动赐婚,我也得拿出与嫁妆陪帤相应对等规格和价值的聘礼和行装来,才能保证最基本的排场和脸面;而这笔不菲的付出,对于淮镇好转没有多久的财政状况,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和额外缺口。毕竟,通过战争我捞的东西为实不少,但是为了善后和巩固新底盘,后续需要付出的懂就更多了。

    所以,在相应的采买置办上能够想办法省一点是一点,精打细算用现成就有的东西对付过去,那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了;比如积压在库房里暂时难以变现的古玩、字画、珠宝、玉石、瓷器、钟鼎什么,成双成对的凑起来再冠以相应的名头和祝词,先送到南边去准备着。

    此外,这次迷样生物以园子里过于嘈杂而打着散心的旗号,裹带着家里大多数女人跑去海边消暑度假之前,还是留给了我一个不算建议的建议,就是以个人名义私下对势力范围内诸多大大小商家和外围关系户进行借贷;

    不过,之前已经以安东的重建工程为名,用后续的权益和资源产出作为担保,通过汇源号的网点和渠道在淮镇治下行过了至少三期的债券了,相应的信用和细腻预期已经消耗了不少了。

    想到这里,我开口问道

    “宓儿,萝萝那里留下的具体章程又是怎么说的。。”

    “别设一个捐募的名目喽。。”

    抱头蹲娇俏的在我膝怀里挺了挺身子,脸色微红的道。

    “不说是债券,而说是分红收益的基金了。”

    “哦。。”

    我微微惊讶了一下,却是想起后世那些金融投机和诈术的把戏,难道这些古人也要提前享受到了么。

    “那这里又该用什么作质保呢。。”

    “就用那位贵女陪嫁的采邑预期作抵押好了。”

    她在我怀里再次用力的扭动起来,哼哼有声的让人越的愉悦起来。

    “阿萝姐姐说了,虽然你禁绝淮镇治下的军民百姓凑份子给你献礼。。”

    “但是到时候这种拐弯抹角逢合的手段,只怕还是少不了的麻烦事情。”

    “所以干脆搞个定期分红的名目来,让他们自的踊跃认购好了。。”

    “况且,还可以以细节分包和才买招标的形式,对那些认购额度过一定的人士,先进行部分的回馈啊”

    “这样来去互动之下,还可以宣传成是给军民百姓的福利手段。。”

    “于淮镇的名声也无损多少,反而将其利害关系给更紧密的捆绑上来了”

    “还能进一步的甄选出,哪些是值得继续扶持和协作下去的对象。。”

    好吧,我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气感叹道,真不愧是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来的资深白领啊。

    (本章完)
………………………………

第1169章 沧澜13

    澄净通明的阳光,海风、雪色的浪花,洁白的沙滩和连绵如盖的树林,

    而隐隐分布在期间负责警戒和清场的,则是一些膀大腰圆的女性卫士;她们和男子一样披着内嵌铁片的布背甲,带着遮阳的宽檐帽,背着制式火铳而挎着细长的刺剑,看起来就与其他亲直卫士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当然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没有什么两样,她们都是从淮镇各地女营的孤寡妇人当中,挑选出来最强壮着者最孔武有力的女中腱妇,经过突击训练和战术操行的严格选拔之后,专门编列出来作为后宅女眷的专属护卫力量。

    因此,除了没有上过战场之外,其他方面的标准已经基本可以向着正编的战兵靠齐了,配给的也是最新式的制式长铳和连珠快铳,连珠短铳等等。

    甚至还专门安排过行刑队的任务,和足以以假乱真的演习对抗,以培养她们的胆气和临机反应能力,所以,虽然编成时日尚短却已经是后宅当中不容小觑的存在了。

    而在一处专门留下来的大片林荫空地上,

    “我知道,都被带过来之后,你们之中肯定有人多少有些不满意的……”

    穿着一身轻薄宽松纱裙,而靠在躺椅上的谜样生物也在眯着眼睛,打量着周旁已经相当完备的度假村,一边对着围坐身边附近的诸多女性开声到。

    “但是最起码,这是一种基本的态度……”

    “我若是还留在家里,扮演那个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的大妇……”

    “或是干脆借机作闹将起来,那岂不是要遂了许多人的心意了……”

    “干脆出来眼不见为净好了……也顺便看看那些人又当如何的上窜下跳……”

    “到了我们这个地步,能够在圈子里靠拢过来的人,”

    “都是各有心思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善于之辈……”

    “你们这些关系人等若是还留在家里,只怕是少不得各种明里暗里的试探、挑拨和教唆手段了……”

    “到时候你等又当如何自处,是打算缘友尽,还是勉强违心的虚以委蛇呢。”

    “所以,你们也不要不甘不愿的……总想着有机会独自留在那厮身边……”

    “难道这次你们还要留在家里,做出一副喜迎公室,而徒自惹人笑的样子来么……”

    “说不好听,这会去投献和表心,只怕在对方那里****也赶不上热乎的……”

    说到这里,她仔细扫视了一圈周边各色的反应,尤其是在新来某人脸上稍微停留了下才继续道。

    “况且,这也是和那个家伙说好的事情……”

    “你们私下里就不要揣摩过多了……”

    “而且就算是来了这里,也不代表你们各自手上的事情……就要落下来了。”

    随即她的脸色突然微微一变,顿然换了一种画风。

    “喂喂,。说的就是你……”

    “在老娘面前,不要整天一副离开那男人就没法活的痴女样……”

    “也不要整天一副故意犯错找惩罚的上瘾德行……”

    “信不信那厮会的手段,我也会用……”

    “黄鳝还是鳗鱼尽管教你吃个够……”

    当然了,隐约有所消息传出来之后,则变成了另一种流传的说法了。

    “要说这位小主母,才是真正了得的人物……”

    “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把后宅收拾的服服帖帖……”

    “居然都没有那些牵扯不清的破事儿……”

    “更没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干系……”

    “现在一声令下去散心,宅院里的乖乖跟着走了……女人都”

    “这莫不是在后宅公然宣称做主,对那未上门的公女示威的不是?……”……

    徐州城中的一个角落,

    “这又是怎么回事”

    正逢休沐日出门却被半堵在半道上的总材官孔吉吉,看着面前两个低眉顺眼的女人,又看看身边这位看起来尤为老实巴交的信使。

    “这是我家主人求取贵官谅解的一点心意而已……”

    “谅解?,谅解什么?”

    孔吉吉有些疑惑的道。

    “当然是我家艇爷,在夷州桃山的一点误会和心结……”

    “夷州?……桃山港?”

    他似乎想起来,在当地接头痛殴了一个死胖子,然后将现在家里的那位扈娘,给强行带了回来还引了一场不小风波的历历往事。

    虽然事后被罚俸半年以作破坏地方制度和军中章程的惩罚,但他也因此收货了一个烈性十足的暖床人,从此过上了天天倒骑在上的幸福生活。好吧,他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容易耿耿于怀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和目标值得他关注之下,很快就将这件让他占了偌大便宜的插曲,给抛在了脑后了。

    但没有想到对方居然又主动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诚意拳拳的请求自己的原谅和和解;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体制的问题吗,一时间他不由陷入了某种体亏屁思的沉想当中去了。

    而对方见杆就爬的话语还在继续着:

    “这是孙二,”

    “这是顾大,”

    “都曾是前朝武官家的女儿,或又是将门的媳妇……”

    “亦是旧日姑嫂的关系,都有些家世渊源的身手和技艺……”

    “能够骑得大马挽开硬弓,还会体贴服侍人呢……”

    “不敢奢求贵官蒙宠,但就算是给贵夫人,做个端茶送水,牵马落鞍的侍女,也是上好的”

    听到这里,再端详着这两位看起来都是身形高挑健美,而丰韵悠然的轻熟女,孔吉吉不由得额微微有些动心起来。既然不是给自己得利,而是为了侍奉夫人的理由,收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问题和心里妨碍了。

    只是又隐隐觉得答应下来之后,自己回家会被那两个女人给活活打趴下的下场和概率,已经是昭然若现了;特别是她们两都加入了那位小宇文夫人所倡导的“婚姻家庭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会”的上层女眷圈子里,正在隐隐憋着苗头呢。难道自己又要轻易打破这个平衡么,一想想喜欢打架的那两位身边再多出阁能够舞刀弄枪的侍女来,只怕以后家里动起手来怕不是要捅上天了……

    “难不成贵官愿意看到她们这一身技艺,就此沦落风尘么”

    对方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意动和犹豫,赶忙趁热打铁的加紧游说道。

    “能够收容在身边,也算是做件善事了啊……”

    不远处的酒楼上,正在翘以盼等候消息的郑艇,也不由得大大松了一口气,愿意接纳就好办了;不然,日后万一有机会和这位打照面,那就有所麻烦了。对方毕竟是罗帅所看中的技术官僚的代表和领头人,不像是自己这需要努力表现,才可以保证不给人取代掉的走私商人而已。

    这两个货色也是他早早就打听了对方的好恶与习惯,这才特地预留出来作为和解的诚意和手段;之前远在夷州实在没有办法贸然接触,现在总算是有机会派上用场了。

    不过,他最近也总算在内宅里攀上了一条线,算是有个可以钻营的方向了。所以能够花代价籍此解决到一个潜在隐患,无疑是件大好事。

    (本章完)
………………………………

第1170章 沧澜14

    徐州,彭城当中最大的官衙建筑群之一,仅次于淮北道节度使留后的第二大部门——布政司所在的,布政司左参议李格非也刚刚结束了上午的坐衙时光,开始在随身老仆的服侍下,慢条斯理的享用起高规格例行用印、副署之外,就在没有更多的公务亢繁,而显得相当的清闲和优裕。

    反倒是,名义上附属于布政使衙门,而以布政左参议身份兼任的淮北道学政官——提调学政使,也是左参议权布政使事的李格非,在自己的主要职分治下,所能够挥一些价值和影响力的主要领域了。

    至少他可以籍此巡视和过问,相应教职人等的日常和庶务,乃至亲自主持相应的考拔活动,监督各地的初级教育推广和适龄孩童强制入学的情况。乃至负责一下名为劝学会的半官方组织活动,以定期征募和管理各方势力捐助办学的资财。。。

    并以此和北地一些治学有成的大家、士人之流,保持了某种交游往来的日常关系。

    从理论上说淮地不是缺少学校,事实上各种虽无学校知名却类似学校职能的存在,可以说于军中和地方是比比皆是。

    所谓的“淮地无私学”就是说,淮北道境内从上层规模最大的官办联校,到最基本的童子营和工读场所,从农事和渔业、林业有关讲习所,到各大城邑当中的技工学堂,自上而下几十所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和场所,几乎全是官办的产物;从场地、资金、物资和人员,也都是由淮镇的拨付和安排,

    其中由功曹编列预算和开支,宣教司编撰和整理教材和课目,教化曹/学曹管理人员升迁拔举和培训计划,然后又有工曹、运曹、海曹、商曹、常平曹等对接部门,负责勤工俭学或是相应技术实践的见习岗位,而逐级按照重要程度分派下去。

    其中每年要直接投入的经费和物资,大体有三四十万缗,几乎赶得上国朝给淮镇编列的三分之一军费了。这里还没有算上场地划拨和其他部门协作下的无形花费和间接的支出了;林林总总各色在职的教学人员和勤杂人员也有五六千之众,几乎是仅次于各级行政官吏,而赶得上农官体系的第三大公职群体了。

    此外,大部分官员也有或长或短兼职或是转任过教师的经历,算是另一种变相的压榨高端劳力和剩余价值;因而,这些教职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潜在的官吏候选了;毕竟没有办法,这时代能够受教育的人口技术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这种东西还是欲则不达的结果;只能暂时靠数量堆积成质变来取胜了。

    为了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培养出一批勉强符合最基本要求的产业工人和初级专业人才,乃至潜在的新式军队兵源,不求达到后世工业时代的基本水准,只要相对这年代的大多数人更具有优势就行了。

    而这里之所以还有个几乎,那是因为还有联校之下还有专门船政和海事科目的分校,最初是那些登州遗民主动投资所建立起来。

    所以还保留了一个相当于荣誉身份和訾议性质的学监会,让这些拥有专业领域经验和资历的助学商家,对于具体教学内容和计划,教材的编撰和收集,定期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符合实际的需要而有所调整。。

    但是不管怎么说,淮镇治下所建立和完善起来则这一套东西,与国朝自古以来实行的各级学政体制,虽然有名同而实异,且渐行渐远而去了。或者干脆就说是自成体系而难以兼容的两般东西了。

    就因为淮镇所倡导的学问和实践,大都是极为浅显易懂而贴近实务的功利性内容;可以说除了简单粗浅的书法文词表达能力和时事对解之外,甚至连最基本的经义和策问、诗赋都没有;而放到国朝的科举体系当中,无疑是上不得台面,甚至连最初级乡试都不能通过的东西。

    然而虽然知道这其中颇多不合国朝体制之处,然而其中又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至少成千上万人的生计和前程,以及淮镇目前安稳平定的现状,就算是身为名义上最高学政负责人的李格非,也不愿轻易出头去生出什么是非,或是制造出了争议和话题来打破这个局面。

    毕竟在这个纷乱艰难的世道上,愿意从孩童开始推行教化和启蒙,哪怕是通过强制性手段来实现的,可是就独此一家的的好处和优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诸多仕途的挫折和起伏之后,他既不愿意违背本心去纠举这些形如叛经离道的善政,也不想无端耽误了淮镇治下这些人难得机会和前程;

    因而被迫习惯了远离争权夺利的日常和目标,又在犹豫和纠结当中挣扎了好一段时间之后;他也只想在这个任上平平稳稳的坐完,在目前相对充足的资源和条件下,完成自己关于治学著书立言的小目标,然后把这些问题留给后任者就好了。

    唯一比较让他心烦的是他的女儿李清照;近段时间居然异想天开的不满足于现状,而想要到新开办的女子职业学校离去任教;而且还得到了来自以那位宇文小夫人为上层女性小圈子的支持和鼓励,或者说是怂恿。

    要知道,国朝方面虽然也有前代沿袭下来类似的女学馆和京学女院,但都是针对社会高端和中上层的夫人小姐,所开办的类似书画诗词歌赋等才艺培养和妇德、礼仪、教养之类高大上的事物;

    而这个女子职业学校,却是公然打破原本女营和工场里默认的女工培训制度,而从卫生防疫、护理照顾、炊伙烹饪、缝补织染等传统层面更进一步,让淮地的百姓之女受到粗浅教育的同时,与男子一般的掌握部分营生的技能,乃至取代某些类似的岗位和用途;这不免在叛经离道的路子上未免走的有些远了。

    但是他的立场偏偏又有些尴尬,这是那位宇文夫人所倡导的事情,并且说不定还得到淮镇之主的默许,让他缺乏立场和决心进行公开反对和阻拦;但是如果真要默视其成的话,只怕又会因为自己女儿的身份给人一种错觉和暗示,这是身为布政使和学政官的自己所支持和表态的结果。

    这无疑是一种让人十分无奈且纠结的立场和现状,因此他也只能暂时装病,且用一种鸵鸟般姿态来权作逃避了。

    但是正所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国朝赐婚的邻近,而再次有故旧之人带着相应的是非和麻烦,找上了他的门路。虽然之前就有各种名目试图走门路,而想法子塞人到他手下和身边来举动,但是直接打他这个位置主意的却还是第一遭。

    毕竟,这一次对方带来了后方某位强力人士的善意和建议;主要希望他能够主动在位请辞,并且大力推荐相应的后任者;

    做为回报则是在国朝的诸多馆阁当中,给他一个足够荣耀和尊崇的大学士之位,甚至是京大或是京武之一的座或是国子监大祭酒职位,乃至给他珍爱的独女安排一门足够体面和身份规格的婚事。

    要是别人的话,他或许早已经推脱委蛇或是巧言婉谢了;但若是这位的话就让他不得不有些犹豫的,认真留心和思考起来了。

    随后的几天内,在远处隔着几条大街而遥遥相望的转运使衙门,人称泥菩萨运司的转运副使曾华,也用来了类似的访客和游说;只是对方就直接干脆的多了。

    来人直接拿出了五十万缗的新见兑官票,以及同等职级治下来自清贵且厚利的实缺——宗藩院掌理,兼鸿胪寺少卿,名义上与礼部左侍郎分掌外藩既属国臣邦的爵禄、朝贡、定界、官制、兵刑、户口、耕牧、赋税、驿站、贸易、宗教诸事,实际上只要坐着收钱就可以了。

    只要他及时告病请退,于后的事情就自然有人办理妥帖,而无需他再费心思了。

    对此一副风轻云淡的曾华,倒是没有思索多久就当场笑纳了下来,而在写明自己久在北地而身体不虞,希望调任回朝中的扎子上,署上了自己的签押和印信。

    而在6务观坐署的观察使衙门,还有辛稼轩兼任的经略使衙门,同样也有人在活动着,不过,对象就绕过了这两位身份比较特殊的主官,而对那些下一级的佐2属僚,尤其是广府带出来的故旧门人,开始了暗中的拉拢和威逼利诱。

    或是名利,或是权位,或是财帛,或是子女,或是朝中的前程与机遇,

    (本章完)
………………………………

第1171章 沧澜15

    中南半岛南端,位于九龙江平原下游的天南州境内,

    刚下过一场瓢泼大雨的天南城中,还弥散着一股子雨后清新的味道,总算是勉强冲散了连日来高强度攻战,所留下的浓重的化不开的血腥气和腐败恶臭,也让疲惫不堪而满身伤痛的守军,再次获得了稍许的喘息之机。

    虽然雨季的到来,让城外讨逆军的铳炮飞火雷等火器的威力和效能都大大了折扣,但城外河口由此暴涨起来的河水,不但让讨逆军搜罗的船只得以抵达水门外,而就地联筑起浮台中日炮击轰鸣不断,彻底截断了最后一点的内外交通;也由此倒灌在城中造成了颇为严重的内涝,并污染和破坏了大半数的水源,而引发了颇为严重的疫病横行。

    几乎每天都有人倒下,每天都有成车成车的尸体被清理出来,以至于后来随着人手的艰巨而清理不过来,导致一些街坊被封锁和堵塞了起来,哪怕里面还有一些人还或者也没能例外。城墙下的沟渠里所流出来的,是浑浊的腐败肿胀的事物,有时候则是大滩大滩的血色。

    用土木搭建起来的围城连寨和土垒当中,藏在雨棚下发炮的声响却是依旧持续未绝,只是频次变得稀疏了一些,飞射过来的铁球和散丸,也意外遍地泥泞和积水的缘故,只有残缺不全的城垛和塔楼上偶。然有人藏身的位置被击中时,才会在格外凌厉而凄惨的惨呼声中,绽放出一抹血色来。

    虽然囤积的粮草尚且充足,之前强运来的军械也还够用,但是作为守军的士气和斗志,已经随着着时断时续的豪雨绵绵而与日剧下;

    而在城墙下的遍地泥泞和尸骸当中,如同老鼠一般零星往来奔走的身影,哪怕在大白天也丝毫不避人耳目一般的;在一片死气沉沉的城头守军熟视无睹下,是不是的穿梭在围城讨逆军的营地当中……

    而在这座前陪都内城大内的前朝部分九连宫中,时隔数月之后,大厦将倾的气氛再次笼罩在了这里。因为,之前城中所组织的,从水门再次突围的努力已经失败了;

    因为,在水门外外城的河口浮垒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打下了木桩,布设上一碰就会炸响的飘雷;结果拂晓前划船潜出的敢死之士刚出水门掩护的范围没多久,就猝不及防的撞上了这些水下的妨碍;

    然后炸响的飘雷只是掀翻的几只先头小船,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却因此惊醒了附近布放的敌军,而明火持杖的照亮了大片河边,也将这些被拦阻在河中而一时进退不得的敢死队,给纳入了眼帘当中;

    整整上千名装备精良的水师敢死健儿,就这么河面上被火器弓弩的攒射合击之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被当场围困起来而屠戮殆尽。持续不断的轰鸣和惨叫声一只持续到天色发白才结束,而水门外就剩下大片大片沉浮在血色当中的船只碎片和残肢断体了。

    所以看起来有些憔悴和满眼血丝的天南******内阁次辅,兼城内诸多党人的总召集人刘瑜,再也闭口不谈什么的转机和变局了,而是对着坐困城中的诸派党人魁首强调和保证,还能够坚持多久的问题了。

    而现在,他甚至连这些人私下自以为是的小动作和串联行动,都已经不怎么在乎了;只要他依旧直接或是间接的掌握这城中大多数的兵权,并且控制这相关的眷属,就不用额外担心这些心思各异之辈能够翻到天上去。

    事实上,通过在军中的内线,他已经私下镇压了好几次个别守军的异动,而将其打散混编到其他部队里去,又以虚称为内应的诈降手段,坑过一次城外的围攻人马,所以至少短期之内不用担心还有什么其他的变化了。

    虽然他一直对着部下和亲信强调,只要坚持得时间够长,就能够逼迫海对岸的那些诸侯大藩,在唇亡齿寒的利害得失面前有所决定和实质行动;但此时此刻,他也不得不暗自考虑起来,再次出逃的打算和计划了。

    只是,这一次已经没有水师方面的支援和呼应;而且,最大的障碍居然还是在那位被他们裹挟过来的天子身上,因为他开始因为受了惊吓和水土不服之类的缘故开始生病,并且公然表态死活再也不肯上路走了。

    这是要开什么玩笑呢,要是自己等人费尽千辛万苦才逃出去,却没有这位故国天子作为旗帜和招牌的话,那自己这些人一贯以来的努力和打算,岂不是白费了心思呢。

    所以,他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了,还在之前他有有所后备的方案,只是太过兹事体大并没有多少人知情而已,现在终于到了需要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他一边如是想着,一边带着本家出身的死士,穿过亲信所把持的大内九孔门,越过章仙台、云英楼和回壁宫的废墟,

    虽然大多数内外通路都已经被谁给淹了,但他至少还掌握了一条向西通往城外的密道,这也是他一支能够稳坐钓鱼台到现在的凭仗和底气;

    只要能够带着天子走出去,然后一路向西南抵达九龙江平原另端,还没有沦陷的,就能够得到撤退到那里的前水师残部接应,而再次放船出海自此鸟阔天空的重新再有一番作为。

    从某种前景上说,就算西海道的那些岛藩诸侯不敢再公然接纳他们,相信一只给予足够关注和支持的,西国大夏的天竺都护府方面,也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把。

    然而随后令人意外的是,先行前去稳住对方的亲信回报,他们居然扑了个空,天子并不在自己的寝殿里,而值守在周旁的人等也不见了踪影。

    “该死……”

    他不由的心中一凛,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只怕还和那些正定会的保皇党人脱不得干系了。他急忙对手下喝令道

    “停下,马上随后掉头返回……不要再管宫中那边了……”

    才走了片刻之后他又开口道

    “再停下,我们改走云鼎门……”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当他穿过了没什么人把守的云鼎门时,登上城楼回望的亲信,再次印证了他的感觉,九孔门方面已经被火光和嘈杂声所包围了。

    刘瑜重重的吁了一口气,然后在进入依旧为自己人掌握的兵营当中前,对着一直被他们小心环绕在其中的某个身影道。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大梁的天子了……” ……

    而在徐州彭城的又一个休沐日当天,一处占地颇大的官邸后园当中。

    当陆务观和辛稼轩这对难兄难弟兼亲戚,再次坐到一起的时候,就只有相对而苦笑的表情了。这段时间发生在他们手下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

    但是这种活动更像是用来掩人耳目或是混淆视听,或者干脆就是为了扰乱淮镇内部而挑起纷争矛盾的阳谋手段。

    而辛稼轩这段时间蛰伏和低调的太久了,以至于都失去了某种权威和影响力,面对的属下也有些陌生和生分了。而陆务观因为早些时间回来,并且马上就投入到观察使衙门繁忙的事务当中去,所以情况还要好上一些的,但是同样也要面对好些人事变迁后的现状。

    如今淮镇治下的官员们最普遍的一大特色,就是足够的年轻;可以说除了名义上执掌布政司和转运司的李格非与曾华两位大佬之外,其他部门的主官就基本没有过四十岁的;更别说底下的各级官员因为流动性上的频繁和长期兼职多能的缘故,可以说年轻气盛的二三十岁才是最基本的主流。

    这既在代表了某种活力、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是淮镇被朝中诟病最多的缺乏老成稳重,而轻浮虚躁穷兵黩武的一大理由。因此,他们在某种意义上缺乏底蕴和城府,而很容易被牵动和撩拨的人心浮动起来;

    这也就是这两位部门主官,此时所要面对的问题所在。
………………………………

第1172章 沧澜16

    “青青子吟,悠悠我心……”

    河北道,在一片铳炮齐鸣的对战嘈杂声中,一身戎装顶盔掼甲的鹏举兄念出这样的字句来。

    收到辽东陈渊的来信,而让他不由的微微一笑,这位长久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小兄弟,终于也有自己的前程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