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我所知的例子,就有民国时期的黄埔学生军北伐当中,又叶挺独立团在贺胜桥战役中,用整队排枪的超越射击,实现过对岸北洋军的线性机枪阵地压制。
还有红军长征当中飞夺泸定桥的火力准备和掩护支援当中,也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以相对简陋的步枪运用过类似的战法;
原本只是我稍微对他提及的概念,但没有想到时隔数月之后,就居然就被他变成了可以亲眼看到的现实和范例。
而对于我的军队来说,如今火铳临敌击发的频次,也基本到了一个上限和瓶颈;如果能够在物资基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训练来拓展射击范围,或是在临敌时再增加一个排射批次的话,对于那些冷兵器的敌人来说无疑是更有效的打击和更多的削弱。
更关键的是,跨越射击的曲度弹道意味着,能够放在掩体后面来使用;而地方所采取那些匍匐、卧倒等规避动作,在这种来自斜上方的打击面前是毫无效果,就算是躲在堑壕中或是城墙背后依旧有可能被打到的概率。
“话说,已经可以在军中推广了么……”
我紧接着追问道,毕竟这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
“尚且还有些条件不够成熟……”
看起来有些未老先衰的吴玠,微微皱起眉头而回答道。
“因为这些军士,都是选任自教导队和标兵营中……”
“才能够粗粗达到镇帅期待的基本要求……”
“怎么会这样呢……”
我更加惊讶了。
原来,按照他的说法和理念,进行跨越射击的概念和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要说远程的弧线投射自弓箭发明以后已经发展了数千年,而相关的操条和训练标准也已经初步归总出来了;
但是最后却被卡在了人员素质的这个瓶颈上。
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抛射,要求士兵个人除了相应协同能力和足够战地经验之外,还有有最基本的目视测绘和数学计算能力。
这是最基本的军事技术基础和前提,才有可能通过整体的精密计算和微调一致,彻底发挥出跨越射击的效果和杀伤力来。除非我要的只是一阵胡乱盲射的威吓效果和玄学概率而已。
更何况,相对后世那些精度和威力大为提高的金属壳子弹和线膛枪,我目前也才刚刚推广了硝化棉的******和纸壳定装弹,如果没有精确计算和观测的加成,那个超过一定距离的散布,就很容易变得额差不忍赌了。
而这显然已经是日后产生各种军代军事的技术兵种,及其分支的初兆和前置条件了。
然而,我显然也忽略了古今中外的巨大时代差别和代沟,后世那些能够进行跨越射击的近现代军队,已经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相当成熟,而社会上已经有些足够数量受过教育的,相对素质人口比例的基础和社会大环境上。
比如一些后世小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计算问题,放到了我身处的现在,却很可能成为古代军队士兵们苦苦琢磨的老大难问题。因为作为兵员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相比之下实在惨不忍睹,甚至不乏文盲。
虽然我已经通过强制手段,初步在军队中消灭了文盲现象,但是想要提高数理化的普遍认识基础,却不是一跃而就的事情。
而至少在我这个时代,也只有作为候补士官和预备军官种子的教导队和标兵营,以及我千挑万选后作为某种荣誉和资格的亲直团,才能勉强全数达到相应的要求。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得等淮东的新一代完全成长起来之后。
“我明白了……”
我对着他点头道。
“你可以继续在左右虞侯军的分属各部当中……继续推行此种战法”
“此外,我专门授权教导大队和标兵营,从在役的营团中抽取术数比较好的士官和老兵,”
“在徐州境内进行合练和编成,作好日后的准备”
“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操条,也要尽量改进和编写成册,放到教案里待用,”
“我还会想办法加大军中数算普及的力度……”
“不过,我得先给你放个假……张弛有道才是长久之计”
因为,他刚刚认回了一个失散多年弟弟;就是那个在城东突变时,刘延庆病倒后临危受命主持局面的副将吴磷,这样的话我也不介意给他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了,比如通过亲缘关系来变相的挖点墙角。
初步敲定了这边的事情之后;紧接下来,我还要参加一场规格颇高的婚礼。
因为作为我心腹部下兼最早追随者的韩良臣终于要结婚了;在与群玉楼的那位头牌梁红玉,各种拖拖拉拉了好几年之后,还是另一个世界线的修正力或者说羁绊下,还是最终走到了一起。
不久之后,胶州板桥镇港的水军营地当中。
“群玉楼的梁小姐嫁人了……”
而在外海结束了一轮巡守和训练归来的宗泽,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不由发呆了一下,而那些津津乐道的声音却还在继续着。
“据说在新落成的韩府办了五十条长桌呢……”
“大帅还亲自前往,以夫家尊长身份观礼和祝福呢……”
“主持迎新和成礼的则是曾运使……”
“还是李布政的女公子做了傧相呢……”
而这些消息对宗泽而言,似乎已经过去了许久的事情;甚至他连一点悲凉和失落都没有能够泛起,就已经变成了淡淡的惆怅,以及自我安慰式的默默祝福;对方总算不是所托非人,那可是淮镇排行第六的统制官啊。
“大丈夫又何患无妻呢……”
他如此对着自己激励道。
“某当更加奋进,成就一番事业才对……”
当初寄人篱下暂避风头的一点心思,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虽然出身粗鄙不文的海上儿郎之中,他也是能够看得懂大势的人。除了那次宰了那个牛皮哄哄的小屁孩路飞,而热少天大的麻烦之前,他依靠趋利避害的本能和直觉,已经多次挽救了自己也拯救过别人的。
虽然,如今淮东的海面力量还很浅薄,相对于南朝任何一道水师规模,都不值得一提;但按照这个发展势头下去,从内渤海到黄水洋,乃至东海海面上迟早是他们的天下。
而往昔那些与他一般,纵横东海而招摇显赫亦是的海上汉子,也已经没有了多少出路和前景了;就连背后支持他们各路豪杰或是各方势力,也迟早要在淮军水师面前折戟沉沙或是低头顺服的。
这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长短而事先的目标,或是相应的准备和积累是否充足的问题了。
………………………………
第973章 沉惊16
在纷纷扬扬的是非和插曲当中,淮镇按部就帮的日常也彻底进入了八月下旬,既塞外已经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季节。
而在辽西北部各州山区最后一批秋收结束的消息传来后,赵隆领下的一万七千名守捉军的第一批人马,五个防戍营和一团骠骑,也如期誓师登船出海了。
与此同时,
淮北道境内,尚有上万名来自安东、新罗等不同地方的藩兵,作为辅助役参加了北伐之后,也算是某种资历和经验,因此在加以犒赏之后,也被有偿的继续留了下来;
除了小部分表现出色的被破格选拔进骠骑、工程和防戍营等序列,参加赵隆的出征新罗军队之外,其他被用作加强沧州等河北三州境内的防御力量。
虽然他们不擅长火器的运用,但却又相应射箭的技艺和本事,日常用来在低强度冲突地区,进行巡护屯田和守卫据点,还是大可以勉力胜任的。
而作为新任淮北留后办公的署衙,连同布政使、观察使、转运使、监察御史等相关衙门,也完成了从青州到徐州的大搬家。
而青州的益都城,则保留了所谓济泗经略使的驻地,作为总筹协调大后方的中心枢纽而继续存在;因此,除了前厅部分有所缩减外,就连我在益都城里的家宅和园子也没有动过。
反正如今境内道路通畅的情况下,新旧治所之间的距离也算不上有多远;乘坐公共马车从青州益都到徐州彭城,也不过时大半天的时间和路程,如果是扳臂信号塔消息传递的话,则只要两三刻时间而已,实在是没有什么影响。
当然了随着治所搬迁,由此在军民百姓当中产生的联动和反响,则是还是将继续持续和荡漾上很长一段时间,大量零零碎碎的琐事和后续工作也有很多。
徐州彭城本身的格局就要比青州治所益都更大的多,也是淮上之地屈指可数的大城和望要之邑,哪怕在北朝藩镇割据的年代,也在青徐节度使的体制下,长期保持了六七万户人家,二三十万口的规模。
而据说在前朝泰兴中兴后的鼎盛年代,因为南北海陆交通之便,徐州最盛时的人口甚至达到了户十一万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而这个口还是需要交丁赋的青壮男女,并不包括没有生产力的老人和孩子,还有荫蔽私匿的奴仆之属。
只是作为多年前国朝第一次北伐时,几处遭到大规模拼死抵抗的战役热点之一,以徐州为中心的往复拉锯和争战连连,让当地的户口和产业荒芜凋敝的十分厉害,
以至于后来我千里迢迢的转进抵达徐州之后,城中就只剩下东路大军相关的军民事务了,徐州本地的人口几乎绝迹了。
后来作为王贵前军部的驻防地兼备敌的前沿,徐州城本身恢复的甚是缓慢;哪怕到现今也不过四五万人口而已,其中还有很大比例是外来的移民。
因此,虽然城内还有不少现成的格局和设施,但在短期之内想要恢复使用的话,新一轮的翻修和重建的项目是必不可少了。
而安排治下各州分批迁移到徐州填充户口的有组织移民,也需要仔细的分类和甄别,以求达到最快速度和效率,恢复城市的基本运作体系和日常供需维护的循环。
而且徐州正处典型南北要冲,贯通两淮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沿淮平原的中心位置,各种交通固然无比的便利和通常,但在军事上的潜在威胁和防守压力,也是远不如多条山脉纵横分割的青州之地。
因此,在军事布局上也需要针对局部地区进行重点调整,比如以缉私捕盗为名,加强南面淮水与漕河的水面力量;在西面通过继续拓展屯围和堡寨,加大平原地区的纵深和缓冲距离;
北面则要好一些,有黄河和济水的双重保险,还有黄河北岸沧州、隶州、德州的缓冲。至于东面沿海地区,现今那反而是最安全的方向,也是开发最为成熟,遍布工场矿山牧场的大后方了。
按照第五平为首的幕僚小组的分析,这次移镇徐州同样也是国朝内部分化和削弱淮镇实力的阳谋手段。
一方面是徐州本身的地理形势,面对来自淮水以南的地区,除了每年淮水的汛期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险阻,能够遏制自江淮地区发兵北上的军事行动。
因此,这也是一个基本态度上的试探。在如今北朝中枢覆灭而残党星散,已无严重外患和威胁的情况下;是继续躲在群山环抱的青州隐做割据之态,还是不折不扣的遵从国朝的意志,越快越好的移镇到让人让人放心的徐州,好示之以诚。
另一方面,如果我真要在淮水沿岸布置重兵而遍设堡寨的话,那也意味着公然对于国朝控制区的防范之心,和接下来扯旗造反没有什么差别了。
再说了,现如今偌大的徐州城方圆有八九里,内外两重城郭被打的到处都是缺口,再加上风吹雨打的崩落和坍塌,已经是不乏残损破败了;
而前军驻扎的时候,也只是在内城部分的残损段,用堆土填高在外郭的缺口上拦以木栅,防止私自潜度和攀越而已;
因此,作为一道的首府和藩镇驻地,处于军事防御上的安全和基本体面考虑,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逐渐的修缮起来获得最基本的防御效果。
因此在移镇之后,我还需要摆出一副就地大兴土木的姿态来,才能够让后方的某些人姑且放心,或是没有在监国那里继续帮弄是非的口实。
至少,在我没有合适机会与名义,与国朝彻底决裂之前,这个“忠臣良将”和“国之鼎柱”的招牌以及风评,还是需要继续维持下去的。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其他变通的方法和手段。
淮东路升格为淮北道之后,大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六行诸曹的下属机构和职权,也就要更进一步的细化和分工;
像作为头号大部门分支的农曹官之下尚有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等小支部门,而署下又有各地乡、里两级的农官所,进行相应农业生产的导向,以及农艺、工具创新的推广;
与转运使衙门对接的漕曹车船署,也增加了环渤海的近海海运和河北方向河漕运力的管理和维护。
而增设的渔曹之下也有江海河池各小署,以对应远海的捕鲸业、近海打捞船队,以及内陆江湖的渔业工作队和湖塘泊池的养殖区。
因为我现今已经是淮北道留后,也有资格设立若干个不定额临时性的差遣,以对应地方上的需要;比如新占据河南道境内的毫、宋、单、潱⒉芨髦萆柚玫牟兜潦梗约跋率舻难布欤
他们在新占领区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捕流民和消弭匪患的治防整顿,然后在将来完成任务之后,可以视形式的需要就地酌情转为州司马,参军事、兵曹等职。
因为这些地方不算是淮北留后名义上的行政管辖,而只能算是军事占领性质的延边战区,在归属上也是比较含糊和暧昧;所以比照州下的捕盗使在县一级,也设立了所谓正副营屯使和守备官,巡官等职务,以对应县令、县丞、县尉的正设职位。
在不动声色的潜移默化之中,自然完成对于基层的布局和相对控制。这样,就算国朝日后有什么其他安排和变故的话,也可以依靠和扶持这些基层力量,继续保持实质的影响力,乃至将那些空降和外调的存在,给变相架空起来无力化掉。
眼看时光就要跨入霜红漫漫,落叶缤纷的金秋九月,这时候,在我家的后宅,却传出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现。
………………………………
第974章 沉惊17
沂州,双堆庄,
“家里就是好……”
李富贵幸福的打着饱嗝,看着一双承欢膝下的儿女,看着女人怀里正在手舞足蹈咿咿叫唤的婴儿,只觉得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莫过于这一刻了。
煎酥的咸鱼花,切成薄片的腊肉,还有手撕的鱿鱼板子,干晒的海米一起,煮了一大锅的芋头饭,算是沾他的光给全家人还好好的开了一回荤。
家里的一切和他去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夏秋两次的收成之后,几个半埋的圆肚阔口大缸里,已经贮满了堆尖磨好的米面和舂过脱壳的麦子,还有晒干的大豆什么的。门边梁下风干的几串腊肉和干椒边上,也多出一些新宰杀腌渍的鸡鸭鹅兔和整条烟熏的带鱼……
甚至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狗团成一团,在米缸边上微微打着盹儿,惹得两个孩子的眼神儿老往那儿瞟;按照女人的说法,这只狗儿是专门驯养用来捉鼠兼带看守家禽棚子,防止野物来糟害鸡鸭兔鹅的。
这一切看着就让人格外的安心和踏实妥帖,至少这个冬天不用担心油水的问题了,如果再加上在自己带来回来的犒赏和补贴,甚至可以过上一个相对丰足的肥年。
然后,他慢慢的想起来事先在路上就酝酿过的规划,除了柴米酱醋油盐茶酒的日用储积外,还要那配给卷到供销社换几匹布,全家人从头到脚的衣帽鞋袜都给换上一遍。
然后,乘着冬季的农闲和这段在家休息,也不用参加庄上勤务的日子,再花钱找几个熟悉的帮手把这所房子给修缮一遍,然后赶在下雪前靠着夯土围墙再起两间小屋子的轮廓出来,等到春天再架梁铺上草顶和瓦片,这样日后孩子们大了也有安身处了,不用再和夫妻两挤在主屋里;
顺带把饲养兔子和鹅的棚子给扩大,空暇的位置日后养上几头猪,反正这蠢东西不挑食什么都能吃,也不通特别费心照料,实在不行上山割草搭配豆薯芋头的边角料也能对付过去。
再砍几根竹子回来自种的菜畦上搭排架子,夏天里种上瓜蔓,不仅可以纳凉还有更多的鲜蔬。这些增加收获的手段都不费什么气力和时间。
军中积攒下来那些个罐头也拿大半转卖掉,换成一些比较紧俏的供应卷;剩下的作为过年时的,特别是那几个果子罐头,在寒冬腊月里可是稀罕物啊,足以让许多人拿来做祭祖的供物了。也是最容易讨那对小儿女欢喜的手段了。
他甚至打算用来作为激励那对小女儿劝学上进的奖给手段,毕竟,他们已经入了童子营开始工读了,这样每月倒有大半时间都不在家里开伙,而只需要出几十斤米而已。
女人一边细声哄着怀里的婴孩,一边则絮絮叨叨的给他唠嗑,离家之后这段时间发生的各种琐事。
从家里如何得到庄上的帮忙,收割后的脱壳舂米磨面都有专人奔走和处理;到谁家有了喜事,迎新的时候请了多少人帮忙,新妇长得多么的壮实和能生养;谁家又有人生了儿子,专门为此申请曲子酿了一缸酒,诸如此类的家长里短;
虽然女人看起来有些啰啰嗦嗦的并且经常言不达意的要反复说上好几遍,但是还是能够感受和体会到,女人对于现状某种由衷的欣喜而感怀的心情。 ……
而在徐州简单翻修后的新衙门里,却是另一种气氛和心情下,颇为沉闷的进行着一个小圈子里的饮宴。
满桌的海陆珍肴和茶果美酒,却是不能吸引和转移这些颇有些身份的宾客,频频将目光对向那两位正在低声交谈的正主儿。,
作为北伐功成班师之后的一连串后续反响,也终于波及到了更多更远的人们身上;因为,自从淮东路转为淮北道之后,按照惯例相应道一级的三司四使,也就该重新设立起来了。
依照国朝沿袭下来的例制,各道兼任或者不兼任节度使的都督、大都督治下,尚有布政(管民)、转运(钱粮)和按察(提刑)三司主官,以分其权责;此外,通常又有次一等度支、营田、学政、监察(御史)等的四大使;
然后所处道位置和延边情况,按照实际需要有所添减和变化;比如河漕大使,盐铁大使,押藩大使,乃至市舶牧厩矿冶铸钱诸监的小使,等等诸如此类的职事。
各种新设职位和上升空间,似乎就在国朝的恩典下一夜之间多出了的许多;因此,也不免让在场的这些官人们,也不禁动起了心思和想念来;
虽然其中大多数位置不是那位镇帅大人的禁脔,就是国朝后方通过某种交换已经预定好的,但是余下的职缺还是足够让他们,对自己的恩主方面有所想头的。
然而,无论是一贯闲淡无为的转运副使曾华,还是保持相对存在感的布政司左参议李格非,都感觉到了某种微妙的危机和紧迫感。
因为,在增加封疆大吏的资身面前,现在有的是人想要顶掉他们的位置,或是找个由头将他么置换回去,用一个闲置来给别人让路。
君不见,同样回家探亲结婚的观察使陆务观和置制副使辛稼轩,被羁縻在广府那么久之后,现在也只回来了一个陆务观,另一个辛稼轩以拟将重用的由头,至今还没有着落呢。
当然了,对于转运使曾华来说他心态远要豁达的多,毕竟他这些年也已经捞的够了,只能够平平安安的结束任期,就算是回到朝中被清贵职位闲赋起来,或是干脆做个好客交游的富家翁,也不是那么糟糕和难以接受的事情。
相对事事不争而心甘情愿充当人形印章,以好脾气被称为菩萨运司的曾华而言,李格非则是另一种处世态度;
他固然会尽量在大方向上,配合这位曾经的旧日部属的各种施政手段,或是对其保持默视其成的态度,只有在一些细节和小处上,才会有限的坚持己见;
另一方面,他也通过举荐和提携一些人才,以及与淮东上层的那些北地士人和之学大家的交流往来,来获得某种存在感和相对的影响力。
这也代表了他在仕途上并不甘心沉沦平凡和庸碌,以及对于立身处世有所成就的热衷和追求。
只是在被指派到淮东以来之后,他就已经认清楚了现实;他所属的派系已经在朝中失势了,自身也是变相流遣的状态,在朝中很难有什么语话权和后援了。
正当这微妙之时,朝中新北人党的领头人,大将军孙静邦却适时派人给他一个建议,条件优厚的反而让他变得心情复杂而犹豫不决起来。
难道真的要牺牲女儿的幸福和选择权么,虽然,对于大梁高官显宦的儿女而言,这总是无法避开的事情;
但是李格非为人父母,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总是希望能够有更好的选择才是,而亡妻早去其他妾侍都无所出,这个独生女儿也是他特别看中和引以为豪的,希望能够招赘在身边的。 ……
秋风飒飒的淡淡凉意当中,
“你是说,你从前见过她吗……”
我抚摸这正在胯下卖力服侍的臻首。
“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又是在什么样的地方……”
相比二号阿琪身体反应与表情截然相反的别扭,这位前学姐在很快认清了现实之后,可是相当积极用行动来换取和改善自身的境遇。
该跪舔就跪舔,该唱被征服就唱被征服,自己动起来的时候也是竭尽全力的投我所好;甚至就算是玩sm的调教游戏和羞耻露出play,也是顺从的让我没有了多少继续进一步折腾和羞辱她的欲望和心情了。
但是,作为新出现的肉玩具三号,她也给我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她居然可能认识我新带回来回来的那只小俘虏。
她很可能是出自北唐王朝,被称为“宗伯世系”的当代宗正卿一族,也是世上充满争议的特殊一脉。正巧这位光禄卿家的学姐,当年作为女官的例行参拜活动中,由此得以见过几面,而对这位宗正家独苗孙女,留下了些许印象来。
因为世上这只宗室的血统疑云,以至于产生了诸如“梁不梁、李不李,端王邸”的民谚;因为这位排行最年幼的嗣王,乃是难产而死的独孤太后为泰兴帝留下的遗腹子。
而在独孤太后有孕前,泰兴帝就已经有恙在床而屡屡传出重病的消息,因此有恶意中伤者言,此乃当朝的权臣以“梁代李子”而已。
因此,虽然这一支宗室就此彻底断绝了问鼎大统的机会,但也因此因祸得福式的获得了“世系宗伯”的显赫名位与富贵,世世代代都在宗正寺里任事,出过七八位宗伯和十几位少卿、左右丞等。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相貌近似又不像是寻常人家出身的抱头蹲,有与之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和亲缘呢。也不是;
毕竟在当初,一不小心捡到抱头蹲的时候,我就有过非富即贵什么简单的来历和出身了的猜测,但一直不得其法和头绪也就放了下来,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七拐八弯得还能牵扯到北朝的宗室去。
我决定在送到江宁去之前,再把把高潜等人重新弄出来提审一番。然后,在安排一个见面的机会看看反应,能不能让她想起什么来。
………………………………
第975章 沉惊18
江宁,石头城行在。
“这么说,淮北已经移镇到了徐州……”
监国意味深长的看着面前几位近臣。
“布政、运司、观察诸使也开始办公了么。”
“诸卿还有什么好说的……”
“孤不知道你们看上了什么位置……”
“也勿论手下那些臣僚是什么心思和想念……”
“一切都以不得妨碍孤的大局为前提……”
然后,他才转身继续道,
“孤不但要给淮北增兵,还要派人过去协理局面,”
“却不知那位愿意为余分忧呢……”
“如今北地初定未久,征北将士多已疲弊……”
“眼见的冬季临近,两河之地不宜再动刀兵了。”
“故而,孤拟发江南诸道地方兵马,自江西、两浙、岭内三路平定闽中……”
“再从淮北调兵驰援沿海……”
“以规复内州诸监矿业为首要之上……”
“相应钱粮规划,还要枢密院和参事府,先拿出个可行的章程来……”
“诺……”
“谨遵上谕……”
初步分派妥当之后,监国回到偏殿之中,对着一名等候的通事舍人道
“说吧……淮镇那边又有什么的要诉苦和告求的……”
“不是已经许了他在夷州的经济和征募之权,还有东海各藩的通商便宜……”
“就算他为国立下首要之功,也不能肆意逾越国朝体制。”
监国虽然说着这样的话语,但是脸上却不见多少不虞之色,甚至看起来却是心情甚好的欣然模样。
“说是徐州故城太过破败,仅凭淮北之地,难以修缮妥当……”
通事舍人禀告道。
“是以……”
“那朝中也没有多余钱粮淄用给他,……”
听到这里监国摆摆手打断他,然后想了想又道。
“最多只能恢复到之前的海运载量……”
“让他自己酌情装载所需好了……”
“此外,还有什么其他要求么……”
“自然是……想要继续从东南地应募流亡人口前往……”
通事舍人小心的看了眼监国脸色后才道
“并希望国朝能够支援相应的营造匠师,还有相关书籍图册等等”
“流亡人口这一宗就算了,国朝大局初定同样需要户口安置。”
然后他沉思了一下,既然淮镇表现出一副令行禁止的恭敬和遵从姿态,那出于稳住当前大好局面的全盘考量,也不能随便给别人错误的暗示和产生是非的机会了。
至于四下里被投告和非论的,诸如火并排挤友军,争功诿过之类的争议和毁誉,就成了无关紧要甚至可以让人放心的污点和点缀了。
“至于匠师什么的,那就准了,立即拨付有司交办……” ……
畿内广府,左城郊外的坊区内,
别号凶鸟的罗氏大宅头号走狗周伯符,也正在中的一处市井僻巷故宅中,接待一名正在不停抹汗的吏员。
这位明面上的职责是管一片接到的潜火铺和更夫的差事,私底下算是亲自发展的暗线,这次跑过来却是一副被吓到了,心有余悸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