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淮东也无可避免的要大出血了。
………………………………

第912章 临峙6

    都头陆远又慢慢喘着气息活了过来了,虽然他身上被戳了好几个洞眼,但是居然都没有伤到真正致命部位和要害。    而堆叠的部下尸体,又为他提供了某种最后的掩护,所以他得以在血彻底流干之前,总算被姗姗来迟的友军找出来而躺在了处置重伤员的临时营地里。    但这也是他所能获得最后一点待遇了,他是被活活给饿醒过来的,睁开眼睛已经就是白蒙蒙的一片,花了好一会来适应光线。    原本隆隆作响的炮声不见了,此起彼伏而不绝以耳的喊杀声也消失了,这种难得的静谧,让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    然而好容易扭过脖子的他,见到的只有满眼满地死亡与和凋敝的气息;那些躺在担架上而任由蚊蝇密密麻麻聚附在上头的伤员,明显已经没有气息了;而稍远处一些的伤员,虽然还活着但也是有气出没气入的连呻吟都发不出来了;    至于他所期盼的医官和杂役,则是一个人都没有看到,只有远处一些像是蝼蚁般蠕动的身影,在邦往车辆上搬动着仪式尸体的事物。    而在距离他们更远的地方,几道浓重的黑烟尘嚣直上,就像是在时时刻刻的焚烧着什么,而随风送过来与众不同的焦臭味和洋洋洒洒的尘灰,又伴随着漫天嗡嗡如雷鸣的蝇虫。    这究竟是怎么了,陆远心中像是猫抓的一般度仍难冒出无数的疑问和困惑,然后到了嘴边却又变成嗓子眼里无比干涩和嘶哑的几个不明意义的音节。    他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饮过水了,身体也艰涩的就像是一架锈蚀的机械,各种难受的感觉和伤痛犹在,却连一个小指头抬起来的气力都没有了。    很快那些蠕动的身影就慢慢的靠近过来,将那些已经断气和将死未死的伤员一起丢上了大车,他才看清楚这些人的头脸都用麻布罩得严严实实,身上还散发着醋水和生石灰的气味。    这不由让陆远有些惊慌和恐惧起来,粗糙的大手也摸到了他的身上,却没有将他抬起来,而是将他身上的物件都一样样的巴拉下来,最后只剩下一件椟裤和背心,然后拖拉上了一辆板车;    用力的咬破嘴皮的内侧,将挤出来的丝丝腥味吞咽下去,才让干涩就像是砂纸反复打磨过的喉咙,滋润着发出一丝丝的声线。    这才让他没有被那些行尸走肉一般,只会做出机械搬运动作的白袍人,给活生生的丢进火堆里。    但至少在城里被用收集起来的建筑残料进行火葬,多少是有点身份的死者才能够受用的。    若是身份再低一些的,就只能到城外的万人大坑里去,和那些层叠淹埋起来各种来历的新旧尸体做伴了;    事实上,在这战斗停止的间隙,除了城北原地戒备的人马之外,大多数的军人都已经转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搬运者和清洁工,以及就地检疫的对象了。    当然了,为了军中集体的安全,直接负责接触和检查尸体的,都是专门挑选出来的人手;不是军中犯错和为纪而打发过来校赎的罪人,便是为了这点待遇和便利,自告奋勇出来做事的民夫杂役。    。。。。。。。。    而在一处被隔离起来的营地中,这些白袍人也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白色的头罩终于被拿下来了,露出一张满是汗水的面孔,却是暂时改换了身份的苏拉;他将浸透汗水的连身衣袍全部脱下来,丢进一口沸煮的大锅里。    然后就这么袒露着身体,将一瓢冷水径直兜头盖脑的浇淋下来,这也是通过临时挖出来的渠道,从洛水中取来的活水,所以暂时不虞有被污染的风险。    虽然,自告奋勇去参加这种清理和填埋尸体的,还是相当具有风险的,他们的防疫手段实在是太简陋的;但这也是苏拉掩藏自己身份的最好办法了。    至少在这里没有人会去或者说愿意盘查他的身份,而可以肆无忌惮的通行这些南军控制下的大多数地区。    并且在供给上也是尽量满足的,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肉吃,但是隔夜的粥饼和炖菜,还是可以始终吃的饱饱的;因为他们这些清理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染病倒下,而变成了自己手中填埋过的尸体之一。    所以,他们从尸体上搜集的小物件和个人物品,并且以此牟利,就成了某种默认的临时定例了;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接触这些东西。    很快这一次收集到的物品,在一辆独轮小车上被倾倒了下来,然后自有人凑上去清理和分类,按照可能值钱和有点用处,无用的判断重新分成三堆。    其中可能值钱的玩意儿,可以在清洗之后卖给营外的士兵,以物易物的换取一些额外的好处;而看起来有点用处的物件,则是由他们这些“清道夫”,自己看需要拿了去;无用的垃圾则堆起来后,和尸体一起填埋掉或是烧掉。    因此,苏拉躲在这里显然很自在,无须过多的交流也没有任何的盘查,吃饱喝足干活之外,就是慢慢的养好伤。    只是在这里如果有人倒下,不论是什么理由,那都意味着劳作的生涯结束,而被抬出去放到另一个被隔离起来的地方,去自生自灭的慢慢等死了    。。。。。。。。。。    而在城楼上的帅司会议上    “截至目前,死者柒仟肆佰五十有余。。”    “尚有疑似应疫者一万六千人。。”    “其中有军额者约肆仟陆佰员,其余皆为杂从者。。”    “主要体现为痢餐口腹瘟。。鼠疫和伤寒症状尚未兼实例”    “各军正在检疫自查,暂且没有更多的发现。。”    听到这里,帐中有些凝滞的气氛才稍稍松弛下来,变成有些细碎的嗡嗡声。    “目前,已然新建隔离营地和转运点十七处。。”    “又在出入之所建立消毒检疫所。。”    “紧急调拨的生石灰、浓醋和生活柴碳,已经陆续到位了。。”    “大体局面上已经基本控制住。。”    “唯一所虑的,乃是城中遗尸过多。。”    “天热暴晒之下,难免再生出什么变故。。”    这一连串报告,也只是让都统制王端臣的沉重脸色,稍稍好转了那么一丝,至于在场大多数军将的脸色,则是或沮丧或愤愤不平,简直黑的不能再黑了。    殊不知他们眼看就要毕功一役,却在军中出了这桩事情给他们当头一棒;现在守住城北西墙和部分北苑的乃是颜铁山带来的蜀军,而夺占了城北东墙大部分的则是魏晨河南别遣军。    显然,都与他们这些中路军出身的老行伍,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一场军中爆发的瘟疫就足够将他们的手脚给绊住了。    毕竟这是时疫,在炎热的天气下比起拼死抵抗和反击的敌人,更加可怕的无形对手和威胁啊。    所在,在王端臣的严厉要求之下,他们也只有无条件的执行和配合,阵前帅司所颁布的命令和举措,尽快重整部伍和恢复战力。    才有可能在冬临的恶劣气候和环境到来之前,彻底结束这场旷日持久而已经拖的太长太久的战事了。    最起码,也要实现在洛都城中大部分地区站稳脚跟,将北虏最后的残余力量内外孤绝的困守一隅为目的;经过不断退而求其次的最低要求和战役目标。    因为,为了避免动摇军心和为敌所乘,他对于现状还是有所保留和隐瞒的;比如军前虽然情况得以控制了,但在后方却出现疫情流行和扩散的消息,就被他暂时封锁了下来。    但是因为疫情导致沿途地方人口的死亡和出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输供军前的人畜运力短缺的困境和难处,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他必须重新调整部署和资源分配,在自己所能掌控到的范围内,以尽可能的应对最坏的结果,至少在短期之内是难以再发起大规模的巷战攻势了。    要知道,期间甚至还有人建议,可否将病死的尸体投射到城北的敌军控制区去,好让他们也自受其害,但是思虑再三之后还是被王端臣否决了这个似乎很有诱惑力,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明显害人害己的手段和下限。    至少,相比困守故城的北国逆朝,他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的形式需要。    “端帅为什么要请调淮东、淮南两路兵马。。”    来自王端臣身边一名亲信大将,有些愤愤不平的抱怨道    “还嫌军前不够。。纷繁错杂了”    “无他,唯有让江宁方面安心尔。。”    一名年长的幕僚,主动对他解释和宽慰道。    “如此之众的大军,皆系于端帅之手。。”    “朝中和后路的非议和攻吁,就一只没有断绝过。。”    “若不是监国深喑临阵换帅之害。。一力保全和爱护之。。”    “然而这一次疫情,只怕又会成为让人发难的口实了。。”
………………………………

第913章 临峙7

    河北,深州与永宁军交界处。    由一小队骑兵护送着的,大梁边傍行人司的通事马平,也坐在一辆行进的马车当中,心思复杂的回味着近日得失的点点滴滴。    他乃是天宝到泰兴年间,历经三朝的克难定乱功臣二马之一凉州马遂的后裔;也算是个中兴时代的名门之后,而得享富贵而时代绵泽,    只是那位大智若愚的疯帝所发起的乙未之变,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命运的分水岭;身在其位的二马后人也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作为马凛的后人,时任东宫左右卫率府马都均,成为了疯帝暗伏的奇兵之一。而作为马遂之后当任同州团练使的马全信,则在事发之后第一时间弃职潜逃外州,投奔了西北军镇的旧识。    因此,马凛一脉在随后到来的反攻倒算中,被当作疯帝的党羽而杀绝了;而马遂的后人则在北唐承光帝中兴之中,得到再度起复而由军中转入仕途,在北国沿袭至今几起几落也除了一个前参政马前卒。    而马平则是承光中兴后作为某种分摊风险的投资,以旁系子弟投奔南朝发展出来的另一脉家系;只是,作为南投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虽然在开国之初得到幕后某种嘉许和礼遇,但是此后就再无起色而始终沉沦于中下层。    但是至少保留了一个世宦的官身和名头。    到了马平这一代,也只是以文学院头榜次名的身份,辍拔为秘书省里泯然于大众的一个天章学士;然而在幕府统领大政之下,这所谓侍御和词臣的身份,也失去了传统天子近侧的优势和光彩,沦为优养文人士子的闲散衙门,。    为了出头和晋身他一咬咬牙,才决定放下正常的前程和仕途,投入广府几大情治部门之一的边傍行人司中,成为一名从五品下的行正,然后参与了许多对外交涉的勾当,而以能言善辩而旁征博引屡屡有所建树,积功至正四品下的    他此番最得意的功劳和成绩,就是独力参与策划和拉拢了河北行台大都督张邦昌的易帜事件,却是没能让一直私下往来的淮东方面有所察觉。虽说张邦昌这个河北行台大都督的含金量,已经随着地盘和人口军队的体量而缩水不少,并且早已经和洛都离心而势同水火,相互侵攻多时;但不管怎么说,这明面上可是劝降一国敌酋的泼天大功,    虽然他也不得不承认,淮东镇本身的存在也给张大都督以很大的压力和威慑,让他多少有所凭借国朝的名义,行那借力打力的取巧手段。但是淮镇无论做了多少努力和投入,名不正言不顺就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国朝中的那些大人物们,也不会轻易坐视得到这个机会和功劳,这就无怪自己能够乘虚而入达成目的了。    因此,这次秘密回程去叙功,就算其中相当部分要算在后方某些靠山的运筹帷幄上,但是能够落到他身上的功绩,只怕一个特进免转辍升和赐以国爵的奖赏是少不不了,还可以就此转为正途出身的通政司或是殿中省,得以有机会面见到那位总摄监国,而努力谋取对方的赏识而更进一步。。。。    马车突然震了一下,然后在在某种惯性中,将他不由自主的甩撞在装饰精美的车厢内壁上,连同固定好的茶具一起滚落,溅撒在他的衣袍上顿时留下一大片污渍;    只是,还没等有些昏头昏脑的他出声质疑和盘问,就听到外面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以及马车开始加速的鞭笞和踢踏声。紧接着才是像雨点一般的咄咄有声,以及夹杂在期间的压抑惨叫;    随后,他突然面上一凉感觉有东西冲鬓角上流淌下来,却是透出了一支贯穿车厢而出的利箭,隐隐将他的面皮划破了一些,也让他惊骇的浑身惊战而手脚冰冷起来。    马平所处的这里耐是那位张大都督直接治下的地方,也是现今对方一家独大势力最盛的期间,谁又有这个胆量来轻捋他的虎须,袭击他所属的旗号呢;这些护送他的骑兵可是打得是大都督亲卫的旗号,以护送亲眷为名所进行的瞒天过海之事    然后,很块就被钉死在车壁板上的车夫,以及在且战且退当中纷纷中箭落马的护卫骑兵,则进一步加剧了他对于这种残酷现状的认识。    透过被急促的风声所掀起的车板缝隙,趴着车窗勉强支住身体的马平,也看清楚来自袭击者的方位;那是明显属于北朝所特有的岚红旗号下,一名白马银枪的敌将,正在率部衔尾追杀着这只小部队;对方几乎是刀剑弓枪齐出的,而轻而易举将那些骁勇异常,试图返身截击的亲卫骑兵,给一遍又一遍的强行突破和杀散在当场。    虽然被迎面纷飞而至的箭矢差身而过,又带走了若干紧紧跟随飞驰的身影,然而恢复了原来全身披挂的小李广花荣,却不为所动的夹马轻驰搭弓再射,几乎是按照着呼吸的节拍不紧不慢的,将那些顽强伴随在马车边上的骑兵,给一个个击落射翻下马鞍来。    突然落空的一箭,却是巧之又巧的射中了飞驰马车上的轮毂中心上,随着刹那间绽射开来的几块碎片,飞速驰走中的马车,也是骤然重重的一沉一偏,轰的一声侧边被高高的掀飞起来,砸撞在侧近奔驰的一名骑兵身上,又继续翻滚着将几名躲闪不及的骑手,统统扫倒碾压在地上惯滑出去老长一段距离,才缓缓保持着侧滚的姿态破破烂烂停了下来。    这时候,那些伴从的骑兵也在骤然回转减速的犹豫和不知所措之间,再次被追上而砍杀戳翻了大半之后,终于选择放弃了所有的努力,带着最后十几骑的身影在烟尘中奔逃而去。    而在远处,已经被提升为沧州营下部将的林冲,也在默不作声扮演着督战和压阵的角色;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是决计不会出手的,以免留下过多火器的痕迹。    当然了,他还负有某种善后和清理手尾的职责;毕竟他是用身家性命来担保对方这次出手的机会,这也决定着他是否能够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在淮东的体系内,更进一步的前景与可能性。    相比军中那些满足以现状的前北军留用人员,他可是能够在淮东体制内的见闻中,隐隐感受到某种非同凡响的胸怀和气魄,这也意味着他为家人报仇的更多可能性了。    待到被摔得七荤八素有头破血流的马平,被从破烂的马车里寻获并且抬架出来之后,他心中只剩下某种惶惑却又有些恍然,看起来那位大都督的身边,也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稳固和精诚团结啊。    。。。。。。。。。。。。。。。。。。。。。。。    而在淮东的海岸上,一支逆着信风的快船也带着来自江宁的信使,直接抵达了密州最大港口板桥镇,而不是位于海州的郁洲大港。    与此同时,位于广府的龙雀园内,辛稼轩也迎来了等候已久的口诏和许可,终于可以提前结束归假之期,而即日奔赴北上任内了。
………………………………

第914章 临峙8

    “幕本、行在皆上曰:”    君者统驭万宇,缉熙庶政,必有文武全器,柱石之臣,出壮藩岳,入和台鼎,使其效彰中外,声播华夷,所居而人心自宁,所莅而军令自肃,克是任者,其惟至公。    斯横海将军上护军御营右统制,淮东路置制使兼六州镇抚使知两淮讨击军事,开国彭县子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罗氏有德;    受天地凝粹之气,得山川崇深之灵,厚其体而庄其容,虚其心而宏其量。早洞戎韬之略,久膺节制之权,隐然大梁,克有成绩。及功宣荡寇,志展勤王,恳申恋阙之诚,竟遂来朝之礼,位高百辟,荣冠一时,恩极而愈恭,名光而益励。    允籍宏才,爱申锡命,往惟钦哉,副我明命。可晋国爵武清伯位士食五百户、增世爵邑林开国子,邑受天南郡孟祥县阪河、于林、烟白三乡。    另守散骑常侍兼中书通事舍人、试枢密院佥事殿中左丞,同徐州、青州刺史,充河北隶德永临乐清等州观察处置使,余正领、使职、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其将吏以下,叙官可超三资。。。。。。    在香案面前拜谢领受之后,我也并没有急着领头站起来,而是继续等着下文;江宁的额哪位监国可不是滥受名位权柄国器之人,骤然派出专门的使臣来给我加官进爵,必有后续和诉求的。    更高的官职和爵位,更多的职权和名分,往往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负担接踵而来。    “罗镇请再接上谕。。”    果然在册封的诏书之后,又拿出一份新敕命来。    “监国曰;”    命之选,当仁实难,非夫文可经邦,不能安人和众;武可禁暴,罔以克敌成功。斯人以应嘉命略定国是,。。。。。    总而言之第二封敕命才是真真的戏肉,就是要我治下的淮东极尽可能的搜刮地方,以提供三十万石的米麦,十万匹的棉布绢纱,两千五百石盐,一万头大型牲畜,六万斤干脯。。还有各种药材、米醋、生石灰、火药和铅锭、铁球在内若干项的大宗物资,就近转拨给都亟道的北伐前沿。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实行的话,那淮东去年的收成几乎等于白干了,还要亏损上好些资源;但仅仅这样也就罢了,行在起码特许以五年内夷洲之地,以及东海一些外藩的所有产出和贡赋为代价,进行间接的补偿和支付。    然而其中最后一道命令,则是要求我麾下的御营左军、行营右护军两只主战的军序,外加上刘延庆尚未编列完成的模范后军;就此进入战备和待机状态,还有就地征发至少同样数量的随军劳役;    只待一应物资准备完成,就携带至少三个月的辎重,伴随开赴都亟道的战区参战,而以扩编的青州守捉军为淮东六州的留守和镇防力量;    这也意味着我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然而却是以颇为沉重的代价和苛刻条件为前提的,比如收缩甚至放弃部分外围的经营,将西南、西北两条战线几乎抽空的代价,虽然这两条战线上的敌人和威胁,其实已经相当微乎其微了。    然而正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林林总总的一些列后果和连锁反应推演下来,就让人根本乐观不起来;更何况现在的都亟道内已经是尸横遍野、瘟疫横行的险恶之地。    那我好容易经营和锻炼出来的宝贵军力,填塞道这个要命的漩涡里是在让人有些不甘心啊;要知道明面上的敌人可以击败和消灭之,但是无形间传染的疫病,却刀枪和使其无法抵御的,让人有些防不胜防的存在啊。    唯一值得的庆幸的是,敕令里罗列了一大堆要求之后,却并没有名言具体的发兵日期和时限,这样我就多少有了一段以物资准备和动员军队为名的缓冲时间了。    毕竟是如今过削减和压缩,御左、右护、后军三个军序加起来,也有近三万四千名正佐杂从的军额,外加上同等数量上的民夫,要想全数调动和集结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样我就有了更进一步将时间和期限拖上一拖的理由和借口了,起码拖到天气凉爽一些,瘟疫传播力有所减少,也更适宜行军的初秋,乃至想办法完成周边地区的秋收后再上路。    当然了,经过籍以淮东转运使曾华之手,用珠宝字画古玩等价值不菲的物件,与前来传召并且将留下一段时间的这位大使臣,一番爱好兴趣上沟通和交流之后,我也终于得到一个间接的口风和底限。    说是监国那里考虑到淮东的现实困难和条件有限,可以打个折扣先筹出一半来,在短期内尽快输送到亟内以应军前之急,至于剩下的部分可以慢慢的打算和收集。    而参战的准备时间亦是同理,按照这位大使臣的口风,前方缺乏的其实不是军额,而是火器带来的打击力度和杀伤效能,以及相应的民夫劳役;因此淮东三军至少也要有一半先行参战,而民夫也要随同物资尽快解送过去。    这就是所谓的“国事权急而恩从上出”的基本道理。    一遍大肆加官进爵封赏淮东的上层,一遍步步紧逼迫使淮东镇抚府,加紧压榨和盘剥地方上的人力物力,以满足军前的需要;这也算是一种上下分治的阳谋手段了。    与此同时,已经走到郑州的淮东派遣部队,除了伤员之外约还有七千多人,就不用再继续回归了;转而下令他们就近寻找和控制合适的要冲,营造修缮为临时的驻守地;然后重新布置防线和沿途粮道,对道路沿线进行更加精细的看眼和测绘,以先遣部队的身份留待本部大队人马前去汇合。    事实上,我还有另一种可行性和做法,就是乘着这个朝廷没有余力也无暇他顾的机会,在淮东宣布自立一方,乃至变相举起叛旗的给深陷泥淖的国朝大军背后捅上一刀,而造成某种既成的结果。    但是经过秘密的推演和预算评估,还是明显弊大于利而得不偿失的结果。    虽然我已经全力动员宣传机器在私下各种诚和机会,变相或是间接的输灌鼓吹,对于怀东镇确立之后,就在不断的削减供给和各种抽血的后方朝廷,各种怨硗不满的情绪。    但是依旧不能保证这些之下的淮东军民,究竟有多少愿意死心塌地的跟我走上自立图存之路,而不是在思维混乱和对于过往的积威之下,变成或长或短的内乱和骚动的因果;毕竟,淮东镇虽然今年发展的不错,但是作为一方镇戍存在的时间和根基,还是有些短浅了。    而在外部环境上,有一定的概率之下,江宁方面惠大局为重,而捏着鼻子默认了我的既成事实,而加以优抚安慰,但是这样得到的东西是后患无穷的,国朝一旦有所余力,必然会全力以赴来拔除我这个开了先例的首逆分子的;    也有相当的概率是决不妥协或是虚与委蛇,然后从都亟道的大军中,分出一部分来组成讨伐军,与淮南行营、乃至刚刚易帜的张邦昌一起,三面包围和夹击我所控制下的淮东。    虽然淮南行营已经是相当的空虚,而张邦昌的部下也不是以善战著称,唯一能够形成威胁的主要还是来自北伐军中的那些善战部伍,但是对于我的淮东而言,仅仅是被陆地上封锁的结果,就已经足够糟糕了,    更何况国朝的水师也不会在海上坐视不管的,虽然他们在初次北伐中同样被严重削弱而至今没有恢复过来,但是用来对于淮东这点近岸水营,显然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淮东的经济体系虽然已经能够初步实现自给自足的内循环,但是想要继续发展和壮大的大量资源,还是得通过海外贸易的获利和进出口渠道,才能够维持下来的。    更别说我依旧留在广府的本家,以及相关的产业和利益链所带来的便利与资源,这个代价实在是太过沉重而令人投鼠忌器了。虽然当初的经营中,就在极力的转移产能和各种资源,但是还是架不住随着关系网和利益群体的壮大,而不断膨胀的产业和势力外围。    真要是有所风吹草动,反倒是远在婆罗洲的海藩本家要好办的多,历次的战争已经几乎抽空了国朝留在在当地只管州县下,镇压局面的驻屯军,到时候只要对付一些乘势而起的外藩势力而已。    因此在眼下的阶段,我还只能有所保留的在明面上接受国朝的要求,而做足了一个为国竭力不惜己身的忠臣良将式姿态了。    在此之前,我得先处理掉一些手尾,避免一些关键性的事情积压下来。至少在没有准好准备,与国朝彻底翻脸之前,也要避免因为控制力度的下降,而留下什么破绽或是授人以柄的机会。    带着阿秋一起见过那位被捕获的信使之后,我更加确定了这个博罗会,在后百济国里的作用和地位;就算是不是明面上的代理人和马甲,那也是利益羁绊极深的共同体了。    只可惜,我不能再继续军事打击下去了。
………………………………

第915章 临峙9

    随着动员的开始和各种调集人员、物资的准备,紧锣密鼓的战云重新笼罩在淮东军民的头上。    而且这一次与过往发生的局部征战也有所不同,而是让淮东的主战力量倾巢而出,远征河南和都亟道之类。    这就不免给那些好容易过上几年安生日子的淮东治下百姓,由此带来了种种担忧和其他的情绪来。毕竟,他们的安全感和平静的生活日常,都是靠淮东军的赫赫威名和武功作为基本保障的。    而且在我的要求之下,淮东的宣传部门并没有对来自后方的诏书,予以保留或是有所隐瞒,而是全数原原本本的刊发下去广而告之,甚至有所推波助澜的让更多的人知道;因此,上上下下也很是引发了一番震动和群情纷然。    毕竟我可没有愚忠和死脑筋到,一边自己大放血要替国朝拼死出力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国朝的名声和形象,而自己背负下所有骂名和非议的可笑和愚昧地步。    事实上这样下来我的私下宣传系统,才能够有所操作的空间和刻意引导舆论的余地。    因为,通过这件事对于淮东治下,也是一番很好的惊醒和变相的试金石;一方面可以引导和鼓吹对应胜利的向往和乐观情绪,以加强内部的凝聚力。    可以看出有多少真正对淮东归心,乃至指望长久生息与共的;又有多少是首鼠两端或是只是把这里,当作某种跳板和人生中短暂的停留之所而已。    这时候,就很容易在面临选择的情况下和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变化下,逐步的体现出来某种蛛丝马迹了。    毕竟,普通的士民百姓有所疑虑和动摇是可以理解,且无可非议的;    但是作为淮东军政体系内的人员,在享受优于普通人的福利待遇和承当相应权利职责的同时,也就要为淮东的兴衰成败,承当各种休戚与共的风险和厉害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我的监控和纠举系统,发觉到有,那就别怪我然后拉清单,吊路灯。。啊不,是上黑名单边缘化,乃至被人所取代了。    当然了,目前的反馈显然是我有点杞人忧天了,治下的情绪和气氛还算好,甚至有些天然的乐观和踊跃的情绪;毕竟从军算是淮东治下待遇最好也是多件的职业了。    只是平日里严格限制和挑选标准,令正常途径补充进军队里的机会并不多,也只有在战事需要的时候,才有所放开给予战地上破格选拔的机会。    至于战场的凶险难测,难道还能大得过被活活饿死在荒野里,或是被饿红了眼的别人吃掉么。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内,淮东治下其实不缺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