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诱和分化瓦解兼用;才将聚附在老对手张邦昌身边的外围和党羽,给一一排除掉。

  最终将那所谓“河北行台大都督”的影响力和控制区,也挤压到了这个冀州境内。眼看就是他拉出的数万大军,兵临冀州城下做那灭此朝食之事。

  城中都已经有人忙不迭的送出悔过书,和愿意输诚报效的密信来,这时候来自洛都方面十万火急的使节,却在夏日炎炎给他当头泼了一捧冷水。

  因为,南朝大梁从荆湖路的襄樊一线,所发起的二路北伐,居然已经再次席卷了山西、山东道,打破了残破未修的武关险要,进而兵临河南从两西南面威逼直指都亟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资源,都成了洛都方面不惜代价和手段,所必须罗括的对象了。

  于是辖区仅与都亟道,隔着河阳三桥的张德坤,就成了首当其冲被召回的人马。他几乎是在再次接到急诏的第一时间,就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后方地盘的掌控。

  如果在坚持不肯回师的话,失去了后方的保障和后续军需的输送,在一片饥荒凋敝的河北中部,他根本没有多少自持下去的本钱和屏障了。

  要么随着这动摇的数万人马,变成冀州城里张邦昌一党绝地反攻的那盘菜,要么即使在缺衣少食的坚持当中,部众自己逃散一空。

  当然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抓住眼前的这个机会,一鼓作气在内部的输诚和呼应下,打破冀州城而获得对方囤积的粮草和物资。

  但是由于和斗争了许久之后,他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下那个拿所有一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的决定。

  行进在有些士气消沉的大军之中,他忽然有所意识到,某些东西不能够有所改变的话,他就算在私底下做再多的手脚,再怎么卑恭虚膝来自保,也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割据自立,看起来朝夕可灭的张邦昌呢……

  隔了一天半天之后,终于得到城下退兵的确切消息;如同头插进沙堆里的鸵鸟一般,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把自己锁在内室里,而不见任何人的行台大都督张邦昌,就算是喜从天降一般的泛活了过来。

  只觉得饥肠辘辘而胃口大开的他,大声的叫人呈上饭食来,就在一种召集而来的手下面前,一边的大快朵颐,一边的发号施令。

  “快快……”

  “点齐人马……”

  “把那些里通外敌之辈,都给抄拿了……”

  “只要有所嫌疑的,不论出身地位,文武贵庶,一个都不要放过……”

  “全部家资和眷属,之需上缴三成,其余皆用以犒赏将士……”

  “秦明……”

  “在……”

  “你的霹雳营负责东郭……”

  “关胜……”

  “诺,”

  “你的大刀营主持西郭……”

  “杜迁……”

  “诺,”

  “你的门枪队主持北郭……”

  “宋万……”

  “诺,”

  “你的金刚营主持南郭……”

  “内城自有我亲自处分……”

  张邦昌最后总结道。

  然后他又额外叫过衙前将张青,嘱咐了几句,让他专门到内城那几个,家有美艳妻女的那几大户去走一趟。

  

 …

第八百零一章 沦没

  辽河平原,沿海冲击而成的河洲上。

  稀草野花摇曳之间,地面浅层的潮湿和露水,早已经被高升渐久的骄阳,给蒸成了熏热的地气。

  而一只顶着烈日炎炎的炙烤,紧赶慢赶的军队,仍旧在在尘烟裹卷当中蜿蜒行进着。

  时不时有废弃的车辆,或是受伤的牲畜,被从脚步不停的队伍里分离出来,又毫不兼可惜的迅速丢弃在身后。

  因此在他们过来的路线上,留下来一条各种残汗成的,断断续续的尾迹。

  这是显然一支高度骡马化的队伍,除了顶盔贯甲持旗跨铳的森然军列之外;还有成群的牲畜和大量的板车、大车、长厢车,充斥其间。

  从装满了粮草辎重军械弹药的输送车辆,乃至休息的兵员和移动的伙房、医帐、宿舍,甚至是简易的指挥所和望台,几乎是应有尽有的。

  只是其中相当部分显然带着仓促改造和加装过后的痕迹,而显得有些不够美观和对称。

  而在这只漫漫车队长龙的先头马队当中,

  人称淮东第六将的第六兵马使沈霍伊,抹着头盔里流淌出来的汗水,浑然不觉脸面积附的尘垢,已经被冲刷出条条黏糊的沟痕;

  他丝毫不顾头顶上被晒的发烫难耐,焦灼而紧促的看着行进的队伍,只觉得走的还不够快,完成的行程还不够多。

  直到胯下的坐骑实在不支而腿软跪下,才又换上另一匹;而如此轮换数次之后,他只觉得腰胯以下的部位都似乎失去了基本的知觉了。

  然后,好容易到了停下来休整和歇息的片刻,他却依旧没有迫不及待的坐下休息,而是亲自带着卫士,一遍遍的巡曳和查看着临时营地;

  一边啃着生硬而重咸甜的压缩干粮,和着酒水囫囵吞,一边亲眼看着那些车帐辎重构成的临时阴凉处,那些老兵和士官们,督促着各自麾下的士卒,安排好行装和车马,相互拍打按摩肢体,饮水进食的过程。

  然后还没有座下半刻沙漏,启行的军号声有再次吹响了。然后他又在部下的搀扶下,重新跨上马背,

  这可真是考验和发掘,他们日常操训与纪律素养、组织效能,最终极限的一番艰难磨练啊。

  “正将……”

  一名亲兵小心的询问道

  “可否到箱车里休息片刻”

  虽然马拉的长厢大车里,同样颠簸震动的不是那么令人舒服,但至少好歹有遮阳的阴蔽和行进中的些许凉风。

  “无妨的……”

  沈霍伊却是摆摆手道。

  “交代他们,继续保持队形和速度……”

  领教和经历过天南和安远之地的潮湿闷热之后,北地夏日的这点暑热,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了。

  他的家族乃是出自吴兴沈氏的别支,祖上最有名的人物,无疑就是数百年前号称隋末最后的忠臣,随扈出奔江都的隋炀帝御驾到了南方,又在宇文成都之乱中殉难的,人称“肉飞仙”的大将沈光,。

  而到了大唐之世,偏安湖州的沈氏一门,就只能算是寻常的地方书香门第,新之家。

  但是在开元年间吴兴沈氏的族中,却又再度出了一位史称“女中尧舜”的沈太后,这位闺名贞一,小名珍珠的太后,前半身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了坎坷。

  以小门寒户入雁平王府的选侍身份,为尚且是皇太孙泰兴帝看中,生下了长子兼后来的光宗天子,然后在安史之乱中随长安陷没而流落民间,直到多年后才经由梁公重新找回,相认于宫中。

  而后半生则是充满某种传奇和争议的实际,在泰兴帝中兴时代积劳成疾身故后,她以太后身份辅佐三代朝政,而对内在龙武系继续做大的格局下保扶皇权不坠,对外将那些各方臣下的野心与觊觎压得死死的。

  又将正宫独孤皇后的娘家,最古老的代北勋贵兼后妃世系独孤氏一脉,给剪除殆尽。以惠妃之职而行摄皇后之?。

  然后又在有生之年,用阳谋手段迫使梁公不得不有所妥协,卸下家主和派阀首脑之任,转交给自己的长子蓬莱公,自此远走他乡养老域外,而就此留下了南海与西国在法统上的隔阂和分裂。

  因此,关于这位沈太后也有一些相当乖离的非常之论,比如,泰兴帝壮年之期的因病早亡,就与她脱不得干系的;

  又比如:她可以在泰兴帝身故后,迅速把持宫闱的过程中,果断将控制下的独孤太后,暗中送给梁公受用;甚至是自己也一度亲自上阵,而在内宫一同共效于飞,以确保梁公在帝统继立中的态度和立场。

  为各种野史和轶闻,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和想象力的来源。

  但正所谓福兮祸兮。正是因为这位“女中尧舜”在世时的手腕得力,将臣下压抑的太狠,所以到了她身故之后,各方的反弹也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新一轮的皇权退缩。

  乃至,已经淡出龙武系首领位置,京畿梁氏的当代家主,被作为各方的利益代表而共推出来,取代了一贯倾向皇族的韦氏一族,开始逐步走上架空皇权的数代权臣之路。

  也开创了梁氏被称为“无地藩主”“天下代摄”,以一宗两脉长期垂拱天下的辉煌与再兴时代,

  乙未之乱中,吴兴沈氏也不可避免的遭到池鱼之灾,沈霍伊的祖上这一只被迫出奔南下,而在岭内重新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下去。

  故而,他算是南朝立国前最早一批北人党的后裔,但是因为家中没有什么仕途显赫的人物,只能靠祖上的些许余泽和渊源,以行商与两浙而保持一个谢之家。

  到了他这一只就剩下殷实人家的水准,虽然父母早亡而姐姐出嫁在外;但是因为他修学用功而博闻强见,而在几房亲族的资助下,得以考拔进了京大的文学院;

  又认识了一些颇有出身来历的同年,以入幕为条件获得某种将来的许诺,眼看就要博得一个仕途的进身之阶?自此改原名沈飞而叫霍伊,取义成就霍去病一般的功业,或是成为伊尹那般的绝代名臣。

  然后,畿内就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清远之变,不但沈氏一族经营的店铺和茶山被毁于一旦,就连姐姐也成了寡妇;后来他家名下仅有的一点田土和房宅,也因为资不抵债而被人充公,再另行发卖。

  为了光大和振兴门楣,正在修学当中的他,毅然中途辍学改而去投军;结果那些正版资序的拱卫军和五城防军都没有他的门路;最后就阴差阳错的受人指点或是误导,投在了新编练的龙州团左旗下。

  仅仅是因为按照对方的条件,他曾经在京大的出身来历,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家费,而他那个带着外甥女寡居在家的姐姐,也正是需要这么一笔救急。

  随后,才明白了自己居然投在了一只海外藩自募的团练旗下,可惜后悔来不及了,形同卖断若干年服役期限的文书已经签下不可悔改了。

  只能硬着头皮随波逐流,作为一个全新建军理念的新部队,但凡是想他这样有点文理和见识基础的人,只要不是运气不好在战骋掉的话,很容易就得到脱颖而出的机会,而一路节节提拔起来。

  又经过天南和安远之征的诸多战事之后,才得以定下心来,老老实实在这里,谋求更多的发展和前程,起码多攒下一些薪饷和变现的斩获,也能让后方姐姐的日子过的好一些。

  因为姐姐在夫家饱受白眼和骚扰,而拒绝了进一步亲上加亲的要求,而被侵吞了亡夫的遗产赶回娘家来居住,却发现已经没有多少安身之地了。

  这个结果让他及时愤怒又是悲凉,更是由此下定决心,将姐姐的下半辈子背负起来。

  然后,终于遇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伐和建功立业的机会,以第四营下副将的身份,辗转数千里经过了许多事情和波折,最后才下定决心将姐姐接到淮东来安置,而就此死心塌地的在这里谋取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现在是淮镇的第六兵马使;属于仅次于那位镇帅和四大统制官之下,六路直属兵马使和四州州兵马使,两州团练使,所构成的前沿序列和主战部队高层之一。

  因此,通常又被人尊称为淮东十二将,不过其中只有五位直属兵马使和两位州兵马使,一位团练使在任,其余的位置都暂时还暂空着。

  其中四位直属兵马使和一位州兵马使,都是出自新军右厢的老部队里,排名最靠前的几个营主官,他亦是其中之一的典范和代表。

  而在剩下三位之中,滨州团练使罗克敌乃是收编自梁山众的大头领,更多是象征性的意义;而密州兵马使傅选,则是出自王贵的前军序列,以勇武先登著称;

  第五兵马使赵秉渊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在徐州被帅司抛弃的的上万残余守军中,仅次于行营右护军统领崔邦弼的二号人物。曾任过行帐副都管之职,也就是帅司亲卫队的角色。

  相比之下排位六兵马使之末,沈霍伊的资历就浅薄的多了,他剩下的唯有就是忠诚且勤奋可以奉献了。

  因此,他比大多数人更加的格外珍惜任何机会,总是身先士卒的奔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到原野之中,再次出现了那条波光粼粼的大河,以及对岸舟船云集的渡口。

  “正将,太子河已经到了”……

  而在辽城郊野之中,重新树立起的营地当中。

  “贵人,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城中的那些淮军……”

  再次出现在罗湛容身边的博罗会使者,也在对着他信誓旦旦的道。

  “我们的强力盟友已经在南方运作了,”

  “只消或长或短的假以时日,就可以有所转机和变化了。

  罗湛容只是笑而不语,心中却有淡淡的警惕。

  对方这一次前来,却是带了好几家罗藩外围和邻近的附庸诸侯,前来会合的。

  要知道,之前不管罗氏内部如何变故和纷乱,这些外围势力都是打着中立的旗号,两不相帮的置身事外呢。

 …

第八百零二章 沦没2

  江宁府,

  玄武湖上的画舫丝和唱曲声,依旧咿咿呀呀的徘徊在空气中。

  “你真还以为,我这段日子做的都是,徒劳无益的事情么……”

  而在一艘私家包下来的小型游船上,身为淮东奏进使的谢徽言,也在对着自己年轻的子侄和厚背,耳提面醒的解释道

  “为藩镇者,亦人臣乎,最令上者所讳而言,”

  “难道不是主帅自出在外,而领下经久不乱,各安其职而百业顺定么。”

  “所以,为长久言计,必有所乱象而竭力告求于上。”

  “因此,这是臣子的本分,也是最基本的态度……”

  “需要常年时履时新的……”

  而与此同时,在石头城内的行在,日常处理公务的观澜阁承明堂之中。

  因为近段时间战事的进展,而显得心情甚好的监国,也在看一些非正常渠道递进的奏书和密扎。

  “臣痛诉……淮镇之弊”

  “淮镇所治,唯重商好利,轻士人而疏于教化”

  “既无宗族之睦,亦少乡梓尊卑之序,”

  “使吏横行于野,而军民玾戏于市井。”

  “是为民风败坏颓丧,而人心不思圣德大道……”

  看到这里,监国不由微微一笑,信手又让人归到一份丙子类的架阁上去。

  而在上面关于淮镇的各种非难和异言,已经按照时间的长短新旧,堆积了好一些数量了。其中一些甚至已经开始泛黄卷边,而积尘若干了。

  正所谓是使功不如使过,一个张扬跋扈饱受非难的外镇臣下,总比一个少有非议,深受人们爱戴和遵从的将帅,要令人安心和亲切的多。

  但是接下来的一份有别于四海卫,或是军监司、或是五房枢要的渠道,而来自东海的第奏,让他不由脸色微微的一变……

  西婆罗洲,抚远州,

  八叶小罗藩的领地内,旧是一副阳光充沛而海风烈烈的热带风情下,慢节奏的生活日常。

  只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道路拓宽和平整了,各种引水渠和灌溉的田亩也大为增加了;沿途人气和建筑密度,有了明显的增长。

  而各种畜力水车和中小型工坊,几乎是沿着道路和河流的支干线,逐步摊开。

  而变化最明显的无疑还是发生在。罗藩的主城——罗子城,以及海边雄之间;

  作为藩主罗氏的居城明显得到了增建和翻新,并且正在新筑一道更大范围的高大外墙,而将城郊形成不久的大片居民区,以及联通雄的道路一起,都囊括了进去。

  当然说是雄,但当初的小小私港,现在已经是船舶往来密切,常居人口过万的,中等规模的港市了。而市面上流通和充斥着,也是充满广府风尚的各种事物。

  至于在罗子城中,主要的街道也得到了重新的布设和清理,而不复原本那种不管雨季旱季,不是坑坑洼洼就是深陷泥泞的境况。

  而随着那些在淮东军中效力的,形形色色罗藩子弟和家臣、领民的亲族,经年累月所寄回来钱财和物资,大量更加高大宽敞的新建筑,也在城中各处居民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而让原本相当安稳平和而少有变化的罗子城,居然有了一种日新月异的兴盛气象。

  事实上放眼东西婆罗洲,这些年也就是罗藩这里,有足够而源源不断的财力和物力,并且有相应的决心和魄力,进行这些改善治下民生和生活环境的大动作。

  至于其他地方的藩主,只要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准和奢侈享受,巴不得领下的人口,能够维持最低需求的现状才是最好。

  也因此在周边的领下,造就了大量长短期的用工和谋生的机会;甚至还有不少外藩的国人,乘势迁移了过来而做那长久的生计打算。

  为此,周边的藩家领有,也没少诟病非议过,但最后都不得不保持了沉默和有限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为在事实上,如今的西婆罗洲大部和东婆罗洲的部分藩家,其实多少都要直接或是间接的仰仗,或是通过罗氏主导的所谓婆罗洲商会,来完成领下的特产输出和各项外来物资的流通,乃至日常奢侈品的供给用度。

  正所谓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习惯了来自广府风尚的高水准和眼界之后,就很难再回到原本,关起门来自得其乐的过往了。

  特别是在这些年,国朝市面上普遍不景气,而海外藩的产品普遍滞销和积压的情况下,这种稳定而长期的依赖性需求,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了。

  而有了来自龙州团练在人员和武器上的支援,哪怕只是一些退役的老卒和淘汰的军械;由罗藩牵头下由邻近数个藩家联手,对于内陆深山中尚不开化的土蛮,几次征拓和捕奴行动,也以较少的代价取得了大获成功和不小的战果。

  光是罗藩一地,就至少开辟了十七个大大小小的新村寨,为领下的家臣和国人,增添了近万名的廉价藩奴,来满足日常的驱役和劳作;

  要是放在过去,甚至还要为如此之多藩奴所消耗的粮食犯愁;但是现在作为西婆罗洲重要的口岸和新兴港埠,罗藩领下还怕什么东西供应不足么。

  因此,罗子城外临海的高地上,罗氏新修的大型别馆之中,家中与此相关的各人,也自有一番心情。

  从这里的露台,可以清楚的看见出入港区的繁忙帆幅,因此事实上每隔两三天,就有专门通讯往来的快船抵达这里;而带来与本地相关的各种书信和大量消息,以及专供给罗藩本家各色,来自广府的新奇产品和流行事物。

  身为八叶小罗的当代藩主,他已经是中等伯位的世爵,因为交付和放下了最大的矛盾和心结,再加上聘自广府的名义会诊,他也从病痛中逐渐恢复过来;

  虽然头发有更多白了一些,逧是至少身体已经重新恢复了,能够骑马射猎的往昔状态。他甚至还有心情和打算,看看能不能再生一两个儿女,以便慰怀于膝下。

  反正这个年龄所生的孩子,已经不可能影响到罗藩的继承传统。反而可以从刑养着,日后成为长兄的帮手和助力。

  而这一切都是他那位威名赫赫的长子,给带来的一连串变化和风光,连带着其他与罗氏有关的近支远宗,都没有了杂音和异见。

  而是想着各种门径,来巴结和讨好他这个嫡支的当主;就连朝廷派在州上的刺史和巡查,都要时不时的遣人过来问好告安;

  或是干脆在年节之期亲自拜访一二,询问一下这位当地孚有影响力的老藩主,有什么特别的需要或是不够满意,顺心的地方。

  正所谓是“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他自然不会不知好歹的拿捏身段,但也不会就此与他们格外的亲近,而刻意谋求些什么,只是维持在一个顺理成章,到顺水推舟的日常程度上。

  毕竟,随着占据小半抚远州的罗藩领下,逐渐的兴盛与繁荣,自然而然的也就和这些,朝廷派遣在州上官员们的官声和政绩,形成了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

  他既然现在已经是在坐享其成,而等待着交班的时刻到来;因此在行事上也自有分寸和手腕,断然不会想成为拖自己儿子后腿的累赘,乃至无意间成为卷入别人权力斗争中的那个工具。

  但不管怎么说,

  当年启年公身故后罗氏本藩,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的消沉和低潮,终于被他的下一代出类拔萃的长子,给硬生生的扭转和改变了。

  就连作为曾经舅家的外州楚氏,作为当初鼓动和支持长子最有力的外部势力,听说也是暗自悔青了肠子,而欲以重新和这位前程无限的外甥,重新修好那些年久不来往的疏远关系。

  而作为最重要的管事姨娘,尔莎则是欣喜又是忧虑着,欣喜的是这位她从效养过的大公子,现在的成就已经让人无法想像了;但忧虑的是自己的女儿,还能够如愿的继续留在兄长身边,而为罗氏继续开枝散叶吗。

  至于罗藩主那位续弦的夫人,则是在接到儿子罗念祖的书信后,已经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因为她的儿子,罗藩的二公子,得兄长之余泽,被荫补成为正九品的承令郎,并授予令武乡男的国爵

  哪怕是最低等的乡邑国爵,但也意味着,就算失去了罗凡能够继承的一切后,就凭这个爵位也能在广府,娶一个门第近似的豪商之家,别门立户很好的生活和传家下去了。

  真是不枉自己不顾身份和矜持的,在那位大公子面前卑恭虚膝而不顾一切的委曲求全的结果,看来还是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她有时候甚至会这么想,或许自己能够再不顾脸面一些,还能从那位大公子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

 …

第八百零三章 沦没3

  辽城的郊野,新立起来的营地中,青色马?纹的大旗之下。

  “不要急着进攻,”

  一身戎装的罗湛容,也在看着天边的阴云。

  “须得等雨水下来……再作打算”

  “应是对淮镇赖以为长的火器……有所影响和削弱”

  “然后再多准备一些器械和营造……”

  事实上他只是觉得,在还无法隔断辽城内外交通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攻击不过是浪费宝贵的实力。

  想到这里,他心有余悸的看着营地周围,那些笼罩在天幕之下,被重新加固和数倍增设的拒马,鹿寨和壕沟,才将那些许的不安和惊悸,给暗自压制了下去。

  有足够距离的缓冲和外围的警戒,决计再不可能让故事重演了。

  然而,显然他在军略之上的迟疑和优柔寡断,还是再次带来了某种后果。

  突然急报而来的最新消息,留守渡口的人马遭到对岸火器的攻击,而陷入苦战亟待增援。

  灰蒙蒙的天色之下,太子河的西北岸边已经沸腾了起来。

  随着而震耳欲聋的铳炮齐鸣,刹那间撕破了河面上的淡淡的薄雾和犹自黯淡的晨曦,也打破了无数人的美梦与宁静;将无数密集的铅子和硕大灼热的铁弹,掠过河面而投射到对岸的营帐中去。

  而在河岸的下方,则是已经列队整齐步入河中的先发将士。

  “开始抢渡……”

  “相互拉紧……”

  “前后固定成串……”

  随着士官们压低的怒吼声,这些推动着木排和浮舟的精悍将士,涉水在浑浊的河流水当中,奋力搅动扒拉着手脚,向前跋涉和泅渡着。

  虽然,太子河并不算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大河,并且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汛期,但是深浅不一的河面,还是足以对造成相应的麻烦和阻碍。

  至少在此期间,受制于水流阻力而动作慢吞吞形同龟速的他们,除了身边的些许浮伐之外,就再没有任何的遮掩了,也无法做出任何的反击和回应,就形同一个个任人宰割的活标浮靶一般。

  但在军情如火和军令如山面前,没有人会丝毫迟疑和退缩;一贯以来的严酷训练和组织严密,久经沙场的老道经验和判断,让他们从容不迫合力扛着临时载具,井然有序的鱼贯趟入河中;而变成一个个随着哗哗水声,向前飘浮的众多小点。

  哪怕,头顶上是飞射的弹丸咻咻和炮火掠过的呼啸声。带着隐隐约约的粗细弹道和轨迹,如同密集的骤雨一般的落在对岸渡口的营地当中。

  溅射点的火光和浓烟,还有惊惶失措奔走的成片身影。但是对方似乎就是没有察觉到,也没有想到针对河道中的反击和压制。

  事实上,对方在拆毁了太子河上的所有渡桥,收缴了上下游数十里的舟船之后,显然就有些托大和盲目自信了。

  然后,就像是格外难熬的时间和喧嚣,已经过了许久一般,浮动游曳在最前端的数名敢战士,最后还是在软绵绵的河滩触感中,再次迎来了脚踏实地的那一刻。

  只是他们并没有急于离开水面上岸,而是抓着推到一边去,用插下的铁钎固定好;再返身站在河水里,努力的帮助更多后续泅渡过来的战友,用绳子将他们和托着武器的载具一起,给加快速度拉扯过来。

  又在他们的帮助下,用木排拆散那片就地树立起来,成为一道最简陋的挡板和防线。

  然后顾不得浑身湿透正在滴水,解开被油纸和防水的胶皮披风包裹紧紧的武器,相互帮助着装填弹药,安插上尖刺。

  这时候,乱哄哄的渡口营地中,才似乎注意到被摸近的敌势威胁。凌乱的抛射过来一批箭矢阻击,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命中率,其余都落在了河水和泥滩里。

  那些不幸中箭受创的将士,只是在浅浅闷哼倒地之后,在同袍的帮助下拖爬到一边去,努力的给别人让开前行的通道,然后一批被装填好的火铳被举了起来,等待射击的号令,

  虽然在此期间,又有人中箭倒下,但是随着急促传递的口令,让剩下的大多数人都做好了击发准备。

  这时候,纷乱的营地当中,也在对岸稀疏下来铳炮的打击下,总算是反应过来,匆忙而仓促的对着河岸的低洼处,组织了一只披甲持刃的人马推开遮拦冲了出来。

  迎面就是血光绽射在他们之中,却是对岸的猎兵开始陆续发威了;数只射程更远的细口长铳集火,甚至直接将站在后队的旗手,连同手中的旗帜给打倒、打折城数段。

  也将这只骤然冲出的人马中,制造了短暂的混乱和停滞。

  然后,涉足在河水和和浅滩里的队列业已排好了,仅仅是转轮快铳和短管喇叭铳的当面一次仓促成排攒射,就像是迎面倒进这些人群里的滚水一般,此起彼伏的血色晕染,随着撕裂甲衣和贯穿**的弹丸,而成排炸裂开来。

  然后迎上前去就是分层多排的刺刀猛然戳杀,最先两三排打乱的敌兵就遭了大殃,瞬间就被刺倒一片,许多人被尖刺穿透身体抵着,口吐鲜血往后推动了好几步,才陆续仰面倒下。

  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