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左右两翼的位置,还布置了一些罗氏藩兵,作为遇到友军交涉的缓冲和必要收拢手段。
至于那些训练和战斗力,都稍逊一筹的府兵和团练,则被留在了城墙上,由我留下的一团兵马和用来守住这个出入的门户。
就像是获得了某种主心骨一般,那些打着罗藩旗号的猩大队的人马,纷纷冒了出来加入到其中,一路汇合了众多四散的罗氏藩兵。
而那些夹杂在人群中,既不自报身份,也不愿意接受号令到两翼去接受后队手识别,而不声不响试图冲进主队里的不明人等;
则按照敌我判定条例,被殿后压阵的淮东军,毫不犹豫的用火铳排射给纷纷击杀击倒在地。
这样,虽然还有一些混在人群里的漏网之鱼,给两翼的收容造成的些许骚乱,但对于主阵部分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在最正中的列阵之中,粉色猫爪的将旗之下。全身披挂上特制黑光铠的三枚,则骑在灰熊猫十一号的身上,暂且充做了某种意义上的临时替身,而为藏在边上亲卫队里发号使令的我打着掩护。
这时候,前方再次传来告警的号声和激烈的喊杀。却是相比之前轻易打发点的那些散兵游勇,自愿作为前锋兼带诱饵的那一营藩兵,终于在距离城中心还有五分之二路程的地方,遇到了真正像样的阻击和抵抗,
在黯淡的火光中漫天飞射的箭矢,以及沿街屋顶之上站出来的绰约人影,顿时让这只埋头突进的先头部队,遭到了不少损失和压力。而按照约定吹响了召唤火力后援的号子。
几乎是在赶上接敌的片刻之间,淮东军中的老兵和士官们,就判断和测定好的敌军的方位。
“斜举四度,八点半方位……”
“第一队两列齐……放……”
随着斜指挥下的小旗和报出的口令,霎那间几乎是一长条密密匝匝的火光,在幽黯之中绽放开来,然后又变成一阵阵骤雨般,披沥帕拉的敲击和碎裂声,
而墙头屋顶上的那些敌人,似乎还不见得减少多少,反而把正在努力攒射他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顿时分出一部分箭雨,落到了后队淮东军的头上。又叮当作响的,被趋前掩护白兵举起手牌和充作掩体的加固车,给大部分阻挡了下来,只造成零星的伤亡。
然后,再次校正了角度和位置的铳兵列队,重新开始按照新报出的口令,对着居高临下的敌人逐次击发起来。
这一次,这些站在建筑高处埋伏阻击的敌人,终于爆发出明显的惨叫和密集的惊呼声来。
只见在街头弃置的黯淡火光照耀下,那些隐隐跃动的身影,像是被秋风卷过的落叶一般,纷纷的跌落或是翻倒下来,而在沿街留下了此起彼伏的沉重坠响声。
而胆大的些许掷弹兵,已经沿着檐下的掩护,乘着这个混乱和声响的掩护,冲到他们的不远处,将数枚预制的火雷弹丢了上去。
轰然爆裂溅起的大团火光,。顿时吓了这些埋伏在建筑物上的敌人一大跳,也照亮了他们低伏的身影和面容。
虽然没有照成直接的伤亡,但是用短暂燃烧升腾的火光,来为铳队指引目标,却是绰绰有余了。
“漫步抵近”
“三段轮射……”
随着这些口令,一时间更多条的层层叠叠火线,在街道黑暗中明灭不定的绽放开来,
也将这些四散在高处的敌人,打得抬不起头来而毫无反手之力。
这时,少量白兵组成的的突击队,也乘机相互托举着攀上了墙头,开始用短铳、喇叭铳和单刀,近身扫荡这些墙头屋顶的弓手们,
只听得一片鬼哭狼嚎的惨叫和奔逃声,来自沿街高处最后一点威胁和阻力,也就此解除了。随着重新行进起来的大队人马,零星还有被轰打或是砍劈的,血肉模糊的尸体被从高处抛投下来
…
第七百三十一章 抉择
长街之战,还在如火如荼的激斗中,坚决而持续的向前推进着。
随着来自营团队火什层层递进的口令和号子,淮镇将士们几乎是一边紧步小跑着装填子药,然后时不时停下来短暂整队举铳;对准大路边上的林立建筑和街巷里,层出不穷挥舞着刀枪狂嘶怒吼着,涌出来成群结队的敌人,
在轰然迸射的烟气和火光之中,将他们面孔和身体打得稀烂,迎头跌撞的飞滚或是扑前在地,或是仰面后摔在泥土的地面上。
而当短暂而急促喇叭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时候,就是以队或是火为单位的临时分段战阵,在举刀持牌的白兵引头下,挺起铳刺迎面冲上去白刃战的时候。
只见铳口那些林立的尖刺,成片冲撞戳刺在敌人身上的胸腹、颈肩,手腿的要害上,又带着血线被挑翻开来。
而在那些被火铳排射,给“筛选”过的残敌序列里,也几乎没有能够阻挡和继续坚持片刻,就变成更多的尸体和呻吟的伤员,以及不管不顾一哄而散的仓皇背影。
然而,时不时还有少量的敌军骑兵,在人马嘶鸣声中骤然冲出街道的转口,试图拦腰冲散和截断正在进击的队列。
但很快就在聚集起来的刺刀和矛尖面前,被无奈的逼着停止下来和不仔马后退。
然后,还没等他们仓促驾马转身,急欲脱离接触和缠战,就在连人带马哀鸣惨叫声中轰然倒在了,来自背后和侧面的火铳交夹射击之下。
因为。正在激战和过兵的街道,对这些骑兵来说,显然还是过于狭促了。
因此在一时之间,只见前方高举着火把边攻击边行进的纵队阵列,就像是数条并进的炽热火龙一般。
用沿街时不时骤停,此起彼伏绽射的火光与烟云,将城区中黑暗和阴霭,给轻而易举的撕裂、洞穿和刺破,而一直延伸到火光冲天的城中尽头去。
在此过程中的沿途侧边,也像是滚雪球一般的,不断收拢和镇压到大队猩的,那些被冲的四散或是被分割开来,散落四处各自为战的罗藩兵马。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今的局面之下,任何不愿意服从大局和号令的人马,都可以当作是潜在敌对势力,面对的只有无情的清洗和镇压手段。
我现在需要的也不是来自他们感激和怀恩,而是足够程度的畏惧和服从而已。虽然这些临时收容聚集起来的罗藩兵马,士气和状态都不适合驱使参加正面的战斗。
但是留在后队驱使开来清剿和肃清,散布在两翼建筑群里的残敌,兼带摇旗呐喊充作声势,却还是勉强可以一用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倒置的沙漏才落下了两个半刻度,却让人觉得格外漫长的时间,前方就骤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延伸而出的火光长龙,也骤然向着左右趋散了开来。
透过那连片明显被焚烧后,又推倒清理出来的建筑废墟;我甚至可以在咫尺镜里,看见那些正在空旷地带,严阵以待的敌军阵列;以及他们在摇曳火光的印照下,如同鱼鳞一般密密匝匝的甲光闪烁。
而作为先头的那部罗氏藩军,已经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与这些敌人的前列接战厮杀成一片了。
一时间内外喊声此起彼伏的震天作响。
虽然形同一个小城垒的城主府邸外墙,已经被手持弓弩的敌军所占据了,而不停的居高临下狙射着。
但是来自城主府邸内部的厮杀声,却是依旧激烈昂扬的持续着,这就不禁让人多少松了口气,顿然有些放下心来了。
这也意味着,敌方并没有完全得手,至少而还有挽回和救援的机会。而且里面似乎是感觉到后援到来的动静,而令一浪高过一浪的厮杀声,变得愈加的亢奋和振作起来。
唯一妨碍我们的,似乎就只剩下面前列阵的敌人,以及他们身后据守的城墙了。
而这种外墙相对低矮厚实的城主宅邸,其实也是安东前沿地区长期对抗下来的一大特色。
主要还是为了加强防御的需要,相对与城区据守的外墙而言,城主府邸也被堡垒化而修建的相对结实,这样在作为失去城区的控制力之后,可以带着家眷和残存藩兵,继续坚守下去,一代后院的需要和依托。
但在沦入敌手之后,这些布置反倒成了我们最大的阻碍和难题了。
不过,作为火气时代的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是大炮能够轰开的,都不算是什么难题。而这一次,我刚好带了几门新改良后的实验性产品过来。
虽然只是相对便携的四寸长管野炮而已,攻打坚城和大型要塞或许尚有不足,但是用坐在这种程度破门和拆墙,还是绰绰有余了。
只是因为炮车的沉重,通过已经控制住的长街,送到前面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在这段缓冲的时间里,除了依托临时移动工事,与躲在墙头上的那些敌军弓手对射,以掩护先头接战的部队之外。
还有就是尽量驱使和催促两翼,聚集起来罗氏藩军为主的友军,也从左右开始稳步的推进,以对敌阵形成某种心理和实质上的挤压、包围之势。
这时候战局再度发生了变化。
最早上前厮杀的先头部队,经过了一连串的战斗和亢奋之后,似乎已然到了强弩之末,而在以逸待劳的敌势面前,渐渐败下阵来。
但作为临时从藩军中挑选出来的勇战和敢死之士,他们在足够后队的压阵下,还是保持了最后一点次序。而在各种叫喊声中,纷纷努力从我的淮东军面前,如同分水一般的向着左右溃走、退散开来。
有了,他们短暂提供的这个缓冲和喘息的时机,我的铳军已经向着左右延伸着排开阵来,以站立、半跪、下蹲上中下三列姿态,迎面击发开数层弹雨如林,顿时将乘势追击过来的敌势,打的骤然一滞……
血花迸溅的将当面的敌势,给削薄了一层又一层,虽然他们鼓足余勇还在继续前冲。
而对于居中的铳兵列阵来说,有了足够展开火力纵深的空间,密集列阵以抗的敌军,也就是更多站立着的靶子而已。
这时候,事情再度发生了些许变化。
嗡嗡几声沉闷的震响,我所在附近的队列里,突然随着倒下的人体和崩碎的大排,出现几个小小的缺口。
“小心,床弩……”
我身边的亲兵顿时喊了起来。
然后推上来更多临时扎制的大排,作为掩护和混淆目标,簇拥着我将为之重新挪后了一些。
墙头上居然藏了床弩,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进来的,还是这城中本来就有的玩意。
然后作为我替身的三枚无意间就成了目标了,只是这个手工拼装的玩意,在超过一定距离之后的准头,就充满了玄学。
因此,距离最近一枚也足足有十步远,只是有面大排刚好被击破,崩裂的碎片飞溅了过来,三枚眼倒是疾手快及时跳下马背。
结果,就在坐骑灰熊猫身上留下一个血肉模糊的伤口,而惊蹿了起来又被重新按伏住。
这时候,颇为沉重的炮车也从长街被拉了上来,而推到了对着城头的射界内。
那几具暴露位置的床弩,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再次上弦发射,就抢先被仰高仰角炮射上去数枚铁球,崩开了城砖垛口之后,又在内壁弹跳着,连人带床弩一起砸出了个稀巴烂。
而这第一轮炸响的炮击也像是某种号令,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抢攻的序幕。
重新装填上散弹的炮口,也被放低下来对准了那些,正在弹雨中苦苦坚持着,努力重整队列的敌军们。
…
第七百三十二章 抉择2
要说什么比排队枪毙更有威慑力,也更加欺(人的话,无疑就是同时发射散弹的大炮了。
这些看起来尤为骁勇酣战的敌人,在拼死冒着弹雨往复冲击到淮东军的身前,却又被刺刀和长矛搭构的多重列阵,给巍然不动的纷纷戳杀着反推了回去;
又再被抵近火炮的散弹和实心铁球,给反复轰击出一片又一片支离破碎不成人形的血肉风暴,犁出一道道血肉沟壑之后,广场之中剩余这些密集对抗的敌阵,也终于当场崩溃了。
他们几乎是不顾一切的向着两翼,战斗力更加孱弱也更加杂乱的藩兵位置,奋力突围而去,顿时在怒吼与惨叫声中,再度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
而在这时候,我的本阵却没有乘胜追击或是挺起刺刀衔尾追杀,虽然,墙头上射箭的敌人已经被持续不断的排射,给彻底压制而死伤累累,
因为,他们身后大门也被自内而外的打开了,匆忙仓促的冲出来更多甲兵构成的后援,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骑兵,但是这已经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相对狭窄的城门和有限的门前纵深,让这些后援反攻和对冲的努力,在弧形密集展开的三面包夹之下,只能变成背靠城墙徒然无奈的添油战术。
而以高墙为支撑背水一战的决死勇气,在强大动能贯穿护甲和身体的金属弹丸面前,几乎是毫无意义挣扎于反抗,也无力挽回他们被压制和屠戮的命运。
他们甚至连冲到刺刀墙面前,近身肉搏片刻的机会都没有。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之后,广场上只剩下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屠杀现场。倒下的尸体几乎让人没有办法下脚,靠着大门的位置更是被,尤带着狰狞扭曲表情的尸体给堵塞了起来,而整个广场的地面缝隙,都被流淌的血水给染红了。
而且,因为杀红眼的缘故,没有留下一个俘虏和活口。
随后,在左近友军震天的欢呼声中,阻碍在我们面前的高墙,也连同上面残余敌人,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一起,被轰然推倒崩塌在地面上,而露出几个相对宽敞的缺口来。
里面的的战斗声和动静,也变得萧疏了许多。这时候我倒不怎么着急了,对着报告伤亡数字的薛徽言道。
“稳住阵脚,让罗藩的人马先上……”
随后简单沟通之下,就有来自两翼的罗氏藩兵大声怒吼着,擎举着刀枪牌盾,像是潮水一般的从这几个缺口猛冲了进去。
又过了一会,正门的位置和通道也被清理了出来,整车整车的尸体被推到了广场上了堆积起来。残存的墙头上也插上了风雷旗。
这时候,我才带着部队鱼俪而入。就见内部的上秀场遍地狼藉,尽是激烈战斗过的痕迹和满地的血污。
而在通往城主大堂的上百级宽广台阶上,仰攻而上的罗氏藩兵们,正将那些躲在亭台楼阁回廊阑干之间的敌人,给杀的节节败退。
时不时有沉重的尸体和惨叫哀呼的伤员,顺着台阶的坡度滚落而下,又被无数遍的踩踏而过,或是从台阶两边被奋力厮杀的人群,给推挤着掉落下来
而随着淮东铳兵加入攒射后列,敌方的溃败之势愈发不可收拾,眼见就被先头杀入的人马,冲到了城主大堂的的檐下,
这时候,名为城主大堂的高梁拱架的建筑,却突然轰的一声坍塌了一角,在尘土飞溅当中,顿然冲出一群灰头土脸,却又难掩满身满身血污的人,架着几个看起来不良于行的身影,
迎着那些从大堂里追出来,或是仓促上前拦截的敌兵,左冲右突的从高耸的台阶上,几乎是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跑跳着飞奔而来。
而周围那些尤在缠战的敌人或是罗氏藩兵,也像是受到某种刺激或是鼓励,打了鸡血一般的愈加卖力的激斗起来。
只是这些人最后这段短短的逃亡之路,就有些仓皇和难看了,甚至有种不管不顾的一切味道。以至于在身后露出了好些破绽和漏洞,而在且且走中至少又有几十人,因为缺少遮挡和掩护的配合,被飞追而来的箭矢所射倒,或是被追来的敌人绊倒,砍杀的伤亡代价。
最后被接应进入先头部队的罗氏亲族,加上家将部曲亲随护卫,居然只剩下不到两三百人而已。
我也因此见到了,被他们拱卫在中心的藩主罗湛基,只是这位头上匆忙包扎的位置还在不停的渗血,几乎连大声感谢的囫囵话都没能说几句,就只能被抬下去休息了。
这个结果,让我也有些很是无语和叹息。
好歹城中的城主府劢近,还是有数千的安东守捉军。怎么一点用场都没有派上,就这么轻易损失殆尽了
随后,在内外亲人重新相逢的嚎啕大哭和有些语无伦次的急促诉说声中,我这才从这些当事人人的反馈中隐约知道,这居然因为藩主对于是否突围,还是原地待援的决意犹豫不决,有所关系。
在此期间,自感尤有余力的他甚至还想分兵,冲到内宅去将薛氏女抢出来,作为某种意义上的人质。
但没有想到,这些敌人可不仅仅是来自薛氏。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呼薛氏的伤亡,和宴会在场大多数人的死活。几乎是从外面强弩一重重包围起来,不烦青红皂白的一起射杀清场。
而越聚越多的敌人,让这些忠勇奋战屏护在左右的卫士,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连同努力赶过来汇合的守捉军,被占据了地利和埋伏优势的敌方,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分割击破而歼击消灭的七七八八。
最后只有两股被严重削弱的队伍,能够突破重围来到藩主身边。然后占据大堂侧后建筑一角的防守位置,在敌人的围攻下,好歹坚持到了城中的局势反转,以及我带来的后援抵达。
这时候藩主罗湛基,又痛下决心决定反向突围,迫不及待的要与外援汇合。
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损失了剩下的大半数人手和一些家族成员,而一票轻重伤员还有跑不动的老弱,也被留在原地固守为名,抛弃下来等死;
然而这个过程也不甚顺利,罗氏的护卫和家将固然是拼死向外突进,而那些敌人也几乎发了疯一样的围堵上来,最后连带藩主自己都被溅射的落瓦砸伤,而陷入短暂的昏迷当中。
半响之后,最后一点残敌也被歼灭或是击溃,而在藩兵自发的追杀下向着后方没命逃去。
我也得以在严阵以待的亲卫簇拥下,重新踏入一片狼藉的城主府大堂。
只是曾经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喜气洋洋的宴会现场,现在只剩下满地新鲜或已干枯的血污,和错杂堆叠在翻倒桌案见的尸体。其中几处明显被攻击的重点位置,密集错落的尸体几乎让人没有地方可以落地和下脚了,由此可以想象,这里究竟发生了如何惨烈的战斗。
而在他们最后退守过的一隅楼阁里,我的人却意外发现被抛下的那票伤员,居然大多数还活着;似乎是因为那些围攻中的敌人放弃了他们,而转移了攻击重点的缘故,这样又救出一百多号人来了。
然而接下来,在前后两批被救援和接应出来的人之间,气氛就有些微妙或者说尴尬了。不过这就不管我什么事情了。
突然,哪些乘胜追击衔尾杀敌的藩兵,有些仓皇的从那些过道和建筑背后,纷纷退逃了回来。
然后,我就看到了大堂背后升起的大片火光,接下来才有这些退回来的韧口中得知,城主府的后半部分,居然已经被那些败退的敌人,给堆满了柴薪和火油。
结果在溃逃的时候顺手点燃起来,顿时在短时之内烧成一大片的火海,把好些先头部队和溃逃的敌人都一起陷了进去。
这些就有些棘手了,就算是我的部队再怎么骁勇和无畏,也没法拿肉身去冲击滔过如此规模的火场啊。
于是正面夺取的攻势,不得不再次停了下来,而改为分兵绕道到城主府外,对于可能紧急撤退的敌军,进行堵截和包抄。
…
第七百三十三章 抉择3
东山城中的喧闹与纷乱,随着轰然坍塌的城主府后半截,漫天纷飞的星火和喧嚣直上的烟尘,慢慢黯淡下来的火光,而进入一个有限相持的新阶段。
虽然赶去拦截和阻击的部队,只抓到了败逃之敌的一点尾巴。而在西面城墙方向敌方留守部队,居高临下的地势阻击下,在尝试性攻击中付出相应的伤亡之后,不得不匆忙退了回来。
但随着城中重新被聚集起来的力量,似乎东山城里的优势和主导权,又再度转向了淮东—罗藩的联军。
而我也当下决定,主动停止了进一步的攻势,而转向对于控制区内残余敌势的清理和整肃。
毕竟这一场夜战下来,我带来的部队虽然尚称精锐,但在黑暗之中遭遇的混战和激斗下,也达到了数百之数伤亡。
现在随着藩主罗湛基的回归,罗藩所属的局势也因为有了主心骨,而已经初步稳定下来。
至少在没有更多的利益保证和条件交换的情况下,实在没有必要拿身边这些宝贵而有限的实力,去为别人家的事情去卖锦上添花式的死力了。
另一方面,则因为藩主罗湛基的回归,让罗藩各部武装在以我为主导的,临时指挥协调体系下,继续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配合攻势的理由和动机,顿然消失了一大半。
剩下的只有对薛氏继续复仇和发动讨伐的动机和目的,在藩主回归人心有所变化之后,也就变得不是那么迫切了。
而他们毕竟不是正规的行伍居多,当这股锐气和势头松懈下来之后,短期之内就再也很难再驱使起来重新恢复旧观,或者说继续下去也就打不动了。
我方,也没有更多的理由,为这场原本就是属于罗氏的战事,而继续要求对方,在统一指挥上提供相应的协同和配合了。
这时候后方给我汇报的,关于城外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又让我找到了更好的理由和借口,
前往接管城外营地的过程倒很是顺利,但是想要获得后续辎重补给的时候,却遭到了一位名叫李莞道的留营代官,以做主之人不在,未得授命名为由的变相拒绝了相应的要求,
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看不清楚形式和状况,而挑出来搅局的愚蠢货色的存在。但是这个消息,显然让我不怒反笑了起来。
这下事情就很好办了,停手下来的理由也有了。毕竟,这已经不是作为盟助的我方不肯出力的问题,而是罗藩内部的扯皮和拖后腿,才让这个大好势头无能为力继续有所作为的。
这样无论放到那里说,我军实在都已经仁至义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了。
如此思路周全,主要还是为了某种名声的上的考虑。虽然在更大的利益之前,名声这种东西是拿来出卖的。但作为实力占有优势的盟友好名声,有时候还是可以换到更多长远和隐性的东西。
这时候已经夜幕深沉,虞侯长薛徽言又向坐镇城主大堂的我报告了一个新的消息。
就是有一些城主大堂里的幸存者,正在对着本军控制下的薛氏俘虏,大肆打骂泄愤,乃至动手凌虐,直到被我的人制止下来。
至少在俘虏的处置上,我的淮东军拥有第一等的优先序列,他们也无话可说。
虽然之前有罗氏藩军对于溃败的敌军,报复性的大肆屠戮而基本不留俘虏;但在被本军正面击破的敌阵里,还是有一些伤员被从尸堆里捡出来,放在那里自生自灭;后来又有在城坊清剿的墟模战斗中,又捕获了一些活口;
因此,最后还是得到了七八百名的俘虏,其中大都是是都是那些散落各处的薛氏兵马,只有少量来自平卢道的北朝兵。因此被圈进监管在一地,被等待后续的身份甄别和逐一审问。
然而罗氏闹出来的这个小插曲,却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意外的结果。这些俘虏当中人人自危而惊惧异常,乃至有人主动向我的人表露身份,而希望能够得到庇护和更好的待遇。
他是一名薛氏的高n家臣,又和北朝的平卢道的那些军镇,有着不少的亲缘,从身份和社会关系上说,交到罗氏手里都是难逃一死的结果。因此,按照他的说辞,宁可寄希望于淮东镇这个外来者身上。
作为聊以自保和改善境遇的交换条件,可以向我们提供大多数人暂时没有掌握的,这次变乱有关的种种内情和细节,一些他所掌握的信息乃至推测。
虽然其中大多数都是无法判断的废话和臆想,真正有用的信息,但是他最后说出的那个有所关联的那个名字,却又让人微微重视了起来。
因为,对方是北国屈指可数的重臣,新任的七边宣抚使。之前不少安东诸侯在来自北朝的诱导下,乘机攻入空虚的草原腹地,就是出自他的运筹帷幄。
“宿元景,居然是他……”
“这个老东西……真是阴魂不散么”
“他不是出塞去了么……”
最后问出来的那个名字,不出意外的让罗思谨在内罗氏高层,毫不掩饰咬牙切齿却又如临大敌,兼带着各种忌若寒噤又蛋疼不已的表情。
显然,这个幕后黑手策划了这一切,连带薛氏内部的当权派,都被算计了进去。
与此同时,城东一间临时辟为安全之所的大屋之内。
“主上……”
“藩君……”
“主公、……”
“族长……”
“大兄……”
在左近众人环绕的一片惊喊和呼唤声中,藩主罗湛基也在昏迷中慢慢的重新清醒了过来。
之前发生的事情,就仿若一场让人不愿去回忆,却又不得不要面对的梦魇和噩运,那么多亲近的人死了,又有多么多的罗氏子弟前赴后继的阵没当场。
“替我传话,”
经过了那么浑噩和慌乱的事情之后,他终究还是恢复了过往的称符合冷静,回到身为大藩一族执掌的角色当中。
“就说我有切身利害事,要亲自与淮东罗帅相商……”
听说左右七嘴八舌转呈的,后面发声的一系列事情之后,他面沉如水的只是转头对着某位亲信道
“把后营管代李莞道那厮,给我以里通外敌为名拿下……”
“以乱棍打死在军前,以明正典和人心……”
李莞道也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近身人,之前只觉得这厮虽然有些迂直,但是胜在办事忠直可靠不打折扣。
但没有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却成为了某种意义上坏事的关键了。因此,此人是否镇的里通外敌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藩主希望籍他以立威和表明态度;与重要盟友的合作,不容干扰也不打折扣的基本心意。
而不管是谁,家中的任何人或任何势力在背后挑拨,或怂恿李莞道做出这种事情来,都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才对……
而在另一个地方,城中薛氏人马退守的城区里,则是自上而下一片愁云惨淡的味道和气氛。
其中也包括了,这个临时营地里现存位阶最高的成员,满嘴苦涩的燕郡守捉副使薛鼎封。
被称为辽西镇的故安东薛藩,在权领安东都督的藩主之下,就是辽西、汝罗、燕郡、襄平、怀远五大守捉的最高世臣序列,然后才是那些城主、镇将、知寨、戍长等军政并立的地方序列。
而这些正副守捉使,也几乎都是由薛氏亲族近支的杰出之辈,世代掌握和把持之下的。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才有个别入赘的外姓或是格外得力的亲信心腹,才能偶然得此殊荣。
出自支系之家的薛鼎封,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但是如今一场突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