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淮东,显然就没有这种便利了,因为沿海各州凋敝的厉害,青壮年少得可怜;当地基本地额劳动生产

  活动,大都是靠外来移民填充期间。

  而来自国朝的那些前海兵队成员,就更没有他的份了。他们大都是近海水军和内陆车船队的骨干力量,断

  然在不可能来吃回头草的。也只能通过协力的关系,从地方上借调一批人手过来,权且充作指导和编训的

  教头,又找了培养出交情来的,同样非体制出身的宗汝霖作为帮手,这才把基本的架子给搭起来。

  因此,为了获得足够合格的兵员,他不得不讨了一份文书,深入到南边两州的流民检疫营里去,以相对优

  厚的待遇招募那些来自淮南背景的难民。

  这才初步勉强凑齐了剩下两个营员额。

  当然,这种待遇是没有那么好获得。作为海兵队甄选的第一步,就是用船载上这些挑选出来的,衣衫褴褛

  而才吃了几天饱饭的候选人员,待近海某处赶下船去,让他们借助有限的工具游水上岸。

  在此期间那些说大话或是妄言之徒,就会被大自然的残酷环境,给天然的淘汰掉。

  然后通过更加严格的拉链和操训,一甚至一定限额的伤亡率,来确保尽快获得合用的人手和经验模式。

  不知道为什么,身为主官刘琦似乎有一种错觉,自己组建的这些海兵队,很快就会在某些地方给派上用场

  的……

  与此同时。

  天下大势的洪流,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滚滚向前奔涌而去,而将更多的人和事物的命运,给裹卷向难以臆测的方向。

  而在江宁城中,作为有资格拨动和搅扰这天下大势的,极少数人之一的大梁监国,则依旧还觉得大多数事情,依旧重新回到了正轨,或是尚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而饶有闲趣的看着一条加送进来的邸文。

  “泰平四年二月二十九润日,淮北闻警,塞胡再度南下,多为北国所诱,而驱使攻杀在前……”

  是以,时人多有可见,淮水北岸的宿州境内,烟火喧天而攻杀四起,隔日楸片浮尸顺水而下,漂至南岸下游的楚州地界,淤塞与浮桥之畔。

  当然了,因为某种害怕时疫的缘故,没有人会去刻意打捞和仔细检查,这些被泡得有些肿胀的浮尸,这样也就没人会注意到,这些尸体新旧不一,而且经过不同距离搬运所留下的痕迹。

  而跟多的是被对岸战事的激烈和惨痛所吸引着,做出各种戒备和告警的举措来。

  “倒也真是赶巧了……”

  只是当他目光回到,精心制作高辨析度的大地图上之时,却又不免种种叹了口气。

  由红蓝黄绿数种颜色标示出来的,各地不同程度的控制区和有限延迟的战况,就可以一看出来。虽然他通过岭外维持的各路大军,依旧掌握着北伐打下的大半江山,但是相应的情况和局面,却并没有让人觉得乐观多少。

  哪怕他已经掌握和入手了,大片属于华夏九州腹心地带,传统意义上的精华地区,

  比如,作为自古以来最大产粮区的两淮之地,如今是是以淮河为界,南北两片各自对敌的战区,因此地方上不但毫无产出,还需要巨大的投入去维持。

  而作为前朝沿袭下来,历代堪称富庶多口的东南财赋重地,江东、两浙各道,已经被反复收刮和动乱折磨的民生凋敝,地方困苦不堪而沸怨四起。直到近期才好容易平复下去。

  像是邻近盛产木材和矿藏的闽中,则除了沿海一线几乎沦陷在大云教的余孽手中,而对方讨伐的官军,却屡屡受阻与山地险恶,几乎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国中之国。

  至于,同样号称鱼米之乡的江西道和荆南地方,相比东南诸道开发度尚且有所不足,而对方同样饱经反乱之苦,反而要维持一支亢费颇大的军队,以应对前沿的需要,因此也是个吞噬人力物力的无底洞。

  而最后一片富饶地域,传统意义上的天府之国——剑南三川之地,更是在入蜀的西军兵锋之前,被打的一片稀烂,如今还不知道要么收拾起来了。

  因此当他在图舆上放眼望去,大梁在岭外的下辖和控制地域虽广,却居然没有多少可以提供助力和裨益的。无怪朝中那些厌战罢兵之意,大有尘嚣直上之势。

  但有所理解归理解,他的意志和决心,并没有因此动因是偏移半分。他可是掌握亿兆子民兴亡疾苦,拥有无数人追随和寄予梦想的当代监国。自然有足够的决心和意志,来继续贯彻和推动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况且,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最后时机了,距离重新兵临北地,似乎也只差那一线之遥。但若是一旦听韧接受了那些看似公允和中肯的朝仪,缓兵收手休养生息一年到数载;

  而让最后一点北进的势头和余勇,同仇敌忾的哀兵之志和雪耻信念,都偃旗息鼓下去了之后。他也实在是没有更多把握,将人心军心再度重新发动起来。

  毕竟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缓冲的,还有几近穷途末路的北朝。难道就这么坐视他们不惜代价,从塞外和西北,获得更多的外援和助力么。至少目前以国力对阵的优势和主动,大豆还在自己这边。

  正所谓为山九仞,断然不可能因为这点非议和杂音,功亏一篑在最后一步上的。

  但是反过来说,只要坚持熬过这个关口,稍作休养生息的话,那便又可以大有可为和更多的转机了。

  想到这里,他又不免对于淮东的局面,生出某种难得一点点遗憾和后悔的情绪来,这可是好容易才在北地打下的重要钉子,在关键时候可以用来破局的奇兵,或是作为盘外招的胜负手。

  只可惜,随着战败之后国朝财源的萎缩,和岭外地方的疲敝困苦,他手中掌握的资源逐渐有些紧张,而需要慎重使用而考虑多方面的调剂权衡。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淮东他亦有一些困扰和疑惑。自从淮东立镇以来,虽然屡有波折但总体形势基本尚好,甚至好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而让人有些为难了。

  正所谓,有时候臣下太过能干和得力也是一种烦扰。特别是针对同样在麾下效力,却显得尤为庸碌的其他大多数人来说,就显得格外碍眼和惹人嫌了。

  故而事实上从淮东立镇开始,就再没少过各种非议、毁言与谤论,还有抱着大公无私的理由,针对淮东村里的根源和必要性,以猜疑和忌讳角度进行的旁敲侧击。

  而身为监国,他虽然有足够的自信,也有足够的气魄和胸襟来继续驾驭这股远居在外的武装力量。

  但同样也不介意一些日常来自其他方面的攻击和敲打,以调停仲裁者的身份,来体现上位者掌控权全面的无上权威;或者说要确保有足够的制约和权衡的手段,才是长久维系君臣关系的良好纽带。

  对于某个人的欣赏和看重是一回事,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不免是另一回事了,他更要考虑平衡内外错综纷杂的势力和派系渊源。

  哪怕他知道其中很多言论和出处,很可能是出自妒贤嫉能的私心,和不怎么光彩的党同伐异的个人立场。

  因为他在前方乾坤独断,大权独揽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从众的大多数人有所妥协,而保持麾下班底的相对稳定和一致。

  至少他在有足够的合适且得力的人选,将这些军政地方的位置,给大部分替换掉之前,还必须继续忍受他们的目光短浅和低能低效,乃至平庸和抱残守缺……

  至少在部下的得力和可靠的要素,暂时不可兼得之间,他也只能优先选择后者了。

 …

第七百零五章 启东5

  密州,阜平镇附近

  位于胶水南的一处背山靠水的平原上,已经被布置好了各种预设的拒马、壕沟、胸墙;房舍和营帐,桥梁与栈道,大型的盾车、云梯、冲车等器械、还有几艘大小不一搁浅的舟船,乃至像模像样的一整面城墙,和上面附带的敌楼和箭塔。

  只是其中一些已经被彻底摧毁的不成摸样,而另一些则是百孔千疮的残损不堪,显然已经被反复使用过多次了。

  在这处专门划出来的武器试验场边上,我站在瞭望高塔上,亲眼观摩着由炮团开始进行的试射和攻坚的演练。

  负责给我进行实地操演的,则是炮团里最资深的老人,虞侯军的直属炮营副将杜疏朗。他是典型的江南人士,并对这个出身颇为自豪,时常挂在嘴上而习惯自称是江南杜疏朗。

  他就是当初我带着本藩子弟出阵之时,在围攻天南城的战斗中,被我部裹挟开炮反击的那处炮垒队头,并因此被迫脱离了神机军的体系,而自此在我这条船上一条路走到黑。

  故而,也是参与了从最初的龙州团左,到后来的模范新军左厢游击部,乃至御营左军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几门舢板小炮构成炮组到炮队、炮团,乃至现今大小、轻重、长短一应齐全的炮营,堪称是炮兵军种建设元老之一。

  因此,相比他曾经的上官,更晚一步投入我麾下的郭药师,虽然阶级和职衔稍逊一筹,但显然潜在的资历和可靠度上还要更加深厚一些。

  因此,在郭药师忙于总览日常事务的情况下,身为副手之一的他,却可以经常胜任一些内部安排的,比较机要涉密的兵器实验和战术操训。

  如今淮东军治下的火炮建制,业已经是初具规模。

  不但有直属虞侯军的炮营三团人马,还在车营、教导、标兵等直属资序,和御左、右护、前军三大军序的一到四序主战营头,逐步配齐了相应信炮队,作为远程压制火力和攻坚能力的加强。

  而各军五字头以后的主战营序,也至少部分配备了规模有限的炮组,作为基本的支援力量,因此,作为主战资序与防戍营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于有没有专属的炮队或是炮组。

  如果不算那些形同大号散弹枪的转管小炮的话,林林总总合计起来,大概可以达到两百余之数。

  虽然比起国朝的拥有量,不过是区区一点零头和边角而已,但在火炮的应用技术和战术编制思想上,无疑是可以相当自豪的说舍我取谁,或许再没有人能够比我们更加充分和娴熟了。

  目前,淮东的军工体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产能力,虽然每个月也就那么十几门的补充量,还主要是四寸以下的野战小炮和长管轻炮为主。

  另外,淮东所产具有简易缓冲效果的轮式炮架和专门配合输送的炮车、带护板的弹药车,也是炮兵序列之中独有的亮点之一。

  而就算是古代的炮手,也算是一种原始的技术兵种了。能够简单的观测和计算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他们也可以比同士官一般的,拥有专门勤务津贴,特殊兵种的待遇和补助。

  目前淮东军中的炮兵们来源交杂,主要有几个批次。

  既有杜疏朗为代表的那批前神机军的老人;也有后来在港城之变中得到背书,而通过当地的驻泊水师,陆续得到一批接近退役的操炮老手;亦有在微山湖大战中,从神机军郭统制那里,连人带炮交涉截留下来的;还有收编了败退逃散的友军人手;

  乃至在解救了徐州围困之后,从城中得到的那些被帅司抛弃的炮队残余,和在入状东之后,强行缴械收编滞留在沿岸刚够,那些水师和海兵队之后,从中所获得的炮手。

  在规模和建制都暂时达到某种上限,而不便继续增扩的情况下,就只能考虑深入挖掘本身的潜力和威能了。

  只听得隆隆的炮声阵阵,随着几乎微不可见十数道的细细轨迹,在远方炸开一团团烟尘。

  是,这一批射出去的炮弹,不是传统砸得土石飞扬的各种溅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地上炸开了。

  在外围正常炮团的操训之下,是对于新式爆破弹和榴散弹的现场应用实验。

  从单筒的咫尺镜里可以看见,作为靶场预设落点附近,那些被固定住的羊群和猪只,

  在哀鸣声中惊吓的挣扎乱窜,又血肉淋漓的成片掀翻,冲倒在地面上。

  而风中迎面吹来浓重的烟火味,却是有别于之前黑火药所特有的的刺鼻硫磺味,而是硝化棉发射药所特有的的灼人酸苦气味。

  被称为无烟火药的硝化棉,作为发射药的性能的确不错,但就是产量还提不上去,无

  法普及到大多数火器部队里去,而只能提供部分炮射试用。此外,比黑火药效能更高

  的燃烧膛压,对于铁质炮膛的烧蚀和磨损有点严重了。

  在这被穿越者前辈严重带歪的时空里,作为爆炸杀伤的火器,其实在南朝大梁已经有

  初步的应用基础了。其中就包括了现在掷弹兵所使用的额火雷弹,和类似康格里夫火

  箭的飞火雷,以及用床弩和石砲进行投掷的轰天雷。

  其中门槛最低的轰天雷,应用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装满火药的小瓮或是坛子,里

  面夹杂了大量破铜烂铁,临时插上延时的导火索,而用投射出去而已。

  虽然我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改良和挖掘,而试图做成可以用火炮发射出去的爆弹。

  但原本内置精炼黑火药,无论作为空炸还是触爆的威力有限,炸开的碎片数量不多也

  飞不远,相比实心弹在密集队列的杀伤效应,也不是特别的太突出,再加上引信加工

  工艺的不过关,因此一直被雪藏起来。

  但是现在有了小批量钝性炸药的选择,就完全不一样了,更何况,我还记得八路军在

  太行山上兵工作坊的一个创举。

  将白口铁铸造的整体空心壳炮弹放进铁箱子密封,进行球化热处理退火成黑心韧性铸

  铁,薄壳弹体强度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黑心韧性铸铁除了增加

  强度外,还带自润滑刀具特性便于钻孔加工,在钝性药芯起爆后可以得到更多更细碎

  的预制破片。

  虽然散布还有些差强人意,炸点周围的人靶和**猪羊,都被溅射的碎片打得稀烂。

  只是侵彻深度上还有所不足,不过敌军列阵要是在近距挨上一发,就算不死也失去继

  续战斗能力了。

  这就达到了原始开花弹的基本效果了,而有了开花弹的技术前置,榴散弹也就不是什

  么太大障碍和壁垒了。

  用松香和鱼胶作为数百枚散弹弹丸凝固体,环装预制的薄铁皮弹体和钝性炸药芯,加

  上黑火药和雷汞二段冲程的延时起爆技术。也就比开花弹的工艺稍微复杂一些。

  只是,作为加工精度的限制,目前还只能应用在六寸以上弹丸上,也就是孔径最大的

  一种长管野战炮的应用类型。

  而作为配套的关键性突破,是按照我指出的思路和原理,七拐八弯的浪费了许多材料

  ,走了好些弯路之后,总算是鼓捣出了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

  这两样玩意在当代的加工难度并不算高,对于古代人的技术条件来说,也属于一层窗

  户纸一捅就破的类型,但对炮射的威力和精准度,却又不小的提高。

  前者发射的时候只要根据炮击的距离,而将硬质防风导火索式的木管引信根据自带延

  时刻度槽,裁剪成相应距离的长短,再点燃插入发射就行了。

  而后者就更简单了,就是刚好镶嵌球形弹体的圆柱木底,却可以更好的密闭火?泄露

  而提供更远更笔直的弹道。

  只是木管引信的性能有些不稳定,很容受到潮湿环境或是剧烈颠簸的影响。以至于打

  出去的十发里大概有一两发是哑火的玩意,还有两三发不是提前就是延后爆炸,因此

  还有继续调试和改良的空间和前景……

  不过就算是如此,以火力投射的杀伤概率来说对于这世代的战争水准来说,已经可以

  捏着鼻子接受了。更何况就算是哑弹打在敌人队列里,也照样能造成实心铁球一般的

  伤亡。

  其实对我来说,以目前接触的大多数敌人水平来说,这种火力规模和威力,已经有所严重溢出了。

  因此,在没有达到起码的普及和应用规模,相应的稳定产出的情况下,贸然投入战场

  除了惊吓敌人的意外性之外,完全起不到压倒性的威慑和杀伤效果。

  因此,我决定还是暂且继续秘而不宣的雪藏起来,作为技术积累和潜藏的底牌好了。

 …

第七百零六章 启东 6

  青州守捉使赵隆,也在尝试着以暂代的身份?接手更多的职责和事务。

  特别是在敲定了,身为婚姻双方的长兄和大舅哥、同僚的多重身份的陆务观,也决定

  南下见证婚礼之后,他就变得更加忙碌和吃力起来了。

  但拒这样,还是有一些烦扰由此找上了门来。

  赵隆字子渐,出身的并不是什么显赫的门第,或是家世渊源。

  他的祖上出自秦州成纪人,算是西军的蔽菽。然后在一次军镇的争端中,随南失败的

  主官一起南投,自此成为众多了世代为大梁守边的北人军户世系之一。

  到了他父辈这一代,已经混出了蝎头的身份,结果在一次遇伏的战斗中,以死战掩

  护主将姚麟得脱。是以姚麟将沦为孤儿的他,给保举了一个讲武修学的预备营校资格

  ,算是解决了成年前的日常保暖之忧。

  但是显然预备营校本身就不是办慈善而不求回报的地方,然后在成年后,以勇敢应募

  的世系军户身份,继续在沿边地带效力,而直到被某位将领看中孔武勇力而辍为亲随

  ,自此历经多位上官,才到了现今的位置。

  当年预备营校出身的那批少年人,死的死逃亡的逃亡,失踪和失联的也比比皆是,最

  后似乎也只有他混的最像样了,做到了遥领利州兵马钤辖的职分。

  然后,在出征安远州的战役之中,却又受到主帅高宠案的牵连,而夺职待审闲赋在家。自此陷入了人生的低潮,一时之间甚至觉得天下之大,除了熟悉的军营之外,已经

  别无其他去处了。

  习惯了军中的起居号令,勿论再做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起劲了,作为开解他只能不停的

  想办法多读书,用劳心劳力来麻痹自己,但这最终证明还是于事无补;

  那段时间他长久的在寄寓之所闭门不出,形容枯槁的让周围人以为他都要垮了,或是

  就此疯掉了,有所避之不及。

  直到一个偶然结交的旧识,将他从这种颓丧和失落中,再度给拉了出来,给与了他一

  番新的人生意义和更广阔的天地。

  故而,在淮东镇这个独特的体系内,赵隆可以说是最早下定决心投效的高层人物,因

  此他得到的信任和资源扶持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按照淮东的军事序列,其实可以分为由内而外的若干个梯次。

  教导、标兵、车营、炮营、猎骑营,构成了本阵直辖牙兵和虞侯军,最核心的上五营。也是淮东军系中技术兵种荟萃和精华所在。

  然后是淮东置制使下辖的,正编三军约二十七个主战营序,也是淮东主要负责攻击性

  任务的野战主力序列。

  接着才是青州守捉使赵隆下辖,近十四个防戍营,外加两路内河水营、两路近海巡防

  水营、漕运车船团等,承当着内线戍守和基本防卫任务。

  林林总总下来也有两万五千多人,堪称是淮东编制最大的一只军序。

  再下来的第三序列,则是分驻后方各州县维持治防日常的守备团,则属于陆务观的观

  察使衙门下辖地方的序列,由当地县尉或是州下右司马兼领之,钱粮器械皆出自政务

  系统,只是在具体人事上受镇抚府节制和支配。

  最后才是主要负责大型工程营造和军屯垦拓任务,因为编制经常有所变动,而数量不

  等的建生军,其中少量拥有战斗力的额部队,则是直接隶属于镇抚府的几个工程团而

  已。

  如此下来,一旦主帅出征在外,或是前沿有警,需要主帅亲自坐镇的话,他俨然就是

  后方说一不二的第二人了。

  因此,就算是他出身寒微,在资历尚还有种种的缺陷和不足,但现在却不少曾经显

  赫过的老牌家世,没少暗中托人伸出交好的橄榄枝来,愿意和他这个新晋之秀结亲,

  乃至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或者说,有人觉得在他代职期间似乎是有机可乘,而将其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突破口来

  经营了。

  当然了,通常情况下以现今他的身份和地位,这些人在淮东活动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各种见不得光的地下行径,不是悄无声息的知难而退,就是干脆利落的就此人间蒸

  发,再也没有没了下文。

  但这次的对方,又有些不一样,来自淮南那位宁总管夫人,兼作镇帅阿姐的家族——

  饶州陈氏的善意。

  因为某种历史渊源,他们得以在淮东地面上,获得屈指可数的通商行贸资格,也名正

  言顺的结交了不少关系。

  这次他们拿出一个排行第四,尚且待字闺中的嫡亲女儿来,当然不会只是求一个颇有

  潜力的东床快婿,额外的一点助力,那么简单的诉求和目的。

  或者说,这是也许饶州陈氏的努力打造和经营的一条潜在的退路和方向。

  当然,作为被当作退路的那个人,就不会那么愉快和轻松了。或者说难道他们不该去

  找,那位关系更接近一些的罗某人么……

  而在城中不远处的建筑里。

  刚从实验的靶池到治所的我,也不怎么意外的在听取手下,关于饶州陈氏的人员这段时间,突然比较活跃起来的报告。

  事实上在淮东治下,除了军队系统之外,地方政务民事系统之中,也有相当数量来自诸如龙雀园陆氏、颜氏,陈氏、宁氏……甚至是宇文氏在内,各种关系户的子弟。

  其中有些是有着家学渊源的基础,到了地方上也肯踏实做事;或是能够接受新事物,而从头开始学习的,然是求之不得各得其用;

  有些则是纯粹过来镀金的,在地方上相安无事的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带着相应的资历和评价,想办法迁转到其他地方去。

  自然,也有极少数看不清楚形式,或是期望值过高而所求甚多的,而成为体系中的妨碍和麻烦,给毫不客气的驱逐回去的管教。

  当然,使用归使用,相应的监督和制约也是不可少的,正所谓人心隔肚皮,在家族的利益和个人的追求,以及淮东发展的方向和前景之间,并不总能和谐统一的。

  事实上,在北伐失利带来的巨大损失和连锁反应当中,很多传统意义上的豪门大族,

  都不可避免呈现出了某种颓势和变相的削弱,而在各自寻找新的出路和转机,或者说转嫁风险和损失的途径。

  像具有岭外江西道背景的饶州陈氏,和管桂道桂州宁氏为首的家族联盟,显然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想像得到,随着能够持续提供便利的宁总管入朝,和在东南行司的后续影响淡出

  ,他们也需要在地方上的军队中,继续维持某种影响力的后背选择。

  于是,新建立并站稳脚跟未久的淮东镇,似乎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潜力候选了。

  他们选中赵隆也不算特别意外的事情。陆务观出身的龙雀园本身就是顶级的豪门,而有婚约的辛稼轩就更不可能去横刀夺爱了;王贵这个武夫色彩十足的家伙,对方对方也未必看得上。

  至于我的话,除非舍得把脸拉下来那嫡亲秀给我做妾,不然,给个庶出的毫无意义还容易得罪人。

  所以,最后居然就落到了赵隆身上,这也算是对她一个变相的考验把。

  “安东罗氏,再次发来了邀请……”

  “这次还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

第七百零七章 启东 7

  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再三,我还是决定到安东去一趟。

  当然了,是带着相应规模的部队去的。

  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交底,来人可是名义上那位罗思恭的嫡亲长兄,也是这一房的当家,添为七位家老之一。

  能让他亲自前来的理由,则是因为北朝的压制和渗透。安东大罗氏近些年,不可避免的出现某种颓势和下滑,就连昔日作为从属和臣下的分藩,也多少出现了某种动彝首鼠两端的态度。

  因此,不免想到了像我这个有所往来远支同宗,希望在新任家主继立的仪式上,扮演外援的身份以张声势。而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有代价的借兵之议。但是一切前提和条件是,希望我能以罗氏重要宗亲的身份,亲自到安东去走一趟。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大罗氏为首安东诸侯,作为贸易伙伴和商业往来对象的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占了北地外海贸易来源的近一小半。

  剩下的才是东海三藩的新罗藩和扶桑藩各占的两成到一成半的份额;然后新罗藩因为内乱的缘故,已经不能指望稳定的出货了。而扶桑藩的生意,则更像是一种赶场的战争财,也不知道还能够做多久。

  剩下的则是更远的极北之地,与那些常年生活在针叶林地带,冻土边缘和冰原之间的流鬼藩(古堪察加半岛)、窟说藩(库页群岛)等地的氏族部姓。不过,因为当地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一年还做不了几次生意,就已经进入封冻期了

  真要是因为某种变故断掉这个来源的话,还真是影响甚大,不可不防和早做打算了。

  根据广府本家的通讯,如今国朝的经济体系,受到北伐失利的影响和后续战事的拖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退和颓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恢复和景气。

  由此造成的数轮破产浪潮,以及那些被本家乘火打劫,用淮东提供的财力,拼命低价收并下来,而坑蒙拐骗的连人带设备想办法迁移到淮东的,各种行业相关的做坊工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为了国朝在内地发起的中线和西线攻势,大本营已经开始着手削弱包括怀东在内,其他方向的投入了,而且这个趋势还将可能持续下去。

  不得不让人有所预备和对应。毕竟当年以海贸自立的登州镇,需要养活的不过是胶东一隅的十数万户口,而如今淮东镇的治下,又何止数倍于此呢。

  因此,根据第五平为首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进行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结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契机和开端。

  既然区区新罗藩一个海阳金氏的变故,都能让人淮东主动介入,而开拓一片下辖飞地来作为获得粮食劳力的渠道,那更别说在外海贸易量依仗更大的安东大罗氏了。

  但是同时,却比较坚决的反对我亲自带队前往,而是建议派出足够身份的代表就够了。只是并没有被我接受而已。

  虽然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但目前安东大罗氏的分藩领有,包括了居城所在的辽城州(今辽宁省辽阳附近)在内,还据有辽东半岛上的安市州(丹东市附近)、建安州(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