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唐(庚新)-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获得世胄的支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投靠他的那些世胄子弟,也大都是家族中不受重视,或者远支亲眷。李世民的班底,是那些寒士,是那些起于草莽之中的好汉。
他若处置秦用,弄不好就会乱了自家的根本……
总之,李世民如今是左右为难,只能哑巴吃黄连,忍着。他希望时间,能够把这件事情的影响冲淡,可现在看来,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殿下,如今洛阳战局已经平息,江南之战,也在紧锣密鼓。
殿下实不宜再久居洛阳。当务之急,应向长安呈报,请求长安尽快派遣官员接收洛阳,而后收兵返回关中。”
含嘉殿上,一名身穿白袍,长髯飘飘的男子,起身说话。
看他的年纪,大约在五十上下。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明显的沟壑,不过那双眸子中,却闪烁着咄咄精光。
他的目光,深邃而睿智,透着几分苍凉。
如果时光倒流二十年,此人定然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李世民抬起头,轻声道:“就这么回去吗?可是孤……”
他突然狠狠的拍了一下扶手,咬牙切齿道:“可是孤真不甘心,就这么输给李养真那家伙!”
第九十章 这只是开始
洛阳两军殴斗的影响,远非止于洛阳。
新年祭天大典过后,刑部尚书刘政会在朝堂上率先发难,弹劾李言庆肆意骄横,抗旨不尊。
“河南王仪仗宗室身份,居功自傲。
先有抗旨不临长安之罪,后更于荆紫山下,为一己之私击杀军中大将。洛阳平定之后,他更拥军自大,鼓动洛阳缙绅生事,甚至令洛阳商户罢市,以排挤秦王。此为大逆不道,非人臣所为,依律当斩。否则长久之后,人人效仿那河南王,陛下颜面何存,朝廷的威严何在?”
刘政会是太原元从老臣,自李渊执掌太原以来,就忠心追随。
同时,他也是河北唐县刘氏宗族子弟,据说其远祖,可追溯到唐尧时期的御龙氏刘累为先祖。
虽然如今已经没落,然则也算是一个大族。
刘政会在太原时,就颇喜爱李世民。在历史上,此人更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二十一位,犹在徐世绩之上。他在武德殿中,须发贲张,义愤填膺的咆哮,丝毫不惧李渊阴沉脸色。
刘政会话音未落,从朝臣中走出一人,正是太原元从老臣之一,裴寂。
“刘尚书开口大逆不道,闭口依律当斩。
然陛下入长安所立十二律中,河南王又犯几何?抗旨不尊之说,裴寂不知道该如何论断,可我却知道,杀人偿命,这是为人子的本份。如果河南王真置之不理,恐怕你又要跳出来,弹劾河南王有悖人伦之道……而拥兵自大?若非河南王占居荥阳,为朝廷打开了中原通路,恐怕到现在中原战局,尚扑朔迷离。河南王少年心性,所做虽有些冲动,依我看却在情理之中。
当初刘逆兴兵作乱时,刘大人如若坚守晋阳的话,令公子是不是当与杀父仇人把酒言欢呢?”
宋金刚攻克介休时,刘政会曾被刘武周俘获。
后柏壁之战,刘武周败北,刘政会与另一名元从老臣,前陕州司马,如今天策府长史唐俭,被尉迟恭释放。
裴寂言语毒辣,直指刘政会的软肋。
邕王尚能战死殉国,你刘政会身为元从老臣,居然到现在还活着……天晓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刘政会闻听,面孔涨得通红。
手指裴寂道:“裴玄真,你休得血口喷人。”
“我哪里血口喷人?只不过是在阐述一个假设而已。
陛下,河南王功劳卓著,生父战死陕州,却不得报仇雪恨。河南王性情纯孝,乃世人所知。当年其养祖父故去,他能够辞去大好前程,在天陵山守孝三年。如今生父被杀,他要为父报仇,也在情理之中。其行为虽然有些莽撞,却非不可饶恕……不过,刘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河南王违背圣意,可着其即刻前来长安,罚俸一年,令其闭门思考,也就是了。”
裴寂巧妙的把抗旨不尊,偷换成违背圣意,其含意有天壤之别。
抗旨不尊,那是死罪;违背圣意,可以说成是李言庆没有理解,或者错误的理解了李渊的意思。一个有心,一个无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李渊当然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顺水推舟道:“玄真所言极是,正该如此。”
刘政会虽然心有不满,却不敢再跳出来指责。那裴寂是个牙尖嘴利的家伙,而且摆明了态度,要维护李言庆。是他擅作主张?亦或者是受了李渊的指示?刘政会不得而知。但他却清楚,如果继续追究下去的话,只怕会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弄不好,这矛头就会指向自己。
刘政会退下了,可长孙顺德却站了出来。
只见他噗通一下子就跪在点上,双手呈递奏折,以头触地哭喊道:“请陛下为老臣做主。”
“薛国公,你这是怎地?”
“老臣昨日收到洛阳家书,我那侄儿长孙无忌,与薛道衡之女薛瑛定下亲事。前些时日,无忌在街上置办彩礼时,遭遇天策府家将围攻,身受重伤,至今无法下榻,请陛下为长孙一门,讨回公道。”
“无忌?”
李渊一怔,“可是季晟后人?”
“正是季晟少子。”
“他与薛氏之女定亲了?”
“正是!”
朝堂上,本倾向于天策府的大臣,不禁眉头紧蹙。
薛道衡的确是尸骨早寒,可他在士林中的声誉,依旧响亮。薛道衡生前对求学士子颇为关照,这朝堂上不少人,都受过薛道衡的指点。长孙顺德口称长孙一门,其实等同于是联合河东薛氏,向李渊求取公道。这两家,都非常人。但一个长孙氏就很让人头疼,再加上薛氏……
李渊只得温言安抚,并保证会还长孙无忌一个公道。
沉吟半晌,李渊突然问道:“太子以为,当如何处置此事?”
李建成想了想,“二郎攻取洛阳,如今正需平稳局势。既然他与养真发生冲突,不如由父皇下诏,命养真即刻前来长安。刘大人说的不错,养真留在洛阳的话,只怕会与二郎冲突更深,倒不如让他回长安来,以稳定洛阳局势。如今萧杨在江南联合,洛阳实不宜再乱……”
说完,李建成躬身退了回去。
从目前洛阳的局势来看,李言庆和李世民,很难共存。
两人之间存在的纠纷着实太大,如果继续留在洛阳的话,只怕会令事态更加严重。不过,是让李世民回来,还是让李言庆回来?李渊尚未下定决心。李建成建议李世民留守洛阳,可是李渊却担心,李世民镇不住局面……毕竟李世民如今得罪了洛阳世胄缙绅,留守洛阳的话,只怕会引发更多冲突。但李建成拳拳爱护兄弟的心意,李渊还是很非常高兴。相比之下,英气勃勃,却又是咄咄逼人的李世民,对李建成似乎缺乏足够的尊重,令李渊不快。
“此事,容朕再考虑一下。”
“陛下,秦王与河南王谁留守洛阳,可以暂不决断。
不过现在洛阳局势已定,需尽快派遣官员前往。只要朝廷委派了官员,一应事情也就能有一个寰转。否则再拖延下去,秦王与河南王都是气盛的年纪,如果在发生矛盾,定会酿成大乱。”
事实上,洛阳的平稳,对于关中也极其重要。
中原的物资,若运往关中,必须由洛阳中转;而关中的财富输出中原,也必须从洛阳经过。
两支兵马隔阂已深,聚在一处难保会生出动荡,需尽快平定下来。
下一步,李唐的目标将放在江南。所以,洛阳的平静,也就是成了保证统一之战的关键。
“诸公以为,何人可出任洛阳?”
“兵部尚书屈突通,最为合适。”
历史上,屈突通与李世民联手,平定了王世充。也就是在那一战中,屈突通和李世民结下了交情。然则如今,屈突通被留守河东,相较而言,他与李建成的交往更多。但他并非李建成一系,更多的是忠于李渊。所以,当李建成举荐屈突通的时候,李渊毫不犹豫的应下。
“大哥,不是说要拉拢那李养真吗?为何在朝堂上,又要二哥留在洛阳?”
朝会结束之后,李建成返回东宫。
年十七岁的齐王李元吉追上李建成,并排行进。
侍卫非常自觉的退后二十步,以方便兄弟两人的交谈。
李建成笑道:“三胡,你以为养真离开洛阳,二郎就能在洛阳坐稳吗?”
“难道……”
“二郎现在的情况,不仅仅是和养真之间的冲突。他打了长孙无忌,等同于和洛阳世胄出现裂痕。他想要留在洛阳,就必须交出殴打长孙无忌的凶手,否则根本无法在洛阳站稳脚跟。
以二郎的性子,你认为他会向那些缙绅低头吗?”
李元吉抚摸着青嘘嘘的下巴,嘿嘿直笑,“二哥性子刚硬,恐怕是不会低头吧。”
“他不低头,那麻烦就越大。
即便是有屈突通协助,恐怕也难以立足。而且,我希望养真接手北衙,如今正是大好时机。
等二郎在洛阳呆不下去回来的时候,会发现这长安大局已定,他难以折腾出什么风浪。再者说了,二郎是我亲兄弟,养真虽然也是我族中兄弟,可是和二郎相比,终究还是隔了层关系,对不对?”
李建成话锋一转,李元吉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李建成这一手,非常漂亮。子曰兄友弟恭,他这个做兄长的偏向李世民,在外人看来无话可说。不但能让李世民陷入麻烦中,还能博得一个好名声,获得李渊的赞赏,又何乐不为?
李元吉片刻后醒悟过来,顿足抚掌。
“大哥,果然高明!”
他紧走几步,追上了李建成。
两人一边低声说着话,一边往东宫走去。就在他二人快到东宫的时候,忽有内侍从后面跑来,气喘吁吁的说:“太子,陛下有紧急事务,请太子即刻前往球场亭议事。”
球场亭,位于宫城西苑。
李建成愕然道:“父皇招我何事?”
“秦王呈送奏章,请返长安,故而请太子前往。”
“二郎请旨要返回长安?”
李建成眉头一蹙,心道一声:看起来二郎变得比从前沉稳许多,能知舍弃二字,却不容易!
……
武德三年正月二十六,李言庆自巩县接家眷,抵达洛阳。
小念在正月初诞下一女,起名玉真。李言庆本打算留在巩县,等小念身体恢复以后再动身,可不想长安有圣旨传达过来,李言庆必须即刻赶回洛阳接旨,不得已只好提前动身返回。
裴翠云的身子不方便,但尚能行动。
所以商议一番后,裴翠云长孙无垢等人举家前往洛阳。
不过巩县的老宅也不能丢弃,同样也没有人敢出资购买。言庆在考虑之后,索性把老宅改为麒麟别院,作为王府行在。由于洛阳已经平定,所以麒麟馆博士徐文远决定返回洛阳。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麒麟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洛阳的吸引力,远非巩县可比。哪怕巩县如今扩大了许多,可是在名气上,许多人还是愿意选择洛阳,而非巩县。
干脆把麒麟馆迁至洛阳吧!
李言庆和柴孝和商量之后,下定了决心。
巩县虽好,终究比不得洛阳的繁华。麒麟台隐于洛阳,可以搜集到更多的情报和讯息……
再者说了,襄州龙起,瀛洲(即隋朝河间郡)文玉东两位白衣弥勒的护法,准备前来拜见朵朵。巩县位置实在太过于明显,很容易让人猜测出李言庆的存在。但如果放在洛阳,则可以更好的掩盖李言庆的身份。这对于麒麟台而言,同样更增添几分安全系数,更加妥当。
只是,麒麟馆搬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言庆留下柴孝和全权负责,而后一家人,抵达洛阳。
“让我留在洛阳?”
李言庆接到圣旨之后,不禁有些疑惑。
在他看来,李渊不应当把他留在洛阳,而是应该调回长安才是。
可现在,圣旨上却说命他留守洛阳,协助屈突通平定洛阳局势,务必要使洛阳商路保持畅通。
李世民则奉旨返回长安,另行安排……
“陛下,就如此放心我吗?”
“哈,放心倒未必!”长孙无忌笑道:“你没看这圣旨上写着,留守长安,协助屈突通吗?
如果真的放心,至少也该给你一个大将军的职务。
再不济,也该有个大行台的身份。可是现在……你虽贵为河南王,手里却是无兵无将,没有任何实权。我估计,陛下之所以这么安排,怕也有秦王的因素。秦王在洛阳,很难站稳脚跟。
如果皇上把你调走,则会令洛阳缙绅不满,秦王会更加尴尬。可现在调走了秦王,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陛下向洛阳世胄低头……你想想看,秦王毕竟是攻破洛阳的功臣,于情于理都该让他留下才是。现在,秦王回长安了!洛阳缙绅若再追究下去,恐怕就会面临强烈打击。”
长孙无忌这么一分析,李言庆也觉得颇为在理。
没错,表面上看,李渊似乎是更偏向自己。可实际上呢?李渊却是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贵为王爷,却无实权。
把言庆留在洛阳,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可是在外人看来,李渊却是对李言庆,信赖有加。
长孙无忌拍着李言庆的肩膀,嘿嘿直笑:“养真啊,要习惯一下。从前你是土皇帝,可现在,要学会做人臣。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终归还是要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消除陛下对你的猜忌。不过还好,陛下对你还算不错,抗旨不尊,擅杀军中大将,只小小不然的打上一下,你也是赚了……如果换一个人的话,如今早已人头落地。陛下,对你不错。”
李言庆,不由得苦笑摇头。
长孙无忌这番话听上去,好像是在取笑他,但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从前,他在荥阳手握生杀大权,可谓是一个土皇帝。可是现在呢,他是李唐臣子,必须听从调遣。
如果换一个人,肯定会产生一个心情上的落差。
事实上在原有的历史上,李密也好,杜伏威也罢,乃至于刘黑闼这些人,先后归顺李唐而后又造反作乱,未尝不是因为身份转换的缘故。如果没有前世的经历,也许言庆也无法适应过来。不过现在,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虽然不再如从前那般威风,可至少也是个王爷!
言庆笑道:“我如今落魄了,你也少不得麻烦……嘿嘿,谁让你是无垢的兄长呢?咱们现在,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跑不了我,也跑不了你。快快快,想个办法,让我少些麻烦。”
“你这家伙,明明自己可以想,为何让我费心?”
长孙无忌摇着头,似乎是对言庆的这种痞赖,非常无奈。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獒犬的呜咽声。
李言庆和长孙无忌连忙起身,打开房门看去,就见竹楼大厅里匍匐着的十几头大小不一的獒犬,全都起身向外凝视。
这次他从巩县过来,把府中的獒犬都带了过来。
四眼已经走了,细腰也变得老迈不堪。可是它却留下了十七头小獒,大的有七八岁,小的四五岁,并且已产下了第三代獒犬。厅中的獒犬,全都是细腰和四眼的后代,一头头格外雄壮。
此刻,它们毛发乍立,发出可怕的呜咽声。
李言庆向外一看,却是柳青站在竹楼门廊下,看着这些獒犬有些畏惧。
言庆连忙喝止了獒犬,问道:“柳青,不是说过,我与无忌说话,不要打搅我们吗?”
“可是……王爷,秦王派人下书,说是请您今晚前往含嘉殿饮宴。”
“哦?”
“秦王说,只是家宴,没什么外人,请您务必赏光。”
李言庆扭头看了一眼长孙无忌,而后点头道:“请回复秦王,我今晚一定前往。”
柳青答应了一声,心有余悸的看了一眼厅中的獒犬,溜溜的走了。
言庆的这些獒犬可是非常凶猛,力大无穷。在专人的调教下,这些獒犬能生裂虎豹,寻常十几头土狗,也不是一头獒犬的对手。
“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种时候,秦王也不会轻易挑起事端,否则他的麻烦更大。
据我猜测,秦王既然请你,很可能是想要修补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毕竟如果他和你真的反目成仇,对他也没有好处……去探探他的口风也好,毕竟将来你和他同朝为官,没必要把关系搞得那么僵。”
我从来没想过要和他搞僵,可是他……
李言庆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之后,也在猜测着李世民的心思。
从历史上来看,李世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回归长安后,很快就和李建成撕破了面皮。
也就是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由来已久。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李世民失去了杜如晦和房玄龄,而尉迟恭又被他射杀。天策府的实力,远没有历史上那般雄厚。他应该会采取隐忍的手段,多方拉拢,所以不想和自己结仇。
理论上,应该如此。
可实际上……
李二这个人太阴了!
这是李言庆前世读史的时候,留下来的感触。
也许,自己应该更小心一点才是……
……
当晚,李言庆如约前往皇城。
就如同长孙无忌所说的那样,他不需要担心李世民会使出什么阴招。自己是在众目睽睽下前往赴宴,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话,李世民难辞其咎。除非,他一心挽回颜面,断了龙飞九五的心思。但那可能吗?和李世民几次短短的接触来看,这个人的控制欲,可谓强大。
不过即便如此,言庆还是有所防备。
他除了命雄雄阔海和阚棱留守宫门外,还带着沈光一同赴宴。
如果李世民真要耍花招,以沈光的身手,至少可以在第一时间,劫持李世民为人质。为此,言庆专门提醒沈光,命他内着软甲,暗藏龙环剑。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
李世民身着便衣,只带着两个人,在含嘉殿外迎接。
“养真,你总算来了!”
他上前一步,紧紧拉着李言庆的手,一脸亲切的笑容。
“秦王召唤,小王焉敢不至?”
“养真,你……”
李世民脸上流露出一抹黯然之色。他轻声道:“养真,你我非要如此吗?当年你我在巩县时,承蒙你照顾,我很快乐……三弟更得你妙手,才有今日的成就。前两天,三弟还派人送信给我,怪我不应该和你结怨。这些时日我常思之,也觉得……可你手段也太激烈了,让我连一点寰转的余地都没有。
敬德他……”
李言庆摆手道:“二郎,你既然记得当年情义,如何又要收留尉迟敬德?你可想过,我的感受?”
“此非我之过!”
李世民道:“当初你身份极为保密,我收敬德时,并不知这其中干系。如若我早知道的话……”
言下之意是说,这件事和我无关。
你的身份,除了父皇知道以外,当时并无几人知晓,包括我在内。
言庆心里一抽,不免对李渊生出些许不满。不过,这不满也只是眨眼即逝。李言庆心中暗自倒吸一口凉气:他这是在挑拨我对李渊不满吗?如果我真的对李渊不满,恐怕杀身之祸接踵而来。
看着李世民脸上的笑容,言庆这心里,却是哇凉哇凉。
“殿下,酒宴已经备好,还请河南王入席吧。”
“没错没错,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你我先入席,哈哈哈!”
言庆喜怒不形于色,李世民则表现出大度之气。
“王先生,近来可好?”
李言庆朝着那开口打断话语的王通微微一点头。
王通则报以一笑,拱手还礼道:“有劳河南王挂念,白牛一切尚可……呵呵,听说王爷又添一女,今日少不得要多喝几杯,以示庆祝。”
“哦?养真有了一个女儿?”
李言庆添女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
鉴于洛阳当时气氛有些紧张,故而他也没有大肆宣扬。不过他也没想着能瞒过李世民,于是微微一笑。
“那真的要好好喝两杯了……嫂嫂们何时前来?”
“哦,已在途中。不过因为我要赶回来接旨,故而没有一起抵达。想必两三日,就该到了。”
“那却是有些可惜了!”
李世民不无遗憾道:“我明日即领兵返回长安,只怕是赶不上了。”
言庆一怔,“二郎明日就走?”
李世民点点头,让言庆心里,顿生异样之情。
两人走进大殿后,分宾主落座。
言庆的目光,被李世民身后的白衣男子所吸引。那男子两鬓斑白,年纪大约在五十上下,生就一部美髯,仪表堂堂,颇有风范。美男子见得多了,李言庆本身也是相貌不俗。可不知为何,这白衣男子让他隐隐感觉到一丝危险。那种沉静中,很奇妙的压力,颇令他不安。
“二郎,你还没有介绍一下……”
李世民笑道:“王先生和你是老熟人,想必无需我来介绍。哦,这一位可了不得,和养真你一样,当年曾被楚公杨素,赞誉为栋梁之才。”
“哦?”
李言庆目光落在白衣男子的身上,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
但见白衣男子起身,拱手一揖道:“下官李靖,如今忝为秦王府三卫,见过河南王……李靖久闻河南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言庆登时,骤然色变!
第九一章 蝴蝶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
出生于官宦之家,是开隋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受封永康公;父亲名叫李诠,大业初年官至赵郡太守,也算得上是当时颇受看重的官宦家庭。李靖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少而聪慧。每与其舅父韩擒虎谈论兵事,韩擒虎都会无比的赞叹。
“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隋朝时,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左仆射杨素,更是抚着坐床说:“卿终当此位。”
韩擒虎是将才,也就罢了。
牛弘口中的王佐之才,杨素更是开皇年间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此称赞,足见李靖之才干。
……
“李靖,怎么会在秦王府?”
这一顿酒宴,李言庆吃的是索然无味。
回到王府之后,他立刻下令刚刚抵达洛阳的柴孝和,详查关于李靖的资料,并尽快呈上。
李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他有些坐卧不安。在记忆中,李靖似乎是在灭梁之战中声名鹊起。而后他经年征战,可谓未尝一败,被称为大唐第一军神。徐世绩很牛,但此时尚不足以和李靖相提并论。苏定方厉害,和李靖同样有着巨大的差距……此人,非同寻常。
李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八位。
但是给言庆的印象,李靖一直徘徊于天策府的边缘,算不得天策府的核心人物,甚至比不得尉迟恭一介武夫。玄武门之变时,李靖似乎也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李言庆一直认为,李靖应该属于是中立,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派系。可是现在看来,他的想法,似乎出现错误。
这个人有才华,有谋略,有经验,有阅历!
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存在。
他不仅仅长于兵事,更精于谋划。否则,杨素不会对他那般称赞,牛弘更不会说他王佐之才。
所谓王佐之才,也可以理解为全才,宰相之才。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后世的战争论中说的非常透彻: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
伊始,李言庆也曾想过,结交李靖。
只是李靖神龙见首不见尾!大业年间,他受杨素的牵累,被发配马邑,出任郡丞一职。李言庆自然也不可能与李靖产生交集。随着后来言庆在荥阳布局,对李靖的关注,也就变得轻了。
可却没有想到,李靖居然已经投靠了李世民。
“李靖历任长安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养真,此人的履历并无什么出奇之处,而且官职也很卑微。直到大业十年,他被发配马邑,出任马邑郡丞……好像也没有什么功绩啊。
哦,这里有记录,大业十四年,他觉察到了太原异动,于是自锁上变,请求押送江都……这是准备告发陛下。因道路阻塞,被困于长安。后陛下攻破长安,曾欲斩杀此人。最后却因秦王劝谏而罢休。陛下将其释放之后,并未录用。于是李世民将他收入秦王府,出任三卫。”
也就是说,李靖在武德元年,已经投靠了李渊。
三卫是王府中的一个武职,类似于东宫六率,但是比东宫六率的规模,却小了许多。属于亲兵的首领。
李世民的亲兵,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玄甲天兵。
李靖为玄甲天兵的首领,可见李世民对他的看重。这个职位,既不惹人关注,又常居于李世民身侧。天晓得李靖于李世民而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说不定他的地位,还在王通之上。
怪不得,李言庆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李靖的名号。
的确,一个区区三卫,根本不会令人关注。再加上李靖此前虽有名声,却无任何拿得出手来的战绩。从声望上而言,也许人们会更关注王通,关注刘文静,关注唐俭、刘弘基、丘行恭……甚至秦琼程咬金的名气,都要比李靖的名气大。再加上他为人低调,自然难以调查。
李言庆不知道该如何向长孙无忌解释。
难不成说,我是从后世来的,所以我知道这个家伙,非常厉害?
他闭目沉吟片刻,扭头对长孙无忌道:“无忌,千万不可小觑了此人。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有些人,并非没有才干,只是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既然专修经史,当知楚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李靖这个人,是有大才干的,不过早先时机未到。
而今,风云际会,亦是他龙吟九霄之时……你别问我如何知道,我告诉你,我从未看走眼过。”
对于这句话,长孙无忌深信不疑。
李言庆六岁与杜如晦相识,八岁与房玄龄结交。
徐世绩、薛收……等等,似乎凡是李言庆看重的人,都有着非常凡响的前程。
长孙无忌有时候也在猜测,李言庆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渠道?可又一想,六岁的李言庆,不过是别人的家奴,又能有什么样的渠道呢?当时李言庆的环境,长孙无忌也并非不清楚。
也许,他真有先见之明?
既然李言庆这么评价李靖,那这个李靖,绝非等闲人!
下意识的,长孙无忌对李靖的看法,顿时提高了几个层次。
李言庆在门廊上坐下,十余头獒犬,散布于竹园四周。在经过了最初的焦虑之后,言庆渐渐冷静下来。
也许,李靖一直都是李世民手中暗藏的一张王牌吧。
言庆不怕对方有底牌,他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底牌。
“对了,可曾查出,李靖为何没有在洛阳之战中出现?”
按道理说,李靖身为秦王府三卫,同时又是玄甲天兵的首领。李世民在主持洛阳之战的时候,李靖不可能没有任何消息。若他出现在洛阳战场上,那么李言庆就一定能够提前知晓。
他没有在洛阳战场上出现,说明此人,并未随军前来。
长孙无忌立刻从身旁厚厚的一摞公函中,找到了相应的答案。
这些公函,全都是柴孝和搜集来的资料……
“去年你宣布易帜之后,为吸引李唐的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