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之前因为家穷做了道士,后来道士也吃不饱饭,就做了和尚,然后看了本卷录,崇拜上道衍和尚,眼见天下纷纷攘攘,他就觉得机会来了。
  现在才明白,他这些真是班门弄斧,京城已经查到头上了!
  林北阳头上冒着冷汗,瞥了眼朱以派,想着怎么脱身。
  朱寿鋐听着傅应星无比猖獗的话,心里一万个想拒绝,可看着魏忠贤的侧脸,浑身不自觉的发冷,咬牙道:“就按这位大人说的办。”
  魏忠贤一笑,站起来道:“那杂家就不打扰鲁王了。”
  说着就走,刚走一步又猛的转身道:“王爷,可对那位姓韩的按察司有所了解?”
  朱寿鋐刚刚站起来,脸色又是一变,道:“本王久居兖州,对山东的官员并不怎么熟悉。”
  魏忠贤又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缓步离开。
  魏忠贤一走,朱以派,与硬着头皮的林北阳就走了过来。
  朱以派脸色泛黄,战栗着道:“父王,这京城,您还去吗?”
  朱寿鋐目光中剧烈的闪烁着厉芒,咬牙道:“不去?你以为锦衣卫放在王府是给你洗衣服做饭吗?”
  朱以派也不是什么莽撞少年,听着也一阵心悸。从魏忠贤两人的话里他就明白,他们几家的小动作,皇宫里的那位小皇帝只怕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林北阳看着朱寿鋐,心里忐忑,还是一脸平静的道:“王爷,也不是没有转圜……”
  他没有说完,朱寿鋐就转过头,双眼怒睁,一脸狠色的盯着他。
  林北阳心头一颤,道:“王爷,还有机会,咱们……”
  朱寿鋐目中杀机如沸,沉声道:“来人,将他给拖出去,找个没人的地方给本王埋了!”
  林北阳脸色惨白,大叫道:“王爷,王爷,我们还有机会,只要向皇上告发福王,皇上一定会既往不咎……”
  朱寿鋐脸上的肌肉一抽,毫不犹豫的一摆手。
  林北阳大喊大叫,但鲁王父子却毫不留情,半点犹豫都没有。
  朱寿鋐这位历史上的监国王爷,此刻双眼血红,恶狠狠的盯着外面。
  朱以派心里不安,看着朱寿鋐道:“父王,魏忠贤可是查了咱们不少地,而且,只怕还在继续,这样下去……”
  朱寿鋐冷笑一声,道:“你是让我去阻止他?还是让他抓我进京论罪?”
  朱以派呐呐不言,他们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了,就等于一把刀架在脖子上,随时都可能落下。
  今后他们父子,寝食难安了。
  两天后。
  朱栩与平王并肩走在朱雀大街上,一边说笑,一边慢慢的走着。
  雪还在零星的下着,不过两边都有人清理,路上倒也干净。
  朱栩看着青石路,若有所思的嘀咕道:“是该修修路了。”
  平王一怔,道:“皇上,你说什么?修路?修哪里的路?”
  朱栩呵呵一笑,道:“随口说的,对了,皇叔今天怎么想起请朕喝茶看戏了?”
  平王打量了朱栩一眼,笑道:“也不是,就是我平常也没有什么事情,想着不是年节了吗?请皇上听出戏,也算是对得起皇上给的那么多银子。”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好,听说白蛇传最近很热闹,听的人多,皇叔府上有吗?”
  “有有。”平王连忙道:“哪能没有呢,皇上是知道的,我不爱权力什么的,就喜欢……风花雪月。”
  朱栩听出味道来,背着手笑道:“皇叔是因为鲁王的事情?”
  平王顿了顿,有些小心的看着朱栩,道:“也不是,就是鲁王昨天传信给我,说是身体好的差不多了,年后可以进京。”
  朱栩脚步停下来,背着手,望着南方红彤彤的太阳。
  平王也跟着停下来,看着朱栩半边脸,小声的道:“皇上,都是自家骨肉,如果他们做的不是太过分,我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归就是弄些地,贪些财,不是什么大事。”
  平王执掌宗人府,加上性格有些老好人,因此与大明藩王都“交情非浅”,是以,有什么事情,都希望他居中转达,调和,转圜。
  朱栩看了眼平王,笑道:“皇叔认为,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平王看着朱栩,迟疑着道:“我,臣是想,不如罚俸,幽闭一阵子,以示惩戒就好。”
  “朕不但不会惩戒鲁王,反而会重用他!”朱栩字正腔圆,落地有声。


第274章 有钱有粮的人
  朱栩的话在朱雀大街上上回响,震的四周鸦雀无声。
  平王一愣,躬着身,越发的小心道:“皇上,这是何意?”
  朱栩稍作思忖,又迈步向前,边走边说道:“自土木堡之变后,地方官员越来越不敬朝廷,小动作太多。改革军制虽然能震慑一二,但难以去根。所以,朕想着,召集我朱家各地王爷,还有王勋大臣以及朝廷卸甲归田的重臣,组成一个督政院,监察天下百官。”
  平王听着直发呆,朱栩这个想法很是大胆,新奇。
  不过平王很快醒悟过来,抬着手道:“皇上,这不是与都察院一样吗?”
  朱栩摇头,道:“皇叔你也看到了,都察院尽皆是东林人,天下东林人太多,哪里有自己人让朕安心。朕想着,让鲁王做第一任的督政院督正,皇叔觉得如何?”
  朱栩的这个想法来的太快,平王措手不及,根本没有时间反应,大致觉得很好,总归是一家人一起做事,想了想道:“臣是赞同皇上的,只是具体条陈臣还没有看到。”
  朱栩道:“不着急,过年后再说,这件事皇叔谁也别提,朕还没有跟信王兄商议。”
  平王慌忙一躬身,道:“臣晓得。”
  “好,听戏去!”
  平王脸上也展开一笑,道:“听戏听戏。”
  在平王府听了大半个时辰的戏,朱栩又转道去了惠通商行。
  傅涛已经在那等着了,现在的傅涛,越发的有大掌柜的沉稳气质,只是眼神的疲倦怎么也掩饰不住。
  朱栩进门打量了一眼,暗自点头,倒是有些样子。
  傅涛声音有些沙哑,领着朱栩进了里间,安排好茶水,打发走人,笑着道:“皇上,理了个大概了,我正准备过几日进宫给您禀报。”
  朱栩坐在那,喝了口茶,摆手笑道:“没有外人,大哥坐下说,嗯,这茶不错,范进雄给你送的?”
  傅涛犹豫着还是坐下了,道:“不是,是那个范永斗送来的,说是他们家今年最好的,皇上要是喜欢,我待会儿给您拿。”
  朱栩笑着摇头,道:“朕其实不怎么喜欢喝茶,说说,待会儿还要回去,估计信王兄正堵我呢。”
  傅涛不觉得好笑也笑了,咳嗽了下嗓子,翻开面前厚厚的账簿,看了眼道:“皇上,总共分为五大块,第一块,也是赚银子最多的,就是盐,今年只有半年,但收上来的实银有九百三十万两,其他的还在核算,各地的压银还不算在内。第二块,就是惠通商行,存银有七千万两,都是咱们的关系商户存进来,百姓,富人还是比较少。第三块,是惠民商会,通过城东作坊里面的产出,大约有两百万两收入。第四块是船行,收入也有一百多万两。第五块,就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合伙商会,包括茶行,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近五百万两。然后就是我父亲那边掌握的田亩,这一块不算收入,但也有超过五百万两的价格……”
  朱栩只记得一干数字,默默计算了一会儿,道:“大哥,简单来说,明年咱们可用的银子,只有一千多万两?”
  傅涛口干舌燥,听着朱栩的话道:“不是,这只是初步核算,收到惠通商行的实银,过了年才能算准确,按照我的估计,三千万应该是有的。另外就是,现在赚银子越来越快,加上有存银坐底,皇上一年花个五千万两,可以兜得住。”
  朱栩这才满意的点头,笑着道:“嗯,这样朕就放心了。”
  朱栩的这些生意,基本上做的都是独家买卖,垄断性的,要是还赚不到钱,他也只能向朱由校学习,挥动屠刀抢劫了。
  傅涛见朱栩点头,又道:“皇上之前说的海贸,我也让各地商会做了个摸底,如果朝廷真的设立了海关,控制住码头,除了我们自己商会出海,在从其他人手里收税,一年起码估计,也有五百万两的收入……”
  朱栩不时颌首,他现在做的,除了敛钱,还有就是制定规则。福建有熊文灿在组建水师,荷兰人也退走,一时半会不会再来,有了这个时间,水军可以尽快成形,海贸也有了发展的机会。等荷兰人再回来,大明也不至于只能防守。
  朱栩思维发散,想到荷兰人,就想到了邓氏父子。
  傅涛不知道朱栩在发呆,继续道:“另外就是矿运商行,我与各地的商会也接触过,他们都有意参与,可都是担心,需要皇上废除矿监,然后朝廷发布文书……”
  朱栩回转过来,道:“嗯,这件事再等等,信王兄那边最近压力大的喘不过气,你先准备,明年我来安排。”
  傅涛点头,道:“还有一个,就是向建奴,蒙古高价走私盐,布匹,瓷器之类的,获利也丰厚,差不多有一千万两,现在银子在山西的分行,还没有押送回来……”
  朱栩一震,道:“朕会派东厂协助,再命孙传庭派兵暗中保护。”
  傅涛愣了愣,只当朱栩是守财,喝了口茶继续汇报:“在全国建了五个大粮仓,现在存储了粮食差不多八十万石,依照皇上说的,推陈出新,保证粮食没有损耗……”
  朱栩心里暗道:这点粮食,杯水车薪啊。
  在惠通商行待了大半个时辰,朱栩才松了口长气的出来。
  俗话说,有粮在手,心中不慌。朱栩也算是初步完成了这个目标,对日后应对危机有了一丝把握。
  因为鲁王涉案,朱由检也清楚,他已经在御书房外等了好一阵子,朱栩稍微又“耽误”了一阵子,这才回宫。
  刚刚回到御书房门口,朱由检就从不远处快步走过来,道:“皇上,鲁王的……”
  朱由检还没有说完,刘时敏匆匆忙忙跑过来,道:“皇上,孙传庭孙大人在宫外急事求见。”
  朱栩对着朱由检一笑,道:“皇兄先别着急,传孙大人进来。”
  朱由检只得强压着心里的着急,跟着朱栩进了御书房。
  待孙传庭进来,简单一说,朱栩就长叹一声,道:“这袁崇焕,真是让朕不省心啊。”


第275章 劝进
  朱由检站在边上,对于军政,他早已经视若不见。
  孙传庭也神色凝肃,道:“皇上,贼酋大胜内喀尔喀,这个时候断没有议和的理由,只怕是缓兵之计,预谋想要再次南下。”
  朱栩手里拿着的是袁崇焕的奏本,言称黄太吉议和心切,朝廷可以同意,以争取扩建辽东防御工事的时间,望朝廷授权他与建奴谈和。
  心里不禁的摇头,站在朱栩的角度来说,黄太吉的战略很清晰,表面上与大明和平相处,互不攻伐,实际上是让后金有足够的时间,全力打垮蒙古与朝鲜,解除后顾之忧,以便全力与大明决战。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根本是难以成功的,辽东地广人稀,无力与骑兵对战,即便是攻下沈阳也孤城难久。
  朱栩沉吟良久,叹道:“这个袁崇焕,就没有一点体察上意的眼力……”
  孙传庭见朱栩没有议和的意思,面色稍缓,道:“皇上,决不能让辽东有议和之权,不然辽东从上到下松懈,会给建奴可乘之机。袁崇焕,已经不适合留在辽东了。”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袁崇焕也一直是他的心病,生怕他在辽东干出什么事情来。不过眼见大战即临,作为辽东老帅,临阵换将也是大忌。
  拍打一阵奏本,朱栩道:“先别动他,孙阁老过一阵子就要回京了,辽东,还是交给他朕才安心。”
  孙传庭知道朱栩的想法,没有意见,道:“皇上,那,袁崇焕怎么回复?”
  朱栩眼神冒出一道冷芒,道:“上次申斥他,显然没有什么作用。兵部回信给他,告诉他,不能擅动,今后一切与建奴来往文书,全部直接交给兵部,不得擅权!”
  孙传庭道:“是。”
  朱栩看了眼朱由检,道:“曹化淳,传旨给熊廷弼,自即日起,严加防范,内紧外松,不得给建奴丝毫机会,若是辽东有所差池,朕拿他是问!”
  “遵旨!”曹化淳在一旁,躬身道。
  孙传庭看了眼朱由检,稍作迟疑,道:“皇上,明年兵部将对各地常备军进行更换装备,训练,缺银甚多,臣请户部先加预算,以免到时掣肘。”
  朱由检眉头一沉,连忙上前道:“皇上,臣对明年的税银做了估算,最多不过三百万两,臣议除却九边重镇,其他地方应该削减支出,否则户部独木难支,没有过多饷银可出……”
  朱栩抬手压了压,对着孙传庭道:“兵部的饷银,今后从内帑发,户部经手,先拨二百万两于兵部暂用。”
  孙传庭心里大喜,拜道:“谢皇上。”
  朱由检神色动了动,情知朱栩的内帑已经枯竭,出处多半是朱栩在外面的商行生意,心里对于商人行径非常不喜,但能有税银缓解户部担负,他犹豫着也没有反对。
  孙传庭又禀报了几件事,得到朱栩许可,便实相的告退出了御书房。
  朱由检这才有机会,道:“皇上,山东兖州之事,臣认为并非黄大人一人之责,臣请缓处。”
  “缓处?”
  朱栩看着朱由检,心里暗笑,神色不动的道:“皇兄打算如何处置?”
  朱由检知道朱栩不喜欢东林人,现在抓住了把柄,只怕不会轻易罢休,他早就想好了措辞,稍作组织便道:“皇上,黄大人有失察之责,身为御史难辞其咎,但黄大人向来清廉刚正,行事稳妥,臣认为,可小惩大诫,戴罪立功。”
  朱栩点头,道:“具体如何处置?”
  朱由检看了眼朱栩,道:“臣议,罚俸一年,降三级留用。”
  朱栩看着朱由检,若有所思的道:“其他人呢,科道,都察院的,上级?”
  朱由检知道朱栩这是要株连,抬着手争辩道:“皇上,黄尊素是主责,其他人都是次要,臣已经命文昭阁内的辅员议罪,不日与刑部,大理寺商议,之后会有奏本呈递皇上。”
  朱栩暗笑,朱由检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他本也没有想理会黄尊素,直接道:“黄尊素降三级可以,随行的都给事中就地免职查办,其他的交由皇兄议罪。”
  朱由检本准备与朱栩争辩一番,没想到朱栩只是处置了随行的给事中,不由得一愣,旋即慌忙定音的道:“遵旨。”
  朱栩当做没有看到朱由检的小心思,想了想又道:“皇兄,年关将近,各路王勋贵胄,公卿大臣,皇兄要拟好奏本,该如何奖赏,如何走动,不能落下一个。”
  朱由检也已经在着手,道:“是,臣已经在准备。”
  朱栩颌首,道:“鲁王府在这次兖州府案中,表现很好,有我大明王室风范,朕准备下旨嘉奖,皇兄那边,也要准备。”
  朱由检也心知鲁王涉案,见朱栩能够如此“理智”的处置,心里也大感放松,抬手躬身道:“是。”
  朱由检见朱栩今天这么好说话,乘胜追击的道:“皇上,关于登基大典,臣议从简,现今国库空虚,不宜大肆……”
  朱栩一摆手,道:“这个皇兄尽管看着办,朕并不在意。”
  有了朱栩这句话,朱由检心里暗喜,道:“遵旨。”
  朱由检一连过了两关,便开心的说起其他“小事”,企图转移话题,淡化他刚才的“算计”。
  朱栩除了点头就是颌首,对朱由检的大多政见没有什么异议。
  实则上,大明现在缺的不是好的政见,也不是缺人才。
  而是缺少执行力!
  在腐朽的体质、激烈的党争中,再好的政策,最终也会成为最差劲的,甚至不如没有。
  朱由检觉得朱栩难得的“通情达理”,也越发热情的与朱栩讨论起来,各式各样的政策、意见从他嘴里说出,然后得到了朱栩的首肯。
  两人说了大半个时辰,朱由检才颇为意犹未尽的离开。
  朱由检一离开,刘时敏就走过来,道:“皇上,礼部议呈三进表。”
  朱栩眉头一挑,道:“现在?”
  所谓的“三进表”,还是做谦的那一套,臣子劝进,新皇帝自认能力不够、对不起先帝,表示拒绝,臣子上了三次劝进表,新皇帝才勉为其难的登基为帝。
  按照规矩,他要明年二月份,也就是过年后没几天正式登基,现在还差近两个月。
  刘时敏道:“是,礼部张尚书认为,此事乃我朝当前最为重要之事。”


第276章 晋王府
  天启六年,十二月,山西,太原。
  佥都御史周起元,工科给事中陈良训,太原府府尹黄承元,三人坐在府衙内,桌上摆着一大堆案卷,还有周起元刚刚拟好的呈报通政使司的奏本。
  而外面,一阵子敲鼓声,如同闷雷一般炸响,绵延不绝。
  陈良训面黄肌瘦,眼神凌厉,容不得沙子,沉声道:“黄大人,怕是我们走不了了。”
  他对面的黄承元,边上的周起元,都脸色凝重,神情肃然。
  本来都察院一行人,确实查到了诸多贪污妄法之事,也都雷霆处置,已经“完美”结案,就在他们要起行离开太原的时候,却有一帮村民涌进,人证物证齐全的,状告晋王府,霸占民田,打伤人命,驱赶村民,甚至有屠杀之意!
  黄承元是刚刚从南京调任过来,本来按照吏部的规划,任满一年,过度一下,便可调任福建巡抚,却没有想到碰上这件事。
  晋王朱求桂是有名的文人的,尤其擅书画,在山西,尤其是太原名声极其的好。
  黄承元看了看陈良训,又看向领头的周起元,道:“两位大人,此事已超过本官的职权范围,下官建议,奏报按察司,布政司,由他们处置。”
  陈良训冷哼一声,道:“我看山西也无权处置,只能上报京城,交由皇上决断。”
  涉及宗室,别说太原,山西了,哪怕是刑部,大理寺都没有权责。
  周起元想着折戟的黄尊素,附和道:“本官看法也是如此,得尽快上报,否则迟则生变,对我等不利。”
  黄承元无奈,这件事肯定会影响他的官声,只是二位巡视大员都执意上报,他也只能跟着署名。
  三人商议一番,言简意赅的将事情大概写好,署名,八百里加急的送往京城。
  太原府衙门这么热闹,晋王府也不可能得不到消息。
  晋王府,密室。
  晋王朱求桂,子朱审烜两人对坐,边上站在一个老太监。
  朱审烜神色冷漠,道:“父王,不过就是几个乡野匹夫,我立即派人将他们赶走,最多给点银子,过了这几日,我就要他们好看!”
  朱求桂肚大脸圆,神色平静,抱着肚子,仿佛万事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淡淡道:“现在来不及了,最重要的,是堵住都察院那帮人的嘴。另外,各处驿站打点好,任何出自太原府的奏本,都拆开看,看清楚再发出去。”
  朱审烜不解,道:“父王何必这么谨慎,鲁王那么明目张胆,小皇帝不也没敢如何,还下旨褒奖,我们也就是几千亩地,谅他也不敢对我们做什么!”
  朱求桂眉头皱了下,抬头看了眼边上的老太监。
  老太监出自王府承奉司,他对上朱求桂的目光,转向朱审烜,身体动了动,笑道:“公子不必着急,朝廷克扣了满天下宗室的岁禄,收走王府卫甲,必不可长久。咱们晋王府不能做那出头的橼子。”
  朱求桂听着赞许的点头,考校的看着朱审烜。
  朱审烜神色难忍,道:“难不成,那上万亩的良田就这么吐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日后我们晋王府再想购地,还有谁还会在意?”
  老太监一笑,道:“想要我们交出去,也没那么简单,就看太原府的黄承元会不会做事了。”
  朱审烜一怔,道:“怎么说?”
  老太监看向朱求桂,道:“咱们王府当初购地,一切的契约都在,只不过是价格低了些,黄承元要是会做事,来晋王府走一趟,咱们给他们补偿一点也未尝不可。”
  朱审烜若有所思,又道:“那黄承元要是不懂事呢?”
  老太监也眼睛眯了眯,闪烁着危险的光芒,道:“他要是不懂事,那他前任做的事情,就都推到他头上,这件事当时出面的,就是前任的太原府尹!”
  朱审烜脸色也动了动,喜色道:“还是公公高明,这就不怕黄承元不听话了,我现在就去太原府走一趟,看看他如何说!”
  “不!”朱审烜刚一动,老太监就冷声道:“咱们不动,看着黄承元怎么做。他要是做不好,就等着背锅!”
  朱求桂笑着站起来,道:“就依公公说的,咱们王府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那几个都察院的也不用去打点了,有他们来求本王的时候!”
  朱审烜心里大是开心,老太监也躬着身,笑而不语。
  太原府,除了上告的村民,太原府,都察院一行,当事方晋王府都陷入了诡异的平静。
  太原府外,十里驿站。
  魏钊坐在那,十几个锦衣侍卫林立的站在身前。
  一个侍卫手里拿着一道奏本,如果黄承元等在的话,赫然就会发现,这就是他们写的那道八百里加急的奏折!
  “大人,在太原府出来后,都察院的奏本就被掉包了,不过咱们又给偷了回来。”一个侍卫得意的道。
  魏钊嗤笑一声,道:“晋王还以为自己多聪明,不知道咱们盯了他有多久!原模原样的发到京城,另外,通知魏公公。”
  “是大人!”
  魏钊做完这些,拿起桌上的刀,站起来道:“走,咱们是应该给黄大人早点事情做了。”
  “是!”
  十几个人,明刀明枪的出了驿站,直奔太原府。
  山西离京城也没有多远,加上有魏忠贤的飞鸽,奏本还没有到,朱栩在宫里已经知道了消息。
  御花园。
  朱栩在晃悠着秋千,躺在那望着天空中泛白的云朵。
  曹化淳躬着身,在那说道:“根据东厂的消息,晋王府近年来,与太原府勾结,贪污、变卖赈灾的粮食,贪污受贿,欺上瞒下。且晋王府侵占民田上万顷,引起了数次民变。”
  “每当当地州县弹压不住,太原府便奏报为叛乱,请卫所镇压,反复如此。”
  “太原府,原本的卫所,山西的布政司,按察司也多有涉及。”
  “杨嗣昌驻扎在太原府,不少人都曾宴请拉拢。”
  朱栩依躺在那,晃晃悠悠的道:“不意外,与山东如出一辙,只怕不止他们,其他各处这么干的估计也不少。”
  曹化淳没有出声,立在那,涉及到晋王府,需要朱栩来决断。


第277章 处置藩王例
  次日。
  倪文焕带着奏本,满脸肃重的迈入了文昭阁。
  钱龙锡今日值班,一见连忙迎上来,笑道:“倪尚书,什么事情让你都这么紧张,一大早就过来了?”
  钱龙锡如今在信王手下排第一,是最为重要的辅员,倪文焕也不敢大意,拿着奏本道:“钱大人,是太原的事情,必须立刻见王爷。”
  钱龙锡一怔,道:“太原府,是发生什么贪渎案子了?我记得黄承元的官声极好,刚刚调过去,他应该不至于出事吧?”
  倪文焕苦笑,道:“不是黄大人,是晋王府涉案了。”
  钱龙锡脸色顿时一变,走近一步道:“涉入?有多少?”
  倪文焕道:“有多少我也说不清,现在只能见王爷说了。”
  钱龙锡也明白了,示意往里走,道:“王爷今日刚刚处理完鲁王的事情,倪大人待会儿要慎重。”
  倪文焕点头,两人一前一后进了里间。
  朱由检埋头处理着文书,见倪文焕来了,疲倦的脸上露出一点笑意,道:“倪大人来了,钱大人,让人搬张凳子来。”
  倪文焕叹了口气,道:“王爷,坐不下了,山西那边出事了。”
  朱由检神色微沉,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倪文焕将手里的奏本递过去,一边说道:“都察院一行人查到了不少贪渎案,其中涉及到了晋王府。本来小心翼翼的处理过了,却没有想到又爆出了更大的。”
  朱由检一边听着一边翻看着奏本,脸色一点点的也阴沉下来。
  倪文焕手里的奏本是经过东厂加工处理的,比黄承元,周起元等人的要详细,庞大,复杂。
  其中除了山西一个参议,几个知县涉贪,最重要的就是晋王府在其中的作用。晋王府在山西俨然成了贪污索贿的中心,其中不法之事不胜枚举,尤其是为了一块良田,企图屠村的“壮举”,奏本里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朱由检手都在发抖,抬头看向倪文焕,寒声道:“晋王府真的杀害了几十条人命?各地衙门,巡抚,御史都置若罔闻?”
  倪文焕抬手,沉声道:“只怕查到的还是冰山一角,臣认为,这是我大明近百年来,最大的贪污案,其中晋王府所作所为已然天怒人怨,不可宽恕!下官今日来,就是望王爷迅速处置,不然弥祸甚大!”
  朱由检阴沉着,低头看着奏本,一句话也说不出。
  钱龙锡在边上看着,也沉默不语。
  刚刚鲁王府涉案已经让大明宗室上下人心浮动,若是现在对晋王府动手,只怕宗室不稳,天下难安了。
  倪文焕却不给朱由检机会,朗声道:“王爷,必须尽快处置,若是案子再扩大,到时候想要处置,都不在控制范围,那样更加被动,影响更大!”
  朱由检眉头拧的生疼,抬头看着倪文焕,道:“倪大人,你有什么好办法?”
  倪文焕还没开口,钱龙锡抢先道:“王爷,此事干系太大,切不可贸然出手。涉及到晋王府,一般的钦差也弹压不住,而且即便压得住,也要稳住其他宗室王爷才行……”
  朱由检岂会不知,面沉如水,道:“倪大人说的也有道理,案子既然揭开就没有不处理的道理,任由糜烂,日后更难处理,还不如快刀斩乱麻,早点处置结束,关键的是,怎样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倪文焕嘴角微翘,看了眼钱龙锡,依旧一心为国,披肝沥胆模样,肃色道:“钱大人与王爷说的是,晋王府涉案,不能押到京城来审,一般的钦差也压不住晋王府。下官建议,命刑部派一侍郎,大理寺派一少卿,都察院派一副都御使……”
  钱龙锡看着信王意动的脸色,连忙打断道:“倪大人,哪怕提高三司的级别,恐怕也压不住晋王府,这样做,只会扩大事态,不利于了解案子……”
  倪文焕眼神笑意一闪,道:“钱大人说的是,最重要的是还要加上一位。”
  朱由检一愣,道:“加上一位?是谁?”
  钱龙锡眉头皱起,抢表现的道:“难不成要王爷去山西,年关在即,王爷是走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