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开口,大堂里的也都反应过来,跑过来叫喊起来。
  “魏公公,之前下官为您效过犬马之劳……”
  “公公,我知道你喜欢湖州的石……”
  “公公,下官这里有银票一万两,后面还有……”
  傅应星一步迈出,抽刀挡住一群人,大喝道:“来人,这些都是顾秉谦党羽,全部拿下!”
  “是!”
  一大群番子从外面涌入,一个个扑倒在地,然后枷锁镣铐上齐,不由分说的就推向外面。
  这些番子都是锦衣卫转过来的,这一次,如同饿虎扑食,凶狠的很。在他们看来,顾秉谦是首辅,那油水肯定少不了!
  “公公,饶命,饶命,下官对您是忠心耿耿……”
  “魏公公,下官有银子有银子,您要多少都有……”
  “魏公公,魏公公,救命救命,我是奉圣夫人的旧人……”
  傅应星一个个拉出去,看到熟悉的还恶狠狠的踹上一脚。这些日子,魏忠贤在狱中,他也不好过,看到这些白眼狼,他杀人的心都有。
  这些人一个个被拉出去,大殿里,只剩下魏忠贤,傅应星,顾秉谦。
  顾秉谦经过这会儿也算是冷静下来,心里一阵阵后悔。
  按理说,朱栩是没有理由动他的,除了那天的要挟。
  这也让他明白,朱栩并不是天启,不是大臣可以对着叫喊,威胁的。
  他一瞬间老了太多,本就七十多,而今更像是百岁老人,离棺材只有半步。
  不过,他还是留有一丝希冀,看着魏忠贤沉声道:“我要见皇上。”
  傅应星冷笑一声,道:“那也要皇上愿意见你,不知死活的东西,皇上岂是你想见就见的!”
  傅应星对新皇朱栩算是彻底服气了,还是惠王的时候,就两翻的将如日中天的魏忠贤打入天牢,而今更是坐上了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不敢再有丝毫悖逆之心!
  魏忠贤看着顾秉谦,心里快意如潮,手里的琉璃珠转动的缓慢,隐隐有着摩擦刺耳的声音传出。
  他强压这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章,递给顾秉谦,漠然道:“顾大人,拿笔吧。”
  顾秉谦抬头看着魏忠贤,伸手接过一看,这是任命张我续为礼部尚书,徐大化为工部尚书的奏本!
  他心里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看着这个奏本,咬牙半晌,颤巍巍的拿起笔,在上面票拟。
  而今他还是内阁首辅,有了他的票拟,递到司礼监,明旨一发,就算是正式任命了。
  傅应星一见他写完,一把拉过他,怒声道:“来人,将顾秉谦押入大狱!”
  当即四个锦衣侍卫,快步冲进来,如狼似虎的将顾秉谦给押了出去。
  顾秉谦不再做反抗,彻底绝望了。
  魏忠贤站这顾府大堂门前,望着湛蓝的天空,目光里闪烁着如箭的锋利。
  傅应星也豪气干云,看着魏忠贤的侧脸,热切的道:“舅舅,咱们这一次,一定要狠狠的出口恶气!”
  魏忠贤手里转动着琉璃球,一只手背在后面,语气有些怪异的道:“你知道,为什么之前我一直被那些外臣攻击?一定要置我于死地吗?”
  傅应星一愣,道:“因为舅舅是内臣?”
  内臣外臣,向来都是敌对的,因为涉及到权力,能够和谐相处,要么是外臣软弱,要么就是内臣软弱。
  东林党一向刚硬,一心驱邪用正,中兴大明,容不得“宵小”、“邪党”以及内宦争权,是以党争比万历时候更加激烈。
  历史上,哪怕是魏忠贤杀了那么多,可崇祯一朝短短十几年,依旧换了三十几个首辅,成百尚书侍郎,平均下来,首辅不到半年一个,尚书论月的更换,外面领兵的将帅也逃不了,不论是被处死的还是战死的,都跟党争脱不了干系!
  由此可见明末的官僚集团相互倾轧到了什么地步!
  魏忠贤对傅应星的话仿若未觉,自言自语似的道:“因为我不占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若是我能有足够的证据,旦有异议我就亮出来,他们再说再骂,又能如何?”
  傅应星心里一跳,连忙道:“舅舅,可不止这些,只要你一露面,恐怕那些人就不会放过我们!”
  魏忠贤抬头看着天,道:“低调一点是对的,皇上不就一直不显示不露水,谋划的仔细缜密……想当年,我也想做很多事情,偏偏东林党不容我,不敬先帝……”
  傅应星现在有些看不懂魏忠贤,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魏忠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深吸一口气,道:“我让你做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傅应星一听就激动起来,道:“人都派出去了,有话传回来,东林党每一个都有良田千亩以上,单单叶向高,就有两千亩良田,而且还有上万亩是挂在他管家的名下……”
  魏忠贤嘴角嘲讽一翘,道:“叶向高怕也是被张太傅吓的够呛,未雨绸缪……”
  傅应星又不明白了,这张太傅是谁?
  魏忠贤手里转着琉璃珠,迈步向前走道:“通知这些人家里,花钱赎人,谁给的多就放谁,就放十个!”
  傅应星一听银子就双眼放光,快步跟上道:“好,我这就去办,舅舅,还要对谁动手,我这就带人去!”
  魏忠贤走出顾府,走进轿子里,放下帘子,淡淡道:“不用,先看看,到时候谁跳的欢,就对谁下手。”
  “是!”
  傅应星欣喜若狂,一挥手,轿夫抬起轿子,缓缓向前走去。
  首辅顾秉谦的顾府被抄家,外面却还没有人知道——魏忠贤出狱了。


第238章 大臣们的私相授受
  在顾秉谦被抓走的同时,张太后也来到文昭阁。
  两人对坐,朱栩先是长叹一声,满脸的无奈。
  他看着张太后,有气无力的道:“皇嫂,你饿了吗?咱们吃饭吧?”
  张太后看着他,也抿了抿嘴角,微微摇头,端坐在那,看着朱栩脸上掩饰不了疲惫,轻声道:“你呀,太过着急,你这继位不过半年,也难怪外臣不信你……”
  朱栩趴在桌上,下巴磕着桌面,嘿笑一声,道:“哪里是不信,背后怎么骂我,想着怎么教育我,我都一清二楚。”
  张太后对朱栩很了解,向来知道他有主意,是打定主意就不会轻易改的人,伸手给他倒了杯茶,看着他道:“总归不能跟外臣太过僵持,这天下还要靠他们去治理。这些日子,王公勋贵,宗室皇亲,凡是有资格见我的,都去我父亲那打探,我不知道拦了多少次。你呀,太心急,凡是慢慢来才行……”
  朱栩何尝不知道,但没人给他机会啊,天灾人祸不给,后金不给,甚至是南边的安南,欧洲的荷兰人都不给啊。
  但这些跟张太后没办法说,想了想,朱栩道:“嗯,皇嫂的意思朕明白。”
  张太后见朱栩只有这么句话,显然是后面还有事情,轻叹一声,道:“政事我不懂,不过你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保重身体,有些东西不要乱吃,还有……也要节制。”
  朱栩抬头看着张太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但很快就明白了。
  明朝皇帝历来有吃“仙丹”的传统,万历跟这脱不了关系,泰昌帝死的也很奇怪,朱由校也服用过“仙丹”。节制嘛,很显然就是女人了。
  朱栩心里好笑,面上只得点头道:“这我知道,皇嫂放心,仙丹什么的,我是不信的。”
  张太后点头,这一点,朱栩倒是让他放心,该说的说的差不多,她便将来意道出来:“那,英国公,皇上是打算如何处置的?”
  朱栩斟酌着,道:“皇嫂,你是不知道,这位英国公近来跟福王皇叔他们走的比较近,魏国公这次进京,真正的目的,就是劝说的。”
  张太后脸色突变,她十六岁进了宫,哪里不明白皇子夺嫡的阴狠与残酷,若不是泰昌帝占据嫡子的名分,只怕这皇位还落不到他们这一脉。
  她也便不再多说,轻轻颌首道:“皇上做事我放心,今后我就闭了慈宁宫大门,躲个清净。”
  朱栩也笑起来,道:“我要是也能像皇嫂一眼关门就好了。”
  张太后过来给他理了理衣服,又关心的问了吃饭睡眠之类。叔嫂两人说了好一阵,朱栩要留她吃饭,张太后担心宫里的小永宁便走了。
  朱栩在张太后走后,歇了一会热,看向曹化淳道:“魏忠贤动手了?”
  曹化淳道:“是,顾府已经被抄家,人也拿到了诏狱。”
  朱栩点头,长松一口气,道:“现在,外廷的大人们,有事做了。”
  没了顾秉谦这个首辅,彻底扫清了东林党入阁的路,接下来,叶向高,赵南星等人未必还有心思纠结英国公的事。
  “皇上,孙传庭,袁可立联名奏本。”
  刘时敏急匆匆走进文昭阁,将一道奏本递给朱栩。
  朱栩连忙接过来,打开一看,心里就是一松。
  袁可立与澎湖总兵联手收复澎湖,击败了荷兰人,已经收复台湾,荷兰人退走了。
  实则上,台湾现在还很荒凉,没有多少人,福建布政司也袁可立要求下,组织人移民,开垦荒地。
  另一边孙传庭击溃安南侵略军,追击三十里,收复广西全境,歼敌三千。
  “好,太好了。”
  这算是难得的好消了息,朱栩拿着折子,啪嗒着手笑道:“传旨,命熊文灿在福建组建南方水师,总督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五省海境,袁可立回师山东,总理北方海务。孙传庭回京,兵马留驻河南,诏命任兵部侍郎。卢象升督山东,洪承畴督陕西,杨嗣昌督山西。”
  刘时敏在一旁微微躬身,答应道:“遵旨。”
  朱栩高兴,将这奏章放到一旁,然后拿起另一本,心里同时在琢磨,这样的安排,即便有什么事也足以应对了。
  刘时敏看着朱栩,又道:“皇上,还有一本。”
  朱栩一怔,看了他一眼,拿过翻开,眉头立时一挑。
  这是熊廷弼与袁崇焕的联合奏本,内容大致是贼酋努尔哈赤已死,新贼酋黄太吉有意议和,熊廷弼与袁崇焕争执不下,不知道如何回复,是以奏请圣断。
  朱栩的好心情被这封奏本一扫而空,他倒是不在意黄太吉的议和是真是假,单说熊廷弼与袁崇焕两人在辽东已经有了争执,以他们的脾气,只怕对辽东不是好事。
  刘时敏躬着身,目光低垂,悄悄的观察着朱栩。他很清楚皇帝对辽东心里有定计,不论是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还是现在的“议和”都被皇上所不喜。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敲击,清脆的马蹄声响起,一阵之后,他蓦然道:“传旨,命孙承宗加快速度,在年底前,务必将西南几省整顿好,元宵节前到京。再命户部,从明年起,入川粮食加三十万石,另外,李精白巡抚山东,主责推广玉米番薯等抗旱作物。王从义巡抚河南,沈珣巡抚山西,余大成巡抚陕西,主责一样。其他各省,命各地布政司、巡抚一样的督促,不得怠慢!”
  刘时敏道:“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心里的压迫感越来越急,容不得他半点疏忽。
  此刻,一心想要冲进宫,血溅金銮的大臣们,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首辅顾秉谦被削籍下狱了!
  太和门前。
  叶向高,韩癀,赵南星,高攀龙等人都是一怔后,神色大喜。
  顾秉谦一直是他们最大的拦路虎,有他挡住叶向高复启,也就挡住了韩癀,高攀龙等人,现在他一去,他们面前就是一片坦途了。
  最激动的莫过杨涟了,他在朝堂上虽然势力最大,但威望却很低,分量不够,一直都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现在,他们东林党复出朝堂,众正盈朝之势将远胜于天启朝!
  赵南星这个时候也难以平静,看着高攀龙道:“顾贼一去,朝堂之上便再无阻力,到时候咱们完全可以阻止皇上乱命,不论是没有内阁的署命,还是六科的封驳之权,都可以制约皇上,中兴大明,不远矣!”
  “赵大人说的不错,只要控制了内阁,便压住了六部,再有科道相扶,皇上再想乱来也没有人再支持!”
  “太好了,咱们这就回去写奏本,今晚就送入通政司,廷议之上,必要补齐辅臣,完善六部!”
  “好,那我们去见信王,王爷也一直忧心忡忡,想必他也是乐见其成。”
  叶向高,韩癀等人都微微点头,笑容满面。
  他们这些人虽然政见不完全一样,但目标是一致的,驱邪用正,改善国政,带领大明中兴,造福天下苍生,立万世基业!
  “走,现在就回去,对,回去!”
  “后天廷议之上,一定要与弥补皇上之失!”
  “兵马必须撤回,兵部尚书,一定要认真核选!”
  “不止于兵部,户部,礼部,工部都要慎选,决不能让皇上亲近小人!”
  “快走,不要慢了他人一步!”
  聚集于太和门前的四十多位大人,议论着便三三两两离开,筹谋去了。
  内阁现在缺五个辅臣,六部缺四个尚书,六部十二个侍郎缺五个,至于其他就更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虽然同属朋党,但各自又有朋党,都想推自己的人上,难免要有一番争夺交换,暗箱操作。
  这些人还不知道抄没顾秉谦的是魏忠贤,都信心满满的走了。
  叶向高府上。
  韩癀,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杨涟等人都在。他们几人算是东林党的高层,不论是声望还是势力,都足以统领整个东林。
  不过,现在有了难题。
  按照他们之前所议,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四人先入阁,杨涟明年可转任礼部尚书,左光斗先任工部侍郎,明年可转入左都御史,这样再过两年,他们两人入阁也就顺理成章。
  但现在多出了一个内阁辅臣,还有两个尚书。
  其中,辅臣,礼部,户部尚书最重要。
  虽然大堂里只有六个人,却分数了三个阵营。
  叶向高,韩癀政见接近,讲究大局,维持朝堂稳定,行事和缓;赵南星与高攀龙斗是激进之人,要清除一切邪党,全用正人;杨涟,左光斗则相对温和,没有一定要将朝堂其他人排斥的干净,却也刚直凛然。
  赵南星沉吟一阵,率先开口道:“魏大中,倒是可以任工部侍郎,顾大章可以任礼部侍郎。”
  左光斗看了他一眼,有些针锋相对的道:“阮大铖可以任兵部侍郎,周起元转任太仆寺卿。”
  “李起元,可以入阁。”
  “李应升可以胜任佥都御史。”
  很快,双方激烈的争论起来,不过彼此都很冷静,漫天要价,落地还钱,都是为了自己人要更多的好处也没有必要彻底撕破脸。
  叶向高与韩癀对视,眉头皱了皱,但这也是东林的传统,他们不能去反对,否则就等同于反对整个东林党,这个后果,哪怕是叶向高,韩癀也都撑不住。
  傍晚的时候,朱栩坐在后花园的秋千上,晃晃悠悠的手里拿着一本手札。
  上面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叶向高等人的话,尤其是各个官位写的非常仔细。
  “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周起元入阁,杨涟任户部尚书,左光斗任礼部尚书,李起元任左都御史,魏大中任吏科给事中,陈良训任顺天府少丞……”
  朱栩一边看,一边嘴角挂着莫名的笑意。
  之前东林党被魏忠贤欺负的很惨,这一次,是想要彻底大翻身了。
  经过两个多时辰的谈判,东林党内部基本统一了论调,排排坐分果果,没有一个落下。
  曹化淳,刘时敏,曹变蛟都站在朱栩对面不远处,三人都是微躬身,一句话也没有。
  朱栩放下手札,抬头看向三人笑道:“大人们都很能为君分忧,官位都分好了,只差朕点个头了。你们说,朕是不是应该感到很欣慰?”
  三人一动不动,谁都知道朱栩不是天启帝,容不得外臣搞这种动作。
  偏偏这帮大臣们毫无察觉,依然故我,甚至一些大逆不道的话,居然在太和门前毫无顾忌的宣之于口。
  朱栩也很感慨,这就是这个时候的状况,除了他,以及被他影响的人,谁都不会觉得奇怪,反而理所应当。
  在秋千上晃悠着,许久,朱栩又道:“信王是什么态度?”
  曹化淳抬起头,看着朱栩又微微躬身,道:“回皇上,叶向高,赵南星去了信王府。听说,王爷也不太高兴,但没有反对。”
  朱栩微微点头,这也不意外,朱由检的想法与东林党也比较接近。
  晃悠着,朱栩望着漫天的繁星,默默的思忖着。
  内阁不能失控,否则一直企图架空皇帝的外臣们,只怕时时刻刻都要跟他对着干。
  但也不能不理不管,那只会败坏朝纲,毫无益处。
  “传旨:”
  朱栩猛的站起来,背着手,道:“申用懋任兵部尚书,傅昌宗任户部尚书,徐大化任工部尚书,张我续人礼部尚书,孙承宗,继为首辅!”
  拟旨的刘时敏脸色微变,皇上这是釜底抽薪,彻底断绝东林党的一切指望!
  没了顾秉谦又来了孙承宗,六部尚书也都补齐了,这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给东林党留!
  刘时敏手都有些颤抖,将东林党逼上死路,只怕天下要大乱啊!
  曹化淳也心惊胆战,看着朱栩背着手的背影,忍了又忍,还是上前道:“皇上,从朝廷六部到地方,东林党最多,这么一来,只怕,非大乱不可。”
  曹化淳的话很含蓄了,朝野上下,东林党人最多。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何况是堵死比财路更高的官路!
  单单想想满朝文武,京城大小官吏个个都心怀怨恨的表情,就让曹化淳心里不寒而栗。
  朱栩一摆手,笑眯眯的道:“不必担心,再传旨,叶向高,韩癀,赵南星等人,每日进文昭阁,教导朕,辅助朕处理政务。”
  刘时敏有些缓不过来,内阁本来就是辅政的,为什么还要在文昭阁?
  曹化淳知道朱栩的心思,一点就透。
  这么一来,看似给了东林党一个能堵住他们的嘴,比内阁辅臣更重要的地位,还能随时打发他们走!
  毕竟,他们没有实际的官位,只是一个“顾问”的角色,是走是留都只在朱栩心念之间!
  刘时敏也是极其聪明的,短短时间就会意了。
  “臣遵旨。”
  他一躬身,转身出了御花园。


第239章 赵南星的恶意
  圣旨从司礼监发出,经内阁传递出去。
  接到圣旨的阉党众人自然欣喜若狂,纷纷悄然登临东厂,向魏忠贤表示感谢,送忠心。
  傅应星是最为高兴的,单单今天一天,他就收到了二十万两银子!
  东厂的小院子,魏忠贤拿着一本书,慢慢的翻着,面前坐着张我续。
  魏忠贤虽然这两年读了些书,但论到学问还是差的太多,拿着书本,神色平淡的请教着眼前的张我续。
  张我续是进士出身,老翰林,八十多,自是满腹诗书。从南京而来,心里兴奋异常。在他看来,魏忠贤两次跌倒两次起复,说明这个人能力非凡,绝非池中之物,因此也越发的热切!
  他,今年做了礼部尚书,说不得一两年就可入阁,位极人臣!
  傅应星手里有着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了那些赎人的官员名字,金额,还有买官的“贡银”以及张我续徐大化等人的“孝敬”。
  足足二十万两!
  魏忠贤听着张我续的讲解,不时面无表情的点头。
  小半个时辰之后,魏忠贤觉得差不多了,抬头看向张我续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有劳张大人,过几日我领你进宫拜见皇上。”
  张我续大喜,道:“那多谢魏公公,旦有吩咐,水火不阻!”
  魏忠贤也面色不动的客套一番,将他送了出去。
  房间里只剩下魏忠贤与傅应星,傅应星心里激动无比,对魏忠贤道:“舅舅,这么多银子,咱们该怎么花?”
  魏忠贤不在意,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尤其是张我续的讲解,让他明白了张居正的改革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样也更明白,他输给朱栩,也并不是谋划上,而是“野心”!
  新皇的野心,只怕除了太祖成祖,大明历代皇帝都不可比!
  魏忠贤沉默好一阵子,转身道:“拿出三万两,其余的都存入惠通商行,存死当。”
  傅应星一怔,连忙道:“舅舅,死党是二十年,咱们要是用银子怎么办?”
  “按我吩咐的去做。”魏忠贤进了门,顺手也就关上。
  傅应星看着房门,神色古怪,小声嘀咕道:“舅舅这次出狱,怎么跟之前判若两人?”
  魏忠贤的话他也不敢违背,隔着房门答应一声。
  相比阉党的大肆喜庆,东林党显得有些怪异。
  叶向高看着手里的圣旨,又听着各处汇报回来的旨意,圆润的胖脸满是不解。
  疑惑的不止叶向高,没多久,赵南星等人就都带着圣旨登门。
  赵南星不喜欢叶向高,但这个人威望太高,在万历年间就是辅臣,出任首辅,资历实在雄厚。
  他与高攀龙的旨意是一样的,“日入文昭阁,拾朕之遗补朕之缺,辅理天下”。
  他左思右想也不明白这旨意到底是什么意图,看向叶向高道:“叶大人,这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入内阁,却进文昭阁。
  谁都知道,新皇不喜景阳宫御书房,因此一直都是在文昭阁处理政务。很明显,文昭阁比内阁更近皇帝。
  更近皇帝,偏偏没有大学士的头衔!
  赵南星刚问完,杨涟,左光斗等人也来了,看向叶向高急切道:“叶大人,可知皇上旨意是何意图?”
  叶向高眉头微皱,让几人坐下,上过茶,询问一番后,才慢悠悠的思索着道:“我与皇上见面不多,每次廷议,大多询问于信王,这道旨意,你们可知是谁的授意?”
  这里与朱栩最近的,只能说是杨涟了,毕竟挂着帝师的头衔,虽然也没给朱栩上过几次课。
  他沉吟一声,道:“现在掌印太监是曹化淳,这是惠王宫里的老人,为人低调内敛,不热朝务。秉笔太监是刘时敏,此人是先帝时的老人,也不是弄权之人。提督太监暂缺。宫里……应该也没有邪党。”
  左光斗看了众人一眼,道:“我倒是听说,以前孙阁老在京之时,出入文昭阁如过自家内院。”
  叶向高,韩癀,赵南星等人都是眉头一皱。
  孙承宗这个人,也算是老资历,是先帝的帝师,备受信任,以兵部尚书督师辽东。
  在他们看来,孙承宗在辽东多年,“并没有什么建树”,哪怕回京了,也行事多无助益。
  孙承宗虽然是东林党,却属于比较清醒的那一类,不热衷于党争、争权夺利,对东林党,他也向来敬而远之,很是另类。
  孙承宗如今是内阁首辅了,而且资历也不弱,没有必要,众人也不愿意招惹。
  叶向高看了一圈,道:“应该不是孙阁老之意,只是,这道旨意,到底是何意?”
  一群人也不得要领,都皱眉沉思。
  过了许久,一直沉默寡言,身体瘦弱的韩癀开口道:“你们说,皇上是否有意另立内阁?”
  众人一怔,高个子的高攀龙率先反应过来,道:“韩大人的意思是……皇上不喜现在的内阁,想要重建?”
  韩癀见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稍一犹豫,不确定的道:“我等多方搭救汪文言,却始终放不出,只怕,皇上还记挂此事,认为内阁已不可信。”
  汪文言之前是内阁中书,涉及到了为熊廷弼脱罪,行贿内廷官宦。
  几个人听着韩癀的话,都觉得牵强的很,却也找不出其他合适的理由。
  赵南星坐在那,神色冷沉,见过了这么久,也没有讨论出什么,他挺直腰身,摸了下白胡子,目光冷厉一闪。
  左光斗与他坐正对面,深知这位对手的脾气,一见就脸色微变,试探着道:“赵大人,莫非有什么主意?”
  赵南星目光平淡的扫过几人,漠然道:“孙承宗碌碌无为,且助长皇上任性胡闹,这样的人,如何能为内阁首辅?”
  赵南星话一出,所有人都脸色变了。
  赵南星的意思很明白,他要对孙承宗下手了!
  叶向高与孙承宗多有交情,在辽东方面也很支持孙承宗,辽东能有今天局面,不至于崩坏,在他看来,孙承宗功不可没!
  不过赵南星一向强势,又是东林元老级别,威望卓著,而且手段凌厉,东林党能有今天的地位,他功劳最大,以至于他的话,叶向高都不能轻易反驳。
  高攀龙与赵南星同气连枝,向来共同进退,当即支持道:“孙承宗虽不是邪党,当皇上年幼乖戾,需要我们认真教导辅佐,决不能有小人在旁,任由皇帝胡闹!”


第240章 君臣过招
  除了赵南星,高攀龙两人,其他几人都不太热衷于太过激烈的手段。
  尤其这次还是针对同样为东林领袖的孙承宗!
  叶向高见杨涟几人不说话,沉默一阵,看着赵南星道:“赵大人,打算如何做?”
  赵南星面色冷峻,嗤声道:“辽东未清,内阁闲置,而今拥兵自重,肆意妄为,纵容皇上乱政,哪一条,都足够让他辞官归里了!”
  几人神色都不太平静,谁都清楚赵南星的手段,多半不是口头上这么说。
  当初他利用京察,将楚党,浙党等一网打尽,近乎全数赶出了朝堂,那可不是几本弹劾奏章可以做到的!
  不过,而今的都察院掌握在杨涟的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忍不住的看向杨涟。
  杨涟也是一心做大事的人,可朝堂如深渊,一旦陷入就难以全心全力做事。他也明白赵南星话里的意思,也清楚众人目光的含义。
  他脸色沉默,脸上再现那种忧愤之色,许久,抬头道:“都察院,我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如果走漏了风声,只怕会引来信王不喜。”
  朱由检现在的地位越来越特别,东林党将他视为可以依靠的盟友,一直都是在全力帮扶。且朱由检很得朱栩“信任”,大部分政务都交由他来处理,凡是都会问一句“信王,你怎么看?”。
  这让他在朝野上下,有着特别的地位与权势,任何人都疏忽不得。
  赵南星沉着淡然,道:“我自有办法让信王帮我。”
  众人都不是太同意,虽然不清楚皇帝的意图是什么,但顾秉谦刚刚被下狱,他们就针对孙承宗,显得太过急迫,失了分寸,容易惹起非议。
  左光斗默然,这一次,东林党人都被排除在外,叶向高等人还好,毕竟有进入文昭阁的机会,但是他们这些人,确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杨涟心底是反对这么激烈的做法,但他在朝堂,在都察院也不是一言九鼎,很多事情根本不能顺意。
  在座的,能与赵南星相抗的,也唯有叶向高。
  他看出了其他几人的心思,眉头皱了皱,道:“新皇年幼,我等责无旁贷,不过孙大人历经三朝,劳苦功高,不宜妄动。不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