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维贤深吸长吐,狠狠出了口心中的郁气,无奈的道:“英国公府也不是一直超然的,当年福王就藩之争,我是站在郑贵妃一边的。”
  中年侍卫只是个鲁莽军人,并不懂其中弯弯绕绕,但大致也能猜到,无非就是英国公被福王拿住了把柄。
  他胡乱的思索一阵,突然道:“那,公爷,咱们向皇上告发吧?”
  “用不着。”张维贤无奈的坐起来,道:“皇上既然接二连三的对我出手,必然就是知道大概了。将我在宫门口放下,你回去之后,闭上大门,任何人求见都不准开,记住了,是任何人!”


第233章 京师防卫
  乾清宫内。
  朱栩摆了一大桌子菜,对着曹文诏招呼道:“坐坐,快坐。”
  曹文诏比之前更黑也更壮实了,如同往常一样,依言就坐下,笑道:“皇上,在乾清宫吃饭,属下,不,臣还是第一次。”
  朱栩自从坐了皇帝,曹化淳越来越恭谨,姚清清也回了毕府,傅昌宗等人都保持了距离,也唯有一直在外面的曹文诏才会有之前的亲近。
  这些日子朱栩心里也压力奇大,看着曹文诏的笑容顿时也放松不少,一边倒酒一边笑道:“日后有的是机会,都是咱们喜欢吃的,我喝不了酒,你想喝多少都可以。”
  “那我就不客气了。”
  曹文诏见到朱栩也开心,大马金刀的坐着,狼吞虎咽起来。
  说不上故友重逢,但也是一大喜事,朱栩也很开心,拿起筷子。
  曹文诏一边吃一边含混不清的道:“皇上,三万人我训练的差不多了,拉上去,可以打一仗。不过,我们没有骑兵,还是不能跟建奴野战,想要平定辽东,还是得有骑兵。不然即便收复沈阳,地广人稀也守不住,还得打垮建奴的骑兵才行。”
  这个道理朱栩比曹文诏明白,后金为什么在辽东节节胜利,大明一路败退,直到只能枯守山海关?为什么黄太吉会用围点打援的方法逐渐吃掉大明的军队,就是因为辽东地广人稀,骑兵来去如风,大明的步兵除了防守,根本没有办法正面交锋,更别说攻城拔寨了。
  朱栩道:“嗯,我知道。我让人想办法弄战马了,满桂也训练了一千,现在差不多也快回京。到时候战马多了,我也给你三千,给我好生训练,让建奴也试试我大明骑兵的厉害!”
  曹文诏大喜,道:“那太好了,我在辽东的时候就想组一队骑兵,可惜没有银响。”
  “现在咱不缺银子。”
  朱栩说的颇为大气,道:“对了,我打算在京城立东西两个大营,一个给你,另一个,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曹文诏咬着一个鸡腿,想了想道:“我,臣在辽东熟悉的,也只有金国奇擅守,守卫京师的话,这个人应该合适。”
  朱栩微微点头,道:“辽东良将不少,但都凑在一起,也未必是好事。”
  曹文诏也清楚赵率教,袁崇焕联手排挤满桂的事情,装糊涂的吃喝没有吱声。
  朱栩吃了几口,又道:“你觉得,变蛟是留在宫里,还是跟着你出去好?”
  对于曹变蛟,朱栩是舍不得放他走的,一来,他确实喜欢这个银衣小将,或许是因为喜欢三国赵云的缘故,二来,这个紫禁城,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护卫。
  但是曹变蛟,如果一直将他藏在宫里,或许,一枚将星就埋没了。
  曹文诏毫不在意的抹了把嘴,道:“我觉得留在皇上身边多教导几年比较好,我,我就跟着皇上就学了很多东西。”
  朱栩一笑,这老曹倒也没怎么变,在外面带了半年多的兵,人也更加的豪放与自信了。
  想了想,他道:“那好,我打算将京城的中军,全都撤换,宫里设置禁军,交给变蛟统领,京城设巡防营,我还在考虑人选。”
  这京城,号称有七十二卫守护,实则上早就名不副实,败絮其中,认真的筛选,估计十分之一可用的都没有。
  曹文诏自是清楚的很,他也了解朱栩,说是考虑,多半心里是有了人选。
  他一大口酒灌入嘴里,道:“皇上,别的人选我没有,但兵部尚书,我知道有一个人。”
  朱栩眉头一抬,笑道:“你知道?说说,是谁?”
  曹文诏道:“申用懋。”
  朱栩一怔,这个人,他还真没有什么印象。
  刘时敏,曹化淳一直站在边上,曹化淳不太了解,刘时敏却知道,走过来低声道:“皇上,申用懋,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天启初,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弹劾魏忠贤被罢。历任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太仆寺卿。”
  朱栩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嗯,朕记下了。”
  “跟朕说说练兵的事情。”
  朱栩接着又兴致勃勃地笑道:“我小时候,其实也想着能够策马奔腾,来去如风,打轰轰烈烈的战斗,成为一代名将……”
  曹文诏对于朱栩时不时话语里的古怪已经免疫了,也不去管他小时候还能多小,笑着附和道:“皇上说的是,男儿谁不想血洒疆场,沙场点兵,臣当年在辽东,也痛痛快快杀过几次……”
  朱栩想想那场面确实让人热血沸腾,要不是他还算要脸,真想学学正德,给自己也封个大将军什么的。
  曹文诏见朱栩正的在兴头上,便道:“皇上,您教的练兵方法,确实很有效,那些新兵听话多了,也有纪律,士气也高涨,不像辽东那些,全都是一听战事就想跑,这帮雏恨不得也南下平叛,好捞军功……”
  朱栩听着高兴,一个内侍走到门前,躬身道:“皇上,英国公求见。”
  曹文诏抬头,擦了擦嘴,笑道:“英国公倒是比皇上预计的来的快。”
  朱栩微微颌首,这张维贤倒也是聪明人,就看他实相不实相了。
  “宣。”
  张维贤身穿常服,走进来,余光一扫,重重的咳嗽一声,单膝跪地道:“臣张维贤,叩见皇上。”
  朱栩还坐在那,曹文诏已经擦擦嘴站到了一边。
  朱栩起身,走到不远处的软塌坐下,笑着说道:“平身,英国公可是少来朕这,来人,赐座。”
  张维贤站起来,跟着朱栩走了几步,又咳嗽了一声,道:“皇上恕罪,近来臣的身体越发不好,怕是无法再统领中军,今天来,是向皇上请罪,准许臣卸下中军都督,苟延残年。”
  朱栩眼睛眯了眯,嘴角微翘,这张维贤倒真是让他意外,这么快就妥协投降了。
  不过,不论他是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真心实意的,朱栩都不会给他继续掌管中军。
  这是军改的最关键一步,别说张维贤的几句话,他哪怕是拥兵自重的威胁,朱栩都会退让一点。
  但是作为皇帝,该给的面子还得给,一个大臣辞官还要三上三拒,何况是举足轻重的英国公。


第234章 努尔哈赤死了
  朱栩看着张维贤,摆手一笑道:“历代英国公执掌中军,守护京师,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这京师如果没有你在,朕也不安心,你放心养病,如果真是力有不逮,你举荐一个人,先代你掌管。”
  张维贤躬身在那,装作思忖一阵,道:“回皇上,臣教子无方,这一代毫无知晓军武之人,怕是不能为皇上分忧。倒是曹都督,历经战阵,在皇上身边日久,臣认为,他是执掌中军,卫护京师的不二人选。”
  朱栩看着张维贤,心里暗自点头,这位倒是一个明白人。
  不过样子还得继续做,他沉吟一声,道:“嗯,先不着急,你先回去,好好养病,朕命太医住在你们家,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说。”
  张维贤也知道,朱栩不可能这么痛快答应,吃相太难看,且京师非大乱不可。
  他想了想,道:“皇上,臣近来也无法视事,奏请曹都督入中军,暂为调度。”
  朱栩心里一笑,只怕这张维贤是真被吓到了,站起来,走到他身前,道:“英国公世代忠心耿耿,朕心里有数,徐家有两国公,嗯,张家之功不逊于徐家,朕,就再赐你们张家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之位!”
  张维贤心里一惊,他知道,朱栩这是赤裸裸的警告了,他要再掺和进去,不但不会有两个国公,是一个都不会有!
  张维贤隐约从朱栩的话里感觉到了杀气,脸上动了动,道:“臣谢过皇上……魏国公此次来京,是为了……”
  “魏国公来京,是得了朕的允许的。”
  朱栩打断他的话,笑眯眯的道:“你该见的还是要见,他要见别人也不要拦着,都是功勋之后,经常走动也正常。”
  张维贤心里冰凉一片,他本就将朱栩高估了不少,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
  他躬身道:“臣明白。”
  朱栩又安抚了一阵,这才让曹化淳送走张维贤。
  张维贤这么一走,朱栩心里彻底的安定下来。京城在手,外有三十万大军,真要是出什么乱子,他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应对。
  曹文诏很久不在朱栩身边了,走过来疑惑的道:“皇上,真的就放任福王乱来?”
  张维贤实际上并不知道,宗室里,朱栩最在意的就是福王,他要是跟别的王爷勾搭或许能够瞒过朱栩,这福王是绝对不可能。
  这一家,都是野心勃勃,看到机会就不会再错过!
  朱栩背着手,望着宫外,笑道:“不着急,福王无兵无权,先看着吧。你出去之后,认真的挑选,打乱重组,巡防营,暂设两万人,不足的,从各地甄选,务必都要是精兵!”
  曹文诏猛的单膝跪地,沉声道:“皇上放心,臣调教出的巡防营,必然对皇上忠心不二!”
  朱栩一摆手,道:“这朕知道,来继续吃饭,跟朕继续说说兵事。”
  曹文诏一咧嘴,陪着朱栩坐下,简略的说起来。
  没多久,一个内侍跑进来,在不远处的曹化淳耳边低语了一句。
  曹化淳脸色微变,走到朱栩身前,躬身道:“皇上,锦衣卫传信,贼酋病没,朱大人动身,亲自潜入辽东了。”
  朱栩听着曹化淳的话,拿起的筷子无奈的也放了回去。
  曹化淳一见朱栩神色,不解的道:“皇上,贼酋死了,应该高兴啊,为什么您好像有些担忧?”
  朱栩微微摇头,看了眼同样疑惑的曹化淳,又看向曹文诏道:“你觉得,是一头老的快没牙的老狼领着狼群厉害,还是一头壮年的狼领着狼群厉害?”
  曹文诏神色微动,道:“皇上的意思,接下来建奴会有一个厉害的人物做贼酋?”
  朱栩点头,黄太吉,这个人,短短时间就打垮了蒙古,收拾了朝鲜,接连攻下辽东重城,直逼山海关,要是没有他,只怕还没有“满清”这两个字。
  朱栩思忖一阵,看向曹化淳道:“孙承宗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曹化淳道:“昨天孙大人来了奏本,秦将军在西南四省威望很高,整肃的很顺利,再过些日子就应该差不多了。”
  朱栩颌首,道:“嗯,学院里培训的人,要选择品性,能力兼优的派过去,好生跟着学习,各地要加紧练兵,要多参与实战……孙承宗,直接从西南四省回京吧,朕要他去辽东……”
  曹化淳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大明军力衰退,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军政败坏,朝廷对地方失去控制力。朱栩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军队,他也觉得十分必要。
  只是,孙大人有必要再去辽东吗?
  朱栩说了一阵子,又拉着曹文诏叙旧,直到傍晚才放他出去。
  张维贤闭门谢客,曹文诏率兵进驻中军,雷厉风行的开始整顿,哪里能够瞒得过人。
  “你们知道吗?英国公得罪了皇上,被削去兵权,现在禁足在家……”
  “你的消息晚了,我听说英国公谋反,根本没能回府,现在被下了东厂大狱了!”
  “是啊,东厂现在都在暗中抓人了,这次不知道多少人要被株连……”
  各种消息谣言满天飞,整个京城都颤抖了一番。很多人都如同受了惊的鸵鸟,缩在府里不敢冒头,私底下却不停的到处打听消息。
  英国公地位特殊,真要株连,只怕整个京城都要被牵累。
  有人怕,有人惧,自有人不惧。
  信王府,朱由检面色凝重,站在台阶紧拧着眉头。
  他身后站着一个中年人,大肚便便,满脸油腻,乃是都护府参军,世袭罔替。
  他满头是汗,焦急的道:“王爷,皇上太过乱来了,京城之外战火连天,现在还算安稳的京城也不平静了,这个时候,要是出乱子,甚至是贼酋再来,京城可就危险了!”
  朱由检神色也沉凝,英国公执掌中军,一直都是大明的柱石,任何时候都没有动摇过,如今朱栩将张维贤去职,在他看来,这是自毁长城,动摇国本的乱政!
  朱由检虽然自袁崇焕事之后就绝手不占军务,但现在,却由不得他装聋作哑了,转头看着这参军,沉色道:“中军那边,都是什么反应?”
  参军苦笑道:“曹文诏拿着圣旨,要裁减大半,兄弟们怨愤很大,军心不稳啊……”
  朱由检脸色变了变,“不稳”只是含蓄的说辞,多半是在聚集,要酝酿哗变了。


第235章 反对声浪
  朱由检心里很不安,但涉及道中军,不说兵部,甚至是外臣都不能开口,何况他这个敏感的身份。
  这参军也看出了朱由检的犹豫,一咬牙道:“王爷,若是您再不出面阻止,这京城真的要乱了,这可是天大的祸事,祸福难料啊……”
  朱由检太阳穴狠狠一跳,别的他可以忍让,但涉及到“国本”,他绝不会退缩一丝一毫!
  好一阵子,他深吸一口气,道:“你先去中军,稳住兵士们,我现在就进宫!”
  这参军大喜,道:“好,我这就去,一切都拜托王爷了。”
  朱由检面色越发沉冷,眼神坚定异常。
  待这参军一走,朱由检理了理衣服,也要跟着出门。
  朱由检刚刚迈出门槛,迎面就走来了信王妃,她轻轻行礼:“王爷。”
  朱由检点了下头,就要继续向前。
  信王妃拦了他,道:“王爷,皇上这个时候多半躲着不见您。”
  朱由检脚步一顿,也意识到了这点,想了想道:“你有什么办法?”
  信王妃微笑,道:“王爷怎么忘了皇嫂,谁都可以不见,皇上还能不见皇嫂吗?”
  朱由检双眼大亮,道:“王妃说的对,好,我这就去慈宁宫见皇嫂。”说着迈步就要走。
  信王妃又拦住他,道:“皇嫂这个时候,只怕也不会见王爷。”
  朱由检此刻满脑子都是焦急,有些转不过来,道:“那你的意思是?”
  信王妃走上来,给朱由检理了理衣服,道:“妾身去见皇嫂,王爷有什么话,我去转达。”
  朱由检恍然大悟,道:“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对对,来,我跟你说说。”
  信王妃对于能够帮到信王也很高兴,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大堂。
  信王府这边商议好对策,朝堂的众大臣们也没有闲着。
  叶向高,杨涟,左光斗等人也聚集在一起,都紧张无比,满脸忧虑。
  左光斗面相儒雅,坐在大堂的椅子上,看着一群人,担忧说道:“皇上年幼,肆意胡来,先是三十万大军南下平乱,接着动摇中军,再接下来,只怕要触动九边,那就真要出大事了!”
  杨涟也很无奈,当初他对朱栩也是给予厚望的,只是皇帝越来越胡闹,令他也安不下心来。
  他看了眼左光斗,对着上面的叶向高道:“大人,中军事关重大,当真没有办法节制,阻止皇上乱政吗?”
  杨涟的话音落下,大殿里的所有人都看向他。他们都觉得皇上有些失控了,必须要用别的办法控制。
  叶向高抱着大肚子坐在那,双眼似眯未眯,直到杨涟问向他,才叹了口气,道:“中军历来都是掌握在英国公手上,谁人可以妄动?”
  左光斗看着叶向高,见他似有些气馁,站起来沉声道:“诸位,中军乱不得,我们不若立即进宫,面情皇上,一定要阻止中军的不稳,哪怕血溅平台也在所不惜!”
  “不错,左兄所言甚是!我等为国捐躯,力谏君上,哪怕不成功,也定青史留名!”
  “那就走,咱们一定要阻止,不成功便成仁!”
  “好,我立即联系同僚,这一次,我们要让皇上明白事情的严重!阻止他胡来!”
  一群人纷纷长身而起,怒声说道。
  叶向高与杨涟都没有动,神色有些阴翳。朱栩继位半年多了,他们聚集了也不知道多少次,但没有一次成功的。新皇不是天启,不是万历,对于朝臣们的群谏,没有那么看重。
  不过他们也都跟着起身,皇帝可以任性胡来不在意群臣谏言,但他们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赵南星等人也近乎差不多言论,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朱栩整改中军,一群人相互串连,二十多人,聚集向宫门。
  作为首辅的顾秉谦,自然也消息灵通,听到这个消息,他越发高兴。
  站在门前遥望着皇宫方向,腰杆不由挺了挺,自语的道:“皇上啊,这次我看你还答应不答应……”
  文昭阁内,朱栩也不看奏本,拿起一本书,半躺在软塌上,慢慢的翻着。
  别说信王妃进宫了,叶向高,赵南星等人的谈话,都一字不漏的出现在他的案桌上。
  曹化淳站在朱栩边上,见他神色平静从容,犹豫着道:“皇上,中军确实有些不稳,曹都督那边,真的不需要咱们出手帮一下吗?”
  朱栩舔了舔手指,翻着书页道:“你太小看老曹了。更何况,玄武门有一千精兵守卫,城外有三万大军,紫禁城内还有曹变蛟的神机营,朕有什么可担忧的?”
  曹化淳听着朱栩的话脸上忧色丝毫没有缓解,中军真要被煽动哗变,对京城来说,将是一场大劫难。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还记得当初右军衙门截了咱们的货那次吗?”
  曹化淳自然知道,心里猛的一动,道:“皇上,早就有安排?”
  朱栩笑而不语,目光盯着书面。
  曹化淳这才放下心,心里想想也是,不说皇上向来谋定而后动,但说“记仇”这一条,就不可能放过右军以及背后的中军都护府。
  曹文诏手段也是极其凌厉,带着人马进驻了中军都护府,拿着圣旨一连杀了七八个刺头,然后才将张维贤的手书拿出来安抚,又是杀人又是许诺,只用了半天时间,就镇住了中军。
  曹文诏很清楚,事情必须速战速决,拖下去只会出乱子。气势如虹,摧枯拉朽的开始严厉整顿。
  中军都护府里面不知道多少职位是世袭罔替,多少官员牵累着京中,甚至是全国各地的豪门大户。现在只是刚刚开始,用不了多久,只怕大明各地的弹劾奏本都能堆满文昭阁。
  对于这样的奏本,朱栩也算是免疫了,躲在宫里,安安心心的看书。
  他很久没有这么舒心了,看着看着,忍不住的勾起了嘴角。
  曹化淳看着朱栩的神色,心里也暗笑,皇上继位这些日子,几乎就没有放松的时候,现在总算是有了笑容。
  慈宁宫内。
  张太后与信王妃周氏,两个妯娌也是许久未见了。
  坐在一起,亲切的闲聊。
  信王妃观察着张太后,轻声笑道:“皇嫂,听说,皇上前不久去看望太妃,说了好些话?还要给皇上选妃?”
  张太后对刘太妃向来尊敬,也笑道:“可不是,不过我说皇上还太小,不着急,但太妃偏说先选着,不然她就看不到了……”
  张太后也是聪慧敏锐的人,哪里不明白信王妃的来意,却也没有主动提及。


第236章 给大臣们的甜头
  信王妃不动声色的看着张太后,真如闲聊般道:“也是,太妃八十多了,心急一点也属正常。前次我去探望,太妃说了几个人选,我倒是觉得,英国公的那个小侄女,叫张筠的,很是不错。”
  张太后心里一笑,终于到正题了,也跟着附和道:“我不像信王妃你,没怎么出宫,不过你向来识大体,你说不错,那想必是不错的。再等几年看看,要是真不错,咱们就给皇上选。”
  明朝的选妃选后非常的繁琐,完全不由己,全都是长辈一手操持,不比廷议好多少。
  信王妃小心的看着张太后,笑了声道:“皇嫂还不知道吧,外面风言风语传遍了京城,说是英国公图谋不轨,被皇上下了大狱……”
  信王妃没有说完,张太后就摆手打断她,语气也有些冷淡道:“妹妹,咱们皇家的规矩你是懂的,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心里要有分寸。”
  信王妃心里凛然,终究还是年轻了些,看着张太后勉强笑道:“是,妹妹谨记。”
  张太后看着信王妃,眉头蹙了蹙,心里也叹了口气。
  她自打搬入慈宁宫后就没有消停过,宗室,外臣,内宦,王公勋贵,现在连辅政的信王的王妃都来了。
  张太后属于那种典型的“贤德”女子,读过些书,识大体,明正理,但对于政务,天下局势这些,却从未涉及,也不想涉及,秉持着“后宫不干政”的信念,不论是天启还是朱栩,她都不曾为此多过半句话。
  不过,英国公事关重大,也怨不得一向淑静的信王妃都进宫旁敲侧击了。
  张太后想了想,道:“你也别着急,回去告诉信王,静下心,待会儿我去见皇上,问问情况。”
  信王妃脸上一喜,连忙站起来道:“多谢皇嫂。”
  叶向高等人站在太和门前,散乱的站着,议论着,足足有四十多人,全都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赵南星瘦削的脸上,带着傲厉之色,站在叶向高身边,沉声道:“叶大人,皇上太过任性胡来,我们只怕不能在这里干等着了。”
  赵南星话音一落,他身后一个人站出来,大声道:“赵大人说的是,皇上年幼无知,无人规劝,实乃国之不幸,若是皇帝还是如此肆意妄为,本官就撞死在这台阶前,血谏金銮!”
  “好,也算我一个,忠臣血溅君前,也是死得其所!”
  “但愿皇上醒悟,听的众臣之议,忠臣之言,中兴我大明!”
  “不若我等直闯文昭阁,请见皇上,面呈我等谏言!”
  这些大人们激动起来,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真的要闯宫。
  不远处一直有侍卫盯着,一见他们有这副架势,连忙招人过来,同时派人去禀报。
  文昭阁内,朱栩看了一阵子,也分外无趣,又起来看奏本。
  他发现,自从做了皇帝,他能做的事情,仿佛只有批奏本一件事。
  曹化淳站在他不远处,看着他的背影道:“皇上,叶向高等人在皇极殿外,吵嚷着要面圣。”
  朱栩手里的是陕西总督的奏本,言称陕西今年多地大旱,有官员串通瞒报,贪匿赈灾粮饷,引起多起民变,当地卫所不能平,请朝廷派兵镇抚。
  朱栩心里倍感压力,全国性的大旱灾越来越近,但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整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卫所,孙承宗还在西南,等他赶回来就得马不停蹄的去辽东。
  最乱的几省,也只能等辽东事后了。
  朱栩思索一阵,道:“多久了?”
  曹化淳道:“差不多半个时辰,信王妃也从慈宁宫出来了。”
  朱栩放下奏本,沉思一会儿,道:“看来得给他们转移下注意力了,通知魏忠贤,可以动手了。”
  曹化淳不知道“动手”意味着什么,心里有些不安,看了眼他的背影,犹豫着道:“是。”
  顾秉谦府上。
  顾秉谦与一干党羽,包括礼部侍郎,科道给事中御史等等,十几人,坐在大堂里,都是惬意含笑,喝茶闲谈。
  “阁老,东林党这么一闹,更会惹皇上厌烦,必然不会增补阁臣,您这首辅,当真是有宰相威仪了!”
  “不止,英国公卸去中军都护,皇上那边肯定不好过,想必会更倚重首辅。”
  “东林党有模样的唯有一个杨涟在朝堂上,只要皇上不增补内阁,这廷议,定然还是咱们阁老威望最重!”
  “用不了多久,咱们用些手段,赶走杨涟,阁老在朝堂上一言九鼎,呼风唤雨之日不远!”
  顾秉谦抚须而笑,笑眯眯的不说话,只是满脸若有深意的望着门外。
  顾秉谦内心确实很兴奋,在他看来,用不了多久,礼部,工部都会掌握在他手里。到那时,他这个首辅才算名副其实,才能“驱邪用正”,将东林党赶出朝堂,一展心中夙愿。
  顾秉谦心里得意的想一阵,忽转又暗自道“还得补偿一下皇上,嗯,国库空虚,我待会儿出去联络一番,再给户部捐纳一些银子,想必也就消除皇上心里的那点不快了……”
  “老爷,老爷,有人来了。”
  顾秉谦正得意的想着,一个下人急匆匆跑进来,一个不稳被门槛绊倒,摔了个狗吃屎。
  顾秉谦首辅的气势顿时摆出来,看着那爬起来的下人,冷着脸喝道:“混账,什么时候学的这么没规矩,来人,行家法!”
  这下人都要哭出来了,道:“老爷老爷,他来了……”
  顾秉谦眉头一皱,越发恼怒,骂道:“谁来了,说清楚!”
  顾秉谦话音一落,外面一道声音也跟着响起来:“顾首辅,看来是忘了杂家了。”
  顾秉谦脸色微变,抬头看去,只见一身蟒服,精神奕奕的魏忠贤走出来,站立在门口,抱着手笑容阴森的看着他。
  顾秉谦身形一晃,喉咙里好似卡了东西,睁大双眼,一句话也说不出。
  大堂里的所有人,都惊慌的站起来,直勾勾的盯着魏忠贤。
  魏忠贤迈步走进大堂,一直看着顾秉谦,笑容款款道:“顾阁老看到杂家,很意外吗?”
  魏忠贤与顾秉谦的恩怨也很难说得清,两人分分合合,总之,是顾秉谦对不起魏忠贤居多。魏忠贤被下狱,顾秉谦踩的也不是一脚两脚。


第237章 顾首辅下狱
  大殿里没有人说话,一来谁也不清楚魏忠贤怎么就出来了,还穿上了蟒服,二来就是,他们这里的人,不少人曾经都是阉党,都给魏忠贤表过忠心,献过膝盖。
  顾秉谦浑身冰冷,他也是久经宦海,哪里还不明白魏忠贤出现在这里的意思。
  他强撑着身体,看着魏忠贤冷声道:“皇上将你放出来了?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难道皇上真的要天下大乱不可吗?我就不信,知道你被放出来,东林党,天下士林还能容忍!皇上,必须要收回成命!”
  魏忠贤看着顾秉谦方寸尽失,黝黑的脸上笑容幽森,手里拿着两个溜溜球,缓缓转动着。
  他目光淡淡的扫过大殿里的所有人,目光冷冷地笑道:“皇上旨意,顾秉谦欺君罔上,结党隐私,贪赃枉法,即刻下东厂大狱,严加审问,三日后,三司会审!”
  礼部侍郎心里一颤,站出来慌张的道:“魏公公,下官,下官可是一直等着您出来,下官可是去天牢看过您的……”
  他一开口,大堂里的也都反应过来,跑过来叫喊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