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点朱栩自然知晓,神情不变的道:“先不要声张,慢慢来,朕会命孙传庭小心行事。”
  卢象升等人还在练兵,一旦有成,各地想反弹,也得看看朱栩给不给他们机会!
  孙承宗心下了然,又道:“皇上,这次火器营是否一起出京?”
  火器营,现在是曹变蛟在统领,已经有了一千人,配备的都是毕懋康改进的燧发枪。火炮目前只是守城,野战还不够。
  朱栩稍作思忖,道:“不必了,剿个匪用不着这么大阵仗。”
  孙承宗点头,他看得出,朱栩是想要练兵,既然他不想火器营出京那想来是另有打算了。
  孙承宗说完,周应秋看了眼傅昌宗,上前道:“皇上,安排到各地的县丞府丞参议都被用了各种手段,要么被赶回来,要么就是同流合污。”
  朱栩笑了笑,道:“新的考成法怎么样了?”
  周应秋神色微动,迟疑着道:“臣试探过,在吏部都很难成行,近乎所有人都反对……”
  朱栩吸了口气,摆了摆手,又看向傅昌宗。
  傅昌宗微微躬身,道:“皇上,各地赋税都掌握在布政司手里,然后是各地府州县,想要改动极其困难,今年的赋税,除去盐税,茶税等,只怕不足一百万两。”
  大明的税务系统,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皇家私税,比如矿税,一个就是官税,指户部主管的田赋商税之类。
  矿税还好说,都在朱栩一句话之间,但官税,皇帝想要做什么,就得朝堂大臣,还有地方上点头,尤其是在明末这种朝政败坏到极点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到地方,往往还不如一个县令的一句话。
  朱栩颌首,道:“继续准备,摸清底才好做事。”
  说完,又看向倪文焕。
  倪文焕神情紧肃,躬着身道:“启奏皇上,刑部派遣到各地的官员,大部分都被赶回了京城,能留下的,也都不敢再保证……对皇上的忠心。不过,臣做了两手准备,暗中的那一批都留下了,正在各地筹措,收集证据,一旦皇上行雷霆之威,他们定然能派上用场!”
  朱栩眼神一亮,这个倪文焕倒是会做事。
  赞许了一句,又看向王绍徽。
  王绍徽身体一抖,他对朱栩是最为恐惧的,压着内心的忐忑,躬身道:“回皇上,臣也有派往各地,不过他们根本无法找到地方就被赶回来了,臣,只能让他们悄悄藏起来,等……皇上的雷霆之威。”
  朱栩摆了摆手,对他不喜,抬头看向最后一个,首辅顾秉谦。
  顾秉谦最为圆滑,看事情最是透彻,他躬身道:“皇上,内阁在信王管理下井井有条,各地奏本也处理的很好,臣都没有异议,现在,最难处理的,就是户部的捐银。”
  朱栩背着手挺了挺腰,世界上花钱是最容易的,除了穷困潦倒的时候。
  户部突然有了一笔近四百万两的银子,如同乍富的乞丐,四处都是伸手哭穷要钱的人,且每一个都是真真实实的,让这个乞丐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花。
  朱栩转过身,搓着手,想了想道:“先挪入内帑两百万两,其他的,都作为镇抚之用。朝廷各官员的欠银,宗室俸银,皇宫,朝廷衙门修缮、用度,全都压后……”
  傅昌宗周应秋是最了解朱栩想法的,一点都不意外。
  顾秉谦心里想着总有信王朱由检背锅,他也安心的躬身道:“遵旨。”
  又商议一阵,几人都告退离开,朱栩望着远处的天空,心里豪情凌云。
  皇宫之外,傅涛忙的脚不沾地。
  以惠通商行为核心,借着漕运,盐政,茶政以及朱栩的城东作坊,遍布大明,大大小小的商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相互勾连,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滚滚的银子也如同流水般进入惠通商行。
  利用各种关系,惠通商行也在全国各地悄然建立起粮仓,大量的粮食一车车的运进来,无声无息。
  七月初,朱栩在文昭阁召见袁可立,孙传庭,满桂,分别赐予尚方宝剑,王命令箭,命三人水路并进,剿除沿海一切匪患。
  三人领命,当日,水陆两军近七万人,由天津卫出发,气势凛凛,携万钧之势南下。
  朱栩站在乾清宫最高处,遥望着天津卫方向。
  他扶着栏杆,迎着风,心里难掩激动,笑道:“小曹,有没有很激动?”
  曹化淳不明所以,谨慎的道:“皇上,三位大人必然旗开得胜。”
  朱栩微笑不语,抬头望向天空中,一朵云彩形成的马,缓缓向北。
  真正的大时代,要来了。


第221章 惊天骇浪
  随着袁可立三人的大军滚滚南下,朝廷上议论声四起。
  因为七万大军行动,不止所费糜重,而且沿海各地的卫所也大声反对。
  廷议之上,不论是东林党还是中立大臣,都颇具微词,都认为剿匪沿海卫所,各地都指挥司就够了。并且各地卫所兵马多的是,没有必要重新招兵,浪费朝廷税银。
  还有就是,工部,礼部两个尚书如今空缺,内阁辅臣也只有两个,群臣足足争辩了两个多时辰。
  朱栩一直都是不言不语,在他们争到累的时候,一句“再议”便结束了朝会。
  七月十五。
  廷议一结束,朱栩急匆匆离开皇极殿,一边走一边问道:“怎么样,山东那边有什么消息?”
  曹化淳在他边上,也快步跟着道:“皇上,袁大人来了奏本,沿海匪患基本剪除,只是陆上匪患弥漫山东全境,各个卫所多有涉及,想要彻底剿除很难。”
  山东目前来说匪患并不重,根本还是军政败坏,各地卫所似官似匪,不整顿官军,匪患也难除。
  朱栩脚步顿了顿,道:“传旨,袁可立三人继续南下。命卢象升整军开进济南府,再命孙承宗亲自去山东,必须尽快将山东完成改制!”
  曹化淳脸色微变,道:“皇上,孙大人离京,兵部可就无人主事了。”
  朱栩快步疾走,摆了摆手道:“兵部没事,让霍维华盯着。”
  曹化淳不知道朱栩为什么这么着急,却也不敢问,答应一声。
  朱栩来到文昭阁,骆养性,朱宗汉已经在等着了。
  两人同时单膝跪地:“臣叩见皇上。”
  朱栩一摆手,坐在软塌上看着两人道:“说说情况。”
  骆养性道:“回皇上,广西副总兵叛乱,勾连云南乱民,现在已经进逼湖广,荷兰人兵进澎湖,安南人也在扰边。”
  朱栩坐在软塌上,喝了口茶,神色沉凝。
  大明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不绝。
  想着明年黄太吉就要上台,这位可不是垂垂老朽的努尔哈赤,年富力强,野心勃勃,上台之后近乎年年发动南侵,加上大明国内天灾会越来越重,朱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走了几步,道:“继续盯着,加紧部署,信鸽要再多些。曹化淳,传旨澎湖总兵,广西都指挥司,整军备战,不论是荷兰人还是安南人,亦或者乱民,都严厉镇压,援兵很快就到。同时传旨杨嗣昌,由河南直下,一路进入江西平匪,传旨秦良玉,率兵进入湖广,扫荡一切匪患。”
  “遵旨!”
  一道道旨意从皇宫发出,很难瞒住。
  朝臣们议论纷纷,大声反对,各种奏本飞入司礼监,哪怕是朱由检,孙承宗也都觉得朱栩太过急切,劝他不要急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会引起更多乱子。
  他们又哪知道朱栩的压力,现在不抓紧练兵扫匪,越过明年只会越来越难。
  到了八月份,江苏,浙江匪患基本扫平,两省都相对狭小,没有什么纵身,孙传庭,袁可立都是极有手段的人,一边平匪,一边不动声色的征调各个卫所,几个来回稍一整编,就将原本的体系打乱。
  待孙承宗过来,一批将兵升官的升官,贬官的贬官,贬不动的一道旨意就直接调虎离山送到了京城。
  随着士兵们的气势渐渐起来,七万大军犹如一把利剑,风卷残云般,扑向福建。
  福建是最为复杂的,山高皇帝远,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关系错综复杂,地方上的卫所也勾连在一起,早就有了攻守同盟,孙传庭差点城都没能进城,还是满桂脾气冲,骑兵摆开阵势,威胁攻城,福州这才打开城门。
  孙传庭也被气恼,拿出王命令箭,将都指挥司,各地卫所头头脑脑请到衙门,然后全都给软禁起来。三万大军横冲直撞,弹压着都指挥司,近乎野蛮的强行大力整顿。
  待孙承宗赶来,孙传庭几乎整顿的差不多了。
  与此同时,卢象升在山东震慑一帮官匪,待孙承宗离开,他也领旨,领兵与杨嗣昌合力,从河南进安徽,转道江西,直奔湖广。
  秦良玉兵锋最盛,四川连连战乱,她手底下尽皆是精兵良将,征战半生,对西南四省也熟悉,五万大军分三路出川南下。
  陕西的洪承畴也厉兵秣马,在陕西山西两地频繁整军。
  大明大江南北,前前后后近三十万兵马,这样的动作,要追溯,近来也唯有朝鲜三大征的时候动员这么多兵马,哪怕大明征讨努尔哈赤也就用了十五万。
  朱栩这么大的布置,朝堂上掀起的波涛不是一星半点儿,王公大臣,皇室宗亲,无数的奏本飞入皇宫,要求皇帝谨慎行事,切勿造成天下大乱。
  最后连张皇后都给惊动了,亲自来乾清宫,名义上是小永宁想皇叔了,还是不动声色的劝说了一番。
  八月十五,文昭阁内。
  朱栩翻着奏本,心里也倍感压力。
  随着天下兵马调动,全国各地的匪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着烽火燎原之势,并且陆续有官兵叛乱,单单西南四省就有三个总兵,兵马超过三千,与乱民勾结,超过万人规模!
  朱由检请旨,要外派三个巡抚,四个总督,携带恩旨安抚各地。
  朱栩在奏本上写上“廷议”二字放到一边,然后就看到了各地请增兵饷。
  随着各地军制改革的展开,需要安置的人事越来越多,不止是近三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各地省府州县都缺钱,然后一个劲的向朝廷伸手。
  朱栩坐在那,稍稍盘算,单单就这半年,国库加他的内帑,差不多就近两千万两银子撒了出去!
  “花钱如流水啊。”
  朱栩感叹一声,这笔钱还不能不给,刚刚一记闷棍子打下去,不给甜头人心就没了。
  十五个省,朱栩默算一阵,抬头向曹化淳道:“传旨给内阁,每省安置费五十万两,专款专用,不得私挪。”
  朱栩说完,心里都在滴血,这就又是六百五十万两。
  曹化淳一躬身,道:“遵旨。”
  朱栩压着心疼,一边翻着折子一边道:“东厂现在整合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看着朱栩,犹豫了一会儿道:“冯祝,能力还有些不够,东厂一下子扩张这么多,他有些压不住。”
  “压不住……”
  朱栩抬头,眯着眼,手里拍打着折子,眼光微微闪烁,蓦然道:“你亲自去一趟刑部,将魏忠贤带来见我,不要让人知道。”
  曹化淳心里一惊,他很早之前就隐约有预感,现在朝野波涛滚滚,这位要是再出来,只怕就不是波涛,而是惊天骇浪了!


第222章 赵南星等人进京
  曹化淳亲自悄然出宫,直奔刑部。
  此刻,叶向高府上,齐聚的众人都是一脸忧色。
  叶向高,韩爌,杨涟以及东林党一干人,都在这里,不停的议论着。
  一御史一脸凝重的急声道:“叶大人,韩大人,皇上如此胡闹,胡乱命亲信招兵,西南四省,河。南,山东,陕西动用了超过三十万兵马,再这样下去,可要天下大乱了!”
  给事中也神色幽愤,看着几人道:“诸位大人,皇上年幼,任性胡来,照这样下去,只怕正德旧事又要重演了!”
  礼部员外郎也站出来,沉声道:“现在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不是弘治年间,臣请诸位大人,务必劝阻皇上,刀兵乃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皇上如此任性胡来,恐有损国本,伤及太祖江山!”
  杨涟几人也紧拧着眉头,满脸凝重。
  这里的人,对朝廷状况无比清楚。国库空虚,北方的建奴虎视眈眈,天灾连连,民情汹涌,正是谨小慎微,急事缓办之时,这个时候动用三十万大军用来剿灭叛乱,着实“胡闹”,不明事态轻重缓急!
  杨涟看向坐在那,挺着大肚子,眉头微皱,脸上还算平静的叶向高,又瞥了眼面有严厉之色,面庞瘦削的韩爌。
  韩爌也转头看向叶向高,冷声道:“大人,而今内阁空虚,六部不全,尤其是兵部,正是皇上任意乱来的根由,我等应当尽快督促皇上,补齐辅臣,六部大员,掣肘皇上的任性,匡扶国政!”
  叶向高脸上也有忧虑之色,瞥了众人一眼,道:“再等等。”
  屋子里的人都是一怔,不明叶向高此话是什么意思。
  就在几人的说话的关口,几辆马车晃晃悠悠的进了城,然后直奔信王府。
  “臣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魏大中)拜见王爷!”
  朱由检在大堂内很是高兴,对着几人虚扶道:“诸位大人都平身,快请坐,来人看茶!”
  几人都再一拜,道:“谢王爷。”
  分宾客坐下,喝过茶,朱由检看着四人道:“我对诸位大人仰慕已久,也曾在皇上面前多次提及,皇上也有意征召,只是如今国事纷忧,一切都还未来得及……”
  四人以赵南星为首,赵南星七十多岁,虽然脸上苍老瘦削,但精神矍铄,眼神闪烁着坚定自信之色,微笑着向朱由检道:“近来老朽在乡野也常听见信王贤德之声,殿下在朝堂匡扶正义,在内阁勤于政务,当为一代贤王,令我等欣慰。”
  高攀龙身形高大,颇为威武,脸上有军人的峥嵘之貌,他微微躬身,对着朱由检道:“王爷立于内阁,力呈盐政、织造之失,维护辽东,清楚阉党余孽哪一件都可载入史册,功勋彪炳。”
  朱由检对几人的来访真的是很开心,摆了摆手,道:“诸位大人不必客套,来人,命王妃准备酒菜,今日本王要与几位大人畅饮!”
  这四人自然不是来喝酒的,简单客套一番,左光斗看着朱由检道:“王爷,您对皇上近来的作为,有何看法?”
  近来的作为,自然指的是动用三十万大军,全国平匪了。
  朱由检闻言眉头一皱,神色默然。
  近来各地都指挥司,按察司,布政司,甚至是州府县的奏本飞入京城,虽然兵事的奏本大部分都直接进入司礼监,并没有进入内阁,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只怕,文昭阁的奏本已经堆积如山了。
  魏大中见朱由检不说话,瞥了眼前面的三人,沉声道:“王爷,皇上登极,随意不上朝,任由内阁空员,六部尚书之位空缺,胡乱用人,现在更是到了招兵了几十万人,满天下的平匪,不说钱粮饷银不是国库可以承担,单单三十万大军,就足以引起天下大动,动摇国本!”
  一听到“国本”二字,朱由检脸色微变,别的他可以不在意,但是太祖打下的江山,他绝不容任何人妄动!
  他站起来,目光凝重的看向屋外。有了袁崇焕的事情,他对涉及军务,兵部的事情上不敢多话,但朱栩这次肆意的动员三十万大军,竟只是用来平那点点的心乱,这让谁都不能同意,更不能放心!
  “来人。”朱由检看了四人一眼,猛的大声道:“召在京的三品以上大员来本王府上,商议要事。”
  赵南星见信王如此有魄力,微笑着点头。
  有朱由检出头,那么他们东林党重新立于朝堂,驱邪用正,匡扶社稷就在眼前!小皇帝虽然胡闹,却也正是教育的好时机。
  毕竟,赵南星可是仰慕张居正之人!
  文昭阁内。
  朱栩坐在那看着奏本,翻一本,扔一本。
  “山东道御史,布政司,按察司的联名奏本。弹劾招讨副使卢象升。”
  “广东道御史,布政司参议,各府联名奏本。弹劾招讨使孙传庭。”
  “四处总督,湖广巡抚并各处总兵官的联名奏本。弹劾右都督秦良玉。”
  ……
  刘时敏站在一边,看着朱栩边上几堆还没有看的折子,足足有上百本,低着头,默然无声。
  一个内侍从门外转身进来,走进几步道:“皇上,冯祝来了。”
  朱栩继续翻着折子,淡淡道:“让他进来。”
  冯祝进来,头上带着冷汗,面色有些仓皇的躬身道:“启奏皇上,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魏大中四人进京了,此刻……正在信王府上。”
  朱栩手一顿,转头看向冯祝道:“是今天进城的?”
  冯祝头垂的更低了,道:“回皇上,是是今天刚刚进城的。”
  朱栩看着他,道:“嗯,朕知道了,你去吧。”
  冯祝嘴角颤抖,躬身道:“奴婢告退。”
  冯祝的能力他自己也清楚,并不足以担起东厂的事务,就好比现在,赵南星等人进了信王府他才后知后觉。
  冯祝走了,朱栩继续翻着奏本。
  全国十五个布政司,也就是十五个省,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加上有资格上奏的御史,参议之类,府县的头头脑脑,近乎不约而同的都写了奏本。
  全都是弹劾秦良玉等他新命的招讨使,都是弹劾他们要引起天下大乱,应削去兵权,按罪论处。
  不多久,一个内侍匆匆跑进来,在刘时敏耳边低语了一句,刘时敏挥手,走向朱栩,道:“皇上,朱宗汉来了。”


第223章 众王弹劾孙承宗
  朱宗汉一身黑色锦衣,带着遮头帽,进了宫才摘下来。
  他走进来,单膝跪地道:“臣朱宗汉叩见皇上。”
  朱宗汉一跪下,刘时敏微微躬身,挥了挥手,悄然都退了出去。
  朱栩转过身,神色肃穆道:“说。”
  朱宗汉跪在那,道:“回皇上,贼酋以判盟为借口,率兵六万讨伐阿林,噜特两部,一路势如破竹,攻入了两部腹地,就在贼酋准备收兵的时候,察哈尔大汗喀尔喀突然从背面奇袭,击溃了莽古尔泰部,努尔哈赤受惊落马,建奴匆忙已经退兵了。”
  “受惊落马?”
  朱栩神色微动,道:“有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朱宗汉微一沉默,道:“回皇上,从代善府里传出消息,贼酋已昏迷不醒,未经证实。”
  朱栩眯着眼,手指敲着桌面。
  努尔哈赤昏厥兵败倒是出乎他的预料,只是这样,努尔哈赤会不会过早的死,他那儿子黄太吉也会不会过早上台,以至于影响到辽东?
  朱宗汉见朱栩没有说话,又继续道:“察哈尔击溃了贼酋声势壮大,乘机杀了阿林部色特尔,吞并了阿林,噜特两部,现在甚至已经结集兵马,准备乘机讨伐科尔沁部。”
  朱栩闻言,微微摇头。
  察哈尔,科尔沁是残元分裂后几个大部落中最为强势的,以察哈尔最强,不过科尔沁与后金勾连,敌对察哈尔,察哈尔也有意再统一草原各部。
  不过,后金虽然一败,但并没有伤及根本,而且努尔哈赤的那个儿子,比他更为雄才大略,日后察哈尔的林丹汗,根本就不是黄太吉的对手,用不了几年就会兵败身死。
  在后金的眼里,最大的敌人是明廷,但战略上,必须要先征服身后威胁最大的蒙古,然后是掣肘的朝鲜,最后才是明廷。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过了许久道:“嗯,朕知道了,继续盯着,有任何消息再来报。”
  “臣告退。”
  朱宗汉将帽子遮住头,转身又悄然离开。
  朱栩站起来,心里思忖起来。蒙古散乱一团,绝对不是蒸蒸日上,国力一日强过一日的后金的对手。
  “看来,有必要扶持一下察哈尔了。”
  朱栩自语,思索着如何扶持又不会养虎为患,祸及九边。
  正想着,曹化淳悄然走进来,道:“皇上,魏忠贤奴婢领来了。”
  朱栩转头看了眼,门口的魏忠贤躬着身,已经换过衣服,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垂着头,看不清表情。
  朱栩坐到软塌上,拿过茶杯淡淡道:“进来吧。”
  魏忠贤走进来,跪地磕头道:“奴婢,拜见皇上。”
  曹化淳悄然退下,关上了门。
  朱栩喝着茶,目光打量着跪在地上的魏忠贤,佝偻着身体,两鬓有些白发,跪在那一动不动。
  朱栩放下茶杯,看着他,语气冷淡的道:“你知道,朕为什么还要见你吗?”
  魏忠贤跪在那,脸色比因为更冷,皱纹更深,阴森森的,仿佛一直躲在黑暗之地的幽魂。
  他纹丝不动,声音有些沙哑道:“回皇上,奴婢百死不赎,留有贱命,就是想为皇上效力,以报皇恩。”
  朱栩眼睛眯了眯,也不意外,微笑道:“你倒是聪明。”
  魏忠贤跪在那,不再言语。
  朱栩站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道:“你回去吧,刑部会给你重新安排房间,好生读书,多读些张太傅的。过一阵子,信王会去保你出来。”
  魏忠贤神情微动,一磕头道:“奴婢叩谢吾皇,吾皇万岁!”
  魏忠贤退出文昭阁,披着黑袍,走下台阶,抬头看着久违的太阳,睁大双眼,冷硬的面庞抽搐一下,心中有着一股怨愤之气涌动。
  这股怨愤来的快去的也快,又低下头,将脸藏在帽子里,低声自语:“张太傅,张居正吗?”
  张居正死也不到五十年,大明现在忘记他的人还并不多,赵南星等人,还都算是他的边缘门生。
  “走吧。”
  两个锦衣侍卫站在他身边,冷声道。
  魏忠贤应声低头,快步离开。
  魏忠贤离开了,朱栩在屋子里走了几步,伸了伸腰,又坐在软塌上泛起奏折来。
  刘时敏端着盘折子,一大堆奏章呈递过来,道:“皇上,这是各地督抚,宗室,科道的奏本。”
  “又有?”
  朱栩一怔,他刚看了一圈,但很快就一愣,道:“你说,宗室?”
  刘时敏微躬身,举过头顶道:“是,怀庆郑王,襄阳襄王,饶州的怀王,卫辉潞王,洛阳的福王等,联名上奏,弹劾领兵部事的孙大人。”
  朱栩随手拿过一本,翻过来扫了眼,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些王爷们弹劾孙承宗,却还是因为府兵的事情。之前在廷议上,孙承宗奏呈将各藩王的府兵纳入兵部统辖,虽然朱栩准了,但实行起来千难万难,没有真正完成。
  但这一次,孙承宗指挥着秦良玉,孙传庭等人率兵以平叛为由,征调各王府府兵,有抵抗的也拿着圣旨强逼着“调出”来,这样,将这些藩王最后一层面皮给扒了,自然难以让他们忍受。
  朱栩笑着,将奏本扔到一边,不打算理会。
  刘时敏将奏本放到一边,又道:“皇上,瑞王,平王,桂王上书谢恩。”
  朱栩刚拿过一道奏本,好奇的道:“谢恩,谢什么恩?”
  刘时敏抬头看了眼朱栩,道:“皇上,三位王爷本应今年就藩,只是恰逢先皇丧事,因此就拖到现在。”
  朱栩继续看起奏本,淡淡道:“传旨,平王执掌宗人府不宜就藩,瑞王,桂王两人协理宗人府,也不要离京了。”
  刘时敏道:“奴婢这就去传旨。”
  刘时敏刚走,曹化淳又快步走进来,还不等他说话,朱栩就叹道:“真是一点清闲都没有啊,说吧,又有什么事情。”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微微躬身,道:“皇上,信王与叶大学士,韩大学士,赵南星,高攀龙等十几位大人请求面圣。”
  朱栩扔掉折子,站起来,摆手道:“不见,就说朕在看书,不,睡觉,没空理会他们。”
  曹化淳自然也知道朱栩近日来压力很大,走近一步道:“皇上,要不要去御花园走走?”


第224章 都是自家的生意
  朱栩不置可否的走出文昭阁,站在栏杆处,四处眺望。
  乾清宫外,朱由检得到朱栩的回复,不由得脸色微沉,挺着身,威严的看着那内侍道:“皇上,到底在做什么?”
  那内侍抬头看了眼朱由检,又瞥了眼同样目光直视他的叶向高等人,微微躬身道:“近来奏本过多,皇上通宵达旦,王爷在内阁看看御笔圣批的折子便知晓。”
  朱由检对这点倒是不怀疑,只是大白天睡觉,怎么都说不过去。
  顿了一阵,他道:“那好,你等皇上醒来立即通知本王,就说本王有要事求见。”
  “奴婢遵命。”
  这内侍答应一声,转身小步离开。
  朱由检转过身,脸上展露微笑,对着叶向高赵南星等人道:“既然皇上在睡觉,那我们改日再来求见。”
  叶向高等人都皱眉,心里暗叹,小皇帝终归还是年幼,任性胡来,大白天正是用功时,他却在睡觉。
  几人也都没有说什么,与朱由检告辞,三三两两的离开。
  虽然这些人都是东林党人,但叶向高向来公允,不以党争为要务,不偏不倚。
  赵南星高攀龙等人是极力的驱邪用正,要清扫朝堂以及天下“邪党”。
  杨涟左光斗等人则相对温和,没有那么激进,却也想着众正盈朝。
  是以,尽管现在都是为了“国事”同心协力,但也有分歧,见不到皇上便很快就各走各的。
  叶向高,韩癀,杨涟等人走在一起,叶向高踱步,慢悠悠的走着,忽然道:“大洪,你是帝师,多久没有给皇上上课了?”
  杨涟号大洪,世人多称呼杨大洪。他闻言一怔,道:“当初皇后,不,太后召我为皇上师,是上过几次课,不过后来事多烦忧就没有再去。”
  叶向高微微一笑,道:“皇上年幼,正是读书的年纪,切不可荒废。嗯,我听闻皇上得空就会去给太后请安,视之若母。”
  杨涟是极其聪明的人,一点就通,很快就联想到了很多。
  当年张居正因为太后的恩宠,日日给不成年的神宗皇帝上课,借此以内阁权压六部,天下莫敢不从。
  现在,与神宗当年,何其相似!
  杨涟神情也有些激动,微微躬身道:“下官明白,今日便亲自去张国公府拜访。”
  张国公即张国纪,张太后生父。
  叶向高点头一笑,韩癀,左光斗等人都大喜。这确实一条路,而且是最好的那一条!
  若是杨涟能够重新给皇上开课,那他的地位将再高一截,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会方便的很。
  宫里的朱栩离开文昭阁,在宫里慢悠悠的转着。
  八月份天气已经很热,没走多久就热的浑身是汗,但朱栩顶着大太阳,丝毫没有回去之意。
  他身后跟着曹变蛟与曹化淳,两人隔着不远,亦步亦趋。
  一直走到了乾清宫外,朱栩站在屋檐下,这才慢悠悠的道:“听说,前不久信王去见了英国公?”
  曹化淳脸色微变,上前谨慎的道:“回皇上,王爷走的是正门。”
  朱栩点头,许久之后,深吐了口气,道:“走,出去逛逛。”
  朱栩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