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昌宗倒是有心再探一些底,但心知孙传庭不会透露太多,一阵后,道:“户部应该没什么问题,吏部,赵晗是皇上在潜邸的老人,你要是想动,最好与他谈,让他与皇上说,万不可擅自做主。”
朝廷高官,乾清宫都有一本账簿,如何安排都有计划,若是孙传庭贸然去动,不止会坏了计划,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孙传庭笑了笑,道:“赵晗我暂时不会动,工部的徐大化,刑部的廖昌永,礼部的沈珣,我明年打算给他们新的安排。”
六部一下子动三个,孙传庭真是大手笔!
这也就是说,不止内阁会变动,六部也将变天!
傅昌宗心里感慨,稳定多年的朝局,终于要打破了。
他没有多说什么,这些人虽然是多年同僚,但孙传庭与他开诚布公的谈,多半是与乾清宫通过气,有了底的。
“各省巡抚,你有了人选吗?”傅昌宗端起茶杯,默默了口,问道。
明年有四个巡抚年龄到线,不能进入朝廷,那只能退休。空出了四个巡抚位置,加上朝鲜,安南,琉球,蒙古那边,一下子空出的高官会不少,朝廷上下难免有激动一番。
孙传庭在外面走了一大圈,在辽东带了几个月,自然不是无所事事,闻言就点头,道:“我心里有几个人选,但还是要倚重你与周应秋,这些人,要确保可靠。”
这也算是政治交易,或者明着的规则。
傅昌宗心里毫无欣喜,对拉帮,提拔门生故吏他并不热衷,因此不置可否,有意无意的道:“皇家政院那边,你怎么想?”
皇家政院最早一批的生员已经毕业八年,很多人都有资格担任更高的职位。但由于官场的偏见以及朝廷担心过早让他们步入“正官”会引起地方的争斗,打着“磨炼”的幌子,一直刻意压着他们的晋升,能冒头的极少。
现在,不管是情势所需,还是皇帝那边的态度,亦或者是这股力量已经压不住,都需要朝廷做出新的改变。
第1297章 日子不好过了啊
傅昌宗与孙传庭谈了很久,谈及了明年的各种大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
尽管是浅尝辄止,傅昌宗已经深深的了解这位明年的首辅的勃勃雄心。
如果说,乾清宫是高瞻远瞩原属的构建者,那么孙传庭,就是一个魄力超卓的工匠,他将要将大明的沉珂旧弊一一敲碎重塑。
晚间,傅昌宗,傅涛父子坐在院子,煮着火锅,喝着小酒。
傅涛看着傅昌宗沉凝不开的脸色,问道:“父亲,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傅昌宗极少喝酒,但今天却没有停过,好一会儿,才道:“孙传庭显然是早就想法,这些不是三两个月就能想妥当的,我们这些人中,他的幕僚最多,又掌管内阁直属机构,他到底要做什么,除了皇上,谁都没底。别说六部尚书了,我隐隐感觉,他连我们这些阁臣都想换……”
从傅昌宗平静的话语中,傅涛听的心惊肉跳,仿佛有巨浪拍面而来。
傅涛顿了一阵,道:“皇家钱庄现在的库银有两万万,神龙府到明年上半年,加上火器,舰船那些,可能会有三千万,加上商税以及其他,会高达五千万,若是西夷的粮食到了,国库的会非常充裕……”
傅昌宗抬头看了他一眼,再次端起酒杯。
灾情对大明来说,已经是可控的了。辽东,安南接收了千万灾民,还能进一步承受,因此,灾情对大明来说,没有前些年担忧的那么严重了。
如果孙传庭手里有了足够的钱粮,那他能做的事情就很多很多。
钱粮或许不能解决所有事情,但加上官帽子,就能解决绝大部分!
“明年,只怕要换很多官帽子了。”
傅昌宗心里感慨,想要做事就要用人,那些做事不尽心,或者孙传庭认为不尽心的大小官员,现在其实都可以收拾细软了。
傅昌宗的地位看似稳如泰山,但想要他倒台的人太多,孙传庭心思难测,他也是忧心忡忡。
傅涛虽然替他父亲担忧,但皇家钱庄相对中立,内阁的手还不容易插进来,因此相对安定。
汪乔年,与靖王,一个执掌大理寺,一个执掌督政院,两人权力庞大,地位稳固,现在聚集在一个小茶楼,二位阁老表情都很感慨。
“王爷,将来咱们的日子要不好过了啊。”汪乔年喝着茶,笑着说道。
大明的官员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不少。但“新政”的任务实在非比寻常,他们如同一头老牛一般,拉着厚重的犁,跟着僵硬的土地,艰难前行。
偏偏拉着缰绳的人手里还有鞭子,他们埋头走的同时,还要挨着鞭子,催着他们加速加速再加速。
两人,本就很辛苦,换上一个激进的上司,日子如何还能有好?
靖王两鬓已经有些白发,叹了口气,又笑着道:“不会有多糟,这些年咱们的事情不是白做的,说不得就是一力降十会,摧枯拉朽,完成‘新政’计划?”
汪乔年在大理寺,内阁多年,岂会不知道大明病的有多重,刮骨疗毒都是轻的。他有时候想,若非改朝换代,经历一番血与火,大明是不可能重生的。
现在的“新政”相比改朝换代自然是温和的,因此,要付出的心力与时间也会不可预测。
两人的大理寺与督政院,地位特殊,是制衡内阁的存在,孙传庭要强势内阁,他们俩势必要被打压。
日子要好过了啊。
这句话几乎是众多阁老共同的心声,在这一天多次被感慨。
孙传庭没有那么多感慨,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比如现在,他在见反贪局局长龚鼎孳。
反贪局同样是一个特别的机构,在编制上,他不属于内阁,也不隶属议会,在属于大明皇帝的私人机构。
大明能辖制官员的利剑有很多,比如吏部,督政院,刑部,但这些机构远不如反贪局有威力,他们的自主全力就能缉拿五品以下的几乎所有官员,拿到王命令箭或者圣旨,二品以下的同样直接拿下!
这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剑,孙传庭需要。
龚鼎孳看着这位铁板钉钉的“明年首辅”,倒是恭敬,道:“阁老的意思,希望反贪局明年有所动作?”
反贪局虽然不隶属内阁,但在大环境下,与内阁也有默契,那就是,查可以——要在内阁能控制局面的情况下。
现在,孙传庭想要打破这个默契了。
孙传庭没有居高临下的摆官威,语气温和,道:“嗯,本官希望反贪局日后能与内阁相互通气,为‘新政’保驾护航。”
孙传庭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需要反贪局这把利剑协助!
龚鼎孳神色如常,带有提醒的道:“大人应该知道,这件事我需要皇上点头,否则,我只会根据反贪局的内部守则行事,无需向内阁汇报,更不需内阁允准什么。”
孙传庭看着龚鼎孳,心里暗自摇头,面色不动的道:“皇上支持本官,现在需要你的实话。”
龚鼎孳不怀疑孙传庭的话,还是道:“皇上回京后,下官会面见皇上,讨的圣旨。”
孙传庭心里已经在想着等朱栩慧净,建议换掉这个毫无魄力与能力的反贪局长,嘴上道:“嗯,你先准备一番,我知道反贪局里有一本账本,可以翻出来了。”
龚鼎孳这些年自然不光配合内阁,奉旨暗中积累的“账本”那是相当的厚实。
“下官省的。”龚鼎孳不卑不亢地说道。
孙传庭觉得这个反贪局长没有谈下去的必要,起身边走了。
他还有许多人要见,比如税务总局的局长,执法局的局长,清风司的主事等等。
内阁阁老们各有忙碌,六部的尚书侍郎同样如此,他们的担忧不安更甚,正在加紧梳理政务,希望能让明年的“首辅大人”有点笑容。
京城的一举一动都在朱栩眼里,眼见京城是群魔乱舞,异象纷呈,他施施然的拿着鱼竿,带着家里的五个小家伙,悠然的钓鱼。
四个大一点小家伙不敢胡闹了,老老实实的握着鱼竿盯着湖面,绷着小脸认真钓鱼。
朱栩怀里是两岁的小慈煓,小家伙很好动,在朱栩怀里扭来扭去,不时抓抓鱼竿,又要爬出去。
朱栩手边是张筠亲手做的小肉干,他咬一口,留一小口给怀里的小家伙。
“皇上,秦良玉,卢象升,熊廷弼,曹文诏都已经启程入京了。”曹化淳悄步在朱栩耳边,低声说道。
第1298章 唯是女人
朱栩一手握着鱼竿,一手环抱着孩子,听着曹化淳的话,点头示意听到了,并没多说什么。
四位大都督进京,表示着孙承宗的行动相当急切,已经刻不容缓了。
过好一阵子,朱栩望着湖面,开口道:“那些人对军队渗透真的那么严重?”
曹化淳思索片刻,道:“奴婢以为,应该是孙阁老急了,想要有个交代。听说,他身体近来很不好,吃饭都没什么胃口,去年他儿子孙铃还劝孙阁老致仕,颐养天年。”
朱栩点点头,孙承宗这一代人,大部分都年纪大了,毕自严,秦良玉都是六七十的人。
孙传庭,傅昌宗,曹文诏这些四五十的,都算是年轻小辈。
想到这里,秦良玉入京的心思更坚定了,道:“熊廷弼不去蒙古了,去四川,接替秦良玉,皇家军团调回京,驻扎廊坊,曹文诏入帅府,参赞军务。”
曹化淳一听,就知道朱栩这个安排大有深意,躬身道:“奴婢遵旨。”
朱栩猛的拉绳,一条白白嫩嫩的大鱼剧烈挣扎,还是被朱栩给拉出了水面。
小慈煓哇哇大叫:“鱼,鱼……”
立即有禁卫过来,将鱼取下,放在水桶里,放在朱栩边上。
小家伙在朱栩怀里乱动,抓着朱栩衣服喊:“父皇,鱼鱼鱼……”
朱栩将小家伙放下,小家伙立即趴在桶边,看着桶里游来游去的鱼。
另一边小慈烨,小淑娴几个也跑过来,围着水桶。他们几个根本不会钓鱼,到现在也没钓到一条。
朱栩瞥了眼水桶里的鱼,穿着鱼饵,道:“骆养性那边查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看了眼四周,走近低声道:“已经摸到一些,估计藏身在太湖的小岛上,为了不打草惊蛇,目前没有动用锦衣卫与军情处。”
朱栩甩着鱼钩,道:“嗯,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准备,明年是要除污去垢了。”
曹化淳觉得头皮一紧,道:“奴婢明白。”
朱栩摆了摆手,继续将小家伙抱到怀里,开心的钓鱼。
曹化淳却没走,等了一阵,道:“皇上,京城的大人们都急着劝皇上回京,尽早定下一些事情,免得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不着急。”
朱栩望着湖面,眼神深邃道:“北方冬天太冷了,朕琢磨着,要不要再避个冬。”
曹化淳脸上没有笑,因为朱栩这个笑话很冷。
朱栩自然不可能在景德镇避冬,京城里那么多大事情,尤其是今年,怎么可能躲的了?
不过曹化淳明白,朱栩还是没有回京的意思,躬身退后。
回了行辕,将鱼给柳如是,朱栩与张筠几个孩子或坐或躺的挤在软塌上,依旧精神旺盛,堆在一起,玩闹不休。
这些孩子,没有了京城的严肃环境,外加朱栩的纵容,性子是完全放开了,塌上塌下的乱窜。
张筠头疼不已,这些孩子要是回了京,她怎么交代,要是再出点事情,朝野只怕会大骂她这个嫡母。
但有朱栩护着,她有力也使不上,只得按住蠢蠢欲动的小慈煓,给朱栩端了杯茶,欲言又止。
朱栩盘腿坐着,小淑娴正在给他梳头,笑眯眯的喝了口茶,看着张筠微凝的脸色,笑了笑,道:“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就让他们玩玩闹闹,回京再管束吧。”
张筠瞥了眼打赌输了的小慈煊被小慈熠当马骑,眉头蹙了下,道:“不是孩子们的事情,宫里来信了。”
朱栩眉头一挑,道:“皇嫂的?”
张筠道:“嗯,皇嫂听说几个殿下彻夜未归,很是担心,要臣妾劝皇上尽早回京。”
朱栩啧啧摇头,刚要说话,小淑娴两只小手忽然抱住朱栩的头,不满的道:“别动,又乱了。”
朱栩当即不同,向着张筠笑道:“咱闺女怎么样?有孝心吧?”
张筠看了眼小淑娴,将话题扳回来,道:“臣妾听说京中都乱了,鲁王妃说王府拮据,请求户部增加俸银,结果户部根本不答应,鲁王妃时不时去慈宁宫哭,皇嫂还不能不见,为此很头疼……”
朱栩砸了咂嘴,道:“鲁王还真是不想好了啊,朕回京就收拾他。”
鲁王一心想出京就藩,与他的前任平王一样,可惜,朱栩不看好他,一直留在京城。
张筠暗暗瞪了眼朱栩,没有再说,按住她怀里的小家伙,道:“皇嫂又提及选秀的事情了,皇嫂的意思,明年宫里起码要增加三人,这是她底线了。”
朱栩睁了睁眼,有些无语。这件事,后宫里给他试压很久了,或许是柳如是的事刺激到张太后了,这才态度坚决起来。
朱栩不想在这个问题纠缠,抬手道:“回京再说吧,走走,吃饭去,如是做的鱼最好吃了,孩子们,开饭,走!”
几个小家伙纷纷大叫,你拥我挤,鞋子都不顾的往外跑。
张筠一见,连忙叫来侍女,一个个给他们穿好,整理好,都是公主、殿下,要是让外人看到传出去,非得笑话不可。
朱栩一家开开心心的吃饭,京城就没那么平静了。
毕自严称病告假,孙传庭主持阁务,虽然还算隐晦,但一些事情他已经没有遮掩,比如,议会的事务,内阁直属机构以及他联络的礼部,工部都给了傅昌宗,并且对内阁事务开始插手,内阁中书李幼唐差点被边缘化。
一面是毕自严的退让,在府里称病不出,一面是孙传庭越发凌厉,收拾权柄。京城上下是真正的感受到内阁“首辅”交替带来的影响了。
但谁都不敢大意,毕自严在府不出,犹如蛰伏的猛虎,谁都不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再跳出来,毕竟他的威望在大明是屈指可数,除非他自己退让,否则孙传庭赶不走他!
不止这两位,随着周应秋到京,久违的“帝党”再出浮现在众人眼底。
紧接着,秦良玉,卢象升,熊廷弼,曹文诏等军方大佬齐齐入京,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秦良玉加封副元帅,在大元帅府坐了第二把椅子,同样让人心里惊动。
一些人对朱栩的不按常理深以为忌惮,很快就联想到乾清宫可能会让秦良玉接替孙承宗执掌大元帅府,毕竟,论能力,论资历,论功勋,大明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比拟的人!
唯一就是——秦良玉是个女人!
第1299章 乱局的冰山一角
大明朝野向来不乏聪明人,只要抓到一点规律,他们就能举一反三。
以前是完全无法理解朱栩的逻辑以及想法,现在摸到一点头绪了,纷纷惊恐万状。
一个女人怎么能登堂入室?怎么能统领军伍,位列于朝堂,站在他们前面?
女人不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管理着家里一片,现在爬到他们头顶,这像什么话?
乱了纲常,没了定序,岂不是伦常尽丧,礼法崩坏,天下大乱!
本来在家装病的毕自严,再严实的门也挡不住,因为他弟弟毕自肃带着二十多个“毕系”骨干,来到毕府。
“大兄,这怎么成?要是秦良玉做了大元帅府元帅,岂不是天下女人都可做?这纲常还要不要了?起码的风化还管不管?圣人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若是女人可入朝堂,与小人当朝有何区别……”
毕自肃站在毕自严身前,大喷着口水。
在他身后还站着二十多人,默默的站着,神容凝色,平静不语。
但他们心里腹诽,毕自严的话,前面说的还有模有样,后面近乎胡说八道了。明明是两兄弟,气度怎么就差了这么多,难怪毕阁老将毕自严压在外面不容他进京,否则还不知道引来多少麻烦。
毕自严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目光如鹰的看着眼前的一群人,对毕自肃的胡说乱喷仿佛没有听到。
毕自肃说了一阵,口干舌燥,怒声道:“大兄,你出来说句话吧,不用装了,全天下谁不知道你在装病,等着给孙白谷穿小鞋,尽弄这些没用的,你一个首辅还怕他孙白谷不成……”
毕自肃身后的人吓了一跳,连忙出列打断,抬手向毕自严,道:“大人,不是下官等与您为难,若是秦良玉入主帅府,影响实在太大,会坏了我中国几千年的伦理纲常,这是我们的立于人世的根本,下官等不得不来!”
这个是漕运司员外郎,神情肃然,诚恳。
他一说完,吏部的考功司选举郎出列,道:“大人,若说皇上的‘新政’,我等是全心全意支持,原为大明浴火重生粉身碎骨,但这件事,关乎我大明的根本,下官等人决不能眼睁睁的坐视不理。但下官等深知力量微薄,只能请大人出来。”
“大人,此事不能等闲视之,若是女人皆可走出家门,那是坏我中国千秋之纲常,延及而出,后果不堪设想,还请大人莫要误会我等,此事关乎国运,乃是上承祖宗,中秉社稷,下忧千秋,下官等不敢不来啊!”这个是礼部的郎中。
其他人接二连三的出列,向着毕自严申明大义,个个都是义胆忠肝,忧国忧民,一个个大帽子盖下去,一般人早就承受不住了。
毕自严坐在那纹丝不动,目光沉静,不动如山。
他是经历“国本之争”的人,万历以来的大小事情他是亲历者,这些人的口水,对他来说,简直是小儿科。
等了一阵,他目光陡然锐利,沉声道:“秦良玉要接替孙承宗,你们从来听来的?是司礼监,内阁,还是帅府?”
众人顿时一窒,消息来的是莫名其妙,只是突然间传遍京城,他们忧心忡忡赶来,还没得及验证。
毕自严站起来,冷声喝道:“身为朝廷官员,毫无理智,知谣传谣,还闹到了本官这里,你们还有一点体统吗!”
毕自肃表情如同便秘一般难受,其他大概也是如此。
他们心里基本笃定了这个谣言会成真,偏偏毕自严义正言辞,让他们无法再多开口。
毕自严以威望压住他们,背着手,挺起身体,冷声道:“年底大审就在眼前,你们都给我做好手里的事情,要是被人抓到把柄,休怪本官大义灭亲!”
毕自肃气的想要吐血,大声道:“大兄!是不是你要致仕了,今后的事情就不管了,我大明的国运,我大明的纲常都不要了吗!”
毕自严冷冷的看着毕自肃,道:“别以为你的那些事情我不知道,孙白谷要是拿你开刀,我就亲自压你去乾清宫,趁着我还有一点老脸,我给我消停一点,今天回去给我闭门谢客,再敢胡作非为,我扒了你的官衣官帽!”
毕自严端起官威,一群人顿时纷纷抬手,即便毕自肃满脸怒容也不敢多言,恨恨的一甩手,转身离去。
二十多人三三两两离去,但还是有一些人自认是毕自严心腹,硬着头皮不肯离开。
毕自严看着几人,面上缓和一点,道:“实话告诉你们,孙阁老不会致仕,莫要听信外面的谣言,安安分分做事,不能辜负皇上,朝廷的信任。”
留下的其中一个人是兵部侍郎张国维,有些诧异的道:“大人此言当真?”
张国维是毕自严比较看重的年轻后背,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这是皇上与孙承宗亲口告诉我的,你说呢?”
张国维这才安心,抬手道:“秦良玉按理说是有资格担任元帅的,只是她到底是个女人,纵然有大功,入了朝廷也会坏了朝纲体统,若是此列一看,下官等担心不可收拾,所以才冒昧来请教阁老。”
毕自严又看了几人一眼,道:“我这些天冷眼旁观,对孙白谷看的多了一些,纵然有些出格,还能接受,以后那些明暗里的抵制莫要再有,我这张老脸还能有几分面,日后还难说的很。”
这也算是毕自严语重心长的交代日后的事情了,张国维几人对视一眼,自然是不舍的,心里千言万语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毕自严摆了摆手,站起来道:“行了,过几日我就会回内阁,这是我最后的一年,善始善终,你们都尽心力,去吧。”
张国维等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齐齐抬手道:“是。下官领命。”
毕自严目送几人离去,矍铄的面容缓缓消失,露出疲惫之色。
孙传庭已经在着手明年的事情,动作是越来越大,在一些事情上开始与他唱反调,这使得朝局更加混乱,人心越发的浮动不安。
他现在是越来越有心无力,也深刻明白,即便他是多年的“首辅”,是收拾旧时代的第一人,总揽朝政,威望卓著,但离开乾清宫的支持,他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第1300章 变局之前的乱局
朱栩在帅府给秦良玉添的那张椅子,是一种直接的暗示,也难怪一些人猜到。
孙承宗,秦良玉,曹文诏,卢象升,熊廷弼等人聚集在帅府,参观了那个在帅府正中,象征着最高权力,只有两把椅子,空荡荡的会议室,五人来到偏殿,简单的茶叙。
这五个人,代表了大明最高的军事权力,不止他们位置最高,深得朱栩信任,更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大明几乎所有的军队!
过了一阵子,孙承宗伸展了下身体,道:“你们进京有些日子了,知道京城的情况,有什么想法?”
秦良玉现在是风尖浪口,坐在帅府最高处的一群男人之间,神情如常,没有开口。
曹文诏更显得随意一点,学着朱栩翘着二郎腿,吃了口点心,道:“能有什么想法?这些外廷的大人们,什么时候消停过,现在这种情况,可比前些年好多了。”
卢象升向来沉稳,现在执掌南方军区,更显气度,坐在那,风波不动,接话道:“现在军队与政务泾渭分明,那些大人们应该不会过多说话,我们能承受得住。”
卢象升也算是从万历年间过来的人,那些令人生畏的言官早就消失了,当今皇帝英明果断,不会因为基本奏本就动摇既定计划。
熊廷弼资格也是相当的老了,当年他被东林党送进大佬,挣扎了几年,甚至求到魏忠贤头上,最终还是当今皇帝出手保的性命。
他对朝廷那些大人们心怀忌惮,闻言道:“我认为,这件事还需谨慎处置,孙白谷那边,要约定好,要有足够的默契。我现在担心的是,孙白谷没有毕阁老的威望,未必能压得住朝局。”
毕自严是原来的户部尚书,在朱栩的一手扶持下,从崇祯初就执掌朝政,大小事情都经过他的手,大明上下官员,对他向来敬重。
孙传庭却不同,他这几年虽然也在养望,到底年轻,面对的都是同龄人,内阁里一个个都非常人,六部的尚书侍郎与几位阁老关系复杂。
在外人看来,孙传庭别说六部了,内阁他都未必能理顺。
孙承宗知道几人的担忧,面色严峻,声音果决,道:“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我们不能再等了。孙传庭那边无需多虑,皇上有通盘的考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三年内肃清军队的隐患,确保军队忠于皇上,忠于朝廷,任何情况下不会有人反手之力,祸乱天下!”
曹文诏看似大大咧咧,却心如明镜,洞若观火,看的分明。
孙承宗这么着急,一来是他年纪大了,未必能撑多久。二来,接替他的,未必压得住局势,更别说肃清军队了。
他的心思,怕是与毕自严很相似。这二位阁老内心急切,想给后人留一个相对干净的摊子,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卢象升这次开了口,平静而沉稳,道:“问题最重的,我认为不在陕川,而在江南,我已经着手,用最温和的手段,剪除这些威胁……”
孙承宗双眼陡然闪出厉色,道:“不能温和,必须要暴风骤雨,狂风席卷!肃清是我们的目的,惩前毖后,永绝后患更是!”
曹文诏面露讶色,孙承宗话里铿锵如铁,杀机浮动,这真是急了啊。
熊廷弼怔了怔,他还不知道他将去四川,认真的想了想,道:“辽东的士兵基本上来自于陕川的灾民,问题应当不大……”
“这个时候就不要护短了。”
孙承宗不等他说完,语气冷漠,道:“这件事,皇上与我决定交给军法处去查处,你们不能护短,若是你,或者你们部下为难军法处,阳奉阴违,本官就拿了你们,重塑你们的战区与军团!”
这句话,是相当不客气,打脸般的警告了。
秦良玉四人神色不同的变了变,没有与孙承宗争辩。
肃清军队是孙承宗的主意,背后站着的是皇帝,他们没有资格讨价还价。
孙承宗看着几人的脸色,道:“秦大都督暂领军法处,参谋处,主持日常事务。”
几人都是最高层,无需外面那么猜来猜去,倒是没什么意外。
秦良玉站起来,面容肃色,抬手道:“下官领命。”
她已经从地方将领,升级为大明管理层的高官了。
曹文诏放下手里点心,放下二郎腿,睁了睁眼,抬头看着外面,心里感慨道“要变天了啊。”
大明军政两面都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会延生到整个大明,一场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已然不会要等太久了。
其他几人都是大明重臣,心有同感,默默不语,静静地期待着。
毕自严的突然“病愈”,回到内阁,自然让不少人震惊,内阁六部的气氛为之变得微妙。
毕自严要做今年的总结报告,也等同于他宦海生涯的一个结语。但对于孙传庭来说,这是明年的开端,是他“首辅”生涯的开始,两人的矛盾显而易见。
他们手底下的人自然不甘心,虽然之前被压住,这个时候却再次安耐不住,纷纷开始出招,要在年底的总结报告上动手脚。
这种类似“盖棺论定”的东西,会对“活着”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处处受制。
当能徐阶为什么能收进天下人心,位尊首辅?就是因为他手握嘉靖遗诏,对嘉靖一朝的事情做了“公允”的评价,总结。
孙传庭要做“首辅”,自然不需要毕自严的人心。
二位阁老沉渊在内,不动分毫,底下人小动作不断,彼此争锋相对,将朝局搅和的更乱,人心更加浮动不安。
这也让满朝文武越发想念朱栩,朱栩不在,所有人都在担心会出现某些事情,让局势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本来已经压下去的事情,逐渐又开始冒头,这一次针对的不止是傅昌宗。
连带着将孙传庭,毕自严也捎了进去,从外人来看,仿佛是二位阁老的恶斗。
身在局中的人自然难以分清,推波助澜之下,加入进去,内阁,六部纷纷不平静,朝野的动荡若隐若现。
无奈之下,十二月初八,毕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