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去吧,与家人告个别,下个月八月底到任。”朱栩道。
“臣告退!”二人抬起手,缓缓的出了朱栩的书房。
出了行辕,洪承畴一直绷的脸色,缓缓松动,心里一阵悲凉。
他这一去,生死两茫茫,不知道是否还有归期。
吴三桂则是雄心勃勃,满脸的期待。
两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一前一后的回转军营。
在二人各怀鬼胎离开行辕的时候,多尔衮回到了曹化淳给他安排的房间。
多尔衮站在屋檐下,目光炯炯的看着天空,目中一片冷色。
他身后的侍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很清楚,必然不是小事情,陪着站着。
多尔衮看着天空良久,忽然平静的开口道:“传令回去,处死我所有的福晋,妾室,将所有孩子送入京城。还有,多铎的。”
身后的侍卫脸色大变,刚要开口阻止,犹豫着又没有。
他们主子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逼不得已的原因!
半晌,一个侍卫道:“主子,一定要这样做吗?”
多尔衮面无表情,道:“一定要这样做。还有,南安南的军队准备撤出,全数开拔到金边。”
侍卫更加惊恐,南安南他们经营多年,才初见宽裕,这就走,不止亏大了,还要在另一地重新开始,这样的损失,实在太重了!
多尔衮心里何尝不在滴血,但明朝皇帝轻飘飘的好似什么都没做,他要是没有足够的表态,可能都走不出这行辕。
“这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吧……”多尔衮心里痛如刀绞,放弃南安南,对他来说,如同在心上割了一块!
侍卫看着多尔衮的背影,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他这般凝重,萧索,其中一个点点头,道:“奴才领命!”
多尔衮心底叹了口气,暗暗叹道“这样,明朝皇帝与朝廷应该能接受了吧……”
多尔衮的动作自然很快就落到朱栩耳朵里,他这次笑的很开心,拉着小慈煊连下了几盘棋。
小家伙本来就不喜欢下棋,被朱栩拉着,连输好几盘,还不能离开,只得哭着小脸陪着。
曹化淳忍耐了好久,还在忍不住的在朱栩身旁道:“皇上,多尔衮居然有如此魄力,这样的人不能留。”
他很担心,担心朱栩养虎为患,将来尾大不掉。
朱栩毫不在意,道:“朕当初连如日中天的黄太吉都平了,何况一个区区的多尔衮,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无须多言,内阁,帅府那边,你也打好招呼,不要给朕添乱。”
曹化淳躬身,道:“奴婢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继续与小慈煊下棋。
这个小家伙缺少的就是那么一点定力与耐心,现在慢慢教还来得及。
小家伙苦着小脸,耐着性子陪着朱栩下棋。
这一座就是两个多时辰,朱栩下的也累了,摆了摆手,道:“去吧。”
小家伙如蒙大赦,转身就跑,刚走出门口又探出小脑袋,弱弱的试探道:“父皇,我们明天能去游船吗?”
“不行!”朱栩果断否决。这几个小家伙越来越没法没天了,还想去游船,要是出个意外,哭的得是他。
小家伙怏怏的哦了声,转身走了。
朱栩走下软塌,伸展了下身体,向外面道:“曹化淳。”
曹化淳快步进来,道:“皇上,内阁那边转来了几道奏本,其他的无甚事情。”
朱栩晃悠着身体,道:“将多尔衮多留几天,允许他四处走走,洪承畴,吴三桂可以动身了。”
“是。”曹化淳道。
朱栩活动着身体,道:“倭国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曹化淳神情微凛,道:“锦衣卫,军情处那边都传来消息,倭国近来动作频频,天草四郎,左良玉那边都在严阵以待,防止德川幕府搞突袭。”
朱栩活动了一阵,坐在椅子上,神色思忖。
对于倭国,他已经做了三面包围,北方的虾夷,跨过一个浅浅海峡就是本国岛,对马岛直对着九国岛,南方的萨摩藩厉兵秣马多年。
作为一个岛国,倭国可以说处处都是破绽,大明的舰队,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地方登陆!
现在的倭国,德川幕府虽然已经控制的差不多,到底是藩国众多,势力分散,德川幕府想要征讨岛原或者萨摩藩,必须要先行对各藩国下令,命他们带兵支持。
外加粮草等准备,绝对是一个大工程,准备个半年是必然。
思索一番,朱栩道:“传旨熊廷弼,在虾夷给倭国继续施加压力,让倭国觉得,我大明要从北方出兵。”
曹化淳道:“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继续看他的奏本。
朱栩在这里的日子相当悠闲,他将很多权力下放给了内阁,或者说,是明年的孙传庭。
他看的奏本不是很多,大部分时间是比较悠闲的,看看邹本,陪着几个孩子玩闹,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三天后,朱栩又见了多尔衮一次,算是正式的接受了他的提议,大明将接收南安南,组建完整安南省。至于多尔衮杀妻,将子嗣作为人质送入京城,朱栩欣然同意。
朱栩特地派了十个禁卫,护送多尔衮回南安南。
“他这一路回去,估计九月才能到了。”朱栩笑了声,心情十分舒畅。
曹化淳看着多尔衮离去,忽而道:“孙阁老已经离开四川,前往云南,秦大都督请旨,想要来行辕面见皇上。”
第1289章 幸福的烦恼
秦良玉正在陕川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行动,按理说不能轻易离开。
但孙承宗带去了朱栩的意图,仿佛什么事情都不再重要,她必须要见朱栩一面。
凤翔府,秦良玉临时大营。
秦良玉的清剿行动是准备多年,动员二十多万大军,声势浩大,确实也势如破竹,战果丰硕。
虽然前线还是如火如荼,但大营内已经停了下来。
夜凉如水,还有阵阵微风,吹动旗帜飒飒,如有人在窃窃私语。
秦良玉披着衣服,在大营一块空地慢慢走着,已经快七十的她,脸上尽皆是岁月的痕迹,白天威武凌厉的女将军,现在眉头紧皱,思虑爬满皱纹。
马祥麟从后面上来,手里拎着一瓶温水,低声道:“母亲,喝口水吧。”
秦良玉转头看了他一眼,接过瓶子,抬头看着漫天的繁星。
张凤仪看着秦良玉,道:“母亲是在烦恼孙阁老的话吗?”
面对儿子,儿媳,秦良玉没什么隐瞒,道:“孙阁老与我说,皇上有意让我接替孙阁老,担任大元帅府元帅,主持大明军务。”
马祥麟不解,道:“母亲,这不是好事情吗?何况皇上对母亲向来信任,应当不是坏事啊。”
秦良玉喝了口茶,叹了口气,道:“自古以来,有女人入朝吗?何况帅府的元帅要兼任内阁右次辅。”
秦良玉的话似乎只说了半截,但马祥麟已经不寒而栗,面色惊变。
是啊,大明朝廷向来严苛,怎么可能容许一个女人登堂入室,骑在天下男人的头上?
别说他母亲还没有入京,只要风声传出去,只怕一场不亚于“国本之争”的弹劾浪潮就会轰轰烈烈的开始!
张凤仪知道其中的凶险,即便有皇帝的支持,最终定价结果,多半是马家被撕成碎片,她沉着脸道:“母亲,这件事不能答应,后果我们承受不了!”
马祥麟陡然惊醒,道:“母亲,千万不能答应,否则朝野那些人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秦良玉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头顶的繁星。
她深负皇恩,信任有加,现在皇帝遇到难处,需要他排忧解难,她难道要退缩吗?
马祥麟,张凤仪知道秦良玉苦恼,没敢多劝,心里琢磨着回去得多找人,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毕自严从西安府离开,转道回京城。
毕自严出京小半年,将大明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外加即将卸任,心里的想法万千,却又格外平静。
他身边有幕僚,给他汇报着京内的情况。
“诸位阁老基本都不在京中,只有傅阁老在主事。孙白谷阁老在辽东,似乎在准备什么事情,是皇上钦命去的,一时半会儿不会回京。”
“汪阁老现在应该到南直隶了,他在大力推动大理寺的深入改革,但基本都是蜻蜓点水,显然是在想以点带面,在等孙传庭上任。”
“靖王殿下应该在山西,督政院有些虚浮,看似有权,实则用不上力,靖王近年很是恼火,正在不断的施压,想要推动督政院到府一级……”
“孙阁老现在去云南了,他是去找曹文诏的,听说,他与秦良玉谈了两天,但是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孙阁老也无意向内阁,帅府报备……”
“京城中,近来的事情也不少,第一个是夏粮,今年的夏粮减少了六十万石,税银增加了三百万两,傅阁老已经要求户部详细调查根由……”
“第二件事,是关于科举,今年吏部打算大规模扩大录取名额,可能有一千人,并且将同,赐等取消,除一甲外,一律授予进士,不再排名,但具体操作,傅阁老一直让部议,还没有最终决定,似乎在等您回京……”
“第三件事,就是明年会有许多三品以上,包括各地巡抚在内的高官年龄到线,傅阁老正在审议,决定他们的去留,但司礼监透出风声,可能是希望交给孙白谷来处理……”
“第四件事,神龙府即将召开第三次世界贸易博览大会,已经向朝野官员,包括大人,还有皇上在内,据传,这一次参加的人数,大明内外,可能超过万人,交易额会破五百万两白银,这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做,朝野颇不平静……”
“……”
幕僚在说的基本都是内政相关的大小事情,事关大明方方面面,不能小视。
毕自严默默听着,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处理,算是他或者这阶段“新政”的一个收尾,必须要做的。
还有一些,明显是留给孙白谷的,给他用来立威,服务属于孙白谷的“新政”。
毕自严不知道是真老了,还是因为一路奔波,他罕见的觉得有些累,脸上疲倦,眼皮沉重的睁不开。
“你觉得,孙传庭能控制住局面吗?”毕自严平静的问道。
幕僚知道,这位即将离任的老大人对即将到来改变充满担忧,对大明的未来很不安。
他躬着身,微笑的宽慰道:“孙白谷不是关键,再坏也不会比皇上登基之时差,有皇上在,朝局再乱,大明不会乱。”
毕自严默然一阵,他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大明就是好比一根木头支撑的空中楼阁,脆弱的很,在柱子没有重新搭建好前,任何的大波动都可能让这空中楼阁坠地,摔的粉碎。
好一阵子,毕自严出声,道:“传信给各位阁老,出京的尚书侍郎,除了二孙,其他人都回京吧,是该为一些事情收个尾了。”
幕僚心里叹口气,道:“是。”
他之所以叹气,是因为这位毕阁老心胸太宽,在这种时候还能平静的决定他自己的去留,若是他能有一点私心,做一些事情,那该有多好。
毕自严在朝多年,门生故吏,提拔上来的人不知道多少,在朝野他威望隆重,他的离去,已经掀起了风浪,这股风浪方兴未艾。
毕自严坐在马车内,缓缓睁开,眼见京城越来越近,心里越发不平静。
“我真的是老了。”毕自严心里感慨一句。
第1290章 变态的情
在不知名的一个地方,这里绿树成荫,花香遍地,成群的鸟雀飞舞,五间小房子看上去异常朴素。
这里一看就是世外高人的隐居之地,甚至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在一个古朴的房间里,檀香如雾,到处是道家的物件,安静异常。
靠窗的位置,骆养性一身白衣单衣,宽松,清新,他缓缓睁开眼,收起坐禅的收拾,轻轻吐了口气,睁开眼,面上露出轻松惬意的笑容。
一个温柔恬静,穿着薄衫又显如水动人的女子缓缓推开门,透过檀香,看着已经醒来的骆养性,声音清冷,淡漠道:“从岸上来的消息,有关景德镇的。”
骆养性看着女子,歪了歪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这个女人,不喜欢他,但他就是喜欢她的不喜欢,冰冰凉凉,毫无感情,但在床上又另有一种风情,这让骆养性欲罢不能,这么多年,他身边来来去去不知道多少女人,唯有这个女人,他割舍不下,到哪里都带着。
“拿进来。”骆养性温和的笑着。
女人眉头皱了皱,不情愿的犹豫片刻,走了进来,将信递给骆养性。
骆养性看着女人分明,精致又温柔的五官,微露的洁白柔嫩锁骨,他心里忍不住的急切跳动了一番。
他微笑着打开信,没有避讳这个女人,扫了眼信,顿时眉头皱起,神色有些难堪。
女人自然不能从信纸背后看到内容,转身就要走。
骆养性突然开口道:“朱宗汉居然去自首了?你说,他是不是疯了?”
女人眉头皱起,转头冷冷清清的看着骆养性。
骆养性看着他,放下信,失笑的摇头道:“朱宗汉现在被景正关在行辕,据说,朱宗汉正在交代他的一切事情。哎,辛辛苦苦多年,就这么还给景正,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女子眉头皱的更紧,神色不耐,似在强忍。
骆养性就喜欢看她这副表情,有意的逗弄道:“你说,老爷我要不要也去自首?”
女子深情终于不耐,酥胸挺了下,道:“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出去了。”
骆养性笑了声,道:“好了,不逗你了。朱宗汉知道我们不少事情,你说,咱们要怎么应对?”
女人清丽的脸上出现一抹不耐,直接道:“你的事我不管,明天我要上岸去看我爹娘。”
骆养性笑容越多,道:“好好好,我会安排的,你去吧。”
女子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
骆养性看着他的背影,手里拿过一块玉来,放在手里用大拇指慢慢摸索。
朱宗汉的突然自首,是骆养性意料之外的。朱宗汉与骆养性彼此制衡多年,骆养性都不清楚朱宗汉知道他多少事情。而且,因为他躲在这里,这个消息滞后了十多天,这个时候再想去应对,只怕一个大套子已经在等着他了。
“麻烦啊……”
骆养性摇头叹气,确实麻烦了,他现在完全不敢轻举妄动,一旦让现在的锦衣卫,军情处抓到一点蛛丝马迹就可能将他给找出来。
骆养性在那枯坐很久,最终还是无奈的叹气。除了以不变应万变,他别无办法。只是这么一来,他辛苦多年打造的情报网就要付之东流了。
损失,太惨重!
第二天一早,女子就被蒙上眼睛,关在船舱里,飘飘荡荡离开这个岛,而后上岸又被带入马车,走了很久,这才来到一处院子前。
女子看着这个院子,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快步向前面跑去。
她身后两个女人穿着寻常服饰,但脸上一片冷漠,道:“你只有一个时辰,不能久待。”
女子仿佛没有听到,快步去敲门,里面探出一个小脑袋,五六岁模样。
“你找谁?”小家伙愣神的看着女子。
女子也有些讶异,家里什么时候有小孩子了。
小孩子忽然大喜,拉开门大喜道:“你是姑姑对不对?”
女子眨了眨眼,道:“你是大哥的儿子?”
小孩子连连点头,拉着女子就向里面跑去,大声喊道:“爹娘,爷爷奶奶,姑姑回来了……”
女子还是惊讶不已,转头向后面两个女人看去。
两人面无表情,跟着进来。
她们自然知道,女子的父母因为估计,三年前收留了一个流浪汉做儿子,这个小孩就是流浪汉的儿子。
骆养性对女子监控是极其严密的,这点事情是瞒不过他的。
女子确实三年没回来了,只是信中知道有了个大哥,但却不知道大哥还有这么大的儿子。
见身后两个女人没有意外之色,她神情也平静,跟着小孩进了院子。
院子里已经迎来了四个人,两个五十出头的老者,妇人,还有一对三十出头的年轻夫妇,同样一脸欣喜。
老妇人看着女子,立即拉住,然后不断抹泪,说着各种思念的话。
老者躬着身站在边上,看着一样抹泪的两母女,插不上话,默默一阵,蹲在不远处摆弄着酒坛。
倒是年轻男子道:“娘,先别说了,将妹妹接进去吧,咱们有话慢慢说。”
年轻妇人跟着说道:“是娘娘,妹妹原来,肯定辛苦了,先让她喝口茶,歇一下吧。”
老夫人连忙抹泪,拉着女子进了房间。
这一切,都被女子身后两个女人看在眼底,两人眼神都有嗤笑之色,这次没有跟着,而是转身出去,这里检查过了,他们要去与外面负责监视的接头,查看这一家是否有异常。
一家叙说好久的亲情,直到晚饭后才熄灯,各自休息。
两个女人查探一番,守卫在女子房门口。
直到天色将亮,床板忽然无声的翻转,另一个女人出现在床上,原本的女人则快速通过密道,进入地下一个密室。
在女人进的密室,白天见到的“爹娘”正在焦急的等着,一见她来了,立即就低声问道:“找到了吗?”
女子神色冷静,抬着手道:“回公公,有些头绪,他们虽然让我坐船绕来绕去,但那风做不了假,不是海风,应该不是在海外。在马车里虽然我一样被蒙着眼,但我听到了很多声音,根据这些声音的顺序,或许能找到我下船的地方……”
这对“夫妇”听着神色激动的点头,“爹”道:“好,太好了!我们奉命藏了六年,终于要有结果了!”
“娘”道:“前不久朱指挥使来了命令,要我们抓紧查出骆养性藏身之地,皇上决意抓他了!”
“公公放心,骆养性还没有对我起疑,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女子肃然道。
赫然,这对夫人是一对“公公”,是朱宗汉埋伏的人手。
作为情报人员,他们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大朱宗汉已经反叛,现在更是被皇帝给囚禁。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执行任务,找出骆养性!
女子没有废话,时间紧要,她拿起笔,快速的写下她认为重要的情报。
第1291章 张筠很生气
骆养性本来只给了女子一个时辰,但女子硬生生的过了夜,第二天一早才离开。
她全程都被人监视,极难做小动作,想要不引起骆养性的怀疑,她必须滴水不漏。
被蒙着眼,坐上马车,听着外面的声音,默默的记着,这些都找到骆养性的关键。
在另一边,两个内监扮成的夫妇,如常的过着日子,只是小孩子出去玩的时候,穿了一件平时不穿的,好看的衣服,对外说,是姑姑给了家里不少钱,家里高兴。
景德镇。
张筠很生气,小淑娴,小慈烨,小慈煊三个小家伙彻夜不归,在景德镇到处跑,还甩开了看护的侍卫。
三个小家伙头顶着他们自己做好的陶器,站在她面前,一个个小脸苦兮兮的,却谁也不敢说一句话。
朱栩坐在一旁,挠了挠额头。张筠在气头上,他也找不到理由求情,只得无声的跑了。
三个小家伙看着他的背影,那叫一个幽怨。
回到书房,朱栩继续处理他的政务。
现在大明从上到下都是处于一个急变的档口,任何事情朱栩都要掌握在手里,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变数。
对于秦良玉,朱栩还是没有准许她来行辕。
对于秦良玉,朱栩固然是有私心的,这位女将军已经快七十岁了,这是他最为崇敬的人,他希望能给她一个交代,作为皇帝也好,粉丝也罢,他都要这么做。
“给孙阁老去信,让他择机放出风声。”朱栩说道。
曹化淳上前,道:“是。”
这个风声一放,势必会引起一波乱子,内阁,六部还好说,其他官员,尤其是在野的,不知道要趁机怎么蹦跶。
朱栩摇了摇头,心里道“孙传庭有的事情可做了。”
孙传庭势必要打破毕自严时代堪稳的朝局与“新政”,到时候,只怕沸反盈天,天下大乱都可预期。
但是,朱栩期待很久了。他用这么长达十年的时间来做铺垫,做准备,就是要打破这千年的藩篱!
“封建时代会不会在我手里终结?大明会不会是第一个工业国家?未来会怎么变化……”
朱栩踌躇满志,早已经等不及。
曹化淳见朱栩没说话了,便道:“皇上,三殿下预计两天后就到。”
朱栩低头看着邹本,“嗯”了声,道:“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让皇后操心吧。”
近来几个孩子越发没规矩,张筠不能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三个现在还在罚站。
曹化淳应下,又道:“毕阁老召回了除二孙阁老外的所有辅臣,似乎要做些事情,皇上是否要交代什么?”
毕自严尽管与朱栩言明,他会平稳交接权力,稳住朝局,不会出乱子。但这是在他看来,在朱栩的角度又会不同,不知道他是否会做出对朱栩来说有坏性的事情。
朱栩抬起头,沉吟片刻,道:“给刘时敏去信,要他找几个机会,见见张秉文与赵晗,要他们配合毕阁老,稳住朝局,防止小人作祟。”
有户部,吏部二尚书在旁,风险就小很多了。
曹化淳躬身,道:“是。孙阁老去云南,可能还会去福建见卢大都督。”
朱栩本要随意的点头,忽的又抬起头,道:“你是说孙阁老要去见卢象升?‘可能’?这是什么意思?”
曹化淳躬身,低头,道:“毕阁老对军队内部的情况有些担忧,想找卢大都督问个清楚,但毕阁老回京,孙阁老估计是想问皇上,他是否也要回京?”
朱栩有些明白过来,道:“朕当初与孙阁老说,不会强迫他致仕,朕是天子,一言九鼎。他想做什么,尽管去做吧。”
“遵旨。”曹化淳平静的道。
大明朝野盛传毕自严,孙承宗这二位将一同致仕。实则上,朱栩倒是希望孙承宗多留任几年,朝局即将不稳,军队一定要稳!
朝局将要大变,“新政”又陷入泥沼中,朝廷的大臣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朱栩挥退了曹化淳,拿起笔,铺好纸张,眉头赫然是:新政纲要,四个大字。
朱栩正在梳理“新政”的方方面面,要进行一个囊括。等他梳理好,将会与孙传庭谈,这些,都是明年孙传庭要去披荆斩棘的事。
毕自严回京,可以想见,朝局会迅速稳定,那些杂音会不断减少,所有人仿佛都能松一口气。
整个大明,也就这位有这种定海神针的能力。
辽东,沈阳。
孙传庭旧地重游,将辽东的六座大城都走了个遍,神情颇为感慨。
现在,他正在沈阳漫步走着,他身后跟着辽东的军政大臣,一个是周应秋,一个是熊廷弼。
周应秋面对即将继任“首辅”的孙传庭,从容不迫,笑着道:“辽东能有今天,都是阁老的功劳,我们是萧规曹随,沾了您的光了。”
辽东的大框架就是孙传庭搭建的,当年周应秋履职辽东,上上下下对他多有叮嘱,即便是朱栩,也要求他不要大操大办,稳住孙传庭的计划,逐步推进。
孙传庭再次来到这里,心里自然是颇为感慨,一路上都是认真的看着,极少说话。
熊廷弼与孙传庭也是多年搭档,更为放松些,道:“阁老,要不要听一听关于辽东地理图的情况?”
孙传庭神情这才动了下,道:“走,找个茶馆,详细说说。”
周应秋,熊廷弼自然没有意见,找了个僻静的茶馆,三人落座,慢慢喝茶。
熊廷弼没有兜弯子,拿出一张小地图,铺在桌上,道:“这些年,辽东一直奉旨,对四周各处的地理进行查探,标明,确立合适的边界……”
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官话,实则朱栩都与他们面谈过,那就是,能到的地方都是大明的国土,寸土不让!
孙传庭看着这张小地图,瞥了眼熊廷弼,没有说话。
熊廷弼手指着地图,道:“这里,海参崴,向北,基本是都是无人之地,且异常寒冷,基本上无人居住,下官一直派人深入,不断的移动界碑,尝试着移民居住……海参崴向西,一直到归化城直线位置,基本是也无人,草原,荒漠,冰天雪地……但再往西,就是漠北蒙古(今外蒙古),喀尔喀的地盘,他们的头顶,北方,原本有一个叫做西伯利亚汗国的国家,是蒙古人一支,但百年前被俄罗斯人吞并,这一大片是俄罗斯的底盘,但没什么人居住,驻军也不多……”
“喀尔喀往西,就是漠西蒙古,这里基本都是蒙古人的后裔,其中,和硕特部最强,是卫拉特的盟主。再往西,就是哈萨克等汗国,同样是蒙古西征后建立的,原本是属于金帐汗国,随着金帐汗国衰落,四分五裂,分裂出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汗国……”
第1292章 体罚
这些事情,作为大明高层自然接触得到,有所了解。
熊廷弼抬头看了眼两人,继续说道:“这些汗国不少都被俄罗斯蚕食,总体实力,人口并不是很多,并且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内耗相当严重……”
“我大明最大的威胁,除了这些桀骜不驯的蒙古人外,就是俄罗斯了,这个国家,从一个小小的部落,扩张到现在,他的国土仅差我大明,人口众多,这些年不断的四处扩张,入侵我大明,只是是迟早的事情了……”
“辽东筹建了八城,主要不是防备蒙古,而是俄罗斯人。漠西蒙古以及哈萨克等金帐汗国还是有些实力,俄罗斯一时半会人吞不下,加上欧洲又被奥斯曼挡住,东进,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路……”
孙传庭当年筹建辽东,自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现在身份转变,自然有另一番考虑。
他手指在地图上滑动,道:“沈阳,归化城,库伦城,这是一条线,加上海参崴,应该是一个三角,但这个三角太大,加上大漠,草原,我们不能在辽东,或仅在辽东做准备,甘肃这里,是一个重点,不管将来如何生变,只要这里能有大军触动,管他是蒙古,还是俄罗斯,都能迅速应变,而不是影响京畿安危……”
周应秋听着,神色微动,没有说话。毕自严虽然对军事政务极少插手,但原则上来说,是可以的。
这是否代表着,孙传庭心里不只对未来的政务有通盘考虑,军政方面也有盘算?
熊廷弼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思忖一番,道:“若是能在这里将敌人挡住或者拦腰截断固然好,但甘肃地理复杂,大军难行,更难以长久驻扎,外加后勤困难,怕是不容易……”
孙传庭也任过兵职,知道熊廷弼的话有道理,却没有多说,道:“嗯,辽东的规划不能停,民生为主,军事侧重,不要偏了。”
大明现在的主基调还是应灾,辽东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