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体仁是毕阁老看好的人,李邦华是四朝老臣,傅昌宗更是帝党领袖,随便哪一个出事,都会是大篓子。
  龚鼎孳现在后悔了,这件事他不应该掺和,反贪局现在成了某些手里的枪。
  他从内阁出来,赶回在宫外的衙门。
  反贪局与其他部门并不在一起,但在皇城附近,是一个单独的院子,从外面看,并不起眼。
  龚鼎孳回来没多久,楚富耀,张菉就被派出去,四处探听情况。
  傍晚的时候,反贪局四散的人陆续回来,开始总结打听来的消息。
  反贪局虽然是个众矢之的的部门,但关系网也很大,不买面子的官员着实不多,探听消息容易的很。
  “大人,从司礼监那边收到风声,这一年来关于陕西的奏本起码有百本,都是弹劾各级官员,尤其是巡抚衙门……”
  “内阁那边更多一些,但都被压下来。督政院那边透出消息,似乎是靖王说了话,陕西那边的督政院没有对巡抚衙门如何。”
  “陕西今年的赈灾钱粮总共是五百万石粮食,比往年少了一半,现在内部据说争抢的厉害,不管是他们内部狗咬狗,还是为了抢夺赈灾粮食,彼此恶斗都有可能……”
  “温体仁是去年调过去的,才一年多,没有多少根基,陕西现在的府级官员,基本上都是李邦华提拔起来,对了,那个巡政御史内阁已经命他即刻返京……”
  “内阁肯定知道的比我们多,这是未雨绸缪了。可是温体仁是毕阁老看好的人,毕阁老又将要致仕,这些事情,不是冲着他去的吧?”
  “难说,内阁里那几位或许能忍得住,但外面的人就不一定了。孙传庭的人,傅昌宗的人恐怕都在背后使劲。傅昌宗到底势大又有圣眷,孙传庭即便坐上去怕也坐不了多久……”
  “大人,这个案子非同小可,可能是有人等不及,想要借我们的手,送毕阁老一程,这要是不小心,我们可能都要搭进去……”
  “孙传庭在内阁多年,毕阁老与他几乎是一个鼻子出气,谁也不知道孙传庭有多少实力,他要是与傅昌宗斗起来,那就是神仙打架,我们反贪局根本承受不起……”
  一群人说着纷纷面露凝重,这个案子真的非同小可,牵扯到大明朝廷最高层的争斗。这场争斗有可能是当今登基以来最严酷的,代表着毕自严,孙承宗等人的离开,是朝廷的一次大换血!
  而现在,有人企图让反贪局来开第一枪,第一个跳进这个火坑!
  龚鼎孳心底已经深深的后悔,这陕西分明就是一个火油桶,哪里是建功立业的地方,这里会将他,将反贪局炸的粉身碎骨!
  龚鼎孳紧锁眉头,脸上阴晴不定。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怎么甘心就这样被人算计,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坐椅子上,思索了良久,龚鼎孳目光冷峻,沉声道:“现在我已经领了圣旨,咱们没有退路。这样,楚富耀留下,盯住京里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个陕西巡政御史,一定摸清楚他到底是谁的人,受谁的指使。”
  “是!”楚富耀神色凝重的道。这一次,是他们的生死存亡了,那些大人们在争斗,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根本不够看,连翻开的机会的都没有。
  龚鼎孳又转头看向张菉等人,神色冷漠,道:“其他人,全部随我去陕西。既然有人想利用我反贪局,我也想看看,他有没有这么好的牙口!”
  “是!”一群人大声应是。他们也很愤怒,有人拿反贪局当枪使,他们当然愤怒!
  第二天一大早,龚鼎孳就带着人,大张旗鼓的出了京城,直奔陕西。
  内阁同时也给陕西巡抚衙门发了公文,命温体仁等人老老实实配合调查,不得擅动。
  反贪局,内阁的这个动作,让人京城本来消退的热度再次翻涌起来,不知道多少流言蜚语涌动,都直指内阁,直指毕自严致仕的朝局。
  朱栩高坐在内阁三楼,将一切都看在眼中。
  他看到毕自严,孙承宗在安排他们致仕的事情,在做着一些他看到看不到的安排。孙传庭蠢蠢欲动,已经在准备接手。傅昌宗有些焦虑,同样在做着某些未雨绸缪的事。至于靖王,汪乔年倒是淡定很多,他们的位置都是定制,不会动。
  六部的尚书侍郎跟着内阁起舞,一些人开始或明或暗的站队,同样在预先的做着某些事情。
  京外的一些封疆大吏同样闻风起舞,一些奏本里的蛛丝马迹已经暴露出来。
  京城里是风云动荡,政局的变化一触即发。
  身为风暴的起点,另一个中心的陕西,同样不安宁。
  西安府,巡抚衙门。
  左参议莫绪林站在温体仁的班房,端着茶杯,满脸苦笑道:“大人,下官哪里还有心思喝茶,这反贪局的人马上就要到了,你我二人最终的归宿,就是刑部的大牢!”
  温体仁没有以前那么胖,瘦了不少,脸上多了些和缓,一双小眼睛没有以前那么闪烁,更多是一种平静,内敛。
  他将手里的文书放下,春风和煦的道:“怎么,连你都急了,外面那些人,是不是更急?”
  莫绪林放下茶杯,道:“大人,都火烧眉毛了,您怎么还有心思说笑。内阁的态度已经很明显,是不打算保咱们了,说不定毕阁老现在已经被架空,咱们都要被秋后算账,做一辈子牢的……”
  温体仁看着莫绪林,神情从容,语气笃定,道:“不要着急,毕阁老没那么快会致仕,至少今年不会,现在‘新政’是关键时刻,毕阁老不会走的突然。这应该是有人心急了,准备拿我们投石问路。你出去告诉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巡抚衙门准备对各级官员进行调整,不能安心做事的可以跟我们打招呼,回家种地可以安安心心……”
  莫绪林一怔,听着温体仁的话,将信将疑的道:“当真?”


第1233章 温体仁的认罪
  温体仁已经在外面做了多年的巡抚,尤其是在北安南,可以说是得到了足够的锻炼,已经没有了之前在京城的里的浮躁与急切。
  他看着莫绪林,表情自信中夹杂着一丝威压,道:“自然是真的。等反贪局的人到了,巡抚衙门不要接待,不要客套,也不要冷淡,公事公办即可。他们要查什么,敞开了让他们查。”
  莫绪林一惊,道:“大人,真的让他们查?陕西这些年的政务都算是‘违法’的,虽然与皇上,朝廷有默契,可真追究起来,咱们论个死罪都是轻的!”
  陕西的“农庄策”是朱栩出的主意,李邦华一力推动,这么多年,其中发生了多少事情,即便是温体仁等到了陕西一年多也没摸清楚,从一开始就是“违法”,到现在,真要认真起来,只怕朝廷都要倒下一大半!
  这可不是闹着玩,陕西一直都是当朝最重要的政务中心,若是这里被翻过来查,谁也讨不了好!
  温体仁瞥了他一眼,嘴角划过笑意,道:“不用担心,京城里的人比咱们更懂得分寸,他们不会将陕西翻过来,否则对谁都没好处。都说毕阁老要致仕,可他只要一天在位置上,除了皇上,谁也赶不走他。”
  莫绪林没有感觉到丝毫安慰,心里反而更加忐忑。如果十年前他在这个位置,早就打包东西赶紧辞官回家了,可现在要是走,非得落一个“畏罪潜逃”的罪名,清名尽丧不可。
  进退无路,莫绪林心里如蚂蚁上锅,急不可耐,偏偏当头的温体仁不急不缓,什么都不打算做。
  莫绪林犹豫半晌,还是道:“大人,下官去说恐怕没有什么说服力,还是您亲自说吧。”
  副手有一个非常大的用处,那就是给主事的顶雷,莫绪林担心温体仁拿他挡祸脱身。
  温体仁在官场了混了二十多年,对于莫绪林的心思一眼就能洞穿,却也没有点破,如同一个老好人般的笑眯眯的点头,道:“也好,传我命令,知府级以上的官员即刻赶来西安府,将这些年的政务整理清楚明白,尤其涉及到钱粮,田亩等之类一定要清晰,告诉他们,要是不清楚,休怪本官保不住他们!”
  莫绪林从温体仁的话里分明听出冷冽的寒意,心神一凛,连忙道:“是。”
  明明开春,但陕西却突兀的出现了一股寒流,在官的人人自危,不在官的也担心受到牵累,整日不得安生,如无头苍蝇,四处乱传。
  陕西的知府们奉命到了西安府,温体仁再三安慰也不能让这些人安心,满心忐忑,在西安府是吃不下睡不着,偏偏还走不了,如同戴罪待审一般。
  倒是温体仁从容自若,该干嘛干嘛,一点事情都没有的样子。
  整个西安府悄悄的笼罩在肃穆,压抑的气氛中,连普通百姓都被传染,一些谣言在四处蔓延,日渐沸腾。
  同时,整个大明都在看着陕西,想要看这场风波怎么变幻!
  当今登基以来,自从清洗了东林党,虽中间夹杂着朱由检等,但一直相对稳定,毕自严等掌握朝局已经七八年,若是,应当算是景正以来最大的变局!
  事关这样大的变动,哪一个当官的能不在意?
  大明内外都是暗波涌动,静静的看着,等着。
  龚鼎孳到了西安府,没有隐藏,没有刻意的摆阵势,见过了温体仁等人后,直接住进了驿站,而后便再没出来,一连三天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在西安府的大小官员更加不安,一个个都是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可耐,四处探听消息,心中惧怕不已,一些人已经在想办法出逃了。
  温府。
  温体仁,左参议莫绪林,右参议陶德之,还有几个参议,主事等都集中在这里,眼巴巴的看着温体仁。
  反贪局的人来了,却是高深莫测的躲着不见人,不查案,这让他们怎么安心?
  温体仁这个巡抚一切如常,更让他们心中七上八下,人不在的来找温体仁讨个说法。
  温体仁不止是陕西巡抚,顶在他们前面,曾今还是位居礼部侍郎的京官,怎么着也比他们有办法。
  莫绪林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看着温体仁满脸苦涩道:“大人,该送进去的东西都已经送进去了,三天了,那位龚大人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到底是要审查还是走过过场,总得给个说法吧?现在整个陕西都乱了,每一个人有心思做事情。”
  其他人拼命点头,双眼铜铃,耳朵似兔,恨不得扑过去抱住温体仁。
  温体仁倒是不紧不慢,余光扫过这些人,淡淡道:“余大人呢?怎么说?”
  温体仁话里的“余大人”指的是余大成,余大成现在是陕川六省总理大臣,虽然他这个总理大臣有些虚,但总归顶在他们上一层。
  余大成在陕西基本上是沿袭了傅昌宗那一套,但他没有傅昌宗的能力,也没有他的威望与背景,做起事情是束手束脚,最后就是缩手缩脚,干脆躲在总理大臣府,按部就班的做事,至于外面怎么样,除非水淹到门前,他一概不管。
  这以至于让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位的存在。
  莫绪林等人一怔,余大成虽然是他们地方名义上的头,但这个人用来顶缸完全不够格,难以服众,目光都还是紧盯着温体仁,欲言又止。
  温体仁看着这群人的表情,眼神里笑意一闪,面上却沉色,仿佛心里剧烈挣扎,等眼前这些快要忍不住了,他才叹了口气,满面愁苦的道:“本官是陕西巡抚,大事临头,自然不能退缩。你们都放心吧,我已经写好奏本,将陕西的所有过错都揽在身上,承认一切罪过,与尔等无关。明日本官自负枷锁去见龚大人,认罪伏法。你们要做的,就是管好陕西,不管如何,政务不能乱,诸位,陕西的‘新政’如逆水行舟……”
  温体仁本来准备好长篇大论,结果莫绪林等人根本忍不住,纷纷大呼的站起来,一脸惊愕,不可置信。
  温体仁要一个人将罪责担起来?这怎么可能?大明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官员?会这么好心,牺牲他一个人,解救他们这些与他完全不相干的人?


第1234章 风暴前的投石问路
  温体仁没有理会这群惊愕不已的下属们,简单说完,便起身离开。
  这个消息让在西安府的所有官员都炸开了锅,纷纷议论,继而迅速传开。
  他们并不安心,总觉得这件事不对劲,却又想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于是,这个消息飞速在西安府传播,接着就传向整个大明。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就是反贪局的龚鼎孳等人,他们看似按兵不动,实则一直在暗中调查。
  龚鼎孳,张菉,楚江寒等人面面相觑,显然也被惊到了。
  温体仁是什么人,他们来之前已经摸过底,这是一个老奸巨猾,惯于环海沉浮的人,他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胸怀,主动承担罪责?
  楚江寒神色凝重,看着龚鼎孳道:“大人,这件事对我们很不利。”
  龚鼎孳,张菉等人听着顿时又是脸色微变,继而沉下脸。
  不管温体仁在打什么主意,他们却被推到了一个危险境地。陕西的事情绝不可能一个温体仁就能扛下来,可温体仁跳出来抗,他们能怎么办?继续不依不饶追下去,不说那些弹劾的奏本会将他们淹没,朝廷里的大人们会怎么看?他们会不会希望用温体仁顶缸,了结这件事?
  或者说,这是朝廷里大人们早就算计好的一盘棋?
  众人心里不禁发冷,那些大人们高高在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却都是小鱼小虾,根本无力折腾,只能随波逐流。
  张菉语气多了一些怒气,道:“大人,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楚江寒瞥了他一眼,道:“事情明摆着,有些人想请毕阁老早点走,毕阁老或者毕阁老的人不想让他走,双方在斗法了。”
  龚鼎孳面色变幻一阵,沉色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不能过早下定论,温体仁明天不是要来见我吗?先看看他怎么说,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楚江寒对此倒是同意,道:“已经准备好了。涉及到陕西历年的赈灾钱粮的用处,大量田亩的来去,各级官员的任免流程,还有就是温体仁等官员的私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证据,但算不上实证,还得看温体仁怎么说。”
  陕西政务方面太过复杂,在里面的人都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只看一些账簿,文书之类很难断定什么。至于温体仁的私产,这就更难了。温体仁出自江左,身边的士绅富户太多,一般的贿赂他未必看得上,大规模的又很难摸到证据。
  张菉接着话头,道:“温府下官已经摸了一次,倒是没有什么异常,平日用度,下人们的私产,都没有太大问题,想要查,或许还得从北安南,甚至是南直隶去查。”
  这就是要刨根问底了。
  龚鼎孳听着摇头,道:“我们没那么多时间,必须速战速决,从这件事里抽身。明天温体仁来了,将该问的问题问清楚,看看风向再说。”
  现在毕自严要致仕,这是景正朝最大的一次官场地震,会影响到大明内外的方方面面,谁都不敢大意。
  龚鼎孳向来精明,但涉及到这场风波他也不敢大意,没看清楚之前不敢妄动。
  楚江寒,张菉等人也都点头。他们现在是出头鸟,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利用他们,他们得无比小心。
  温体仁的自白书当晚就到了龚鼎孳手上,一群人挑灯夜读,对这份自白书里里外外的研究。
  楚江寒看的最认真,好半晌,脸上已经呆滞的道:“大人,温体仁真的打算认罪?”
  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温体仁的“认罪”无非是一种手段,用来自保或者保住毕阁老,但温体仁这份自白书写的非常详实,尤其是政务方面,违反朝廷法度的比比皆是,写的还是异常详实,赈灾钱粮确实有大量的被挪用,他也承认了,还罗列清楚,附了一本账簿。
  这些足以致他死罪的事情他认的干干净净,一件不落,倒是涉及贪腐之类,他称之为“胡编乱造,子虚乌有,诽谤于前,阴谋在后”。
  “温体仁……这是要干什么?”张菉也是经历不少事情,但像温体仁这样大大方方认罪的,还是第一个!
  以往那些大人,哪个不是抵死不认,哪怕证据摆在面前还是一堆大道理,仿佛所有事情都与他们无关,干净的如同白莲花一般。
  龚鼎孳看着这份自白书,感觉无比的扎手。
  不管温体仁有什么目的,这要是呈送上去,温体仁自然是死罪,可朝廷那些阁老,尤其是对温体仁多次赞誉的毕阁老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些想要毕阁老离开的人有会怎么出招?
  龚鼎孳心里大骂之前鬼迷心窍的自己,抬头看了眼楚江寒,张菉等人,道:“温体仁的自白书已经发往京城了?”
  张菉道:“是,送信的人说,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龚鼎孳肩膀更紧了三分,眉头拧成川字,苦死良久,道:“你们明天与温体仁好好谈谈,一切动作都要干干净净,无可指摘,不能给人一丝一毫的把柄,知道吗?”
  楚江寒一怔,道:“大人不见温体仁?”
  温体仁是封疆大吏,没有钦使的身份,不足以与他对等谈话。
  龚鼎孳道:“温体仁这道请罪书会开启朝廷争斗,但他还不足以了结陕西之事,明天我去见余大成,看看他怎么说。”
  余大成是陕川六省总理大臣,哪怕是摆设也有个名头,说话还是有点作用。
  张菉犹豫了下,道:“大人,余大人刚刚派人通知,他要去四川巡查,已经走了快小半个时辰了。”
  “这个老滑头!”龚鼎孳怒骂一声,哪里不知道余大成这个时候去四川的目的,无非是躲开这个是非之地。
  楚江寒道:“大人,如果温体仁这自白书到了京城,那争斗中心便会转移过去,我们现在远离京畿,下官担心没有大人坐镇,我们反贪局会有不测。”
  反贪局一直一些人的眼中钉,加上这次又是首当其冲,出点事情再正常不过。
  张菉蹙眉,道:“虽然温体仁要抗下所有罪责,但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查,核实,现在肯定回不去,这里一时半会儿只怕也不可能有结果。我总觉得,这里才是博弈的要害之地。”
  龚鼎孳赞许的看了眼张菉,道:“我们暂时确实回不去,京城那边有大风暴是肯定的,先躲一躲,看看风向,温体仁这道自白书正好投石问路……”


第1235章 谁是下棋人
  陕西的各级官员是各有招数,都在尽可能的想办法躲避,想要跳开这个漩涡。
  谁都知道这件事关乎未来前程,关乎身家性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时间陕西是沸沸扬扬,各路神仙神通漫天。
  温体仁这道自白书以八百里加急的最快赶往京城,直奔内阁大殿,但并没有入通政使司,而是直奔三楼,到司礼监,刘时敏的桌上。
  站在刘时敏面前的一个内监看着刘时敏,压低着声音,满含担忧道:“公公,这温体仁要干什么,他这一认罪,岂不是将毕阁老架在火上烤,逼着毕阁老尽快致仕吗?”
  温体仁很得毕自严看重,培养,满朝皆知,因此温体仁算是毕自严的人,现在温体仁认罪,等同于毕自严在陕西的政务上“不干净”。
  刘时敏仔细的揣摩着温体仁的奏本,神情渐渐凝重。
  温体仁承认违反法度强行收地,非法的“赎买”士绅富豪的田亩,挪用赈灾钱粮,排斥异己,任用私人等等,这些罪名,足以抄家灭族!
  “温体仁这是要干什么?”刘时敏低语。
  温体仁不但将他自己置于死地,还拖着毕自严一起下水,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阴谋?
  是温体仁投靠了别人,要拉毕自严下马?这成本也太大了。
  刘时敏抬头看了眼送信的内监,漠然道:“只有小人一人。”
  刘时敏拿起奏本站起来,目光冷峻的盯着他,道:“闭上你的嘴。”
  这内监心神一凛,立即道:“小人明白。”
  刘时敏转身出了班房,越过中线,瞥了眼朱栩的半关的门,迈入曹化淳的班房。
  待曹化淳看过这道奏本,面上冰冷一片,眼中都是寒意。
  刘时敏关注的是朝局,曹化淳看的是乾清宫。温体仁的这一道自白书是将毕自严架到火上烤,可也将朱栩推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刘时敏看着曹化淳,沉着脸道:“曹兄,外廷这些大人们到底在做什么?我现在怎么越看越糊涂了?”
  按照正常来说,毕阁老致仕代表着景正朝多年的朝局大变,官场地震,换血,一些人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温体仁这个自白书,将事情一下子推到了最艰难处。
  内阁那边估计会无比头疼,乾清宫的计划……也有可能被打乱。
  曹化淳心里转来转去,最后还是叹了口气,起身道:“我们去见皇上吧。”
  大明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急剧变化。
  刘时敏点点头,跟着曹化淳转进朱栩的班房。
  朱栩班房里,朱慈烨,朱慈煊,朱慈熠三个小家伙正在小客厅里端坐,乖乖的做着先生留下的课业。
  这也是没办法,三个小家伙,除了小慈烨,其他两个人没点管束就到处疯玩,课业十有九次是完不成,那些先生时不时到朱栩这里告状。
  小慈烨一本正经,一笔一划,写的平静,用心。
  小慈煊拿着笔的手在颤抖,倒不是因为年纪,他就是拿不住笔,并且厌恶读书写字,倒是对刀兵之类用的得心应手。
  小慈熠不同于两个哥哥,他心思不属,写几个字就抬头看向四周,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
  朱栩正在批阅奏本,不时抬头看向三个小家伙,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半个月。
  他平时甚少与孩子们相处,这半个月感觉比几年还多,也让朱栩对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朱栩看着三个小家伙,嘴角微笑,心里慢慢转着念头。
  刘时敏与曹化淳悄步进来,见朱栩看着三位殿下出神,二人放慢脚步,来到朱栩近前。
  朱栩已经察觉到了,转向二人道:“你们有什么事情?”
  这二人一起来,显然是事情不小。
  刘时敏将温体仁的自白书递给朱栩,道:“皇上,这是温体仁的‘自白书’,他认下了所有罪责。”
  朱栩一怔,疑惑的看了两人一眼,拿起奏本翻起来。
  看着这份自白书或者说是认罪书,朱栩的表情相当怪异,最后将奏本放在桌上,目光盯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去。
  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温体仁了,这位是一个深通官场规则,善于窥伺人心的老油子,想要他这样壮烈的认罪伏法,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朱栩琢磨着这道奏本,很快就琢磨出味道,不由得笑了起来。
  曹化淳,刘时敏很忐忑,温体仁认罪,将毕自严拉下水,势必会打乱朱栩的安排,现在看着他的笑容,总觉得有那么一丝寒冷。
  朱栩合起这道奏本,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两下,道:“将这道奏本发给内阁,仅限于内阁。”
  曹化淳神色凝重,道:“皇上,这件事非同小可,朝野沸反盈天,人心惶惶,如果发到内阁,奴婢担心会再惹起风波来。”
  外面传言是有人等不及,想请毕阁老提早离开,这个“有人”一直模糊不清,没有人点出来。但大家都清楚,现在能登上“首辅”宝座的只有孙传庭,傅昌宗二人。
  若是真的是这样,这道奏本再发到内阁,只怕会凭添波澜,再出风波,内阁的争斗一旦明朗化,那对大明朝局,政务将有不可预测的预想。
  朱栩将奏本递给曹化淳,道:“去吧,再透个口风出去,朕打算给毕阁老一个伯爵。”
  大明朝的爵位向来吝啬,一般人根本别想,像王守仁这样的文治武功才能堪堪得到。
  曹化淳与刘时敏两人看着朱栩,又不自觉的对视一眼,旋即猛的道:“遵旨。”
  他们这才清醒过来,不管棋盘怎么变化,下棋的人始终没变!
  二人快速离开,曹化淳亲自下楼,去一楼的内阁。
  朱栩倚靠在椅子上,目光看着外面,嘴角勾勒着怪异的笑容,轻声自语道:“这温体仁还真是个聪明人,关于政务的罪责认的干干脆脆,涉及自身的一概不认。正常来说,按照我的性格,这样为了国政大义牺牲自身小我的人,绝对不会惩罚,反而的大加重用……可惜,偏偏你是温体仁啊……”


第1236章 变局里的人
  曹化淳亲自下楼,进入内阁,见到毕自严,密谈了好一阵子才上楼回到班房。
  内阁占据了一楼,地盘很大,但阁老们的班房都在一起,曹化淳又是焦点人物,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进了毕自严的班房,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私底下多少声音在悄悄流转。
  孙传庭正在批阅山东上报的“新政”进展与下一步计划,眉头一直拧着。
  这份奏本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封奏本不应该不给他,偏偏就到了他手里。
  还有就是,这份奏本里的语气,态度,仿佛就是对奏呈给他的,而不是内阁。
  他身前站着幕僚,名叫郑志原,他面露忧色,道:“大人,现在外面风言风语太多,都说您要接替毕阁老出任首辅,不止外面这些地方官,京城里的官员……‘套近乎’的比以往多了数倍。这还不是学生最担心的,这道奏本不应该给您的,现在偏偏到您的手里,毕阁老是不是心里对您有了什么想法?”
  内阁虽然不是一言堂,但在朱栩要求“尊重毕阁老”的前提下,内阁的日常管理基本上是毕自严说了算,比如这分发奏本。
  孙传庭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外面怎么传我们管不着,但内阁,朝廷要不信谣,不传谣,传我的话,谁再敢胡乱传播流言蜚语,一律革职查办!”
  郑志原见孙传庭动了火气,连忙安抚道:“大人,这件事还好说,关键还是毕阁老,下官刚才看见曹公公进了毕阁老的班房,好一阵子才出来。听说,毕阁老脸色很阴沉,还砸了一个最喜欢的被子。”
  孙传庭一怔,道:“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郑志原思索着,道:“能让毕阁老生气的事情还真不少,但让曹公公亲自来说的不多,下官猜不透,或许,得大人走一趟了。”
  孙传庭这些年在内阁已经渐渐有了威望,气度颇为雍容,目中有严色。
  他不同于毕自严的老成谋国,步步谨慎,更有锐气,也更想做事情,当然,也更年轻。
  对于近来内阁里的气氛的微妙变化,他自然察觉到,但是却不能做什么。
  他接替毕自严这是乾清宫早就安排好的,多年前就确定的事情,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心里都十分明白。
  但明白归明白,有些事情他们都身不由己。毕自严要给他套绳子,他不想被束缚,毕自严或明或暗的警告,他不动声色的回敬。
  两人这样心照不宣的试探,已经进行了好一阵子了。
  只是,孙传庭知道毕自严底线,毕自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