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要做的,应该是匡扶得失,拾遗补缺,你们要做的,应该是提出建议与想法,你们要做的,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谋求更好的方法……”
“没有品级,官职,不代表没有责任,你们的责任更大,更重,你们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你们有义务来扛起责任,做更多的事情……你们要将大明的发展,大明百姓的福祉放在第一位,摒弃你们的固执,你们的利益,你们的得失,你们不该有的妄念……”
“朕设立这个‘国家议会’,不是为了让你们反对内阁,反对六部的官员,你们可能明白?”
朱栩尽管简短截说,那些议员听着直皱眉,心里万分不舒服。
眼前的皇帝陛下所说,将他们的责任,权职给都给定义了,这与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
内阁六部等的官员微微松口气,如果将这议会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甚至束之高阁,那对他们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不用头疼了。
朱栩将这些的人表情尽收眼底,继而道:“我们的‘新政’,是为了谋求绝大多数人最大的福祉,自然要团结大多数人,共同奋斗,一起前进。朕现在想知道,你们否决内阁的议案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这件事对大明来说是利是弊,眼前,长远是否有认真推断?你们的心中是否有疑虑,是否寻求解惑,协商?你们是否有私心,是否带有情绪来面对内阁的新政策……”
“说‘国家议会’是大议的一种替代,并不是。朕所思考的‘国家议会’是大明的一个法定的机构,是朕试图建立一种先进的,前瞻的,可持续的体制,是对未来有至关重要的一种尝试,也许十年,二十年未必能功成,但朕希望,这种尝试要继续下去,不要有一点问题就否定,弃如敝履。一个国家,不是靠一个,或者七个人八个人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百姓,我们要倾听百姓的声音,议会的议员应该代表百姓,为他们出声,我们的官员不能脱离百姓,不能成空中楼阁,活在畅想中,所作所为也都是畅享而来……我们要活在现实中,务实的去做每一件事,为每一件事负责……”
“朕知道,不管是你们议员,还是朝廷的内阁,六部,都对这些很陌生,很不习惯,很莫名其妙。但朕认为,你们应该有耐心,尽早的去熟悉,熟练,习惯这些新的变化,我们不能总想着水到渠成的做事,我们要站在高处俯看未来,为未来做准备,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属于谁看的远,准备的多,走的快……”
“诸位,这是一场战役,事关大明未来数百年国运,事关我们中国能否永远是中国,我们面对太多的敌人,内部的,外部的,近的,远的,现在的,未来的,我们要准备的太多,要做的太多,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的责任重大,大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朱栩越说表情越严肃,语气渐渐慷慨激昂。
朱栩不远处的曹化淳,刘时敏等人默默低头。
他们作为朱栩的近人,能理解朱栩的努力,压力以及责任。
毕自严等人微微倾身,这里多数都是朱栩登基以来的老臣,这些年过来,他们很清楚,为这个国家付出最多,责任心最重的,无疑就是他们眼前的皇帝。
他们心里有诸多想法,但仅凭此一点,就值得他们尊重。
一干议员们没谁敢说话,不少人欲言又止,话到了喉咙却说不出。
朱栩看着这群人的表情,知道说的差不多了,便站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这群人,背着手,语气平静的道:“关于议会的权责,内阁尽快给朕上奏,朕刚才说了这么多,希望你们都能有所得,有所悟。”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心里松口气,他就怕朱栩真的将“国家议会”置于内阁之上。
如果只是一种“前瞻”,那就还有余地,政务不会脱离内阁的掌控,朝局也不会有大变动。
倒是一干议员们都神情复杂,刚才的那股势与内阁斗到底的狂热被浇的一干二净,目光不时在毕自严等人背影扫过,似乎在害怕他们秋后算账。
朱栩没有立即走,还在看着这群人。
“国家议会”,是他体制改革的最后一步,本来不想这么早拿出来,但是如果错过这个时候,过了小冰川,各方面发展齐备,那阻力就太大了!
在废墟中建立的大楼,根基才最夯实!
四百年后,中国最为著名的史学家,在评点“景正新政”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评语:纵观历史,从来没有这样的剧烈,庞大,复杂并且成功的改革。纵然毁誉参半,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期出现的政策,法度,思想以及某些难变真假的预测,至今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整个世界。
圣武皇帝的文治武功,古不可论,未来不会有。
第1126章 踏雪
毕自严在朱栩走后,总算松口气,但表情有些变幻。
他在想,怎么收拾这帮不知道天高地厚,什么都不懂就敢否决他的计划的议员们。
后面的六十多议员这会儿老老实实的坐着,心里慌慌,目光都看着前面。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确确实实是无权无职,任人鱼肉,毫无放抗之力。
靖王,汪乔年等人心里也有火气,准备好好“教育”一番。
倒是孙传庭,神色平静,看着气氛凝固,心里思索,刚要上前对毕自严说什么,毕自严忽然站起来,转过身,笑容相当和睦的看着后面的那些议员,道:“皇上的话,你们都听到了,现在有什么疑惑,就问,不要瞎胡闹。”
这帮议员都是享誉一方,备受尊崇,有的年纪,资历甚至比毕自严还大,还高,被他这么如同小孩子般教训,一时间一句话说不出。
他们倒是不惧怕毕自严,问题的关键在于刚刚离开的皇帝,他讲大道理比谁都厉害,要是他们再反驳……扣上一顶“祸乱国政”的帽子下狱,他们大半辈子的清名就毁了。
毕自严看着这群人嗫嗫不敢言,心里佩服朱栩的帝王心术,背着手,淡淡道:“既然没有,你们回去之后将内阁的奏本好好研议一番,若是有什么想法,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就做好本职的事情,关于你们的投票等权职,内阁会商议,上奏皇上批准……”
有一个老者不甘心,想要说话,刚要站起来,被他身边一个人拉住,向他摇头。
老者眉头皱了皱,最终还是坐下。
大明已经不是“讲道理”可以横行天下的时代了,谁也不能忤逆乾清宫的那位。
孙传庭看着毕自严的轻描淡写,心里暗自点头,毕阁老到底是学到皇帝一些东西,没有动辄就威武相逼。
二楼的会议室,没有反对,毕自严撂下几句话,便带着一干文臣下了楼。
一群议员们面面相窥,不知如何是好。
朱栩出了内阁大殿,慢慢的走在出宫的路上,今天傅昌宗要回京了。
“张问达什么时候到?”朱栩踱着步子,慢慢的走着道。
雪已经化了不少,太阳带来一点暖意,却让这个冬天越发寒冷。
曹化淳感觉着微风,道:“回皇上,内阁那边应该有点事,奴婢已经通知过了,想来很快就会到。”
朱栩点点头,走向西城门。
曹化淳跟在身侧,道:“飞鸽传书已经入司礼监,傅大人最迟一炷香时间就到。”
傅昌宗即将入阁,陕川等六省的下一任总理大臣,内阁研议的是张问达接任,朱栩对这个没有意见。
张问达这个人老奸巨猾,心思缜密,有他在陕西,朱栩也能放心不少。
大明的总体政策已经明晰,现在就是执行力,以及持续执行的问题。
朱栩到了西门外,坐在一处小茶馆里。
“这位公子,新出的雨前龙井,怎么样,味道不错吧?”小二很热情的招待,颇为得意的道。
要说别的,朱栩还真分辨不出,但这茶,还极少能蒙他的。
不过他笑着点头,道:“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我听说,这雨前龙井,要么是进贡入宫,要么就是高价卖给西夷了,你这里怎么会有的?”
小二顿时一笑,道:“公子,一看就知道你不怎么出门。入宫的那肯定假不了,谁告诉你都卖给西夷人了?实话告诉你,卖给西夷人的,十件有九件东西都是假的,咱的好东西,能给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西夷人吗?”
朱栩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他就这么像不常出来的人,已经是第二个人这么说了?
转瞬间,他就笑着道:“小二,你这就欺我不懂商贸之事了,就算卖给夷人的是假的,你这里能有的卖?还这么便宜?”
小二一愣,没想到朱栩这么较真,但他见惯了这种场面,笑着道:“公子,看您也不凡,你觉得这个茶,是不是好茶?值不值咱们这个价?”
虽然肯定不是雨前龙井,但确实不是一般的茶叶沫子,朱栩点点头,笑着道:“确实是好茶,也值这个价。”
小二会意一笑,不复多言,转身就走。
曹化淳站在朱栩身侧,道:“皇上,茶现在归国贸寺管,要不要查查?”
朱栩轻轻摇头,道:“不去管,内阁那边准备成立商务局,让他们有点事情做吧。”
曹化淳没有多说,一转头,就看到张问达从马车上下来,再回头,不远处又一辆马车,在众多骑兵护卫中,迅速的赶过来,都奔着官道边上这个不起眼的小茶馆。
张问达自然知道朱栩叫他来的目的,心里没有即将升官的欣喜,反而有些凝重。
大明内部的隐忧,除了士林间的两极分化,极度对立。另一个,就是陕西,这个地方,前几年还发生多次声势浩大的民变,震惊朝野。
张问达对陕西也有了解,知道李邦华搞的“农庄策”,他对这个政策有保留,虽然能一定程度的活百姓,应对灾情,却也引起了民间,士绅的激烈反对,这也体现在朝廷中,不知道多少人希望将李邦华调走,哪怕是毕自严也是如此想法,最终都被乾清宫无声压下。
他看着傅昌宗,微微倾身,示意傅昌宗先走。
傅昌宗面色平静,对于这位继任者,想要与他聊聊,示意了下,走向朱栩。
朱栩笑着看着两人,道:“在外面,免礼,都坐吧。”
傅昌宗与张问达还是简单行礼,坐在朱栩两侧。
那小二刚要热情的出来,就被两个便衣堵了进去,再无半点声音。
朱栩看着傅昌宗,道:“舅舅,一路上还好吧?”
傅昌宗微微倾身,道:“大雪封路,臣来晚了,请皇上恕罪。”
朱栩摆了摆手,道:“陕川之地,朕还算放心,张尚书即将接替你的任,可有什么想法?”
傅昌宗瞥了眼张问达,道:“回皇上,陕川之地进行多年的改革,大框架已成,只要稳妥的走下去,便能有效应对各种威胁,臣希望张尚书到了陕西,能与各省巡抚,总督和睦相处,其他的,以张尚书的能力,当是无虞。”
朱栩神色不动,看向张问达道:“张尚书,你怎么看?”
第1127章 加速
张问达何许人,这样的场面,他已经猜到了朱栩的一些意图。
听着朱栩的问话,沉吟一声,他道:“皇上,陕川等情况臣也有关注,李邦华的诸多政策引起朝野,民间的巨大反弹,臣认为,需要做出调整,安抚民心。”
张问达说的是一点都不委婉,对面的傅昌宗暗自摇头。
这位到底是东林旧人,秉持的想法并没有彻底改变。这么多年,他依旧没能明白他们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到底在追求什么!
尽管如此,傅昌宗也没有给他提示,面无表情的坐着。
朱栩端着茶杯,轻轻啜了口茶,挡住了脸。
张问达见朱栩不说话,又道:“皇上,当前‘新政’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大,社稷有风险,臣认为,需要用尽一切办法,争取民心,陕西尤为重要,不能大意。”
傅昌宗看着朱栩,有些会意的转向张问达,慢慢地说道:“张尚书,陕西的情况相当复杂,不破不立。”
张问达神色陡然微变,看着傅昌宗,脑海里瞬间将朱栩登基这些年的事情想了遍,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
当今这位,为什么登极以来的动作那么激烈,几乎要将大明所有一切都摧毁,搞个天翻地覆,因为——不破不立!
大乱方有大治,当今这位,是打算将大明一切推倒重来,重建一个大明!
张问达明白了,心头沉重,眼神凝重,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陕西的情况在大明来说是最严重的,如果想要“大治”,必然要推倒过去,那么,“农庄策”就是最好的办法,不但不能缓和,甚至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彻底粉碎两百多年建立的“祖制”!
张问达看着朱栩,默然片刻,道:“皇上,臣认为,不应太急,现在我大明情势艰难,前所未有,万事需慎重,若是轻率冒进,恐会引起更多祸事……”
朱栩见张问达态度软化,这才点头,道:“有所侧重,这个是应当,你去陕西后,政策不能大变,要秉持国政的要求,内阁的政令,朝廷的法度纲纪,朕就说这些,你自己掌握分寸。”
张问达知道朱栩今天叫他来这里,就是给他最严肃的警告,侧身,道:“臣遵旨。”
朱栩点点头,又看向傅昌宗,道:“舅舅,入阁之后,对毕阁老还是要有必要的尊重,内阁对内对外都要表现足够的和气。不管是毕阁老,还是孙阁老,朕都没有让他们致仕的意思,不管是谁,今后都不得再传这些谣言。周应秋……再等等。”
傅昌宗听着朱栩的话,会意的道:“臣明白。”
关于傅昌宗,周应秋,朱栩都曾给毕自严等人承诺,那就是他们不会成为首辅次辅。
傅昌宗自己心里也明白,倒是容易接受。
朱栩跑这么远与两人说话,分量已经足够,简单叙说几句,便一边逛着,一边回城。
或许是被连续两个说他不常出来,朱栩特意绕了个圈,在一些地方转了转,与一些百姓,商人,工匠等聊了好半天。
傅昌宗,张问达都陪着,见朱栩这么关心民生,两人心里是各有感慨。
历代的大明皇帝,眼前这位,应当是独一无二!
从最后一个小工坊出来,朱栩放走两人,开始回宫。
朱栩刚回来乾清宫,刘时敏就迎过来。
他一边走,一边汇报道:“皇上,王永光已经在入京的路上,他是拟任刑部左侍郎,张尚书一离任,他就继任。”
王永光是原南京的兵部尚书,后来历任浙江等巡抚,资历是足够了。
重要的是,他也算是“帝党”,南京一案后,周应秋亲自去应天安抚,还在朝廷的大部分江左官员,都是他收编的。
朱栩脚步不停,还在往里面走。
“李邦华与温体仁的调令,内阁已经准备好,打算在年后调,与傅大人,张尚书并行。”
“蒙古的几位王爷,使者,想要求见皇上,毕阁老等已经见了多次。”
“曹变蛟总兵的大婚已经准备差不多,就差曹大都督回来主持。”
“内阁那边的议案,议会那边没有再驳回,已全数通过,只是做了稍微的修改。”
刘时敏一连说了十几条,都算是重要的事情。
朱栩一边走,一边回应道:“嗯,朕知道了,对了,蒙古那边,等曹文诏回来……先让他来见朕吧,那边再安抚一下,就说朕有空就去召见他们。其他的事情,交给内阁。嗯,宫里没什么事情吧?”
刘时敏道:“太后娘娘在帮着料理,没有什么事情,老太妃今天醒来了,还是出来晒了太阳。”
朱栩一怔,旋即道:“那好,朕晚些时候去看她老人家。联合舰队什么时候能到济州岛?”
刘时敏想了想,道:“海上不平静,预计还有五天左右。”
朱栩已经进了东暖阁,在屏风后,一边换衣服,一边道:“嗯,孙阁老什么时候回京?”
刘时敏道:“刚才军情处那边来报,孙阁老在外虽然有所耽误,但与曹大都督想必就是想差一两天的时间。”
外面盛传曹文诏要接替孙承宗入主大元帅府,这两人见面的场景,很多人畅想了不知多少次。
朱栩换好衣服出来,道:“嗯,近来事情比较多,忙起来吧,忙过今年,朕就撂挑子,你们也歇一歇。”
刘时敏,曹文诏都是微笑应承,又说了几句,便告退离开。
朱栩坐在桌前,开始看他的奏本。
晚上,他去的是海兰珠那,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曹化淳就匆匆来报:“皇上,曹大都督回京了。”
朱栩从温柔乡出来,感受着一大清早的冷风,裹着再厚的棉衣都觉得冷,看着又下起的雪,朱栩道:“让他先回家,了解下情况,休息一下,下午来找朕,一起泡池子。”
曹化淳道:“是。”
曹化淳刚要走,朱栩又道:“叫上曹变蛟,还有曹文诏那个小儿子。”
曹文诏的小儿子今年有七岁了,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粗壮愣小子。
曹化淳目光微动,躬身道:“是。”
第1128章 甩手掌柜
曹文诏入京,还没到宫门口就得到了旨意。
他只得转回曹府,现在的曹府,处处洋溢着喜庆,人来人往,俨然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曹家虽然勉强算是武将世家,但朝野来往的文官,大儒等等,还是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填满了曹家大院。
曹文诏还没进门,曹文耀,曹变蛟等人就迎接了出来。
曹文诏站在大门口,看着蜂拥而来的人群,以及四处琳琅满目,奢华繁盛的结婚用具,面沉如水,眼神闪着怒火。
曹文耀一见,立即上前低声道:“是宫里安排的。”
曹文诏脸色难看,瞥了眼曹文耀,扔掉手里的马鞭,淡淡道:“你们跟我来书房,其他人,全数都请出去。”
曹文耀一听,连忙道:“大哥,这些都是客人,不一般,不能得罪。”
曹文诏眼皮跳了下,从身边侍卫手里一把抢过马鞭,冷声道:“你要是不赶,我拿着马鞭一个个抽过去!”
曹文耀见曹文诏这般模样,不由得皱眉,脸上有些恼,道:“大哥,这是谨昇的大日子,后宫的娘娘,皇上都很在意,你要是如此乱来,小心宫里怪罪!”
曹文诏看着曹文耀,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看向曹变蛟,怒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字谨昇?”
曹变蛟心底也不太同意他父亲这般大操大办,但这一切都是后宫太后安排的,听着叔父的恼怒声,曹变蛟低头道:“凡事敏谨,知小慎微。侄儿这就送走客人,闭门,以最小的礼数来办。”
曹文诏转向曹文耀,冷声道:“你儿子都比你有出息!”
曹文耀一脸不甘心,他们曹家太低调了,完全不像传说中那么风光,看着曹变蛟已经去送客,心里堵了一团火,闷头跟着曹文诏进了书房。
等曹文耀再出来的时候,他脸上还有冷汗,再没有之前的不甘,急匆匆的去送客,哪怕连孙承宗府上送来的贺礼都据置于外。
随后,关闭大门,放了小门,将原本的盛况,一下子缩小的几乎不可见。
曹文诏站在屋檐下,看着已经冷清下来的院子,淡淡道:“听说,内阁,六部的大人都送了贺礼?”
他身边站着的是曹鼎蛟,曹鼎蛟神色凝重,道:“是。”
曹变蛟冷哼一声,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让父亲赶人吗?”
曹鼎蛟躬身,道:“我们曹家已经树大招风,若是再张扬,只怕离大祸就不远了。”
曹文诏瞥了他一眼,道:“还算有个明白的,你在吏部,要低调做人,做事,三年内不要升官,三年后就去南直隶,五年不要回,十年内不得上四品。”
曹鼎蛟的背景太深厚了,尤其是外面盛传所谓的“新党党魁”,只要他不犯大错,仕途必然是一帆风顺,飞速上升,十年或许就能走完别人一辈子的路!
曹鼎蛟心神凛然,道:“侄儿明白了。”
曹文诏看着曹鼎蛟的表情,微微点头,旋即又嗤笑一声,道:“不过有些事情你也别太在意。自从皇上登基以来,弹劾我的奏本没有三万也要二万八,我还不是好好的活着?告诉你一句,只要皇上在一天,我们曹家就倒不了,没人能弹劾得了我!”
听着曹文诏自信勃发,言之凿凿的话,曹变蛟神情一动,没有说话。
整个大明,要说了解当今皇上的,他叔父绝对是独一无二!
很快,曹家赶客的消息传遍京城,引出了不知道多少风言风语。
“人家曹家是什么,岂能是咱们这种无名无姓能去攀扯的?”
“可不是,听说一个员外郎只是争辩了几句,就被他们家丁给打出来了,是真打……”
“嘿嘿,曹家真是了不得,要不是皇上宠信,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可不是,曹家这些年犯的纲纪还少吗?曹鼎蛟结交那么多人,不就是拉帮结派?要不是曹家人,早就满门抄斩了!”
市井上流言纷纷,到了一定层次就不同了。
沈珣正在礼部,听着家人来的奏报,若有所思的点头,道:“那就不要再送了。”
家丁一怔,道:“老爷,你怎么说也是一部尚书,曹家这么做太过分了吧?”
沈珣摆了摆手,道:“告诉夫人,家里不准乱说话,这件事我会与曹大都督说的。”
家丁见他们家老爷要亲自出面,这才满意的道:“是,小的这就去回去告诉夫人。”
沈珣等家丁走了,才自语道:“曹文诏到底是聪明人。”
靖王在督政院收到消息,脸上微笑,对着班房文书,道:“给曹大都督递给话,就说有空给本王回话,本王要请他吃饭。”
“是。”文书道。
另一边,毕自严的班房也发生类似的事情,但他只是皱了下眉,就打发了通报的郑友元。
郑友元走出门房,表情有些奇怪,毕阁老的神色,似乎有些遗憾?
这是什么意思?
到了中午的时候,朱栩在乾清宫,宴请毕自严,孙传庭二位股肱之臣。
两人目前是主政“新政”的辅臣,在内阁的影响力最大。
外面寒风凛冽,里面的火锅翻腾,三人都吃的脸上冒汗。
孙传庭涮着一块肉,道:“皇上,山西那边的疫情已经基本消灭,‘灭鼠’行动,扩大到了整个山西,臣已经派人多次查探,已经无碍。”
毕自严端着碗,道:“这几年防疫局那边做的不错,对很多疫情能做到标本兼治,用药及时,救了不少人……”
孙传庭吃了块肉,继续道:“工部那边对明年的水情进行了评估,正在对各大河道进行梳理,趁着枯水期进一步疏通,防范汛期的大涝……”
“翰林院已经改组的差不多,对各种大典,书籍的编修也列明了计划,臣去看过,还算得当……”
“国贸寺臣在着手改革,盘活他们的能力……”
“‘新政’的今年总结,明年的计划,内阁六部等正在加紧完善,应该会在年底有个结果,臣等打算后年年初,再出京一趟……”
朱栩在涮着火锅,慢慢的听着,不是点头。
毕自严对于孙传庭的话,有些是不大赞同,但这个时候却没办法反驳,端着碗,细嚼慢咽,并没有怎么涮火锅。
朱栩听完了一大圈,道:“‘新政’到了这个时候,急缓要分明,轻重要拿捏,具体的分寸,你们要掌握好,这些都是已经做熟的事情,朕就不多说了。关于你们说的那个执法局,要的三千缇骑,朕已经让兵部从各处筹集,都是百里挑一的人,你们要好好用,朕可不希望这个执法局变成第二个锦衣卫。”
锦衣卫虽然还在,但也差不多消失,毕自严,孙传庭都知道。
但锦衣卫的风光还没有过去多久,从成祖年间的纪纲,到近年的许显纯,缇骑可以说是大明的魔鬼使者,令人闻风丧胆,恶名远播。
听着朱栩含而不露的警告,毕自严,孙传庭都是倾身,保证不逾矩。
朱栩喝了口热茶,点点头,道:“很多人都说朕,字不好看,书读的少,又说朕好大喜功,热衷开疆拓土,不明圣训,厌恶文风……朕呢,打算明年起就老实闭门,好好读书,练练字,争取让人高看一眼……”
对于这种“废话”,到了毕自严,孙传庭这种层次自然是不信,倒是对于朱栩“闭门读书”这个说法,目光微闪。
内阁最大的掣肘,无疑来自乾清宫,要是乾清宫不插手,不说话,外面就不会有任何力道能阻止内阁!
毕自严,孙传庭不自觉的对视一眼,他们的眼神里,对朱栩的说法,表示了深深的怀疑。
第1129章 泡澡
送走了毕自严,孙传庭等人,朱栩回到东暖阁,坐在椅子上,拿着毛巾擦着脸上的汗。
曹化淳上前,将曹文诏赶客的事情告诉朱栩。
朱栩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道:“他心里有分寸,再怎么盛大朕也不在意,形式主义要不得啊……”
曹化淳听的有些会意,又有些莫名,只得继续道:“皇家政院那边在大棚里培养了一些新的水稻,据说效果不错,想请皇上有空去看看。”
朱栩目光微亮,道:“好,告诉宋应星,朕过几天去。”
若是宋应星等真能搞出一些杂交水稻,那对大明来说,无异于一场大变革,重要性,无可言说!
曹化淳等了片刻,道:“皇上,工部那边据说找到了一些有经验的工匠,改良了一些水风车,使用牲畜拉动水车灌溉,据说省时省力,效用非常好。”
朱栩立即道:“通令内阁嘉奖,不要吝啬,上报。”
“是。”曹化淳道。
朱栩坐起来,刚拿起奏本,见曹化淳无声了,便道:“没有了吗?”
曹化淳道:“曹大都督已经进宫,现在在大元帅府。”
朱栩“嗯”了声,道:“让他先逛逛吧,让人准备烧水,朕待会儿去泡个澡。”
曹化淳应声,接着又道:“皇上,曹变蛟,以及曹大都督的小儿子曹明蛟都来了。”
朱栩抬起头,想了想,道:“曹文诏,曹变蛟随朕泡澡,将烨儿几个小家伙接过来,让曹明蛟与他们几个玩一玩吧。”
曹化淳点头,道:“是。”
曹文诏虽然是大元帅府的四大少将之一,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管理,这一次来,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他带着曹变蛟,曹明蛟在各个科室,会议室等转着,一干主事都陪着,介绍着,对曹文诏,几乎没有隐藏什么。
曹文诏来到参谋处,听着里面一个参谋的奏报,良久,看向曹变蛟道:“记下,待会儿皇上肯定会问你。”
曹变蛟精瘦,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向来少言寡语,闻言也只是点头。
曹明蛟虎头虎脑,虽然已经六七岁,但更好玩,一不留神就溜到四处,翻翻找找,捣鼓不休。
在大元帅府走了一遍,曹文诏算算时间,便赶往乾清宫。
乾清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