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目光微沉,看了一遍,又从头看了一遍,神色有些凝重。
  这些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汪乔年写的这么具体,观了全貌,这样的情形,比他预计的要严重的多,千年藩篱,哪里能那么容易打破,即便他早就将大明各种势力拆的七零八落,但最顽固的那一堆,只要还有人活着,这群人就会永远在。
  现在是历史上的崇祯八年,他登基已经九年,可真正的“新政”,还是从去年开始,经过一年的折腾,今年明确,开始加大力度,引出来的,除了一片混乱,别无其他。
  不远处的曹化淳看着朱栩的表情,微微低头。
  在朱栩沉吟不决的时候,刘时敏走进来,道:“皇上,山东那边急报,张秉文张尚书在泰州府暗访的时候,没有带卫队,遭遇了不明身份的人袭击,刑狱司那边的人怀疑是一些地方上的人,但找不到证据。张尚书没多大事,就是大腿被刺了一剑。”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些重臣离京之前他都再三嘱咐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可还是出事了。
  不过,对于张秉文等人的着急也能理解,放下手里的奏本,道:“召他们回京吧,马上就年底了,该回来了。”
  “遵旨。”刘时敏应声,快速离去。
  朱栩看着汪乔年,靖王的奏本,目光深邃。用不了多久,其他几人,六部等的奏本都会到,会呈现一个七零八落,破烂不堪,陈科旧弊,积重难返的大明在朱栩眼前,他心里有数,但已经有预感,现实会比他预计的要严重的多。
  刘时敏刚走,一个内监匆匆进来,递上一本账簿,道:“皇上,神龙府的账簿。”
  朱栩接过来,挥了挥手,摊开来看。
  这本账簿写的相当详细,哪怕连卖出几个碗,几块石头都详细记录,数字精确到了一枚铜钱!
  大到舰船,枪炮,小到丝绸,瓷器,陶器,玻璃制品等等,都一一列出,尤其是后面的大项,包括香料,茶叶,钻石,黄金,白银之类,数额巨大的都让朱栩感到诧异。
  这本账簿是神龙府半个月前“万国商贸大会”的结果,这次大会,不但集结了大明几乎所有大商人,外加四周的各国,部落,还有就那些热衷于海外探险的欧洲人,这次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
  已经入袋的数字是九百二十万,而预估的数字是三千二百万,出去的数字是一千百万,时间是三年。
  朱栩看着,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来。
  虽然这个数字还是少了些,可这只是开始,待信王到了欧洲,走上一圈,大明的商贸范围将扩大到全世界!同时,明朝的出海的船队会越来越多,回报将会越来越惊人!
  这些多少给了朱栩些安慰,放到一边,继续看其他的奏本。
  直到天黑,朱栩才离开内阁大殿,回转乾清宫。
  “现在的琐事是越来越多了……”走在乾清宫的路上,朱栩感叹道。“新政”开始涉水,进入实质阶段,已经多出了无数事情,他的工作量比去年翻了十倍,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明显迹象。
  曹化淳跟在身后,微笑着道:“皇上,傅大人即将如果,毕阁老等人也马上就要回来,再过几天,就应该能轻省了。”
  朱栩点点头,步入十一月,年底就在眼前,傅昌宗入阁,算是朝野最大的一件事了。
  傅昌宗入阁,将会大大的增加内阁的权威,对“新政”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不久之后,周应秋也会入阁,到时候,内阁将会派上大用场,也能缓解他的庞大压力。
  想到这里,朱栩面上露出微笑,心里是长松一口气。
  走了几步,朱栩突然又道:“倭国那边,德川幕府,是真的打算一举解决岛原之乱?还是故意做给朕看的?”
  曹化淳已经习惯了朱栩的跳跃性思维,想了片刻,才道:“前不久,在九国岛的倭国那个主帅发动了一次剿匪,结果大败,已经被撤换了,换了一个人,这个人看样子的是要做长久战,想要围困乱民,活活耗死他们……”
  朱栩眉头一跳,笑道:“倭国不比我大明,就那么大地方,若是乱民真被围堵在某一城,说不定半年就能不战自溃,这位新来的将军倒是高明。”
  曹化淳一听,道:“皇上,是否要干预?”
  朱栩已经走到暖阁,脚步顿下,道:“现在萨摩藩有多少人?”
  曹化淳道:“桦山久守掌握着一千五百精锐武士,左良玉手里有皇上给他的三千,外加近来招募的,还有琉球,朝鲜等的杂兵,七七八八,应该有六千人左右,或许更多。”
  朱栩走进暖阁坐下,犹自在思索,倭国的形势也很复杂,一时半会理不清。


第1110章 曹变蛟入京
  近来的事情,朱栩也只能用“复杂”二字来形容,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
  已经两岁的小淑娴,小慈烨已经可以在地上跑了,小慈烨还好,小淑娴闲不住,只要一不留神,下一刻就不知道她会在哪里。
  傍晚,朱栩走进凤藻宫,小丫头正在伸着两只小手,嘴里呀呀呀叫着的追着一只雪白的小兔子。
  朱栩进来,小丫头顿时双眼一亮,小跑过来,嘴里道:“父皇……骑马马……”
  小丫头跑的飞快,吓的两边的宫女一跳,连忙行礼又去护着小淑娴,生怕她摔倒。
  朱栩上前一步,一把将小丫头抱起来,一个转圈放在肩膀上:“乖女儿,想父皇了没有……”
  小丫头立即咯咯的笑起来,两只小手抓着朱栩的脸,小腿晃来晃去,开心的不得了。
  这个时候,李解语带着一群宫女慌忙从里面出来,刚要行礼,朱栩就笑着,道:“免了,都进去吧。”
  李解语跟在朱栩身侧,轻声道:“皇上,今天肯定很累了,将淑娴交给臣妾吧。”
  朱栩将小丫头从肩膀抱起,又在空中转了几个圈,这才放下道:“嗯,准备点吃的,朕饿了。”
  小丫头抓着朱栩衣服不放,宫女劝了好一会儿才劝走。
  李解语让人准备吃的,这才走过来,轻声道:“皇上,淑娴有些任性,不能这么惯着的。”
  李解语话没有说透,毕竟宫里已经有了个混世魔王的永宁公主,要是淑娴也这样,后宫非得翻天不可。
  朱栩笑了声,没有接茬,转移话题道:“老太妃那边怎么样了?”
  李解语接过朱栩脱下的外套,轻声道:“太妃清醒过一阵子,吃了点粥,又睡了。太后,娘娘都在那边。”
  朱栩走到阁内,坐了下来,顺手倒了杯茶,道:“嗯,多看着吧。对了,烨儿呢?”
  李解语在朱栩身后站定,按捏着他的肩膀,道:“烨儿被孙阁老带去了翰林院,要晚些时候回来。”
  后宫,内阁都在给小慈烨物色老师,孙传庭都亲自上阵,显然对这位皇长子也有些上心了。
  朱栩“嗯”了声,倚靠在椅子上,拍了拍她的手,道:“近来朕的烦心事比较多,后宫里的事情,你们自己多照顾些。”
  李解语俏脸微笑,手上力道多了几分,道:“嗯,臣妾明白。”
  朱栩又拿过茶杯,默默一阵,道:“听说,近来有不少诰妇到了你这里?”
  李解语手一顿,抿着嘴,有些不安的看着朱栩的侧脸,低声道:“是,都是京城中的贵妇,臣妾不好拒绝,见了几个,后面就没敢见了。”
  小慈烨是皇长子,这个身份很敏感,一些人想要提前押宝也属正常。
  朱栩点到即止,道:“嗯,你有分寸就行。明年,朕打算让宫外的几个小家伙进宫陪烨儿读书,李家那边要是有不错的,也可以送一个进来。”
  李解语眨了眨眼,连忙欣喜道:“是,臣妾谢皇上恩典。”
  李家是从辽东“归附”回来的,朝野都看不起,李家也清楚,这些年低调的很,没有任何人冒头,也不曾有一丝动静。
  朱栩喝了口茶,没有再多说。
  晚上,他陪两个小家伙玩闹了一阵,在凤藻宫过夜。
  第二天一大早,朱栩就被曹化淳叫醒,他走在外面还在穿衣服,在回转乾清宫的路上,道:“曹变蛟这么快到京了?”
  曹化淳道:“是,夜里到京的,没敢打扰皇上,今天一早来请旨觐见。”
  朱栩穿好衣服,边走边说道:“联合舰队到哪里了?”
  曹化淳道:“根据曹总兵所说,目前已经过了南直隶,半个月左右能到济州港。”
  “有多少船?”朱栩问道。
  曹化淳道:“三十艘,都是中舰,有两百门大炮。”
  朱栩点点头,快步转向东暖阁,曹变蛟一身甲胄,单膝跪地道:“臣曹变蛟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摆了摆手,笑道:“免礼,来人,赐座,对了,弄点小菜,粥来。”
  曹变蛟跟随朱栩时间很长,身为禁卫统领,一直都是朱栩的贴身禁卫,但作为“外臣”被这样招待,还是第一次。
  但他也没有怯场,在暖阁里的小桌子,朱栩对面坐下。
  朱栩的早餐御膳房早有习惯,很快就送过来,朱栩拿着馒头,吃着花瓜冷菜,道:“大早上,咱们吃些素淡的,等晚上,再好好喝一杯,你也吃,无需拘束,没有外人,顺便给朕说说你的计划。”
  曹变蛟算是朱栩最近的那几个人之一了,面色不动,越发严谨,倾身道:“是。南方的事情,臣已经交给王文胜王总兵,臣率领三十艘中舰北上,会驻扎在济州基地,那里离倭国很近。臣打算步步为营,先攻下对马藩,看看倭国的反应,接着酒在关门海峡布置水雷,断绝倭国对九国岛的支援,如果倭国还是继续支援,臣打算亲自率领舰队,横亘在关门海峡之间!”
  朱栩听着曹变蛟的话,手里的动作慢了些,双眼眯起。
  曹变蛟这个计划实则很简单,就是断绝倭国对九国岛的支援,给倭国施加最大的压力,但明朝还没有涉入太深的打算,并不会立即攻占倭国,只是一场以消除威胁为目标的震慑性的“军演”。
  关门海峡其实很窄,据说最窄的地方不过一千米,如果大明的舰队横亘在中间,以火炮的射程,倭人别说过海了,靠近岸边都难。
  朱栩微微点头,思索着道:“三十艘还有些少,这样吧,朕命在琉球,朝鲜的海军也听你调遣,你注意把握好尺度,到时候,朕可能派遣你去一趟倭国的江户,你一定要准备好,对了,一定要小心,倭国人狡诈,自己注意安全,万事小心……”
  曹变蛟是不需要朱栩多说什么的人,点到即止。
  曹变蛟应声,道:“是,臣明白。”旋即,有些欲言又止。
  朱栩撕着馒头,送到嘴里,又吃了点凉菜,抬头看着曹变蛟的表情,道:“有什么想说的就直接说,无需避讳。”
  曹变蛟抬头看着朱栩,道:“皇上,九国岛,以我大明的军力,可以轻松拿下,并且倭国没有海军,也无力做什么,为什么不步步蚕食,先拿下九国岛?”
  朱栩笑了声,端起粥,喝了口,道:“这个啊,不止你一个人这么问,打个比方吧,若是有敌人现在占据了陕西,你觉得朕或者整个大明,有安稳的吗?九国岛相比于倭国,就是陕西。”
  曹变蛟怔了怔,若有所悟,道:“是,臣明白了。”
  朱栩给他递了个馒头,道:“既然回来了,就不要急着走,在家里多待几天,皇嫂跟着说过不少次了,你与苏小姐都不小,早点成亲吧,老曹上次来信,还让朕催催你……”
  曹变蛟脸色多少有些不自然,当然了,当今敢求皇帝帮忙催婚的,他那位叔叔也是独一位的。


第1111章 齐聚京城
  明朝政务是千头万绪,倭国的来客,在京城待了不短时间,对大明的政局不甚了解,但对大明的礼制,架构,深有研究。
  鸿胪寺不远处的驿馆,看似很平静。
  门牌挂着“田中”的一间,里面一阵踢踢哒哒的声音,而后门被打开,两个和服女人走出。
  在门内,田中一郎与那个妖媚女子对坐,两人之间在煮茶,桌上白雾腾腾,茶香袅袅。
  两人都没有说话,好一阵子,女子白皙的手开始倒茶,而后,放下茶壶,轻轻拿起一杯。
  田中一郎恭敬的坐着,等女子喝了一口,这才端起茶杯。
  女子喝了一口,优雅的放下,微笑道:“听说大明的皇帝也喜欢喝茶,他的大殿内都会有这种茶座,听说,他的茶,是大明最好的,他也是个煮茶的高手……”
  田中一郎并不太喜欢喝茶,喝了一口放下,皱眉道:“母亲,明人将我们囚禁,显然是知道我们不是幕府的人,现在,我们的麻烦到了。”
  女子五官妖媚,笑容更加诱人,她看着田中一郎,道:“一郎,你怕了?”
  田中一郎微微躬身,道:“母亲,大殿让我们来请明人干涉九国岛,如果与德川殿的人碰上,就是让大殿与之撕破脸,我们会成为罪人!”
  女子笑容更多,看着田中一郎,道:“一郎,你还是怕了?”
  田中一郎眉头微皱,猛的一躬身,道:“还请母亲指教。”
  女子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表情漠然,道:“已经六十年了,我们与德川家的争斗还没有停止,这一代的德川殿,比我们想的手段高明,岛原之乱,是我们的机会。明人,已经消灭了四周所有的敌人,你在外面应该听得到,当今大明的皇帝,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传说,他要做元人做不得的事情,那就是征服我们倭国,我相信,这不是假的……”
  田中一郎眉头紧皱,低着头,安静的听着女子的话。
  女子又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片刻,慢悠悠的道:“德川殿虽然最强,但我们不是任人宰割,如果来人想要为难我们,相信明人会给我们足够的庇护的。”
  田中一郎有些不太明白女子的意思,陡然间神情一凛,抬头道:“母亲,我们要投靠明朝?”
  女子整理着衣服,好似随意的道:“不止我们大殿,倭国有数十位大殿对德川殿不满,只要我们利用这里的关系,会获得足够的好处。”
  田中一郎见女子避而不答,沉色道:“母亲,明人虎视眈眈,攻占我倭国的野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能与明人苟合,否则会付出代价!”
  女子瞥了他一眼,道:“一郎,看来大殿有些事情没有与你说呀……”
  田中一郎顿时头皮发紧,低下头。倭国的情势,太过复杂了,虽然德川幕府已历经三代,打败了诸多敌人,基本上控制了所有藩国,但“不臣之心”的人还是太多,并且想方设法的与幕府作对。
  尤其是现在的德川家光,他与现在的诸大名并没有什么直接间接的关系,战国时代已经结束,这位的“革新”手段相当凌厉,也令人愤怒,诸大名的怨念并没有隐藏。
  如果这其中还有些事情他不知道,那他就不应该知道!
  在他们说着的时候,一群十多个人,正从河间府的运河尽头下船。
  岸边,一个年轻的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明朝的寻常服饰,站在一处高地,眺望着明朝京城方向。
  一个中年人,尽管穿着明朝的服饰,但一举一动都是日本武士的标准,他来到年轻人身后,道:“若殿,都准备好了。”
  年轻人抬着头,目不转睛,道:“你说,明人为什么会对我们有野心?中国繁华鼎盛,物资富饶,远非我们可比。”
  他身后的中年人也抬头看向远处,仿佛能看到的大明宫城,他面色黝黑,目光如鹰,道:“听说,这一代的大明皇帝很不同,行事往往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与传统的明朝皇帝迥异。现在,周边的威胁都已经除去,加上四十年前的那一战,明人想要复仇,时所难免。”
  年轻面色白净,像是个初出家门的楞小子,听着中年人的话,嘴角动了动,摇头道:“好吧,我们走。”
  中年人无声,挥手招来一辆马车,一群人迅速上车,开赴京城方向。
  在这群人离开没多久,户部尚书张秉文的马车也离开山东,开始回转京师。
  马车上,张秉文面沉如水,手臂上缠着厚厚的纱布,上面还有血红之色。
  窗外,一个四十出头的侍卫长,骑着马,侧头看着里面道:“大人,就要离开山东了,想必不会再出什么事情。”
  张秉文默默点头,道:“山东的情况,比我预计的还要严重,这一次,只怕朝野都会震动。”
  侍卫长是兵部配给张秉文的,主要是负责他的安全,对于其他事情并不会关心,但张秉文被刺杀,他还是要有些了解,面色有些凝重,道:“大人,下官虽然也知道朝廷的‘新政’对地方很重要,也是千秋大计,但对地方的触动会更大,他们今日敢刺杀大人,明日就敢刺杀内阁辅臣,后天……”
  张秉文瞳孔一缩,双全紧握,目光中尽皆是冷笑之色,道:“不管是谁,胆敢阻挡朝廷‘新政’,本官绝不会罢休!这一次,山东巡抚,总督必须要给本官一个交代,他们要是给不了,本官就让他们二人带着‘污名’回家种地!”
  张秉文是朝中重臣,不管是自身还是从朱栩对付外廷大臣的一系列手段,都能看出外廷这些大人们的要害在哪里。
  侍卫长没有说话,这位张尚书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人,真要是想动山东的巡抚,总督,还真是轻而易举。
  与此同时,毕自严的马车也在迅速离开山西,赶赴京城。
  伴随的,还有二十二省选拔的六十六个议员,他们已经启程,从各地奔来京城。
  各地巡政御史的回奏的奏本正在陆续回返,内阁大殿,越发忙碌,事情越来越庞杂。
  内阁大殿三楼,朱栩班房。
  朱栩手里拿着一道厚厚的奏本,淡淡道:“浙江巡政御史的奏本,你看过了吧,有什么说的?”
  他御桌之前站着孙传庭,听着朱栩的话,孙传庭眉头微皱,脸上有些难看,躬着身,道:“臣看过了,陶鼏此人行事有些粗毫,这道奏本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多少,臣认为……聊胜于无,内阁决定召回他,重新派人。”


第1112章 山雨欲来
  大明现在的政务是千头万绪,太多的事情在齐头并进,千丝万缕,复杂难言。
  不说孙传庭,即便是朱栩,有时候也是头昏脑涨,压力巨大,分不清前后左右。
  听着孙传庭的话,朱栩放下奏本,面色淡淡的道:“我大明的政务,官员,具体是什么模样,你们比朕清楚,朕希望你们真的能拿出魄力来,不要总是和稀泥,将就,无不可的态度,现在是时候展现你们的态度了。”
  孙传庭自然清楚现在的情况,大明整体看似平稳,实则上,不管是官吏还是民心,都处于起伏不定的一种状态,稍有事情就会是一场风波,甚至于出大乱子。
  好在,有朱栩这些年的强力压制,还算稳得住。
  孙传庭躬着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点点头,随后又不经意般的道:“泰山封禅,这个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内阁的想法,或者还有其他人的提议?”
  孙传庭抬头看着朱栩,有些摸不清朱栩的真实意思,顿了片刻,道:“回皇上,是内阁的想法。我大明盛况空前,皇上若是去封禅,既能祈祷上天,也能安抚民心,一举多得……”
  对于“封禅”,一直都是一些热好文治武功的皇帝的标配,但并不是外廷这些大臣们所热衷的,孙传庭这么说,实则还是侧重于“稳定民心”,要给外界一个“大明依旧昌盛”的感觉。
  朱栩扔掉手里的福建巡政御史的回馈奏本,摇头道:“这件事不要再提了,内阁的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在‘新政’上,毕阁老等人很快会回京,要好生汇总,讨论,得出具体的办法,策略来。必要的话,朕再开一次廷议,认认真真的反思,根据现实情况,对‘新政’进行查漏补缺,依照现实情况,进行调整,规范,适应……”
  孙传庭听着,好一阵子,道:“是,臣明白。内阁已经计划,明年打算在一楼东面,开一个会议室,定时让六部九寺的官员过来,总结,开会,齐心协力的推动‘新政’前行,并且,臣等还准备建立联合的执法机构,包括督政院,反贪局,刑部的刑狱司等等在内,对于反抗,塞着,拖延‘新政’的人与事进行严厉的打击,给‘新政’保驾护航……”
  朱栩听着孙传庭的话,翻着奏本的手忽然一顿,抬头看向孙传庭。
  “既然你的话说到这里,那就说说国家议会的事。”
  朱栩倚靠着椅子,神情斟酌,道:“国家议会,代表的是地方上的这些大人们,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你应该清楚。清风司,战略部等都放在它的下面,你们想要开会,想要设立新机构,还得过他们这一关,只要他们这一关过了,其他事情都好办。以后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他们这边通过了,地方上就更不会有意见,还会并力而行……”
  孙传庭履历丰厚,在内阁时间也不短,政治敏感性异常敏锐,听着朱栩的话,就预感到了什么。
  但是朱栩的话,完全没有问题,说的很在理,好像没有什么漏洞。
  只是,依照他对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的了解,这个“国家议会”绝对没这么简单!
  孙传庭第一次对这个“国家议会”有了警惕,看着朱栩的表情,听着他的话,直到结束,才开口道:“回皇上,六十六名议员已经在来的路上,臣已经让人准备好房间,办公地点,会议室等,到京后,臣等计划,立即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商讨国家议会的具体权职以及日常事务……”
  朱栩听得出孙传庭话里潜藏的意味,但国家议会是用来来监督内阁施政,遏制昏政,权臣的,自然不会让它成为内阁的执行机构,上传下达的地方。
  “具体权职方面,等毕阁老等回京再说,对了,还有,傅昌宗入阁后再做规划。今年的‘新政’总结,明年的计划,都要放在第一要务上。内阁要分得清轻重缓急,不要在一些旁枝末节上纠缠,这样,你们回去之后,列一个工作清单给朕看,朕给你圈圈画画,列出重点来。”朱栩端起茶杯,淡淡地说道。
  孙传庭自然知道朱栩的意思,有些谨慎的抬起手,道:“臣遵旨。”
  朱栩点点头,放下茶杯,道:“平王那边找到了额哲以及林丹汗的四个大福晋,你说说,该怎么安置?”
  这个孙传庭早有想过,道:“额哲继承林丹汗的王位,顺平王,在京城赐予院落,有专属的护卫,隔绝他与蒙古的联系,时间一久,当无碍。”
  “嗯。那几大福晋,当如何处置?”朱栩道。
  孙传庭的意思,自然是让她们与额哲一起,但朱栩的问话,引起了孙传庭的思索。
  好一阵子,孙传庭才道:“皇上的意思是?”
  朱栩微笑,道:“朕打算,将她们分别改嫁给宗室的王爷,你觉得如何?”
  亡国之女这样的结果,历史上大概都是如此。
  孙传庭会意,道:“臣没有意见,等鲁王回京,臣会与他商议。”
  朱栩点点头,没有再多说。
  越是到了年底,京城越是热闹,各部门也越发的忙碌。
  从各地进京的人是越来越多,诸多事情交错在一起,千头万绪,复杂莫名。
  第二天,毕自严一入京,没有顾上回家就直奔内阁。
  郑友元迎接,边走边说道:“皇上去视察密云水库了,内阁除了孙阁老,目前都在,现在事情特别多,他们也是忙的焦头烂额,就等阁老回京了。”
  毕自严到底是“首辅”,很多事情,孙传庭也无法擅端,时不时的跑上三楼。
  毕自严风尘仆仆,道:“六部尚书,到了几个了?”
  “除了刑部的张尚书,工部的徐尚书,兵部的郭尚书,其他三位都还没有回来,预计还有一两天时间。”郑友元道。
  毕自严已经转过会极门,道:“那就要让孙白谷来见我,对了,靖王,汪乔年也来吧。”
  郑友元听着毕自严的话,就感觉一副山雨欲来之势,立即道:“是。”


第1113章 人工降雨
  在各种人进入京城的时候,朱栩却来到了密云,视察新建的三个大水库。
  顺天府巡抚陈奇瑜,总督陈新甲等人陪同,一群人站在一处小山堆上,眺望着眼前蓝盈盈的湖水。
  这个人工湖大部分在背阴处,是群山环绕,天然之地改建。
  朱栩眺望一圈,笑着道:“这个水库不错,说说看,能有多大作用?”
  陈奇瑜站在朱栩身侧,脸上有着自信笑容,道:“回皇上,密云有三大水库,方圆百里基本上不会再干旱,缺水,另外,地下水道目前也建的差不多,这个模式臣等认为可行,准备继续扩大,这不但能应对灾情,对夏季的大涝也能有效抵挡……”
  朱栩听着连连点头,神情满意。
  这些水库的建立,功在一时,利在千秋,并且很有借鉴意义,不止是京师,陕西,四川等地也可以推广,这必然能有力的应对灾情。
  “臣等还在试探打井,只是这井有的地方好打,有的地方不好打,百姓日常用度还可,若是灌溉,根本无用……”陈奇瑜继续说道。
  朱栩“嗯”了声,背着手,看着这片偌大的水库,笑道:“嗯,不要放松,能用的方法,可以试验的都试试,百姓乃是国之本,不能大意。这个水库,建的很好,陈爱卿,你这几年做的不错,明年去工部,先做一阵侍郎……”
  朱栩当面夸奖,封官许愿,这对臣子来说,是偌大的荣幸与荣耀!
  “臣不敢居功,皆是顺天府上下齐心协力,方有此功。”陈奇瑜连忙抬手道。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目光环视着这个人工湖,看着四周的树木成荫,波光粼粼,他心里很是开心。
  陈奇瑜见朱栩高兴,便又道:“皇上,据臣所知,工部那边在试验一种人工降雨,已经成功了一次,臣去过工部几次,与徐尚书谈了很久。这种手段虽然还不熟练,但若是多演练几次,不止能应对干旱,甚至于能对大涝也有办法缓解……”
  朱栩对这“人工降雨”倒是知道,是一种很原始,很粗糙的降雨方法,成功率不高,并且实施起来相当麻烦,对于现在来说,实际用处并不大。
  朱栩没有打击陈奇瑜等人热情,鼓舞的道:“嗯,这个不要放松,多试验试验,好的经验,要及时向内阁奏报,朕会让内阁做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利国利民的事情,不能敝帚自珍……”
  “是,臣遵旨。”陈奇瑜脸上带着高兴笑容。
  朱栩又看了眼这个偌大的水库,转身下来。
  一群人跟在身后,向着一片农田走去。
  陈奇瑜配着朱栩,道:“皇上,这些农田都是刚刚重新划分过,有一部分是永业田,禁止买卖,租种,否则就收归朝廷。现在的小麦,产量还没有减少多少,顺天府自给自足绰绰有余……”
  朱栩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