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让两人的关系更相融,心靠的更近了一些。
  然后就说到了宫里的女人以及继续选秀女的事情,张筠轻声道:“皇上,宫里确实有些冷清,海姐姐还是蒙古人,子嗣也单薄,臣妾的想法,等皇上忙过这阵子,臣妾就操持着,最起码要再纳五个人入宫,才能确保皇嗣绵延,社稷安稳……”
  皇族的子嗣与国家社稷是绑在一起的,若是皇帝子嗣不多,或者断绝,势必会引起种种事端,威胁国祚安稳。
  成祖篡位,英宗复辟,宁王谋逆等等,都与此有关。
  这种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不能选择最优秀的继承者,但却能避免宗室,朝臣,甚至是国家的内耗,这是当前无可奈何,最为妥当的办法。
  不过对于女人,朱栩确实没有多大的兴趣,想了想,道:“这件事先放放吧,今年的事情太多,朕不能分散精力,咱们都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咱们再多努努力。”
  张筠俏脸绯红的娇瞪了朱栩一眼,旋即就道:“还有……太后娘娘昨天与我提及了布姐姐的事情,她应该也快生了,太后……问我是怎么打算的。”
  朱栩身体动了下,搂着张筠紧了些,缓了一会儿,道:“布木布泰……她有些特殊,再等等吧,孩子生下后,你派人过去照顾半年,半年后,接到宫里来,你先照顾着。”
  张筠眨了眨眼,她对布木布泰完全没有印象,也就是张太后稍微提及了一点,听着朱栩的话,猜测其中可能涉及某些事情,她便没有多言,轻声道:“嗯,臣妾记下了。”
  两人有的没的说了很久,直到门外有宫女敲门,说时间到了。
  朱栩与张筠两人连忙起身,在宫女,内监的操持下,换着帝后正装。
  天还没有亮,紫禁城八门的禁卫进进出出,马蹄声如雷,从未如此严整过。
  在宫外,巡防营的士兵迅速的动了起来,从皇宫门口,一直延伸到正阳门,然后绵延而出,直奔东方。
  勋贵宗亲,文武高官,外国国主,使臣,等陆续的出现,列阵在承天门外的长安街上,最前面的,中央的,就是朱栩的龙撵。
  凛凛的禁卫迎着威风而立,刀剑明亮,肃杀冷漠。
  而在正阳门外,不知道多少百姓正在聚集,不止是京城,从山东,山,西,甚至还有南直隶的,都是为了今天,来看大明最为盛况的演武。
  时辰一到,宫里的钟声长鸣,接着是承天门外响起鼓声,号角声,响彻半个京城。
  朱栩与张筠,穿戴整齐,在隆重的仪式中,从乾清门出,穿越午门,出现在承天门外。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外臣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草民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承天门外,一群接着一群人拜下,声音如潮,激荡而起,在天将明的承天门前,格外嘹亮。
  天色蒙蒙亮,一眼看去,尽皆是人头,密密麻麻,算不清到底有多少人。
  朱栩平静的看着这群人,内心激动,目光灼灼中,大手一挥:“平身!”
  “谢皇上!”
  这些人逐渐的起身,眼神依旧直直的看着高大的龙撵。


第977章 进行中
  朱栩站在龙撵旁,目光深邃的环视一圈。
  而四周的人,远的,近的,看得清,看不清,看得见,看不见都在注视着朱栩。
  这个人,是大明的皇帝,站在大明的最高处,而大明,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个年轻男子,站在世界的最顶端!
  看上去很普通,微笑,从容,仿佛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万事不萦绕于心。若是放在大街上,怕只会认为是一个有修养的富家公子。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心潮起伏,眼前这个人,在主导大明,主导大明的周边,甚至主导整个世界,他的所思所想都将反应在大明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上。
  大明近年的表现的异常有“锐气”,不止是国内推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革新,甚至对外也表现的咄咄逼人,有着极其令人不安的迹象。
  消灭了辽东叛乱,插手朝鲜内部纷争,干涉倭国对琉球的入侵,再次吞并安南,甚至于一些军队在南掌与安南的边境频频挑衅!
  这些不止周边国家不安,大明国内很多人也都在担忧,担心当今这位被一连串的文治武功冲昏头脑,不顾一切的穷兵黩武,肆意的开战端——那将是大祸!
  大明内外,这些人是万般心思,朱栩自是不理会,牵着张筠的手,沉稳有力的踏上龙撵。
  两人缓缓坐下,朱栩放开张筠的手,直视前方,不动声色的道:“没事,跟着朕就是。”
  张筠学着朱栩,端正仪态,眨了下眼,轻轻地“嗯”了声。
  这一切都有礼部官员安排,指引,所有事情看上去都井井有条。
  “启程!”
  在一声大喝,一声钟鸣后,龙撵缓缓启动,驶向东方。
  朱栩转头看了眼承天门,心里暗道“这一次是为了展现火炮,下一次,就要在这里!”
  张筠很紧张,随着龙撵摇摇晃晃,一直端坐不动,丝毫不敢有任何“纰漏”露出,以免给朱栩丢人。
  龙撵身后的宗亲勋贵,文武百官,外国使臣等等,陆续上了马车,跟在朱栩身后,旖旎数里,缓慢有序的出京。
  朱栩四周是训练精良的禁卫,路两边是巡防营,密密麻麻,绵延到正阳门。
  在这些士兵之外,无数百姓们尾随着,热情洋溢,激动无比。
  大明极少这样君民同乐的情形,皇帝向来躲在深宫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大明皇帝,这一次,算是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自然,也有无数人,心怀鬼胎的跟着。
  “如此劳师动众,就不担心怠慢了政务吗?”
  “这都是小事,你看看,如此大的行动,不知道浪费多少民脂民膏!”
  “哼,都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个人的虚荣心,我大明为何如此,只要君明臣贤,众正盈朝,又何须旁门左道,妖惑人心!”
  “你们不是不知道,当今的皇帝,好大喜功,除了他自己,何尝为朝堂,为天下人考虑过半分!”
  “慎言!你们难道不知道吗,现在朝野上下都是皇帝的人,小心被抓。”
  “就算我说了,又能如何,他们还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不成!”
  “哎,去看看吧,希望不要出乱子才好,否则受苦的都是百姓……”
  对于外面嘈杂,纷乱的声音,朱栩听不清,也并不在意,坐在龙撵上,很快就出了正阳门。
  正阳门外,是京东大营的人,士兵们里三外三的护卫在官道两旁,一路绵延不绝。
  礼部官员在前面领路,不时的有鼓声,号角声,唱喏声,在城外空地响起,久久不休。
  朱栩与张筠坐在前面,渐渐的也习惯了,两人环顾四周,低声的讨论。
  “皇上,臣妾真的要说话吗?”
  “说几句,不能让外界觉得我大明太不好说话了,刚柔并济。”
  “那,臣妾要赏赐吗?赏赐哪些东西?”
  “昨晚朕告诉你的那几样,看着赏,也算是为我大明的商人做一下宣传,造几个门面……”
  “是,臣妾记下了。”
  在朱栩与张筠说着话的时候,后面的内阁,六部等等文武高官是各有心思,不过因为各自坐在马车里,倒是没有议论什么。
  但是,后面的使臣之类就没有这么多顾忌,都伸着头,彼此的议论着。
  “你们说,明国这是要如何演武?”
  “是打猎吗?比猎杀多少猪羊?”
  “哈哈,那我倒是可以,说不定能拔得头筹!”
  “我也可以,我拿个第二好了!”
  不知道的,自然大肆嘲笑,知道一些的,就缄口不言。
  此刻,在京东大营。
  孙承宗,申用懋,曹文诏,卢象升,赵率教等人忙的脚不沾地,在进行这最后的安排,确认。
  一座水泥高台伫立,坐北朝南,最中间,一杆国旗迎风飘扬,庄严肃穆。
  左侧东面的一万五千精兵,列阵严正的立着,被一道围墙,一扇门挡在内,肃然整齐,威风凛凛。
  在他们右侧,是铁甲兵,箭炮兵,他们同样整齐的立着,没有一点声音,安静的等待。
  在高台正前方,不过两百米外,是一千门火炮,错落有致的摆放,黑洞洞的炮口,对着南方,那边是一片荒秃秃的碎石荒地,方圆有二三里。
  孙承宗拿着望远镜,来来回回的看着,寻找着所有的瑕疵,可能出错的地方,在紧急,最后的调整。
  在高台前三十米,一个四方台中间,旗杆伫立,旗帜飘扬,四周立着的是国旗卫兵,笔直如杆,一动不动。
  好一阵子之后,申用懋,卢象升,曹文诏齐齐上来,在孙承宗身后。
  申用懋道:“大人,阵型列队已经准备妥当了。”
  卢象升道:“骑兵那边业以齐整,人,马,武器都没有问题。”
  曹文诏道:“炮兵都齐了,下官做了些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曹文诏话里分明是暗示了什么,但孙承宗没有追问,望远镜放下,抬头看了看天色,道:“算算时间,半个时辰后,皇上等人就会到,准备好迎接吧。”
  “是!”众人抬手,沉声道。
  这一次的大演武,对内对外都极其重要,没有人敢大意。
  从辽东叛乱以来,大明的士气是一天跌过一天,亡国之音甚嚣尘上,哪怕近年大明不断展现武力,四处开战,都取得大胜,这种谣言在各处依旧很有市场。
  这一次的大演武,就是要重创这种流言蜚语,同时增强大明上下的士气!
  自然,这场大演武若是顺利,于大明上下,“新政”,人心等等,都有无穷的好处。
  同时,也是对外的一种震慑!
  大明国库日渐枯竭,灾情却不断加重,在整修内务的严重关头,大明需要一个平稳的外部环境!


第978章 升旗仪式
  朱栩的龙撵缓缓走进京东大营的营地,旖旎数里的马车等队伍也跟着进入。
  孙承宗,曹文诏等一干文臣武将数十人,在高台下候着,等着朱栩与张筠从龙撵上站起,抬手而拜,朗声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朱栩背起手,一眼扫过这片场地,满意的笑着道:“诸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孙承宗等人起身。
  接着,孙承宗走上前,在朱栩下了龙撵后,道:“皇上,都已经准备好了,时辰一到,便可开始。”
  朱栩望了眼不远处那座扎眼的高台,又转头看了眼身后的人群,沉吟片刻,道:“好!你们安排吧,照常进行!”
  “遵旨!”孙承宗应声,神色不动的看着朱栩,对着身后摆了摆手。
  申用懋等人立刻向后走去,安排给着朱栩来的这群人。
  这些,都是大明最上层的那一群人,文武高官,男女老幼,富贵贤达,还有一些国外的使臣,国主等等。他们的安排也都是礼部早有规划,一切都异常有秩序的被安排着,丝毫不乱。
  朱栩与张筠携手,一前一后的上了高台。
  这高台与之前的不同,上面没有坐席,只有围墙内可以站人,露出半截身子,眺望远处。
  而在高台下面,有着不少坐席,是给文武高官,外国使臣的。在另一边,有铁栏杆,已经聚集了无数百姓,正在远远观望,窃窃私语。
  张筠站在朱栩左侧,朱栩右侧是五位阁老,各自站立在高台之前,俯瞰着前面。
  所有人都有序的出现在各自的位置上,大明的上层,下层,每一个阶层都来了。
  朱栩看着前方,眼角跳了下,暗自深吸了口气,不自觉的握了握手。
  “这一次,一定要完美!”
  申用懋站在另一侧的四方台之上,计算着时间,使臣一到,他猛的一敲鼓,沉声道:“吉时到,升旗!”
  立时间,钟鼓齐鸣,不远处的国旗卫队护卫着国旗,从不远处踏步而来,整齐而严肃,刚正且有力。
  朱栩神色不动,眯了眯眼,心里无尽心思,理不清,说不透,一股豪情在胸前汹涌澎湃。
  大明的高层官员都已经很熟悉,都悄悄瞥了眼高台上,面色肃容,不敢分心。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在升国旗时随意玩闹被罢官,在这个时候,谁要是再乱来,就不是罢官那么简单了。
  倒是一些使臣,国主神色莫名其妙,看着大明官员上下的奇怪动作,神情,都私下交谈,疑惑丛丛。
  不远处的百姓就更直接的议论纷纷,吵吵嚷嚷。
  “你们看到了吗?那是国旗,有一个奇怪的仪式……”
  “哪还能不知道,听说不少当官的上书反对,说是‘旁门左道,体统大失’,不过皇帝没理会……”
  “这个一看就是皇帝搞出来的,这还给皇帝上书,这些当官的还真是有趣……”
  “那能怎么办?不给皇帝上书,其他人还阻止皇帝不成?”
  “……说的也是!”
  尽管各种声音嘈杂,但所有人的目光依旧是在国旗,等旗手挂好国旗,准备升旗的时候,鼓声,钟声等齐齐一变,陡然昂扬而上,稳重抬头。
  “大风起……”
  高台上,朱栩朗声高唱,面色肃然,庄重,声音清朗。
  他身侧的张筠表情严肃,张嘴跟着唱,她昨晚背了好一阵子。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都已经习惯,同样跟着张嘴:“壮士兮……”
  朱栩几乎是第一个唱的,内阁等人慢了半拍,高台下的六部尚书等又慢了一点,只得连忙跟上,大声道:“风云骤起八方来贺……”
  再慢一点的是那些还没有经历过的巡抚,总督之类,他们已经知道详细流程,纷纷张嘴,但已经慢了,不免有些杂乱,可迅速又追上朱栩,声音变的整齐划一。
  这些大佬都跟着唱,其他大小官员自然不会坐看,不管会唱不会唱,继二连三的开口,嘴巴开开合合,国歌声陡然大了起来,隆隆滚动。
  “千涛万壑东流去
  大千世界不尽还
  ……”
  国歌声乐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本来还在看热闹的百姓,神色愣住,旋即忽然双眼大睁,跟着唱了起来。
  一个,两个,三个,十个,二十个,一百个,两百个,人声渐渐覆盖了钟鼓声,在着空廓的演武之地唱响,昂扬而上,直入云霄,回荡不绝!
  一些外国的使臣,国主发呆,他们或许会写点汉字,听懂几句,可并不能理解,也不知道这国歌的歌词,更不懂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仪式!
  太奇怪了!
  但是,如朝鲜,琉球的使臣,国主就能懂,他们对大明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此刻心潮澎湃,纷纷跟着唱和,哪怕慢了一拍,还是激动不已。
  于是,除了极少数的使者之外,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唱起了大明国歌,目光紧盯着缓缓,有力上升的国旗!
  朱栩认真的看着国旗,认真的唱着,太阳并不刺眼,眼前有好多场景在飞转。
  有历史上的李自成入北京,崇祯殉国,山海关大战,满清入主中原,郑成功退守台湾等等。
  有血有泪,朱栩眼角有些湿润,怔怔的看着这面国旗。
  它仿佛置身在太阳中,炽烈,绚烂,似近似远,朦胧的有些不真实。
  张筠的感触比较少,她一直按着朱栩的要求做,一丝不苟。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倒是心里也有别样的感触,这种感触更多的是对于大明的多灾多难,以及激发了他们心底一些情绪。
  这些情绪具体是什么,他们暂时也说不清楚,胸中澎湃,滚滚如潮。
  六部尚书以及侍郎,诸位巡抚,总督等等,感触倒是更少了些,有的是跟随着唱,有的是假装张嘴附和,有的是很不情愿,驴唇不对马嘴的配合,有的满脸厌烦,强忍着,坚持着。
  “巍峨兮,山岳其鸣,
  盛世兮,治隆唐宋,
  豪情兮,远迈汉唐!
  ……”
  一大群人的歌声落下,钟鼓骤然而停。
  天地都仿佛为之一静,所有人都仰头仰望着国旗,表情各异,但没有一点声音!
  朱栩胸口剧烈起伏,气息急促,心潮澎湃间,完全不知身在何处,眼中只有那面迎风招展的国旗!


第979章 俯瞰天下
  国歌声落下,但余味久久难消。
  朱栩望着这面国旗,神情难以言述,心潮更是起伏不定。
  这个多灾多难,绚丽一时的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终于迎来了新生!
  他边上的张筠不大能理解朱栩的情绪,国歌声后,余光一直注视着朱栩,安静的看着,妙目微波动。
  朱栩右侧的毕自严,孙承宗等五位阁老,神情虽然也是有不少感触,还是很快挣脱出,全都肃穆的看着前面。
  高台之下的六部尚书,侍郎,巡抚,总督们,他们的表现就更差了些,多少有些松了口气模样。
  倒是更外面的一些普通百姓们,神情比朱栩还要激动,望着那么飘扬的国旗,无比的振奋,双眸炽热,精光闪烁。
  高台左上角,四方台上的申用懋,看着国旗到底,深吸一口气,看了眼不远处的日晷,沉声道:“国歌毕,大演武,开始!”
  没有过多的繁琐的程序,简单直接!
  朱栩收回眼神,双手扶着墙壁,目光向左侧看去。随着申用懋一声大喝,那里一直关闭着的大门缓缓打开。
  咚咚咚!
  立时间,钟鼓齐鸣,厚重的声音在这片演武之地响起。
  这是“军乐”,厚重有力,杀伐激荡,震动人心。
  所有人都是心头一沉一跳,目光看向那打开的门,一堆手持长枪,身着黑甲的五百人方队出现,他们面色朝前,紧握长枪,高抬腿,上身一动不动,踏踏声密集,用力,干脆,大步从东向西缓慢又快速的穿过。
  朱栩看着这支方队,暗自点头,这与七年前的那些卫所军队相比已经是脱胎换骨,没白费他这些年的心血与投入。
  紧接着第二支方队是盾兵,举着厚厚的盾牌,随后出现,他们的步伐更像是跺脚,每走一步使得地面,甚至是高台都一颤,齐整,有力,丝毫不乱。
  虽然才走出二十几米,但朱栩已经可以看到整个队伍,心里大是安慰。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首先就要看纪律性,纪律越强战斗力越高,朱栩很满意!
  朱栩满意,他边上的几位阁老神色不动,目光却是微闪。
  虽然这样的演武有些“儿戏”,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大明的军队确实不一样了,他们这些阁老心头都是一松。军队是一切改革的最有力的支撑,有一支强军在,哪怕真出现什么乱子也能迅速压下去,从头再来,无虞有他。
  高台下面的六部尚书等也能明白一些,面色如常,静静的看着。
  一干巡抚,总督作为地方要员,倒是更能看出些门道,默默的,若有所思的盯着。
  这些大明官员在朱栩的多年熏陶下,看事情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进步,若是以往,只怕早就“强谏”了。
  不过,大明朝廷上下能看出一些门道来,那些使臣,国主就有些莫名了,他们不理解。
  大明士兵,就这样走一趟?这就是演武吗?
  哪怕是看过两次大明演武,深深被震撼的朝鲜,科尔沁,琉球等使臣,国主,这个时候都一阵疑惑,看看高台,又看看下面,一脸不解。
  他们很疑惑,更别说是暹罗,缅甸,南掌等使臣了。本来心事重重,压力山大的察哈尔使臣,安达山这个时候心里松了口气。
  大明的军队如果只是这样的花架子,那他们察哈尔也没什么可怕的!
  不远处的普通百姓就更莫名其妙了,军队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走过来,这就是演武吗?有什么可看的?
  他们也可以啊!
  太多的人一脸茫然,眼神已经从军队转到了高台之上。他们不清楚,朝廷到底在搞什么鬼,皇帝又是什么表情?
  朱栩没有在意,一直在盯着一个个方阵在看。
  盾兵后面是标枪,弓箭手,接着是火枪,箭炮,骑兵等等,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每一个都严正齐肃,错落有致,半点差错都没有。
  踏踏声整齐无比,仿若一个声音,朱栩在看着,脸上一直的带着笑容。虽然这都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其他可能不堪相比,但这足以说明,大明的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军队即便差,也不会差的离谱!
  张筠站在朱栩身侧,她也不理解,眨了眨眼,悄悄看了眼朱栩,依旧端庄,静穆的不出一丝差错。
  一万二千人的方阵,用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完,到最后,哪怕是内阁的一些辅臣都觉得有些“累赘”,没有必要,无聊,分不清里面的意味,眉头暗皱。
  申用懋站在四方台上,看着方阵走完,挥舞着手里的旗帜,沉声道:“火炮,准备!”
  “火炮”二字一出,本来精神有些“困倦”的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侍郎,各地的巡抚总督,外国使臣等等都是精神一振,抬头向不远处的火炮阵地看去。
  很多人,都是奔着这个来的!
  那里是一处高地,上面架设着近千门火炮,遥遥的对着南方的碎石区域。
  很多人都已经见识过大明的火炮,尤其是福建那一次海上演习,看过的人至今难忘!
  察哈尔的安达山神情无比认真,他来之前,他哥哥林丹汗特意交代,要他摸清明朝的火炮到底有何威力,会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威胁。
  南掌,缅甸等的使臣同样睁大双眼,他们与大明的关系以前或者现在不好,若是大明武力太过强盛,他们需要早做应对!
  科尔沁,朝鲜,琉球这些面临威胁的国家,更是渴望见识一下,他们需要大明的保护,强盛的大明对他们来说有利无害!
  栅栏外的普通百姓,更是期待,他们都知道,现在大明锐意发展“奇技淫巧”,其中火炮投入的最多,明年都高达数百万两白银!
  这也是当今朝廷的昏政的“把柄”之一,不知道被多少人痛骂,多少人上书弹劾,谏言。
  曹文诏站炮阵的最东端,手里拿着旗帜,看着逐渐抬高炮口,严阵以待,等待命令的炮兵。
  “开始!”申用懋喝到,同时猛的挥动旗帜。
  “开炮!”曹文诏同时挥旗,沉声大喝。
  砰砰砰!
  一门又一门的大炮被点火,一颗颗炮弹飞射而出,瞬间布满天空。
  八百门大炮,接二连三的射出,炮弹如雨,炮声如雷,这个偌大的演武场,听不到别的声音!
  轰轰轰!
  在所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一千丈之外,算不清具体多远,一颗颗炮弹密集炸响,烟尘滚滚,乱石纷飞,天地震颤。
  长达两里的碎石带,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全都是一颗颗炮弹炸响,卷起的烟尘,滚动如波如涛。
  “雷火弹准备!”曹文诏挥动旗帜,再次大喝。
  一个个炮兵再次填弹,旋即炮手点火。
  砰砰砰!
  缭绕着青烟的炮口再次激射出一颗颗别样的炮弹,漫天飞舞,如同黑雨,落向那烟尘滚滚的碎石带。
  这次的炸响没有之前的那么激烈,厚重,沉闷,反而给人一种“畅快”感觉。
  紧接着,那土尘飞扬之地出现一缕缕火光,没多久,这些火光迅速蔓延,长达两里的碎石带,仿佛突然之间燃起了大火,火光熊熊,如同火蟒,翻腾不休,足以吞噬半丈之高!
  火炮还在继续,隆隆声中,一枚枚炮弹飞出,如同烈火烹油,那碎石带的大火冲天而起,好似要淹没一切!
  哪怕隔了几里地,远处观看的人都感觉到了炽热的温度,脸上滚烫,几乎所有人都神色大变,目露惊骇。
  高台之上,朱栩眯了眯眼,神色凝重一闪,心里长吐一口气,面色露出微笑。
  他知道,军器局那边一直在研制一种“燃烧弹”,想必就是这个了。这种燃烧弹虽然杀伤力并不大,但起到的阻吓作用绝对惊人,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哪怕在海上对战也能起到大作用,毕竟现在的战舰还是以木为主!
  张筠的俏脸有些发白,从她这里看去,那里火光翻腾,四处涌动,如张牙舞爪的恶魔,能够吞噬一切,太过吓人!
  她轻咬嘴唇,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她的时候,向着朱栩低声道:“皇上……”
  朱栩神色不动,悄悄拉了拉她小手,用力握了下。
  张筠心神顿时安定大半,抿了抿嘴,最次恢复端仪,静谧的站在朱栩身侧。
  朱栩右边的五位阁老,神色各异,但都异常震动。除了孙承宗,其他人的神情纷纷变幻起来,目露惊异。
  六部尚书,侍郎他们绝大部分还是第一次见,深为震撼,心里翻涌着无数心思,这一刻都变现在僵硬的神色上。
  各地的巡抚,总督就更加不可思议了,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大明有这样的火器!
  若是这些火器得以充分利用,还担心什么民乱,什么察哈尔,什么缅甸,足以横扫!
  大明朝廷上下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目光炽盛,他们被这种大炮惊讶到了,眼神迟迟收不回,脑中有些混沌。
  哪怕后面铁甲骑兵穿越火海,以箭炮再次炸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烟尘之地,他们都已经不甚在意,只盯着那片火海,久久无法回神。
  申用懋见此,干脆停掉下面的程序,直接继续放炮。
  一门门大炮开火,一颗颗炮弹飞出,丝毫不停歇,密集的可怕,那片碎石地已经面目全非,滔滔烈火如海,不断的扩张,短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长达四里,宽约一里的火焰地带!
  哪怕是大白天,炽烈的火焰摇曳冲天,照亮了半边天!
  高台之下的一干国主,使臣目瞪口呆,惊的合不拢嘴!
  这样的一片火海如何穿越?若是两军对垒遇到这样的火海,阵势必然瞬间紊乱,气势全无,只能任人屠杀!
  不管是步卒,还是骑兵,面对这样的火海,根本毫无继续攻击的能力!
  这些使臣都不是一般人,有些见识,心神骇然,不禁抬头看向前面的大明官员,接着又不约而同的转头看向高台上,一直站着不动,无声无息的大明的皇帝陛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一刻,他们眼中的大明皇帝陛下仿若置身在烈烈的太阳之中,周身弥漫着金光,巍峨高大,不可直视!
  不远处的大明百姓,哪怕他们不曾入过军伍,看过对战,可这简直要吞天噬地的烈火,还是让他们惊骇不已。
  这样的火焰,人一进去就烧没了吧?隔着几里地就能杀死敌军?还有什么的敌人是大明的对手!
  不知道过了多久,炮声已经停了,但所有人都没有回过神,那震耳欲聋的炮声仿佛还在响,那炽烈的火焰依旧翻涌,令他们回不了神!
  刚刚演武的方阵步兵小跑着出现在高台之前,炮兵迅速集结而来,重甲骑兵等整齐的列阵在高台前不远,朱栩的正前方。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曹文诏站在最前面,突然单膝跪地,沉声大喝。
  他一跪,后面的步兵迅速跟上,单膝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