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不想总是拿着鞭子抽着这群大人往前走,可局限性摆在这里,又怪不得谁。
这个时候,从出水口飘出来三个盘子,伴随着一个宫女的声音,道:“皇上,这是酒菜,还有其他吩咐吗?”
朱栩拦住看了眼,将其中两个推给曹文诏与卢象升,道:“没事了。”
“是。”那边应了声,再无动静。
朱栩坐起来,拿起筷子吃了点菜,又拿起酒壶倒酒,同时道:“都随意,无需拘礼。”
曹文诏不拘束,直接就开吃,倒是卢象升很不习惯,只能跟着曹文诏,心里还是记挂着“军改”的事,欲言又止。
朱栩吃了几口,喝了口热酒,心里越发舒坦,这才说道:“‘军改’是朕授意的,但这并不是最终版,只是眼前情况下,较为适合的一种方案,待我大明渡过眼前的灾情,各地局势缓解,财政宽裕,‘军改’还会持续……世易时移,时变事改,这是理所当然,我们不要过分的追求一步到位,这不现实……”
卢象升听着朱栩的话为之一愣,这话着实有道理,让他反驳不了。依照他的经验,若是以往的皇帝,肯定不会再有下一次,但眼前的这位,有这一次,必然会有下一次,无可争辩,谁都不会怀疑!
这是大明自开国以来,除去太祖太宗,最能折腾的皇帝!
朱栩又喝了口酒,道:“关于巡防营……有人建议朕交给督政院,你怎么看?”
卢象升一怔,督政院是靖王掌控的,这个人虽然是宗室,但并不是太祖一脉,没有篡位的风险,但是,督政院权职本身就过大,要是再有三万巡防营在手,那就太过可怕了些。
“臣不赞同。”
卢象升果断反对,道:“督政院本有督政之责,再守卫京城,于礼于法都不相合。”
朱栩看着卢象升笑而不语,卢象升扣的帽子挺大,实质风险丝毫没提,他不以为忤,吃着菜道:“嗯,确实有些离谱。你觉得,哪位公卿比较适合统领巡防营?”
“吕国公。”卢象升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吕国公也就是张之极,英国公张维贤的长子,当初朱栩为了拿走张维贤的兵权,同时安抚张维贤以及勋贵公卿,又给了张家一个国公,一门两国公,张家也算显赫了。
朱栩微微点头,这个人倒也算合适,只是张家有没有什么怨念,或者其他心思就难说了,并且,由一个国公执掌巡防营,世袭罔替,开国前期或许可以,到了现在已经完全行不通,需要另想办法。
“这件事,朕再想想,不着急。”朱栩道。拱卫京师的还有密云,天津卫的两大营,单一个巡防营还坏不了事。
对此,卢象升确实也不着急,不过他是一个武将,不可能一直待在京城统领巡防营,抬起手,迟疑着问道:“皇上,不知,臣的安排……”
朱栩看了眼,笑着道:“怎么,京城待不惯?”
卢象升向前躬身,道:“臣不敢,只是臣是武将,还是希望能出京领兵。”
朱栩点头,思忖一阵子,道:“嗯,朕知道了,朕会与孙阁老等人再商议一番,过一阵子吧,等朕的信。”
卢象升完全没想到朱栩这么好说话,连忙起身就要单膝跪地,朱栩摆手道:“免礼,小心喝洗澡水。”
池子有些深,不适合行礼。卢象升脸上有些尴尬,心里颇为振奋,道:“谢皇上。”
曹文诏在中间听的有些着急,凑近朱栩一点,低声道:“皇上,我那个……”
第924章 荡漾
曹文诏有点急,这样一支军队,日后对大明来说肯定非常重要,他不能错过!
眼前是最好的机会,他想争取下来!
朱栩重新躺下,以毛巾盖脸,没让曹文诏多等,闷声道:“给你也行,不过那些小家伙得带着,好生培养,再给皇家军院那些生员做个实践基地,磨练一番。”
这些还不是随意安排,曹文诏立刻就沉声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做好!”
朱栩已经重新躺进水里,舒服的吐了口气,道:“这些都是从各军选拔出来的精锐,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地点嘛,就放在京师与山西交界,具体训练手册朕会给你写,有什么不适应的,自己调整。总之一句话,日后的战争,是多军种配合,快节奏,高烈度的战争,一定要有新的标准,新的战术,新的理念!不能拘泥于成法,要大胆创新,改革,破除陈旧,在战争中,要灵活多变,战术很重要,战略更重要,要有全盘考虑的思维……”
曹文诏静静的听着,默默思忖。
他很清楚,眼前的皇帝平时不喜欢说话,肚子里藏了不知道多少心思,但凡他愿意开口了,尤其是长篇大论,肯定很重要,预示着某些事情。
曹文诏很认真,卢象升也不是一般人,敏锐的从朱栩的话里听到很多东西,令他陷入深思,百思求解。
朱栩话头很快收住了,说的多了反而效果不好,开个头,由他们自己去思索,发展,那样才更适合这个时代。
曹文诏,卢象升本想多问两句,但见水已经没了朱栩下巴,欲言又止。
朱栩闭着眼,难得放松,泡会澡,没在滚烫水里,轻轻吐了口气,认真的享受起来。
曹文诏,卢象升都有了心事,反而不那么自在,但是强忍的陪着。
水从朱栩右手边出来,缓缓流动,从左侧的出水口慢慢出去,仿拟的就是露天温泉。
足足大半个时辰,三个人才穿好衣服,从房间里出来。
这一出来,三人是齐齐的一哆嗦,裹紧衣服,朱栩抬头看了看天,道:“走,去朕那,吃点好的。”
曹文诏对这个特殊的军队还有很多事情想问,乐呵的道:“那臣就不客气了,听说江南陈家给皇上进贡了一种好酒,臣可惦记好久了。”
朱栩哈哈一笑,道:“行,待会儿走的时候,抱一坛回去,卢爱卿也带回一坛去尝尝,是江南陈家秘法酿制的,着实不错。”
卢象升早就听过曹文诏与皇帝关系非同一般,今天算是见识到了,犹豫着抬起手道:“臣谢皇上。”
朱栩摆了摆手,道:“走吧。”
曹文诏无所谓,他与朱栩在景焕宫相处多年,一坛酒不叫事,大大咧咧的跟在朱栩身后。
卢象升走在后面,看着两人,神色有些异样。
眼前的这个皇帝,让他有些恍若梦中,不管是神宗,光宗,还是熹宗,在群臣面前都相当威严,不苟言笑。眼前的皇帝,真实的有些不像真的,就似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都在一举一动上,给人亲切感。
朱栩等人刚刚回到正殿,一个内监就匆匆小跑过来,道:“奴婢参见皇上。”
朱栩看了眼,不是乾清宫的,道:“什么事情?”
内监道:“回皇上,太妃请皇上过去用膳,太后娘娘,李娘娘,海娘娘都已经过去了。”
朱栩眼神露出诧异,老太妃请客还是第一次,俄尔转头看向曹文诏与卢象升笑着道:“今天是吃不成了,不过,酒照送。”
曹文诏立即抬手,道:“臣谢皇上。”
老太妃请皇上,卢象升也没什么可说的,抬着手道:“臣谢皇上。”
朱栩招来一个内监,领着两人去拿酒,他则转身,看向仁寿殿方向。
没多久,曹化淳就快步赶过来,手里捏着六七分报纸,递给朱栩道:“皇上,内阁,六部的特刊都出来了。”
“哦。”
朱栩面露讶色,惊异于内阁这次的效率,伸手接过来。
现在的报纸,都是厚厚的几张纸订在一起,如同书籍一般,可以翻阅。
最上面的,就是内阁的,上面言简意赅的阐明了内阁的政务以及革新计划,同时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呼吁大明上下齐心协力,支持朝廷。
接下来的就是六部,大理寺,督政院的,这几个衙门相对简单,都是阐述各自衙门的政务,配合着内阁的,像是一种扩充,完善,解释。并没有长篇大论,文言文,九个部门还不足五千字。
朱栩看完,递给曹化淳,背着手,望着天空,目光炯炯,踌躇满志。
现在话都说开,接下来,就是大刀阔斧,大步前进了。
“年宴名单确定了吗?”朱栩忽然搓着手道。
曹化淳道:“已经确定了,宗室,公卿,外廷大员,还有一些特殊的,都列好了。”
朱栩想了想,道:“嗯,再加几个,皇家政院的宋应星,军器局的毕懋康,傅涛也要来,周应秋的长子是谁来着?反正加上。四五馆的总裁,对了,骆养性现在在哪里?”
曹化淳想了想,道:“甘肃据说有些异常,骆大人亲自去了。”
朱栩点点头,道:“那就这些吧,内阁这几天估计会很忙,朕就不去添乱了,他们的班次可以任意调动,无需等朕同意。”
“是。”曹化淳明白,今天这么大事情,京城影响肯定奇大,还会扩散到京城之外,内阁注定没办法正常处理政务,需要更多处置。
“走,去仁寿殿。”朱栩浑身轻松的抬脚道。
经过今天这么一招,不知道多少人不管情愿不情愿的被绑上他的战车,再无退路,想想心里就开心。
内阁确实很忙,五个人外加六部尚书,在内阁进进出出,一道道政令不断的被颁布出去,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掩盖下,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注定在日后会成为利剑。
宫外是纷纷扰扰,无数人欢呼,无数人的高歌,自然更有太多的人愤怒,仰天长啸。
一些书院,甚至是茶楼酒肆都列出了黑名单,一些人被拒之门外,还外加一顿痛斥。
至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士子,谋求复官不得的那些曾经的官吏,心里是百感交集,爱恨交加,辗转反侧。
“参见皇上。”
“参见皇上。”
朱栩踏入仁寿殿,一路上无数宫女,内监给他行礼,面上难掩激动与感激。
依照内阁新颁布的律法以及政令,宫里的这些宫女,内监到了一定时间就可以申请出宫,并且将会转换为契约,有了“进出自由”,不会一辈子老死深宫,不得自由!
朱栩大步而来,直奔正宫。
还没进门,就看到宫女,内监来来往往,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皇上,快来。”
朱栩刚露半个头,老太妃声音就响起来,异常的爽朗,透着打心眼的开心。
朱栩转身过去,只见后宫里的重要人物都到了。
老太妃,张太后,小永宁,李解语,海兰珠已经坐齐,顺着老太妃的目光都看向他,显然等了一阵子。
“见过皇上。”海兰珠,李解语等人起身行礼道。
朱栩摆了摆手,走到老太妃身侧坐下,笑着道:“太妃,怎么今天心情这么好,请朕吃饭?”
老太妃白发苍苍,满脸都是皱纹,习惯性的抓过朱栩的手,用力的拍着,笑呵呵的道:“皇上说的真好,不愧是神宗之孙,有明君之范!”
张太后同样面露欣慰,一直以来,后宫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每当朱栩“惹了祸”,一如过去,所有人都会来找张太后,这么些年——她不轻松。
但总算是熬出头,看到了令她放松,欣慰的曙光。
李解语与海兰珠都一脸温柔的看着朱栩,矜持含蓄。
倒是小永宁,抬头看着老太妃道:“太妃,人家当时就在城楼上,皇叔说的也不怎么样,还不如人家说的好……”
老太妃顿时大笑了一声,看着小永宁道:“你还小,不懂。来,快上菜,对了,皇上喜欢的鱼先上,还有汤,对了,还有来一碗饭,皇上还没吃,肯定是饿了……”
张太后看着,连忙笑道:“太妃,不用那么急,皇上人就在这。”
老太妃满脸都是笑容,拉着朱栩的手,打量着他的脸,不停的点头道:“嗯,是与神宗皇帝有几分相似,好,好,好啊,老婆子是死而无憾了……”
第925章 沸反盈天
朱栩的手每次都被老太妃拍的生疼,但不知道是他不长记性还是老太妃道行深,次次都能抓住朱栩的手,一抓就不松开。
朱栩嘴角抽了下,忍着痛,笑着道:“太妃说笑,我们都还等着太妃的百年寿诞,那可是我大明的盛世,祥瑞……”
老太妃今天兴致非常高,越发有力的拍着朱栩的手背道:“活不了那么久,等皇后入了宫,诞下嫡嗣,老太婆就可以安心等死,去见神宗皇帝了……”
虽然都是一家人,张太后也不能任看这种话继续,笑着道:“太妃,这么高兴的时候就不要说丧气话了,快点开席吧。”
老太妃笑着点头,道:“说的是。开席开席,对了,慈烨来了吗?”
李解语连忙道:“回太妃,慈烨今天有些咳嗽,所以没有带过来,淑娴来了。”
老太妃顿时皱眉,道:“慈烨一定要照顾好,片刻都不能离人,太医院那边也要盯紧了……”
这个时候小孩子夭折太正常不过,十个中能活三个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李解语一直都小心翼翼,太医院与皇家政院的医科一直都在研究,想要提升婴儿的存活率,但凡发现一点,立刻都会来给朱慈烨检查,以求有备无患。
但到目前为止,进展还不大,还只能谨慎万分的看护,看老天的意思。
朱慈烨目前是朱栩唯一的男嗣,全大明上下都盯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动静非同小可。李解语自不敢大意,起身道:“是,臣妾一直都小心照看,丝毫大意都不敢有。”
老太妃对李解语勉强满意,没有多说,在上菜的时候又笑着向张太后道:“年底了,一些命妇,达官贵人家眷都可以召进宫了,老太婆还能活过今年,能说上几句话。皇上有如此大志向,咱们后宫帮不上大忙,但能做的也不能闲着……”
朱栩与张太后对视一眼,老太妃今天情绪有些过,不由得都有些担心。
张太后转头看着老太妃,转移话题的大声道:“太妃,本来不想麻烦您的,过些日子是我父亲寿辰,我想在宫外给他办个宴席,太妃可有空?”
老太妃满面通红,看着张太后就睁大双眼道:“不麻烦,有空,正好,多请些人……对了皇上,你有什么话不方便说的,老太婆给你说去,看他们还能把我老太婆怎么样……”
张太后眉头微蹙,本想转移话题,老太妃又给绕回来了。
朱栩咳嗽一声,看着老太妃笑着道:“太妃,您老长命百岁就是对朕最大的帮助,今天的事情有些突然,朕还要筹划一下,老太妃不要着急,内阁那边估计已经忙翻了天,咱们都耐心些,再看看,有什么特殊变化,朕还要做应对……”
老太妃又啪的一声拍在朱栩手背上,笑道:“都听皇上的,咱们都等着……”
张太后轻轻松了口气,要是老太妃兴奋过度,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得了了。
朱栩安抚好老太妃,乘机不动声色的抽回手,又看向张太后道:“皇嫂,日期定下来了吗?”
张太后看着已经上的差不多的饭菜,道:“先吃饭吧,现在路上不好走,可能要多等几日。”
朱栩点点头,现在南方多地大雪,水路又多有堵塞,怕是不止要“多等几日”那么简单。
“吃饭,吃饭,皇上,多吃一点……”老太妃拿起筷子,给朱栩夹菜。
朱栩笑着应和,也算明白了他今天所讲的事情的影响力有多么大了,宫里都如此,只怕宫外更不得了。
小永宁咬着筷头,看着朱栩,眨巴着眼,脆声声的道:“皇叔,人家想读书。”
朱栩正接过李解语递过来的鱼汤,看着她道:“你不是已经在读了吗?”
小丫头看了眼张太后,突然大声道:“皇叔,你今天说的话,人家大部分都听不懂,人家要读能听懂的书,做大明的新公主!”
朱栩与张太后顿时一笑,尤其是老太妃笑的最大声,看着永宁道:“哎哟,我的小永宁要做新公主啊,给祖母说说,新公主是怎么做的?”
小丫头到底不到十岁,哪里懂得太多,睁着大眼,好一会儿坚定的道:“就是皇叔说的新,人家也要新!”
张太后笑着摇头,看着老太妃道:“咱们吃饭,不听她胡扯。”
小丫头噘着嘴,在桌上的人群看了一圈,拿着筷子戳着碗,嘀咕道:“都欺负我,人家要去找小婶……”
张太后最是了解这丫头,一筷子敲过去,道:“这段时间给我老实点,记住了!”
“是。”小丫头顿时坐直身体,拿起筷子,一本正经的吃起饭来。
朱栩看着小丫头的表情,心里突然预感到不好,不由得给了她一个警告的眼神。
但小丫头仿佛没看到,殷勤的给老太妃夹菜。
“好好好,乖……”老太妃似乎对小永宁的乖巧很喜欢,不停的夸奖。
朱栩吃了几口,凑近李解语低声道:“这几天给朕看紧这丫头,不要让她生事。”
李解语到底只是个才人,外加朱栩后宫只有她与海兰珠两人,外面又有张太后帮着料理,平时也不需要费有多少精力,她最大的时间都是在照顾两个孩子,因此对后宫根本没什么把控能力,要她去看住在后宫里如混世小魔王的永宁公主,着实是为难。
不过李解语从来不会对朱栩说“不”,看了眼永宁,低声道:“是,臣妾明白。”
朱栩不动声色的颌首,又看了眼海兰珠,她已经六个多月身孕,预产期在明年三月,他又低声道:“海兰珠这边也不能大意,多照看着。”
李解语展颜一笑,道:“是,再过些日子,臣妾打算将海姐姐搬到鱼藻宫,这样更方便些。”
朱栩眉头动了下,没有发表意见,转头与老太妃,张太后招呼起来。
朱栩与朝廷一干重臣在承天门上的讲话引起的轰动效应还在持续扩大中,在京城逐渐成鼎沸之时,处处都是讨论声。
一处酒楼,人满为患,吵吵嚷嚷,不知道多少人在急切的抢着说话,混杂不堪,难辨清楚。
在二楼的包厢里,一群六七人倒是清净,也有秩序一些。
其中一个道:“你们都知道了吧,朝廷颁布废除贱籍的诏令了,这可不是了不得,起码有几十万人被‘赦免’……”
“是啊,要不是今天,我都还不知道,原来我大明还有这么多贱籍……”
“我估计啊不止,这贱籍也是时代传袭,只会多不会少,要是说有个百万以上,我都不怀疑……”
“还真有可能,这之中还有罪奴,加上年景不好,每年都在增加,整个大明百万贱籍,不算多……”
“这一赦免,只怕不知道多少人会对朝廷,对皇上死命效忠……”
“这是必然,要是我,我也肯定誓死效忠,这是多大的恩德……”
“我听说了,京城的牌位都卖光了,几乎都是皇上的,香烛也是全城都空了!”
“都是要立长生位啊……”
几人交谈着,一脸的感慨,正说着,突然间窗外响起一阵吵闹声。
“快看,是毕阁老,还有鲁王,那个是太医院院正?”
“那个好像是皇家政院的副院长,宋长庚?他也跟在毕阁老身后。”
“这毕阁老可是很少露面,今天咱们还真是好运气……”
“算什么运气啊,内阁的几个阁老都出宫了,六部九寺十二监八局现在都忙的不可开交……”
这是在长安街附近,崇教坊,一样是热闹喧沸。
“这是孙阁老吗?听说他接管了内阁所有的直属衙门,这是去国子监吗?”
“你不认识吗?那些都是防疫局,赈济局,移民局,国贸局,外事局等的主事,这怕是有别的事情。”
“这些是新改的名字吧,也不知道孙阁老要做什么,我怎么有些不安心?”
“这肯定是要有大动作啊,你没看报纸吗?今天都是免费的,你不想想,朝廷什么时候大方过?”
“你们说,朝廷还要干什么,这赦免贱籍本就不是小事情,消化也要一段时间吧?”
“谁知道呢,我猜肯定小不了……”
满京城的议论纷纷,如沸如雾,弥漫,覆盖整个京城。
“咱们这位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有魄力,在承天门上向贱籍讲话,宣誓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啧啧……”
“可不是,不止是皇上,内阁五位阁老,六部六位尚书都拿着铁桶在那喊,简直丢尽了脸面,有辱斯文啊……”
“说起来,皇上是越来越胡闹了,不知道还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听说了吗,那些贱民现在都嚷着要参加科考,入行伍,由此可见我大明的未来……”
“哼,这还有什么骄傲可言?什么公平公正!要天下无寒士,这圣贤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一个昏君如何能做到,空口白牙,沽名钓誉,骗骗那些无知之徒罢了!”
“慎言!现在到处都是朝廷的眼线,万不能被抓到把柄……”
“难不成要天下人道路以目不成!我大明何时有这样的时刻!哪怕是成祖诛杀方孝孺十族,天下可曾息声!我等岂是惧死之人!”
“不错!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我等决不能坐视不理!”
“但也要有所对策才行,不能贸然行事,昏君屠戮的忠臣直人太多,我等还需保有用之身,等待圣君垂堂,众正盈朝之日,归复天下,造福黎民……”
“……说的也是。”
内阁,六部的大人们完全没有在意外面的议论声,在满京城的四处奔波,穿梭往来,忙的是不亦乐乎。
第926章 专利局
朱栩等人在承天门上的说的看似不多,可标志着朝廷很多藏着押着的事情“暴露”了出来,对现在的各项政务,人事,人心,尤其是对日后的预期,必然有极大冲击,需要小心安抚,疏通,威压。
这件事的冲击注定是长期的,对朱栩与朝廷来说,也是长期利好,什么时候都拿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堵住很多人的嘴,让很多事情变得顺利。
在仁寿殿喝了点酒,外加刚泡过澡,朱栩是全身舒泰,精神极好。
回到乾清宫,斜倚软塌,一本又一本的翻着各地的奏疏。
精神好,看奏本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一本一本,飞快的处理着,不时还有宫外的消息,一些人求见,一些人递来对今天“承天门讲话”的“看法”的奏本,一些人乘机在承天门外高喊“大赦”,一如既往的没个消停。
但一直到天黑,朱栩都没换过姿势,全数都给挡驾,半个没见。
油灯在安静的暖阁里突突跳动,照映的一些影子是摇摇晃晃,忽长忽短,显得有些幽森。
安静中,刘时敏匆匆从外面跑进来,递给朱栩一个纸条道:“皇上,四,川,甘肃急报。”
朱栩一怔,眼皮抬了下,依旧不动的道:“念。”
“是。”
这是飞鸽传书,刘时敏摊开小纸条,照着灯看着念道:“十月,陕西突降冰雹。十一月,贵州、甘肃暴雪七天。十二月,四川地震再起,陕甘等地天奇寒,至少死数千人。”
朱栩看着奏本,立刻就看不下去了。
这一年到头天天都有灾,一些小事情都会自动转给内阁,比较大的才会送到他这里来。这件事的关键也不在于死亡人数上,而是连绵不绝的灾情,造成的影响绝不是拨点钱粮能解决的。
朱栩丢掉奏本,想了好一阵子,道:“让移民局做准备,明年从这些受灾严重的地方优先转移,移民的力度要加大,明年开春,动用所有力量,在辽东,北安南开垦,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开垦最多的田亩出来。再告诉内阁,在农业方面,要加大投入,农具,耕牛,肥料,水渠等都要下大力气去做,在内阁的投入中,各种资源要全面的倾斜……”
刘时敏默默听着,眼神有些讶异。
在外人的眼中,哪怕是司礼监很多人看来,朱栩是酷爱行商的,对“赚钱”兴致最浓,倒是对农民并不怎么关心,突然听到他说要增加农业的相关投入,刘时敏难免有些诧异。
朱栩倒是不清楚他给外界的这个印象,他只是对将农民一直捆绑在土地上、扼制甚至拒绝商品经济心存不满,在他的大计划中,商业肯定是优先的,他需要积累足够的资本,难免对农业的注意力有所不够,但这不表示他不在乎农业,相反,他比任何人都重视。
外加更可怕的一段时间即将到来,朱栩的注意力是要重新调整了。
“要组建特别的商行,用来培育耕牛,生产肥料,农具等,也鼓励民间发展……”
“应灾局那边要对灾情做好预测以及及时的反应,尤其是地震,大水,大旱等,要尽可能的提前,救人救物资,以期减少损失……”
“内帑还有多少银子,不管多少,出三百万两给工部,做原始的保障基金,不得乱动。设立专利局,鼓励各行各业的发明创造,凡是有对我大明有用,尤其是大用的,要登记在案,并且给出足够的奖励方法,让工部尽快写条陈给朕看……”
朱栩斜躺在那,一字一句的说着。
不远处一个内监挥笔,快速记录。
等朱栩说完了,曹化淳才上前,道:“回皇上,去掉这三百万,内帑还有不到四百万。”
四百万就做不成什么事情了,这对朱栩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些,不免有些心慌,但旋即就想到明年布木布泰应该会有不少盈利,便安心下来。
刘时敏拿着记录走了,留下朱栩一脸的深思。
往后天气将更加恶劣,大灾小灾会是家常便饭,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应对。
“皇上,内阁诸位大人求见。”刘时敏刚走,一个内监就小跑进来道。
朱栩吸了口气,坐了起来,道:“请。”这会儿过来,估计就是奏报外面的事情了。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依次进来,同时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从边上接过一杯茶,道:“都免礼吧,来人,赐座。”
五个人不是第一次来乾清宫,没有过多拘礼,谢了恩便依次在朱栩身前不远处坐下。
待内监上了茶,毕自严这才道:“皇上,臣等已经在所有衙门都走了一遍,人心如沸,可堪大用!”
朱栩微笑,这个是在意料之中。
孙承宗接着话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借着这件事,推动一些事情,比如对一些地方田亩进行丈量,重新分配。”
虽说这件事朱栩很早就提出来,一直在推动,但地方上的阻力实在太大,除了少数地方,见效极少。
朱栩早就认识到,在皇权不下县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新政”计划,重塑朝廷对地方的强力控制,这样的基层改革根本没有成功的一丝可能,且会越演越烈!
孙承宗这么说,未尝没有借此机会,探一探的意思。
“嗯,可以,内阁来做。”朱栩道。这波水太深,令内阁有着更深的认识也好。
汪乔年,靖王都没有说话,他们的身份有些特别,主要精力还都在各自的部门,对内阁关注不够。
孙传庭看了两人一眼,道:“皇上,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